野生动物管理学复习资料
野生动物管理学试卷
野生动物管理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1. 野生动物2. 隐蔽3. 归巢4.最小影响密度; 5. MSY 6. 生境改良二、填空(共26分)1.野生动物的价值包括等六方面。
2.我国野生动物管理的总方针是。
3.我国最早记述动物生态的文献出现在朝。
朝是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奠基时期,这一时期我国野生动物管理体现在三方面。
4.是美国野生动物管理创始人,其1933年著有一书,在书中他认为野生动物是。
我国第一部系统讲述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著作是由著的《》5.野生动物食物类型包括。
食物质量是由食物中的的含量决定的。
6.狩猎剩余是指不影响的动物猎取量。
7.可采用等干扰方式来控制植被演替过程。
但实施时要注意不能干扰过度而使无法恢复。
8.生态容纳量包括三种形式。
9.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分三个阶段,根据任务可分为调查和调查。
10.兽类的足趾类型可分为四种。
11..年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二级,其中一级种,二级种。
12.濒危物种的拯救途径包括。
13.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因科研等特殊需要,需捕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必须申请。
经应管理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缴纳。
三、简述题(共22分)1.IUCN/SSC 2000年颂布的受胁物种等级。
(6分)2. 某种鸟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包括A、B、C在内的广大地区,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仅在A地区有其分布。
假如你是一名野生动物管理人员,如何才能使这种鸟恢复在三地的分布呢?(8分)3. 华南虎是我国独有的虎亚种,据估计其种群仅有80只左右,且大多生活在动物园中,目前,我国已启动华南虎调查项目,并拟在野外调查后做出保护行动计划。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请谈一谈未来华南虎保护工程应包括哪些内容。
(8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野生动物:凡生存在天然自由状态下,或来源于天然自由状态的,虽然已经短期驯养但还没有产生进化变异的各种动物,均称野生动物。
2、隐蔽:野生动物隐藏是指任何能提供野生动物完成其功能,提高繁殖和生存所需的环境结构资源。
野生动物法考试题及答案
野生动物法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哪项不属于野生动物保护的范畴?A. 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B. 国家三、四级保护动物C. 濒危物种D. 所有野生动物答案:B2. 野生动物保护区域的设立,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促进旅游业发展B. 保护生态环境C.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D. 限制人类活动答案:B3.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将面临何种处罚?A. 警告并罚款B. 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C. 处以有期徒刑,并处罚金D. 处以行政拘留答案:C4. 哪个机构负责全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A. 国家林业局B. 国家环保局C. 国家农业农村部D. 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局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的保护措施?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实施物种恢复计划C. 限制野生动物贸易D. 鼓励野生动物狩猎答案:D6. 个人是否可以随意饲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A. 可以,但需办理相关手续B. 不可以,除非获得特许C. 可以,无需任何手续D. 不可以,严禁饲养答案:B7. 以下哪项不属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内容?A.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B.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C. 保护草原生态系统D. 开发利用野生动物栖息地答案:D8. 非法出售、购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将面临何种处罚?A. 警告并罚款B. 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C. 处以有期徒刑,并处罚金D. 处以行政拘留答案:B9.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名录由哪个部门制定并公布?A. 国家林业局B. 国家环保局C. 国家农业农村部D. 国务院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的禁止行为?A. 非法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B. 非法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C. 非法运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D. 合法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A. 非法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B. 非法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C. 非法运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D. 合法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答案:ABC2.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以下哪些措施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手段?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实施物种恢复计划C. 限制野生动物贸易D. 开发利用野生动物栖息地答案:ABC3.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哪些机构有权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A. 国家林业局B. 国家环保局C. 国家农业农村部D. 国务院答案:A4.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以下哪些行为需要办理相关手续?A. 饲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B. 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C. 运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D. 合法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答案:ABC5.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以下哪些是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措施?A.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B.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C. 保护草原生态系统D. 开发利用野生动物栖息地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所有野生动物都受到法律保护。
野生动物管理知识要点
野生动物管理知识要点1.研究与监测:了解野生动物种群的数量、分布和行为是管理的基础。
通过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和监测,可以获得准确的数据,为后续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保护与恢复: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野生动物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保护栖息地包括保护森林、湿地、草原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同时,恢复受损的栖息地也是野生动物管理的重要工作。
3.法律与制度: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手段。
通过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可以限制非法捕猎、滥伐森林等行为,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4.教育与宣传:通过加强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宣传,可以加强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提高公众对非法贸易和滥捕滥猎等行为的警觉性,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威胁。
5.国际合作:野生动物管理需要跨越国界进行,国际合作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共同应对非法贸易、栖息地破坏等问题,实现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
除了上述要点,野生动物管理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野生动物保护区是最常见的保护措施,通过划定保护区域、设立管理机构、加强监督等手段,可以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种群。
2.非法贸易与滥捕滥猎的打击:非法贸易和滥捕滥猎对野生动物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采取相关措施打击非法贸易,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相关行为的追责力度,可以有效遏制非法行为的发生。
3.野生动物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野生动物保护技术被不断提出和应用。
如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动物追踪、建立数据库以便研究和监测等。
4.人工饲养与保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人工饲养可以起到保护和繁育野生动物的作用。
但是,采取人工饲养时需要注意保持野生动物的天性和生态需求,并且要确保野生动物不被依赖于人类而影响其自然生存能力。
5.合理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保护野生动物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它们的生存,还要考虑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利用需求。
2014野生动物养殖总论复习题
2014野生动物养殖复习题一、概念和填空1野生动物:是在自然选择下进化的产物,指在自然历史分布内能够自然生存繁衍或具有人为控制条件下经多代繁殖而并未发生显著的遗传变异及未发生明显的形态上的变化等基本属性和特征的动物。
2畜禽: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经多代繁殖,定向选育已改变其野生属性和特征并具有明显不同于其野生祖先的稳定遗传性状的陆生动物家养品种,一般有习惯和传统的认定范围。
3风干物质:将饲料样品在一定温度下烘至恒重,失去的重量即为水份,剩余的重量即为干物质(在60~65℃烘干至恒重者,称风干物质,4全干物质:样品内还保留一部分水份;在100~105℃下烘干到恒重者称全干物质,样品内无水份)。
5粗灰:将饲料样品在高温炉内于550~600℃煅烧,残留的灰烬叫做粗灰分6粗蛋白: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总称为粗蛋白。
7碳水化合物包括(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两大类8无氮浸出物主要包括(淀粉)和(糖等)9样本中无氮浸出物含量%=干物质%一(粗灰分%十粗蛋白质%十粗脂肪%十粗纤维%)不同饲料中无氮浸出物的内容是不同的。
10 常量元素:其含量为体重的百分之几至万分之几;11 微量元素:含量为十万分之几至千万分之几。
12营养物质定义:动物必需摄取食物以供应其所需的能量,同时获得各种供生长、发育、繁殖和修补组织以及整个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各种物质,此类物质称为营养物质或养分。
13动物在利用营养时必须经过自身的生理机能进行一系列的改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叫做营养作用。
14必须氨基酸是指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动物正常生命所必需而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15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体内能自己合成且合成的数量也足够动物需要,不一定由饲料来供给的氨基酸16常用饲料中都含有粗蛋白质,主要由纯蛋白质和氨化物组成。
其主要成分是碳、氢、氧、氮四种元素,有时也含有少量的硫、磷和铁17在动物营养物质中把这三种氨基酸依次称作第一、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分别是()()()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18饲料中的脂肪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两大类19真脂肪由(脂肪酸)与(甘油)结合而成,20类脂肪由(脂肪酸)、(甘油)及其他(含氮物质)结合而成。
野生动植物保护考试试题
野生动植物保护考试试题1. 野生动植物的概念与意义野生动植物指的是没有经过人工培育、驯化或种植的生物种群。
野生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保护野生动植物有助于维护地球的生态系统健康,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利益。
2. 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2.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对野生动物保护最重要的法律文件。
该法规定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措施,禁止捕猎、杀害、购买、运输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行为。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保护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对野生植物保护的主要法律文件。
该法规定了对野生植物的保护和管理措施,禁止破坏植物资源,保护植物生态环境。
3. 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挑战与对策3.1 栖息地破坏:城市化、土地开发和森林伐木等活动导致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减少。
对策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监管和限制发展行为。
3.2 盗猎和非法贸易:非法捕猎和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非法贸易是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大威胁。
对策包括加强执法力度、提升公众意识和国际合作。
3.3 污染和气候变化:污染和气候变化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包括减少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并恢复栖息地。
4. 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项目4.1 树立保护意识:教育公众关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知识,提高保护意识。
4.2 构建保护网络: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护栖息地和物种。
4.3 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保护跨国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4.4 科学研究与保护:加强野生动植物的科学研究,为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 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效果与展望过去几十年来,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不少濒危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
然而,野生动植物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持续加强。
未来,应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加强公众教育,倡导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全面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总结:野生动植物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和国际合作。
野生动物知识点汇总
野生动物知识点汇总野生动物是自然世界中最珍贵的资源之一,它们与人类息息相关,扮演着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自然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其中一些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因此,保护野生动物已成为我们的共同责任。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野生动物相关的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和生态因素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的综合体,包括物种、生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群落、生物交换、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为了理解野生动物的生态特征,需要研究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素,包括气候、土地利用、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和外来物种等。
二.保护野生动物的方法保护野生动物的方法包括保护和恢复它们的栖息地、限制或禁止野生动物的捕猎和交易、加强监测和研究等。
此外,教育公众对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也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关键。
三.野生动物的群落和生态适应野生动物的群落是具有特定生境和生物群落的野生动物种群。
生态适应是指野生动物在适应其生活环境的同时,适应其物种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野生动物的群落和生态适应对其生长、繁殖和存活影响极大。
四.野生动物的行为和社交结构野生动物的行为和社交结构也是其生态特征的重要方面。
行为和社交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不同野生动物物种之间的生态角色和群体组织形式。
五.野生动物的保护策略和成功案例野生动物的保护策略需要综合考虑生态学、规划、法律、监测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同时需要协调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的合作。
许多成功的野生动物保护案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参考,例如大熊猫的保护、非洲野生犬的恢复等。
六.野生动物的法律保护和国际公约野生动物的保护需要国际和国内法律的支持,包括司法机构、监管机构和公共机构等。
国际公约和协议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全球性的管理体系和保护机制,例如《华盛顿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
总之,野生动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野生动物管理学复习资料
野生动物管理学复习资料野生动物管理学复习资料野生动物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的学科。
它涉及到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科学和政策制定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野生动物管理的定义、重要性、挑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野生动物管理是指通过科学方法和政策制定来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一系列活动。
它的目标是维持和恢复野生动物种群的数量和多样性,保护和改善它们的栖息地,并促进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存。
野生动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野生动物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栖息地破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人类的活动导致了许多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这使得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其次,非法狩猎和盗猎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野生动物的犄角、皮毛和其他身体部位在黑市上有很高的价值,这导致了许多野生动物种群的过度捕猎。
此外,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入侵物种等问题也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地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地区可以提供安全的栖息地,保护野生动物免受人类活动的干扰。
其次,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狩猎和盗猎行为。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该合作,加大对非法狩猎者的打击力度,并加强对野生动物制品的市场监管。
此外,教育和公众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教育公众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捕猎和破坏。
另外,科学研究在野生动物管理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分布、生态需求和迁徙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态特征和生存状态,从而制定更有效的保护措施。
同时,科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野生动物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野生动物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通过科学方法和政策制定,才能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存。
野生动物管理知识要点
一.知识要点:1.中国野生动物管理的总方针是2.生态容纳量三种形式3.濒危野生动物拯救的主要途径4.野生动物迁地保护的主要环节5.狩猎按目的6.兽类的四种足趾类型7.基本样线法,活动痕迹样线法主要原理8.野生动物生境包括三大要素9.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野生动物11.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12.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任务和作用13Leopold及其著著作14.野生动物食物类型15.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所提出濒危动物等级划分标准五种。
16.野生动物迁地保护的主要环节17.1972年11月1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大会上,通过了一项重要的国际公及其目的18.名词解释: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管理隐蔽物生态密度制约死亡生态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最小影响密度MSY (P79)生境选择Game management 踪狩猎剩余原理生物多样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二、思考题1.野生动物管理者的素质。
2.样线法的原理及其在野生动物数量调查的应用。
3.请阐述野生动物数量调查的抽样与设计主要环节4.野生动物数量调查的方法与原理。
5.狩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两个重要参数及其在野生动物管理中的应用。
6.迁地保护濒危物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IUCN、CITES、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动物保护级别。
7.请阐述物种的重引入过程及管理措施。
8.什么是野生动物生境?阐述生境改良的主要措施。
9.谈谈鼠害种类鉴定和密度调查的方法。
10.阐述野生动物生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1.野生动物受胁或濒危的原因12.野生动物行政管理机构。
13. 保护宣传、公众保护意识教育。
14.野生动物危害控制技术15濒危野生动物的拯救措施。
野生动物生态学复习
野⽣动物⽣态学复习绪论:⽣态学:研究⽣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马世骏,1980)。
⽣物圈: 地球上全部⽣物和⼀切适合于⽣物栖息的场所。
它包括岩圈的上层、全部⽔圈和⼤⽓圈的下层。
野⽣动物⽣态学:研究野⽣动物⽣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3.⽣态学⾯临的问题:⼈类⾯临着环境、⼈⼝、资源这些⽣存问题。
个体⽣态学:1. 环境条件在进化过程中约束了⽣物形态、⽣理、⽣态和⾏为特征的进化,反过来,⽣物的⽣命活动⼜影响着环境的变化。
⽣物与环境的相互作⽤也是⼀种协同进化。
2. 环境:环境是指某⼀特定⽣物体或⽣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物体或⽣物群体⽣存的⼀切事物的总和,由许多环境要素构成,这些环境要素称环境因⼦。
3. ⽣态因⼦:环境中对⽣物的⽣长、发育、⽣殖、⾏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态因⼦是环境中对⽣物起作⽤的因⼦,⽽环境因⼦则是指⽣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4. ⽣态因⼦分类:⽣物因⼦:有机体(同种和异种)⾮⽣物因⼦:光、温度、湿度、⽔、pH、氧⽓等5.⽣物与⾮⽣物因⼦的特点:1、⾮⽣物因⼦对⽣物作⽤是相等,⽣物因⼦的作⽤是不均衡的。
2、⾮⽣物因⼦与密度⽆关,⽣物因⼦有关。
3、⽣物因⼦与⽣物之间关系更加复杂。
6. ⽣态因⼦的空间分布特征:纬度地带性:从⾚道到两极,整个地球表⾯具有过渡状的分带性规律。
太阳辐射量差异太阳辐射--热量带--⽔分差异--植被分带--⼟壤分带⾃然地理带:⾚道、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植被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因太阳辐射和⽔热状况随着地形⾼度的不同⽽不同,⽣物和⽓候⾃⼭麓⾄⼭顶呈垂直地带分异的规律性变化(⼲燥空⽓,-1℃/100m;湿润空⽓,-0.6℃/100m)。
经度地带性:地球内在因素如⼤地构造形成地貌和海洋分异引起经度地带性分异。
如北美⼤陆和欧亚⼤陆。
7. 利⽐希的“最⼩因⼦定律”:植物的⽣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因⼦。
野生动物营养与饲养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野生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的动态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2.养分:3.消化: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物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4.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视为可消化营养物质。
5.EAA:必需氨基酸是动物生命中必不可少且自身不能合成的,或即使能合成的其合成速度和数量都不足以供正常需要,必须由饲料蛋白质供给6.NEAA:非必需氨基酸则是动物自身可合成,不必依靠饲料供给就能满足机体之各种生理需要的氨基酸7.LEAA8.NFE:无氮浸出物主要由易被动物利用的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
9.CP:粗蛋白质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Non-protein Nitrogen,缩写NPN)两部分。
NPN包括游离氨基酸、硝酸盐、氨等。
10.EE: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乙醚浸出物。
11.粗灰分: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12.常量矿物元素:含量占动物机体总重量0.01%以上的元素。
13.微量矿物元素:含量占动物机体总重量0.01%以下的元素。
14.脂溶性维生素:只溶性维生素是指可溶于有机溶剂中的一类维生素。
由长的碳氢链或稠环组成的聚戊二烯化合物。
水溶性维生素:在水中溶解的一组维生素。
包括复合维生素B以及一些其他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P)。
大多数都能作为辅酶的组成部分发挥作用。
15.GE:饲料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产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粗蛋白和粗脂肪能量的总和。
物种保护与野生动植物管理考试试题
物种保护与野生动植物管理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一项不是物种保护的主要目标?A. 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B. 遏制非法的野生动植物贸易C. 促进重要物种的繁殖与增长D. 增强野生动植物的经济利用2. 以下哪个国际机构是物种保护与野生动植物管理领域的重要组织?A.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B.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C. 维多利亚州环境保护局(DELWP)D. 非洲野生动物保护协会(AWCF)3. 野生动植物管理的目标是什么?A. 保护濒危物种的生存B. 促进野生动植物的资源利用C. 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D. 增加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经济利益4. 以下属于野生动植物管理的方法有哪些?A. 禁止非法贸易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B. 定期开展野生动植物繁殖计划C. 加强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工作D. 鼓励商业开发利用濒危物种5. 野生动植物管理中最重要的法律文件是哪一项?A. 《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保护公约》(CITES)B. 《野生动物保护法》C. 《红色名录》D.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二、问答题1. 解释什么是物种保护?物种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行动,确保濒危和稀有物种的生存与繁衍,并保护物种栖息地的完整性,以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2. 列举三种常见的物种保护措施。
答案不唯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建立自然保护区,在重要的栖息地内加强保护措施;- 开展濒危动植物繁殖计划,提高其种群数量;- 控制非法的野生动植物贸易,并建立相关监管机构。
3. 什么是CITES公约?CITES公约是指《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保护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是一个旨在控制和监管国际贸易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国际法律法规。
4. 请列举三个国际组织在物种保护与野生动植物管理方面的重要工作。
野生动物识别复习资料
野生动物识别复习资料野生动物识别复习资料近年来,野生动物保护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野生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我们需要学习和了解各种不同的野生动物。
本文将提供一些野生动物识别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区分不同的野生动物。
1. 鸟类鸟类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分布的野生动物之一。
它们在形态、习性和栖息地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鸟类的识别可以从外部特征入手,如体型、羽毛颜色和形状等。
另外,鸟类的叫声也是识别它们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些常见的鸟类有麻雀、鸽子、喜鹊、鸭子等。
通过观察它们的外貌和听取它们的叫声,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它们。
2. 兽类兽类是陆地上最为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群体。
它们栖息在不同的地区和环境中,形态各异。
兽类的识别可以从体型、毛发和习性等方面入手。
例如,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其高大的体型和长长的象牙是其鲜明的特征。
而老虎则以其橙黄色的毛发和黑色条纹而著名。
通过观察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不同的兽类。
3.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包括蛇、蜥蜴、鳄鱼等。
它们的身体结构和习性与其他野生动物有着明显的不同。
例如,蛇类的身体细长,没有四肢,常常以蛇行的方式移动。
而鳄鱼则有着扁平的身体和巨大的嘴巴。
通过观察它们的外形和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辨别爬行动物。
4. 水生动物水生动物主要指生活在水中的各种动物,如鱼类、海豚、海龟等。
它们的外形和行为与陆地上的动物有着很大的差异。
例如,鱼类有着流线型的身体和鳞片覆盖的皮肤,可以迅速在水中游动。
而海豚则是一种智能动物,它们善于跳跃和表演各种花样动作。
通过观察它们的外貌和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水生动物。
5. 昆虫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
它们的形态各异,种类繁多。
昆虫的识别可以从外形、翅膀和触角等方面入手。
例如,蝴蝶有着美丽的翅膀和细长的触角,而蚂蚁则有着强壮的腿和分明的腹部。
通过观察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辨别不同的昆虫。
野生动物管理学的学科基础
野生动物管理学的学科基础野生动物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涉及到野生动物的生态学、管理学、保护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该学科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野生动物的生态学基础:野生动物管理学的核心在于了解和研究野生动物的生态习性、生活环境、种群数量和分布等基本情况。
生态学基础包括对野生动物的物种多样性、食物链关系、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
2.野生动物的行为学基础:野生动物管理需要了解和分析野生动物的行为习性和行为表现,以此来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
行为学基础包括对野生动物的种群结构、社会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3.野生动物保护学基础:保护学基础是野生动物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法律法规、保护区划设、保护策略的制定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野生动物的灭绝原因、濒危物种的保护措施和国际野生动植物贸易等相关知识。
4.野生动物管理学的生态经济学基础:野生动物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生态和经济因素。
生态经济学基础包括考虑到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经济效益的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需要了解与野生动物相关的旅游业、生态农业等产业的经济影响。
5.科学实践技能:除了理论基础知识,野生动物管理学也要求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
这包括野生动物调查与监测技术、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规划与管理技术、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技能。
6.跨学科知识:野生动物管理学还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合作,如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
通过跨学科的合作,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野生动物管理问题。
野生动物管理学的学科基础内容十分广泛,深入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专门的野生动物管理人才,为野生动物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2024年对口野生动物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2024年对口野生动物管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野生动物管理的主要目标不包括()。
A.保护野生动物种群B.最大化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获取经济利益C.维护生态平衡D.促进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和谐共处2.以下哪种野生动物保护级别最高?()A.国家二级保护动物B.国家一级保护动物C.地方重点保护动物D.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3.在野生动物栖息地管理中,对于破碎化的栖息地,首要的修复措施是()。
A.植树造林B.建立生态廊道C.清除入侵物种D.引入新的野生动物种群4.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监测方法中,标记重捕法适用于()。
A.活动范围小且固定的动物B.群居性强且易于识别的动物C.具有较高移动性的动物D.濒危且数量极少的动物5.以下哪种行为属于野生动物的合法利用?()A.非法猎捕后售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制品B.在未取得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展野生动物观赏旅游项目C.按照合法程序开展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D.私自收养野生幼崽6.野生动物疾病防控的重要性在于()。
A.防止疾病传播给人类和家畜B.仅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健康C.减少野生动物的自然死亡率D.增加野生动物种群数量7.对于濒危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主要目的是()。
A.满足市场对野生动物制品的需求B.补充野外种群数量C.创造新的野生动物品种D.用于动物园展览8.野生动物管理中,影响野生动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不包括()。
A.地形B.食物资源C.温度D.水分9.在制定野生动物保护计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A.当地社区的经济利益B.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C.野生动物的繁殖习性D.特定宗教信仰对野生动物的态度10.以下哪种是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地野生动物的危害?()A.为本地野生动物提供更多食物资源B.与本地野生动物竞争栖息地和食物C.促进本地野生动物的繁殖D.改善本地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野生动物管理的手段包括()。
根据《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自考复习资料章节重点
根据《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自考复习资料
章节重点
本文旨在总结自考复资料中关于《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的重点
章节,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以下为重点内容:
第一章总则
该章节主要介绍《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的立法背景、保护对象、保护目标等基本概念和原则,考生要重点掌握相关定义和条款。
例如,野生动物的保护对象包括哪些,野生动物的保护目标是什么等。
第二章保护区和保护
该章节主要介绍如何划分和管理保护区,以及保护区内禁止从
事的活动等。
考生要重点研究保护区的划定方式、保护区内各类活
动的管控要求等内容。
第三章野生动物的保护
该章节主要强调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包括野生动物的分类、保护等级和保护措施等。
考生要重点掌握不同野生动物的保护要求、保护等级的标准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具体措施。
第四章野生植物的保护
该章节主要介绍如何保护野生植物,包括野生植物的分类、保护等级和保护措施等。
考生要重点掌握不同野生植物的保护要求、保护等级的标准和野生植物保护的具体措施。
第七章法律责任
该章节主要强调违反《野生动植物保护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
考生要重点研究各类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和相应的处罚。
总的来说,《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是自考法律专业必修课程,考生要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理解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野生动物管理学复习资料
野生动物管理学复习资料1、美国野生动物管理的创始人Leopold在他的著作《Game Management》(1933)中,把野生动物只是狭义地指为大型狩猎动物。
2、目前,国外的野生动物定义还有“除了家养和驯养以外的动物都是野生动物,包括蜘蛛、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和兽类”等。
3、野生动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泛指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软体动物和昆虫等;狭义系指除了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以外的上述各类动物,即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4、野生动物资源价值?(1)经济价值:商业价值、游乐观赏价值(2)生态价值(3)社会价值:文化美学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负价值5、野生动物生境:指的是为多种或单一种野生动物提供生活所需的空间单位。
野生动物生境包括三大要素:食物、水及隐蔽。
这里的空间单位可以指某一种动物所需的,也可以指很多种动物都能够满足的生活环境。
6、食物类型:(1)喜爱食物。
是野生动物最喜爱的食物,只要有可能动物总是首先采食,通常喜爱食物可占食物的10%,(2)大宗食物。
是野生动物吃得最多的食物,它是动物维持生命的主要能量来源,因而其重要性要大于喜爱食物,通常占动物总食量的90%左右。
(3)应急食物。
是当大宗食物缺乏时的代替食物,多在严酷季节时食用,可作为食物是否枯竭的指示物。
(4)消遣食物。
是野生动物偶尔采食的食物,这种食物在动物生活中是不重要的。
(5)特殊食物。
是指野生动物为了满足某种特殊需要而采食的食物。
它也是一种指示性食物。
7、生境选择:是指野生动物确定和选择适宜生存和繁殖的营养因子和环境结构因子,是动物长期进化的适应。
8、生境评价的数学方法: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
9、野生动物生境的评价:(1)生境分析。
是生境评价的前提,通过观察研究,我们要找出动物的食物组成、测出植被类型、植被密度、地形、坡度、土壤的结构、小气候(温、湿、光、风等)、水源及雪被等因子对动物的影响。
野生动物资源管理考试笔记南京林业大学鲁长虎
思考题:1、简要介绍大鲵资源。
答: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
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
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
大鲵的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而且其经济价值高,在美食、保健、医药、观赏等方面均具有广泛开发利用的前景。
2、我国分布的两栖动物包括几个科,每科举出一种代表种类。
答:吻蚓科,如蚓螈。
隐鳃鲵科,如大鲵。
小鲵科,如小鲵。
蝾螈科,如东方蝾螈。
盘舌蟾科,如盘舌蟾。
锄足蟾科,如角蟾。
雨蛙科,如华西雨蛙。
蛙科,如林蛙。
树蛙科,如飞蛙。
蟾蜍科,如大蟾蜍。
思考题:1、简要介绍扬子鳄资源。
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
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
全身有明显的分部,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
全身皮肤革制化,覆盖着革制甲片,腹部的甲片较高。
它的一对前肢和一对后肢有明显的区别:前肢有五指,指间无蹼;后肢有四趾,趾间有蹼。
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
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2、我国分布的龟鳖类包括几个科,每科举出一种代表种类。
答:平胸龟科,如平胸龟。
龟科,如乌龟。
陆龟科,如象龟。
棱皮龟科,如棱皮龟。
海龟科,如海龟。
鳖科,如鳖。
3、我国毒蛇包括哪两个科,各举2种代表种类。
答:眼镜蛇科,如金环蛇和银环蛇。
蝰科,如尖吻蝮和竹叶青。
思考题:1、简要介绍朱鹮。
答:朱鹮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体长约80厘米左右。
朱鹮已成为中国特有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我国野生鸟类中“涉禽”、“游禽”“猛禽”分别有哪些特征,包括哪几个目?各举一种为例。
野动管理学
名词1、野生动物:凡生存在天然自由状态下,或来源于天然自由状态,虽经短期驯养但还没有产生进化变异的各种动物,均称为野生动物。
2、野生动物保护:应用现代的知识和技术保护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全面增加野生动物及其生境的价值,使人类获得最大效益的理论和技术。
3、野生动物资源:是指生存在天然自由状态下,或来源于天然自由状态的虽然已经短期驯养但还没产生进化变异的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各种动物总体。
4、野生动物生境:是指对特定种野生动物提供生活需要的空间单位。
包括食物、水及隐蔽。
5、郁闭度:指林冠在地面上的投影百分率。
6、盖度:灌草层在地面上的百分率。
7、生态演替:生物群落经过一定的发展历史时期,通过改变物种,改变物理环境,从一个类型的群落向另一个类型的群落有序的、定向的变化过程。
8、隐蔽:是指任何能够提供野生动物完成其功能,提高繁殖和生存所需的环境结构资源。
9、巢区:是指野生动物日常活动所使用的地区。
在巢区内经常使用的地区称为核心区。
10、扩散:是指野生动物分窝,寻找新的栖息生境的一种运动。
11、领域:是指野生动物占据并加以保卫的区域。
12、迁徙:是指野生动物周期性、长距离的离开与返回运动,它是定期双向的运动。
13、印记行为:是指动物出生后,对周围环境及双亲的一种特有的辨识能力它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与遗传机制无关。
14、城市野生动物:是指栖息在环境、食物、繁殖条件等受人类活动干扰严重的城市化地区的野生动物。
15、狩猎动物:一般指深受狩猎爱好者欢迎的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或某种特殊需要的动物。
16、狩猎剩余:是指不影响下一个繁殖季节或狩猎季节种群大小的动物猎取量。
17、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各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拯救濒于灭绝的物种,保护自然历史遗产而划定的进行保护和管理的特殊地域的实体单位。
18、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野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所能够维持的特定质量的最大种群饱和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动物管理学复习资料1、美国野生动物管理的创始人Leopold在他的著作《Game Management》(1933)中,把野生动物只是狭义地指为大型狩猎动物。
2、目前,国外的野生动物定义还有“除了家养和驯养以外的动物都是野生动物,包括蜘蛛、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和兽类”等。
3、野生动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泛指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软体动物和昆虫等;狭义系指除了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以外的上述各类动物,即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4、野生动物资源价值?(1)经济价值:商业价值、游乐观赏价值(2)生态价值(3)社会价值:文化美学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负价值5、野生动物生境:指的是为多种或单一种野生动物提供生活所需的空间单位。
野生动物生境包括三大要素:食物、水及隐蔽。
这里的空间单位可以指某一种动物所需的,也可以指很多种动物都能够满足的生活环境。
6、食物类型:(1)喜爱食物。
是野生动物最喜爱的食物,只要有可能动物总是首先采食,通常喜爱食物可占食物的10%,(2)大宗食物。
是野生动物吃得最多的食物,它是动物维持生命的主要能量来源,因而其重要性要大于喜爱食物,通常占动物总食量的90%左右。
(3)应急食物。
是当大宗食物缺乏时的代替食物,多在严酷季节时食用,可作为食物是否枯竭的指示物。
(4)消遣食物。
是野生动物偶尔采食的食物,这种食物在动物生活中是不重要的。
(5)特殊食物。
是指野生动物为了满足某种特殊需要而采食的食物。
它也是一种指示性食物。
7、生境选择:是指野生动物确定和选择适宜生存和繁殖的营养因子和环境结构因子,是动物长期进化的适应。
8、生境评价的数学方法: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
9、野生动物生境的评价:(1)生境分析。
是生境评价的前提,通过观察研究,我们要找出动物的食物组成、测出植被类型、植被密度、地形、坡度、土壤的结构、小气候(温、湿、光、风等)、水源及雪被等因子对动物的影响。
(2)生境评价。
内容包括总体评价和局部评价两部分,即不仅要从总的生境质量入手,还要了解动物的食物、隐蔽(越冬、逃避、繁殖等)等具体生境条件的质量。
(3)生境评估。
即运用定量分析的数学方法对生境的现有质量进行评估。
9、巢区:是指野生动物日常活动所使用的地区。
野生动物在巢区内可以找到它们对生境要求的一切,并能在巢区内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在巢区内经常使用的地方称核心区。
野生动物巢区一般具有下述性质:(1)固定性。
即巢区是相对固定的。
(2)季节性。
不同的季节条件往往会影响巢区的大小。
(3)界限的相对稳定性。
从统计学角度看,在某一段时期或季节内,巢区是相对稳定的其面积大小就其平均值产生波动。
(4)重叠性。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巢区,往往有重叠现象。
(5)线性。
兽类的巢区线性明显,一般长要大于宽,而鸟类则趋近于1:1.10、领域:是指野生动物占据并加以保卫的区域。
领域的大小只能小于或等于巢区的大小。
野生动物维持自己的领域不被其他个体所侵犯,常常以下述5种方式进行:(1)驱逐同类。
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声音示意。
常见于鸟类。
(3)嗅味标记。
多见于兽类。
(4)体型与发育速度。
(5)扩大地盘。
11、野生动物运动的管理意义?可为野生动物用地的规划管理等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运用野生动物运动原理,有助于掌握和控制种群的密度;了解动物的迁徙习性或扩散等特性,有助于对迁徙种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尤其是迁徙路线的管理和迁徙中的亚种群的管理。
12、印记:是指动物出生后,对周围环境及双亲的一种特有的辨识能力,它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与遗传机制无关。
13、环境容纳量(容纳量)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野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所能够维持的特定质量的最大种群饱和数量。
14、环境容纳量的类型?(1)生态容纳量:指不受人为管理目标影响时,仅由环境限制因子所决定的容纳量。
又可以分为三形式:1、维持密度:是指环境(主要是食物)所能维持的动物种群数量2、忍受密度:是指种群压力所能允许的最大种群密度3、安全密度:是指种群能够保证个体不受捕食作用而破坏的最大密度。
(2)经济容纳量:是由人为管理度目标来确定的最大种群密度。
有两种形式:1、最大猎取密度:指环境所能维持的可以产生最大持续猎取量的动物密度。
这一密度水平往往只有维持密度的一半。
2、最小影响密度。
这主要是针对竞争和天敌物种而言的,这一密度是指要某种动物(天敌种)的数量保持在既不会绝种,又要对其他管理动物(或保护动物)的有害作用达到最小程度的密度水平。
15、MSY理论:即最大持续理论。
是指使可更新资源即可提供大多的产量,又不影响和危害其种群的增长,从而长期被持续利用的资源的产量;或者说,MSY是可供猎取而又不影响种群原有数量基数的剩余生产量,也可叫猎取剩余量。
16、最适产量理论(OSY理论):是指既考虑最大持续收获量,有考虑经济收益和眼前与未来利益比重,常用Q‘表示。
17、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主要任务?(1)清查资源现状,建立资源数据库;(2)综合评价野生动物资源,提供准确的资源调查材料和调查报告;(3)建立资源监测网络,掌握资源动态变化,分析变化原因;(4)提出制定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策。
18、调查对象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CITES 公约或协定中所列物种;(3)有重要经济价值物种;(4)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5)环境指示种及生态关键种。
调查内容包括:数量、分布、生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驯养、利用及贸易状况、管理及研究状况、影响资源变动的主要因子19、兽类足迹的识别方法?(1)兽类的足趾类型。
四种类型:跖行性:是以附肢部着地的类型,如熊、兔、松鼠、属兔等趾行性:是以趾着地的类型,如狼、狐、虎、豹等半跖行性:是指前后足着地不同,即后足跖行性,如貂、熊、紫貂、黄鼬等蹄行性:是指以蹄着地的类型;如鹿、野猪等着地趾数、足趾类型等特征,常常是兽类科之间的鉴定依据。
(2)年龄与性别的足迹差异。
兽类足迹的大小与形状常因年龄与性别而异。
一般成年和雄性的兽类个体较大,单足迹也较大,步距和足迹链的宽度也有差别。
(3)足迹的类型与测量。
兽类的足迹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单足迹:是指对动物的单个脚印而言,单足迹的形状,有圆形、卵圆形、长圆形等,但其大小又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
足迹组:是指动物前后左右四足的脚印组。
足迹组常因动物的种类、性别、行动特点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
足迹链:是指动物行走时在雪地或泥地上成行脚印,即通常所说的“踪”,兽类足迹链的形式,由于动物的种类、行走姿势和活动特点的不同而各有不同。
20、易于受胁的野生动物类型(1)大的地理分布范围内有适宜的栖息地,分布广,但是个体少;或者是特定生物群落才能生存的少量个体——稀有种,鹤类(2)种的分布局限于几个点,局部数量较多如海熊、大熊猫——稀有种(3)曾经广泛分布,数量也很多,现在稀少——东北虎、华南虎、狼(4)由广泛分布的祖先分化成小的类群,并逐渐成为高度特化的物种——长臂猿、黑猩猩(5)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不能增加自己的数量、扩大分布区——生存竞争的失败者,如澳大利亚北毛吻袋熊(6)现在固定栖息地,无法扩散到过去的栖息地。
如野驴(7)种群极度隔离彼此不能杂交成为极限小种群一-----些森林动物如猕猴(8)竞争性很强的聚居种群成为保守性的残存稀有种(9)有特定意义的,或者说在特定意义上是受危种。
21、物种受胁的原因?(一)内因:物种在长期的进化适应中逐渐形成的不利于自身发展和繁衍的一些因素。
1、竞争产生特化特化种,适应于特殊环境要求顶级群落2、遗传衰竭消沉原理:遗传漂变改变基因频率,遗传多样性丧失地区选择近交(二)外因:1、人类的直接破坏人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野生动物受威胁——野生动物贸易自身安全(人类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动物的“侵害”而大量伤害野生动物)娱乐(人类为了娱乐和满足狩猎的欲望而别无其他目的的乱不滥猎。
)2、人类的间接破坏:生产活动直接或间接破坏和干扰了动物的生存环境;经济活动对自然造成的严重污染破坏了动物的生境;人类为了追求野生动物的经济利益,引种不当也导致一些动物的受威胁3、自然灾害:造山运动、大陆漂移、火山爆发、气候剧变、持续旱涝22、IUCN全称是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成立于1948年10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团体。
IUCN自60年代开始发布濒危物种红皮书(Red Data Book)。
根据物种受威胁程度和灭绝风险,将物种列为不同的濒危等级。
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SSC)定期修订濒危物种红皮名录23、IUCN发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目的?唤起世界对野生物种生存现状的关注提供数据供各国政府和立法机构参考为全球的科学家提供有关物种濒危现状和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24、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1)绝灭 (Extinct, EX): 如果没有理由怀疑 1个生物分类单元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 列为灭绝.(2)野外绝灭。
只生活在栽培、圈养条件下或者只作为自然化种群生活在远离其过去的栖息地分类单元。
(3)极危 (Critically Endangered, CR): 野外状态下1个生物分类单元灭绝概率很高时, 列为极危。
(4)濒危 (Endangered, EN): 1个生物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但在可预见的不久将来,其野生状态下灭绝的概率高, 列为濒危。
(5)易危 (Vulnerable, VU): 1个生物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或濒危的标准,但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其在野生状态下灭绝的概率较高, 列为易危。
(6)近危 (Near Threatened,NT): 一个生物分类单元经评估不符合列为极危、濒危或易危任一等级的标准, 列为低危。
(7)无危 (Least Concern,LC):一个生物分类单元经评估不符合极危、濒危、易危或近危任一等级的标准, 列为无危。
广泛分布和种类丰富的分类单元都属于该等级。
(8)数据缺乏 (Data Deficient, DD): 对于1个生物分类单元,若无足够的资料对其灭绝风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评估时,可列为数据缺乏。
属于该等级的分类单元也可能已经作过大量研究,有关生物学资料比较丰富,但有关其丰富度和/或分布的资料却很缺乏。
因此,数据缺乏不属于受威胁等级。
(9)未予评估 (Not Evaluated, NE): 如1个生物分类单元未应用有关IUCN濒危物种标准评估,列为未予评估。
25、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CITES26、1973年, 为了控制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暑了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lora and Fauna , C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