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管理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动物管理学复习资料
1、美国野生动物管理的创始人Leopold在他的著作《Game Management》(1933)中,把野生动物只是狭义地指为大型狩猎动物。
2、目前,国外的野生动物定义还有“除了家养和驯养以外的动物都是野生动物,包括蜘蛛、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和兽类”等。
3、野生动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软体动物和昆虫等;狭义系指除了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以外的上述各类动物,即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4、野生动物资源价值?(1)经济价值:商业价值、游乐观赏价值(2)生态价值(3)社会价值:文化美学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负价值
5、野生动物生境:指的是为多种或单一种野生动物提供生活所需的空间单位。野生动物生境包括三大要素:食物、水及隐蔽。这里的空间单位可以指某一种动物所需的,也可以指很多种动物都能够满足的生活环境。
6、食物类型:(1)喜爱食物。是野生动物最喜爱的食物,只要有可能动物总是首先采食,通常喜爱食物可占食物的10%,
(2)大宗食物。是野生动物吃得最多的食物,它是动物维持生命的主要能量来源,因而其重要性要大于喜爱食物,通常占动物总食量的90%左右。
(3)应急食物。是当大宗食物缺乏时的代替食物,多在严酷季节时食用,可作为食物是否枯竭的指示物。
(4)消遣食物。是野生动物偶尔采食的食物,这种食物在动物生活中是不重要的。
(5)特殊食物。是指野生动物为了满足某种特殊需要而采食的食物。它也是一种指示性食物。
7、生境选择:是指野生动物确定和选择适宜生存和繁殖的营养因子和环境结构因子,是动物长期进化的适应。
8、生境评价的数学方法: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
9、野生动物生境的评价:(1)生境分析。是生境评价的前提,通过观察研究,我们要找出动物的食物组成、测出植被类型、植被密度、地形、坡度、土壤的结构、小气候(温、湿、光、风等)、水源及雪被等因子对动物的影响。
(2)生境评价。内容包括总体评价和局部评价两部分,即不仅要从总的生境质量入手,还要了解动物的食物、隐蔽(越冬、逃避、繁殖等)等具体生境条件的质量。
(3)生境评估。即运用定量分析的数学方法对生境的现有质量进行评估。
9、巢区:是指野生动物日常活动所使用的地区。野生动物在巢区内可以找到它们对生境要求的一切,并能在巢区内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在巢区内经常使用的地方称核心区。野生动物巢区一般具有下述性质:
(1)固定性。即巢区是相对固定的。
(2)季节性。不同的季节条件往往会影响巢区的大小。
(3)界限的相对稳定性。从统计学角度看,在某一段时期或季节内,巢区是相对稳定的其面积大小就其平均值产生波动。
(4)重叠性。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巢区,往往有重叠现象。
(5)线性。兽类的巢区线性明显,一般长要大于宽,而鸟类则趋近于1:1.
10、领域:是指野生动物占据并加以保卫的区域。领域的大小只能小于或等于巢区的大小。野生动物维持自己的领域不被其他个体所侵犯,常常以下述5种方式进行:
(1)驱逐同类。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声音示意。常见于鸟类。
(3)嗅味标记。多见于兽类。
(4)体型与发育速度。
(5)扩大地盘。
11、野生动物运动的管理意义?
可为野生动物用地的规划管理等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运用野生动物运动原理,有助于掌握和控制种群的密度;了解动物的迁徙习性或扩散等特性,有助于对迁徙种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尤其是迁徙路线的管理和迁徙中的亚种群的管理。
12、印记:是指动物出生后,对周围环境及双亲的一种特有的辨识能力,它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与遗传机制无关。
13、环境容纳量(容纳量)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野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所能够维持的特定质量的最大种群饱和数量。
14、环境容纳量的类型?
(1)生态容纳量:指不受人为管理目标影响时,仅由环境限制因子所决定的容纳量。又可以分为三形式:1、维持密度:是指环境(主要是食物)所能维持的动物种群数量2、忍受密度:是指种群压力所能允许的最大种群密度3、安全密度:是指种群能够保证个体不受捕食作用而破坏的最大密度。
(2)经济容纳量:是由人为管理度目标来确定的最大种群密度。有两种形式:1、最大猎取密度:指环境所能维持的可以产生最大持续猎取量的动物密度。这一密度水平往往只有维持密度的一半。2、最小影响密度。这主要是针对竞争和天敌物种而言的,这一密度是指要某种动物(天敌种)的数量保持在既不会绝种,又要对其他管理动物(或保护动物)的有害作用达到最小程度的密度水平。
15、MSY理论:即最大持续理论。是指使可更新资源即可提供大多的产量,又不影响和危害其种群的增长,从而长期被持续利用的资源的产量;或者说,MSY是可供猎取而又不影响种群原有数量基数的剩余生产量,也可叫猎取剩余量。
16、最适产量理论(OSY理论):是指既考虑最大持续收获量,有考虑经济收益和眼前与未来利益比重,常用Q‘表示。
17、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主要任务?
(1)清查资源现状,建立资源数据库;
(2)综合评价野生动物资源,提供准确的资源调查材料和调查报告;
(3)建立资源监测网络,掌握资源动态变化,分析变化原因;
(4)提出制定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策。
18、调查对象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CITES 公约或协定中所列物种;
(3)有重要经济价值物种;
(4)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
(5)环境指示种及生态关键种。
调查内容包括:数量、分布、生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驯养、利用及贸易状况、管理及研究状况、影响资源变动的主要因子
19、兽类足迹的识别方法?
(1)兽类的足趾类型。四种类型:
跖行性:是以附肢部着地的类型,如熊、兔、松鼠、属兔等
趾行性:是以趾着地的类型,如狼、狐、虎、豹等
半跖行性:是指前后足着地不同,即后足跖行性,如貂、熊、紫貂、黄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