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本章整合 沪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第五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章末整合课件(沪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五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章末整合课件(沪科版必修1)

有:F1cos θ=mg,F1sin θ=F2,则:F2= mgtan θ. 剪断线的瞬间,F2突然消失,物体即在F2反方 向获得加速度. 因为mgtan θ=ma,所以加速度a=gtan θ,方 向与F2的方向相反. 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法作出评价 并说明理由.
解析:此解答是错误的.因为L2被剪断的瞬间, F2消失,物体只受L1线上的拉力和重力作用,L1上 的张力大小发生了变化.在剪断L2的瞬时,物体沿 L1的方向受力平衡,垂直于L1的方向产生加速度a= gsin θ.
章末整合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 顿 第 一 定 律
规律的揭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规律的表述: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 它改变这种状态.也叫惯性定律 概念:物体本身固有的维持原来运动状态 不变的属性.与运动状态无关,质量 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表现:不受外力时,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 动状态不变;受外力时,表现为改 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球对斜面的压力. N′=-N=-20.8 N, 式中“-”号表示N′与N方向相反,即垂直斜面 向下. 答案:12 N 20.8 N
2.分解加速度而不分解力 【例3】 将木块A、B叠放 在一起后放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 面上,A和B一起沿斜面自由滑 下.下滑过程中,A和B无相对 图 5- 3 运动,如图5-3所示.已知A的 质量为m,求下滑过程中A所受支持力及摩擦力. 解析:对A、B整体如下图(1): (m+M)gsin α=(m+M)a 对A如下图(2),水平方向:f=macos α ① ②
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所谓正交分解法是指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互 相垂直的坐标轴上的方法. 正交分解法是一种常用的矢量运算方法,其实 质是将复杂的矢量运算转化为简单的代数运算,从 而简捷方便地解题. 正交分解法是解牛顿运动定律题目最基本的方 法,物体在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在同一直线上 的力作用时一般都用正交分解法.

高中物理第五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本章整合课件沪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五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本章整合课件沪科版必修1

二、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 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表达式:������ = ������������ 牛顿第 二定律 矢量性:������的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 瞬时性:������随������的变化而变化 理解 独立性:每个力都可独立地使物体产生 加速度 同体性:������、������、������是同一个物体的三个量
答案:(1)8.0 m/s (2)4.2 s
1 s1+s2= a3������3 2 ,t3= 2
10 s≈3.2 s,所以物体从绳子断了开始到返回
方法技巧解决动力学基本问题时对力的处理方法 1.平行四边形定则:若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产生加速度,可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F合,然后求加速度。 2.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把力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 度方向进行分解。
三、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模型 传送带模型问题包括水平传送带问题和倾斜传送带问题。 【例3】 某飞机场利用如图所示的传送带将地面上的货物运送 到飞机上,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θ=30°,传送带两端A、B的距离 L=10 m,传送带以v=5 m/s的恒定速度匀速向上运动。在传送带底 端A轻放上一质量m=5 kg的货物,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3 μ= 。求货物从A端运送到B端所需的时间。(g取10 m/s2)
(1)小环的质量m。 (2)细杆与地面间的夹角α。
解析:由题图得:0~2 s内, Δ������ 1 a= = m/s2=0.5 m/s2 Δ������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前2 s有F1-mgsin α=ma 2 s后有F2=mgsin α, 联立两式代入数据可解得:m=1 kg,α=30°。 答案:(1)1 kg (2)30° 方法技巧1.对F-t图像要结合物体受到的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 别求出各段的加速度,分析每一时间段的运动性质。 2.对a-t图像,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分析每一段的运动情况,然 后结合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3.对F-a图像,首先要根据具体的物理情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a-F间的函数关系式,由函数关系式 明确图像的斜率、截距的意义,从而求出未知量。

沪科版物理必修1课件:第5章本章优化总结

沪科版物理必修1课件:第5章本章优化总结

(3)46 m
栏目 导引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专题4 1.视重
超重与失重现象的分析
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
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 重”,大小等于测力计所受的拉力或台秤 所受的压力.
栏目 导引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2.超重、失重的分析 特征 加速 视重F与重 运动情 状态 度 力的关系 况 静止或 F=mg 平衡 a=0 匀速直 线运动 超重 向上 F=m(g+ a)>mg 向上加 速或向 下减速 受力图
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
个由气囊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乘客就可以 沿斜面迅速滑行到地面上.若某型号客机的
紧急出口离地面高度为4.0 m,构成斜面的气
囊长度为5.0 m.要求紧急疏散时乘客从气囊 上由静止下滑到达地面的时间不超过2.0 s,则
栏目 导引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1)乘客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2)气囊和下滑乘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 多少?(g取10 m/s2)
(3)法一: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得 1 1 2 s=s1 +s2=v10Δt1+ a1Δt 1+v20Δt2 + a2Δt2 = 2 2 2 46 m. 法二:根据 v-t 图像围成的面积,得 v10+v1t 1 s=( ×Δt1+ ×v20×Δt2)=46 m. 2 2
【答案】
(1)0.2
(2)6 N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本章优化总结
பைடு நூலகம்
栏目 导引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知识体系构建
栏目 导引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本章整合课件-沪科版必修1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本章整合课件-沪科版必修1
斜面的压力为 50 N;当以加速度 a2 运动时,小球对绳的拉力为 200 N,对斜面
的压力为 0。
答案:(1)100 N 50 N (2)200 N 0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传送带问题
1.传送带一般做匀速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力不影响传送
带的运动状态(这是因为带动传送带的电机在起作用)。
2.分析该类问题的关键
和方向均应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如果系统内各物体的加
速度仅大小相同,如通过滑轮连接的物体,应采用隔离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分别列方程。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训练 1】 如图所示,两个用轻线相连的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
块,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拉力 F1 和 F2 方向相反,与轻线沿同一水平直线,
且 F1>F2。试求在两个物块运动过程中轻线的拉力 FT。
解析:以两物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1-F2=(m1+m2)a①
隔离物块 m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FT=m1a②
由①②两式解得 FT=
答案:
m1F2+m2F1
m1+m2
m1F2+m2F1
m1+m2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临界和极值问题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3.临界、极值问题的求解方法
(1)极限法: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
临界问题,处理此类问题时,应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
象(或状态)暴露出来,达到尽快求解的目的。
(2)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出现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过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习题课课件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习题课课件

体交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
栏目 导引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 a= Fm-f=2 m/s2,所以 3~6 s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物体的位移 s1=12at2=9 m;6 s 末的速 度 v=at=6 m/s;6~9 s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 动,物体的位移 s2=vt=18 m;9~12 s 物体 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 s3=vt+12at2= 27 m,因此 0~12 s 物体的位移 s=s1+s2+s3 =54 m,B 项正确.
栏目 导引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精讲精析】 未撤离木板前,小球受到重 力 G、弹簧拉力 F、木板支持力 N,如图所示, 三力平衡,于是有:Ncosθ =mg , N=cmosgθ .当 撤 离木板的瞬间,G 和 F 保 持不变(弹簧的弹力不能 突变),木板支持力 N 立即
栏目 导引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习题课 有关动力学的两类 基本问题
栏目 导引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要点突破思维启动
公式推论 1.牛顿第二定律:F=ma 或FFyx==mmaayx 2.基本运动学公式 vt=v0+at. s=v0t+12at2. v2t -v20=2as.
栏目 导引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消失,小球受 G 和 F 的合力大小等于撤之前
的 N(三力平衡),方向与 N 的方向相反,故加
速度方向为垂直木板向下,大小为 a=mN=
g =2 cosθ
3
3 g.
栏目 导引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答案】 C 【规律方法】 解答此类问题时注意: (1)这类变化问题,往往问变化后的受力,但 必须先弄清变化前的受力. (2)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即条件瞬间变 化前后弹簧的弹力不变.

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1课件: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5.5 超重与失重

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1课件: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5.5 超重与失重

其中正确的是
A.超重就是物体重力增加了,失重就是物体重力减小了
B.物体加速度向上属于超重,物体加速度向下属于失重 √ C.不论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重力不变 √ D.超重就是物体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于重力的 √
现象,失重则是小于重力的现象
1
2
3
4
答案
2.(超重和失重的判断)跳水运动员从10 m跳台腾空跃起,先向上运动一段
小星的重力小.
答案
要点提炼
1.实重与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不会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而变化. (2)视重:当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时, 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叫做物体的视重. 2.超重与失重 (1)超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 大于 物体重力的现象. (2)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 小于 物体重力的现象. (3)完全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状态.
答案
要点提炼
判断超重、失重状态的方法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
超重: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 大于重力. 失重: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 小于 重力. 完全失重: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 等于零.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 超重:物体具有竖直 向上 的加速度. 失重:物体具有竖直 向下 的加速度. 完全失重:物体具有竖直 向下 的加速度,且加速度大小等于 g .
答案
典例精析 一、超重与失重的判断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 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高中物理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5.3牛顿第二定律课件沪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5.3牛顿第二定律课件沪科版必修1
02-v2 解得 s= 2a2 =4 m
解析
答案
例4 如图2所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体受到大小为20 N、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 右下的推力F作用时,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物体加速度的大 小.(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延伸思考] 在地面上,停着一辆卡车,你使出全部力气也不能使卡车做加速运动, 这与牛顿第二定律矛盾吗?为什么? 答案 不矛盾,牛顿第二定律公式中的F指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卡 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只受到推力,还同时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它们相 互平衡,即卡车受到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故卡车不做加速运动.
答案 8 m/s2
解析 水平面光滑时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Fcos 37°=ma1
图3
解得a1=8 m/s2源自1234解析答案
(2)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答案 6 m/s2 解析 水平面不光滑时,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 Fcos 37°-f=ma2 N′+Fsin 37°=mg f=μN′ 联立解得:a2=6 m/s2
此外还有功、功率、压强等.
3.单位制的应用 (1)单位制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计算时首先将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这样就可以省去计 算过程中单位的代入,只在数字后面写上相应待求量的单位即可,从而 使计算简便. (2)单位制可检查物理量关系式的正误 根据物理量的单位,如果发现某公式在单位上有问题,或者所求结果的 单位与采用的单位制中该量的单位不一致,那么该公式或计算结果肯定 是错误的.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中物理-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5.1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沪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5.1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沪科版必修1
从实验总结得结论→ 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加速或减速 的原因
一二三
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 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指出了物体不受外力(或合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 静止状态。 ②揭示了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探究一
探究二
惯性与外 力作用的 关系
物体原来具有某个速度,则惯性力图使其继续保持这一速度,但 力图保持与能否保持则是不同的。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 体可保持这个速度,当物体所受外力不为零时,物体运动状态就 发生了变化。物体的惯性和外力作用这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形 成了宏观物体的形形色色的各种复杂的运动。如果没有外力,物 体也就没有复杂多样的运动形式;如果没有惯性,物体的运动状 态改变就不需要力的作用
探究一
探究二
反思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受力、速度、位置等没
有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的是物体在不受力时所处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2345
1.关于力和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加速度为零,则运动状态不变 B.只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二者中有一个发生变化,或者二者都变化,都叫运 动状态发生变化 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的加速度在改变 解析:加速度为零,说明物体速度不变,运动状态不变,A 正确;速度是矢量,速 度的变化要从大小、方向两方面去考虑,B 正确;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一定 有力的作用,物体一定有加速度,但无法知道加速度是否在改变,所以 C 正 确,D 不正确。 答案:D

2018_2019高中物理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5.1牛顿第一定律课件沪科版必修1ppt版本

2018_2019高中物理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5.1牛顿第一定律课件沪科版必修1ppt版本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错,C对.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大小,D错.
解析 答案
针对训练 如图2所示,小球A静止放在小车的光滑底板上(设小车底板足
够长),当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时,小车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
做加速直线运动,则小球A相对于地的运动情况
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②__③__①__④__(只要填写 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 的推论.下列有关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二、惯性有大小吗?
[问题设计] 坐在公共汽车里的人,当车突然启动时,有什么感觉?当运动的汽车突 然停止时,又有什么感觉?解释上述现象. 答案 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身体后倾.当汽车突然停止时,人身体前倾 .这是因为人具有惯性,原来人和车一起保持静止状态,当车突然启动时 ,人的身体下部随车运动了,但身体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所以会向后倾;原来人和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人的身体下 部随车停止了,但身体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
答案
典例精析
一、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 例1 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 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
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
图1
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
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

高中物理 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本章优化总结课件 沪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本章优化总结课件 沪科版必修1

【精讲精析】 (1)设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的时间为 Δt2、初速度为 v20、末速度为 v2t、 加速度为 a2,则 a2=v2tΔ-t2v20=-2 m/s2① 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f,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有 f=ma2② f=-μmg③ 联立②③得 μ=-ga2=0.2.④
第十九页,共27页。
第十三页,共27页。
(1)乘客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2)气囊和下滑乘客间的动摩擦(mócā)因数不得超过 多少?(g取10 m/s2)
第十四页,共27页。
【精讲精析】 如图,h=4.0 m,L=5.0 m, t=2.0 s 斜面倾角为 θ,则 sinθ=Lh. 乘客在气囊上下滑过程 由 L=12at2 得 a=2tL2 , 代入数值 a=2.5 m/s2 乘客下滑过程受力分析如图
本章(běn zhānɡ)优化总结
第一页,共27页。
知识体系构建
第二页,共27页。
专题归纳整合
专题1 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的应用 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物体的瞬时加速度 时,经常会遇到轻绳、轻杆、轻弹簧 (tánhuáng)和橡皮绳这些常见的力学模型. 全面准确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可帮助我们灵活 正确地分析问题.
第十页,共27页。
专题2 牛顿运动定律的两类基本(jīběn)问题 1.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如s、v、t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 况.
第十一页,共27页。
2.解题思路 两类基本问题中,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关 键,求解加速度是桥梁和枢纽,思维过程如 下 受力 受力分析 加速 运动分析 运动 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 度a 运动学公式 情况
断);绳子的弹力可以发生突变——

高中物理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章末总结课件沪科版

高中物理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章末总结课件沪科版
解析 答案
达标检测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如图5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 的斜面底端有一质量m=1.0 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 现用轻细绳拉物体由静止沿斜面向上运动.拉力F=10 N,方向平行斜面 向上.经时间t=4.0 s绳子突然断了,求: (1)绳断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答案 1.2 m
解析 由图像可得 v =1 m/s
故小球沿细杆滑行的距离 s= v t=1.2 m
图6
123
解析 答案
(2)小球与细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 0.25


图3
√A.0.5 kg,0.4
B.1.5 kg,125
C.0.5 kg,0.2
D.1 kg,0.2
解析 答案
三、传送带问题
传送带传送货物时,一般情况下,由摩擦力提供动力,而摩擦力的性质、 大小、方向和运动状态密切相关.分析传送带问题时,要结合相对运动情 况,分析物体受到传送带的摩擦力方向,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是解题 的关键. 注意 因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一般物体对传送带的摩擦力不影响传送带 的运动状态.
4.对F-a图像,首先要根据具体的物理情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a-F间的函数关系式,由函数关系式明确图像 的斜率、截距的意义,从而求出未知量.
例2 如图2甲所示,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夹角为α,在杆上套有一 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 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解析 答案
(2)如果传送带长度L=20 m,求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将到达传送带的右端. 答案 7 s 解析 因为20 m>8 m, 所以物块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后,摩擦力变为0, 此后物块与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 物块匀速运动的时间 t2=L-v s1=204-8 s=3 s 故物块到达传送带右端的时间t′=t1+t2=7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