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风 风荷载
高层建筑结构脉动风荷载时程的生成方法
s “ ( ) = 4 :
( 4 )
其中, s ( z , n ) 为脉动风速功率谱 , m / s ; n为脉动风频率 , H z ;
6 扔2 0 , k 为地面粗糙度系数, 。 。 为标准高低为 1 0 m处的平均
, 为 高度 处的平 均风 速 , 工 ( ):1 0 0 (  ̄ /
j
风作用下结构舒适度分析 。 风速观测记 录表 明风速可看作 为由两部分组 成 : 一 部分 是长
风速 , m / 。 :
o ) , 为纵 向湍流积分尺度 。 周期成分 , 其周期一般在 1 0 mi n以上 ; 另一部分是 短周 期部分 , 是 3 对 于超 高层 建 筑 结 构 , 可 只考 虑 竖 直 方 向 的相 关 性 , 采用 在长周期风速基础上 的波动 , 其周期常 常只有几秒 至几 十秒。 由
0年一遇的平均风速剖面如图 1所示。 结构所在场地 的基本风压为 0 . 7 5 k N / m , 风压值高且为 台风 海 口塔场地 l
许 多风工程专家对水平阵风功率谱 进行 了研 究 , 得 到不 同形 频发地 区 , 因此结构 的风振特性和舒适度成 为影响结 构方案 的重 式 的风速谱 表达式 , 常用 的有加 拿大 A . G . D a v e n p o r t 谱、 美国 s i - 要 因素 。风振分 析可采 用频域 和时域 两种 方法 。频 域法 因 为需 i u 谱、 E t 本H i n o 谱、 K a i m a l 谱、 英国H a r r i s 谱和 K a r m a n 谱 。其 要满足叠加原理 , 所 以只能 进行线 性分析 , 且 不能 给出相 关 函数 m A . G. D a v e n p o r t 谱 和英 国 H a r r i s 谱不 随高度发 生变化 , 实 际是 和 瞬态 响应 , 不 能精 确 反映 结构 在实 际 风荷 载作 用下 的真实 响 中 , 1 0 m高度处 的脉动风速谱 ; 美国 S i mi u谱 、 日本 H i n o谱 、 K a i m a l 谱 应 … 。时域分析 则不 会有 这些 问题 , 因此 对风 荷 载进 行 时程 模 a r ma n 谱则 考虑 了近地 表层中湍流积分尺 度随高度 发生 的变 拟, 在时域 内进行分析。超高层结 构一般会 同时发生顺 风 向和横 和 K 7 _ 。K a r m a n谱见式 ( 4 ) 。 风 向风振 。而横风 向风荷载 的功率谱 、 相干 函数等数学 基本 理论 化 | 和模型 , 对于复杂体型结构 , 还不成熟 , 因此无 法进行具 有实 际工 程意义 的横 向风 荷载 时程模 拟 , 其 一般 由风洞试 验确 定 ; 另一 方 面, 在 低 速脉 动 风作 用 下 , 结构 的横 风 向风 振远 小 于顺 风 向风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1风荷载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1.1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ω(KN/m2)按下式计算:ω风荷载标准值(kN/m2)=风振系数×风荷载体形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1.1.1基本风压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的最大值确定的风速v0(m/s),再考虑相应的空气密度通过计算确定数值大小。
按公式确定数值大小,但不得小于0.3kN/m2,其中的单位为t/m3,单位为kN/m2。
也可以用公式计算基本风压的数值,也不得小于0.3kN/m2。
1.1.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同一高度,不同地面粗糙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规范以B类地面粗糙程度作为标准地貌,给出计算公式。
粗糙度类别 A B C D300 350 450 5000.12 0.15 0.22 0.3场地确定之后上式前两项为常数,于是计算时变成下式:1.1.3风荷载体形系数1)单体风压体形系数(1)圆形平面;(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平面,n为多边形边数;(3)高宽比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4)V形、Y形、L形、弧形、槽形、双十字形、井字形、高宽比的十字形、高宽比,长宽比的矩形、鼓形平面;(5)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
2)群体风压体形系数详见规范规程。
3)局部风压体形系数檐口、雨棚、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时,不宜小于 2.0。
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规程。
1.1.4风振系数对于高度H大于30米且高宽比的房屋,以及自振周期的各种高耸结构都应该考虑脉动风压对结构发生顺向风振的影响。
(对于高度H大于30米、高宽比且可忽略扭转的高层建筑,均可只考虑第一振型的影响。
高层建筑考虑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
F 6
框架剪力墙简化模 型 , 将其在 “ 虑脉动 风荷 载作用 ” “ 考 与 正
常设计条件 ” 两种情况下 的计算结果进行 比较分 析。
上
占
F 5
x
。 。
F4
J
I
= = :
J
F3
三
-- 一
F 2
营
。
= = = =
毛
1
寸
一
F1
1
『 =
、 。
( 风荷栽梯形分布 a )
() 载按等均 布荷 栽分布 b风荷
( 风荷戴三角形分布 c )
\ \‘ | l l t | \ ’t | f l | | l l
1 1 4.
图 1 实 际工 程 设 计 计 算 的 风 荷 栽 模 型
速度 ; q为风压 大小 , 单位 为 P 。将 所得 脉 动风 荷载 函数 式 a () 3 通过 A S S的函数 编辑器 与 函数加 载器 ( 6 图 7 把 NY 图 、 )
风荷载加到模 型的迎 风面上。
图 7 函数 加 栽 器
4 有 限元 求解 结果 及分 析
图 8 风 荷 裁 施 加 后 的模 型
4 8O . 9 6 . 9 6 18
209 .9
206 .9
0
.
通过 A S S软件分 析计 算得 出模 型在 两种风 荷 载 ( NY 模 型 1为脉动风荷载 , 型 2为阶梯 型风 荷载 ) 用下 相 同荷 模 作 载步 的整 体 、 楼板 、 外墙 、 架和剪 力墙 的位移 比较 , 框 数值 比
模 型如 图 4 图 5所 示 。 、
图 5 框 架 部 分 模 型
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计算参考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2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21一般情况下的风荷载:风荷载的标准值为荷载规范8.1.1和4.2.1wk??ZsZw0(1)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适用于主要承重(主)结构的风荷载计算;(2)风荷载的标准值为沿风向的风荷载;(3)风荷载垂直于建筑物表面;(4)风荷载的作用面积应为垂直于风向的最大投影面积;(5)适用于高层建筑任意高度的风荷载计算。
对于荷载规范3.2.5第2条中的雪荷载和风荷载,重现期应视为设计使用寿命。
8.1.2在荷载规范中,基本风压应为根据本规范规定的方法确定的重现期为50年的风压,但不得小于0.3kn/o。
荷载规范的E.5和高度规范的4.2.2。
对风荷载敏感的高层建筑,其承载力按基本风压的1.1倍设计。
(文章描述)。
一般情况下,对于高度超过60m的高层建筑,在承载力设计中可按基本风压的1.1倍计算风荷载。
吸烟守则第5.2.1条。
基本风压不应小于0.35kn/o。
对于安全等级为I级的烟囱,应根据每100年一次的风压采用基本风压。
8.2.1地面粗糙度a类近海海面和岛屿、海岸、湖岸和沙漠地区B类田地、村庄、丛林、丘陵和城镇,房屋稀疏,城市地区C类密集建筑,城市地区D类密集建筑,房屋高大。
荷载规范表8.2.1显示了墙和柱的风压高度随墙顶的变化系数。
柱顶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被视为计算高度Z,通过查表插入法确定。
荷载规范中的风压体型系数8.3.1围护结构:根据第32项,高度规范中取1.3 4.2.31,圆形平面建筑取0.8;2正多边形和截断三角形平面建筑的计算公式如下:?s0.8? 1.2/n3对于高宽比H/b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和交叉平面建筑,取1.3;4.以下建筑采用1.4:1)V形、Y形、弧形、双十字形和井形平面建筑;2)高宽比H/b大于4的L形、槽形和十字形平面建筑;风压高度变异系数3)高宽比H/b大于4,长宽比L/b小于1.5的矩形和鼓形平面建筑。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欢迎共阅1 风荷载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1.1 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KN/m2)按下式计算:1.1.1基本风压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50年一遇按公式 其中的单位为,kN/m 2。
也可以用公式1.1.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同一高度,不同地面粗糙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规范以粗糙度类别场地确定之后上式前两项为常数,于是计算时变成下式:1.1.3风荷载体形系数1)单体风压体形系数(1)圆形平面;(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平面,n为多边形边数;(3)高宽比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4)V形、Y形、L形、弧形、槽形、双十字形、井字形、高宽比的十字形、高宽比,长宽比的矩形、鼓形平面(5)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
23檐口、雨棚、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时,不宜小于1.1.4米且高宽比的房屋,以及自振周期虑脉动风压对结构发生顺向风振的影响。
且可忽略扭转的结构在高度处的风振系数○1g为○2R为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计算方法如下:为结构阻尼比,对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可取;为地面粗糙修正系数,取值如下:为结构第一阶自振频率(Hz);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可以由结构动力学计算确定,对于较规则的高层建筑也可采用),B为房屋宽度(m)。
○3对于体型和质量沿高度均匀分布的高层建筑,、为系数,按下表取值:为结构第一阶振型系数,可由结构动力学确定,对于迎风面宽度较大的高层建筑,当剪力墙和框架均其主要作用时,振型系数查下表,其中H为结构总高度,结构总高度小于等于梯度风高度。
为脉动风荷载水平、竖直方向相关系数,分别按下式计算:B。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1 风荷载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1.1 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ωk (KN/m ²)按下式计算:ωk =βz μs μz ω0风荷载标准值(kN/m 2)=风振系数×风荷载体形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1.1.1 基本风压ω0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的最大值确定的风速v 0(m/s),再考虑相应的空气密度通过计算确定数值大小。
按公式 ω0=12ρv 02确定数值大小,但不得小于0.3kN/m 2,其中ρ的单位为t/m ³,ω0单位为kN/m 2。
也可以用公式ω0=11600v 02计算基本风压的数值,也不得小于0.3kN/m2。
1.1.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同一高度,不同地面粗糙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规范以B 类地面粗糙程度作为标准地貌,给出计算公式。
μZX=(H tB 10)2αB (10H tX )2αX (Z 10)2αXμZA =1.248(Z 10)0.24μZB =1.000(Z )0.30μZC =0.544(Z 10)0.44μZD =0.262(Z 10)0.601.1.3 风荷载体形系数μS1)单体风压体形系数(1)圆形平面μS =0.8;(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平面μS=0.8+√n,n为多边形边数;(3)高宽比HB≤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μS=1.3;(4)V形、Y形、L形、弧形、槽形、双十字形、井字形、高宽比HB >4的十字形、高宽比HB>4,长宽比LB≤1.5的矩形、鼓形平面μS=1.4;(5)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
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关于风荷载计算风荷载是高层建筑主要侧向荷载之一,结构抗风分析(包括荷载,内力,位移,加速度等)是高层建筑设计计算的重要因素。
脉动风和稳定风风荷载在建筑物表面是不均匀的,它具有静力作用(长周期哦部分)和动力作用(短周期部分)的双重特点,静力作用成为稳定风,动力部分就是我们经常接触的脉动风。
脉动风的作用就是引起高层建筑的振动(简称风振)。
以顺风向这一单一角度来分析风载,我们又常常称静力稳定风为平均风,称动力脉动风为阵风。
平均风对结构的作用相当于静力,只要知道平均风的数值,就可以按结构力学的方法来计算构件内力。
阵风对结构的作用是动力的,结构在脉动风的作用下将产生风振。
注意:不管在何种风向下,只要是在结构计算风荷载的理论当中,脉动风一定是一种随机荷载,所以分析脉动风对结构的动力作用,不能采用一般确定性的结构动力分析方法,而应以随机振动理论和概率统计法为依据。
从风振的性质看顺风向和横风向风力顺风向风力分为平均风和阵风。
平均风相当于静力,不引起振动。
阵风相当于动力,引起振动但是引起的是一种随机振动。
也就是说顺风向风力除了静风就是脉动风,根本就没有周期性风力会引起周期性风振,绝对没有,起码从结构计算风载的理论上顺风向的风力不存在周期性风力。
横风向,既有周期性振动又有随机振动。
换句话说就是既有周期性风力又有脉动风。
反映在荷载上,它可能是周期性荷载,也可能是随机性荷载,随着雷诺数的大小而定。
有的计算方法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风对结构作用的计算,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1)对于顺风向的平均风,采用静力计算方法(2)对于顺风向的脉动风,或横风向脉动风,则应按随机振动理论计算(3)对于横风向的周期性风力,或引起扭转振动的外扭矩,通常作为稳定性荷载,对结构进行动力计算风荷载标准值的表达可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平均风压加上由脉动风引起导致结构风振的等效风压;另一种为平均风压乘以风振系数。
由于在结构的风振计算中,一般往往是第1振型起主要作用,因而我国与大多数国家相同,采用后一种表达形式,即采用风振系数βz,它综合考虑了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其中包括风速随时间、空间的变异性和结构的阻尼特性等因素。
桅杆结构脉动风速模拟与风荷载计算
时间改变的量;而脉动风则具有明显的随机性,一 般可用零均值平稳Gauss随机过程来描述.作用 于结构上任意处的风速为平均风速和脉动风速之
和,风的模拟主要是针对脉动风而言的. 1.1平均风速剖面
平均风沿高度的变化规律,常称为风速梯度 或风速剖面.平均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的规律常采
[63
Owen
J S,Eccles B J,Choo B S,et a1.The applica—
series modeling for the
tion of auto-regressive time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k=1
l一0,1,2,…,N一1
(11)
2.2脉动风荷载计算 当不考虑结构与风的耦合作用及漩涡影响 时,根据Bernoulli定理,自由流动的风速提供的 单位面积上的风压力为…]
w=妄弦2
∞,l(叫)=exp(一互G7【口w‘△luz))
(6)
(12)
结构任一高度处的瞬时风速Vi为平均风速 矿i与脉动风速口;之和:V;=彰+奶 则作用在结构上的风压w
Z
《 杂 崖
t/s
-∥Hz b)清波叠加法
图3上层纤绳与杆身连接处(高度115 m)的风荷载时程
图5高度125 m处的脉动风自功率谱比较
万方数据
・1060・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m
2010年第34卷
为了检验模拟精度,本文将桅杆高度为55
[23
Deodatis G.Simulation of ergodic multivariate
大跨门式钢架轻钢结构脉动风荷载的模拟分析
大跨门式钢架轻钢结构脉动风荷载的模拟分析作者:李新武丽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1期摘要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某大跨门式刚架模型,主要采用线性滤波法,忽略了结构的空间相关性,应用计算机仿真软件针对此模型进行水平脉动风荷载的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大跨门式刚架风荷载的分布特点,总结出了:迎风面上各节点的风荷载随着高度的增加其值也在不断的增大,而背风面正好与其相反;背风面上各节点的风荷载值普遍比迎风面上个节点的风荷载值大。
随着高度的增大,两面各节点风荷载的比值在不断缩小,同时为后续的大跨门式刚架结构的风振时程分析提供了参考以及输入荷载。
关键词:大跨门式刚架;脉动风;脉动风荷载模拟;线性滤波法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引言大跨门式刚架结构是柔性体系,具有柔度大、阻尼小等特点,因而对风荷载十分敏感。
近年来,伴随着结构的跨度不断增大,体型日益复杂,风对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产生的破坏越来越显著。
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对此作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脉动风荷载作用下轻型门式刚架响应的研究还比较少,门式刚架轻钢结构建筑的风振研究尚未成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现行规范也未作出任何明确的规定;由于建筑大空间的需要,门式刚架轻钢结构越建越高,跨度越来越大,导致其柔度越来越大,结构固有周期普遍达到0.5s以上,有的可达1s以上,风振的影响不断增大,风灾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显著。
因此,对大跨门式刚架轻钢结构风荷载特点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风荷载的特点在风的顺风时程曲线中,一般包含两种成分:一种是长周期部分,其值常在10分钟以上;另一种是短周期成分,常仅有几秒钟左右。
根据上述两种成份,实际上常把风分为平均风(即稳定风)和脉动风(常称为阵风脉动)来加以分析。
平均风是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把风对建筑物的作用力的速度、方向以及其他物理量都看成不随时间而改变的量,考虑到风的长周期大大地大于一般结构的自振周期,因而其作用性质相当于静力。
基于AR模型方法的多维脉动风荷载时程的模拟
通过设 计好 的过滤 器 ,使 其输 出为具 有 给定谱 的 随机过 程 。该 法 占用 内存 少 ,计算 快捷 。近年来 ,线 性
滤波器 法 中 自 回归滑 动 平 均 模 型 ( uoersi v v r eMoes A t ges eMoeA ea d l,简 记 为 A M r v g R A) 和 自回归 模 型 ( uoersi o e ,简记 为 A A trg s eM dl e v s R) 被广 泛用 于描 述平稳 随机 过程 ,取得 了 良好 结果 。
Ⅳ() =C ‘ ( ) t nt
() 2
式 中,()= [ t ,:t , ,nf ] n()是 均 值为 0 方差 为 1且彼 此相 互 独立 的正 态 随机过 nt n () n() … a() ,if 、 程 , 12 … , ; i= ,, nC为 n阶下 三角矩 阵 , 通过 nxn阶协方差 矩 阵 R 的乔里斯 基 ( hlsy 解确 定 : C oek )分
收稿 日期 : 0 7—0 20 9—0 9 作者 简 介 : 建 平 ( 9 2一) 王 16 ,男 ,副 教 授 ,研 究 方 向 :结 构非 线 性 分 析 。
维普资讯
第 5期
王建 平 : 于 A 基 R模 型方法 的多 维脉动风荷载时程的模拟
p
( ,)= zt
u t A )+N() ( —k t t
() 1
式 中 , 间第 点坐标 , 空 =12 … ,; A ,, np为 R模 型阶数 ;t A 是模 拟 风速 时程 的时 间步长 ; 为 A R模 型
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关于风荷载计算风荷载是高层建筑主要侧向荷载之一,结构抗风分析(包括荷载,内力,位移,加速度等)是高层建筑设计计算的重要因素。
脉动风和稳定风风荷载在建筑物表面是不均匀的,它具有静力作用(长周期哦部分)和动力作用(短周期部分)的双重特点,静力作用成为稳定风,动力部分就是我们经常接触的脉动风。
脉动风的作用就是引起高层建筑的振动(简称风振)。
以顺风向这一单一角度来分析风载,我们又常常称静力稳定风为平均风,称动力脉动风为阵风。
平均风对结构的作用相当于静力,只要知道平均风的数值,就可以按结构力学的方法来计算构件内力。
阵风对结构的作用是动力的,结构在脉动风的作用下将产生风振。
注意:不管在何种风向下,只要是在结构计算风荷载的理论当中,脉动风一定是一种随机荷载,所以分析脉动风对结构的动力作用,不能采用一般确定性的结构动力分析方法,而应以随机振动理论和概率统计法为依据。
从风振的性质看顺风向和横风向风力顺风向风力分为平均风和阵风。
平均风相当于静力,不引起振动。
阵风相当于动力,引起振动但是引起的是一种随机振动。
也就是说顺风向风力除了静风就是脉动风,根本就没有周期性风力会引起周期性风振,绝对没有,起码从结构计算风载的理论上顺风向的风力不存在周期性风力。
横风向,既有周期性振动又有随机振动。
换句话说就是既有周期性风力又有脉动风。
反映在荷载上,它可能是周期性荷载,也可能是随机性荷载,随着雷诺数的大小而定。
有的计算方法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风对结构作用的计算,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1)对于顺风向的平均风,采用静力计算方法(2)对于顺风向的脉动风,或横风向脉动风,则应按随机振动理论计算(3)对于横风向的周期性风力,或引起扭转振动的外扭矩,通常作为稳定性荷载,对结构进行动力计算风荷载标准值的表达可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平均风压加上由脉动风引起导致结构风振的等效风压;另一种为平均风压乘以风振系数。
由于在结构的风振计算中,一般往往是第1振型起主要作用,因而我国与大多数国家相同,采用后一种表达形式,即采用风振系数βz,它综合考虑了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其中包括风速随时间、空间的变异性和结构的阻尼特性等因素。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1 风荷载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1.1 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ωk (KN/m ²)按下式计算:ωk =βz μs μz ω0风荷载标准值(kN/m 2)=风振系数×风荷载体形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1.1.1 基本风压ω0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的最大值确定的风速v 0(m/s),再考虑相应的空气密度通过计算确定数值大小。
按公式 ω0=12ρv 02 确定数值大小,但不得小于0.3kN/m 2,其中ρ的单位为t/m ³,ω0单位为kN/m 2。
也可以用公式ω0=11600v 02计算基本风压的数值,也不得小于0.3kN/m2。
1.1.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ωω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同一高度,不同地面粗糙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规以B 类地面粗糙程度作为标准地貌,给出计算公式。
ωωω=(ωωω)2ωω(10ωω)2ωω(ω)2ωωωωω=1.248(ω10)0.24ωωω=1.000(ω10)0.30ωωω=0.544(ω)0.44ωωω=0.262(ω10)0.601.1.3 风荷载体形系数ωω1)单体风压体形系数(1)圆形平面ωω=0.8;(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平面ωω=0.8+√ω,n 为多边形边数;(3)高宽比ωω≤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ωω=1.3;(4)V 形、Y 形、L 形、弧形、槽形、双十字形、井字形、高宽比ωω>4的十字形、高宽比ωω>4,长宽比ωω≤1.5的矩形、鼓形平面ωω=1.4;(5)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
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关于风荷载计算风荷载是高层建筑主要侧向荷载之一,结构抗风分析(包括荷载,力,位移,加速度等)是高层建筑设计计算的重要因素。
脉动风和稳定风风荷载在建筑物表面是不均匀的,它具有静力作用(长周期哦部分)和动力作用(短周期部分)的双重特点,静力作用成为稳定风,动力部分就是我们经常接触的脉动风。
脉动风的作用就是引起高层建筑的振动(简称风振)。
以顺风向这一单一角度来分析风载,我们又常常称静力稳定风为平均风,称动力脉动风为阵风。
平均风对结构的作用相当于静力,只要知道平均风的数值,就可以按结构力学的方法来计算构件力。
阵风对结构的作用是动力的,结构在脉动风的作用下将产生风振。
注意:不管在何种风向下,只要是在结构计算风荷载的理论当中,脉动风一定是一种随机荷载,所以分析脉动风对结构的动力作用,不能采用一般确定性的结构动力分析方法,而应以随机振动理论和概率统计法为依据。
从风振的性质看顺风向和横风向风力顺风向风力分为平均风和阵风。
平均风相当于静力,不引起振动。
阵风相当于动力,引起振动但是引起的是一种随机振动。
也就是说顺风向风力除了静风就是脉动风,根本就没有周期性风力会引起周期性风振,绝对没有,起码从结构计算风载的理论上顺风向的风力不存在周期性风力。
横风向,既有周期性振动又有随机振动。
换句话说就是既有周期性风力又有脉动风。
反映在荷载上,它可能是周期性荷载,也可能是随机性荷载,随着雷诺数的大小而定。
有的计算方法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风对结构作用的计算,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1)对于顺风向的平均风,采用静力计算方法(2)对于顺风向的脉动风,或横风向脉动风,则应按随机振动理论计算(3)对于横风向的周期性风力,或引起扭转振动的外扭矩,通常作为稳定性荷载,对结构进行动力计算风荷载标准值的表达可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平均风压加上由脉动风引起导致结构风振的等效风压;另一种为平均风压乘以风振系数。
由于在结构的风振计算中,一般往往是第1振型起主要作用,因而我国与大多数国家相同,采用后一种表达形式,即采用风振系数βz,它综合考虑了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其中包括风速随时间、空间的变异性和结构的阻尼特性等因素。
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风荷载标准值关于风荷载计算风荷载是高层建筑主要侧向荷载之一,结构抗风分析(包括荷载,内力,位移,加速度等)是高层建筑设计计算的重要因素。
脉动风和稳定风风荷载在建筑物表面是不均匀的,它具有静力作用(长周期哦部分)和动力作用(短周期部分)的双重特点,静力作用成为稳定风,动力部分就是我们经常接触的脉动风。
脉动风的作用就是引起高层建筑的振动(简称风振)。
以顺风向这一单一角度来分析风载,我们又常常称静力稳定风为平均风,称动力脉动风为阵风。
平均风对结构的作用相当于静力,只要知道平均风的数值,就可以按结构力学的方法来计算构件内力。
阵风对结构的作用是动力的,结构在脉动风的作用下将产生风振。
注意:不管在何种风向下,只要是在结构计算风荷载的理论当中,脉动风一定是一种随机荷载,所以分析脉动风对结构的动力作用,不能采用一般确定性的结构动力分析方法,而应以随机振动理论和概率统计法为依据。
从风振的性质看顺风向和横风向风力顺风向风力分为平均风和阵风。
平均风相当于静力,不引起振动。
阵风相当于动力,引起振动但是引起的是一种随机振动。
也就是说顺风向风力除了静风就是脉动风,根本就没有周期性风力会引起周期性风振,绝对没有,起码从结构计算风载的理论上顺风向的风力不存在周期性风力。
横风向,既有周期性振动又有随机振动。
换句话说就是既有周期性风力又有脉动风。
反映在荷载上,它可能是周期性荷载,也可能是随机性荷载,随着雷诺数的大小而定。
有的计算方法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风对结构作用的计算,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1)对于顺风向的平均风,采用静力计算方法(2)对于顺风向的脉动风,或横风向脉动风,则应按随机振动理论计算(3)对于横风向的周期性风力,或引起扭转振动的外扭矩,通常作为稳定性荷载,对结构进行动力计算风荷载标准值的表达可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平均风压加上由脉动风引起导致结构风振的等效风压;另一种为平均风压乘以风振系数。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确定风荷载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确定风荷载高层结构设计要确保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抵抗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保证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
同时,高层建筑物在风荷载作用下将产生振动,过大的振动加速度将使在高楼内居住的人们感觉不舒适,因此高层建筑结构应具有良好的使用条件,满足舒适度的要求。
1.1 等效静态风荷载一般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风包括平均风和脉动风。
其中平均风是风荷载的长周期部分作用在建筑物上,其周期常在10min以上,可认为是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静荷载,因为其周期与建筑物的自振周期相差较远;脉动风则是短周期部分作用在建筑物上,其脉动的周期很短,一般只有几秒,其作用可以被认为是作用在建筑物上随机的动荷载,因为其周期与建筑物的自振周期比较接近。
作用在建筑结构上的风荷载除了平均风和脉动风产生的平均风力和脉动风力,还有风振产生的惯性力。
平均风力、脉动风力和惯性力组合得到最终的等效静态风荷载。
(1)惯性力根据高频动态天平试验结果,可以求出高层建筑底部的平均风力(包含力矩和剪力)和脉动风力,在给出高层建筑结构参数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由共振加速度可以进一步求出惯性力。
惯性力是由振动产生的,由加速度和质量决定,沿高度分布惯性力均方根σaf(z)表达式为:上式中m(z)为沿高度的质量,为沿高度的加速度。
(2)平均风力和脉动风力空气来流沿高层建筑高度分布的风力可通过下式表达:其中:ρ为空气密度;是z处单位高度上的力系数,一般通过风压测量试验确定;是来流风速。
风速是平均风速与脉动风速的合成,即:一般来说,脉动风速相对于平均风速是小量,忽略二阶小量,即可得到沿高度分布的平均风力和脉动风力分别如下:脉动力均方根为:其中,为沿高度的来流湍流度。
(3)等效静态风荷载沿高度分布的等效静态风荷载由下式给出:式中g为峰值因子,可取3.5。
1.2 结构体型系数对于普通的高层结构,结构体型系数一般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22)表8.3.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22)第4.2.3条取包络值。
某超高层建筑的脉动风荷载模拟及风振分析
第3 4卷 第 2 2期 20 0 8年 8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 I  ̄' URE
Vl . 4 No 2 0 3 .2 1
Au . 2 0 g 08
・6 ・ 7
文章编号 :0 96 2 (0 82 —0 70 10 —8 5 20 )20 6 —2
计算量小 , 而且模拟 的结果也 比较吻合 。 型 _来模拟 出结构 的 2 条脉动风荷 载时程样本 。该 方法基 于 自 2 J 8 效率高 , 考虑到实 际风的时间相关性 , 采用时 间序列分析 中的 自回归 然风特性 , 考虑结构不 同高度 的空 间相关 性 , 能模 拟出 同时具 有
考虑结构 不同高度 周期 , 对风荷载的静力 和动 力作用 都很敏 感 , 尤其 是脉 动风 荷载 征 的平稳随机过 程。本设计基 于 自然风特性 ,
采 R模 型模 拟 具 有 随 机 性 、 间 相 关 性 、 间 时 空 作用… 。文 中根据建 筑所在 地 的风荷 载参数 , 于 D vn ot 基 ae pr 脉 的空 间相 关 性 , 用 A 直接在 Mal t b中编程实现快速模拟 。该方法 a 动风速功率谱 , 采用现在广泛流行 的线性滤 波法 中 A 自回归模 相关性 的风速时程 , R
一 H : () 2
1 脉 动风荷 载模 拟
1 1 脉 动风 的基本 特性 .
文 中主要 考虑结 构舒适 度性能 , 重现期 定 为十年一遇 【 重 引,
其 中, P阶 自回归 过程 , “为 表示 为 A P) 即过程 当前时 R( ,
刻 的值 与其前 P个时刻 的值线 性相关 ; 为 自回归 系数 ;t O t e 为纯 随机过程 。由上式 , : 有
结构风振分析中的脉动风荷载频率补偿方法_武岳
个不恒为零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 此时如果仍采用高斯模型来描 述, 可能产生某些误差。 相位部分是控制时程中出现 非高斯特性的主要因素, 是非高斯信号模拟的重点 , 一般通过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来模拟其随机特性。 本文借鉴文献 [ 13] 的方法, 对脉动风荷载高频相位 进行重构 , 其基本思路是 : 假设脉动风压峰值的出现 间歇性符合指数分布 , 因此可以使用指数随机变量 来描述, 则根据已有低频信号可生成一轮廓信号 Y t Y t = 0, 概率为 b ( 12) Y t = E t , 概率为 1 - b , 0 ≤ b < 1 式中 E t 代表指数随机变量; b 为控制轮廓信号中 脉冲的强度及出现频率的概率参数。在得到轮廓信
1 脉动风荷载的频率补偿问题
1. 1 频率补偿问题的提出 由相似理论可知 , 根据缩尺模型风洞动态测压 试验所得的风压时程时间坐标与原型结构的风压时 程时间坐标之间存在如下相似转换关系 (f L/V)m = (f L/V)p ( 1) 式中 f 为频率 , L 为几何尺寸 , V 为风速, 下标 m 表示模型 , p 表示原型。 根据 Ny quist 采样准则 , 由式( 1) 可得原型结构 表面脉动风压的最高可分辨频率为 L m Vp * f p = 0. 5f m L p V m
[ 1]
针对上述情况 , 本文提出了脉动风荷载频率补 偿的概念并应用随机振动理论对其必要性进行了探 讨; 在此基础上 , 结合脉动风荷载能谱理论和本征正 交分解 ( P OD) 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频率补偿方 法; 最后 , 将该方法应用于一球形屋盖的风洞试验 , 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当前风洞试验中普 遍存在的采样频率不足问题。
第 23 卷第 5 期 2010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