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增强镁合金层合板及其基本力学性能
基于Ls-Dyna软件2种材料模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内剪切有限元仿真
2020年12月第44卷第12期Vol.J4No.12Dec.202() MATERIALS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DOI:10.11973/jxgccl202012016基于Ls-Dyna软件2种材料模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内剪切有限元仿真孟宪明',钟正S程从前2,曹铁山S赵杰2,黄亚烽-吴瑶2(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天津300300;2.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116024)摘要:通过准静态单轴拉伸试验和面内剪切试验获取力学性能参数,采用Ls-Dyna软件中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渐进损伤模型和复合材料层合板连续损伤模型模拟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在面内剪切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和破坏模式,对比了2种模型的适用性。
结果表明:在面内剪切过程中的初始线弹性阶段,2种模型都能较好地模拟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力学特性。
随着载荷的持续增大,渐进损伤模型的载荷-位移仿真曲线依旧呈线性上升,到达载荷峰值后迅速下降,与试验曲线存在很大偏差;连续损伤模型由于引入了损伤参数,当材料出现损伤后.其载荷-位移仿真曲线呈非线性,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损伤模型;渐进损伤模型;损伤参数中图分类号:TB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738(2020)12-0085-06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In-plane Shear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Plastic Laminates with Two Material Models of LS-DYNA SoftwareMENG Xianming1.ZHONG Zheng2.CHENG Congqian2,CAO Tieshan2.ZHAO Jie2,HUANG Yafeng*,WU Yao2(1.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Research Center Co.,Ltd.,Tianjin300300,China;2.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116024,China)Abstract:The progressive failure model of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and the continuous damage model of composite laminate of the Ls-Dyna software were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and damage modes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laminates under in-plane shear loads,with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obtained by quasi-static uniaxial tensile and in-plane shear tests.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wo models was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initial linear elastic stage during in-plane shearing,the two models could simulate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bon fiber r&nforced plastic laminates.As the load continued to increase,the loaddisplacement simulation curve obtained by the progressive failure model still rose linearly,and dropped rapidly after reaching the load peak;the simulation curve had a large deviation from the test curve.When the material was damaged,becaus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damage parameters,the load-displacement simulation curve obtained by the continuous damage model was nonlinear,which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curve.Key words: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continuous damage model;progressive failure model;damage parameter收稿日期:2020-08-05;修订日期:2020-11-2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项目(2O16YFBO1O16O2)作者简介:孟宪明(1980—),男,山东济南人,高级工程师•博士通信作者:赵杰教授0引言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作为一种比强度高、比刚度高、耐腐蚀性能较强的轻量化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军工武器、高速动车等方面口切。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目前,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结构采用玻璃钢(复合材料, 主要成分是树脂和玻璃纤维)箱体,其导热系数为 0.4W/(nk), 密度为 2.3g/cm,且具备较高的拉伸强度,是一种综合性能 优异的复合材料。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市场对于 轻量化需求日益突出,然而,在现有玻璃钢材料基础上,其 结构形式已无法实现更高的减重目标。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 质轻、比强度高、比刚度大、抗疲劳好、减震性好等特点, 本文将对不同铺层结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分析,结合产 品进行轻量化设计应用研究。 1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7.8
1.08
210
制造技术成熟,耐蚀性性好,成本低
机械性能较弱,强度偏低
1.5 ~ 2
2.0 ~ 7.0 200 ~ 700
力学性能优异,轻量化程度高
成本高,加工工艺复杂烦琐
1.4 ~ 2.5
1.5
42
优秀低绝缘、高低温及抗腐蚀能力,价格较低
性脆,耐磨性较差
保各部分的建设情况能够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落实。 5 结语
(2)采用足够多的铺层,并使其纤维轴线与内力拉压 方向一致时,可以最大强度利用复合材料的高强度特性;
(3)避免相同纤维取向的铺层叠置; (4)对于较厚的层合板,相邻铺层纤维角度比一般不 超过 6°; (5)铺层中以 0°、±45°、90°的四种铺层角度, 每种占比应不少于 10%,以避免任何方向的基体直接受载; (6)载荷 0°方向时,避免采用 90°的层组,应该用
为了得到最优铺层方案,保证碳纤维复合材料满足刚 度需求,在初始设计过程中,根据铺层原理,选用环氧树 脂为基体,选用厚度为 0.3mm 的碳纤维板层,按照(0°、 45°、90°、-45°、0°)的铺层角度进行复合层板的设计, 本文以下所述碳纤维样片、碳纤维产品材料,均采用该铺层 方案进行设计和加工。 3 有限元分析及实验验证 3.1 有限元分析
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包 装 工 程第44卷 第21期 ·36·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3年11月收稿日期:2023-05-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172344) *通信作者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进展段裕熙,张凯*,徐伟芳,陈军红,龚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四川 绵阳 621999)摘要:目的 综述碳纤维复合材料这一热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进展,推进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制和应用。
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梳理和汇总国内外有关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内容,对二维复合材料、针刺复合材料及三维编织复合材料3种结构进行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 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应变率、密度等,提出应进一步开展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多因素耦合及高温动态性能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TB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23)21-0036-10 DOI :10.19554/ki.1001-3563.2023.21.005Mechanical Property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sDUAN Yu-xi , ZHANG Kai *, XU Wei-fang , CHEN Jun-hong , GONG Qin(Institut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Sichuan Mianyang 621999, China) ABSTRACT: The work aims to explore recent advancements i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for thermal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with the objective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was summarized,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atic and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2D composites, needled composites, and 3D woven composit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atic and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include temperature, strain rate, density, et al. And further investigations are necessary in multi-factor coupling and high temperature dynamic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KEY WORDS: carbon fiber composite; stat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ree-dimensional weaving composite碳纤维由有机纤维经过一系列热处理转化而成,它是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性能纤维,既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又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镁合金叠层板及其成型方法和性能研究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镁合金叠层板及其成型方法和性能研究镁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阻尼减震性能和电磁屏蔽性优良、导热性能和成型性能好、易于回收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汽车交通、航空航天、电子通讯等行业中。
然而镁合金性质活泼,耐腐蚀性能差,严重的制约了其应用范围。
以玻璃纤维增强铝合金叠层板(Glass Reinforced Aluminum Laminates,GLARE)为代表的纤维金属层板可充分发挥金属板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优点并在相当程度上抑制各自的弱点,具有高损伤容限、轻量化、耐火、耐腐蚀等系列显著优点,已成功应用于空客A380和波音777飞机制造等领域。
同为优秀轻量化材料的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在强度、耐腐蚀性、损伤容限等方面有很好的互补性,二者的复合可趋利避害,创出新材料或新特性。
本论文借鉴航空用GLARE获得高性能的技巧,以及铝塑板、覆铜板等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制造的方法,致力于构建发展纤维增强树脂/镁合金叠层复合板(Glass Fiber Reinforced Resin/Magnesium Laminate,GFRR/Mg)的技术基础。
本论文本研究致力于发展轻质、高性能的纤维增强镁合金叠层板新材料,以及探寻镁合金高质量、低成本防腐的新途径。
论文重点研究了镁合金板表面改性、纤维增强树脂/镁合金叠层板结构设计和成型方法、结合区界面特性及其调控、叠层板损伤行为和腐蚀行为等内容。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果如下:1.分析了纤维金属层板叠层方法对于镁合金板表面要求,研究并初步掌握了磷酸盐、高锰酸盐-磷酸盐化学改性法获得致密、均匀转化膜层的镁合金表面改性方法。
化学改性实验及膜层微观组织结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镁合金表面磷酸盐和高锰酸盐-磷酸盐改性处理的最佳时间均为5分钟,此时镁合金表面磷酸盐转化膜呈上层疏松多孔、下层致密均匀的双层结构,高锰酸盐-磷酸盐转化膜呈规则致密的网状单层膜;镁合金表面磷酸盐转化膜的主要化学成分为Zn<sub>3</sub>(PO<sub>4</sub>)<sub>2</sub>·4H<sub>2</sub>O、Mg<sub>3</sub>(PO<sub>4</sub>)<sub>2</sub>、MgMoO<sub>4</sub>、ZnO等盐类或氧化物,高锰酸盐-磷酸盐转化膜的主要化学成分为Mg<sub>3</sub>(PO<sub>4</sub>)<sub>2</sub>、MgMn<sub>2</sub>O<sub>4</sub>、AlPO<sub>4</sub>等盐类。
碳纤维如何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碳纤维如何增强复合材料的⼒学性能2019-08-20摘要: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范围进⼀步扩⼤,不难看出,这种材料因其较好的综合性能远远超越了单⼀组合的材料模式。
本⽂试图对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学性能进⾏深⼊的研究。
本⽂使⽤了简单概述,也采⽤了重点分析的研究策略,梳理了对研究对象的概述和主要的性能特点。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学性能本⽂以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的概念和内容进⾏了梳理和总结。
其中概括了碳纤维的性质性能,对复合材料的概念进⾏了阐述,最后对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学性能作了详尽的分析说明。
1.关于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概述⑴复合材料的概念:⾯对传统、单⼀组分的材料已经难以满⾜现在应⽤需要的现实状况,开发研制新材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
运⽤对材料改性的⽅法,来改善材料的性能是可取的。
⽽材料改性的⽅法中,复合是最为常见的⼀种。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于复合材料的概念有明确的界定: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物质组成的混合固体材料。
它的突出之处在于此复合材料的特定性能优于任⼀单独组分的性能。
⑵复合材料的分类简介:复合材料的有⼏种分类,这⾥不作⼀⼀介绍。
只介绍两种与本论⽂相关的类别划分。
如果以基体材料分类,复合材料有⾦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分⼦基复合材料。
本⽂讨论的是最后⼀种⾼分⼦基复合材料,它是以有机化合物包括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橡胶为基体制备的复合材料。
第⼆,如果按增强纤维的类别划分,就存在有机纤维复合材料、⽆机纤维复合材料、其他纤维复合材料。
其中本⽂讨论的对象属于⽆机纤维复合材料这⼀类别,因为碳纤维就是⽆机纤维复合材料的其中⼀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同时增强⼀个基体,制备成的复合材料叫做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实质上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纤维材料的互相复合,就成了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压缩试验对比研究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压缩试验对比研究张龙,王波1),矫桂琼(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系,西安,710129)摘要:在复合材料压缩试验标准中,有三种不同的压缩试验标准,ASTM D3410M-03、ASTM D6641M-01以及SACMA SRM6-94标准。
不同的标准将得到不同的试验结果。
本文对T700/9916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了这三种压缩试验标准的压缩试验,从而得到相应的压缩模量和压缩强度。
并通过对试验方法中试件所处的应力状态的分析比较,得出了这三种试验标准不同的适用性。
ASTM D3410M-03标准中垂直表面的挤压力和剪切力作用对压缩强度影响很大,其压缩强度为662MPa;而在ASTM D6641M-01标准其影响相对较小,强度为803MPa。
SACMA SRM 6-94标准中垂直表面的夹块只作为侧面支撑,主要为端部压缩力,因此所受影响最小,但是该方法极易导致端部压溃,压缩强度为1218MPa。
关键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压缩试验;试验标准引言复合材料由于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大,断裂韧性强,密度低,热稳定性,抗烧蚀性,化学稳定性和尺寸稳定的特点。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等领域中[1~7]。
因此复合材料基本性能的测定就变的尤为重要。
而复合材料压缩性能一直以来都是较难测定的。
试件的轴向压缩破坏模式大多是失稳破坏。
从整个试件横截面的纵向失稳到局部个别纤维的失稳,同时试验装置对所得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8-10]。
压缩试验方法中的压缩力可由试件表面的剪切和端部压缩引入试件中。
但不同的压缩方式影响试验结果的得出。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压缩性能的测定存在许多困难。
Potter等[11]研究了石墨/环氧层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得出了试件尺寸与压缩性能试验结果的关系。
蒋邦海等[12]对一种单纤维二维正交平纹机织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了三个主方向的准静态压缩试验研究。
分析了碳纤维的初始微屈曲对压缩性能和压缩强度的影响。
国产T700级碳纤维增强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2017年第37卷航空材料学报2017,V〇1. 37第2 期第63 - 72 页JO U RN A L OF AERO N A U TICA L M ATERIALS No. 2 pp. 63 - 72国产T700级碳纤维增强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李国丽,彭公秋,王迎芬,谢富原(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1300)摘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反气相色谱(IGC)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 PS)对国产T700级碳纤维和东丽T700S碳纤维的表面形貌、表面能和表面化学特性进行表征,测试两种碳纤维增强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考察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性能、韧性和湿热性能。
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特性(表面形貌、表面能和表面化学组成等)对复合材料界面黏结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国产T700级碳纤维/QY9611复合材料在室温下的界面黏结性能优于T700S/QY9611复合材料;国产T700级碳纤维/QY9611复合材料的韧性优异,冲击后压缩强度达到了国外先进复合材料IM7/5250-4的水平;经湿热处理后的层间剪切强度仍与T700S/QY9611复合材料相当,说明 国产T700级碳纤维/QY9611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湿热性能。
关键词:碳纤维;双马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d o i:10. 11868/j.issn. 1005-5053. 2016. 000076中图分类号:TB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053(2017)02-0063-10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 度、高模量、抗疲劳、耐腐蚀、可设计、工艺性好,容 易制造大型结构和整体结构的优点[1_3],是理想的 武器装备结构材料,已广泛应用于飞机机体、发动 机、导弹、卫星、战车、火炮、舰艇等武器装备及民 用产品[4]。
由于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满 足航空装备高性能化、轻量化要求,作为航空领域 的主体材料,其用量已成为衡量航空装备先进性 的重要标志[8]。
镁合金的成分组织和力学性能
v 所以,Mn在镁合金中存在有两类作用:一是作为合金元素, 可以提高镁合金的韧性,如AM60,此类合金中Mn含量较高; 二是形成中间相AlMn和AIMnFe,此类合金中Mn含量较低。
v 迄今为止,镁合金中含AlMn相的结构还不很清楚。Mn与Al 结合可形成中间相:AlMn、Al3Mn、Al4Mn、Al6Mn或 Al8Mn5。
v (3) 锰 v 在镁中的极限溶解度为3.4%。 v 在镁中加入锰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降低塑性,在
镁合金中加入1%~2.5%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合金的抗应力 腐蚀倾向,从而提高耐腐蚀性能和改善合金的焊接性能。 v 锰略微提高合金的熔点,在含铝的镁合金中可形成MgFeMn 化合物,可提高镁合金的耐热性。 v 由于冶炼过程中带入较多的元素Fe,通常有意加入一定的合 金元素Mn来去除Fe。
v Mg17Al12相为体心立方(bcc)晶体结构,其点阵常数为 a=1.05438nm。
v 相的数量随铝含量的增加而增多。Leabharlann 镁合金的成分组织和力学性能
•图2- 4 Mg-Al二元相图
镁合金的成分组织和力学性能
2.3.1.1 Mg-Al-Zn合金
v Mg-Al-Zn合金最典型和常用的镁合金是AZ91D,其压铸 组织是由相和在晶界析出的β相组成(见图2-5)。 v Mg-Al-Zn合金组织成分常常出现晶内偏析现象,先结晶 部分含Al量较多,后结晶部分含Mg量较多。晶界含Al量较 高,晶内含Al量较低;表层Al含量较高,里层Al含量较低。 v 另外,由于冷却速度的差异,导致压铸组织表层组织致密、 晶粒细小;而心部组织晶粒比较粗大。因而表面层硬度明 显高于心部硬度。 v 研究表明,随AZ91D压铸件厚度的增加,铸件的抗拉强 度及蠕变抗力下降。
考虑应变率效应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发动机罩行人保护分析
2020年第7期【摘要】利用高速拉伸试验机在0.01~500s -1的应变率范围内获取了某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 )层合板发动机罩的应力-应变曲线并讨论了应变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FRP 层合板是应变率相关材料。
利用获取的试验数据与广义Maxwell 模型拟合,得到考虑应变率效应的广义Maxwell 材料本构模型,将该模型引入分析软件LS-DYNA ,对某CFRP 发动机罩进行了行人保护性能仿真与试验对标,结果表明,考虑模量的应变率效应可以提升CFRP 发动机罩头部损伤值的分析准确度。
主题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应变率行人保护发动机罩中图分类号:TB332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20/ki.1000-3703.20190683CFRP Hood Pedestrian Protec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ConsideringStrain Rate EffectCheng Chao,Wang Xia(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Ltd.,Shanghai 201201)【Abstract 】Stress-strain curve of an engine hood made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FRP)is obtained at a strain rate range of 0.01~500s -1with a high speed tensile machine,and the influence of strain rate on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is discussed.Test results show that CFRP laminated plate is strain rate related material.The test data obtained is fitted with the generalized Maxwell model,the generalized Maxwell material constitutive model considering strain rate effectis obtained,analysis software LS-DYNA is introduced to this model.Pedestrain protection performance simulation and test benchmarking are carried out for a CFRP engine hood.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in rate effect considering modulus canimprove the accuracy of analysis of CFRP engine hood head injury value.Key words:CFRP,Strain rate,Pedestrian protection,Engine hood程超汪霞(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海201201)考虑应变率效应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发动机罩行人保护分析汽车技术·Automobile Technology1前言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 )具有极高的比刚度、比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碰撞性能,已被大量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
两种国产T800级碳纤维界面状态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第1期纤维复合材料㊀No.1㊀32024年3月FIBER ㊀COMPOSITES ㊀Mar.2024两种国产T800级碳纤维界面状态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王㊀涵,周洪飞,张㊀路,李是卓(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00)摘㊀要㊀研究了两种国产T800级碳纤维界面状态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B 类纤维相比,A 类纤维表面形貌粗糙度高约23%㊁O /C 含量高约7.4%㊁活性C 含量高约20%,微观剪切强度高约10%,A 类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强度比B 类纤维高约8%㊂A 类纤维与树脂形成更好的化学与物理结合,界面结合作用较好㊂关键词㊀T800级碳纤维;界面;表面活性;力学性能Study on the Interface State of Different Domestic T 800Carbon Fibers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WANG Han,ZHOU Hongfei,ZHANG Lu,LI Shizhuo(AVIC Composites Co.,Ltd.,Beijing 100000)ABSTRACT ㊀The interface stat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wo kinds of domestic T800carbon fiber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lass B fibers,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class A fibers was about 23%higher,the O /C content was about 7.4%higher,the active C content was about 20%higher,and the microscopic shear strength was about 10%higher.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lass A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after impact is about 8%higher than that of class B fiber.Class A fiber and resin form a better chemical and physical bond,and the interface bond is better.KEYWORDS ㊀T800carbon fiber;interface;surface activity;mechanical properties项目支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22YFB3709100)通讯作者:周洪飞,男,研究员㊂研究方向为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㊂E -mail:wanghan6583@1㊀引言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由增强体碳纤维和基体树脂复合而成,具有明显优于原组分性能的一类新型材料[1],具有较高的比强度㊁高比模量和优异的耐腐蚀的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㊁船舶㊁航天等领域㊂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里,碳纤维起到增强作用,承接作用力和传递载荷,树脂作为基体通过界面作用将载荷传递到纤维㊂因此当复合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界面起到传递载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界面的性质和状态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2],是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关键点,也是近期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㊂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不是特指增纤维复合材料2024年㊀强体纤维和基体树脂之间的单纯几何层,而是泛指纤维与树脂之间的包括几何层在内的界面层[3]㊂在该结构层内,增强体纤维与基体树脂的微观结构与性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不仅取决于纤维与树脂的结构和性质,还受到复合材料固化工艺㊁成型工艺等其他因素影响,如碳纤维在出厂前会进行上浆处理,上浆剂的浓度㊁厚度及种类都会大大影响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㊂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提出几种理论,如化学键结合理论㊁机械啮合理论㊁树脂浸润理论等[4]㊂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不是由某一种理论完全解释的,这是多种作用相互协调㊁共同作用的结果[5]㊂Thomsomn等人[6]通过对比多种纤维与多种树脂的界面结合实验,认为纤维与树脂复合使得纤维表面的分子链活动受到限制,根据界面浸润理论,纤维经过树脂浸润后,纤维选择性吸收树脂组分,而后表面形成一层具有刚性结构的界面层,当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经过一定温度㊁压力条件下固化成型后,界面层会变得非常复杂,界面层显得更加尤为重要[7]㊂而化学键理论认为,纤维与树脂结合的过程中,主要是范德华力起主导作用[8]㊂目前对于纤维与树脂的界面表征主要包括纤维微观结构㊁纤维表面活性以及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强度㊂纤维微观结构可以通过扫描电镜㊁原子力纤维镜等手段实现,纤维表面活性可以通过IGC直接测得纤维活化能,也可以通过间接方式XPS对纤维表面元素及官能团表征计算,从而间接获得纤维活化能;或者通过接触角实验,纤维与不同极性和非极性溶剂接触,通过接触力衡量纤维表面活性㊂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强度主要有微脱粘实验和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前者是单丝级别,后者是宏观力学级别,数据可靠度都很高,也是目前国内外大量学者常用的表征纤维与树脂界面的方式㊂本文首先通过观察纤维表面形貌㊁测试纤维表面原子含量和纤维与树脂微观结合力,对比两种国产T800级碳纤维界面状态,并制备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目的为国产T800级碳纤维应用及其增强的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参考意义㊂2㊀实验材料及方法2.1㊀原材料实验采用两种同级别但不同界面的国产A类碳纤维和B类碳纤维,两种纤维的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实验所用树脂为某国产高性能高温环氧类树脂㊂表1㊀两种纤维基本信息批次拉伸强度/MPa拉伸模量/GPa断裂伸长率/%线密度/(g/km)体密度/(g/cm3)直径/mm长㊁短径比A6324300 2.10450 1.8 5.10 1.04 B6334297 2.13453 1.8 5.13 1.02㊀㊀2.2㊀试样制备2.2.1㊀碳纤维去上浆剂碳纤维在出厂前会在表面涂刷一层上浆剂,目的减少纤维在后续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磨损㊁打结和并丝现象发生,提高纤维集束性,增加纤维与树脂的浸润性,保护纤维[9]㊂为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观察和研究碳纤维本征性能与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之间的关系,需要对已经上过浆的碳纤维进行去剂㊂本实验按照国标中索式萃取试验方法对两种不同界面的国产T800级A类碳纤维和B类碳纤维进行去剂处理㊂首先将一定长度的碳纤维放置在温度23ʃ2ħ㊁相对湿度50ʃ10%的标准环境下调湿6h以上,将调湿后的碳纤维放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并加入足量的丙酮以确保回流循环,调节加热炉功率,使索氏提取器2h至少完成8次循环,而后萃取36h,关掉加热炉㊂经过一定时间萃取后的碳纤维从索氏提取器中取出,冷却10min,放置于105ʃ5ħ的鼓风烘箱内干燥5h,最后再放入干燥器中进行冷却,温度降至室温即可㊂2.2.2㊀微脱粘制样制备将单根碳纤维(单丝)从碳纤维试样丝束中分离出来,将其拉直并粘贴在回型支架上,如图1所示,高性能高温环氧类树脂在烘箱内50ħ保温30 min,再与二氯乙烷10ʒ1的比例配制树脂液,并迅速搅拌均匀,将配制好的树脂液常温下在真空烘箱里抽真空20min,取出树脂,用大头针蘸取少量配制好的树脂液,轻涂抹于碳纤维单丝上,将试样放于鼓风烘箱里在130ħ下固化30min㊂4㊀1期两种国产T800级碳纤维界面状态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图1㊀微脱粘试样示意图2.3㊀测试与表征使用Quanta 450FEG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两种不用界面的T800级碳纤维表面形貌㊂将一束碳纤维用手术刀平齐切断,分别用导电胶带将平齐切断的碳纤维垂直粘贴在铝制载物台上,对粘在导电胶上的纤维表面喷金,经过两次喷金后放入SEM 内观察,电子加速电压为20~50kV,束流1pA,放大倍数50~8000X㊂采用Dimension ICON 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碳纤维三维立体形貌,通过探针针尖与样品微弱作用力获取纤维表面粗糙度,扫描面积为5μm ˑ5μm,扫描频率为1.0Hz㊂采用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美国ThermoFisch-er,ESCALAB 250Xi)测试碳纤维表面元素组成及化学官能团,分析室真空度8ˑ10-10Pa,激发源采用Al ka 射线(hv =1486.6eV),工作电压12.5kV,灯丝电流16mA,进行5~10次循环的信号累加㊂通过微脱粘试验测试纤维与树脂的微观剪切性能㊂将带有已经固化好的尺寸均匀且正圆的树脂小球碳纤维固定在微脱粘仪器上,移动卡刀,使其将其中一个树脂小球从左右两侧卡住,移动回形架使得纤维匀速自下而上移动,直至卡刀恰好将树脂小球剥落,此时仪器会记录纤维与树脂小球分离瞬间的最大结合力,如何计算纤维与树脂的微观界面结合强度如公式(1)所示㊂IFSS =F max ΠDL(1)式中,IFSS 为纤维与树脂微观界面剪切强度;F 为树脂与纤维剥离时的最大剪切力;L 为纤维迈入树脂球的长度㊂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在Intron 公司的Instro5967万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㊂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强度按照ASTMD7137开展㊂3㊀结果与讨论3.1㊀碳纤维表面形貌两种不同界面的国产T800纤维去除上浆剂后的表面形貌SEM 如图2所示,由图A (a)和A (b)看出未上浆的A 类碳纤维表面整体光滑,但具有相对明显的沿着轴向排列均匀分布的较浅沟槽,由A (c)可看出,纤维截面致密,形状呈正圆形,具有明显的干喷湿纺纺丝工艺特征,干喷湿纺工艺生产的碳纤维兼具了拉伸强度和机械啮合的优势[10]㊂与A 类纤维相比,B 类纤维表面明显沟槽更浅,根据界面机械啮合理论,纤维表面沟槽的数量越小㊁深度越浅,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面积越小,界面结合强度越弱㊂图2㊀两种碳纤维表面形貌图5纤维复合材料2024年㊀㊀㊀为了进一步对比两种碳纤维界面状态,采用AFM 对其观察三维立体形貌,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A㊁B 类纤维表面存在明显的沿着纤维轴向排列的深浅不一沟槽,但A 类沟槽深度更深,数量更多,对两类碳纤维随机抽取三个试样进行粗糙度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A 类纤维平均粗糙度要高于B 类纤维约23%,根据界面机械啮合理论,纤维表面积越大,粗糙度越高,纤维与树脂结合越牢固㊂图3㊀两种纤维三维表面形貌图表2㊀两种纤维表面粗糙度序号A B 130524622972513303237平均值/nm302245CV1.382.90㊀㊀3.2㊀碳纤维表面元素及含氧官能团通过XPS 表征测试两种碳纤维表面化学特性,如图4所示,对XPS 图谱分峰处理,纤维表面主要存在C㊁O㊁Si㊁N 四种元素,纤维表面原子含量具体如表3所示,数据显示A 类纤维O /C 含量略高于B 类,约7.4%㊂而经过阳极氧化处理过的碳纤维表面O 含量越高,表面活性越高,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越牢固㊂图4㊀两种碳纤维XPS 峰图6㊀1期两种国产T800级碳纤维界面状态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表3㊀两种碳纤维表面原子含量样品Si2p /%C1s /%N1s /%O1s /%102.02eV 284.49eV 399.48eV 532.23eV Si㊁N 总量/%O /C /%A (a) 3.1373.24 3.6819.95 6.8127.24A (b) 2.3774.31 3.4619.86 5.8326.73A (c) 2.2975.22 3.1719.32 5.4625.68B (a) 3.8174.25 4.117.857.9124.04B (b) 2.4774.96 3.818.76 6.2725.03B (c)2.6975.223.7718.32 6.4624.36㊀㊀利用C1s 电子XPS 窄扫描,并对测试后的C1s 图谱进行分峰处理,分峰图如图5所示,碳纤维含C 官能团具体含量如表4所示,其中C -O㊁C =O 为活性C,C -C 为非活性C,活性C 占比越高,纤维表面活性越高,整体来看,与B 类纤维相比,A 类纤维表面原子中活性C 含量更高,即其表面活性更高,根据界面化学键结合理论,这意味着A 类碳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强度较高㊂图5㊀两种碳纤维C1s 分峰图表4㊀C1s 分峰结果样品C -C /%C -O /%C =O /%284.8eV 286.39eV 288.85eV 活性碳比例/%A (a)67.3729.94 2.6948.43A (b)64.3133.46 2.2355.50A (c)67.530.32 2.1848.15B (a)73.3719.467.1736.30B (b)68.6129.36 2.0345.75B (c)69.6128.36 2.0343.66㊀㊀3.3㊀单纤维/树脂微脱粘采用微脱粘法从微观角度测试两种不同界面的T800级碳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作用,具体数据如表5所示,数据显示A 类纤维与高性能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力高于B 类纤维约10%,即A 类纤维与该树脂界面结合作用更强㊂㊀㊀3.4㊀复合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制备A㊁B 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并按照ASTM D7137(6.67J /mm)进行冲击后压缩强7纤维复合材料2024年㊀度测试,测试结果如表6所示,表中数据显示两类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均具有较高的冲击后压缩强度,但相比与B类纤维,A类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强度要高于B类约8%,这可能归功于A类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牢固所致㊂表5㊀两批次T800级碳纤维与某高温环氧树脂界面剪切强度样品界面剪切强度平均值/MPa CV/%A(a)120.15 5.03A(b)118.358.08A(c)119.357.61B(a)112.04 4.41B(b)110.37 4.48B(c)103.23 5.36表6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强度序号A类纤维复合材料/MPa B类纤维复合材料/MPa 1348313 2330299 3338318 4326311 5335311 6342321平均值337312CV/% 2.38 2.434㊀结语实验选取了两种不同界面的国产T800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通过对其界面状态和复合材料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级别的T800级国产碳纤维,A类纤维表面形貌粗糙度高于B类约23%㊁O/C含量高约7.4%㊁活性C含量高约20%,微观剪切强度高约10%㊂A类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强度比B类纤维高约8%㊂即A 类纤维与树脂形成更好的化学与物理结合,界面结合作用较好㊂参考文献[1]贺福.碳纤维及其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梁春华.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先进风扇和压气机叶片综述[J].航空发动机,2006(03):48-52.[3]王运英,孟江燕,陈学斌,白杨.复合材料用碳纤维的表面技术.处理技术,36(3):53-57.[4]陈祥宝,张宝艳,邢丽英.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中国材料进展,2009,28(6):2-11. [5]易楠,顾轶卓,李敏.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结构的形貌与尺寸表征[J].复合材料学报,2010,27(5):36-40. [6]Thomson A W,Starzl T E.New Immunosuppressive Drugs:Mecha-nistic Insights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Advances[J].Immunolog-ical Reviews,1993,136(1):71-98.[7]张巧蜜.聚丙烯腈基碳纤维[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7.[8]何宏伟.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改性处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9]谢云峰,王亚涛,李顺常.碳纤维工艺技术研究及发展现状[J].可化工新型材料,2013,41(5)-27. [10]张焕侠.碳纤维表面和界面性能研究及评价[D].东华大学, 2014.8。
复合材料层压板开孔拉伸力学性能探究
复合材料层压板开孔拉伸力学性能探究马子广;陈庆童;王卫卫【摘要】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力学性能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并结合对某型号飞机上的复合材料层压板进行开孔拉伸试验.在层压板试验件上粘贴应变片,记录载荷应变—应力曲线,分析层压板的破坏过程,且通过比较不同的铺层,分析铺层角对层压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试验后试件照片,分析开孔拉伸试件的破坏模式和失效行为.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层压板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验吻合度很高.【期刊名称】《直升机技术》【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6页(P64-69)【关键词】复合材料层压板;力学性能探究;开孔拉伸试验;层压板计算;仿真分析【作者】马子广;陈庆童;王卫卫【作者单位】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江西景德镇333001;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江西景德镇333001;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江西景德镇33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14.4+1;V258+.3现在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1],复合材料成了设计人员的宠儿。
复合材料可分三大类:颗粒复合材料,由颗粒增强材料和基体组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纤维和基体组成;层压复合材料,由多种片状材料层压而成[2]。
本文主要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
层压板是各向异性不均匀的材料,因此对它进行力学分析计算要比其他的金属材料复杂得多。
复合材料进行应用就有了对复合材料构件连接的需求,连接则需要在复合材料构件上开孔,而开孔就会影响到构件的力学性能,因此需要对复合材料层压板开孔试件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
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国内外大量研究者对C/SiC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做了许多研究工作。
管国阳[3]、杨成鹏[4]等人通过单调拉压试验、循环加卸载试验和断口观察,分别在宏观上和细观上研究了2D—c/siC复合材料在面内拉、压载荷作用下模量、残余应变、泊松比的变化,以及损伤演化过程与应力—应变行为。
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孔层合板压缩损伤预测和模型比较
失效及分层ꎬ并对各压缩损伤模型的强度和破坏预
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ꎮ
压缩应 力ꎮ 只 考 虑 层 内 失 效 时ꎬ3 方 向 应 力 为 零ꎮ
由于 Tsai ̄Wu 失效准则的单一应力表达式不能区分
失效模式ꎬChen 等 [16] 在 Christensen [17] 的基础上将
户子程序通过引入自定义的失效准则和材料退化模
平面层合板ꎬ弧面层合板的研究对于机身和翼型设
型ꎬ能够更贴合研究需求或达到更高的精度ꎬ但计算
计也十分重要ꎮ Knight 等
[4]
试验发现弧面开孔层合
模型相对复杂ꎮ
板的起始损伤主要由孔边局部屈曲引起ꎬ随后造成
已有研究大多关注于某一特定平面或弧面开孔
整个层合板迅速溃塌或形成稳定发展的层内失效和
玻璃钢 / 复合材料
33
2019 年第 10 期
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孔层合板压缩损伤预测和模型比较
唐 荆1ꎬ3ꎬ4ꎬ5 ꎬ 陈 啸2 ꎬ 杨 科1ꎬ3
(1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ꎬ 北京
3 中国科学院大学ꎬ 北京
靠 Abaqus 程序内置 Hashin 失效准则的壳模型即可为弧面开孔层合板提供较为简单高效的强度评估ꎬ但在平面开孔层合板中
采用改进 Tsai ̄Wu 失效准则的自定义子程序对强度和损伤预测更为可靠ꎮ
关键词: 复合材料ꎻ 开孔压缩ꎻ 有限元模型ꎻ 渐进损伤分析ꎻ 失效准则
中图分类号: TB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0999(2019)10-0033-07
变梯度ꎬ使损伤发展更为复杂ꎬ进而影响其结构响
中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通用的软件内置程序和自
HB 7718.1-2002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湿热环境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Ⅰ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方法
HB 7718.1-2002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湿热环境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Ⅰ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方法;田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FL 0183 HB 7718. 1 一 2002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湿热环境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方法第 1 部分: 1 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方法Test method of interlaminar fracture toughnes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laminates in hot-wet environmentsPart 1: Test method of mode 1 interlaminar fracture toughness2002 一 11-20 发布 2003 一 02-01 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HB 7718. 1-2002前言航空行业标准一一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湿热环境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分为两个部分:一一第 1 部分 :1 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方法;一一第 2部分 :11 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湿热环境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方法的第 1 部分,它与第 2 部分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标准。
本部分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和西北工业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矫桂琼、于志成、潘文革、管国阳、尹凯、纪艳玲。
1 范围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湿热环境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方法第 1 部分: 1 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方法HB 7718. 1-2002本标准的本部分规定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湿热环境下 I 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的试样、试验条件、试验步骤、试验结果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的本部分适用于测定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湿热环境下 I 型层间断裂韧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CFRP加工表面粗糙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Ⅶ-0015-0111) ꎻ南京航空航天研究生创新基地( 实验室) 开放基金项目( kfjj20190507)
第一作者简介:范文涛(1996—) ꎬ安徽黄山人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高效精密加工技术ꎮ
27
sample is applied as the standar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CFRP multi-directional laminates on the degrad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under different milling parameters. The result shows that effect of Sa on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料的加工工艺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ꎮ 通过表面粗糙度测
量和显微观察对加工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ꎮ 研究
的主要结论是加工工艺在某些参数下对复合试样强度有
度弱化ꎮ
上述研究表明ꎬ不同的机械加工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力
的不确定性ꎬ本文选用三维表面算术平均高度 Sa 来表征
CFRP 加工表面粗糙度ꎬ采用不同工艺制备的表面粗糙度
为了研究 CFRP 加工表面粗糙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规律ꎬ以磨削试样为基准ꎬ根据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结果ꎬ计
算各种表面损伤下试样的力学性能退化指标 α s ꎬα s 的计
算方法如下:
αs =
力学强度测试内容包含常用的拉伸强度测试和压缩
强度测试ꎮ ASTM 相关标准获取的材料性能数据在各国
S n-1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在汽车业上的应用及面临困难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在汽车业上的应用及面临困难刘昌;杨世文【摘要】CFRP作为越来越主流的轻量化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文章阐述了碳纤维的特点及复合材料的组成,解释了CFRP对于汽车业的意义及其特点,并对其在汽车上的应用和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说明.【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3页(P131-133)【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作者】刘昌;杨世文【作者单位】中北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51;中北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5.6前言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纤维的总称,它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高科技新材料,是纤维状的碳材料。
碳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耐腐蚀、抗蠕变、震动衰减性高、导电、传热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具有其他常见纤维无法比拟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在2000 ℃以上的高温惰性环境中,是唯一能保持强度不下降的材料。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合成的一种新材料,它的性能不同于各组分性能并且通常其性能要优于各组分的性能。
习惯上将复合材料各个组分材料分为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
其中,增强材料的化学成分可以是高分子聚合物、陶瓷或金属,其物理形态可以是纤维状或颗粒状;基体材料可采用各种树脂、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
在纤维状增强材料中,根据纤维形状和尺寸,可将纤维分为连续纤维、长纤维和短纤维。
复合材料最为典型且应用较为广泛的形式是以树脂为基体材料,并采用纤维状的增强材料,如图1所示。
图1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 ),简称CFRP,是一种以碳纤维或碳纤维织物为增强体,以树脂、陶瓷、金属、水泥或橡胶等为基体所形成的复合材料。
它既可作为承载负荷用的结构材料又可作为功能材料满足一些功能性要求。
cfrp层合板冲击后压缩失效分析数值模拟
摘要: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损伤容限是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ꎮ 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CFRP) 层合板低速冲击
损伤和压缩破坏问题ꎬ本文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和粘结单元模型ꎬ在 ABAQUS 中对两种不同冲击能量下的层合板进行了低速冲
击和冲击后压缩仿真分析ꎬ并对层内和层间损伤进行了研究ꎬ分析了层合板的冲击损伤与压缩失效行为ꎬ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
二次冲击设备启动阻止试件受到二次冲击ꎮ 数据采
参数如表 1
[15]
所示ꎮ
定到夹具上ꎬ落锤从设定高度落下冲击试件ꎬ之后防
Table 1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FRP laminates
集系统利用压力传感器采集冲击过程中的冲击力
参 数
数 值
参 数
数 值
E 1 / MPa
CFRP 层合板冲击后压缩失效分析数值模拟
12
2020 年 5 月
CF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 层合板冲击后压缩失效分析数值模拟
李要磊ꎬ 铁 瑛 ∗ ꎬ 李 成ꎬ 孙振辉
( 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ꎬ 郑州
450001)
2 试验设备与方法
2 1 材料和试件
度对冲击后压缩强度的影响
[7 ̄10]
[12]
分考虑了三维应力状态时的拉伸和压缩破坏机制ꎮ
分离定律来捕获损伤的发生和损伤演化ꎬ对复合材
料层间损伤、层内损伤情况以及损伤容限进行了相
关研究ꎮ González 等
[13]
采用连续壳单元和粘性表
面的有限元模型求解策略来模拟冲击后的压缩行
13
2020 年第 5 期
mmꎮ 铺层顺序为[ 90 / 45 / - 45 / 0] 3S ꎬ层合板的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的多尺度随机动响应分析
• 37•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结构上具有多尺度特性与空间随机性,其尺度结构、组份材料性能参数均会影响到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PCE与Vine Copula方法的多尺度随机力学性能预测方法,能够为CFRP材料的力学性能预测与受力、变形状态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1 材料特性与方法选择1.1 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又称为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是一种密度低、比模数大、比强度高的轻质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在当前电子产品轻量化趋势下被广泛应用于微型电路芯片、锂电池电极等电子产品的制造生产领域。
CFRP材料因其制备工艺、存储条件、组成相成分等均具有不确定性特征,这种特征反映在材料性质上主要体现为多尺度力学性能的随机性,最终将作用于材料的随机性能,因此本文拟针对CFRP材料的随机力学性能进行测定,并分析影响材料宏观力学性能预测结果的主要因素。
1.2 多尺度分析方法当前国内外学者在针对复合材料随机力学性能预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一方面从研究纤维束的尺度入手,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调节纤维的角度、位移等参数,通过改变其约束条件生成所需的材料结构。
例如有学者建立了一种序列随机扰动算法,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判断改变纤维的随机分布结构后,纤维束的力学性能将发生哪些变化;有学者采用随机序列展开方法,以介观尺度作为研究切入点,运用图像分析方法与数学统计学方法建立具有随机性RVE结构,并利用仿真软件实现对结构特征的直观分析;有学者针对影响材料结构排列特征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混合高斯随机序列进行算法重构,重新生成符合随机性特征的RVE模型。
另一方面以解析细观力学方法作为切入点,结合计算细观力学存在的计算代价高等缺陷,将解析细观力学方法运用在不确定性预测研究领域,用于提高计算效率。
例如有学者选取复合材料层合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项式与函数进行材料随机自由振动分析,并运用随机有限元方法进行该材料微观结构的预测;有学者运用Copula函数表示出材料参数对于时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采用摄动法进行材料微观结构的不确定性分析;有学者提出基于PCE 的层级传递方法,针对材料微观结构的分布形态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宏观材料力学性能的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纤维增强镁合金层合板及其基本力学性能
Investigat ion into the T ension Propert ies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M agnesium A lloy Lam inates
郑长良1,朱公志1,刘文博2,王荣国2,
(1大连海事大学机电与材料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2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150001)
ZH ENG Chang liang1,ZH U Gong zhi1,LIU Wen bo2,WANG Ro ng g uo2
(1Electro mechanics and Mater ials Engineering Co lleg e,
Dalian M aritime Univ er sity,DaLian116026,China;2Center fo r
Co mposite M aterials,H arbin Institute of T echnolog y,H ar bin150001,China)
摘要:对碳纤维增强镁合金金属层合板FM L(F iber M etal L aminates)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在几种不同层数和体分比下,制备了碳环氧/镁合金层合板这种轻型结构材料,通过对这种新材料的初步力学性能的试验测试,给出了碳纤维增强镁合金金属层合板的应力 应变曲线,以及强度极限、弹性模量与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百分含量的关系。
关键词:碳纤维;层合板;镁合金;拉伸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4381(2007)Suppl 0148 03
Abstract:T he Fiber reinforced mag nesium alloy laminates are investigated Some laminates w ith dif ferent m unber of layer and different vo lum e ratio of composite are fabricated The basic m echanics pro perties such as limite streng th,mo duls and stress strain curves are test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carbon fiber;lam inate;mag nesium alloy;tensio n
近些年来,FM L(Fibre M etal Laminates,纤维增
强金属层合板)因其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及优良的耐疲劳等良好的特性而越来越受到关注[1],开始应用于航空结构中,并有越来越多的趋势,由于潜力巨大,有望成为 下一代飞机结构材料[3-5]。
目前,开发研制纤维增强金属层合板有ARA LL(aramid fiber/alu m inium,芳纶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板)、GLARE (glass fiber/alum inium玻璃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板)等。
其中GLARE已在空中客车结构中得到应用,表明这种结构材料在性能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优势。
目前我国已将 大飞机研制列入 十一五规划,使得FM L研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幅度提高。
目前,纤维增强金属层合板,多数采用铝、锂合金。
相比之下,镁合金的密度更低,只有铝合金的三分之二,是当前最轻的金属材料[2]。
因此,在重量方面更具有优势,更适于FM L结构材料的开发,有望制造出比强度、比刚度更高的纤维增强金属层合板。
而镁合金金属层合板的研究还很少见。
本工作将就碳纤维增强镁合金层合板及其基本力学性能进行初步探索和研究。
1 材料及试件制作
图1展示了由两层碳纤维/环氧树脂铺层与三层镁合金板交替铺设的纤维增强镁合金金属层合板的结构形式。
本研究制备了三种不同铺层的层合板,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铺层体积百分比变化的实现是通过增加复合材料的厚度和层数来实现的。
经测定,三种层板的纤维复合材料的体分比分别为:26%,42%, 55%。
文中用v f来表示复合材料占整个试件的体积百分比。
试验所用镁板的厚度为0 3m m,是营口银河镁合金有限公司生产的。
所用纤维为T800,胶粘剂是环氧树脂。
从室温加热至120!,保温4h,再在炉内冷却至室温进行固化。
2 性能测试
每种体分比的金属层合板,我们制备了五个等截面矩形试件,试件的宽度是15mm,长度是300mm。
在试件的两端粘接四个垫片,材料为铝板。
试件及垫片的结构及尺寸如图2所示。
148 材料工程/2007年增刊1(China SA M P E2007)
图1 层合板铺叠结构示意图
Fig 1 Build up of carbon fiber metal lam inates
based on magnesium
alloy
图2 试件及垫片示意图Fig 2 S pecimen and shim
试验在CSS 88100电子万能试验机(长春试验机研究所)上进行,该机采用楔形剖面摩擦夹紧装置。
试验时单调地给试件加载,直至试件完全破坏。
加载速率为2mm/m in 。
图3显示出了26%,42%,55%三种不同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体积百分比的镁合金FM L 和M g 合金板的实测应力 应变曲线。
从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三种FM L 的强度极限分别为348,417M Pa 和477M Pa,都显著高于镁合金板的强度极限174MPa,随着复合材料体分比的增加,镁合金金属层板的强度极限也明显提高,说明纤维增强效果明显。
而且,复合材料体积含量与层合板的拉伸强度极限近似地成线性关系,见图4。
而在初始弹性阶段,三种层合板与镁的弹性模量是非常接近的,没有显著差别,这也可能和纤维单向铺设有关。
图3 应力 应变曲线Fig 3 S tress s train cu rves
从图3的实验曲线可以观察到,三种不同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体积百分比FML 有着相似的拉伸破坏过程。
拉伸曲线经过一小段初始线性阶段,出现轻微转折,可能的原因是在层合板内,纤维的受力是均匀等因素造成的。
然后,曲线以直线方式达到应力最高点A,试验中,可以听到清脆的断裂声,表明纤维开始断
裂,曲线也急剧下降到B 点,表现出明显的的脆性断裂特征。
说明镁合金金属层合板的拉伸强度特征主要
由纤维控制。
以复合材料体积百分比为26%的层合板为例。
图4 拉伸强度随复合材料体积百分比变化图Fig 4 Th e variation of th e tens ile strength of magnesium FM Ls w ith composite volume fraction
3 结论和展望
对碳纤维增强镁合金层合板的初步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可显著提高镁合金的极限破坏强度,随着复合材料体分比的提高,所制成的金属层合板的强度随之提高,且近似地成线性关系;镁合金FM L 的断裂方式与单一合金拉伸有所不同,其断裂首先从纤维开始,然后是镁合金板,显示出脆性断裂特征。
纤维增强镁合金层合板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质,可以预见可能具有良好的前景。
目前的研究工作还只是初期尝试,还有很多方面研究工作需要开展,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展开和深入,纤维增强镁合金层合板更多优秀的性质会被发现,性能更为优异的FML 结构材料会被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 A VLOT.Fibre M etal Lam inates;An Introduction[M ].C hapt 1
(Kluw 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1)
[2] P CORTE ∀S,W J CANT WE LL.Fracture properties of a fiber
m etal lamin ates b as ed on magnesium alloy [J].Journal of M ateri
149
碳纤维增强镁合金层合板及其基本力学性能
als Science,2004,39:1081-1083.
[3] 霍奇金森.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测试[M].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5 9.
[4] L B Vogeles ang,A Vlot.Developm ent of fibre metal laminates
for advanced aerospace structures,Faculty of Aeros pace Engi n eering[J].Delft University of T echn ology,Kluyverw eg1,2629
H S Delft,Netherland s,J ou rnal of M aterials Proces sing Technol
ogy,2000,103:1-5.
[5] A ASU NDI,Alta Y N CH OI.Fib er M etal Laminates An Ad
vanced M ater ial for Future Aircraft[J].J ou rnal of M aterials Pro
cess ing Technology,1997,63:384-394.
作者简介:郑长良(1963#),男,博士(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教授/博导,联系地址:大连海事大学机电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系(116026)。
E mail:zhengcl@new mail dlmu edu cn
∃
150 材料工程/2007年增刊1(China SA M P E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