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产品结构设计规范
注塑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注塑设计注意要点:1、利用注塑工艺生产产品时,由于塑料在模腔中的不均匀冷却和不均匀收缩以及产品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容易引起产品的各种缺陷:缩印、熔接痕、气孔、变形、拉毛、顶伤、飞边。
2、为得到高质量的注塑产品,我们必须在设计产品时充分考虑其结构工艺性,下面结合注塑产品的主要结构特点分析避免注塑缺陷的方法。
(1)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1)、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例如:保险杠的开模方向一般为车身坐标χ方向,如果开模方向设计成与χ轴不一致,则必须在产品图中注明其夹角。
3)、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2)脱模斜度1)、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大于0.5度,细皮纹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
3)、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要求小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密度强度。
(3)产品壁厚1)、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印。
3)、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4)加强筋1)、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加强筋的厚度必须小于产品壁厚的1/3,否则引起表面缩印。
3)、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1)、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3)、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4)、不同的圆角可能会引起分型线的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圆角或清角。
注塑件设计要点——结构设计

注塑件设计要点利用注塑工艺生产产品时,由于塑料在模腔中的不均匀冷却和不均匀收缩以及产品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容易引起产品的各种缺陷:缩印、熔接痕、气孔、变形、拉毛、顶伤、飞边。
为得到高质量的注塑产品,我们必须在设计产品时充分考虑其结构工艺性,下面结合注塑产品的主要结构特点分析避免注塑缺陷的方法。
2.1 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2.1.1 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击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1.2 例如:保险杠的开模方向一般为车身坐标χ方向,如果开模方向设计成与χ轴不一致,则必须在产品图中注明其夹角。
2.1.3 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2〃2 脱模斜度2.2.1 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大于0.5度,细皮纹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2.2 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
2.2.3 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要求小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密度强度。
2.3 产品壁厚2.3.1 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3.2 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印。
2.3.3 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2.4 加强筋2.4.1 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4.2 加强筋的厚度必须小于产品壁厚的1/3,否则引起表面缩印。
2.4.3 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2.5圆角2.5.1 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5.2 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2.5.3 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规范

8.文件类型(4)1.品质体系类文件2.环境和职业安全体系类文件3.社会责任体系类文件文件编号版本编号 1生效日期2010-11-04 (盖受控印章处)产品二部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规范制订申请部门会签批准产品中心运管计划处品质管理部销售中心工程部制造中心资材中心产品二部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规范版本编号 1本页码第5 页共6页水印、热内应力、挠曲部份歪曲、颜色不同或不同透明度。
若厚胶的地方渐变成薄胶的是无可避免的话,应尽量设计成渐次的改变,并且在不超过壁厚3:1的比例下。
下图可供叁考:2、转角准则壁厚均一的要诀在转角的地方也同样需要,以免冷却时间不一致。
冷却时间长的地方就会有收缩现象,因而发生部件变形和挠曲。
此外,尖锐的圆角位通常会导致部件有缺陷及应力集中,集中应力的地方会在受负载或撞击的时候破裂。
较大的圆角提供了这种缺点的解决方法,不但减低应力集中的因素,且令流动的塑料流得更畅顺和成品脱模时更容易。
下图可供参考之用:根据产品要求,塑件材料主体壁厚不少于1.6mm。
下表为常用材料壁厚选择供参考:表6.1.2-1 常用塑胶材料的壁厚选择塑胶种类最小壁厚小型件壁厚中型件壁厚大型件壁厚ABS 0.75 1.25 1.6 3.2~5.4防火ABS 0.75 1.25 1.6 3.2~5.4PA66+玻纤0.45 0.75 1.6 2.4~3.2PMMA 0.8 1.5 2.2 4~6.5透明PC 0.95 1.8 2.3 3~4.5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规范版本编号 1本页码第8 页共6页塑件的装配方式和实现手段,是必须在设计初期就要做出规划的环节,否则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结构的实现性,甚至影响到PCB Layout和ID造型。
目前二部的塑胶外壳常用装配方式有三种:一、超声溶接:通过高频振动把能量传递到焊区,实现胶壳的融合。
适用于体型小、成型结构简单、料厚比较均匀、不需要拆卸的塑件件,但不适用于容易受超声影响的同材质塑件本体上装配有其他小件的结构,譬如开关结构、活动插脚结构等,容易在超声时造成小件和本体的熔接,活动功能无法实现。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基本规则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基本规则设计基本规则壁厚的大小取决于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它零件的支撑、承接柱位的数量、伸出部份的多少以及选用的塑胶材料而定。
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为限。
从经济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不但增加物料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冷却时间〔,增加生产成本。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增加引致产生空穴”气孔〔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最理想的壁厚分布无疑是切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均一的厚度,但为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以致壁厚有所改变总是无可避免的。
在此情形,由厚胶料的地方过渡到薄胶料的地方应尽可能顺滑。
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和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问题。
对一般热塑性塑料来说,当收缩率”Shrinkage Factor〔低于0.01mm/mm时,产品可容许厚度的改变达;但当收缩率高于0.01mm/mm时,产品壁厚的改变则不应超过。
对一般热固性塑料来说,太薄的产品厚度往往引致操作时产品过热,形成废件。
此外,纤维填充的热固性塑料于过薄的位置往往形成不够填充物的情况发生。
不过,一些容易流动的热固性塑料如环氧树脂”Epoxies〔等,如厚薄均匀,最低的厚度可达0.25mm。
此外,采用固化成型的生产方法时,流道、浇口和部件的设计应使塑料由厚胶料的地方流向薄胶料的地方。
这样使模腔内有适当的压力以减少在厚胶料的地方出现缩水及避免模腔不能完全充填的现象。
若塑料的流动方向是从薄胶料的地方流向厚胶料的地方,则应采用结构性发泡的生产方法来减低模腔压力。
平面准则在大部份热融过程操作,包括挤压和固化成型,均一的壁厚是非常的重要的。
厚胶的地方比旁边薄胶的地方冷却得比较慢,并且在相接的地方表面在浇口凝固后出现收缩痕。
更甚者引致产生缩水印、热内应力、挠曲部份歪曲、颜色不同或不同透明度。
若厚胶的地方渐变成薄胶的是无可避免的话,应尽量设计成渐次的改变,并且在不超过壁厚3:1的比例下。
下图可供叁考。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规范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规范8.⽂件类型(4)1.品质体系类⽂件2.环境和职业安全体系类⽂件3.社会责任体系类⽂件⽂件编号版本编号 1⽣效⽇期2010-11-04 (盖受控印章处)产品⼆部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规范制订申请部门会签批准产品中⼼运管计划处品质管理部销售中⼼⼯程部制造中⼼资材中⼼产品⼆部和灼热燃烧时间,t2+t3是否允许样品燃尽否否否是否允许燃烧颗粒或滴落物引燃脱脂棉否否是表6.1.1-2 球压温度评定PC 包胶PIN脚的包胶部分塑胶材料PC+ABS、PPO恒温箱测试温度95°125°125°表6.1.1-3 灼热丝燃烧评定要求3PCS,样条750±10℃(外壳厚度>0.2mm,650±10℃)判定标准30S内⽆可见⽕焰,实验样品落下的燃烧或灼热颗粒,应做到绢纸不得起⽕,松⽊板不得烧焦表6.1.1-4 胶壳跌落评定要求3PCS,2⾯/次,1M,⽔泥地⾯判定标准跌落后,外壳⽆破裂,⾼压测试能通过,电性正常6.1.2 壁厚选择塑件的壁厚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所选材料的性能、塑件外形的复杂程度及⼤⼩等因素确定,应尽量做到各部分壁厚均匀。
另外,需注意最⼩壁厚设计必须满⾜安规要求,具体可参考材料UL黄卡。
壁厚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准则在⼤部份热融过程操作,包括挤压和固化成型,均⼀的壁厚是⾮常的重要的。
厚胶的地⽅⽐旁边薄胶的地⽅冷却得⽐较慢,并且在相接的地⽅表⾯在浇⼝凝固后出现收缩痕。
更甚者引致产⽣缩⽔印、热内应⼒、挠曲部份歪曲、颜⾊不同或不同透明度。
若厚胶的地⽅渐变成薄胶的是⽆可避免的话,应尽量设计成渐次的改变,并且在不超过壁厚3:1的⽐例下。
下图可供叁考:2、转⾓准则壁厚均⼀的要诀在转⾓的地⽅也同样需要,以免冷却时间不⼀致。
冷却时间长的地⽅就会有收缩现象,因⽽发⽣部件变形和挠曲。
此外,尖锐的圆⾓位通常会导致部件有缺陷及应⼒集中,集中应⼒的地⽅会在受负载或撞击的时候破裂。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塑胶模具结构设计是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
本文将围绕塑胶模具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
一、塑胶模具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 确保产品精度在设计塑胶模具时,要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这要求设计师充分了解塑胶材料的收缩率、流动性等特性,并在模具设计中予以充分考虑。
2. 易于加工与装配模具结构应尽量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
复杂的设计不仅会增加制造成本,还可能影响模具的可靠性。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和装配顺序。
3. 高效生产塑胶模具结构设计应考虑生产效率,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辅助时间。
例如,通过优化流道设计、缩短冷却时间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4. 安全可靠5. 维护方便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磨损、损坏等问题,设计时应考虑模具的维修便捷性,降低维护成本。
二、塑胶模具结构设计流程1. 分析产品结构在设计模具前,要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了解产品的尺寸、形状、技术要求等,为模具设计提供依据。
2. 确定模具类型根据产品结构特点和生产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类型,如单腔模具、多腔模具、热流道模具等。
3. 设计分型面分型面是模具闭合时,分离塑胶制品和浇注系统的界面。
设计分型面时要考虑产品的脱模斜度、外观质量等因素。
4. 设计浇注系统浇注系统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等部分,其设计直接影响到塑胶制品的质量。
设计时应关注流道截面积、长度、浇口位置等因素。
5. 设计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对塑胶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设计时要考虑冷却水路的布局、冷却水流量、冷却水温度等因素。
6. 设计顶出系统顶出系统的作用是在模具开模时,将制品从模具中顺利取出。
设计时要确保顶出力均匀、可靠,避免产品变形或损坏。
7. 绘制模具零件图及装配图三、塑胶模具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 充分考虑塑胶材料的特性,如收缩率、流动性、热稳定性等。
2. 优化模具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

在塑胶件上开孔使其和其它部件相接合或增加产品功能上的组合是常用的手法,洞 孔的大小及位置应尽量不会对产品的强度构成影响或增加生产的复杂性, 常见孔的 类型如下:
孔离边位或内壁边之要点 :
confidential
16
四、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洞孔 (Hole)
盲孔设计要点: 盲孔是靠模具上的镶针形成,而镶针的设计只能单边支撑在模具上,因此很容易 被溶融的塑料使其弯曲变形,造成盲孔出现椭圆的形状,所以镶针的长度不能过长。 盲孔深度最大是直径的3倍,考虑模具镶针强度要求直径最小0.8mm。 外观件上的各种凹槽,如雕刻文字等,要求棱线分明,导致过渡太急,易产生气
confidential
12
三、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支柱 ( Boss )
对于外观件,当有螺丝柱子,需要进行缩水验证,依照上页图示意,塑胶壁厚 1.5 ,螺丝柱子外径3.4,验证结果 NG:(1.8-1.5)/1.5*100%=20% >8%。 外观面有可能会有缩水痕迹。
改善方案如下图:
当缩水验证NG时,可在增加火山口及加深螺丝孔深度来改善。 外观部品综合考虑缩水与螺丝柱子强度,塑胶壁厚要求大于1.3。 适当的辅以三角或十字加强筋方式,可大幅度提高强度和改善料流填充。
confidential
4
一、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
B. 转角位的设计准则亦适用於悬梁式扣位。因这种扣紧方式是需要将悬梁臂弯 曲嵌入,转角位置的设计图说明如果转角弧位R太小时会引致其应力集中系数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过大,因此,产品弯曲时容易折断,弧位R太大 的话则容易出现收缩纹和空洞。因此,圆弧位和壁厚是有一定的比例。一般 介乎0.2至0.6T之间,理想数值是在0.5T左右。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应注意事项(doc 17页)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应注意事项(doc 17页)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塑料产品开发的结构设计原则⑴、结构设计要合理:装配间隙合理,所有插入式的结构均应预留间隙;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安规测试),并适当设计合理的安全系数。
⑵、塑件的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模具的可制造性,尽量简化模具的制造。
⑶、塑件的结构要考虑其可塑性,即零件注塑生产效率要高,尽量降低注塑的报废率。
⑷、考虑便于装配生产(尤其和装配不能冲突)。
⑸、塑件的结构尽可能采用标准、成熟的结构,所谓模块化设计。
⑹、能通用/公用的,尽量使用已有的零件,不新开模具。
⑺、兼顾成本。
2、材料的选取⑴、ABS:高流动性,便宜,适用于对强度要求不太高的部件(不直接受冲击,不承受可靠性测试中结构耐久性的部件),如内部支撑架(键板支架、LCD支架)等。
还有就是普遍用在电镀的部件上(如按钮、侧键、导航键、电镀装饰件等)。
目前常用奇美PA-757、PA-777D 等。
⑵、PC+ABS:流动性好,强度不错,价格适中。
适用于作高刚性、高冲击韧性的制件,如框架、壳体等。
常用材料代号:拜尔T85、T65。
⑶、PC:高强度,价格贵,流动性不好。
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外壳、按键、传动机架、镜片等。
常用材料代号如:帝人L1250Y、PC2405、PC2605。
⑵、较高、较大的尺寸,根据实际计算取较小的脱模斜度。
⑶、塑件的收缩率大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值。
⑷、塑件壁厚较厚时,会使成型收缩增大,脱模斜度应采用较大的数值。
⑸、透明件脱模斜度应加大,以免引起划伤。
一般情况下,PS料脱模斜度应不少于2.5°~3°,ABS及PC料脱模斜度应不小于1.5°~2°。
⑹、带皮纹、喷砂等外观处理的塑件侧壁应根据具体情况取2°~5°的脱模斜度,视具体的皮纹深度而定。
皮纹深度越深,脱模斜度应越大。
⑺、结构设计成对插时,插穿面斜度一般为1°~3°。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要点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要点1.产品功能要求:首先要明确产品的功能要求,确定产品的用途和目标市场,以便能够合理的确定产品的结构。
产品功能要求包括产品的使用寿命、耐磨性、承载能力、耐高温、防水等。
2.材料选择:塑胶产品的材料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到产品的用途、强度要求、耐用性、环保性等因素。
常见的塑胶材料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可塑性、流动性、热稳定性等。
3.结构设计:塑胶产品的结构设计是塑胶产品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结构设计包括形状设计、尺寸设计、壁厚设计等。
形状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产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舒适。
尺寸设计要考虑到产品的装配性能和使用性能。
壁厚设计要兼顾产品的强度和成本。
4.模具设计:塑胶产品需要通过模具加工成型,所以模具设计也是塑胶产品结构设计的一部分。
模具设计要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和装配要求,确定模具的型腔结构和尺寸。
同时要考虑到模具的制造工艺和经济效益。
5.工艺选择:塑胶产品的工艺选择与产品的结构密切相关。
工艺选择包括注塑成型、吹塑成型、挤出成型等。
在选择工艺时要考虑到产品的结构形状、尺寸要求、生产效率、成本等因素。
6.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塑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要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和挤压力,并保持稳定性。
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产品受力情况,合理设计产品的强度和稳定性结构,以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7.防水设计:塑胶产品往往需要具备防水功能,尤其是在户外环境中使用的产品。
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产品的密封性和防水性,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如增加密封条、防水胶等。
8.美观性设计:塑胶产品的美观性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竞争力。
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产品的外观造型、颜色选择等,使产品具备良好的外观质感和市场竞争力。
9.成本控制:塑胶产品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成本控制。
在设计中要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模具和加工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

confidential
13
三、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支柱 ( Boss )
对于外观件,当有螺丝柱子,需要进行缩水验证,依照上页图示意,塑胶壁厚 1.5 ,螺丝柱子外径3.4,验证结果 NG:(1.8-1.5)/1.5*100%=20% >8%。 外观面有可能会有缩水痕迹。
改善方案如下图:
当缩水验证NG时,可在增加火山口及加深螺丝孔深度来改善。 外观部品综合考虑缩水与螺丝柱子强度,塑胶壁厚要求大于1.3。 适当的辅以三角或十字加强筋方式,可大幅度提高强度和改善料流填充。
confidential
18
四、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洞孔 (Hole)
对于塑胶部品,结合线处强度较弱,受力容易破裂。当通孔处于产品边部,同 时有配合力量要求时,要求孔壁距离外侧壁1.5mm(如因结构原因无法保证 1.5mm, 采用模具设置冷料槽成型后再剪除,但最小要1.0mm),对于卡勾槽尽 量采用盲孔。
10
三、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支柱 ( Boss )
支柱 ( Boss )基本设计守则:
A. 支柱尽量不要单独使用,应尽量连接至外壁或与加强筋一同使用,目的是加 强支柱的强度及使胶料流动更顺畅。
B. 实心支柱的直径大小取壁厚的0.5~0.7倍,当有缩水管理要求时,需使用使用 缩水公式验证。
C. 过高的支柱会导致塑胶部件成型时困气,所以支柱高度一般是不会超过支柱 直径的3倍。过高的支柱要考虑其强度及逃气问题。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
Paul ren
confidential
1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
一. 壁厚 (Thickness) 二. 加强筋(Rib) 三. 支柱 (Boss) 四. 洞孔 (Hole) 五. 扣位(Snap Joint) 六. 出模角(Draft Angle) 七. 螺紋(Screw) 八. 文字(Text) 九. 咬花(Texture)
注塑模设计规范

注塑模具设计规范1.产品结构要求制品工艺性分析与脱模斜度确定1)制品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2)制品壁厚均匀,变化不超过40%;对于特别厚的部位要采取减胶措施。
3)加强筋大端的厚度不超过制品壁厚的一半。
4)制品上的文字原则上采用凸型字,以便于加工。
5)制品形状应避免产生模具结构上的薄钢位。
6)不影响制品装配及外观的部位应设计1°以上的脱模斜度,影响外观的部位需防止缩水,应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
7)有特殊要求(如蚀皮纹等)的制品,脱模斜度应不小于2.5°。
8)在不影响外观的前提下,尽量出工艺圆角,避免锐角处不加过渡圆角。
9)产品颜色及蚀纹必须在产品策划时确定。
2. 模具分类:根据模架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1)模架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
2)模架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
3)模架尺寸3030以下为(小模)具。
3. 模架选用与设计1)优先选用标准模架,具体按QJ/MM03.01《标准塑胶模架》执行。
2)若选用选用非标模架,应优先选用标准板厚,具体参照QJ/MM03.01《标准塑胶模架》。
3)大型非标模架,导柱直径不小于Φ60mm,导套采用铸铜制做。
4)大型非标模架导套孔壁厚不得小于10mm,回针孔壁厚为35~40mm,回针直径不小于Φ30。
5)大型非标模架A板、B板起吊螺钉孔为M36~M48。
6)450T注塑机以上的模具,模板的四面要有吊环孔,各模板间要有撬模角7)如有可能产生较大侧压力时(型腔深度超过50mm),非标大型模架应设计原身止口。
8)使用尽可能多的支柱,保证模具在工作中不变形,支柱用螺钉固定在动模座板上。
9)模具导柱长度应比最高的动模型芯长20mm以上。
10)模具上须安装模脚,如果零件突出模具之外,模脚的高度须高出突出在模具之外的零件。
4. 分型面设计原则1)选择分型面选择首先必须符合我方要求。
2)避免在制品外表产生夹线,如无法避免时应尽量将夹线设计在不易看见的部位。
注塑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一、常用塑胶材料一般特性。 二、注塑件外观面设计原则。 三、常用扣位、螺钉柱、加强筋等内部结 构特征设计原则。
一、常用塑胶材料一般特性。
塑料名称
代号
特性
应用
聚丙烯
PP
是最轻的塑料之一,其屈服、拉伸、压缩强度和硬度均优于 低压聚乙烯,有很突出的刚性,高温(90℃)抗应力松弛性 能良好,耐热性能较好,可在100℃以上使用,如无外力 作一般结构零件,作耐腐蚀化工设备和受热 150℃也不变形,除浓硫酸、浓硝酸外,在许多介质中很稳定, 的电气绝缘零件 低分子量的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对它有软化和溶胀作 用,几乎不吸水,高频电性能不好,成型容易,但收缩率大, 低温呈脆性,耐磨性不高。 机械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及介电性能优良,耐油性及抗老 化性能也较好,易熔接及粘合,价格较低。缺点是使用温度 低(在60℃以下),线膨胀系数大,成型加工性不良。 制品有管、棒、板、焊条及管件,除作日常 生活用品外,主要用作耐磨蚀的结构材料或 设备衬里材料(代替有色合金、不锈钢和橡 胶)及电气绝缘材料。 常用的为层压酚醛塑料和粉末状压塑料,有 板材、管材及棒材等。可用作农用潜水电泵 的密封件和轴承、轴瓦、皮带轮、齿轮、制 动装置和离合装置 作一般结构或耐磨受力传动零件和耐腐蚀设 备,用ABS制成泡沫夹层板可作小轿车车身
5.避免外观零件表面出现熔接痕 熔接痕也是常见的塑胶件表面外观缺陷,需要避免。具体方法如下:塑胶件表 面咬花可以部分掩盖熔接痕,但并不能完全掩盖熔接痕,喷漆可以掩盖熔接痕, 合理设置浇口的位置和数量,避免在零件重要外观表面产生熔接痕,保证模具通 风顺畅。
二、注塑件外观面设计原则。
6.避免外观零件表面出现断差或毛边 模具公母模交汇处、型芯与型芯交汇处、型芯与公母模交汇处等很容易出现断 差或毛边,因此,机械工程师应当仔细检查模具结构中的分型面位置,避免在零 件重要外观面出现断差或毛边,影响零件外观质量。另外,应避免把顶出结构放 置于零件的重要外观面处,这也会产生毛边。对于透明塑胶件更应特别注意。
汽车内外饰(塑料)产品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及精度

五、抗变形设计
(2)抗热变形设计,温度对制件的影响与材料的耐热性直接有关。当 材料确定之后,在产品设计时,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减少和避免温度 对制品使用性能的影响,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避免受热部位过热导致变形的几种设计方案如下: ① 使产品中的零部件与热源保持有一段距离。 ② 在塑料部件与发热体之间,设置像铝箔之类反射性能好的反射体, 可以减少热量的吸收。 ③ 可采用对流的设计。在适当部位设计格栅或开设不同形状的散热 窗口,也有利于热量的散发。 ④ 在用于温度过高的部位时,应采用热导率低的隔热材料进行隔热。
② 注塑制件中有如图 5-40 所示的凹槽时,由于壁厚与壁薄部位固化速 度不同,会使凹槽顶部出现拱起现象,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正确的设计应 如图5-41 所示。
24
五、抗变形设计
③ 图 5-42 所示的构件,因壁厚不同,壁厚处的塑料完全固化后,会对 先行固化的薄壁部位施以拉力,导致制件出现变形。图 5-43 所示的两种措 施,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其中
11
二、壁厚均一的设计原则
(3)厚壁部位减薄,使厚壁 趋于一致,壁厚差异大的制 件可通过增设工艺孔、开槽 或设置加强筋的方式,使厚 壁部位减薄,厚薄趋于一致。 图5-21 是通过设计上的改进 使塑料件厚薄趋于一致的几 个例子。
12
三、避免应力集中
对制件上有孔洞、切口、拐角等几何不连续部位施加定的力,在这个部 位的断面上将产生远比给予的表观应力大得多的应力,这个现象角应力集中。 局部产生的很大应力对于表现应力之比称作应力集中系数。塑料是对缺口和 尖角之类比较敏感的材料,在应力作用下,这些部位会逐渐产生微细裂纹, 随后逐步扩展到大的裂纹,而裂纹的不断延伸终将导致制件的损坏。因此产 品设计中,避免应力集中应是一条基本的准则。
注塑件倒扣成型模具结构及塑料件设计要求

20121012
主要内容:
一、模具结构 二、典型成型结构 三、设计要求
斜导柱滑块抽芯结构
当塑件侧壁有通孔、凹穴、凸台等,塑件无法脱模时,其成 型零件必须做侧向移动。带动成型零件侧向移动的整个机构 称侧向抽芯机构或横向抽芯机构。侧向抽芯机构种类很多, 最常见为斜导柱侧向抽芯机构。
斜顶的干涉检查
注塑件结构设计要求1 Nhomakorabea大的产品中一些小的侧向凹凸结构,能采用对碰结构的,不使用侧向抽芯或斜顶(注意插穿角大于7 度)
2 避免既深又窄的结构,如仪表板仪表帽檐处,导致模具散热不良,一般高宽比不超过3
3 产品特征不得导致模具成型零件出现尖利或薄片结构
4 产品壁厚均匀,不均匀壁厚的渐变要求L:H>10:1,没有过薄或过厚的结构,筋最薄应在0.8mm以上。
13
校核斜顶在运动方向是否有干涉,是否有足够的运动空间? 倒扣结构距周边结构距离>倒扣量+斜顶尺寸+3mm(安全余量)
5 加强筋的深度合理,一般不超过壁厚的3倍,加强筋对称布置
6 成型盲孔的深度不超过孔径的4倍,否则采用台阶孔
7 螺钉柱的高度不超过直径的5倍, 设置加强筋
8
需要使用内滑块或抽芯成型时,必须保证滑块顶面到产品面有足够的距离,至少5mm,大模具需 10mm以上
9 特征需要使用多个滑块/抽芯时,它们的运动不得相互干涉
10 boss柱之间距离太近,导致顶管打架或模具上顶管间的壁厚太薄(推荐Boss柱外侧面距离≥8mm)
11
无皮纹时A面拔模角,一般要求3度以上;如有皮纹,粗皮纹≥5°~7°,细皮纹3°~5°(火花纹的 脱模角≥3°);B面脱模角≥1度
皮纹的外观面上出现分型线,建议做特征槽(1×1)处理;分型线留在边界的同一侧,避免分型线 12 上下起伏出现小台阶。避免分型线过渡不顺,出尖角;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通用规范

塑料产品设计规范一、塑料及塑料模的基本概念1.1 塑料的分类及性能塑料的品种很多,可以按其组成、性质和用途等对它们进行分类。
1.1.1 依据其热性能分类按照热性能塑料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类。
塑料受热熔融,冷却后凝固,再次加热又可软化熔融,重新制成产品,这一过程可以反复进行多次,而材料的化学结构基本上不起变化,称之为热塑性塑料。
常用的热塑性塑料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
在一定温度下能变成粘稠状态,但是经过一定时间加热塑制成形后,不会因再度加热而软化熔融。
这是因为在成形过程中聚合物分子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交联网状结构,使之成为不熔的固态,所以只能塑制一次,称为热固性塑料。
常用的热固性塑料有: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塑料等。
1.1.2 依据其用途分类按用途不同塑料可以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种塑料。
一般把价格低、产量大、用途广而受力不大的,常用于制造日用品的塑料称为通用塑料。
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酚醛、聚苯乙烯等等。
把机械强度高、刚性大的,常用于取代钢铁或有色金属材料制造机械零件或工程结构受力件的塑料称为工程塑料。
例如:聚砜、聚酰胺、聚碳酸酯、聚醚酮等等。
另外,将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塑料,称为特种塑料。
例如:导电的聚乙炔、耐高温的聚芳砜等。
随着聚合物合成技术的发展,塑料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改进性能和增加强度,从而制成新颖的塑料品种。
1.2 塑料成形方法及塑料的种类1.2.1 塑料的成形方法1.注射成形:注射成形技术是据压铸原理发展起来的,是目前塑料加工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
注射成形是间歇操作,成形周期短,生产效率高,产品种类繁多,生产灵活。
其制品已占塑料制品总产量的30%以上。
注射成形的工艺原理是将颗粒状塑料原料置于塑料注射成形机内并加热熔化,通过压力作用注射到模具内定型,经过一段时间冷却后取出制品。
2.吹塑成形:吹塑成形是目前塑料成形生产的主要方法,它包括挤出吹塑,如吹塑薄膜;中空吹塑,如吹塑中空的塑料容器等。
(完整版)塑胶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目录第一章塑胶结构设计规范1、材料及厚度1.1、材料选择1.2、壳体厚度1.3、零件厚度设计实例2、脱模斜度2.1、脱模斜度要点3、加强筋3.1、加强筋与壁厚的关系3.2、加强筋设计实例4、柱和孔的问题4.1、柱子的问题4.2、孔的问题4.3、“减胶”的问题5、螺丝柱的设计6、止口的设计6.1、止口的作用6.2、壳体止口的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6.3、面壳与底壳断差的要求7、卡扣的设计7.1、卡扣设计的关键点7.2、常见卡扣设计7.3、第一章塑胶结构设计规范1、材料及厚度1.1、材料的选取a. ABS:高流动性,便宜,适用于对强度要求不太高的部件(不直接受冲击,不承受可靠性测试中结构耐久性的部件),如内部支撑架(键板支架、LCD支架)等。
还有就是普遍用在电镀的部件上(如按钮、侧键、导航键、电镀装饰件等)。
目前常用奇美PA-757、PA-777D等。
b. PC+ABS:流动性好,强度不错,价格适中。
适用于作高刚性、高冲击韧性的制件,如框架、壳体等。
常用材料代号:拜尔T85、T65。
c. PC:高强度,价格贵,流动性不好。
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外壳、按键、传动机架、镜片等。
常用材料代号如:帝人L1250Y、PC2405、PC2605。
d. POM具有高的刚度和硬度、极佳的耐疲劳性和耐磨性、较小的蠕变性和吸水性、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绝缘性等。
常用于滑轮、传动齿轮、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件等,常用材料代号如:M90-44。
e. PA坚韧、吸水、但当水份完全挥发后会变得脆弱。
常用于齿轮、滑轮等。
受冲击力较大的关键齿轮,需添加填充物。
材料代号如:CM3003G-30。
f. PMMA有极好的透光性,在光的加速老化240小时后仍可透过92%的太阳光,室外十年仍有89%,紫外线达78.5% 。
机械强度较高,有一定的耐寒性、耐腐蚀,绝缘性能良好,尺寸稳定,易于成型,质较脆,常用于有一定强度要求的透明结构件,如镜片、遥控窗、导光件等。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规范

编号文件文件种类( 4)质量系统类文件 1.环境和职业安全体系类文件 2.版本编号12010-11-04效日期生社会责任系统类文件 3.(盖受控印章处 )产品二部塑胶产品构造设计规范会签制定申批准质量管运管计请部门销售中心工程部制造中心资材中心产品中心划处理部产品二部航嘉管理文件文件编码塑胶产品构造设计规范版本编号 1码本页页页共 6 第 2文件简历更改序号更改详情更改页次奏效日期版本订正人1 新建ALL2010-11-04 1黎麟锋文件编码航嘉管理文件版本编号塑胶产品构造设计规范 1本页码6 页页第 3共1.目的本规范用于指导构造工程师依据产品的功能、环境条件和载荷条件及用户的特别要求进行构造设计,以保证设计出的产品拥有合理的工艺性、优秀稳固的质量以及相对低成本。
2.合用范围本规范合用于全部产品二部塑胶产品的构造设计。
3.定义热塑性塑料-指拥有加热融化、冷却硬化特征的塑料。
热固性塑料-热固性塑料是指在受热或其余条件下能固化或拥有不溶(熔)特征的塑料。
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单体的接枝共聚合物,英文名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的简称。
PC -聚碳酸脂,英文名Polycarbonate的简称。
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写代号,俗称有机玻璃。
PA -聚酰胺,英文名polyamide 的简称,俗称尼龙。
PPO -聚苯醚,英文名Phenylene oxide的简称。
PS -聚苯乙烯,英文名Polystyrene 的简称。
AS- 苯乙烯 -丙烯腈共聚物,英文名Acrylonitrile-styrene copolymer的简称。
POM- 聚甲醛,英文名 Polyoxymethylene的简称。
4.职责构造工程师负责依据塑胶产品构造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5.流程图N/A6.详尽说明6.1塑胶产品构造设计的技术要求6.1.1 资料的选择1、胶料的选择以产品功率、耐温等级和防火等级来划分,以下为常用胶料的选择:P耐温等级防火等级胶料选择产品功率.航嘉管理文件文件编码版本编号塑胶产品构造设计规范 1本页码共 6 页第 4 页P<10W80 °94 V-0ABS 或 PPO 等6.1.2素确定,应尽量做到各部分壁厚均匀。
注塑件产品结构设计要点

1、术语和定语
1.1 缩水、缩痕 制品表面产生凹陷的现象,由塑胶体积收缩产生,常见于局部内厚区域,如加强肋或 柱位与面交接区域。
1.2 缩孔 制品局部肉厚处在冷却过程中由于体积收缩所产生的真空泡,叫缩孔。
1.3 气泡 塑胶熔体含有空气、水份及挥发性气体时,在注塑成型过程空气、水份及挥发性气体 进入制品内部而残留的空洞叫气泡。
3、壁厚的选择 塑胶零件的壁厚对零件的质量影响很大,壁厚过小时成型的流动阻力大,大
形复杂的零件就很难充满型腔,塑胶壁厚的最小尺寸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
求:
➢ 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 脱模时能经受脱模机构的冲击与震动 ➢ 装配时能承受足够的紧固力 塑胶零件规定有最小壁厚值,它随塑胶品种牌号和零件大小不同有不同,对于外壳零件,
1.9 银丝、银条 制品表面或表面附近,沿塑料流动方向呈现的银白色条纹。 银丝的产生一般是塑胶中的水分或挥发物或附着模具表面的水分等气化所致,注塑机 螺杆卷入空气有时也会产生银条。
1.10破裂、龟裂 制品表面裂痕严重而明显者为破裂,制品表面呈毛发状裂纹,制品尖锐角处常呈现此 现象谓之龟裂,也常称为应力龟裂。
5.5 预埋螺柱的选择使用:如果需要经常拆装,或需要维修 的地方,需要使用预埋(热 压)螺柱,用普通螺钉来代替自攻螺钉, 热压或预埋螺母后胶柱不得有开裂或溢胶现象。
5.5.1 预埋螺柱与塑胶件联接的开裂问题: 由于预埋螺柱冷确时的尺寸变化与塑胶件的收缩值相差太大,会使预埋螺柱的周围产
生很大的内应力,而造成塑胶件开裂,对于高刚性的工程塑料更为严重。基于内应力比较 大,PC正常情况下禁用预埋,PC+ABS也不推荐,特别对与预埋螺柱数量多于4时,还有 螺柱不等高的,造成螺柱种类太多,容易出错;同时,还有因为放置时间过长,会造成注 塑机料筒里材料由于高温时间过长而变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塑产品结构设计规范
1.目的
旨在规范注塑产品结构设计,使公司注塑产品设计有明确的、统一的要求,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注塑产品结构设计。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产品3D建模设计规范
产品标记作业指导书
4.定义无
5.内容
5.1厚度设计
5.1.1 壁厚 Wall Thickness
5.1.1.1 最小壁厚
就传统注射成形而言,实用的最小壁厚在0.55到1.00mm之间。
如果要采用更薄的壁厚,却又缺乏实际的经验,可以借助CAE作科学的决定。
5.1.1.2 壁厚变化
产品设计中壁厚不均带来的麻烦比任何其它问题设计带来者都要严重。
这些麻烦包括了雾斑、喷流痕、气痕、焦痕、缩痕和缩孔、短射、熔接痕、迟滞痕、应力痕、翘曲变形以及周期时间长等。
这些麻烦都可用CAE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预测。
设计高收缩率的结晶性注塑成型品时,设计者应将壁厚变化限制在10%以內。
就低收缩率的非结晶性塑料而言,容许壁厚变化可到25%。
厚度需在公称厚度的50%或67%或75%之间作一抉择。
下面是某一产品的壁厚变化引起的其它注塑参数变化的比较:
当壁厚改变时,阶梯式的断然变化应当避免,从厚到薄应以斜坡式的缓冲带过渡,该过渡区的长度以厚壁厚度的3倍为宜。
看下图
5.1.1.3 掏空厚壁 Coring Out Thick Section 掏空厚壁以消除缩痕
差[Poor]
改善[Improved]
5.2 转角设计
5.2.1转角半径Corner Radius
尖锐的转角应力集中。
塑料中,如尼龙和聚碳酸酯者,是对V字型刻痕敏感的,较之不敏感的塑料,如ABS和聚乙烯者,成型时会在内圆角上产生高的应力。
当一90°转角的内圆角半径小于公称厚度的25%时,角落就会有高的应力集中。
内圆角的半径增加到公称厚度的75%时,二壁相交处就能进而强化。
可接受的平均内圆角半径是公称厚度的50%。
内圆角半径图表Fillet Radius
5.2.2 转角设计实例
上图及中图中根部尖角,易开裂根部园角,开裂问题解决
5.3 脱模角设计 脱模角 Draft Angles
脱模角太小,会导致顶白、拖白或周期时间长等缺陷。
脱模角以不小于0.5°为原则,而以大于1°为宜。
当然,这应当是在客户或产品结构的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脱模角是愈大愈好。
5.4 肋、角板、螺柱凸台设计
5.4.1
筋肋壁厚 Wall Thickness, Rib
薄壁 Thinwall: 常规 Conventional
1.2 to
2.0 mm < 1.2 mm 2.0 to
3.2 mm
o
wall wall rib mm
r t h t t 375.046.0≥*≤*≤o
o
wall
wall
wall wall rib t mm r t h t t t *6.0375.046.0→≥*≤→*≤o
wall
wall wall rib t r t h t t *6.0*4≥≤≤
5.4.2 三角筋壁厚 Wall Thickness, Gussets
5.4.3 凸台壁厚 Wall Thickness, Bosses
o
wall wall gusset mm
r t h t t 2
1375.046.0≥≥*≤*≤θ常规 Conventional 0.080 to 0.125 in (2.0 to 3.2 mm)
薄壁 Thinwall:
0.050 to 0.080 in < 0.050 in (1.2 to 2.0 mm)
(< 1.2 mm)
o o
wall
wall
wall wall gusset t mm r t h t t t 12
1
*6.0375.046.0→≥→≥*≤→*≤θo
wall
wall wall gusset t r t h t t 1*6.0*4≥≥≤≤θ
常规 Conventional 薄壁Thinwall:
0.080 to 0.125 in 0.050 to 0.080 in < 0.050 in (2.0 to 3.2 mm) (1.2 to 2.0 mm) (< 1.2 mm)
5.4.4 突出件壁厚 Thickness of the Projection
突出件在和公称板壁相交处的建议厚度:以高收缩率的结晶性塑料而言,可采用公称壁厚的50%。
以低收缩率的非结晶性塑料而言,可采用公称壁厚的75%。
5.4.5 突出件高度 Height of the Projection
从成型容易的观点来看,突出件的高度以产品公称壁厚的2.5到3倍为宜。
5.4.6 突出件和侧壁/突出件的距离 The Distance between Projection and Side Wall/Projection
距离应大于产品公称壁厚的2倍。
使得模具钢材具备足够的强度以抵抗弯曲,并且提供足够的吸热区,以免产生缩痕和成型应力。
5.5 孔设计 Holes
以注射成型而言,圆孔形状理想,原因是塑料冷却时,会收缩紧扎在型芯销上,若销为圆形,应力会均匀的分布在孔缘塑料表层中。
5.5.1 方形孔的设计
最初,此一玻纤增强的尼龙计时链轮中央的方型驱动轴孔,有四个锐角,使用几个月后,这些链轮,从方孔的锐角到其附近的链轮齿根产生裂隙而报废。
后来,在方孔的四个角落,加了向外延伸的小孔之后,链轮便不再开裂。
ID
OD mm
r t h t t o
wall wall boss *=≥≥*≤*≤22
1
375.046.0θID
OD t mm r t h t t t o
o
wall
wall
wall wall boss *=→≥→≥*≤→*≤2121*6.0375.046.0θID
OD t r t h t t o
wall
wall wall boss *=≥≥≤≤21*6.0*4θ
5.5.2 孔的成形
孔A和B能以简单直接开模的方式成形,孔C则须要一较复杂
的侧向运动型芯,方能成形。
从易于成型的观点来看,相邻二孔缘的距离,或是孔缘和产
品边缘的距离,至少要有壁厚的两倍,而绝对不可小于壁厚。
下图中的孔太靠近产品的边缘,塑料的收缩使得该孔和其周围的薄壁都因之扭曲。
5.5.3 孔的长径比
盲孔A的长径比应以2:1或3:1为限。
形成穿孔B的型芯销的自由端是顶在定模面上。
这
样的型芯销获得支持而长径比可增加到6:1。
图C所示,将型心延伸至定模侧的配合孔,可以提
供额外的支撑,两头支撑的型心销的长径比可达12:1。
图D所示,以二支型心销成型深孔,可以消除型心
销和定模面的磨耗。
这种方法产生的孔也可有12:1的长
径比。
5.6 结构设计
5.6.1外型更改对结构强度的影响
A B
产品局部的刚性加强,可抵抗产品向下产品上方刚性不足无法抵抗产品向的凹陷变形,下的凹陷变形
Moment of Inertia ≒72,000 g*cm2Moment of Inertia ≒30,000 g*cm2 仅就机械强度考虑,B样品强度仅有A样品的½不到
5.6.2惯性力矩对变形的影响 The Effect of Moment of Inertia on Deformation
下图中在产品底部同样施加500 Kg的力量时,最大变形量相差近三倍。
5.6.3 盒状物侧壁以凸台补强
左图中盒状物侧壁以凸台补强,虽然违反壁厚均一的原
则,但却可以增加强度,防止变形。
5.6.4 下图中盒状物边缘外型经修改而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