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题电子版

合集下载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节第2课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用途与制法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节第2课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用途与制法

8.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 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 ) 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9.如图所示装置也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于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 )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
第二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用途与制法
1.在空气中,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 五分之四 ,氧气约占 五分之一 。
2.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叫混合物,如 空气 等;纯净
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叫纯净物,如 氧气、氮气 等。
3.物质都是由 元素 组成的, 物质组成或结构 的不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差异。
C.空气 D.二氧化碳
D.5∶1
5.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恰当使用,造成了温室效
应、酸雨、赤潮、白色污染、潮汐等环境问题
B.绿色化学是指以绿色植物为原料的化学新工艺
C.北京等城市雾霾天气是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导致的结果
10.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
C.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11.有下列物质:①石灰水;②干冰;③食醋;④镁;⑤碳酸氢铵;⑥冰和水;⑦苹果汁饮料。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后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后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沪教版(全国)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3、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灭火实例灭火原理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隔绝空气或氧气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A.A B.B C.C D.D4、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17D. 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17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气气D. 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7、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A.水能灭火B.没有达到着火点C.纸不是可燃物D.没有与氧气接触8、如图所示是通过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同步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同步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同步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同步题含答案沪教版(全国)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一、选择题。

1、实验室里用双氧水溶液制取氧气,所选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A.B.C.D.2、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A. 灭火B.制汽水C.人工降雨D.填充探空气球3、不适于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是()4、除去CO中少量的CO2气体,正确的方法是将气体通过()A.灼热的氧化铜B.灼热的碳C.足量的石灰水D.点燃5、节约用水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合的是()A.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拖地板,冲则所等B.将活性炭加入到硬水中使水软化C.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D.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的监控,坚持达标后才能排放6、用氯酸钾制备氧气,需使用的仪器有()①大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单孔塞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夹)A.①④⑤⑦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7、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A.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B.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C.通过观察并闻气味D.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8、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一瓶纯净氧气,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集气瓶中应装满水,确保无气泡B.左端导管口连接产生氧气的发生装置C.右端导管口连接产生氧气的发生装置D.排出水的体积即为收集到氧气的体积9、下面有关CO2制取及性质实验的图示错误的是()A.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度B.收集CO2C.验证CO2能与水反应D.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10、下列节水措施不恰当的是()A.工厂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B.推广使用节水龙头C.用洗菜水冲洗马桶D.生活污水任意排放11、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B.氯酸钾氯化钾+氧气C.氧化汞汞+氧气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1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主要过程有以下几步: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连接好仪器③向容器中注入酸液④向广口瓶中放入小块的大理石⑤收集气体.正确操作顺序为()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③②⑤ D.②③④①⑤1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检验氧气B.熄灭酒精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4、在温室大棚中种植蔬菜,经常向棚内施放二氧化碳,其目的是()A.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止植物病虫害B.避免棚内发生火灾C.产生温室效应,提高棚内的温度D.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15、下列实验操作合理并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和软水B.用酒精灯加热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用集气瓶收集氢气,然后点燃,检验氢气的纯度D.用细铁丝横插入酒精灯的火焰,观察三层火焰的温度不同16、用w型玻璃管进行如下微型实验:先对a处物质加热使之燃烧,然后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并始终控制液体不进入a处。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题电子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题电子版

第一章第二节1.以下对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 有其他物质生成B. 有能量变化C. 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变化D. 发光发热2.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铁丝弯曲B. 酒精挥发C. 冰雪融化D. 铁片生锈3.以下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 可燃性C. 延展性D. 挥发性4.生活中用到的以下物质,属于纯洁物的是〔〕A.调味用的食醋B. 取暖用的煤炭C. 温度计中的水银D. 炒菜用的铁锅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干电池工作时释放电能B. 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C.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D. 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他们是相同的物质6.以下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有78%,氧气21% B. 空气是成分固定不变的气体C.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气资源D. 空气被压缩时体积变小是化学变化7.按照课本第13页图1-20做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时: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8.从冰箱中拿出一个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红磷,用塞子将瓶口塞紧,等红磷燃烧完全并冷却后,这时打开瓶盖比较费力,原因是;登山运发动必须携带氧气瓶,这说明。

第一章第三节1.根据课本第20页研究“铜绿”的实验,写出以下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

(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2)将粉末状药品放入试管中;(3)给酒精灯添加酒精;(4)加热试管中的固体药品;(5)点燃、熄灭酒精灯;(6)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液、废渣。

2.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某同学在实验室完成镁的相关探究后,对铜产生深厚兴趣,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探究实验,并在实验步骤后的横线上填写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1)找一段废铜电线,小心剥去外层橡胶,观察铜丝的颜色和状态。

;(2)尝试弯折铜丝,感受其硬度和韧性。

;(3)取一段铜丝,用坩埚夹住,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上教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补充习题(上下册)参考答案

上教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补充习题(上下册)参考答案

上教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补充习题(上下册)参考答案上教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补充习题(上下册)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5C D D D B6、45.6吸烟的危害有:会引起肺癌和心血管疾病。

并且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亲人有吸二手烟的风险课外拓展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内壁出现小水珠,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碳酸氢铵固体发生了分解生成了水、二氧化碳和氨气7、略第二节1-6C C B D B B⑤⑥⑩①②③④⑦⑧⑨8、D9、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红磷量不足水的量不足没有等到冷却到室温就读数课外拓展10、不一定如电灯泡也发光放热,但这是物理变化第三节1-5C A C B C6、d c a b e f7、H O C H2O CO28、先用止水夹夹紧橡皮导管,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水没有持续流下,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单元训练一、选择题B BC C C A C C B二、填空题10、绿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试管内壁出现小水珠,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绿色固体逐渐消失冒气泡易分解能与盐酸反应绿色固体11、残流液腐蚀标签烫坏桌面试管炸裂12、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13、①②③④⑥⑤⑦水蒸气液化时能放出大量热量水能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三、简答题14、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15、不正确应该左物右码实际质量为9.5克16、量筒分流漏斗集气瓶第二章参考答案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1.A 2.C 3.A 4.B 5.C 6.D7.氧气氮气液氧8.(1)酒精灯、试管、导管、水槽、集气瓶、铁架台 (2)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法(3)接触药品,堵塞导管9. 都有氧气参与反应,都为氧化反应;都为放热反应;都为化合反应;都发光10.⑴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⑵③不需加热除去CO211.应用:供呼吸,助燃隔绝:灭火,食物保鲜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1.D2.D3.B4.D5.A6.③④②①⑤7.燃烧呼吸腐烂等等8.石灰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稀盐酸9.先做灯火实验10.⑴CO2 ⑵保护森林,减少CO2 ⑶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含课后练习)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含课后练习)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学习目标】1、1.认识化学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促进人类发展。

2、认识碳酸氢铵的性质3、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学习重点】1、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学习难点】1. 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总结出碳酸氢铵存贮注意事项;2.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性质、用途及保存等方面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合理地,高效地。

2、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点石成金()水能变成油()发功使铝变成金()抽烟有利于头脑清醒()用铁锅比铝锅炒菜对人体好()化肥使用越多越好()农药不能用()煤气燃烧时火越红越好()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二、预习展示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2.某农户将碳酸氢铵化肥堆放在太阳下,发现化肥变少了,你的解释是。

如果请你指导该农户使用碳酸氢铵,你提出的建议是。

答案:1.D2.解析:由于碳酸氢铵受热后会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保存碳酸氢铵应该密封并置于阴凉处;答案:碳酸氢铵固体受热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密封并置于阴凉处。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和,为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重要的保障。

初三化学同步基础课程(沪教版) 课后练习及其答案和详细解析

初三化学同步基础课程(沪教版) 课后练习及其答案和详细解析

目录第1讲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 1 -第2讲化学研究的是什么................................................................................................................ - 1 -第3讲化学学习方法........................................................................................................................ - 1 -第4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1 -第5讲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 1 -第6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3 -第7讲走进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 ........................................................................ - 3 -第8讲基本化学实验操作——化学药品的取用 ............................................................................ - 3 -第9讲基本化学实验操作——物质的加热和装置的连接 ............................................................ - 4 -第10讲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 5 -第11讲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解析拉瓦锡实验 ........................................................................ - 5 -第12讲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的组成、用途、污染及防治 ............................................ - 5 -第13讲氧气(一) ................................................................................................................................. - 5 -第14讲氧气(二) ................................................................................................................................. - 6 -第15讲制取氧气(一) ......................................................................................................................... - 7 -第16讲制取氧气(二) ......................................................................................................................... - 8 -第17讲二氧化碳的制取(一) ............................................................................................................. - 8 -第18讲二氧化碳的制取(二) ............................................................................................................. - 9 -第19讲二氧化碳的性质(一) ............................................................................................................. - 9 -第20讲二氧化碳的性质(二) ........................................................................................................... - 10 -第21讲水的净化.............................................................................................................................. - 10 -第22讲水的组成...............................................................................................................................- 11 -第23讲分子和原子(一) ................................................................................................................... - 12 -第24讲分子和原子(二) ................................................................................................................... - 12 -第25讲原子的构成.......................................................................................................................... - 12 -第26讲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 12 -第27讲元素...................................................................................................................................... - 13 -第28讲化学式与化合价(一) ........................................................................................................... - 13 -第29讲化学式与化合价(二) ........................................................................................................... - 13 -第30讲化学式与化合价(三) ........................................................................................................... - 14 -第31讲燃烧条件的探究.................................................................................................................. - 15 -第32讲燃烧与灭火.......................................................................................................................... - 15 -第33讲碳单质.................................................................................................................................. - 16 -第34讲碳的化学性质...................................................................................................................... - 17 -第35讲一氧化碳.............................................................................................................................. - 17 -第36讲质量守恒定律...................................................................................................................... - 17 -第37讲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 18 -第38讲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 18 -第39讲常见的金属材料.................................................................................................................. - 19 -第40讲金属的化学性质(一) ........................................................................................................... - 19 -第41讲金属的化学性质(二) ........................................................................................................... - 20 -第42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 ............................................................................................... - 20 -第43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二) ............................................................................................... - 21 -第44讲溶液的形成(一) ................................................................................................................... - 22 -第45讲溶液的形成(二) ................................................................................................................... - 22 -第46讲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 23 -第47讲溶液的浓度(一) ................................................................................................................... - 23 -第48讲溶液的浓度(二) ................................................................................................................... - 24 -第49讲溶液的浓度(三) ................................................................................................................... - 24 -第50讲溶解度(一) ........................................................................................................................... - 25 -第51讲溶解度(二) ........................................................................................................................... - 26 -第52讲溶解度(三) ........................................................................................................................... - 26 -第53讲溶解度(四) ........................................................................................................................... - 26 -第54讲常见的酸和碱(一) ............................................................................................................... - 27 -第55讲常见的酸和碱(二) ............................................................................................................... - 28 -第56讲常见的酸和碱(三) ............................................................................................................... - 28 -第57讲常见的酸和碱(四) ............................................................................................................... - 28 -第58讲常见的酸和碱(五) ............................................................................................................... - 29 -第59讲常见的酸和碱(六) ............................................................................................................... - 29 -第60讲复分解反应.......................................................................................................................... - 31 -第61讲中和反应(一) ....................................................................................................................... - 31 -第62讲中和反应(二) ....................................................................................................................... - 31 -第63讲常见的盐(一) ....................................................................................................................... - 32 -第64讲常见的盐(二) ....................................................................................................................... - 32 -第65讲常见的盐(三) ....................................................................................................................... - 32 -第66讲常见的盐(四) ....................................................................................................................... - 33 -第67讲化学肥料.............................................................................................................................. - 34 -第68讲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 34 -第69讲糖类、油脂.......................................................................................................................... - 34 -第70讲蛋白质、维生素.................................................................................................................. - 34 -第71讲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 35 -第72讲能源的综合利用(一) ........................................................................................................... - 35 -第73讲能源的综合利用(二) ........................................................................................................... - 36 -第74讲能源的综合利用(三) ........................................................................................................... - 36 -第75讲新型材料的研制.................................................................................................................. - 36 -第76讲环境污染的防治.................................................................................................................. - 36 -第77讲期中期末串讲之化学实验.................................................................................................. - 36 -第78讲期中期末串讲之空气和氧气.............................................................................................. - 37 -第79讲期中期末串讲之物质的微观构成...................................................................................... - 37 -第80讲期中期末串讲之水及物质组成的表示 .............................................................................. - 39 -第81讲期中期末串讲之化学方程式.............................................................................................. - 40 -第82讲期中期末串讲之身边的化学物质...................................................................................... - 41 -第83讲期中期末串讲之碳和碳的氧化物...................................................................................... - 42 -第84讲期中期末串讲之金属和金属材料...................................................................................... - 43 -第85讲期中期末串讲之溶液专题.................................................................................................. - 44 -第86讲期中期末串讲之酸碱盐...................................................................................................... - 45 -第87讲期中期末串讲之化学与社会发展...................................................................................... - 46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 48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1 -第1讲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本讲无同类题 第2讲 化学研究的是什么 本讲无同类题 第3讲 化学学习方法 本讲无同类题 第4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题一: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 )A .消化食物B .焚烧垃圾C .冰块融化D .铜生锈题二: 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汽油挥发、铁铸成锅B .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C .瓷碗破碎、钢铁生锈D .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题三: 硫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 发光B.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C. 发热D. 硫减少了题四: 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 火星四射B. 有黑色固体物质生成C. 放出大量的热D. 发出耀眼的光题五: 请分别列举一个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例子:(1)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pdf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pdf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pdf
演讲人
01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08
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09
25.焦炭还原氧化铁:
10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11
02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
01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02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03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04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05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06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07
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09
加热器皿--酒精灯
加热器皿--酒精灯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练习与实践 1.B 2.(1)构成红墨水的微粒不断地运动,分散到整杯水中去了,使整杯水变红。 (2)构成砂糖的微粒不断运动,分散到水中去了。 (3)空气中的微粒之间存在空隙,加压时微粒之间的距离减小,总体积即变小。 3.产生香味的梅花的花粉微粒不断地运动,所以尽管离得比较远,却有“暗香来”。 4.(1)温度升高,白糖的微粒、水分子的运动会加快,分散得快,在水中溶解得快。(2)温度升 高,气体中的微粒运动加快,体积膨胀。若装置不漏气,则气体会从导管口逸出而产生气泡。 5.(1)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铵晶体。 (2)物理性质:易挥发。化学性质:能与浓氨水反应。 (3)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氨水中的氨分子和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它们相遇便发 生反应,生成新物质氯化铵晶体,看上去像白烟。 6.湿衣服在太阳下干的快等。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 1.(1)√ (2)× (3) √ 2.C 3.D 4.因为原子内包含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它们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 原子不显电性。 5.氢、氧,氢、氧,氢、氧。 6.71,142,158,74。 7.6.02×1023/18×20=1.67×1021(个) 1.67×1021/(4×365×24×60×60)=1.33×1013 年
(4)氧化钙+水→氢氧化钙(化合反应)
5.水草能发生光合作用而产生氧气,供鱼呼吸。
6.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7.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变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变为氧气。
第四节练习与实践
l.A
2.D
3.D
4.被点燃;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1;水通电氢气+氧气。
5.方法一:分别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有丰富泡沫的是蒸馏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2 科学探究与化学符号 课时精讲(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2 科学探究与化学符号 课时精讲(含答案)

课时2 科学探究与化学符号【知识点1】科学探究1.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D.科学探究始于问题2.在实验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是为了( )A.得到较多的数据B.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C.实验失败后重新做实验D.得出不同的结论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做实验探究蜡烛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

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在蜡烛火焰中平放一根火柴,1s后取下”。

就“在蜡烛火焰中平放一根火柴,1s后取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B.实验C.观察D.得出结论4.实验过程中要记录的内容较多,如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

下列物质的颜色、状态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氧化镁:白色粉末B.“铜绿”:绿色粉末C.稀盐酸:白色液体D.镁条:银白色固体【知识点2】探究镁的性质5.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中,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酒精灯B.石棉网C.试管夹D.坩埚钳6.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在军事上用于制作照明弹的是( )A.镁粉B.木炭C.红磷D.铁丝7.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镁条变少了C.燃烧后生成了白色粉末状固体氧化镁D.放出大量的热8.小军向镁条中加入白醋,未见产生气泡。

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知识点3】化学符号9.10.用元素符号填空:氢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磷元素镁元素氮元素【精选作业】1.下列叙述的是镁条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银白色固体B.易弯曲易折断C.能与白醋反应D.能导电2.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

化学练习册九年级上册答案(沪教版)

化学练习册九年级上册答案(沪教版)

绪⾔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D2.D3.D4.B5.D6.D 7.C 8.A 9.B 10.C 11.(1)② (2)③ (3)① (4)④ 12.(1)②⑤ (2)④⑥⑧ (3)③⑦ (4)① 13.(1)对环境⽆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 (2)对可降解塑料的开发 (3)利⽤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4.(1)可以节约⾦属资源 (2)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第⼀单元 ⾛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B2.A3.B4.D5.B6.D7.C8.A9.B 10.C 11.C 12.(1)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 13.(1)电灯在通电时发光是物理变化 (2)电灯在通电时发热是物理变化(或者电熨⽃在通电时发热等) (3)⽤涂料刷墙属于物理变化 (4)⼲冰升华产⽣⽓体属于物理变化 (5)⾷盐⽔蒸发有固体产⽣属于物理变化 14.(1)①②③ (2)④⑦ (3)⑦ 15.我们从以下⼏个⽅⾯看⼀下⾝边的化学:(1)⾐:化学纤维(⼈造纤维或者合成纤维)、聚丙烯⽆纺布、塑料、橡胶的⽣产等,改变了⼈们的⾐着,提⾼了⽣活的质量。

(2)⾷:化肥、农药的研制,使粮⾷、蔬菜、⽔果等⽣产⼤丰收,不仅解决了⼈们的温饱问题,还改变了饮⾷结构,使⼈们的饮⾷朝着有利于健康的⽅向发展。

(3)住:钢铁、铝、⽔泥、塑钢门窗等建材的⼤量⽣产,带动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使⼈们的居住条件⼤⼤改善。

(4)⾏:⽯油加⼯、⾼速公路的建设、合成橡胶的⽣产、汽车的制造以及轿车进⼊家庭等,使⼈们出⾏更加⽅便、快捷。

(5)医: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器材的研究、医院设备的更新、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们的健康状况有很⼤的改观。

(6)⽤:⼈们⽇常所⽤的计算机、电视机、冰箱、洗⾐机、⼿机、各种黏合剂、不粘锅、铅笔、尺⼦等等,⽆不体现化学带给我们的种种改变。

⼈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课题2 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C2.C3.D4.C5.C6.A 7.A 8.C 9.C 10.A 11.氧⽓ ⼆氧化碳 左 12.将集⽓瓶装满⽔,盖好玻璃⽚,拿进⼭洞后倒掉⽔,再盖好玻璃⽚拿出洞外即可 13.(1)呼出的⽓体使澄清⽯灰⽔更浑浊 (2)呼出的⽓体在玻璃上结下⽔珠 (3)燃着的⽕柴在呼出的⽓体中燃烧时间缩短 14.(1)① 蜡烛燃烧产⽣的⼆氧化碳会使澄清⽯灰⽔变浑浊 (2)⽔蒸⽓ (3)③ ① ⼆氧化碳不⽀持燃烧 课题3 ⾛进化学实验室1.C2.C3.B4.C5.A6.D 7.C 8.C 9.D 10.D11.(1)量筒 (2)胶头滴管 (3)集⽓ 瓶 (4)试管 (5)坩埚钳 (6)铁架台的 铁夹 (7)⽯棉 使烧杯受热均匀 (8) 镊⼦ 药匙 纸槽 12.(1)压破容器 (2)失⽕ (3)损坏实验台 13.100mL量筒量程⽐较⼤,读数时误差会较⼤;100mL量筒表⾯积较⼤,残留在量筒壁上的液体较多 14.(3) ⽩⾊固体,中间有灯芯熔点⾼于常温;有可燃性 燃烧、有⽕焰、放热、有部 分蜡烛熔化 蜡烛有可燃性,燃烧放热,⽕焰说明是蜡烛蒸⽓在燃烧,蜡烛受热熔化杯壁上有⽔雾⽣成⽔、⽯灰⽔变浑浊⽣成⼆氧化碳 底部变⿊可能是炭⿊ 蜡烛⽕焰熄灭 氧⽓被逐渐消耗,⽽⽣成的⼆氧化碳⼜不⽀持燃烧、有⽩烟蜡烛蒸⽓冷凝的结果。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巩固提升练习(包含答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巩固提升练习(包含答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巩固提升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B.焦炭用于炼铁C.氢气用作高能洁净的燃料D.干冰用作制冷剂2.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铁粉用作月饼的保鲜剂D.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C.摩托车的排气管加消声器D.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水蒸发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自行车胎充气过多爆炸D.节日燃放烟花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黄瓜榨汁C.干冰升华D.天然气燃烧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用来做导线B.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C.氮气用作保护气D.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汽油挥发C.湿衣晒干D.木材燃烧8.家庭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饭变馊B.天然气燃烧C.水沸腾D.菜刀生锈二、多选题9.下列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高炉炼铁B.探究铁生锈的条件C.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D.用洗涤剂洗餐具10.小贝看了一篇介绍隐形飞机的材料后,提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与化学无关的问题是()A.隐形飞机有声音吗B.制隐形飞机的材料有什么性质C.隐形飞机为什么会隐形D.怎样合成隐形飞机的材料11.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其中装置Y为氢氧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B.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12.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A.液体的倾倒B.液体的量取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13.下述描述生活中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酒精能烧B.轮胎能炸C.饭菜会馊D.瓷碗易碎14.如图是太阳能燃料电池的组成与功能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NaOH溶液。

第五章第一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课后习题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课后习题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

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的硬度大——刻划玻璃B.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C.CO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D.铜有导电性——作导线2.2020年10月份我国计划将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

“嫦娥五号”探测器使用了铝锂等合金板材,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合金是混合物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C.合金中一定不含有非金属D.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有助燃性,可做燃料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氮气C.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开水D.用观察的方法区别导线中的金属是铁丝还是铜丝4.将一根66g的铁棒放入1000g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固体取出,溶液质量变为992g,则反应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A.64g B.32g C.74g D.80g5.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A.铜丝用作电线B.用氢气作燃料C.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D.氮气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氮气用于食品防腐B.水加热能变成水蒸气C.用铝、铜作导线D.活性炭用于净水7.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 B.B C.C D.D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用于制作导线B.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C.液氮可用作冷冻剂D.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9.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跟盐酸反应来制取的是()A.氯化锌B.氯化镁C.氯化铁D.氯化亚铁10.下列关于金属的利用与解释,有错误的是()A.用铝制高压电线一一铝密度小B.用铝合金制飞机外壳一一铝抗腐蚀性好C.用纯铁制机床底座一一铁产量高D.用铅锡合金做保险丝一一该合金熔点低11.已知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到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X不反应。

上教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补充习题(上下册)参考答案

上教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补充习题(上下册)参考答案

上教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补充习题(上下册)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5C D D D B6、45.6吸烟的危害有:会引起肺癌和心血管疾病。

并且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亲人有吸二手烟的风险课外拓展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内壁出现小水珠,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碳酸氢铵固体发生了分解生成了水、二氧化碳和氨气7、略第二节1-6C C B D B B⑤⑥⑩①②③④⑦⑧⑨8、D9、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红磷量不足水的量不足没有等到冷却到室温就读数课外拓展10、不一定如电灯泡也发光放热,但这是物理变化第三节1-5C A C B C6、d c a b e f7、H O C H2O CO28、先用止水夹夹紧橡皮导管,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水没有持续流下,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单元训练一、选择题B BC C C A C C B二、填空题10、绿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试管内壁出现小水珠,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绿色固体逐渐消失冒气泡易分解能与盐酸反应绿色固体11、残流液腐蚀标签烫坏桌面试管炸裂12、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13、①②③④⑥⑤⑦水蒸气液化时能放出大量热量水能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三、简答题14、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15、不正确应该左物右码实际质量为9.5克16、量筒分流漏斗集气瓶第二章参考答案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1.A2.C3.A4.B5.C6.D7.氧气氮气液氧8.(1)酒精灯、试管、导管、水槽、集气瓶、铁架台 (2)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法(3)接触药品,堵塞导管9. 都有氧气参与反应,都为氧化反应;都为放热反应;都为化合反应;都发光10.⑪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⑫③不需加热除去CO211.应用:供呼吸,助燃隔绝:灭火,食物保鲜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1.D2.D3.B4.D5.A6.③④②①⑤7.燃烧呼吸腐烂等等8.石灰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稀盐酸9.先做灯火实验10.⑪CO2 ⑫保护森林,减少CO2 ⑬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初三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沪教版上册)

初三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沪教版上册)

初三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练习与实践1.88g。

2.如①1952年冬天,伦敦的烟雾事件。

②1955年日本的四日市的空气污染事件。

③1952年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的污染事件。

④我国近年来福建、浙江沿海的赤潮事件。

3. 如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出现,向人们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消除大气污染物等课题。

用化学的方法对大气进行检测和污染防治,回收处理生产的大量垃圾,变废为宝等都是化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1.C2.D3.D第三节练习与实践l.(1)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沿略倾斜的试管缓缓倒人,瓶口紧靠试管口。

(2)根据试管的大小折叠纸槽,将药品放在纸槽上,水平送入试管中,竖起试管,抽出纸槽。

也可以用药匙代替纸槽。

(3)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l/3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均匀预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4)废液倒在废液缸中,废渣倒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随意丢弃。

2. 见P73表3.猜想:(1)铝能导电;(2)铝能与氧气反应;(3)铝能与食醋反应。

实验设计:(1)将打磨好的铝片连接一节干电池和电珠;(2)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片;(3)将一小片铝片放人食醋中。

实验现象:(1)电珠亮了;(2)铝片表面光泽度下降,变白;(3)现象不明显,若加热,则有少量的气泡产生。

结论:(1)铝能导电:(2)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铝,但没有像镁带与氧气反应那样剧烈;(3)铝几乎不能与冷的食醋反应,加热则有少量气泡产生,不如镁带与食醋反应现象明显。

本章作业1.C2.A3.A4.不一定。

(1)固态二氧化碳受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成氨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有:无色透明、具有特殊的气味,易挥发,易溶解碘等物质。

化学性质是: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6.⑴变黑⑵上下浮动,像跳舞一样。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整套】 课时作业+易错题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整套】 课时作业+易错题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易错题全集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 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l0%, 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這一现象表明, 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 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 因此科学家称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爲“暗物质”.然而, 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 对此, 你认爲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 事实上, 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B.“暗物质”可能存在, 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 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 将爲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 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D.人类探索至今, 仍未发现“暗物质”, 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2.在物理变化中, 一定不变的是()A.分子的运动B.分子间的间隔C.分子的物理性质D.分子的构成和结构3.“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5.下列描述属于随机事件的是()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B.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 不会发生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D.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6.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 误将砝码放在左盘, 被称量物放在了右盘.结果读出固体质量爲4.3克(1克以下用游码).固体物质的实际质量爲()A.4.3克B.4.6克C.4克D.3.7克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做出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B.有黑色固体生成C.铁丝是银白色金属D.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10.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塑料C.涤纶洗衣粉阿斯匹林D.油橡胶晶体硅11.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12.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化学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下面四个同学的观点中, 你认爲错误的是()13.海洋是重要的资源, 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全部B.①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②④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柴燃烧B.酒精挥发C.铁丝弯曲D.冰雪融化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态氮做制冷剂B.碘液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C.氢气做清洁高效的新能源D.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用作气体肥料二.填空题(共5小题)16.如图是摄影师在印尼婆罗洲的卡加岛拍摄到的一幅有趣照片.研究人员猜测.猩猩可能是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 于是学会了用树枝刺鱼的捕猎方式.(1)猩猩的這种行爲属于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2)猩猩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填“深”或“浅”).17.(1)叫做物理变化, 叫做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2)叫做化学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3)下列叙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生锈 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18.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等现象发生, 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爲吸热、放热、发光等.19.当前, 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能源, 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 爲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 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氢所得到氢气作爲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2)环境问题.(3)能源问题.(4)粮食问题.20.小明用量筒量取液体, 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 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读数爲18mL;取出部分液体后, 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读数爲12mL.则他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6mL.(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三.解答题(共2小题)2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2)使用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3)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 在导管口刚开始冒气泡时, 不宜立即收集.(4)任何物质在氧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5)氧气在一个大气压﹣183℃时变成无色液体, 再继续降温又可变成雪花状的固体(6)工业上主要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這个过程属于分解反应.(7)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必须加入二氧化锰或氧化铁, 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8)把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按空气的成分混合在一起, 使之发生化合反应即可制得空气.(9)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0)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22.在一次探究成果汇报课上, 某同学展示了她的探究实验:取一瓶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一瓶无色的二氧化硫气体(SO2), 然后瓶口对瓶口抽去玻璃片放置(如图), 一段时间后, 两瓶的内壁上均出现水珠, 并且有淡黄色的细微颗粒物附在瓶内壁上(已知是硫单质).试分析此同学的探究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提高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 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l0%, 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這一现象表明, 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 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 因此科学家称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爲“暗物质”.然而, 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 对此, 你认爲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 事实上, 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B.“暗物质”可能存在, 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 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 将爲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 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D.人类探索至今, 仍未发现“暗物质”, 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考点:科学探究的意义.专题:化学实验与探究.分析:从引力的观点确定暗物质的存在虽是假设但只能说暗物质可能存在, 原因是找不到存在的证据.解答:解:暗物质的存在与否可能是与人类的技术水平或证据不足的原因造成的, 存在与否只能是假设, 所以不可确定暗物质一定不存在, 故AD均错, 假设有暗物质的存在, 将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空间.故选A、D点评:此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大胆的假设, 属于科学探究的新范畴.2.在物理变化中, 一定不变的是()A.分子的运动B.分子间的间隔C.分子的物理性质D.分子的构成和结构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从微观的角度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和运动方式的改变, 据此解答.解答:解:A、物理变化中分子的运动要改变, 错误;B、分子间的间隔要发生改变, 错误;C、分子的物理性质要改变, 错误;D、物理变化中分子的构成和结构一定不变,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的特点, 完成此题, 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是用模型来做实验, 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解答:解:米勒实验、研究宇宙膨胀实验、研究地球形状实验均爲模拟实验;研究气压与流速实验不需模型, 不属于模拟实验.故选:A.点评:模拟实验不能完全代替实验.主要考查你对科学研究方法等的理解.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以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 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 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 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故A不正确;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 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故B不正确;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 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 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 故C不正确;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 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新物质的含义, 只有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5.下列描述属于随机事件的是()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B.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 不会发生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D.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A、根据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考虑;B、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考虑;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 也可能不发生爆炸考虑.解答:解: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 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距离, 所以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 故A不属于随机事件, 故A错;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所以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 不会发生改变, 故B 不属于随机事件;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C不属于随机事件;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 也可能不发生爆炸, 必须在爆炸极限之内, 且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放出大量气体, 才能发生爆炸, 故D属于随机事件.故D正确.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 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距离, 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6.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考点:猜想与事实验证;空气组成的测定;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判断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是否一致, 要从实验的结果来看, 实验结果能证明实验目的就说明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一致.解答:解:A、根据火柴棒的燃烧程度可以比较出火焰各层的温度, 故A正确;B、此操作能检验氢气的纯度, 根据声音的大小可以判断氢气是否纯净, 故B正确;C、此操作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表述一致, 故C正确;D、此实验是证明分子运动的, 不能探究空气的组成, 故表述不一致, 故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比较新颖, 综合考查同学们对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认识, 直观简洁, 是一道不错的试题.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 误将砝码放在左盘, 被称量物放在了右盘.结果读出固体质量爲4.3克(1克以下用游码).固体物质的实际质量爲()A.4.3克B.4.6克C.4克D.3.7克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 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 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如果放错了, 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 列等式进行计算.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 所以物码反放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即:物体质量=4 g﹣0.3 g=3.7g.故选D.点评: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 要谨记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由此列等式计算, 不管是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 都可以算.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干燥(除水);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判断;B、根据氢气的收集分析考虑;C、根据检查气密性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判断.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时, 切忌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 以防引起火灾;故本选项操作错误;B、氢气密度小, 进气管应长, 出气管应短, 故错误;C、导管放入水中, 用手握住试管,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本选项操作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 正确的操作方法爲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以免污染待测液,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做出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B.有黑色固体生成C.铁丝是银白色金属D.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 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但要注意有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 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 放出大量的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 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10.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塑料C.涤纶洗衣粉阿斯匹林D.油橡胶晶体硅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纤维素有天然存在的;B、食盐也是天然存在的;C、涤纶洗衣粉阿斯匹林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D、有些油是天然存在的.解答:解:A、纤维素有天然存在的, 例如棉花中含有纤维素, 故A错误;B、食盐也是天然存在的, 故B错误;C、涤纶洗衣粉阿斯匹林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 故C正确;D、有些油是天然存在的, 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化学研制的范围, 以及化学对人类的贡献.11.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C、根据向试管中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 沿器壁, 慢慢倒, 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应用灯帽盖灭,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取用粉末状药品, 试管横放, 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 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 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2.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化学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下面四个同学的观点中, 你认爲错误的是()考点:化学的用途.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分析.解答:解:A、不锈钢、塑料属于人造材料, 故A正确;B、研制新的药物中化学发挥重要的作用, 故B正确;C、登月航天服的研制也离不开化学, 故C正确;D、化学研制的过程的会出现一些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 所以要利用化学扬长避短, 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学科的研究内容及范畴, 要牢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13.海洋是重要的资源, 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全部B.①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②④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①海水“晒盐”只是水分蒸发,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②海水“制碱”需要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 制取纯碱, 属于化学变化;③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杂质除掉的过程,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 需要用熟石灰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再用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 再将氯化镁通电分解, 制取镁, 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 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柴燃烧B.酒精挥发C.铁丝弯曲D.冰雪融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柴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铁丝弯曲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态氮做制冷剂B.碘液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C.氢气做清洁高效的新能源D.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用作气体肥料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液态氮做制冷剂利用液氮气化吸热, 利用其物理性质;B、碘液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是利用碘与淀粉反应, 利用其化学性质;C、氢气做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 利用其化学性质;D、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用作气体肥料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利用其化学性质.故选A.点评: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 是考查的热点之一, 正确理解定义, 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二.填空题(共5小题)16.如图是摄影师在印尼婆罗洲的卡加岛拍摄到的一幅有趣照片.研究人员猜测.猩猩可能是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 于是学会了用树枝刺鱼的捕猎方式.(1)猩猩的這种行爲属于条件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2)猩猩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填“深”或“浅”).考点:科学探究的意义.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1)根据猩猩的行爲可知, 是在一定的视觉刺激下进行的活动, 属于条件反射;(2)根据光的折射可知鱼的位置比实际问题要浅.解答:解:(1)猩猩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 通过视觉刺激, 将活动与鱼联系起来, 属于条件反射;(2)如图, 猩猩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故答案爲:条件, 浅.点评:解答此题要明确, 条件反射就是: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 通过一个学习过程, 就是把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时给予, 使他们彼此建立起联系, 从而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17.(1)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2)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3)下列叙述中, ③④是物理变化, ②⑤⑥是化学变化;⑧是物理性质, ①⑦是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生锈 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解答;(2)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3)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节1.下列对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认识正确的是()A. 有其他物质生成B. 有能量变化C. 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变化D. 发光发热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铁丝弯曲B. 酒精挥发C. 冰雪融化D. 铁片生锈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 可燃性C. 延展性D. 挥发性4.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调味用的食醋B. 取暖用的煤炭C. 温度计中的水银D. 炒菜用的铁锅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电池工作时释放电能B. 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C.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D. 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他们是相同的物质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有78%,氧气21% B. 空气是成分固定不变的气体C.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气资源D. 空气被压缩时体积变小是化学变化7.按照课本第13页图1-20做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时: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8.从冰箱中拿出一个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红磷,用塞子将瓶口塞紧,等红磷燃烧完全并冷却后,这时打开瓶盖比较费力,原因是;登山运动员必须携带氧气瓶,这说明。

第一章第三节1.根据课本第20页研究“铜绿”的实验,写出下列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

(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2)将粉末状药品放入试管中;(3)给酒精灯添加酒精;(4)加热试管中的固体药品;(5)点燃、熄灭酒精灯;(6)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液、废渣。

2.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某同学在实验室完成镁的相关探究后,对铜产生深厚兴趣,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下列探究实验,并在实验步骤后的横线上填写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1)找一段废铜电线,小心剥去外层橡胶,观察铜丝的颜色和状态。

;(2)尝试弯折铜丝,感受其硬度和韧性。

;(3)取一段铜丝,用坩埚夹住,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4)另取一段铜丝,放入小试管中,加入白醋,观察现象。

根据上述铜的探究实验,请你总结出有关铜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写出你知道的元素符号3-4个,并指出它们分别表示哪种元素,能组成哪些物质。

本章作业(第一章)1.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根本区别的一种是()A.水结成冰 B.木材加工成课桌 C.食物腐败 D.石蜡熔化2.下列各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空气 B.氧气 C.氮气 D. 二氧化碳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其他任何物质反应B. 因为氮气不支持呼吸,所以可用做粮食的保护气C. 空气中含有约占总体积五分之一的氧气D. 工业生产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会污染空气4.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A.加碘食盐 B.无磷洗衣粉 C.无铅汽油 D.无氟冰箱5.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机动车辆排放尾气 B.建筑工地产生大量尘沙 C.工厂排放废气 D.增加城市绿地面积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会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B. 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种黑色粉末状物质C. 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D. 铁丝生锈后产生一种红棕色固体7.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这种变化一定属于物理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8.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酒精易燃烧,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酒精的化学性质是。

9.写出你知道的一些物质的名称,并指出它们分别含有哪些元素。

10.家庭小实验:把鸡蛋放入一个装有白醋的玻璃杯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1.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后,放入锥形瓶中。

向锥形瓶中加入3-4mL浓食盐水,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

(1)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除去铁锈后的银白色铁丝(填“生锈”或“不生锈”),同时。

(2)根据此实验的现象,并结合“热胀冷缩”原理,可知在密封体系内,气压变小的原因可能是;气压变大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密封体系内气体总量增多②密封体系内气体总量减少③密封体系内的温度升高④密封体系内的温度降低12.运用化学变化的原理,利用各种原材料,可以制造出许多供生产、生活使用的产品。

例如,用植物秸秆和粪便在沼气池里发酵制沼气;用石灰石或贝壳烧制石灰;用石灰石、黏土等原料生产水泥;用谷物酿酒;用矿石炼制铁或其他金属;用炼油厂的产品生产塑料等。

请通过现象调查或访谈等方式,了解学校所在地区与化学有关的生产活动,并将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第二章第一节1. 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C. 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D. 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2.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 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总会发光、发热C.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D.自然界中发生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的锈蚀都是氧化反应3.下列关于氧气获得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B. 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得到氧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C.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D. 加入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4.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A.铁丝 B.木炭 C.蜡烛 D.红磷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B. 加入二氧化锰能使双氧水分解放出的氧气总量增加C. 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D. 要使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必须要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就不能发生6.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7.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集气瓶中水是否要先装满,为什么?(2)在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3)请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8.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质都可以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请你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等方法寻找更多加快双氧水分解的物质。

第二章第二节1. 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 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 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制成干冰2.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溶液,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A.红色-红色-无色 B. 紫色-红色-无色 C. 紫色-红色-紫色 D. 红色-蓝色-无色3.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不正确的是()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B. 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C. 所用药品的状态相同D. 都能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4.在教室中进行学习时,为什么不能长时间紧闭门窗?5.在实验室通常用①带火星的木条、②燃着的木条、③澄清石灰水、④紫色石蕊试液等实验用品来区别不同的气体。

为区别下列三组气体,请你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品的编号填在相应的空格中。

(1)区别氧气和氮气;(2)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3)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6.取一个小烧杯,杯底立放一支蜡烛(如右图),加入一些纯碱,往烧杯中加入一些白醋,观察实验现象。

请你尝试解释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7.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常常遇到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事例。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判断下列哪些反应是分解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3)石蜡在空气中燃烧;(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8. 在养鱼的缸里经常放一些水草,你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吗?9.我们已经知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你能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呼吸作用确实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10.结合生活经验,查阅有关资料,说明你对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循环的知识。

第二章第三节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 海水、湖水是混合物,氢气燃烧生成的水是纯净物D. 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稀有气体 B. 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C. 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D. 部分结冰的蒸馏水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汽化 B.水结冰 C.水沸腾 D.水分解能用过滤法将下列各组中混在一起的物质分离的是()A.氧气和二氧化碳 B.食盐和沙子 C.食盐和蔗糖 D.二氧化锰和铁粉5.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两电极上都有气体产生,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为,这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6. 桌上放有两瓶液体,一瓶为蒸馏水,一瓶为硬水,你有哪些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来?7.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过滤的方式多种多样,实验室中常用做过滤层。

某学生取少量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少量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右图所示进行过滤。

(1)加明矾的作用是。

图示实验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其作用是。

(2)过滤后得到的澄清的液体是纯水吗?(填“是”或“不是”),理由是。

本章作业(第二章)1.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B.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C.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D.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2.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能饮用。

常用的措施有:①加入煮沸;②用消毒剂杀菌消毒;③用过滤等方法净水;④自然沉降。

较为合理的处理顺序是()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 ③①④②3.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判断其是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3)电解水;(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

()(2)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3)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滥用化肥和农药,都会导致水体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