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

合集下载

摩尔根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摩尔根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摩尔根古代社会读书笔记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他在其著作《古代社会》中对古代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些关于社会演变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理论,以下是一些关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读书笔记:1. 社会发展阶段,摩尔根根据对美洲印第安人和其他古代社会的研究,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野蛮社会、部落社会和文明社会。

他认为这三个阶段是人类社会演变的必经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

2. 家族和部落制度,摩尔根对家族和部落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在野蛮社会阶段,人们生活在以家庭和部落为单位的社会组织中,家族和部落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这对后来社会组织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社会制度的演变,摩尔根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社会制度也在不断演变。

他通过对不同社会形态的考察,总结出了社会制度的演变规律,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4. 私有制的起源,摩尔根对私有制的起源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私有制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私有制的出现对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社会演变的动力,摩尔根认为,社会演变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他强调了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社会关系的变化对社会演进的影响。

总的来说,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对古代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理论和观点,对后世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他的著作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社会演变的规律。

摩尔根的社会演化理论及其争议

摩尔根的社会演化理论及其争议

摩尔根的社会演化理论及其争议J.Reuben Clark曾经说过:“‘我们知道的’有太多而不知道的更多。

” 这句话非常贴切地回应了社会学家以摩尔根为代表的社会进化理论的争议。

摩尔根的社会进化理论不仅得到了一些社会学家的认可,也遭到了一些反对者的质疑。

在探讨摩尔根的社会锭化理论及其争议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

约翰·温切尔·摩尔根是19世纪重要的美国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于1818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曾多次到访印第安部落,致力于研究它们的社会结构。

摩尔根的作品《古代社会》被认为是社会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内容全面涉及人类文明的演化进程。

他比较了人类所有的社会形态并提出了社会演化理论,他认为所有社会都经过了一段发展的历程,从家族式社会(采集时期)经过部落式社会(农业时期)到国家式社会(工业时期)。

摩尔根的社会演化理论被认为是人类学和社会学重要的思想遗产之一,它对人类对社会的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摩尔根的社会演化理论也有一些缺陷,并且引起了意见不一的争议。

首先,摩尔根的社会演化理论忽略了社会变化的复杂性。

他没有考虑到个人和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人的自由意志的作用没有充分考虑,这导致了对社会演化的简化。

其次,摩尔根的社会演化理论被指责为文化至上主义,这和19世纪初期社会达尔文主义哲学思想有关。

摩尔根认为,欧洲的文明是最进步的,其他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模仿和适应欧洲社会模式。

但是,这个观点被揭露出其政治赔偿色彩,并引起了一些非洲和亚洲社会学家的反感。

同时,摩尔根的社会演化理论也受到了一些现代社会学家的批评,他们认为摩尔根的社会演化理论对于其他文化和社会形态的理解过于简化。

在20世纪,批评摩尔根的学者陆续涌现。

半个世纪前的1974年,有学者开始提出“文化转向”的理论,质疑文化与社会演化之间的关系对摩尔根的社会演化理论进行深入的反思。

从这个时候开始,摩尔根的社会演化理论逐渐成为学术争议的对象。

遗传基因理论的创立者——摩尔根

遗传基因理论的创立者——摩尔根
遗传基因理论的创立者——摩尔根
1910年,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创立了染色体——遗传基因理论,由此细胞遗传学有了坚实的基础。
1866年,就在孟德尔发表豌豆遗传论文那年,摩尔根出生了。他的父亲担任过美国驻外领事,家庭生活十分优裕。青少年时代,摩尔根喜欢游历自然风光,在游历中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从而使他后来走上了探索生物奥秘之路。1886年20岁时,摩尔根考入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读研究生,主要研究生物形态学。他比较了四种水中无脊椎动物的形态变化,确实了它们的种属,写出了《论海蜂蛛》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
这是生物学上一项重大的发现,但摩尔根并没有因此肯定染色体就是遗传因子,他在继续进行新的实验以证实这一关系。1910年,摩尔根对他饲养的一群野种红眼果蝇进行了放射性照射,结果在子一代中获得了一只白眼雄果蝇。用这一只白眼雄果蝇与一群正常红眼雌果蝇交配,所生第一代雌雄果蝇均为红眼;他让这些第一代杂种杂交,生出的第二代果蝇白眼性状只在雄性中出现了。摩尔根又使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红果蝇杂交,所生第一代果蝇凡是雌性概为红眼,凡是雄性概为白眼。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摩尔根联想到了果蝇的性别遗传机理,从而看到了白眼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和决定性别的因素联系在一起的,果蝇的白眼性状只遗传给雄性,说明白眼性状是由性染色体传递遗传的,这叫做“伴性遗传”。
1900年春天,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柯伦斯和奥地利的皇歇马克通过实验,各自得出了和当年孟德尔豌豆遗传机理一样的结论。他们为发表论文查阅过去的文献时,都发现了孟德尔那尘封土埋的论文。惊叹之余,他们在各自的论文中,都把发现生物遗传机理的荣誉让给孟德尔,并把各自的工作说成是对孟理论的证实。从而,蒙在孟德尔论文上的尘土被拂去了,珍珠重新放射出了光辉。这不仅使孟德尔的大名立即传遍的世界,而且使他奠基的遗传学象一株新笋一样拔地而起。

1933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摩尔根简历及成就

1933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摩尔根简历及成就

1933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摩尔根简历及成就200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号 U200817051 姓名谭捷一、简历摩尔根1866年9月出生于美国的列克星敦。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胚胎有幸孕育于1865年——也就是孟德尔那篇经典论文发表的年份。

1886年,摩尔根进入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在这所重视生理学的院校里获得了深厚的生物形态学知识,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91年,摩尔根来到布尔玛林学院担任生物系系主任。

1903年,摩尔根受邀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从1908年开始了针对果蝇的研究。

1910年,摩尔根发现白眼突变,此后研究发展一发不可收拾。

1933年,摩尔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获奖成果的研究过程(选题、研究思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摩尔根于1908年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蝇室”大规模饲养果蝇。

其初衷是希望在果蝇这样的小动物身上也发现德·弗里斯在《突变论》中所说的在植物月见草中发现的“突变”。

刚开始培养的前两年,可谓一无所获。

但这个培养过程积累了大量的培养果蝇的经验。

到了1910年5月的某一天,摩尔根忽然在一个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色眼镜的突变型。

他马上意识到了这只果蝇的重要性,将之贴身携带,并使它与尽量多的雌蝇交配,得到尽量多的子二代。

其交配的结果与孟德尔发现的规律相当接近:子二代全乎为正常红色眼,而它们相互交配得到的子三代又出现了白眼类型,并且白眼类型接近于红眼类型数量的1/3。

至此,摩尔根推断,这个白眼基因应当就是孟德尔意义上的隐性基因。

在计数的过程中,摩尔根还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子三代中白眼的果蝇都是雄性。

摩尔根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实验:白眼这个形状几乎总是出现在雄蝇身上,而很少出现在雌蝇中。

由此,摩尔根做出了一个重要推断:白眼基因与性别有关。

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摩尔根都不愿相信细胞学做出的成果,也就是基因与染色体有相关性,而染色体中有可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

遗传基因理论的创立者摩尔根

遗传基因理论的创立者摩尔根

遗传基因理论的创立者一一摩尔根遗传基因理论的创立者一一摩尔根1910年,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创立了染色体一一遗传基因理论,由此细胞遗传学有了坚实的基础。

1866年,就在孟德尔发表豌豆遗传论文那年,摩尔根诞生了。

他的父亲担当过美国驻外领事,家庭生活非常优裕。

青少年时代,摩尔根喜爱游历自然风光,在游历中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无限喜爱,从而使他后来走上了探究生物神秘之路。

1886年20岁时,摩尔根考入霍普金斯高校讨论院读讨论生,主要讨论生物形态学。

他比较了四种水中无脊椎动物的形态变化,的确了它们的种属,写出了《论海蜂蛛》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

1900年春天,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柯伦斯和奥地利的皇歇马克通过试验,各得意出了和当年孟德尔豌豆遗传机理一样的结论。

他们为发表论文查阅过去的文献时,都发觉了孟德尔那尘封土埋的论文。

赞叹之余,他们在各自的论文中,都把发觉生物遗传机理的荣誉让给孟德尔,并把各自的工作说成是对孟理论的证明。

从而,蒙在孟德尔论文上的尘土被拂去了,珍宝重新放射出了光辉。

这不仅使孟德尔的大名马上传遍的世界,而且使他奠基的遗传学象一株新笋一样拔地而起。

此前,细胞学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为这时遗传学的飞速进展奠定了基础。

自从施莱登和许旺创立细胞学之后,人们接连发觉了细胞里的原生质,发觉了体积约为细胞非常之一的细胞核,发觉一切细胞都是细胞分裂自生的。

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弗莱明又发觉,用碱性莱胺染料可把透亮的细胞核内的微粒状物质染色,观看细胞分裂全过程。

他用这种方法看到了细胞分裂的“电影”:先把微粒状的染色质聚成丝状,再把这丝状物分成数目相同的两半,形成两个细胞核,生成两个细胞。

因此,弗莱明把细胞分裂叫做有丝分裂。

1888年,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把弗莱明的染色质叫做“染色体”,始终使用至今。

人们还发觉,每种动植物的细胞里都有特定数目的染色体。

在细胞分裂之前,染色体数目先增加一倍,因而分裂后的细胞能形成和母细胞数目一样多的染色体。

摩尔根生平介绍

摩尔根生平介绍

遗传学名人小传(Great Geneticists)之TH摩尔根罗静初(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生物信息中心北京100871)如果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那么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以果蝇为材料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导致了遗传学的许多重大发现。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生于1866年9月25日。

摩尔根自诩,加上十月怀胎,他的“实际生命”应该从1865年算起。

而就在这一年,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学基本定律。

摩尔根的家乡位于美国中东部肯塔基州(Kentucky)的列克星屯市(Lexinton)。

与孟德尔贫寒的家境适成对照,摩尔根出生于一个上流社会家庭,父亲是高级军官,母亲是名门闺秀。

他的大伯父约翰・亨特・摩尔根(John Hunt Morgan,1825-1864)是南北战争的陆军准将,号称“南军雷神”,可惜于摩尔根出世前2年战死疆场。

幼年的摩尔根就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南方贵族家庭中长大。

尽管经历了刚刚结束的内战之苦,家庭经济状况依然比较宽裕。

童年时期,他就酷爱户外活动,对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动植物非常感兴趣,并由此确定了他一生的志向。

1880年,年仅十四岁的摩尔根有幸录取为列克星屯新建的肯塔基州立学院(Kentucky State College)预科班学生,两年后进入大学本科一年级。

由于学校正处于调整改建阶段,校舍十分紧张,实验设施简陋。

尽管如此,摩尔根在这里选修了数学、物理、天文、化学等课程,并对囊括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在内的博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86年,摩尔根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于肯塔基州立学院,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 University),师从著名形态学家布鲁克斯(William Keith Brooks,1848-1908)。

当时正值生物学研究发生革命性变化的重要年代,以观察、描述为主的传统研究方法正逐步向以实验生物学过度,摩尔根也因此而成为一名实验生物学家。

摩尔根

摩尔根

摩尔根11112314114廖苑烟人物简介托马斯·亨特·摩尔根 (Thomas Hunt Morgan) 是美国进化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胚胎学家。

发现了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是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

于1933年由于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赢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主要成就:美国实验胚胎学家、遗传学家、基因学说的创始人、美国全国科学院院长、美国遗传学会主席、实验动物学和实验医学学会会员。

不平凡的一生1866年9月25日,摩尔根诞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列克星敦。

孩提时代的摩尔根经常在肯塔基的山区和农村漫游。

每逢夏天,他都到马里兰西部母亲的老家去作客,这使他有机会探寻和收集化石。

他还曾经与美国地质调查队一起在肯塔基山区工作过两个夏天。

所有这些活动,使摩尔根熟谙了大自然的历史,并在他的一生中留下1880年,摩尔根进入肯塔基州立学院的预备部,两年后进入院本部(现在的肯塔基大学)学习。

1886年以最优异的成绩获得动物学理学士学位。

他深受他的老师、地质学家克兰多尔和一位同学卡斯尔的影响而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卡斯尔比摩尔根早毕业两年,并于1884年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当化学研究生。

也许是受卡斯尔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母亲家住在巴尔的摩的缘故,摩尔根也考上了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生。

在进入研究生院前的一个夏天(1886年),摩尔根曾在波士顿的麻省安尼斯昆博物学海洋生物协会工作,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海洋生物。

1890年他完成了对海蜘蛛的研究,并得到博士学位。

此后,勃鲁斯奖学金使他得以继续留在霍普金斯进行博士后训练。

1891年秋天,他任教于布林马尔学院,直到1904年E·B.威尔逊邀请他到哥伦比亚实验动物学系任教为止。

从1904年到1928年,摩尔根一直是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动物系的一名成员,1928年他辞职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了深刻的印象。

建立生物科学部,并留在那里积极从事科学和管理工作,直到1945年病故。

摩尔根

摩尔根

推荐书目
本书介绍了摩尔根 的个人生活和科学工 作。 这是一本关于摩 尔根最权威的” 尔根最权威的”科学 传记“ 传记“。这本书的主 要目的不是为了描述 摩尔根的个人生活, 而是历史性的分析了 遗传科学在20世纪早 遗传科学在20世纪早 期成长的一些重要方 面。
坚持“一切通过实验”原则
他经常许多实验都走入了死胡同。有时摩尔 根自嘲说,他搞的实验可以分成三类:第 一类是愚蠢的实验,第二类是蠢得要命的 实验,还有一类比第二类更蠢的实验。 因为他知道,在科学研究中,只要出现一个 因为他知道,在科学研究中,只要出现一个 有意义的实验,所有付出的劳动就都得到 有意义的实验,所有付出的劳动就都得到 了报偿。
1891年秋,摩尔根受聘于布林马尔学院, 1891年秋,摩尔根受聘于布林马尔学院,任 生物学副教授,1895年升为正教授,从事实 生物学副教授,1895年升为正教授,从事实 验胚胎学和再生问题的研究。 1903年摩尔根应威尔逊 之邀赴哥伦比亚 1903年摩尔根应威尔逊 之邀赴哥伦比亚 大学任实验动物学教授 大学任实验动物学教授 从1904年到1928年,摩尔根创建了以果蝇 1904年到1928年 摩尔根创建了以果蝇 为实验材料的研究室,从事进化和遗传方 面的工作 。
童年时代
1866年 1866年9月25日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列克 25日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列克 辛顿。 摩尔根对博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用 几个夏天的时间,到肯塔基州的乡间、山 区和西马里兰州的农村观光游览,这使他 有机会搜集化石和考查自然界,在肯塔基 的山区,他还同美国地质勘察队一起工作 了两个夏天。
蝇室里的发现
1910年 1910年5月,摩尔根的蝇室里产生了一只奇特的 白眼雄蝇——科学史上最著名的昆虫 白眼雄蝇——科学史上最著名的昆虫 。 摩尔根让它同一只正常的红眼雌蝇交配,子一代 摩尔根让它同一只正常的红眼雌蝇交配,子一代 全是红眼的,显然红对白来说,表现为显性,正 合孟德尔的实验结果,他又使子一代交配,结果 孟德尔的实验结果,他又使子一代交配,结果 发现了子二代中的红、白果蝇的比例正好是3 发现了子二代中的红、白果蝇的比例正好是3:1, 这也是孟德尔的研究结果,于是摩尔根对孟德尔 更加佩服了。

摩尔根

摩尔根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1818年11月21日- 1881年12月17日),美国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史学家。

生于美国纽约州奥罗拉,卒于罗切斯特。

他在成立于1795年的纽约第二所大学联合学院学习法律。

由于他早在童年时期就对故乡附近的印第安人部族易洛魁人的风俗习惯感兴趣,青年时代曾经组织一个“大易洛魁社”(Grand Order of the Iroquois),成为创会“战士”。

这个由年轻白人所组成的兄弟会,采用了易洛魁人的某些社会行为,并特别对他们的联盟感兴趣。

他们穿着易洛魁人的传统服饰,并采用某些易洛魁人的仪式,目的在于以更好方式了解这个人群。

1840年毕业于罗切斯特联合学院。

1842年获得律师资格,并终生以律师为职业。

1844年摩尔根迁移到纽约州罗彻斯特担任律师,当时那里依然在易洛魁人的领域范围。

他将兴趣扩充到学习更多关于易洛魁社会的东西。

在同年“战士”的协助下,包括具有西尼加人(Seneca)血统的帕克(Ely S. Parker),摩尔根展开破天荒的民族志研究工作:他研究各种事实,以便从易洛魁人自己的话语来解释他们的社会。

他担任律师经常为印第安人辩护,维护他们的权利,毕生支持印第安人为反对白人压迫进行的斗争,因此在印第安人中间享有声望。

中文名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外文名Lewis Henry Morgan国籍美国民族美利坚出生地美国纽约州奥罗拉出生日期1818年11月21日逝世日期1881年12月17日职业律师毕业院校纽约第二所大学联合学院主要成就原始社会人类学代表作品《古代社会》、《易洛魁联盟》、《人类家庭的亲属制度》摩尔根早年对研究印第安人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志同道合的青年们一起,组织了“大易洛魁社”,其宗旨是促进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感情,获得有关印第安人的知识,协助他们解决自身的问题。

在易洛魁人塞内卡部落为夺回被诱骗出卖的土地、争取生存权利而进行的斗争中,摩尔根和同伴们为他们多方奔走,动员舆论界为印第安人的利益呼吁,筹款给塞内卡部落的子弟上学。

摩尔根的文化进化论

摩尔根的文化进化论

摩尔根的文化进化论
摩尔根的文化进化论是指美国人类学家刘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所提出的关于人类文化演化的理论。

摩尔根认为,人类文化是在逐渐演化的过程中形成的,通过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从简单到复杂的不同文化形态不断出现。

摩尔根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野蛮社会、文明社会以及文化社会。

在野蛮社会阶段,人类社会处于原始状态,依赖于采集、狩猎和捕鱼等方式获取食物。

在文明社会阶段,人类社会逐渐演化出农业和畜牧业,形成农业和城市文明。

最后,在文化社会阶段,人类社会经历了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形成了现代文明社会。

摩尔根的文化进化论强调了人类社会文化演化的有序性和递进性。

他认为文化演化是一种有规律的过程,人类社会在不断演化和进步中取得了文明的成就。

同时,摩尔根的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例如忽视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多样性和相对性,以及过于简化了文化演化的复杂性。

摩尔根

摩尔根

国的生物学家与遗传学家摩尔根Thoman Hunt Morgan 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

同名的有美国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史学家摩尔根L.H. Lewis Henry Morgan (1818~1881) 。

中文名:摩尔根外文名:ThomasHuntMorgan别名:“遗传学之父”国籍:美国出生地:肯塔基州的列克星敦出生日期:1866年逝世日期:1945年职业:胚胎学家遗传学家毕业院校:肯塔基州立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主要成就:美国实验胚胎学家、遗传学家基因学说的创始人美国全国科学院院长美国遗传学会主席实验动物学和实验医学学会会员摩尔根和他的实验室摩尔根(1866—1945),美国著名遗传学家,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提出了遗传学三条基本定律中的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确立了基因作为遗传单位的基本概念,并因此而获得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有专家说:“中国的医学专家们应当加强合作,加快科研进程,积极总结经验,让国际上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在防治非典上取得的成果。

”读一读《摩尔根——遗传学的冒险者》一书,一定会有所启示。

“蝇室”1910年初秋,摩尔根开始将一支特殊的由大学生和研究生组成的学生队伍带进他的实验室。

被亲切地称为“蝇室”的摩尔根实验室,坐落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斯赫梅霍恩馆(生物学)的顶层。

它是一间小屋,16英尺×23英尺,里面满满地安放了8张书桌。

1927年作为博士后与摩尔根小组一起工作的杜布然斯基,描述了当他发现蝇室的书桌抽屉里到处都是靠吃果蝇食物为生的蟑螂时的惊奇(还有一点儿厌恶)。

实验室的左边有一间小办公室供摩尔根和他的长期总助理伊迪丝·华莱士(1881~1964)使用。

正是在这间屋子里,华莱士为小组的出版物辛勤绘制了大量精美的插图。

摩尔根组建工作小组的方式也是很有趣的。

摩尔根接纳进入该小组的先决条件是艰苦工作和对生物学的全力投入。

而摩尔根也非常聪明地认识到了他自己的不足。

摩尔根的故事

摩尔根的故事

摩尔根的故事对待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学说,摩尔根似乎走过了头,连孟德尔谨慎而必要的推理也加以反对,那就完全否定了思辨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当然,摩尔根后来认识到自己的偏激,竟然成了一位比魏斯曼还要思辨的遗传学家。

1910年,这是遗传学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关键性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摩尔根经历了从反对孟德尔学说到相信、支持、证实并发展孟德尔学说的重大转变。

就是在这一年,摩尔根甚至写了一篇孟德尔因子不可能由染色体携带的论文投寄给《美国博物学家》杂志。

可是,在这篇论文发表之前,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摩尔根自己竟然通过实验证明,果蝇的白眼基因居然是由性染色体携带的!关于该实验的报道,很快就由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而发表的时间竟然先于前一篇论文。

前后两篇论文的观点截然相反,给摩尔根的学术生涯平添了一层戏剧性的色彩。

下面我们就来细说这个白眼果蝇的故事。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果蝇这种实验材料是1908年在纽约冷泉港卡内基实验室工作的卢茨(F·E·Lutz)向摩尔根推荐的。

这是一种常见的果蝇,学名称为“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实验材料的选取往往是决定研究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它在遗传学发展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仅摩尔根在选用果蝇前后的局面生动地表明了这一点,而且孟德尔选用豌豆,以及后来分子遗传学家们选用真菌、细菌(特别是大肠肝菌)和噬菌体都证明了这一点。

可以说,遗传学发展史中,每一次适合实验材料的选取都导致了一次学科发展的飞跃。

以哺乳动物为实验材料,饲养管理一般都较复杂,生长期又长,而且由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少而难寻,所以,一般不适合遗传学理论研究。

这也许是遗传学基本定律首先从植物中发现的主要原因。

而果蝇体型小,体长不到半厘米;饲养管理容易,既可喂以腐烂的水果,又可配培养基饲料;一个牛奶瓶里可以养上成百只。

果蝇繁殖系数高,孵化快,只要1天时间其卵即可孵化成幼虫,2-3天后变成蛹,再过5天就羽化为成虫。

摩尔根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

摩尔根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

摩尔根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摩尔根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摩尔根测定是一种用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它是由美国遗传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于1911年首次提出的。

摩尔根测定在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理解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摩尔根测定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基因在重组过程中的频率来确定基因的相对位置。

在染色体的重组过程中,亲本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交换,形成新的染色体组合。

通过分析重组体的频率,可以推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为了进行摩尔根测定,首先需要选取适当的实验材料。

一般来说,实验材料应具备易于培养和观察的特点。

常用的实验材料包括果蝇、小鼠等。

接下来,需要进行交叉实验,通过交叉实验可以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后代。

然后,观察后代的表型,根据表型的分离情况来推断基因的相对位置。

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摩尔根测定通常采用三点交叉实验。

三点交叉实验是指选取三对相互连锁的基因进行交叉,通过观察后代的表型来推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在交叉实验中,通过选取适当的交叉配对,可以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后代。

然后,观察后代的表型分离情况,根据表型的分离情况可以推断基因的相对位置。

摩尔根测定中,基因的相对位置是通过计算重组频率来确定的。

重组频率是指两个基因之间发生重组的概率,它可以用来衡量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

重组频率越高,说明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越远,相对位置越靠近染色体的两端;重组频率越低,说明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越近,相对位置越靠近染色体的中央。

为了计算重组频率,需要根据交叉实验的结果统计出各个基因型的后代数量。

然后,通过计算不同基因型的后代比例来计算重组频率。

重组频率的计算公式为:重组频率=重组体数/总后代数。

根据重组频率的计算结果,可以推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摩尔根测定常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

遗传连锁图是用来描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图表。

摩尔根

摩尔根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1818年11月21日 - 1881年12月17日),出生于纽约州奥罗拉,是美国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从家乡的易洛魁人开始,推而广之,深入研究了原始社会人类的社会制度、姻亲制度、氏族制度。

1851年出版的《易洛魁联盟》是世界上最早的印第安人民族学著作。

他的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古代社会》于1877年出版,在此书中,指出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细胞,继而提出原始的母权制氏族是一切文明民族的父权制氏族以前的阶段。

简介他在1795年成立的纽约第二所大学联合学院学习法律,毕业后成为纽约州罗彻斯特的一名律师。

由于他早在童年时期就对故乡附近的印第安人种族易洛魁人的风俗习惯比较熟悉,青年时代曾经组织一个“大易洛魁社”以研究印第安人的生活。

他作为律师经常为印第安人辩护,维护他们的权利,毕生支持印第安人为反对白人压迫进行的斗争,因此在印第安人中间享有声望。

1846年被一个易洛魁部落塞纳卡的鹰氏族收养入族,当年发表了14封《关于易洛魁人的通信》,1851年根据对这个部落的考察,发表了关于易洛魁民族的著作《易洛魁联盟》一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民族学著作。

摩尔根长期研究印第安人的社会制度,对人类的婚姻、亲属制度、氏族制度作了大量的研究。

并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

摩尔根在1861年当选为纽约州众议院议员。

1868年又当选为州参议院议员。

他从易洛魁人当中发现的特殊亲属制度出发,在密歇根州北部的印第安人中发现实质相同的制度和称呼,根据印度部分地区沿用的亲属关系术语,证明印第安人源自亚洲,1870年他发表了《血亲和姻亲制度》一书,对亲属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为研究家庭史“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及进一步窥探人类史前史的可能”,引起当时人们对社会发展研究的兴趣。

1872年他又发表了一部关于澳大利亚亲属关系的人类学著作。

托马斯·摩尔根

托马斯·摩尔根

1903年摩尔根应威尔逊 之邀赴哥伦比亚 大学任实验动物学教授
从1904年到1928年,摩尔根创建了以果 蝇为实验材料的研究室,从事进化和遗 传方面的工作 。
遗传研究之路
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和获得博士学 位后的10多年里,摩尔根主要从事实 验胚胎学的研究。 1900年,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又被人们 重新发现。摩尔根也逐渐将研究方向 转到了遗传学领域。
推荐书目
本书介绍了摩尔根的个 人生活和科学工作。 这 是一本关于摩尔根最权 威的”科学传记“。这 本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 了描述摩尔根的个人生 活,而是历史性的分析 了遗传科学在20世纪早 期成长的一些重要方面。
谢 谢 观 赏
生教092班
09244238 曾泽媛
坚持“一切通过实验”原则
• 他经常许多实验都走入了 死胡同。有时摩尔根自嘲 说,他搞的实验可以分成 三类:第一类是愚蠢的实 验,第二类是蠢得要命的 实验,还有一类比第二类 更蠢的实验。 • 因为他知道,在科学研究 中,只要出现一个有意义 的实验,所有付出的劳动 就都得到了报偿。
他创立的基因理论实现了遗传学上的第一 次理论综合。在胚胎学和进化论之间架设 了遗传学桥梁,推动了细胞学的发展,并 促使生物学研究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 渡,以及遗传学向生物学其它学科的渗透, 为生物学实现新的大综合奠定了基础。此 外,还荣获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的达尔文奖 章(1924年)和科普勒奖章(1939年)。 其作品涉及生物学的几个重要领域,主要 有《进化与适应》、《实验胚胎学》和 《胚胎学与遗传学》、《基因论》等。

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
• 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3对是常染 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 在雌果蝇中,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 示;在雄果蝇中,这队性染色体是异型的, 用XY表示。 • 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有关,而且与X染色 体的遗传相似,于是摩尔根设想,控制白 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 有它的等位基因,这样上述的遗传现象就 得到合理解释。

摩尔根定律

摩尔根定律

摩尔根定律摩尔根定律是电子学的重要原理之一。

它的内涵和意义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特定的物质浓度或温度发生变化时,所磁通的电流或场强也会按一定的比例发生变化。

摩尔根定律是描述电子运动规律和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元件,成为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

摩尔根定律的发现主要要归功于瑞士物理学家弗茨摩尔(Friedrich Moritz)。

在1850年的时候,摩尔做了一个实验,发现若特定物质浓度发生变化,特定的电流也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发生变化。

摩尔在1858年把他的实验结果刊登在《sterreichi Annalen der Physik und Chemie》上,成为他经典的论文之一。

后来,摩尔和韦伯(Maxwell)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摩尔根定律被证实,这一定律被发现和验证,它在电子学领域被广泛应用。

摩尔根定律对于电子技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若干电子技术的发展成为可能。

比如,它促进了电力学的开发,为科学家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还带来了电动机的发展,使得电伴动机相关研究的投入变得多种多样;又成功实现了电子灯的发明,使人们能够实现大规模电子设备的制造和控制;甚至,它还为雷达和话筒的使用和发明提供了可能性。

此外,摩尔根定律还可以用来计算介质中电子的数量,从而更好地控制介质中的电子运动,而摩尔根定律也被用来解释电势差在不同介质之间的传递,从而使把电势差转换为电流。

这样便构成了一个循环,使得许多电子技术产品可以按照电子学的原理被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摩尔根定律是电子学的一大突破,它推动了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实现了若干电子技术产品的使用和发明,成为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

摩尔根定律令人称奇,它持续地发挥作用,对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论摩尔根的家庭理论

论摩尔根的家庭理论

论摩尔根的家庭理论摩尔根(George Peter Murdock,1897-1985)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他对家庭的研究为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提供了深远的影响。

摩尔根提出的家庭理论被称为“摩尔根的家庭理论”,它对家庭结构和功能有着深刻的分析和解释,对于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摩尔根的家庭理论主要包括了家庭结构的分类和家庭功能的探讨两个方面。

摩尔根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家庭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形式。

在这方面,摩尔根提出了一种家庭结构的分类方式,包括了夫妻结构、亲属结构、子女结构等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

他通过对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家庭实践的考察和研究,总结出了这些家庭结构的普遍性特点,指出不同社会中家庭结构的类型和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这为我们理解家庭结构的多样性和共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摩尔根对家庭功能的探讨也是其家庭理论的重要内容。

摩尔根认为,家庭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繁衍繁衍后代的场所,更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类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家庭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摩尔根提出了四个基本的家庭功能,包括了经济功能、社会化功能、情感功能和性功能。

在摩尔根看来,家庭通过这些功能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它在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摩尔根的家庭理论中,家庭结构和功能是相互联系的。

家庭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的实现方式,而功能的实现又会反过来影响家庭结构的演变。

在父权制社会中,父权制家庭结构决定了家庭的社会化功能主要由父母完成,从而决定了家庭的社会化方式和程度;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性别平等观念的提升,父母之间对于子女的社会化功能会更加平等,家庭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摩尔根认为,家庭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是家庭发展演变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摩尔根的家庭理论是在20世纪早期提出的,一些内容可能并不符合当今社会的情况。

摩尔根对于家庭的社会化功能主要强调父母的作用,而在当代社会,随着教育体系的完善和社会化手段的多样化,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实现方式可能会更加多元和灵活。

摩尔根运用的方法

摩尔根运用的方法

摩尔根运用的方法摩尔根运用的方法是一种在化学分析中广泛使用的实验方法,它通过摩尔根反应的原理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根据反应物的物质与已知浓度的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后,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推断未知物质的浓度。

摩尔根运用的方法在化学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酸碱滴定分析中,我们可以使用摩尔根运用的方法来确定酸或碱的浓度。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已知浓度的酸溶液或碱溶液,然后通过滴定的方式将这个溶液与待测溶液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酸碱中和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从而确定待测溶液的浓度。

摩尔根运用的方法的关键是找到适当的摩尔比例。

在酸碱滴定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酸碱的中和反应来确定摩尔比例。

例如,如果我们要测定硫酸溶液的浓度,可以选择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滴定剂。

由于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1:2的摩尔比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滴定过程中氢氧化钠的消耗量来推断硫酸溶液的浓度。

除了酸碱滴定分析外,摩尔根运用的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化学反应的分析中。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我们可以通过摩尔根运用的方法来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找到适当的氧化还原反应,并确定反应物的摩尔比例。

然后,通过测定还原剂的消耗量或氧化剂的生成量,我们可以推断待测物质的浓度。

摩尔根运用的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各种化学反应的分析。

它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只需要一些基本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即可进行分析。

此外,摩尔根运用的方法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此在快速分析和质量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摩尔根运用的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只适用于摩尔比例已知的化学反应。

如果反应物的摩尔比例未知或难以确定,摩尔根运用的方法就无法使用。

其次,摩尔根运用的方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存在误差。

例如,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副反应或溶液的浓度发生变化,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使用摩尔根运用的方法时,我们需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减小误差的发生。

化学中的根的值

化学中的根的值

化学中的根的值根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相对量。

根的值可以通过实验或计算得出,它对于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根的值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一、摩尔根的值摩尔根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摩尔量与反应物质的摩尔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不同物质之间的摩尔比。

例如,在2H2 + O2 → 2H2O的反应中,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为2:1。

这意味着,每2摩尔的氢气与1摩尔的氧气反应,生成2摩尔的水。

摩尔根的值在化学计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确定物质之间的摩尔比,可以计算出反应物质的摩尔量、产物的摩尔量,从而确定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质量。

此外,摩尔根的值还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

二、电量的根的值电量是电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代表着电流通过导体时的电荷量。

在化学反应中,电量的根的值可以用来计算反应物质的电荷量以及反应过程中的电流强度。

电量的根的值在电化学实验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电流的强度和电解时间,计算出反应过程中的电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 → 2H2 + O2,可以确定水分子的电量与氢气和氧气的电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样,就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电量。

三、浓度的根的值浓度是化学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与溶液体积之间的比例关系。

浓度的根的值可以用来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量。

浓度的根的值在溶液制备和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配制溶液时,可以通过确定溶质的摩尔量和溶液的体积,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摩尔量。

此外,在溶液的稀释和浓缩过程中,浓度的根的值可以用来计算溶液的体积变化和溶质的质量变化。

四、温度的根的值温度是物质分子热运动的一种物理量,它与物质的能量状态和化学反应速率密切相关。

温度的根的值可以用来计算物质的热量变化和反应速率的变化。

温度的根的值在热化学和动力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和获得博士学位后的10多年里,摩尔根主要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

1900年,孟德尔逝世16年后,他的遗传学说才又被人们重新发现。

摩尔根也逐渐将研究方向转到了遗传学领域。

摩尔根起初很相信这些定律,因为它们是建立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上的。

但后来,许多问题使摩尔根越来越怀疑孟德尔的理论,他曾用白腹黄侧的家鼠与野生型杂交,得到的结果五花八门。

但与此同时,德弗里斯的突变论却越来越使他感到满意,他开始用果蝇进行诱发突变的实验。

他的实验室被同事戏称为"蝇室",里面除了几张旧桌子外,就是培养了千千万万只果蝇的几千个牛奶罐。

1910年5月,他的妻子兼实验室的实验员发现了一只奇特的雄蝇,它的眼睛不像同胞姊妹那样是红色,而是白的。

这显然是个突变体,注定会成为科学史上最著名的昆虫。

这时摩尔根家里正好添了第三个孩子,当他去医院见他妻子时,他妻子的第一句话就是"那只白眼果蝇怎么样了?"他的第三个孩子长得很好,而那只白眼雄果蝇却长得很虚弱。

摩尔根极为珍惜这只果蝇,将它装在瓶子里,睡觉时放在身旁,白天又带回实验室。

它这样养精蓄锐,终于同一只正常的红眼雌蝇交配以后才死去,留下了突变基因,以后繁衍成一个大家系。

这个家系的子一代全是红眼的,显然红对白来说,表现为显性,正合孟德尔的实验结果,摩尔根不觉暗暗地吃了一惊。

他又使子一代交配,结果发现了子二代中的红、白果蝇的比例正好是3:1,这也是孟德尔的研究结果,于是摩尔根对孟德尔更加佩服了。

摩尔根决心沿着这条线索追下去,看看动物到底是怎样遗传的。

他进一步观察,发现子二代的白眼果蝇全是雄性,这说明性状(白)的性别(雄)的因子是连锁在一起的,而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由一变二,可见能够遗传性状,性别的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它通过细胞分裂一代代地传下去。

染色体就是基因的载体!摩尔根和他的学生还推算出了各种基因的染色体上的位置,并画出了果蝇的4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排列的位置图。

基因学说从此诞生了,男女性别之谜也终于被揭开了。

从此遗传学结束了空想时代,重大发现接踵而至,并成为20世纪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

为此,摩尔根荣获了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他是霍普金斯大学、也是美国的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得主;也是第二位因遗传学研究成果而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霍普金斯大学读书和留校任教的岁月里,摩尔根始终保持着对生物学界进展的高度关注。

当1900年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被重新发现后,不断有遗传学的新消息传到摩尔根的耳朵里。

摩尔根一开始对孟德尔的学说和染色体理论表示怀疑。

他提出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生物的性别肯定是由基因控制的。

那么,决定性别的基因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不论怎样回答,都会面对一个难以收拾的局面,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的两性个体比例是1:1,而不论性别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都不会得出这样的比例。

为了检验孟德尔定律,摩尔根曾亲自做了实验,他用家鼠与野生老鼠杂交,得到的结果五花八门,根本无法用定律解释;而且,关于染色体上有基因的说法,当时还只是猜测,用猜测的理论来解释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坚持"一切通过实验"原则的摩尔根认为那是不可信的。

怀疑归怀疑,摩尔根依然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忙碌着。

1908年,他开始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作为实验材料,研究生物遗传性状中的突变现象。

果蝇属于苍蝇一类,但是比我们日常看到的苍蝇要小,体长不过半厘米,一个牛奶瓶中就可以装成百上千只。

果蝇喜欢吃腐烂的水果,所以人们在夏日的水果摊前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作为实验材料,果蝇饲养容易,一点点香蕉浆就可以让它们饱食终日;果蝇繁殖力强,1天时间卵即可孵化为蛆,2到3天变成蛹,再过5天羽化为成虫,一年可以繁殖30代;果蝇细胞内的染色体很简单,只有4对8条,清晰可辨。

果蝇的快速繁殖让实验室附近的居民遇到了一个怪现象,他们放在家门口的牛奶瓶经常会丢失。

那么多的牛奶瓶跑到哪里去了?原来,为了装下大量的果蝇摩尔根和他的研究生有时也做"梁上君子",去偷附近居民的牛奶瓶。

第一批果蝇被摩尔根"关了禁闭",他让手下的一名研究生在黑暗的环境里饲养果蝇,希望出现由于果蝇长期不用眼睛,使它们的视力逐渐消失,甚至眼睛萎缩或移位的品种。

虽然连续繁殖了69代,始终不见天日的果蝇还是瞪着眼睛。

第69代果蝇刚羽化出来时,一时睁不开眼睛,那个研究生兴奋地叫摩尔根过来看。

还没等两人为实验成功击掌欢呼,那些果蝇便恢复了常态,大摇大摆地向窗口飞去,留下目瞪口呆的师徒二人。

像这样一败涂地的实验,摩尔根做过许多次。

他经常几十个实验同时进行,不出他所料,许多实验都走入了死胡同。

有时摩尔根自嘲说,他搞的实验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愚蠢的实验,第二类是蠢得要命的实验,还有一类比第二类更蠢的实验。

虽然频频失败,但是摩尔根屡败屡战,因为他知道,在科学研究中,只要出现一个有意义的实验,所有付出的劳动就都得到了报偿。

果然,关于果蝇的另一项实验最终轰动了全世界。

这批果蝇遭到了摩尔根的"严刑拷打",使用X光照射、激光照射,用不同的温度,加糖、加盐、加酸、加碱,甚至不让果蝇睡觉。

各种手段都使用了,目的是诱发果蝇发生突变。

一晃两年过去了,1910年摩尔根的一位朋友来拜访他,摩尔根面对实验室中一排排的果蝇实验瓶,略带伤感地慨叹:"两年的辛苦白费了。

过去两年我一直在喂果蝇,但是一无所获。

"有时希望总在绝望的时候诞生,1910年5月,摩尔根夫人在红眼的果蝇群中发现了一只异常的白眼雄性果蝇。

他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类型,因此这只果蝇是罕见的突变品种。

白眼果蝇摩尔根激动万分,将这只宝贝果蝇放在单独的瓶子中饲养。

每天晚上,摩尔根带着这只果蝇回家,睡觉时将实验瓶放在身边,白天又带着它去上班,生怕果蝇出现意外。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原本虚弱的白眼果蝇终于在与一只红眼雌性果蝇交配后才寿终正寝,将突变的基因留给了下一代果蝇,留给了苦心栽培它的摩尔根。

十天后,第一代杂交果蝇长大了,全部是红眼果蝇。

不要为白眼基因的缺席担心,按照孟德尔的学说,红眼基因相对白眼基因是显性,因此珍贵的突变基因只是躲到了后台。

摩尔根当然不会放过检验前人理论的机会,他用第一代杂交果蝇互相交配,产生第二代杂交果蝇。

焦急地等待了十天,摩尔根得到了第二代杂交果蝇,其中有3470个红眼的,782个白眼的,基本符合3:1的比例。

这下,摩尔根对孟德尔真正服气了,实验结果完全符合孟德尔从豌豆中总结出的规律。

当摩尔根坐在显微镜旁边,再次定睛观察这些瞪着白眼的果蝇时,他发现了一个不同于孟德尔规律的现象。

按照孟德尔的自由组合规律,那些长着白眼的果蝇,它们的性别应当是有雄性的,也有雌性的。

然而这些白眼果蝇居然全部是雄性,没有一只是雌性的。

也就是说,突变出来的白眼基因伴随着雄性个体遗传。

摩尔根终于从果蝇身上看到了孟德尔在豌豆上观察不到的现象。

对特殊现象的解释,就是建立新的定律。

摩尔根知道,果蝇的4对染色体中,有一对是决定性别的。

其中雌性果蝇中的两条性染色体完全一样,记为XX染色体;雄性果蝇中的性染色体一大一小,记为XY染色体。

摩尔根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因此,当他的那只宝贝白眼果蝇与正常的红眼果蝇交配后,由于红眼是显性基因,因此后代不论雌雄,都是红眼果蝇;当第二次进行杂交时,体内含有白眼基因的雌性红眼果蝇与正常的雄性红眼果蝇交配,就会出现含白眼基因的一条X染色体与一条Y染色体结合,生成第二代杂交果蝇中的白眼类型,而且都是雄性的。

摩尔根把这种白眼基因跟随X染色体遗传的现象,叫做"连锁",两类基因--白眼基因和决定性别的基因--好像锁链一样铰合在一起,在细胞中的染色体对分裂时一同行动,组合时也一同与另外的染色体结合。

发现突变的白眼果蝇,花费了摩尔根和他的学生整整两年的时光。

而第一个突变果蝇发现后,另外的突变类型便接踵而至。

在几个月内,他们又发现了四种眼色突变,例如果蝇中出现了粉红眼,这个形状的分离和组合与性别无关,也与白眼基因无关,显然粉红眼基因位于另外的染色体上,而且不在性染色体上;朱砂眼果蝇的遗传特点与白眼果蝇完全一致,也是伴性遗传的,说明两个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摩尔根的学生发现了一种突变性状--果蝇的小翅基因,给摩尔根新创立的理论带来了挑战。

这种突变基因是伴性遗传的,与白眼基因一样位于X染色体。

但是当染色体配对时,这两个基因有时却并不像是连锁小翅果蝇在一起的。

例如,携带白眼基因与小翅基因的果蝇,根据连锁原理,产生的下一代应该只有两种类型,要么是白眼小翅的,要么是红眼正常翅的。

但是摩尔根却发现,还出现了一些白眼正常翅和红眼小翅的类型。

又需要解释现象了。

摩尔根提出,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群并不像铁链一样牢靠,有时染色体也会发生断裂,甚至与另一条染色体互换部分基因。

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距离越远,它们之间出现变故的可能性就越大,染色体交换基因的频率就越大。

白眼基因与小翅基因虽然同在一条染色体上,但是相距较远,因此当染色体彼此互换部分基因时,果蝇产生的后代中就会出现新的类型。

这就是"互换"定律。

"连锁与互换定律"是摩尔根在遗传学领域的一大贡献,它和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一道,被称为遗传学三大定律。

虽然摩尔根是个讨厌空谈理论,注重实验的人,但是为他赢得声誉最多的论文,却不是关于实验的描述,而是他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阐述连锁与互换定律的理论文章,中间没有列举任何实验数据。

1933年的一天下午,摩尔根正坐在家中院子里看一本当年流行的小说,悠然自得。

这时,家里收到了一份电报,内容说的是正值诺贝尔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摩尔根由于对遗传的染色体理论的贡献而被授予诺贝尔奖"。

摩尔根并没有到瑞典去出席颁奖仪式,借口是自己工作太忙。

其实是因为他本人不喜欢一本正经地在公众集会中出现,除了科学讨论会,他对于政治和其他集会均不感兴趣。

在得到奖金后,摩尔根执意一分为三,自己留下一份,两个实验室的学生每人一份。

在摩尔根看来,荣誉和奖金应该属于大家。

1941年,摩尔根以75岁高龄宣布退休,离开了实验室。

1945年底他因病去世。

人们对他最好的纪念,也许要算将果蝇染色体图中基因之间的单位距离叫做"摩尔根"。

他的名字作为基因研究的一个单位而长存于世。

折叠研究经历在19摩尔根10年5月,在摩尔根的实验室中诞生了一只白眼雄果蝇。

摩尔根把它带回家中,把它放在床边的一只瓶子中,白天把它带回实验室,不久他把这只果蝇与另一只红眼雌果蝇进行交配,在下一代果蝇中产生了全是红眼的果蝇,一共是1240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