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住人口统计方法的思考
人口普查:人口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人口普查:人口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引言人口普查是一个用来获取并记录特定地区居民的基本信息的过程。
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职业等。
人口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政府和研究机构了解和分析人口结构、趋势以及社会经济现象,为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人口普查数据采集调查问卷设计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首先需要设计调查问卷,确保所有需要收集的信息都被涵盖其中。
调查问卷应该简明扼要,避免冗长而复杂的问题,并根据特定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数据采集方法人口普查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面对面访谈、电话调查以及在线问卷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人口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数据清洗与整理在人口普查结束后,首先需要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
这一步骤旨在删除重复、无效或错误的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是对收集到的人口数据进行概括和总结的方法。
常用的描述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人口数据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人口数据转化为图表、图像或地理空间数据等形式,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和传达信息。
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有条形图、饼图、散点图以及地图等。
探索性数据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旨在从大规模的人口数据中挖掘出隐藏的模式和关联关系。
通过使用相关技术和算法,如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关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人口结构的趋势和变化。
结论人口普查是获取社会经济信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正确而有效地对人口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非常重要。
采用合适的实施方法和合理处理方式,可以揭示出有价值的洞察,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支持。
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区别
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区别摘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是人口统计中常用的两个概念。
常住人口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内常年居住的人口,而户籍人口是以户籍登记为基准的人口统计指标。
本文将从定义和统计方法、数据来源以及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政策上的影响等方面对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区别进行探讨。
一、定义和统计方法1. 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常年居住的人口,无论其是否具有该地区的户籍。
常住人口的统计通常通过住户调查、居民簿和人口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
常住人口的统计范围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一个小区等。
2. 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是以户籍登记为基准的人口统计指标,即以身份证等证件的户口登记为准确的身份证明。
户籍人口是根据户口登记管理制度进行统计,是对国内人口分布、结构和流动的监管体制。
户籍人口常常被用作为落户、社会保障和教育等公共服务管理的依据。
二、数据来源1. 常住人口:常住人口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住户调查、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等统计方法。
住户调查是指对特定地区内所有家庭进行人口普查和调查,以获取常住人口的详细信息。
人口普查则是定期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进行全面调查,以便了解人口结构和分布情况。
2. 户籍人口:户籍人口的数据主要通过户籍登记管理系统进行统计。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每个公民都需要有一个户籍,户籍登记是确保个人在国家范围内享有各项权益和义务的重要手段。
户籍人口的数据通常由地方政府根据户口登记管理制度进行统计和管理。
三、社会管理和公共政策上的影响1. 社会管理: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不同对社会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户籍制度可以用作管理人口流动、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手段,通过户籍迁移的审批和限制来控制人口的流动和城市的超负荷发展。
然而,户籍制度也可能导致一些问题,如户籍歧视和城市贫困人口的边缘化等。
2. 公共政策: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统计数据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一定的影响。
常住人口的统计数据可以提供城市规划、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参考依据,而户籍人口的数据则可以用于制定社会保障、教育和就业政策等。
常住人口密度计算方法
常住人口密度计算方法
常住人口密度是指某一地区常住人口数量与该地区面积的比值,常用于衡量人口的聚集程度。
其计算方法如下:
常住人口密度 = 常住人口数量÷地区面积
其中,常住人口数量指该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如一年)内居住的人口数量,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
地区面积则指该地区的总面积,包括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常住人口数量的数据应来自可靠的统计机构或人口普查数据,避免因数据不准确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偏差。
2. 地区面积的计算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包括不同区域的土地
利用状况和边界的确定等。
3. 常住人口密度的单位通常为人/km,但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单位。
4. 需要注意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区别,在计算时应只考虑常
住人口数量。
通过常住人口密度的计算,可以了解某一地区的人口聚集情况,辅助规划城市建设、评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
- 1 -。
对我国流动人口统计调查的总结与思考
例 ,北 京市 { 0 1 外 来 人 I动 态 监 测 调查 数 据公 报 》 ( 京 市 统 计 局 ,20 )给 出数 据 为 384 20 年 : 1 北 02 0. 万 ; 《 京市 20 北 0 0年 第 五 次 全 国 人 E普 查 课 题 论 文 集 》 中为 2 13万 ; 《 京 市 20 l 1. 北 00年 人 口普 查 资 料 》 中 为 2 68万 。再 看 最 近 的 数 据 ,北 京 市 统 计 局 公 布 的 20 5. 0 8年 外 来 人 口规模 为 4 0万 , 8
① 20 0 6年 1 2月 3 1日是 否在 本普查 区居 住 ( 4 :是 指被 登 记人 在 20 R ) 0 6年 l 2月 3 1日晚是 否 居住 在本 普 查 区 。本普查 区是 指 当前 正在 进行普 查登记 的普查 区。因走亲 访友 、看病 、办事 等原 因 临时性 外 出 ,视 为在 本户 居 住 ,临时性 来访不视 为在本 户居住 。 ② 20 0 6年在 本普查 区居住 时 间 ( ) ( 5 :是指 2 0 月 R ) 0 6年被登 记人在 本普查 区居 住 的实际时 间 ,按 月计 算 。 超过 l 5天按一个 月计算 。
从 中央 到 地 方 的各 级 政 府 ,为 流 动 人 口提 供 管 理 和 服 务 的 政 府 机 构 经 历 了 逐 渐 壮 大 的过 程 。 八 十 年 代 以公 安 部 和 计 生 委 为 主 的 国家 机 关 是 流 动人 口的 主 要 管 理 部 门 ,管 理 的 内容 主要 是 其 户 籍 和 生 育 ;八 十 年 代 的流 动 人 口还 只是 “ 涓 细 流 ” 涓 ,三 十 年 过 去 了 ,如 今 已是 “ 滔 江水 ” 滔 ,管 理 和 服 务 流 动 人 口 的部 门 已经 扩 展 至 出公 安 部 和人 口计 生 委 之 外 的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部 、农 业 部 、 民政 部 、教 育 部 、建 设 部 等 各 个 部 门 。管 理 的 机 关 变 多 了 ,流 动 人 口获得 的 服 务 也 增 加 了 , 但 是 部 门之 间 的协 调 问题 也 随 之 出 现 。其 中 ,流 动 人 口 的统计 和调 查 是 其 中一个 颇 为 尴 尬 的 问 题 。 各 政 府 部 门多 管 齐 下 为 流 动 人 E提 供 全 面 的管 理 和 服务 ,然 而 这 对 于 流 动 人 口的调 查 统 计 工 作 却 1 意味着 “ 头行事 ” 分 ,对 于 流 动 人 I数 据 则 意 味 着 “ 出多 门 ” : 1 数 。这 客 观 上 造 成 了各 部 门流 动人 口
常住人口统计方法
关于常住人口统计口径的解释在我省现行人口计生统计口径中,“常住人口”有其特定含义,包括以下四部分人:(一)户口在本地,常住在本地的人。
通俗地说,就是户在人在、人户一致的人,这部分人由居住地作常住人口统计是毫无疑义的;(二)户口在本地,因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离开户籍所在地的人。
这部分人特指人户分离中户在人不在、而不在的原因是外出务工经商或者躲避计划生育的人。
这部分人虽然流出,有的流出时间已超过3个月甚至数年,但最终还要(或可能)回乡居住,其常住趋势是现户籍地,所以要由户籍地统计。
当然,在流动人口统计中,这部分人如果外出3个月以上,又成为了流出人口。
因此,这部分人既是我们的常住人口,又可能是流动人口,如果具有双重身份,就应作双重统计;(三)因婚姻、工作等原因常住在本地,户口未迁入的人。
这部分人特指人户分离中人在户不在、而人在的原因是婚嫁进来和工作调动进来、已经在现居住地世居的人。
这部分人虽然户口暂时未迁入,但不是流动人口,应由现居住地管理,所以要由现居住地作常住人口统计。
从户籍地的角度,这部分人也属人户分离中的户在人不在,但不在的原因不是外出务工经商或者躲避计划生育,所以户籍地就不需统计,而应作迁出处理。
为了不重不漏,居住地与户籍地之间应进行协调处理,特别是在城区(包括城区之间和农村嫁往城区),这种情况较为普遍,更需要协调处理;(四)常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
换句话说,就是已经世居本地,暂时在什么地方都没有户口的人,这部分人由居住地作常住人口统计。
WIS操作中的常见错误及避错、纠错方法一、总人口、育龄妇女重复统计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1.人户分离、婚迁导致的重复由于人户分离、婚迁等统计口径把握不准,容易造成户籍地、居住地重复统计。
解决办法:在WIS里有注销功能,各地应该按照统计口径要求,注销不属于本地管理的对象。
WIS的迁入、迁出不能理解为户籍的迁入、迁出,而是根据统计口径判定是否应该由当地管理,据此决定是否迁入、迁出。
规划方案中的人口统计分析
规划方案中的人口统计分析人口统计分析是规划方案制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提供有关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信息,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人口统计分析在规划方案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说明其应用。
一、人口数量的统计与预测人口数量是制定规划方案的基础,通过对人口数量的统计与预测,可以了解当前的人口规模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统计人口数量可以通过普查、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而预测人口数量则需要考虑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人口数量的统计与预测,规划方案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教育规划等方面提供依据。
例如,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需要考虑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
通过人口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当前城市的人口规模以及人口增长速度。
同时,通过预测人口数量,可以预测未来城市的人口规模,并据此规划城市的用地、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以适应未来的人口增长需求。
二、人口结构的统计与分析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照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人口结构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年龄段、性别、职业等人群的数量和比例,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人口结构的统计与分析在不同领域的规划方案中都有重要作用。
在教育规划中,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和比例,可以了解不同年龄段的教育需求,从而合理规划学校的布局和教育资源的配置。
在医疗规划中,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和比例,可以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健康需求,从而规划医疗机构的布局和医疗资源的配置。
三、人口分布的统计与分析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人口分布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了解人口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乡村等空间单元中的分布情况,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人口分布的统计与分析在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城市规划中,通过分析人口分布,可以了解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疏区的分布情况,从而规划城市的用地、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
我国人口普查中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探讨
我国人口普查中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探讨发布时间:2021-06-07T16:14:33.55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作者:冮涓[导读] 摘要:城镇人口普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统计口径问题。
永善县统计局云南昭通 657300摘要:城镇人口普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统计口径问题。
本文论述了我国城镇人口构成的变化及其影响,重点分析了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的问题。
关键词:城镇人口;统计口径;人口统计方式;前言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常以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常住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人口普查中城镇人口口径变化的分析表明以往人口普查中的城市化水平数据反映了该城市的实际情况并具有可比性。
一、城镇人口统计口径变化发展1、行政管理统计主要以行政区划的城市建制为依据对城镇人口进行统计,分市镇总人口、市区人口、镇人口。
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将行政区域的城镇人口称作城市地区人口。
建国初期,因统计资料缺失,多用这一指标表示城镇人口,后随着城镇行政建制的变化,这一指标逐渐偏离了城镇人口的本质含义,尤其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乡改镇、县改市(区)、市管县"的推行,使 1982 年以后的建制城镇人口已完全失去了人口城市化的指示意义。
2、人口普查资料分城镇人口、农业人口,其数据来源具有权威性,而且有城镇人口地区分布,规模分布数据,有利于分析城镇化的地区差异、城市化规模结构变化。
二、影响城镇人口数据统计准确性的几个因素1.城镇建制标准的变化不论人口普查,还是行政管理,城镇人口的统计都是以建制城镇作为基本统计单元,因此城镇行政建制的变化对城镇人口统计数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一共颁布过五次城镇建制标准,每一次都对城镇人口统计产生了较大影响。
2.户籍政策1958年以前由于没有严格的人口流动调控措施,有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
农村人口普查难点及对策工作思考
强化监督考核
对普查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和考核,确保工作质量和进度。
04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01
四川省某县人口普查
案例二
02
河南省某村人口普查
案例三
03
江苏省某乡人口普查
经验总结与借鉴
01
成功经验一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 普查效率和准确性。
成功经验三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确 保普查工作有序进行。
覆盖面广泛
普查范围覆盖了全国所有农村地区,实现了全覆盖。
对策建议的可行性分析
针对性强
针对农村人口普查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 出的对策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可行性高
提出的对策建议均基于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 ,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实施效果好
部分对策建议已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详细描述
部分农村居民可能因为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或受到歧视而不愿意提供真实信息。 普查人员需要加强隐私保护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以增强农村居民对普查的信任 感。
03
对策与工作思考
创新普查方法
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普查 效率和准确性。
优化普查流程
简化流程,减少繁琐环节,降低普查成本。
文化程度和配合度差异
总结词
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人口普查的理解和配合程度存在差异。
详细描述
部分农村居民对人口普查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不足,可能存在抵触心理或提供不准确信息的情况。此外,由于语 言和文化差异,普查人员与农村居民的沟通也可能存在障碍。
传统观念和隐私保护问题
总结词
对常住人口统计重要性的思考
对常住人口统计重要性的思考作者:孙晓青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17期摘要: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为了让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发展进程加以界定和监测,使公众、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知道当前的发展水平及同其他地区、国家的差距、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人口统计是各种统计的基础,在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时代,户籍人口可以直接作为发展的评价指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人口流动性增强,户籍人口与本地生产、生活的人口出入越来越大,要客观地反映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使用常住人口指标已成必然。
关键词:常住人口重要性主要问题看法统计的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服务。
用于指导人们在各项工作开展前做出正确的决策。
人口数量是人口统计的基础,掌握准确的人口数量,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的制定,而且对于人口科学的分析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行“常住人口”指标是人口数量统计的重要指标,其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们工作的好坏和成败得失。
1.常住人口的概念常住人口,必须规定时间标准和空间标准。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规定:“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
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
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以下5种人,属于常住人口:①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并已在本乡、镇、街道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的人;②已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以外的人;③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④普查时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常住户口待定的人;⑤原住本乡、镇、街道,普查时在国外工作或者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人。
”常住人口的时间标准为“半年”,这里的半年指连续半年;空间标准为“乡、镇、街道”,指经过人口普查地理区域划分后,本乡、镇、街道所负责普查的地理区域。
城市人口统计
城市人口统计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特别庞大。
城市人口统计数据是评估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城市人口的定义、统计指标、影响因素以及统计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人口的定义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他们生活、工作和生产活动主要发生在城市中,以城市为中心进行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
二、城市人口统计指标1. 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城市地区按户籍或实际居住情况,具有一定连续居住年限、定期在城市居住、工作和居住资格的人口。
2. 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指在城市地区没有户籍,但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居住并从事相应活动的人口。
流动人口包括外来人口和临时人口。
3. 总人口总人口是指城市地区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之和,是统计城市人口总量的基础。
三、城市人口统计影响因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出生率和死亡率。
城市一般具有较低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但由于城市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老龄化等原因,这两个指标可能存在差异。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包括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等。
经济繁荣的城市往往吸引更多人口流入,增加城市人口数量。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教育资源、医疗水平、社会福利等。
城市教育资源和医疗水平高,社会福利完善,吸引了许多人口选择在城市居住。
4. 政策因素政府相关政策对城市人口统计也有较大影响,如户籍政策、人口管控政策等。
不同政策对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城市人口统计方法1. 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是指通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人口普查,根据抽样得到的数据进行总体估计。
此方法适用于较大的城市,可以获得较准确的人口信息。
2. 统计登记法统计登记法是指通过登记制度获取人口信息,包括户籍登记、住房登记等。
此方法适用于较小的城市,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人口数据。
3. 统计模型法统计模型法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城市人口进行预测和估计。
该方法使用历史数据和发展趋势,结合其他影响因素,通过计算得出未来城市人口的变化趋势。
常住人口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常住人口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常住人口是一个人口统计学的概念,用来描述在某个地理区域内长期居住的人口数量。
常住人口也被称为居住人口,是指在一个地方定居的人口,与临时居住或过渡居住的人口形成对比。
常住人口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组成、人口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和结构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社会发展水平、人口流动情况以及政策调整的效果等。
常住人口的计算方法通常是通过户籍登记、人口普查或者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统计。
在户籍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常住人口通常与户籍人口相对应,以居住地为准进行统计。
而在一些移民比较频繁的地区,可能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获取常住人口的数据。
常住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对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具有指导作用。
例如,一个地区常住人口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住房需求增加,交通压力加大,环境负担加重等问题,需要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
同时,一个地区常住人口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结构也会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和配置产生影响。
此外,常住人口的变化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地区常住人口的减少可能会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从而对养老服务、医疗资源等产生压力。
相反,常住人口的增加可能会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机会,促进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增长。
总之,常住人口是描述一个地区长期居住的人口数量的概念。
它包括了居住在一个地方并长期居住的人口,是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状况、人口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常住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对城市规划、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人口统计报告:研究和分析人口数据和趋势的有效方法
人口统计报告:研究和分析人口数据和趋势的有效方法引言人口统计是一门研究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的学科,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人口数据,揭示人口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在现代社会中,了解人口统计数据对于政府、社会科学研究者和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研究和分析人口数据和趋势的六种有效方法。
一、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最常用的研究人口数据的方法之一,通过对特定地区的人口进行全面调查和统计,收集个体和家庭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
人口普查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人口数据,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二、样本调查样本调查是一种通过随机选取一小部分人口进行调查的方法。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调查的主题和问题,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获得信息。
样本调查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并且可以得到代表性的数据。
然而,样本大小和选择是样本调查的关键问题,需要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一种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来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关联规律和趋势的方法。
在人口统计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算法,从人口数据库、社交媒体等海量数据中提取有关人口特征和变化的信息,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四、时序分析时序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来揭示趋势和周期性变化的方法。
在人口统计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时序分析方法,分析人口数量、结构和变化的时间序列数据,如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时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口变化的规律和原因,预测未来的人口趋势。
五、区域比较分析区域比较分析是一种通过对不同地区的人口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揭示人口变化的空间差异和特点的方法。
研究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理区域,比较其人口数量、结构和变化的差异和相似性,发现不同地区的人口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问题。
区域比较分析可以为地方政府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六、群体建模和模拟群体建模和模拟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或计算模型来模拟人口的特征和行为,研究人口变化和趋势的方法。
关于人口统计调查的几点建议(大全五篇)
关于人口统计调查的几点建议(大全五篇)第一篇:关于人口统计调查的几点建议关于人口统计调查的几点建议根据现行国家人口统计制度要求,每年进行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每五年进行“1%人口抽样调查”、每十年进行全国人口普查。
通过人口统计调查,了解掌握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研究未来人口状况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一、人口调查工作与常规统计工作的区别常规统计工作是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被调查单位搜集和登记资料的过程,获取的多是单位资料,具有沟通方式多、获取资料途径广等优势。
人口调查是指按照一定目的,采取科学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搜集有关自然人的资料。
由于自然人分布广、流动性大、获取资料途径单一,每个调查对象都需要入户进行调查,工作量非常大。
人口统计调查与常规统计调查相对比较而言,具有调查对象不稳、配合程度低等问题,工作开展起来难度大。
二、人口统计调查遇到的主要问题(一)入户调查登记“门难进”在城市,公民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保护。
虽然人们对人口调查表示理解,但登门入室依旧让一些住户感到不方便。
部分居民担心自身安全问题,不配合人口调查工作。
调查人员入户登记时,往往被拒绝,有些人甚至连门都不开。
在农村,调查对象配合程度高,调查工作开展起来比较顺畅。
近几年,随着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入户调查时很难找到人,使原本容易进行的调查也变得不容易。
(二)统计调查表“数难填”人口统计调查涉及到的指标比较多,包含人口姓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信息,需要填报的内容繁杂,指标关联性强,需要与被调查者反复沟通,需要的调查时间长,容易造成被调查者疲于应付。
部分调查内容涉及到房产等个人隐私,居民担心个人信息泄露给自身带来不利影响,不愿如实填报。
三、做好人口调查几点建议(一)借助“互联网+”优势,促进人口调查工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微信等公众服务平台迅速兴起,给群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学习和使用“互联网+”的热情空前高涨。
以常住人口为总人口的思考
以“常住人口”为总人口的思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形势和客观条件的变化,第六次人口普查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普查工作也将面临很多新问题。
同时,随着人们对普查研究和认识的深入,以及普查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可以预计,本次人口普查无论在调查方案、调查项目,还是在调查方式和方法上,都将有比较大的变化。
如何搞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值得我们每个工作者去深思的一个问题。
为此,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筹备工作开始之前,提出以下几个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大家一同来思考。
一、对“常住人口”的理解与实际操作中的偏差一是由于调查员思维上的“常住人口”是一种传统、理所当然的定义。
“常住人口”是以户为基本单位,一户有多少人不管外出不外出,户籍在不在,只要是本户一员,与户主有紧密联系,劳动收入在本户总收入成份中,就算“常住人口”。
这样理解也并不是没有道理,随着户籍制度放宽,市场经济的改革步伐加快,中国出现了向工业社会快速转型的趋势,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人口流动规模加大,这为大量的剩余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农民工”在城市阶段性或间歇性打工,象“候鸟”一样,奔波于城乡之间,这样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如此去理解“常住人口”显为更直观、更接近实际;二是调查员即使按照普查时“常住人口”的概念去理解,去进行实际操作,也会因农民工“候鸟”性的劳作生活,产生登记上的偏差,如一个人外出打工、而一年之间辗转多处,每一处都不满半年,因此他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在哪个地方都算不上“常住人口”,不可能是在总人口的统计范围之内,这是一个不小的空缺。
以瑞金为例:外出从业劳动力为99056人,如果有11%的外出从业劳动力在一年之内就业多个地方,将有1万多人在这次普查中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是以总人口来统计。
二、偏差对地域人口统计的影响普查的“常住人口”作为总人口统计与定期年报总人口统计有较大的出入。
在普查数据中以“常住人口”作为本地域的总人口数据,而事实上定期年报人口统计不是以“常住人口”这一指标概念去统计,而更多的是考虑实际的情况,以户为基本单位,一户有多少人不管外出不外出,户籍在不在,只要是本户一员,与户主有紧密联系,劳动收入在本户总收入成份中,就是本地域的定期年报总人口统计范围。
统计常住人口工作总结
统计常住人口工作总结
近年来,统计常住人口工作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不懈的努力
和持续的改进,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统计常住人口工作体系,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首先,我们在统计常住人口的基础信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全面普查和抽
样调查,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常住人口数据库,包括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年龄分布、职业结构等多方面的信息。
这些数据为政府制定人口政策、规划城市发展、提供社会福利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我们在统计常住人口迁移流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随着城市化进程
的加快,人口流动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我们通过对人口迁移的调查和统计,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人口迁移数据库,为城市规划、交通建设、就业政策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此外,我们还在统计常住人口的特殊群体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比如针
对老年人口、残疾人口、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我们进行了重点调查和统计,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总的来说,统计常住人口工作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政府决策和社会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统计常住人口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数据质量不高、统计方法不够科学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改进。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不断提高统计常住人口工作的水平,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统计常住人口工作总结
统计常住人口工作总结
近年来,统计常住人口工作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政府部门和统计机构的不懈努力,我国的人口统计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首先,统计常住人口工作在数据采集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建立健全的人口信息采集系统,我国成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我国实现了人口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监测,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人口信息。
其次,统计常住人口工作在数据分析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对人口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我国成功发现了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为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结合人口数据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我国成功实现了人口政策的科学制定和调整,为实现人口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最后,统计常住人口工作在国际交流和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人口统计工作,与各国统计机构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学习先进技术,提升了我国的人口统计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总的来说,统计常住人口工作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常住人口工作还将继续深化和完善,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持。
居住人口信息排查工作总结
居住人口信息排查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居住人口信息排查工作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居住人口的登记和统计,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的人口结构和分布情况,为城市规划和社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首先,居住人口信息排查工作需要加强宣传和宣传,提高居民的参与度。
通过宣传教育,让居民了解居住人口信息排查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和统计。
同时,可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社交平台,加强信息的传播,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其次,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居住人口信息排查工作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统计和分析,因此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监督,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另外,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工作的智能化和便捷化水平。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居住人口信息的快速采集和处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可以建立居住人口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动态管理和实时更新,为城市管理和规划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最后,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交流,形成工作合力。
居住人口信息排查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加强与公安、民政、房管等部门的协作和交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工作的开展。
可以建立定期的协调会议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总之,居住人口信息排查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人员培训、信息技术应用和部门协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人口统计数据报告的编写要领与方法
人口统计数据报告的编写要领与方法一、引言人口统计数据报告是对特定地区或特定群体的人口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分析和描述的报告。
它对于了解人口变化趋势、判断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编写人口统计数据报告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任务,需要合理的方法和正确的要领才能够准确且有效地表达人口情况。
本文将介绍人口统计数据报告的编写要领与方法,并详细讨论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二、数据收集与整理1. 收集可靠数据源:人口统计数据来源有许多,如人口普查、统计年鉴、人口登记等。
在编写人口统计数据报告时,应选择正规、权威的渠道获取数据,以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2. 整理数据格式: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将其进行整理和分类,并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编制,以方便后续的统计分析和呈现。
三、数据分析与解读1. 基本情况分析:对人口数据进行整体分析,了解人口总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基本情况。
2. 变化趋势解读:对人口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变化,揭示人口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3. 地区差异分析:将人口数据按地区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地区的人口情况,探究地区差异的原因和特点。
四、图表制作与应用1. 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根据数据的性质和需求,选择最适合呈现的图表类型,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
2. 图表设计原则:图表要简洁明了,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避免信息的冗余和误导。
五、结果呈现与报告撰写1. 结果呈现方式:可以采用文字描述、图表展示等方式将分析结果进行呈现,突出重点,清晰明了。
2. 报告撰写原则:报告的结构要清晰,内容要全面,语言要准确且简练,重要信息要突出。
六、质量控制与报告考核1. 数据质量控制:在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尽可能避免数据的误差。
2. 报告质量考核:编写人口统计数据报告后,需要进行质量考核和评估,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总结:编写人口统计数据报告需要合理的方法和正确的要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信息报/2004年/04月/27日/
关于常住人口统计方法的思考
王购高
关于常住人口统计的原则
1.基本反映客观实际。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取得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的统计资料,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准确,即真实可靠,符合客观实际。
常住人口统计,是整个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区间人口流动日趋频繁,特别是外来人口情况更加复杂,居住分散、流动性大,搞准常住人口统计数据更是一件不易的事情。
我们在进行常住人口统计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工作,使常住人口统计数据基本反映客观实际。
2.统计方法设计要考虑县市(地)两级需要。
国家统计局和省统计局在设计常住人口统计制度方法时,要考虑县市两级的需要。
特别是在制订与之有关的抽样调查方案,组织进行抽样调查时更要注意。
在以往的统计工作中,有时如五年一次的1%、1‰的人口抽样调查,样本量过少,对县市两级根本无代表性。
县、市两级统计部门所做的工作,纯粹成了交“公粮”。
3.方法要简单易行,操作性要强。
进行常住人口统计调查工作,要从人的居住地开始,需要动员村(居)委会最基层的同志参与。
而村(居)委会的同志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同时县市两级政府统计部门人员力量与工作任务的矛盾大。
进行常住人口统计,方法一定要简单易行,操作性强。
4.要整合统计资源,搞好条块结合。
人口统计资料主要来源有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和人口经常性登记。
目前,与人口统计有关的有公安、计育、统计等部门。
国家和省一级人口数据基本是由统计部门以人口普查为基础,按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进行推算。
市县一级基本是采用公安部门的人口统计年报。
进行常住人口统计,政府统计部门要发挥龙头作用,全局一盘棋,统筹规划。
要分析研究公安、计育人口统计的现状,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加强对部门人口统计的指导和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完善统计制度和方法,提高人口统计数据质量。
5.从三种人口概念入手,规范常住人口统计。
人口数据可分为现有人口、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三种。
户籍人口是某一个时间户口在某地的全部人口。
户籍人口以户口为统计依据,不管人在何处,都由户口所在地统计。
目前公安部门的人口统计就是按户籍统计的。
现有人口是指在一定时点上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全部人口,它包括外来暂住人口,不包括本地暂时外出的人口。
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大加之统计上的时间差,现有人口数没有进行统计。
常住人口是经常或久居本地的人口,包括居住本地暂时外出的人口,不包括外地人在本地暂时居住的人口。
常住人口统计必须明确时间标准和空间标准,对于时间标准,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以半年为界。
这次国家统计局[2004]4号文件以一年为界。
对于空间标准,普查时以乡、镇街道为界,计算人均G DP,应以计算人均G DP的区域范围为界。
我们进行常住人口统计,就可在理清三种人口概念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上入手,采取不同的办法。
关于常住人口统计的方法
进行常住人口统计可从不同角度出发。
根据上述的统计原则,本人认为下列两种方法可供参考。
方法1: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进行推算。
即以人口普查时的常住人口数为基础,每年进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取得常住人口发展速度,进而计算报告期
的常住人口数。
方法2:以公安部门户籍人口数据为基础,利用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进行推算。
即以每年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为基础,年内进行人口抽样调查,取得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数量比例,进而计算常住人口数。
具体做法:
1.搞准人口基数。
上述两种方法,不论用何种方法,搞准基数至关重要。
方法1中,人口普查的常住人数总的来讲问题不大。
但2000年第五次普查数据某些个别问题需要处理。
今后人口普查方案的设计,要进一步完善,组织工作要进一步严密,使普查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同时为了便于人口抽样调查的组织,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的确定要相对稳定,数据处理程序,要考虑到县级能汇总得出分居委会、村委会的常住人口数。
方法2中,目前公安部门已登记人口信息比较详细,查询也很方便。
从统计部门资料使用的角度来看,为了便于与人口抽样调查的衔接,一是现有登记人口增加户口所在地的村(居)委会的标识。
这也就要求村、居委会的划分要相对稳定,编码要规范,各个部门要统一。
二是加强经常性人口登记管理工作。
要多宣传教育,督促居民及时登记人口变动情况。
2.科学组织抽样调查。
一是样本的确定。
在现有1%、1‰人口抽样调查基础上,一要增加样本个数和样本容量,使每个县市区都有样本,都能利用调查资料进行推算。
二要提高样本代表性。
建议采取类型抽样,以村(居)委会为单位,在纯农村、纯街道和城乡结合部分别抽样,特别是要增加城乡结合部的样本个数。
二是根据不同的调查目标,确定抽样调查内容。
在现有人口抽样基础上,增加社区调查内容。
社区调查范围扩大到所有的被抽中的调查小区所在村委会和居委会。
村的社区调查内容增加流动人口统计内容。
人口流入流出数按省、市、县三级计算常住人口的要求分别设指标,其数据可用采访法取得。
城镇和城郊结合部增加社区调查表,调查社区范围内的户籍人口数、常住人口数、流入流出人口数。
这些人口的数据来源:居委会范围小的所有住户全面调查,范围大的,调查几个小区。
其目的只是为了取得常住人口发展速度和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数量比例。
这一层次上户调查工作量大,可仿照人口普查采取长短表的方法。
现有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表为长表。
另外,设计一张短表,只调查现有调查户中的每个人都填报的项目,即1-5项,以观察人口流动情况。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潭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