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大高考二轮复习:第17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标通用课件:专题三 第3讲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协调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标通用课件:专题三 第3讲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协调

专题三
第3讲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协调
命题分析 突突破破点点一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15-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易错警示 (1)对题干材料信息提取不足,不能根据题干信息找到答题的切入 点;(2)表述不规范。 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 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 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 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 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 大;商品率高等。
专题三
第3讲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协调
命题分析 突突破破点点一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7-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3.农业发展方向分析
(1)根据优势定方向:根据当地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发展 优势产业。
(2)根据问题定方向:根据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提 出整治措施,确定农业调整方向。
社会经济条件
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
珠江 出口创 水热充足,地形、土壤 广阔;水运、铁路、航空
三角洲 汇农业 等自然条件优越
等交通便利;农业生产
技术水平高
南疆
棉花生 产基地
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 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 雪融水灌溉
种植历史悠久;市场需 求量大
专题三
第3讲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协调
命题分析 突突破破点点一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高考地理单元专题复习--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单元专题复习--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单元专题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巩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河南焦作定位考试]据考证,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就在中国云贵高原一带,其中有“高原古茶树之乡”美誉的久安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境内具有保护价值的古茶树在54 000丛以上,树龄均在600年以上。

种植于贵州的茶树品质优良,70%集中在24°N—27°N、海拔800—2 000米的高原地带,但长久以来贵州茶叶却籍籍无名,仅在当地销售,市场占有率偏低。

据此完成1—3题。

1.贵州出好茶的主要原因有()①昼夜温差较小②纬度低,热量充足③光照较强④水和空气洁净⑤病虫害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2.相对于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等知名茶叶而言,贵州茶叶市场占有率偏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多山地地形,交通不便B.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远C.劳动力、地价成本高D.发展历史短,经验不足3.促进贵州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A.不断扩大茶树种植规模B.改进加工技艺,增加附加值C.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D.加大科技投入,引进优质树种[2020江西临川二中测试]B/N比指区域某行业基本部分(对外服务的量)与非基本部分(满足本区域居民的量)的比值。

其值越大,区域的基本经济部分比重越大,该行业专业化水平越高。

下表示意2005年、2015年京津冀部分行业B/N比。

据此完成4—5题。

行业2005年2015年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建筑业等)0.08 0.12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信息传输、金融等)0.49 1.01生活性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房地产、娱乐等)0.70 0.65公共服务业(水利、环境、教育、社保、公共管理等)0.10 0.214.表中数据能反映出京津冀()A.工业的专业化程度最低B.生活性服务业对外服务的总量在下降C.GDP主要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D.生产性服务业B/N比增幅最大5.关于京津冀工业B/N比较小的分析正确的是()A.河北省工业主要服务对象是京津冀B.河北省对北京、天津就业人口吸引力较强C.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正处于一个快速上升阶段D.河北省的发展定位为为京津两地提供生活性服务[2020山西吕梁阶段性测试]新场村地处遵义市郊区,距离市区约15千米,共有162人,40户,耕地面积149亩(1亩≈666.7 m2)。

地理总复习课件第十七单元(高考讲义)

地理总复习课件第十七单元(高考讲义)
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区域经济发展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7
区域经济发展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与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
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大、小兴安 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长白山区是我国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主产区;延边 盛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柞蚕茧产区;辽南是苹果产区
畜牧业 区
西部高原、松嫩 平原西部及部分
林区草地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林区草地,是放牧畜牧区,农牧结合条件好,是重要 的羊、牛、马畜牧生产基地;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和三河马;松嫩平 原西部东北红牛
量高
粮基地的条件之一
工业基地
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工业 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社会经济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商品农业提供了必要条件,利于发展
条件 便
外向型农业
开发晚,人口密度小
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并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 展
命题规律
命题趋势
知识体系构建
区域经济发展
返回目录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1
考点一 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1.优势区位
地理条件
特征
影响
气候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 风气候
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 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条件
平原、山地、高原相 对完整
主要产品及分布区
玉米:松辽平原最为集中,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 小麦和大豆:北部三江平原、松嫩平部山区的河谷盆地,由于育种与 种植技术的进步,现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总结课件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总结课件

解题步骤
具体阐释
实例论证
名词比较类
先理解名词的含义、包括的 主要内容,然后针对内容进行 分析、对比
例如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 光照与热量、水分与水源等
四审题
审比较对象
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 例如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
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选择性 地理位置比较,从位置上看两者
区域特征比 地列举比较,区域的综合分析 都位于北半球、低纬度、亚欧
项目
发电成本(元/千瓦时) 建设成本(万元/千瓦)
火电
0.3~0.4 <0.3
风电
0.4~0.6 0.7~0.8
(1)说明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比,风电开发的优点。 (2)指出我国主要风电场集中的两大地区,并分析这两个地区发展风电的共同区位优势。 (3)简析图示M地区风能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风电场的原因。
四审题
审比较点
从设问中找准比较点,以便与具 例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 体的知识点建立起有效联系 型及特征的异同点
审比较角度
审准题目要求从什么角度、几 例如“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说
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 明甲地和丙地土壤侵蚀的差
掉答题的要点
异并阐述判断理由”
解题步骤
具体阐释
(续表) 实例论证
联系图表和材料
答案
解析
专题3 探讨类设问
探讨类设问,是近几年高考现实探究类非选择题常见的设问形式,其特点是无固定答案或结论不唯一, 侧重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其常见的解题思路 如下表所示:
命题形式
设问形式
解答思路
实例论证
判断说理型
要求考生首先对明确提出的问题 作出判断,然后阐述理由。常用 “是否赞成”“是否同意”等表 述形式

高考地理复习课件:区域-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复习课件:区域-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3.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
地理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项目 时间
第一阶段 1979—1990年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全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
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
问题
大);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
2020版《高考帮》配套PPT课件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考情精解读 课标要求
目录
CONTENTS
命题规律
命题分析预测
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
考点1 区域农业发展 考点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知识体系构建
B.方法帮·素养大提升 方法突破 方法1 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 方法2 非农产业对城市化促进作用的分析
地理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生产的高利润,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污 染。
地理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 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 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农业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①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实现旱涝保收;②加大中、低产田治理力度,建 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产业
特点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 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
原因 ,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扩大;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

2020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2020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题组 1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2018 全国卷Ⅲ,3—5,12 分]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

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

据此完成1—3 题。

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D 与中心集镇相比,县城为更高等级的区域中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资金供应更加充裕, 故A、C 错误。

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受原料的影响较大,而受市场影响相对较小, 且县城消费能力更强,故B 错误。

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分布在中心集镇,招募的工人多为当地农民,工人上班离家近,可以兼顾农业,因此当地农民更倾向于到中心集镇的加工企业上班,使得这些加工企业更容易招募劳动力,活力较强。

2.C 当地有相当规模的人口属于本地务工务农兼业的农民,这一群体既要在当地城镇务工, 还要兼顾务农,故“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既方便农民务工,又方便其在农村务农。

3.B 乡村振兴战略应立足激活乡村活力,繁荣乡村文化,增加农民收入等,因此,通过加大当地优势资源开发,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开展多种经营,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可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大规模机械化种植需要大幅度扩大种植规模,且农业机械投入较大,在贫困山区难以实现;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对当地农村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区域经济发展—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ppt(89张)

 区域经济发展—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ppt(89张)

4.意义 充分发挥农业_□3_1 _自__然__资__源_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 科技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背景 由于_□3_2 _过__度__垦__荒_和破坏植被,引发“黑风暴”。 2.有益尝试 (1)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 业、“处方”农业等。
(1)半环状
中间:山脉和山地丘陵 内侧:_□_4_平__原___
(2)温润带的湿季润风半气湿候南_降□5__北水中__热:温__量自带__差_□、_6_异东寒__较南温__大带向:三西跨个北暖温递温度减带带、
(3)植被:以寒温带_□_7_针__叶__林___和针阔混交林为主, 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
问题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 产业升级
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 面临困境
和装备制造业,推动地区_□4_7_产__业__升__级___
珠江三角洲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 城市建设
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 相对落后
_□4_8_大__珠__江__三__角__洲_城市群 生态环境
图表信息:由图及图例可知铁路、港口、首都、城镇 的分布。
第二步:思维流程 第(1)题,主要考查我国国内剑麻纤维的产需矛盾, 要从我国剑麻纤维生产和需求两方面作答,材料信息分别 表述了剑麻的生产地区和工业用途,剑麻为热带经济作 物,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结合我国的地域分布,分析我 国剑麻的生产现状;剑麻的主要用途为工业,结合我国相 关工业种类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剑麻的总体需求量;两
项综合,总结剑麻的供求关系。第(2)题,主要考查农 场兴建的区位因素,结合图例分析此题,图例信息表述了 铁路、港口、首都、城镇的分布,铁路与港口促进了交通 的便捷,首都与城镇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另外,当 地人有剑麻生产的经验也是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第 (3)题,主要考查剑麻农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从材 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从“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 1 000 人”可知,能够为当地提供长期或短期的就业机会,从而 促进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从“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 所”可知,能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促进区域 经济发展。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精装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对区域农业来说,自然条件是制约因素,首先应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适合该区域发展的农业类型.如我国东北地区,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区域有一个宏观认识.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区东部.2.自然条件(1)气候:(2)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区域发展现如何]1.主要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主要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2.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①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②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突出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存在问题与对策]1.存在的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2.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3.农业的发展方向(1)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2)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3)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以“案例”为依据——探规寻律·走向实践][理在书中]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1.自然条件特征影响气候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2.社会经济条件[题在书外](20xx·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如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审题指导]1.审设问第(1)题,“环境质量优良”→主要从三江平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其质优的原因.第(2)题,“气候”→与实际生活结合,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分析,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降水少,病虫害少.第(3)题,“化肥施用量较少”→主要从土壤肥沃、肥力高,科技发达,精准施肥等方面分析.第(4)题,“中国绿色米都”→从无污染或少污染,产量高、商品率等方面分析.2.审材料“于1957年开始垦荒”→开发历史较晚,开发的历史短.“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说明建三江地广人稀,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自然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水源、土壤具备质量优势.“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科学种植,精准施肥,发展生态农业.3.审图表从图上可以看出,建三江位于48°N附近,纬度较,气温.[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把握规律]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题组冲关](20xx·长沙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作为我国最大的早茶生产基地,宜宾是全国同纬度地区(27°N~28°N)茶树萌发最早的地区,茶叶一般在2月上旬就可上市,比同一纬度区的浙江、安徽等全国茶叶主要产区早20天以上.宜宾由于产茶历史悠久,产早茶时间领先,早茶品质优、色泽美、品牌多而被中国茶业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早茶之乡”称号.材料二宜宾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岭谷相间,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境内主要河流有20多条,水库500多座,水资源丰富,水质纯净.材料三20xx年2月第九届“中国·宜宾早茶节”进一步强化了质量安全,推行茶叶质量安全网上追溯机制.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茶叶包装上的二维码,查到该产品的生产环境、基地情况、生产日期等诸多信息,掌握该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整个流程.材料四如图两图分别为宜宾地理位置示意图和茶园景观图. (1)与同纬度的浙江、安徽相比,说明宜宾早茶上市更早的气候条件.(2)分析宜宾适宜早茶生长的自然地理条件.(3)对于建立茶叶产品二维码追溯机制,有些茶农非常赞同,有些则不赞同,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4)宜宾生态早茶园周边一般种植高大的乔木,请说明这些乔木对早茶园的作用.解析:第(1)题,结合地形,从低温期长短、生长期积温等方面分析农产品上市早的原因.第(2)题,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赞同,从质量、知名度及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等方面论述;不赞同,从全过程监控的技术难度和成本方面考虑.第(4)题,乔木对早茶园的作用可以从森林的生态作用方面分析.答案:(1)冬季,宜宾产茶区因四川北部大巴山和秦岭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因而比同纬度的浙江、安徽的低温期短,且生长期积温高,所以萌芽更早,上市更早.(2)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气温高,生长期长,适宜早茶生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充沛,且境内河流多,水资源丰富,能满足茶树生长所需水分;宜宾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度适中,有利于排水,适宜茶树生长.(3)赞同.理由:通过监控从茶园到茶杯的整个流程,增加了茶企生产环节的透明度,强化了茶叶质量安全;使消费者对茶叶品质和生产过程更放心,提高了信任度和满意度;提升了宜宾早茶的知名度,推动宜宾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任答其中两点即可)或不赞同.理由:全过程监控,技术难度增大;成本提高.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温,使茶树免遭低温冷害;增加生物多样性,减轻茶园病虫害.(任答其中两点即可)[以“案例”为依据——探规寻律·走向实践][理在书中]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方法途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步发展商品粮食生产;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抓好养畜基地建设;健全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抵御旱涝能力;加快中低产田和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加快农业技术应用推广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速文化教育普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耕地建设和保护;搞好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合理解决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问题对策黑土开发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②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③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林业发展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①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题在书外](20xx·四川成都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北地区≥10 ℃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甲中阴影)分布图.材料二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图乙)和谷物单产(图丙)比较.材料三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1)估算图甲中①②两地≥10 ℃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②地比较,分析①地≥10 ℃积温高或低的原因.(2)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审题指导]从材料一的图甲中可以看出,①地≥10 ℃积温介于3 000~3 500 ℃,②地介于2_000~2_500 ℃,则两地差值介于500~1_500 ℃;两地纬度相同,积温不同,可从地形、冬季风等角度分析;东北地区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上.从材料二的图乙、图丙上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大于上海、江苏、浙江;单位面积谷物产量要比上海、江苏、浙江低,主要与东北地区纬度高有关. [答案] (1)500~1 500 ℃.原因: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①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①地≥10 ℃积温高于②地.(2)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自然原因:地处东北平原,平坦开阔;夏季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所以单产低,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地广人稀(或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4)①(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②(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③(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⑤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答对三点即可)[把握规律](一)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日益突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具体表现如图所示:(二)我国主要农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典型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方向农耕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过度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绿色农产品基地牧区内蒙古高原、青海牧区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只采不育、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三)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题组冲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宁夏平原自古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称,而今依旧是中国西北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小麦、水稻高产稳产,枸杞、瓜果品质优良,银川附近遍布的湖沼是宁夏的水产基地,而贺兰山前广袤的草场,则是宁夏滩羊的重要产区.材料二宁夏平原示意图.(1)贺兰山对宁夏平原农业发展有何影响?(2)分析宁夏平原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西北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越自然条件.(3)说出宁夏平原发展种植业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指出其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解析:第(1)题,贺兰山对宁夏平原农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从贺兰山对该区气候、土壤以及对该区农业类型的影响等方面回答.第(2)题,根据宁夏平原的地理位置,可以从气候(光照、昼夜温差)、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第(3)题,宁夏平原农业属于灌溉农业,产生的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问题,以及不合理开垦对植被的破坏,从而造成的土地沙化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可从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进行作答.答案:(1)贺兰山可以阻挡西部沙尘对宁夏平原的影响,减轻土地沙化;宁夏平原位于贺兰山以东,处在夏季风的迎风坡位置,降水相对充足,为农业提供水源,而冬季又因为有贺兰山的阻挡,免受冬季风的侵袭,减轻低温冻害;贺兰山为宁夏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环境,形成宁夏平原的主要牧区.(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黄河水灌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问题:土壤盐碱化、土地沙化.对策: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发展农林牧业;科技兴农,增大技术的投入,提高农业产品和产品质量;(以农产品为原料),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展节水农业,改良灌溉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积极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防止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善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油菜属喜冷凉、抗寒力较强的作物,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4~6 ℃,开花期的温度一般为15~19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菜干物质和油分的积累.按播种时间的差异可将油菜分为春油菜和冬油菜两种.如图为我国20xx年油菜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结合材料可知( ) A.地形和水分差异导致我国南方油菜分布比北方广且集中B.北方油菜冬季播种,夏季收获C.纬度差异导致甲、乙两产区分别种植冬油菜和春油菜D.长江流域油菜秋季播种,来年春末夏初收获2.与丙产区相比,乙产区的优势是( )①油菜总产量高②油菜成熟所需时间长,含油量高③低温期长,油菜病害少④油菜品种丰富B.②③A.①②D.①④C.③④3.华北地区没有成为我国油菜的优势产区,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 )A.风沙灾害多,且积温偏少B.水资源紧张,土壤盐碱化严重C.油菜的生长时序和农事安排与小麦有冲突D.耕地面积不足解析:1.D 2.B 3.C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影响我国南方油菜分布比北方广且集中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不是地形和水分;甲、乙两产区分别位于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种植的都是春油菜;我国北方冬季寒冷,油菜要在春暖后才可播种,而南方冬季相对温暖,油菜可秋季播种,来年春末夏初收获.第2题,乙产区纬度高,气温低,故油菜病害少;乙产区积温少,油菜成熟需要的时间长,积累的有机质多,含油量高;乙产区的油菜总产量不及丙产区;乙产区低温期长,生长期长,油菜品种不及丙产区丰富. 第3题,华北地区的积温比乙产区多,但乙地成了油菜优势产区,故A项错;油菜属旱地作物,虽需一定的灌溉用水,但受水资源限制较少,故B项错误;华北地区耕地面积广,D项错误;华北地区油菜的播种与生长时间处在该地区冬小麦的生长与收获期内,因而华北地区未成为我国油菜优势产区,故C项正确. (20xx·安徽合肥二模)读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完成4~6题.4.近年京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B.水热条件变差A.市场需求减少D.生产成本提高C.高铁运输便利5.与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相比,冀北高原种植错季蔬菜的优势条件有( )①夏季气候凉爽②光照资源丰富③昼夜温差大④土壤肥力高⑤水资源丰富B.①③④A.①②③D.③④⑤C.②④⑤6.京津冀地区各蔬菜生产区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A.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基地B.山地丘陵蔬菜生产区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基地C.山前平原蔬菜生产区建立大型出口创汇基地D.冀东南蔬菜生产区积极发展采摘、观光基地解析:4.D 5.A 6.B 第4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京津地区对蔬菜的需求量会增大,但同时用地、用工成本增加,导致当地种植面积萎缩.第5题,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是夏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较冀北高原水资源更丰富;冀北高原海拔高而夏季气候凉爽,降水少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多为冲积扇而土壤更肥沃.第6题,山前平原具有土地规模大的优势,可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质量好,农业种类多样,适宜发展优质生态特色基地;采摘、观光基地适宜在城市周边地区发展. (20xx·山东济宁一模)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 cm.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完成7~8题.7.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B.促使雪水下渗A.防止杂草生长D.增大昼夜温差C.提高地表温度8.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地表植被②减少水分蒸发③提高土壤肥力④调节土壤温度⑤防止果树烂根B.②③④A.①②③D.①④⑤C.③④⑤解析:7.C 8.B 第7题,2~3月正是冬末春初,气温还较低,地表覆草后会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阻碍地温回升,故要避开此时间段覆草.第8题,果园覆草不是土壤中长出的植被,则①错误;地面覆草可减少水分蒸发,而果树烂根的原因是土壤中水分多,则⑤错误. (20xx·河南百校联盟联考)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9~11题.9.图甲中吠亩法有利于( )B.保温通风A.抗风透光D.排水防涝C.抗旱保墒10.与图甲相比,图乙吠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 B.昼夜温差减小A.土壤水分充足D.通风透光性好C.风力侵蚀降低11.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 )B.光照A.热量D.水分C.土壤解析:9.C 10.D 11.D 第9题,图甲中吠亩法是“上田弃亩”,其特点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是种在垄上.由于水往低处流,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抗旱保墒.第10题,图乙吠亩法是“下田弃吠”,主要是在地势较低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而不是种在沟内,即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风透光.第11题,图甲吠亩法是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图乙吠亩法是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因此,水分是影响该地区发展这种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二、综合题(共56分)12.(20xx·长沙二模)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三江平原昔日是以“北大荒”闻名的蛮荒之地,现在却成为我国有名的稻米城,大米输出量占全国的15%,是名副其实的“北大仓”.在《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新天府评选中成为明星,最终排名第六位.材料二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大分布区,如图.材料三俗话说“南稻北麦”,我国水稻的传统优势产区都在南方.但三江平原的农田现在有60%为水稻田,粮食总产量达1 500万吨,70%作为商品粮输出,商品率远比南方的水稻生产基地高.(1)读图说出东北地区沼泽空间分布上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 (2)三江平原现在沃野千里,其耕地主要是由沼泽改良而来.分析该区土壤肥沃的自然成因.(8分) (3)根据材料三,试分析三江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生产基地及商品率高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题,据图可看出沼泽北部多、南部少;南北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则可从气温、降水角度分析.第(2)题,土壤肥沃程度是以有机质含量为衡量标准的,要从有机质含量多角度分析,注意耕地“由沼泽改良而来”,则分析沼泽有机质含量多的原因即可.第(3)题,注意本题有两个问题:成为水稻生产基地的原因、商品率高的原因.成为水稻生产基地,要分析满足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成为基地还要分析发展水稻生产的优势;商品率高,关键在于人均粮食多.答案:(1)面积由北向南减少.北部降水丰富,气温偏低,蒸发量小,冻土层深厚,地表水不易渗漏,冷湿的环境使其沼泽广布;南部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明显,地表积水难以保存.(2)沼泽草甸植被有机质生产量大,气温低,分解微弱,有机质保存多;沼泽地势一般较低,淤积的有机物也较多.。

2019-2020版《大高考》地理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2019-2020版《大高考》地理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思路4 从非地带性差异入手分析 如沙漠周围地区,有水的地方可以发展绿洲农业;南方低山丘陵 地区的红壤,适合茶树生长。 思路5 从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入手分析 如大城市周围,适合发展蔬菜、花卉、奶牛等产业;交通便利的 地方,适合发展商品农业。
考点二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和条件
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 源灌溉条件,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④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 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以及林 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山区 实现“立体农业”,山区发展特 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的
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转变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解题思路
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才 可能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要因地制宜,就要学会分析不 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内部存在的差异对农业带来的影响。一般 有以下五个思路: 思路1 从纬度地带性差异入手分析 区域内部南北方向上的位置差异,造成区域内部在热量条件上南 北向的递变,进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及农业其他方面的变化。如 东北地区内部,自南向北经过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而粮食 作物、经济作物、树种也有相应的变化。
思路2 从经度地带性差异入手分析 区域内部距海远近的差别,造成区域内部水分条件的差别,这体 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东北地区由于东西跨度较大,从 干湿状况看,西部有少部分半干旱区,中部半湿润区广阔,东部 主要为湿润地区,造成其农业结构西部以牧业为主,而中东部以 种植业为主。东部沼泽湿地广布,而土壤分布从东向西则表现为 黑土向黑钙土再向栗钙土过渡的情况。 思路3 从垂直地带性差异入手分析 如东北地区三面环山、中部平原广布的地形特征造成其在垂直方 向上具有明显差异:山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平原地区 则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课件完美版: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课件完美版: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考法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
1.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2.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条件
特点
措施
生态环境
8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 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2)运用农业科技,改善不利的农业区 位条件。
9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济宁2019一模]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 cm。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完成下列各题。
1.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 A.防止杂草生长 B.促使雪水下渗 C.提高地表温度 D.增大昼夜温差 2.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地表植被 ②减少水分蒸发 ③提高土壤肥力 ④调节土壤温度 ⑤防止果树烂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赞同。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 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6分)
11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教师专 享
4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5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应图 中字母
农业带
A 乳畜带
B 玉米带
C 小麦区 棉花带
位置
区位条件
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
美国中部

(全国通用)2020高考地理艺考生文化课专题十六区域经济发展

(全国通用)2020高考地理艺考生文化课专题十六区域经济发展

问题
对策
生企放题主①区②题③④⑤珠态业量日要大已水突噪耕森江环的大益表气经污出声地林三境迅,显现污成染;扰锐面角问速但露在染为严民减积洲题发是出:日全重,,减地日展处来益国,城土少区趋,理。加酸“市壤,能严导量剧雨水生肥水源重致小,中存力土、质:,珠心环下流交“性环江之境降失通三”境三一质;日、废缺污角;量趋”水工染洲下严排问矿问地降重;。加区划环环外求案合业一障强各,保境来企手同加系外规城加等污人业续,大列来划 市强基染 口依,对查的员与制了础的加法依私处相工管定交设治强办法招力关的理了通施理管理签滥度政合①发、建。理招订雇;策法该展通设。工劳的出,权②地规信和要备动企台保益对、。
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 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取得规模效益。
(2)缺点:就是工业的集聚会使得当地的污染加重,不利于环 境的保护、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要点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①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 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 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科技实 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②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 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 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 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 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 动力正在减弱。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 (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 益处。 (3)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 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 (4)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 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 并解释原因。

2020版高考地理冲刺600分一轮课件: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共68张PPT)

2020版高考地理冲刺600分一轮课件: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共68张PPT)

方式,其主要的判读方法总结如下:
考点44 区域农业发展
1.找典型作物,推断所在地区 不同的农作物分布的地区不同,因此判读时可以抓 住一些典型作物,如冬小麦和春小麦、甜菜和甘蔗、 水稻等,推断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分布地区。
考点44 区域农业发展
2.看箭头及标注,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 阅读图中箭头的指向,注意观察废弃物的排放、
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
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
经济效益。
考点44 区域农业发展
立体农业的特点:
①“集约”:集约经营土地,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资金
整体综合效益;
②“高效”: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
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 ③“持续”: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 的质量,增强农业后劲,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
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考点44 区域农业发展
考例剖析
考法1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分析方法
例1[课标全国Ⅱ2015·2~3]桑基、蔗基、果基鱼
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 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 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
(2)加大农业资金、技术的投入,依靠科技进步,
保护耕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考点44 区域农业发展
(3)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综合发
展农林牧渔,实现农产品的多样化、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通过引进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
(4)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化。
考点44 区域农业发展
考法1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分析方法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考点题型拓展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考点题型拓展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

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考点自测[2021广西百色第三次大联考]丹麦农业高度现代化,家庭农场与农业合作社历史悠久。

家庭农场专注于种植、养殖等直接生产活动;农业合作社专注于流通、营销,后来发展到培育良种、打造品牌、加工增值和拓展市场,形成农业—食品产业体系,实现“抱团销售”。

据此完成1—3题。

1.农业合作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家庭农场( )①地理位置偏僻②生产规模较小③生产经营分散④机械化水平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农业合作社数量减少而规模扩大,主要是因为( )A.农业技术进步B.劳动成本上升C.农场规模扩大D.市场竞争加剧3.丹麦农业能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 ( )A.产研销一体化B.农场历史悠久C.欧盟市场广阔D.国家政策扶持[2017海南地理卷,3—4,6分]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

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

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4.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A.技术要求高B.劳动力投入大C.种子成本高D.单位面积产量低5.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C.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6.[2020江苏地理卷,29,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咖啡原产于非洲, 现在我国云南、四川、海南、福建和台湾等地均有种植,但90%以上种植面积集中于云南。

图1为“咖啡原产地非洲某地的咖啡种植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咖啡种植已成为我国云南部分地区支柱产业、出口创汇产业和农村扶贫产业,2014年被农业部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特色产业。

目前我国咖啡生豆产量位列全球第13位,但人均咖啡消费水平低,产业利润丰厚的加工、流通环节多为外国品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模拟精选题(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3、4、7题)一、选择题(2016·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诊断)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

读我国S省区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其2009年产业产值结构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幅图中,最有可能表示S省区2009年产业就业结构的是()2.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劳动力转移人数越多。

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则S省区劳动力转移规模最大的方向可能是()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B.第一产业-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解析第1题,由题文可知,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

那么就业结构等于产业产值结构比比较劳动生产率,结合两图,可以看出2009年第一产业产值约占20%,比较劳动生产率约0.4,就业结构约为50%;第二产业产值占50%,比较劳动生产率为3,就业结构为20%;第三产业产值约占30%,比较劳动生产率约为1,就业结构约为30%,故选B。

第2题,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劳动力转移人数越多,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最大,所以S省区劳动力转移规模最大的方向是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

故选A。

答案 1.B 2.A(2017·河北唐山统考)下图为京津冀城市一体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在一体化背景下,天津应成为()A.知识型区域B.加工型区域C.资源型区域D.贸易型区域4.同京津相比,河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人才密集B.交通便利C.地价便宜D.市场广大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天津市从河北获取资源、劳动力和初级产品,从北京获得产业与技术支持,进行产品加工,工业最终产品与高端技术产品输往北京,故天津应为加工型区域。

第4题,与北京和天津相比,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土地面积、劳动力数量大,用工、用地的成本低廉,能够吸引对劳动力需求较大的产业落户。

答案 3.B 4.C(2016·宁夏银川一中期末)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

中宁地区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枸杞的生长。

回答5~6题。

5.该地区枸杞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有()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5题,题干所问为自然原因,而“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属于社会经济原因,可以排除;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土壤碱性重”可以排除“黑土肥沃”;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枸杞的生长。

第6题,宁夏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所以坡地开荒不会导致水蚀严重而是会导致土地荒漠化:该地区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酸雨主要和工业生产排放的酸性气体有关,与农业结构调整无关。

答案 5.D 6.C二、非选择题7.(2016·福建省漳州八校高三2月联考)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图1为陕西省某区域略图。

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

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材料二“秋淋”(连续4天出现降雨,且降雨量达到20毫米及以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对秋雨的习惯叫法,当地秋雨期一般自8月中旬后开始,最晚可持续到10月上旬。

陕西秋雨具有持续时间长,雨量大,暴雨多,灾情严重等特点。

材料三图2为陕西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

(1)简述“旱腰带”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简析“秋淋”的成因,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简析图2所示的农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题,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五方面进行,还要注意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及成因。

读图,“旱腰带”地区位于渭河北部,黄土高原的边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且蒸发量大,因此春旱很严重。

地形破碎,地势起伏大。

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第(2)题,秋季,大陆气团势力增强,南下的冷空气与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加上地形(秦岭)的阻挡,使锋面滞留而产生连续性阴雨天气。

华西秋雨不利于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收获和小麦播种,以致减产。

第(3)题,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从“经济的可持续、生态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三方面入手。

根据图2分析,从经济可持续角度,农业结构调整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国内外市场;从社会可持续角度,发展经济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从生态可持续角度,提高林果业比重上升,降低种植业比重,有利于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降水季节变化大,春旱严重;地形破碎,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

(2)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加上秦岭的阻挡,使锋面滞留而产生较长时间的阴雨。

华西秋雨不利于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收获和小麦播种,以至减产。

(3)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国内外市场。

发展经济,提高人民收入。

林果业比重上升,种植业比重下降,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

8.(2016·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第五次模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

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

材料二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

(1)分别说明上图所示地区近30年来玉米、放牧业、副食品生产布局的变化。

(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分别分析它们对图中玉米带具有的“保障作用”。

(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逝。

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少见的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例,该地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

西部放牧生产面积缩小,即草地面积缩小。

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

第(2)题,东侧的长白山区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

山区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

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从而保障玉米带的稳定生产。

西侧的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植被覆盖率高。

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危害农田,保护农田。

湿地能够蓄洪防旱,涵养水源。

第(3)题,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蔬菜不宜储存,过去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

近年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主要是温室栽培技术、保鲜和冷藏冷冻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时鲜蔬菜可随时大量供应。

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提高,购买力增强。

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答案(1)变化: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西部放牧生产面积缩小(或草地面积缩小);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

(2)长白山区:①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②山区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从而保障玉米带的稳定生产。

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或植被覆盖率高),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危害农田(或保护农田)。

蓄洪防旱,涵养水源。

(3)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蔬菜不宜储存,过去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近年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的原因:温室栽培技术、保鲜和冷藏冷冻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新鲜蔬菜可随时大量供应;人民收入的提高,购买力增强(经济的发展);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创新导向题命题角度一区域农业发展1.(对接2014·新课标Ⅱ,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示意图。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祁连山脉以北,北山以南。

玉米喜光,苗期需水量少,较为耐旱;拔节后水分需求量急剧增加,特别是7~9月份,对水分要求极高;到成熟期需水量又偏少。

近年来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中70%的种子来自河西走廊的玉米制种基地。

玉米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玉米种子,并进行筛选储存。

(1)简述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分析河西走廊发展玉米制种的气候优势。

(3)分析水源条件对河西走廊玉米生长的影响。

(4)你认为河西走廊是否可以建成世界级玉米制种基地?请说明理由。

答案(1)河西走廊地处北山与祁连山之间,为我国中东部地区通向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是我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目前是联系我国中东部地区与新疆、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重要经贸通道;第一二亚欧大陆桥(兰新铁路)经过此地。

(2)西北内陆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积累;玉米种子收获时节气候干燥,利于种子的脱水干燥;生产期病虫害少,玉米种子贮存期间不易变质和出售。

(3)春季种植时河流流量小,此时玉米需水量小;生长时节正值河流汛期,冰川融水可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收获期需水量较小,水源条件对玉米的影响较小;冰川补给的河流年际变化小,灌溉水源稳定。

(4)是。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玉米种子质量优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国家政策扶持,河西走廊的种子可便捷地销往中亚、南亚、非洲、欧洲等地。

否。

要建成世界级的玉米制种基地需要扩大种植规模,河西走廊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发展玉米制种会加剧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漠化等。

命题角度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对接2015·新课标Ⅱ,1~3)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4%,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左右。

这意味着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两栖”群体。

据此完成2~3题。

2.“两栖”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B.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C.产业转移的影响D.交通条件的改善3.缩小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A.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B.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C.保障“两栖”群体的收入D.拓宽住房保障渠道解析第2题,“两栖”群体即农民工,其去城市打工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