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题
第三章数据信息管理
(答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⒈数据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是对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化表示,是信息的化表示。
⒉人们每天都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据。将数据转换到计算机中,把非“0”、“1”的数据变成了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二进制“0”、“1”数据,这些被化的数据,更有利于进行快速、高效、全面的管理。
⒊计算机中存储的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件等,都是被化了的、以文件形式存放的数据,以利于信息的管理。
⒋对数据的管理是为了通过对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更快、更好的获取准确数据,用来指导人们的行动、为人们的决策提供依据,帮助人们决策。
⒌在数据管理中,事物是指将现实世界中实际存在的物和事。把具有相同特性的同一类事物的集合称为类。
⒍一个学号对应着一个学生。学号与学生是一对的联系。一个年级对应着多个学生。年级与学生是一对的联系。每个学生对应着许多课程。学生与课程是多对的联系。
⒎对数据进行统一的、集中的管理与操作,以节省存储空间、较少数据冗余、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数据与程序完全分离,于是出现了管理系统。
⒏数据库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简称为DBS)是由、、计算机硬件、相关软件和工作人员的总称。其中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管理对象。
⒐数据库(DataBase,简称为DB)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放在计算机中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数据库是保存的实体部分。数据库反映了本身、数据之间的联系。
⒑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简称为DBMS)是维护、管理数据库的软件。提供了数据库的定义和建立数据库的排序、检索、添加、更新和删除等操作和的运行控制系统等功能。
⒒因为网络数据库能够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而数据信息是信息资源的主体,所以网络技术也成为因特网的核心技术之一。
⒓数据库系统采用了数据表示的数据结构,用统一格式存放数据。数据不仅描述了数据,还描述了数据之间的关系,能够方便地、快捷地进行检索数据等操作。
⒔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相互,数据的物理存储和逻辑机构如果发生变化,并影响应用程序。数据的独立性了数据库系统的维护和修改成本。
⒕数据可以被个用户、个应用程序和种语言相互覆盖共享,所有的用户可以同时取用和存储数据库中的数据。
⒖数据冗余(Dataredundancy)是指同的记录被重复存储,浪费大量的存储空间。数据库解决了数据冗余的现象,能够避免数据存储的混乱状态,节省了空间。
⒗数据如果是重复存储的,就可能出现数据不一致的现象。在数据库中,通过数据类型指定数据的,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就保证了数据库中的数据始终是一致的。
⒘数据库系统一般的用户直接地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这就保证了数据库中的数据始终是完整的。
⒙通过调查和分析用户对数据的各种需求,明确建立数据库的目的及管理的目标,也就是说利用数据库管理方式解决的问题、需要完成的数据处理功能等,并确定数据库的名称,这就是创建数据库的分析过程。
⒚收集各种原始凭证,将时间或空间上分散的数据收集起来,并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取出数据库需要存储的各种数据,再根据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合理的分类,这就是创建数据库的与过程。
⒛“使用设计器创建表”可以快速地建立数据表的,包括定义表的字段、设置字段的数据类型、字段属性以及主键的设置。一旦建立了数据表的,就可以在数据表中添加记录了,完成数据库表的建立。
二、判断题(每题1分,选错减2分,共20分。在括号中画√或×)
⒈()数据管理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多涉及的事物,抽取事物中与需求相关的特性,明确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⒉()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存在的并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被称为实体(Entity)。实体可以是一件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
⒊()数据管理的数据库管理阶段,主要解决了手工管理数据中大量的计算和统计问题。
⒋()数据管理的人工管理阶段,又解决了人工管理阶段中程序对数据的依赖性。
⒌()数据管理的文件系统管理阶段,则把数据有规则地组织起来,独立存储,解决了数据的共享性、一致性等问题。能够方便、快捷地对数据的查询、统计等操作。
⒍()事物的特性就是实体集的属性(Attribute)。同一“实体集”中的实体具有相同的属性。每类实体都具有许多属性。可以根据数据管理的具体需求来确定利用那些属性来描述某个实体。
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对一的联系;一对多的联系;多对多的联系。
⒏()根据数据管理的特点、使用范围、数据量的多少等方面,来选择不同的数据管理方法。
⒐()对于多媒体数据、多维表格数据等,不需要使用数据库技术来处理。
⒑()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使各地的计算机,通过网络得到数据库和远地计算机的支持。
⒒(√)将多媒体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相接合就产生了能够处理多媒体数据的多媒体数据库。
⒓()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就产生了面向对象数据库。
⒔()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相接合就产生了网络数据库。
⒕()网络数据库能够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而数据信息是信息资源的主体,所以网络数据库技术也成为因特网的核心技术之一。
⒖()在输入数据时,输入的数据内容可以与数据字段、数据类型不匹配,系统也会接受输入。
⒗()关系数据库包含多个数据表,在这些数据表之间建立关系,将各个数据表中的数据关联起来,实现多个相关表之间的数据连接,减少数据冗余。
⒘()不同的数据类型具有相同的查阅方式。
⒙()数据的录入工作是比较繁重的,如果数据量很大,可以分组输入数据,然后再将输入的记录汇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数据表。
⒚()删除记录是较危险的操作,记录一旦被删除,将不可恢复,所以要慎重使用。如果需要练习删除记录的操作,可以复制一个数据表进行练习。
⒛()数据库或电子表格中的数据,不能利用系统提供的“获取外部数据”来完成数据的输入。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4分。在括号中只能选填①~④)
⒈数据管理的一般过程是()。
①需求分析、结构设计、收集整理数据、组织存储、应用维护、统计分析决策
②结构设计、需求分析、收集整理数据、组织存储、应用维护、统计分析决策
③收集整理数据、需求分析、结构设计、组织存储、应用维护、统计分析决策
④组织存储、需求分析、结构设计、收集整理数据、应用维护、统计分析决策
⒉利用数据库方式管理数据,重要的环节是建立关系数据库。创建数据库的一般过程是()。
①需求分析→确定数据表及表间联系→数据的收集与分类→建立数据库文件→建立表间关系→建立数据表
②需求分析→数据的收集与分类→确定数据表及表间联系→建立数据表→建立数据库文件→建立表间关系
③需求分析→数据的收集与分类→确定数据表及表间联系→建立数据库文件→建立数据表→建立表间关系
④需求分析→数据的收集与分类→确定数据表及表间联系→建立表间关系→建立数据库文件→建立数据表
⒊筛选是在某个数据表中,检索符合某种条件的记录并显示出来,同时隐藏不符合条件的记录。下列不属于筛选的缺点是()。
①只能显示整条记录的全部信息,不能自由选择显示的字段
②只能在一个表中操作,不能同时对多个表进行筛选
③使用筛选时,可在一个或多个字段中设置筛选条件
④安全性能较差,用户可直接对筛选结果随意修改
⒋数据的检索是日常工作中很大的一部分。对于单个数据表,可以直接通过筛选、排列等操作进行数据的检索。但如果检索的数据涉及到多个表,或者只显示指定的某些字段时,需要使用系统提供的()来完成,检索出数据库中不同数据表中满足条件的记录项。
①筛选功能②查询功能③排列功能④统计功能
四、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括号中只能选填①~④)
⒈数据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①组织和保存数据②数据维护③数据查询和统计④数据采集
⒉数据模型(DataMode)是将实体、属性和联系之间的关系,采用数据的组织结构形式描述出来。常见的数据模型有()。
①关系模型②层次模型③网状模型④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