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测试题

合集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测试题(笔试部分)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测试题(笔试部分)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测试题(笔试部分)一、选择题:(60分,每题3分)1. 对于计算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

A. 外存储器的容量大,数据可以长期保存,但存取速度慢。

B. 防止软盘感染病毒的方法是经常对软盘格式化C. 微型计算机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计算器,它体积微小,功能有限D. 计算机的CPU中主要包含了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三个部件。

2.在一个计算机网络中,”防火墙”是指( D)A.为防止火灾而在网络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加设的隔离墙B.局域网上安装的电压过压监控与保护系统C.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时增设的双向信息转换系统D.为网络安全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建立的信息通信监控系统3.在一个中文混排的Word文档编辑中,可以进行的选定是(A)A.选定不同段落的文字B.选定不连续的文字C.选定满足某一条件的文字D.选定所有的英文文字4.Windows中,在已经打开的应用程序之间交换数据最方便的方法是使用(D )A.文件B.窗口C.变量D.剪贴板5.查询信息在信息处理中所属的阶段是( C )。

A.输入B.加入C.输出D.输入或输出6. 在编辑Word文档中,“Ctrl+A”表示( B )。

A. 选定多行文字B. 选定整个文档C. 选定一个句子D. 选定一段文字7. 在因特网上许多计算机和网络之间能够进行互相交流的基础是( C )。

A. NovelB. ATMC. TCP/IPD. X.258. 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是( C )。

A. 易操作化、普遍化B. 中文化、通用化C. 网络化、高速化和多媒体化D. 多用途化9. FTP代表的是( C)。

A. 远程登录B. 电子邮件C. 文件传输D. 网络会议10.互联网就是由许多计算机网络通过( B )互连接而成的网络。

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路由(选择)器实际上就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其主要作用就是将所有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

A.集线器B.路由器C.网卡D.网桥11.TCP协议的重要功能有( A )。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考试试题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考试试题

选择题关于信息共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B. 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C. 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D. 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答案:C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是:A. 顺序结构、模块结构、条件结构B. 顺序结构、循环结构、模块结构C. 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D. 模块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答案:C现代的电子计算机都是采用冯·诺依曼原理,该原理的核心是:A. 采用输入设备B. 采用高速电子元件C. 存储程序与程序控制D. 使用高级语言答案:C“我有一种想法,你也有一种想法,大家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两种想法甚至更多”这体现了什么?A. 物物交换B. 信息的时效性C. 信息的价值性D. 信息的共享性答案:D某同学打算为自己的数码相机配备一块能够存储400张约2MB大小的照片,他购买存储卡的容量至少应为:A. 256MBB. 512MBC. 1GBD. 2GB答案:C在网页制作中,可以实现页面布局的是:A. 文字B. 表格C. 表单D. 图片答案:B简答题简述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传递性:信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传递。

共享性:信息可以被多个接收者接收并加以利用。

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真伪性:信息有真假之分,并非所有信息都是真实的。

价值性:信息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

请简要阐述信息技术发展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变革: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变革: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变革: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变革: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

第五次变革: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简述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领域。

机器人: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

模式识别:对表征事物的形式进行辨认、解释,如文字识别、指纹识别、图像识别等。

机器翻译: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

机器博弈:人与机器或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兵棋推演。

简述信息技术获取的过程。

2007-04-22 1-1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测试题

2007-04-22 1-1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测试题

测试题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答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3分)⒈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⒉具有在科学知识实现其经济与社会价值过程中的作用、在国民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中的作用、在增进人们的沟通与理解、加速不同民族文化融合中作用。

⒊一个高速发展、高度繁荣的国家,不仅应有先进的科学,而且应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

⒋在普通高中设置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既是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中的教育、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⒌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⒍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⒎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课程。

⒏埃尼阿克(ENIAC)是按照进制而不是按照进制来工作的。

但其中也用少量以进制方式工作的电子管,因此机器在工作中不得不把进制转换为进制,而在数据输入、输出时再变回进制。

⒐“奖”对获奖者的要求极高,评奖程序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

因此,尽管奖金数额不算高,但它却是信息技术业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诺贝尔奖”之誉。

⒑计算机存储信息容量的大小是以进制数来计量的。

信息技术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信息技术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信息技术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信息技术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保证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各地普遍设立了信息技术教师考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信息技术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A. CPUB. 显示器C. 鼠标D. 操作系统答案:D. 操作系统解析: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的一部分,不属于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

2. 下列哪个不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分类?A. 局域网B. 广域网C. 互联网D. 内网答案:D. 内网解析:内网是指在一个组织或机构内部建立的局域网,不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 下列哪个不是常见的编程语言?A. JavaB. C++C. PythonD. HTML答案:D. HTML解析:HTML是一种标记语言,不属于编程语言的范畴。

二、填空题1. 在计算机中,CPU是指 _______。

答案:中央处理器解析:CPU全称为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2. 在Excel中,用于对数据进行排序的功能是 _______。

答案:排序解析:Excel提供了排序功能,可以根据指定的条件对数据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列。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作用。

答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

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进行连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包括提供数据传输和通信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等。

2. 请简要介绍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答案:计算机编程是指通过编写程序,使用计算机语言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包括算法、数据结构和编程语言。

计算机编程的流程一般包括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编码实现、调试测试和优化修改等步骤。

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试题

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试题

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试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于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功则成为了评价教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并提供一些试题作为参考。

一、理论知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掌握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与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的试题:1. 请简要说明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模式和优缺点。

2. 描述一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什么是编程语言?列举几种常见的编程语言,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4. 解释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师设计和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与教学设计相关的试题:1. 请设计一堂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2. 描述一种适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估方法,并解释其优势。

3. 你认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请提供具体的方法和工具。

三、教学实践除了理论知识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具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与实践操作相关的试题:1. 请介绍一种流行的图像处理软件并提供使用实例。

2. 解释什么是编程,并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编程的基本原理。

3. 请简要描述如何解决计算机网络中的常见问题,比如网络连接失败或者速度慢等。

四、教育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熟悉各种教育技术工具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与教育技术应用相关的试题:1. 描述一下在线学习平台的特点和功能,并谈谈如何在课堂中应用在线学习平台。

2. 你认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请提供具体的教学案例。

3. 请列举几种有效的教育技术工具,并说明它们在教学中的应用场景。

五、教育伦理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伦理和教育观念。

以下是一些与教育伦理相关的试题:1. 请阐述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要求。

2007-04-24 2-1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测试题

2007-04-24 2-1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测试题

测试题第一章动态网站的制作(答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⒈动态网站不但可以方便网站内容的更新和维护,还可以实现网站和访问者的____。

⒉动态网站并非简单的在网页中添加FLASH动画影片,而是网站在功能方面的一种____效果。

⒊动态网站中的网页,会根据用户的要求和选择,____地改变和响应。

将浏览器作为客户端界面,具有“自动更新”的功能。

⒋动态网站不需要手动更新HTML文件,就会自动生成新的____。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访问同一网站时,网页会产生不同的____效果等等。

⒌动态网站是指网站内容的更新和维护,是通过基于____技术的内容管理系统完成的,将网站的建设从单纯静态网页制作,延伸为对____的组织和管理。

⒍动态网站中的动态网页是根据访问者的请求,由____生成的。

⒎有些网站上的栏目是长时间不变的,这是适宜采用____网页。

⒏在网站中,有些网页需要及时更新,有些网页需要与访问者进行交互,这就需要制作____网页。

⒐当Web服务器接收到Web浏览器对动态网页的请求时,Web服务器将任务转交给“应用程序服务器软件”。

由应用程序服务器软件负责完成____页面的工作,并经过Web服务器发送到请求Web浏览器。

⒑应用程序服务器软件先读取页上的代码,根据代码中的指令完成页面。

然后将代码从页面上删除,所得的结果将是一个____网页。

⒒Web服务器将网页发送到请求Web浏览器,当网页到达浏览器时,得到的____部内容都是纯HTML文件。

⒓____页面不用服务器就可以显示。

____页面则必须有服务器的编译才能够显示,所以调试____页面必须使用服务器检测。

⒔Web服务器软件的选择,则是依据开发Web应用程序所采用的开发语言。

如果选择开发语言是基于服务器端的脚本语言(ASP)时,而使用的Web服务器是____________(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简称为IIS)。

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笔试及答案

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笔试及答案

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暨优质课比赛笔试学校:姓名:得分: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1分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框中)1、关于信息共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2、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是( )A. 顺序结构、模块结构、条件结构B. 顺序结构、循环结构、模块结构C. 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D. 模块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3、现代的电子计算机都是采用冯·诺依曼原理,该原理的核心是()A.采用输入设备B.采用高速电子元件C.存储程序与程序控制D.使用高级语言4、“我有一种想法,你也有一种想法,大家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两种想法甚至更多”这体现了什么?( )A. 物物交换B. 信息的时效性C. 信息的价值性D.信息的共享性5、某同学打算为自己的数码相机配备一块能够存储400张约2MB大小的照片,他购买存储卡的容量至少应为()A.256MB B. 512MB.C.1GB D.2GB6、在网页制作中,可以实现页面布局的是()A.文字B.表格C.表单D.图片7、默认状态下,使用FrontPage创建的站点主页文件名是()A.index.htm B.iis.htm C.first.htm D.head.htm8、下列参数中是音频信息数字化的参数。

()A.采样频率 B.主频 C.压缩比 D.分辨率9、设计制作一个多媒体地图导航系统,使其能根据用户需求缩放地图并自动搜索路径,最适合的地图数据应该是:()A. 高清晰灰度图像B. 位图图像C. 矢量化图形D. 真彩色图像10、利用计算机对指纹进行识别属于的应用领域是:()A.人工智能 B.科学计算 C.自动控制 D.辅助设计图表2是一张Excel工作表,根据此图表完成12-14题。

图表 111、A9单元格出现“########”,表示()A.语法错误B.公式错误C.列宽不够D.格式错误12、根据利润计算公式“利润=(销售价-进货价)*销售量-缴税”,H3单元格公式为()A.=(E3-C3)*D3-G3 B.=(D3-B3)*E3-G3C.= F3-G3 D.= E3-C3*D3-G313、若用柱型图反映每天销售光盘利润的情况,应选择的区域是()A.A2:A11,H2:H11 B.A2:A11,F2:F11C.A2:A9,H2:H9D.B2:B9,F2:F914、李平的数码相机的闪存卡为512MB,如果他所拍摄照片为24位真彩,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的照片,则可存储的照片张数约为()。

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考试内容范围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信息技术基础知识B、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C、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信息技术工具使用2、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下列关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B、注重考察学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批判性思维C、只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不重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培养D、鼓励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3、题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探究式学习法D. 课堂讨论法4、题干:在《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理念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A.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B.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C.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D.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A.信息意识B.计算思维C.信息道德D.文化素养6、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以下哪项教学策略不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A.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B.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C.教师直接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D.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7、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征?A、数据结构化B、数据冗余度高C、数据独立性好D、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8、在计算机网络中,提供并管理共享资源的计算机被称为:A、服务器B、工作站C、网关D、路由器9、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A. 演示法B. 讨论法C. 课件展示法D. 多媒体教学法 10、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A. 计算机网络B. 软件工程C. 编程设计D. 信息安全教育11、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A. 演示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任务驱动法12、教师在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时,以下哪个环节最为关键?A. 教学目标的设定B. 教学内容的选取C. 教学方法的运用D. 教学评价的实施13、计算机病毒最早出现于哪个年代?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14、在Web服务中,通常使用的协议首部字段是?A、Accept-CharsetB、Content-TypeC、User-AgentD、Referer15、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以下哪项教学策略不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A. 教师讲解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B. 创建丰富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C.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表达和交流的能力D. 由学生主导学习过程,教师只提供参考资料和辅导二、解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题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007-04-24 2-4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测试题-参考答案

2007-04-24 2-4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测试题-参考答案
⒕计算机是因为最初的卓越计算功能而得名,当发现计算机可以代替或者延伸人脑的一部分智能。所以,人们在强调这一点时,常常又称计算机为电脑。
⒖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为AI)可以解释为利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的机器,或者智能系统来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的机器“思维”和“智能行为”。
⒗(√)计算机程序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够可以进行逻辑判断。
⒘(√)机器行为使机器运用本身拥有的知识,对获取的信息过程处理,并做出反应。如:让参与海底打捞的智能机器人,根据海水的深度、被打捞物的形状、海底的地质状况等工作的环境状况,自主地完成打捞任务。
⒙(√)机器思维使机器对已获取的信息能像人那样有目的的处理。如:让计算机像人类专家一样通过推理、演绎解决各个领域的问题。
⒚(√)机器学习让计算机模仿人类的学习行为,主动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
⒛(√)专家系统是目前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最活跃、最有成效的一个领域,它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充当“专家”,让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起到人类专家的作用。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4分。在括号中只能选填①~④)
⒈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经历了(②)的发展过程。
①键盘输入技术②光学字符识别(OCR)③技术笔输入技术④笔迹鉴别技术
五、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⒈(3分)开发专家系统通常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如:Lisp、Prolog等)、利用专家系统工具(如:专家系统外壳)。请叙述什么是专家系统外壳?
参考答案:
专家系统外壳通常是由一些已经开发成功,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成功的具体专家系统的知识库结构、推理机等组成,只是知识库中抽去了具体的知识。也就是说,专家系统的外壳保留了原来专家系统的一个骨架。用外壳开发专家系统,只要把相应的领域知识用外壳规定模式设定好,填充到知识库即可。

2023全国小学信息科技优质课基本功竞赛试题(浙江.金华)

2023全国小学信息科技优质课基本功竞赛试题(浙江.金华)

2023全国小学信息科技优质课展示交流活动基本功测试上机测试试卷(断网施测)(总分40分,测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1分,满分10分)说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二进制数11011111,转换成十六制进数是()A. DEB. DFC. EFD. FD2.基于内容检索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是( )。

A. 多媒体特征提取和匹配B. 动态设计C. 多媒体数据管理技术D. 多媒体数据查询技术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预测编码是一种只能针对空间冗余进行压缩的方法B.预测编码是根据某一模型进行的C.预测编码需将预测的误差进行存储或传输D.预测编码中典型的压缩方法有DPCM、ADPCM4.古人云:“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这句话主要说明信息具有()。

A. 价值性B. 共享性C. 真伪性D. 不完全性5.智能手机越来越人性化,可以随着环境光线的变化,自动调整屏幕亮度以满足人的需要。

这种功能采用的技术是()。

A. 纳米技术B. 物联网技术C. 通信技术D. 传感技术6.人工智能有一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计算机如何从大量数据中自动获取知识,从而实现自我完善。

这个研究领域是()。

A. 机器学习B. 专家系统C. 模式识别D. 深度学习7.近年来,某知名计算机公司展示了一些可穿戴原型设备,可以在运行大型视频游戏,参观游览博物馆等活动时,为使用者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令使用者具有沉浸感的技术是()A. 虚拟现实技术B. 增强虚拟现实技术C. 大数据技术D. 人工智能技术8.一个有29个结点的二叉树,树的深度至少是()。

A. 3B. 5C. 7D. 99.以下关于线性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必须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空间B.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不必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空间C.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便于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实现D.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便于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实现10.某小学的校园网内的计算机,经常被来自外网计算机的病毒侵袭,为保障校园网安全,该小学计划添置硬件防火墙。

(完整版)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

(完整版)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

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

2、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3、课程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分为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模块七(LOGO绘图)。

4、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典型作品设计)和(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为主。

5、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7、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

(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有:信息技术初步认识、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和(A)。

A、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B、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C、用计算机处理数据2、小学信息技术初步模块内容安排有: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和(B)。

A、信息技术发展趋势B、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C、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3、小学用计算机作文模块内容安排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和(C)。

A、版式的设计B、特殊效果的处理C、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4、小学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内容安排有: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和(A)。

A、学会使用电子邮件B、网页制作C、网络通信基础三、简答题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2007-04-23 1-3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测试题

2007-04-23 1-3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测试题

测试题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答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⒈____传输信息的速度快、容量大,并实现了全球性的信息资源共享。

⒉____就是一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的集合。

____就是用路由器(Router)将一些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在一起的集合。

⒊____是指使用TCP/IP协议的、世界范围的互联网,其前身是阿帕网(ARPANET)。

⒋信息量的单位是____(bit),就是一个二进制位。

数据率就是信息的传输速率,即每秒钟传输多少个二进制数字“0”和“1”。

基本单位为:____(b/s)。

⒌计算机网络____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也就是每秒通过多少个比特(比特/秒)。

____的线路就是通过较高数据率的线路。

⒍计算机网络采用了“基于____原理”的分组交换。

⒎因特网中的____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写为IP)协议是网与网之间通信必须遵守的协议。

IP协议为分组在互联网中的发送、传输和接收,制定了详细的规则。

⒏使用IP协议的网络也叫做____网。

在IP网中的分组叫做“____分组”或者叫“____数据报文”。

⒐____实际上就是一种专用计算机,其主要作用就是将所有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

⒑在因特网中,路由器之间不断地互相通告____信息。

每个路由器都根据所掌握一些路由信息,生成自己的____。

当网络状况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中的路由表能够自动进行更新,从而保证了正确转发分组。

⒒____协议虽然没有必要提供可靠的服务。

但是,网络结构简单、灵活性好、造价便宜。

在计算机中增加了____协议程序,就可以实现了计算机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

⒓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每1台计算机都有1个____地址,并且是在世界范围内是唯一的。

⒔因特网采用分级管理的方法,每一级的名字叫做域。

2007-04-22 1-2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测试题-参考答案

2007-04-22 1-2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测试题-参考答案

测试题第二章对文字信息的加工(答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⒈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⒉技术具有在科学知识实现其经济与社会价值过程中的转化作用、在国民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中的推动作用、在增进人们的沟通与理解、加速不同民族文化融合中促进作用。

⒊一个高速发展、高度繁荣的国家,不仅应有先进的科学,而且应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

⒋在普通高中设置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既是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⒌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⒍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⒎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⒏第二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以文字的产生为标志,文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从文字产生后,人们就不断地在追求着文字处理方式。

⒐文字处理就是对以文字为主的稿件进行录入、编辑、排版和发布等工作。

文字处理软件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计算机上输入、存储、编辑、排版和发布文稿。

⒑文字处理软件主要功能是对以文字为主的文稿,进行字特性和行特性进行处理,兼有对数据、表格、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处理的功能。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试题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试题
5.使用“操作5_素材”文件夹中的素材创作一幅主题画。具体要求如下:
(1)利用滤镜产生特殊效果;
(2)应用选取、修补、颜色、蒙板等多种工具编辑图片;
(3)图中有文字效果、图层样式的应用;
保存文件为“参赛号+操作5+主题画.psd”和“参赛号+操作5+主题画.jpg”。
201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小学信息技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专业技能试题
课 题1:图形组合
教学进度:三年级,学到画笔工具,学了直线、曲线。
课 题2:初识PowerPoint
教学进度:四年级,学到Word段落设置。
201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即兴演讲题(初中信息技术)
--------------------------------------------------------------------------------
(2)进入“查询”工作表,仿照图2进行操作。在第一行输入字段名。实现功能:当在“姓名”字段键入“输入”两字,此行记录各字段值都显示“0”,当输入某一位学生的姓名后,显示学生的序号、各科成绩和总分。
保存文件为“参赛号+操作2+成绩表.xls”。
3.仔细观察“操作3_素材”文件夹中“样题.swf”的播放过程,利用Flash制作一个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小课件。
2010年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1.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试题)
一、简答题
1.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历史上,曼彻斯特大学的图灵早在60年前就计算机是否具有人工智能,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请简述“图灵测试”内容。
2.数字图像有许多存储格式,其中jpg和bmp是两种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试比较jpg图像与bmp图像的基本特点,并举例说明bmp图像文件大小是如何计算的?

2023年盐城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笔试试题

2023年盐城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笔试试题

盐都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笔试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形式:闭卷)一、选择题(每空只有一种最符合题意旳答案,选出该答案,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面表格旳对应栏内。

每空1分,共30分)。

1. 医院里常用旳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简称CT )是计算机在 (1) 方面旳应用。

A 、数值计算B 、自动控制C 、辅助设计D 、信息处理2. 计算机旳存储系统一般由3级构成,即Cache 、主存、辅助存储器。

Cache 位于CPU 和主存之间,对Cache 最重要旳规定是 (2) 。

按读写方式旳不一样,主存储器可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旳英文缩写为 (3) 。

辅助存储器不能直接和CPU 互换数据,对辅助存储器最重要旳规定是 (4) 。

(2)、(4):A 、容量大 B 、速度快 C 、价格低 D 、使用以便(3):A 、ROM B 、RAM C 、ORM D 、ATM3. 联想一款“开天S4700”机器旳内存配置为“512M DDRII 533”,假如用B 为单位, 则其内存为__________县(市、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 姓名_____________抽签号_____________(5) 。

A、512*103BB、512*210BC、512*220BD、512*106B4.下列计算机常见接口中,不能..用于连接打印机旳是(6) 。

A、LPT接口B、USB接口C、网络接口D、AGP接口5.操作系统是一种(7) ,它有许多种类。

Windows是一种具有图形界面旳(8) 运行方式旳操作系统。

Windows应用程序之间可以以便地通过(9) 互换数据。

将正在运行旳应用程序窗口最小化后,该应用程序处在(10) 状态。

(11) 是在体系构造上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旳网络操作系统。

(7):A、通用软件B、系统软件C、应用软件D、软件包(8):A、单任务B、多任务C、单顾客D、分时(9):A、邮箱B、文本区C、对话框D、剪贴板(10):A、运行B、挂起C、停止D、退出(11):A、Windows 95 B、Windows 98C、Windows 2023D、Windows XP6.与十进制数254等值旳二进制数是(12) 。

精选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测试题.doc

精选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测试题.doc

测试题第二章多媒体信息的加工(答题时间100 分钟,满分100 分)学校 __ ___ ___ ______ __ _姓名_______ ______ ____成绩_____ ______ ___ ___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4 分)⒈______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为中心,集文字、声音、影视等媒体于一体的技术。

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连续的波,称为______(频率约在20Hz~20kHz范围)。

声音最基本的参数有两个:一是幅度(音量的大小);二是频率,即声波在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声调的高低,单位为:。

Hz、kHz)⒊由于计算机只能存储和处理(二进制的)数字信号,如果要把声音信息存储到计算机中,必须把连续变化的波形信号(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一般需要对声波的模拟信号进行“ ______”和“ ______”来完成。

,就在声音的波形上取一次数⒋ ______就是采集声音模拟信号的样本,即每隔一段时间(电压)( ms)值并记录下来,将一段“连续”的声音模拟波形,转换成了一组“离散”的______。

⒌ ______就是将离散的数值序列用基本数的倍数表示。

⒍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约为20Hz~ 20kHz。

根据采样原理,采样频率至少是播放频率的______ 倍,才能足以使声音在播放时正确地还原。

所以,采样频率至少要达到40kHz 以上。

考虑到电路对声波转换过程的影响,还要将采样频率提高______%,所以,对于20kHz 声音的采样频率应为______kHz。

⒎采样频率( Sampling Rate )是指计算机每秒钟将声波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______。

采样频率越高,声音的保真度越 ______,采集和播放的声音越 ______,要求的存储空间也就越 ______。

⒏量化位数(Quantization Bits )表示存储、记录声音振幅所使用的______位数。

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考试题库一、单选题1. 下列选项中,哪种设备常用于打印纸质文档?A. 扫描仪B. 音箱C. 打印机D. 相机2. 在电脑系统中,用于存储用户数据和程序的是:A. 鼠标B. 显卡C. 内存D. 硬盘3. 以下哪项工作属于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范围?A. 教授历史课程B. 管理学校图书馆C. 维护学校的电脑设备D. 规划学校的运动会4. 在网络中,IP地址是用来:A. 确定计算机的品牌B. 判断计算机的操作系统C. 标识计算机的唯一地址D. 控制计算机的网络速度5. 下列哪种编程语言适用于网页开发?A. C++B. JavaC. PythonD. HTML二、多选题1. 下列哪些属于计算机硬件?A. 鼠标B. 操作系统C. 显卡D. Excel软件2. 以下哪些是常用的操作系统?A. WindowsB. ExcelC. AndroidD. Linux3. 下列哪些技能是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A. 网络安全知识B. 清洁打扫教室C. 电子表格制作D. 编程和调试能力4. 在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局域网技术有哪些?A. DSLB. EthernetC. Wi-FiD. Bluetooth5. 当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中遇到问题时,信息技术教师应该:A. 直接为学生解决问题B. 忽视学生的问题C. 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引导解决D. 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三、判断题1. 计算机硬件包括外部设备和内部设备。

(正确/错误)2. 网络安全意识可以帮助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正确/错误)3. 数据库可以用来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

(正确/错误)4. 信息技术教师只需要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不需要了解教育教学理论。

(正确/错误)5.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一种用于编写程序的工具。

(正确/错误)四、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云计算。

2.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3.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有什么优点和缺点?4.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办公软件,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题第三章数据信息管理(答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⒈数据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是对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化表示,是信息的化表示。

⒉人们每天都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据。

将数据转换到计算机中,把非“0”、“1”的数据变成了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二进制“0”、“1”数据,这些被化的数据,更有利于进行快速、高效、全面的管理。

⒊计算机中存储的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件等,都是被化了的、以文件形式存放的数据,以利于信息的管理。

⒋对数据的管理是为了通过对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更快、更好的获取准确数据,用来指导人们的行动、为人们的决策提供依据,帮助人们决策。

⒌在数据管理中,事物是指将现实世界中实际存在的物和事。

把具有相同特性的同一类事物的集合称为类。

⒍一个学号对应着一个学生。

学号与学生是一对的联系。

一个年级对应着多个学生。

年级与学生是一对的联系。

每个学生对应着许多课程。

学生与课程是多对的联系。

⒎对数据进行统一的、集中的管理与操作,以节省存储空间、较少数据冗余、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数据与程序完全分离,于是出现了管理系统。

⒏数据库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简称为DBS)是由、、计算机硬件、相关软件和工作人员的总称。

其中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管理对象。

⒐数据库(DataBase,简称为DB)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放在计算机中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是保存的实体部分。

数据库反映了本身、数据之间的联系。

⒑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简称为DBMS)是维护、管理数据库的软件。

提供了数据库的定义和建立数据库的排序、检索、添加、更新和删除等操作和的运行控制系统等功能。

⒒因为网络数据库能够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而数据信息是信息资源的主体,所以网络技术也成为因特网的核心技术之一。

⒓数据库系统采用了数据表示的数据结构,用统一格式存放数据。

数据不仅描述了数据,还描述了数据之间的关系,能够方便地、快捷地进行检索数据等操作。

⒔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相互,数据的物理存储和逻辑机构如果发生变化,并影响应用程序。

数据的独立性了数据库系统的维护和修改成本。

⒕数据可以被个用户、个应用程序和种语言相互覆盖共享,所有的用户可以同时取用和存储数据库中的数据。

⒖数据冗余(Dataredundancy)是指同的记录被重复存储,浪费大量的存储空间。

数据库解决了数据冗余的现象,能够避免数据存储的混乱状态,节省了空间。

⒗数据如果是重复存储的,就可能出现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在数据库中,通过数据类型指定数据的,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就保证了数据库中的数据始终是一致的。

⒘数据库系统一般的用户直接地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

这就保证了数据库中的数据始终是完整的。

⒙通过调查和分析用户对数据的各种需求,明确建立数据库的目的及管理的目标,也就是说利用数据库管理方式解决的问题、需要完成的数据处理功能等,并确定数据库的名称,这就是创建数据库的分析过程。

⒚收集各种原始凭证,将时间或空间上分散的数据收集起来,并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取出数据库需要存储的各种数据,再根据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合理的分类,这就是创建数据库的与过程。

⒛“使用设计器创建表”可以快速地建立数据表的,包括定义表的字段、设置字段的数据类型、字段属性以及主键的设置。

一旦建立了数据表的,就可以在数据表中添加记录了,完成数据库表的建立。

二、判断题(每题1分,选错减2分,共20分。

在括号中画√或×)⒈()数据管理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多涉及的事物,抽取事物中与需求相关的特性,明确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⒉()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存在的并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被称为实体(Entity)。

实体可以是一件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

⒊()数据管理的数据库管理阶段,主要解决了手工管理数据中大量的计算和统计问题。

⒋()数据管理的人工管理阶段,又解决了人工管理阶段中程序对数据的依赖性。

⒌()数据管理的文件系统管理阶段,则把数据有规则地组织起来,独立存储,解决了数据的共享性、一致性等问题。

能够方便、快捷地对数据的查询、统计等操作。

⒍()事物的特性就是实体集的属性(Attribute)。

同一“实体集”中的实体具有相同的属性。

每类实体都具有许多属性。

可以根据数据管理的具体需求来确定利用那些属性来描述某个实体。

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对一的联系;一对多的联系;多对多的联系。

⒏()根据数据管理的特点、使用范围、数据量的多少等方面,来选择不同的数据管理方法。

⒐()对于多媒体数据、多维表格数据等,不需要使用数据库技术来处理。

⒑()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使各地的计算机,通过网络得到数据库和远地计算机的支持。

⒒(√)将多媒体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相接合就产生了能够处理多媒体数据的多媒体数据库。

⒓()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就产生了面向对象数据库。

⒔()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相接合就产生了网络数据库。

⒕()网络数据库能够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而数据信息是信息资源的主体,所以网络数据库技术也成为因特网的核心技术之一。

⒖()在输入数据时,输入的数据内容可以与数据字段、数据类型不匹配,系统也会接受输入。

⒗()关系数据库包含多个数据表,在这些数据表之间建立关系,将各个数据表中的数据关联起来,实现多个相关表之间的数据连接,减少数据冗余。

⒘()不同的数据类型具有相同的查阅方式。

⒙()数据的录入工作是比较繁重的,如果数据量很大,可以分组输入数据,然后再将输入的记录汇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数据表。

⒚()删除记录是较危险的操作,记录一旦被删除,将不可恢复,所以要慎重使用。

如果需要练习删除记录的操作,可以复制一个数据表进行练习。

⒛()数据库或电子表格中的数据,不能利用系统提供的“获取外部数据”来完成数据的输入。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4分。

在括号中只能选填①~④)⒈数据管理的一般过程是()。

①需求分析、结构设计、收集整理数据、组织存储、应用维护、统计分析决策②结构设计、需求分析、收集整理数据、组织存储、应用维护、统计分析决策③收集整理数据、需求分析、结构设计、组织存储、应用维护、统计分析决策④组织存储、需求分析、结构设计、收集整理数据、应用维护、统计分析决策⒉利用数据库方式管理数据,重要的环节是建立关系数据库。

创建数据库的一般过程是()。

①需求分析→确定数据表及表间联系→数据的收集与分类→建立数据库文件→建立表间关系→建立数据表②需求分析→数据的收集与分类→确定数据表及表间联系→建立数据表→建立数据库文件→建立表间关系③需求分析→数据的收集与分类→确定数据表及表间联系→建立数据库文件→建立数据表→建立表间关系④需求分析→数据的收集与分类→确定数据表及表间联系→建立表间关系→建立数据库文件→建立数据表⒊筛选是在某个数据表中,检索符合某种条件的记录并显示出来,同时隐藏不符合条件的记录。

下列不属于筛选的缺点是()。

①只能显示整条记录的全部信息,不能自由选择显示的字段②只能在一个表中操作,不能同时对多个表进行筛选③使用筛选时,可在一个或多个字段中设置筛选条件④安全性能较差,用户可直接对筛选结果随意修改⒋数据的检索是日常工作中很大的一部分。

对于单个数据表,可以直接通过筛选、排列等操作进行数据的检索。

但如果检索的数据涉及到多个表,或者只显示指定的某些字段时,需要使用系统提供的()来完成,检索出数据库中不同数据表中满足条件的记录项。

①筛选功能②查询功能③排列功能④统计功能四、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在括号中只能选填①~④)⒈数据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①组织和保存数据②数据维护③数据查询和统计④数据采集⒉数据模型(DataMode)是将实体、属性和联系之间的关系,采用数据的组织结构形式描述出来。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

①关系模型②层次模型③网状模型④数据模型⒊在使用计算机之后,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阶段。

①手工管理②人工管理③文件管理④(网络)数据库管理⒋数据库系统应具有以下()等特征。

①数据的独立性、共享性②数据的广泛性③数据的冗余度④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完整性⒌在“数据库操作窗口”中,提供了()种创建数据表的方法:①使用设计器创建表②使用向导创建表③通过数据创建表④手工创建表五、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⒈(3分)数据表的命名规则是什么?⒉(3分)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如:Access)提供了哪些数据类型?分别适合存储什么样的数据?请举例说明。

六、论述题(共25分)⒈(10分)对各学科教案(教学设计)的设计,都有一个基本要求。

每一个教师在达到了基本要求之后,要写出学科特色和个人的教学风格来。

你认为教案(教学设计)中必须有哪些基本要求?⒉(15分)请写出你设计的教案(教学设计)基本结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