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修行 (本圣法师)

合集下载

禅宗十牛图“解说”

禅宗十牛图“解说”

禅宗十牛图“解说”一、序言十牛图为宋代廓庵师远改作清居禅师八牛图而成,依图次第指出禅者由修行、开悟、调伏业识,终至见性,进而入世化众之心路历程。

若修行者能了解从过程之实际情况,更不会走错方向,故行者宜多体会此十牛图之真实内涵。

《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并序》曰:「夫诸佛真源众生本,有因迷也沉沦三界,因悟也顿出四生。

所以有诸佛而可成,有众生而可作。

是故先贤悲悯,广设多途,理出偏圆,教与顿渐。

从麤及细,自浅至深。

末后目瞬青莲,引得头陀微笑。

正法眼藏,自此流通天上人间,此方、他界得其理也超宗越格,如鸟道而无踪迹。

得其事也,滞句迷言,若灵龟而曳尾。

间有清居禅师观众生之根器,应病施方,作牧牛以为图,随机设教。

初从渐白显力量之未充,次至纯真表根机之渐照,乃至人牛不见,故标心法双亡。

其理也尽根源,其法也存莎笠,遂使浅根疑误,中下纷纭,或疑之落空亡也,或唤作堕常见。

今观则公禅师拟前贤之模范,出自己之胸襟,十颂佳篇交光相映。

初从失处,终至还源,善应群机,如救饥渴。

慈远是以探寻妙义,采拾玄微,如水母寻餐,依海虾为目,初自寻牛终至入,强起波澜,横生头角,尚无心而可觅,何有牛而可寻,泊至入,是何魔魅,况是起祢不了,殃及儿孙,不揆荒唐,试以为提唱。

」二、序言演绎解说十牛图为宋代廓庵师远改作八牛图而成,十图中是把所有的修行过程到行菩萨道之间以十个图解说出来,修行的人没有不知道这十牛图的,而了解这十牛图的每一图之间真正的含意与意义,除非是过来人,不然很难去理解所言为何?禅宗修证图解刚开始时仅有八牛图,以后的两个图是后来的人加上去的,好像修行只修到自我解脱就完毕了,自性清净就好了,后来廓庵师远觉得余有未尽,应该导入行菩萨道,所以加上垂手入,入世渡化众生,因此演化成十牛图。

行者业识尚未灭除,自性虽然保有,却是不能够掌控与把握,因此还是不能见性,也就做不到性空缘起的那个妙有境界。

修行人境界不同,体会不同,而产生了很多的辩论,例如有的以为看到一片空就是见性,什么叫做空?不起念头就是空?或者以为打坐看到光明就是见性,其实根本没有打开,如何能够见性呢?真正的见性要到了四禅以后,进入无色界的境界,没有色身只有一个心识,才是真正的开悟,才能够证入无余依涅盘,修证到习气毛病都灭除了,才是真正的清净,见性以后不是只有见到空性,性空缘起的妙有所产生的一切因缘而起的法,都能如实知,才是见性以后所要了解的,同时利用这种功夫入世化导众生。

一个人的朝圣讲解

一个人的朝圣讲解

一个人的朝圣讲解在广阔的世界中,许多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和追求。

朝圣作为一种特殊的旅行方式,将人们的心灵与灵性连接在一起。

朝圣不仅是对特定地点的旅行,更是对自身内心的寻求和修炼。

本文将为您讲解一个人的朝圣,带您一同探索内心的奇妙旅程。

朝圣,并非仅仅是一个人行走在陌生的土地上,而是通过走向特定的地点来实现心灵的净化和宗教信仰的加深。

一个人的朝圣,通常是指一个人单独完成这一旅程,以追求心灵的超越和思想的觉醒。

它不仅仅是一次旅行,同时也是对内心的一次问答和修行。

一个人的朝圣之旅,往往以某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为目的地。

这个地方可能是一座寺庙、教堂或圣地,也可以是一个自然景点。

无论是何种目的地,它都象征着信仰与灵性。

每个人选择朝圣的地方不尽相同,有些人可能被某个特定的宗教吸引,有些人则可能追寻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在朝圣之旅中,一个人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他们需要独自面对旅途上的孤独和不便。

没有伙伴相伴,一个人需要承担所有的困难和不适。

其次,他们需要战胜自身内心的疲惫和恐惧。

朝圣之旅往往是漫长而辛苦的,但正是通过内心的坚持和勇气,一个人才能真正领悟到朝圣之旅的真谛。

一个人的朝圣不仅仅是外在旅行的体验,更是内心的一次探索和释放。

在寻求心灵的解脱和宗教信仰的加深之时,他们会通过默观禅修和祷告等方式来实现心静与宁谧。

这是一个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朝圣之旅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改变具有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在外在的旅途还是内心的旅程中,一个人都能够经历转变和觉醒。

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对于物质世界的依赖减少,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增加。

他们会学会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和神奇。

一个人的朝圣是一次深入自我的旅行。

在这个旅程中,他们能够与内心进行对话,与信仰进行融合。

他们会收获心灵上的平静和富足,同时也会为自己的人生注入新的动力和意义。

朝圣并非一次完美的旅行,但它却是一个人认识自己、超越自我、获得灵感和智慧的桥梁。

兴南山人辟谷记-陈全林

兴南山人辟谷记-陈全林

兴南山人辟谷记-陈全林 - 写写帮文库第一篇:兴南山人辟谷记-陈全林《兴南山人辟谷记》序自 3月31日以来,我一直在辟谷,主要是为清除春节期间体内所积累的肉食浊气和生病期间的病气,打针吃药期间所积累的药气,也为激发体内的元气,增加身心的道气。

身体的确需要净化了。

说“清除打针吃药期间所积累的药气”,可能有些人不理解。

我过去在北京讲《道德经》、《阴符经》、《参同契》、《黄庭经》、《悟真篇》、《青华秘文》时,都在辟谷状态,经常是一讲九天。

可能博友中有人听过我的讲座。

那时,有位女士,经常吃药,跟我辟谷后,手的鱼际出渗出白色的药粉,有药味。

有位福建的女士,从我辟谷,告诉我,身上发出来的气味都是四环素的味道。

那时积累在体内的药物、药气,也会变成药毒。

我上月初,由于春节忙着校稿、写博文,累得上火,犯了牙病,抗菌杀毒的西药没少吃。

还有,要去龙虎上朝山,这是张道陵真人的道场,应该洁净身心而去。

辟谷是净化身心的好方法。

1992年,我的堂兄去武山水帘洞朝山,说要沐浴。

那时他跟我修道,我说:“辟谷是最好的沐浴。

”堂兄怕不能辟谷。

我说,只要下决心,朝圣的前三天,你会辟谷的。

朝圣前三天,堂兄真的辟谷了。

身心清净。

古代的道门前辈在拜山或拜师前,为了表达诚心,也会辟谷,以免身心的浊气有扰神明和师真。

我准备在今天把《辟谷道论》修订成传世著作,要在历史资料、实修境界、具体功法、辟谷利弊、真实实例方面上更进一步。

去年,点校《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的最后阶段,我辟谷20天,每天只饮水,不食用任何东西。

这样纯粹的辟谷境界,到第六天、第七天,我内视到了身体中的网脉,密密麻麻,川流不息。

我从1988年初学辟谷以来,辟谷无数次,从来没有在辟谷中内视到金色的网脉,这次不一样。

我体验了了许多中医之妙。

去年夏天,我访道甘肃,在兰州遇见修道的张士斌先生,他辟谷一百天,竟然自然炼成了抗强力打击的内功。

王安平先生的浑圆功以多年的站桩来达成这种境界,张士斌仅用了一百天达成了。

圣严法师与南亭长老

圣严法师与南亭长老

2021年第1期闽台文化研究No.1.2021 (总第65 期)FUJIAN-TAIWAN CULTURAL RESEARCH General Serial.No.65圣严法师与南亭长老韩焕忠(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江苏苏州215123)摘要:圣严法师与老一辈的大德南亭长老之间的因缘非常深厚。

南亭长老对圣严法师 的有关记录只有三条,每条仅是寥寥数语,这可能只是他关心下一代的习惯性做法,而他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值得特别称道的地方。

在圣严法师的自传中,对于南亭长老的关怀和照顾则有比较详尽的记述,我们由此不仅可以全面了解二位高憎大德之间的深情厚谊,还可以体会到圣严法师具有受恩不忘、知恩报恩的高尚品格。

南亭长老教宗华严,圣严法师著成《华严心诠》一书,通过对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的《原人论》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解读,全面展现了他的华严思想。

笔者认为,圣严法师在著作中体现出来的华严思想是他与南亭长老的华严莲社系统长期保持深厚法缘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圣严法师;南亭长老;华严思想圣严法师与南亭长老之间的因缘非常深厚。

作为1949年因形势变化来到台湾的名山老和 尚和大德高僧,台北华严莲社的创始人南亭长老对佛教界后进时常加以关心、照顾、奖掖和提携,对台湾佛教的代际传承和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法鼓山的开创者圣严法师在回忆自己成 长经历的著作中,也多次谈到南亭长老的关心和照顾。

我们依据相关资料,对他们二人之间的法 缘关系略作探讨,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这两位高僧大德的生平行实,理解法鼓山和华严莲社这两 座台湾重要佛教道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可以将这两位辈分不同的高僧以及他们所代表的 道场作为具体事例,帮助我们理解台湾高僧的成长以及台湾佛教界内部的生态状况。

一、南亭长老自传中的圣严法师南亭长老有写日记的习惯。

1949年来台湾之前的手稿尽失,他抽空补写了自己前半生的 回忆录。

到台湾后,基本上每天都有日记。

后来高明道先生就以此为据,整理成《南亭和尚自 传》,作为《南亭和尚全集》的最后一卷即第十二卷,由台北华严莲社印行。

【功夫】禅宗大德本焕长老谈个人修行心得体会非常实用

【功夫】禅宗大德本焕长老谈个人修行心得体会非常实用

【关键字】功夫各位法师、各位居士:今天座上的几位大居士要我来给大家讲几句话,但是我不会讲话,那么就把这几十年来我个人修行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拿来跟大家聊一聊吧。

我本人是搞禅宗的,出家以后就到高旻寺亲近来果老和尚。

来果老和尚同虚云老和尚一样,都是当代禅宗的大宗师,都是已经明心见性了的。

来果老和尚是在金山开悟的,虚云老和尚是在高寺旻开悟的,我出家以后,有幸先后亲近了这两位大善知识,所以自己虽然没有什么修持,也勉强觉得几十年的光阴没有白过。

今天各位让我来讲禅宗,那么我就先讲一讲禅宗的渊源。

大家一定都知道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迦叶尊者破颜微笑的典故——‘以心印心、心心相印’,这就是禅宗这一顿超法门在印度,从迦叶尊者始,禅宗一直流传了二十八代。

到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的时候,他远渡重洋到中国来传法,成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达摩初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后传法给二祖慧可,慧可传法给三祖僧璨,僧璨至四祖道信,之后是五祖弘忍、六祖慧能……。

我也是这个宗门下的,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十四代了。

什么叫做‘禅’呢?‘禅’,就是‘禅那’,翻译成‘静虑’,就是我们思想清净地去来回思虑。

又翻成‘思维修’,我们可以在这个思想上去来回思维,去修它。

禅宗这一法,现在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在这门下,依此用功办道、开悟的人是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了。

在过去唐朝、宋朝、明朝,甚至于清朝,还有少数开悟的,像虚云老和尚,来果老和尚都是属于清朝的——这以后开悟的都没有听到。

是不是没有开悟的呢?开悟也有大、小之分。

如我宗门下,大悟十八,小悟无数。

为什么我这样讲呢?我们对于一桩事物不明了,最终明白了,这就是一种‘悟’,这是一种‘小悟’;‘大悟’是彻底明心见性——二者完全是不同的。

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

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

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

人间修炼指南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人间修炼指南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人间修炼指南》读书笔记作者半佛仙人摘抄1这些天赋就像智齿,终其一生都不一定会长出来,即使长出来了也有可能埋伏在牙龈里,不光看不见,派不上用场,还有可能带给你折磨。

“适当的时间、适当的环境”,决定你的天赋能不能被激发出来,激发出来以后又能否派上用场。

2所谓的有天赋,我觉得就是别人做这件事情很难、很痛苦,你做这件事情很快乐。

注意,我说的不是简单,而是轻松快乐,是自然而然的、不抗拒的。

天赋没有出现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对的场合,那就等于零,甚至有可能是负数。

不确定的天赋,终将被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固定成确定的人生。

3一个人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只需要牢牢抓住自己的目的,然后评估综合成本和收益就可以了,不要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纠结。

至于专家怎么说,媒体怎么吹,根本不重要,一件事情谁承担后果,谁说了算。

4资产固化5卷的本质是什么?是资源有限,是分配机制有限,但每个人的欲望无限。

有欲望必然会增加对欲望的索取,而资源总量有限,无法满足每个人,因此恶性竞争就开始出现,内耗由此形成。

【卷到什么程度,聊天打两个”哈“,你都觉得是在骂人,必须要打六个哈】6生活根本就没有归宿,只有一个个中转站。

7很多管理者的核心生存逻辑不是创造价值,而是不出错,不惹麻烦,默默等待对手出错。

很多管理者的核心生存逻辑不是创造价值,而是不出错,不惹麻烦,默默等待对手出错。

8薪资倒挂的本质:a对于上层,只数人头,除非很牛,其他不管,对于中层,掌握权力,再根据权力牟利(通过下属人数增加),只求稳,b老人按照当初的市场价进行定价,新人按照最新的市场价进行定价,两者基数不一样c老人能干的活,可以招多个新人代替,一来可以把锅甩给老人,二来培养了自己的势力,d很多公司实际上都在”去能力化“,老带新,岗位快速更替e措施:ⅰ不管你面对的是什么情况,我认为都只有一种策略。

那就是当你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两年的时候,如果工资涨幅没有达到你的预期或者说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让你觉得没有成长,未来可能也没有变现空间,那么就该考虑动了。

人生是一场终生的修行

人生是一场终生的修行

人生是一场终生的修行作者:林彰增来源:《教师·上》2020年第11期摘要:人是个体的存在,也是系统的存在,更是过程的存在。

人生的完善是一個不断实践和思考的过程。

解决好人生矛盾需要哲学的指引,“一分为三”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智慧。

人生需要终生修行。

关键词:一分为三;人生拓展;修行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9-0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1-0118-0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卢梭曾感言: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中。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体验人生困惑、思考人生之路。

一个人,只有融入家庭、社会、国家之中,他的生命方可称得上人生。

品读周德义先生充满思辨的“一分为三”哲学,让笔者体会到,真正的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智慧。

周先生的“一分为三”哲学理论,概括为六个命题:“‘一分为三’是一个哲学命题;事物普遍是‘一分为三’的;‘一’为一个事物的整体;‘三’为一个事物所包含的三个方面;三个方面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一分为三’是事物的客观存在,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 “凡事一分为三,事物时时处处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切不可忘记‘一分为三’。

” 周先生发现:“任何具体的存在物,无一不是时间性的存在、空间性的存在,以及一定因缘条件的存在。

”人生存在,既是个体的存在,也是系统的存在,更是过程的存在;人生修炼拓展,要坚持“以自然为本的原则、以和为贵的原则、以礼法处世的原则、凡事适度的原则”,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指引我们:要辩证地立体地认识人生,把握人生存在、变化的本质属性,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人的状态,科学做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从而开拓发展人生;人生完善是一个不断实践与思考的过程。

那么,一个人要如何去完成终生的修行呢?一、从时间维度开拓发展人生周先生的哲学认为:“时间是一维的,它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流动。

[转载]如何修空观(净界法师讲述)

[转载]如何修空观(净界法师讲述)

[转载]如何修空观(净界法师讲述)原⽂地址:如何修空观(净界法师讲述)作者:⾄诚⼼弟⼦问:什么样的情况才叫作空观的智慧?空观成就者的内⼼世界是怎样的情况? 师⽗答:空观智慧的修⾏,就是你的⼼经常去想⼀件事情就是:你本来什么都没有。

你要经常去想这个道理。

我们不要太注重⼈⽣的相状,这些都是业⼒!你碰不得!每⼀个都是地雷。

弄得你满⾝是伤痕。

所以我们要从“相”⾥去悟“道”。

其实因缘的假相都是暂时的,它背后有⼀个真实的本性就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空观其实是什么?是空掉你的妄想,不是空掉外境,这个业⼒你不⽤去空它,你⼼只要不动,它对你不会伤害的,你没有和它感应呗。

从前,有⼀个外道看到佛陀,⼀直骂佛陀,骂了半天,他问佛陀:我骂你半天,你为什么⼀直没有反应呢? 佛陀说:如果有⼈拿着东西请你吃,你不吃,会怎么办? 他说:我就⾃⼰拿回来。

佛陀说:是你⾃⼰在造业。

佛陀的⼼不动,安住空性。

所以安住空性是什么情况呢?在经典上讲⼀个譬喻,⼀个圣⼈的⼼安住空性,“如鸟飞虚空,终迹不可得”。

这个鸟的确从虚空飞过去了,但是它没有留下痕迹。

他⽆住,他该⼲什么⼲什么,做完以后,⼼中都没有相状。

修空的意思不是说,今天没有⼈刺激你,不是啊,那只是缘缺不⽣。

就是你的妄想在活动的时候,你能做到⽆住。

这时你不与你的妄想感应,跟你的真如感应,这就是空观了。

你从平常慢慢训练。

修习空观的⼈,你的⼼会慢慢淡泊下来,你⼀定要经历⼀个过程,就是觉得:⼈⽣没有好坏。

那个⼼很淡泊,就是快乐的时候你也不觉得很快乐,痛苦的时候你也不觉得很痛苦,那个“受”被调伏了,⼈⽣没有太⼤的差别了。

这时,你就有点功夫了。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慢慢开始砺练了,从空出假了。

如果你现在的感受还是喜怒起伏很⼤,还是快乐的时候很快乐,痛苦的时候很痛苦,那你没有修空观!你的⼼中⼀定有⼀个相状在引导你了,“仁者⼼中必有⼀物”哦。

如果你情绪变化还很⼤,那你⼼中⼀定有个东西在⾥⾯,这个你不拿掉,临终破坏你正念的就是它了!---2013年4⽉24⽇《佛法修学概要》06集精选。

【高考作文】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

【高考作文】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

【高考作文】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人生是一场与任何人无关的独自的修行。

这是一条悲欣交集的道路。

路的尽头一定有礼物,就看你配不配得到。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

或许这种单打独斗的方式,会让你的成功来得很慢,加入群体之中能够省下很多的精力,但这种方式却会让你的成功来的大放异彩。

你不会忘记沿路的风景,不会减少你的思考,你越是一个人行走,越是让人生有更多的沉淀,你也会是更加成熟冷静,最终越发强大!可是想顺利完成这样一场独自的修持,你须要的不仅仅就是你的毅力能力,你须要的就是心中永远存有一种始终如一的信念。

存有始终如一的信念,方能够提振着你跑下去,所以,若想跑得不好,恳请一个人跑。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安迪在人间地狱中没有绝望,他的心中始终存有对自由的渴望。

在长达19年的牢狱生活中,他始终是一个孤独的自由人。

他一直在挖洞,却没有被发现。

他冒着生命危险答应帮海立逃税,只为帮朋友们换来一场啤酒宴会。

那一日的清晨,他没有和其他人坐在一起,而是独自沐浴着朝阳,让阳光洒满肩头,成为心灵与身体的自由人,也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救赎。

在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里,他一人穿过厚厚的墙洞,爬过500码的恶臭的下水道,涉过肮脏的污河,洗净罪恶,在彼岸重生,完成这场独自的修行,并结出幸福的善果。

《一个人的朝圣》中的哈罗德弗莱,60岁,在酿酒厂干活了40年的销售代表,没晋升。

既并无朋友,也并无敌人,卸任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上开。

他与妻子在英国的乡间生活,生活平淡。

一天早晨,他接到了一封源自20年未见的老友奎妮的信:她患上了癌症,写信给挥别。

愤慨悲愤之下的他写下了一封信。

在寄送的路上,他又想起了自己的人生。

经过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追到了最为东北,横贯整个英格兰。

87天,627英里。

只凭一个信念:他只要跑,老友就可以活下去。

从他脚步踏出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这场独自的修持。

只有独自修行,行走在这条人生道路上,你才会领略到世界的多彩多样,才能给你的人生路上增加更多的思考,方能真正自由地行走在人世间。

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的句子

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的句子

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的句子
人生本是修行
人们说,人生本是修行。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修行呢?
当我们走出社会的束缚,以求发现生命的真谛,正是修行的起点。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要学会发展内在的潜力,从而让自身具备更高的承受能力。

凡是一个人想要修行,都要有正确的认知,有一个健全的价值观,有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有足够的平和智慧和耐心,以及足够的柔和率性化的因材制宜处事的能力。

修行的过程中,也要懂得坚持以及安适的程度。

修行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当以
慢条斯理的步伐向前发展,不急功近利,以积极的心态活动时刻准备着,以慎重的心态拆毁旧的意识,并以顽强的坚劲去探求新的世界。

有修行即有收获。

收获的形式可以是内心的平静,可以是内心的暖暖地传承出
广袤的理智,可以是道德上的全面发展,更有可能是柏拉图式的美好梦想。

修行乃是一个句(to a journey of self-cultivation and enlightenment),
也是我们打开人生大门的必备工具,帮助我们指引到正确且对自我具有知足感的道路上。

凡是经历过艰辛而又幸福的人生之旅,坚信修行的过程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最后,在这个令人充满期待的人生修行的大道上,不要忘记珍惜每一天,用自
己的每一次思维,每一次经历,每一次精彩的瞬间,去塑造自己的今天。

用毅力,坚持,活出自我,生活出精彩,这就是我们人生最美的修行。

一个人的修行作文

一个人的修行作文

一个人的修行作文范文一:一个人的修行修行,是一种精神上的提升,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刻苦努力。

我觉得,一个人的修行,不仅仅是指在面对挑战时能够坚强地挺过,更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微小的事情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首先,一个人的修行需要拥有坚定的信念。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但是,只要我们拥有了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其次,一个人的修行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在现代社会,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最后,一个人的修行需要有人情味。

人情味是指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要懂得体谅他人,包容他人,多关心他人。

只有把别人的需要放在心上,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人情味。

总之,一个人的修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进步和提升。

我们要拥有坚定的信念,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同时也要有人情味,才能够在生活中赢得尊重和爱戴。

要点分析:本文主要介绍一个人的修行的重要性,分别从信念、学习和进步以及人情味三个方面阐述。

用词分析:文章用语简洁明了,采用了大量的形象的词汇,如“挑战”、“战胜困难”、“进步”等,有效地表达了人的修行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和意义。

范文二:一个人的修行修行是指一个人通过不断地锤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内涵等各方面的素质,以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在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人生之后,我的一些体验和经历,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到了一个人的修行是多么的重要。

首先,一个人的修行需要有一颗平和的心态。

人生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和打击,但是这些不应该让我们悲观失望,而应该从中学习、成长。

只有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们才能真正地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其次,一个人的修行需要懂得和人相处。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缺乏社交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就很难在这个社会中立足。

《心性休息》第15讲记

《心性休息》第15讲记

《心性休息》第15讲记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现在正在宣讲由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的共同加行部分,共同加行是有助于生起厌世心的殊胜引导。

诸佛菩萨都异口同声地教诫后学者:只有不贪恋世间八法,生起出离轮回的心,才能够真正趣入正法。

所以,必须要知道如何修持出离心。

寿命无常的修法分为四部分内容,现在正在讲“劝勉精进”中的第二个科判。

乙二、若不精勤则不得解脱:如果不精进修持,则根本无法得到解脱。

劝勉诸位定要诚心精进修法。

无垢光尊者劝请诸位后学弟子和有缘的修行人,一定要诚心精进地修持正法。

何故佛赞珍宝器,净除诸过获正义,若不成办自他利,则自束缚轮回狱。

为什么不精进修法就不能获得解脱呢?佛陀所称赞的珍宝法器就是暇满人身。

如果依靠暇满人身而精进修持,就可以净除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从而获得殊胜的大义。

相反,如果没有依靠暇满人身而成办自他利益,归根结底就是自己内心中的懈怠、贪著世间八法等非理作意束缚了自己,在轮回的牢狱中不得解脱。

怎么办呢?精进修持出离心、大悲菩提心和空性正见就是解开束缚的殊胜窍诀和关要。

获得如是闲暇人身时,如果不修持有利于自他的正法,则将永远为轮回之索所缚,获得暇满人身的时候,应该修持有利于自他的正法,否则将永远被轮回的牢狱所束缚。

小乘根性的人利用暇满人身而精进,可以成办自己的利益;大乘种姓的修行人,修持出离心、大悲菩提心和空性正见,就可以使自己和他人都得到解脱。

因此劝勉具有智慧者为摆脱轮回而勤修正法。

没有智慧的人虽然听闻了教言,清楚了知利害关系并能为他人讲解,但根本不去实行。

相反,有智慧、具有善缘的人在听闻“修法得解脱,不修法得束缚”的道理后,应该为了摆脱轮回而精进修持正法。

《致弟子书》中云:“获得人身越过生死海,亦播殊胜菩提之良种,功德胜过珍贵如意宝,何者虚度人生令无果。

《广论》在暇满难得的内容中引用了这个教言,本论却把它放在了寿命无常的修法中。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是一条路,而路的尽头是智慧。

佛说:修行是走一条路,一条通往我们内心最深远处的路。

而在这条路的尽头,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够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真谛。

人生是一场修行:每一个爱你的人,每一个恨你的人,每一个你爱的人,每一个你恨的人,无论是爱之深,抑或是恨之切,他们都是你人生中的一段经历,他们都在“帮助”你成就、完全你自己。

修行是痛苦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更何况修行本身这个概念就足够痛苦了。

因为它意味着你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种种“不愿意去接受”的局,并咬牙去接受,经历拷打,完成自我的升华。

修行的道路上,没有失败者也没有成功者,只有一段又一段各式各样的人生,无论哪一段,都足够绚丽多彩、苦乐参半。

人生之修行在于舍得。

有舍方有得。

试想:得非所欲,舍亦非所愿,该是一种何堪的心伤。

人生之修行在于承受。

人生需要承受,只有不断地承受,我们才会不断走向成熟,收获生命的欣喜。

承受,使我们走向美丽和成熟;承受,更加彰显出生命的辉煌。

人生之修行在于。

没有谁会知道明天的样子,也许是今天的复制,也许是昨天的粘贴,但是既然你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吧!人生之修行在于包容。

行包容他人之举,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他人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

只有领略到了其中的滋味,真正地拥有那份广阔的心胸,那份坦然,那份自然,才是真正的踏上了修行之路!人生之修行在于淡定。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

我们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有过快乐,也有过痛苦;有过狂风暴雨的摧残,但也有过艳阳高照的沐裕面对这些,我们无需大喜,也不必大悲,因为这本是励志名言()名人名言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用一种淡定的心态去面对。

人生之修行在于超脱。

我们所处的世界,车水马龙、霓虹闪烁、香车美女、别墅洋楼、鱼翅燕窝、鲍鱼熊掌。

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面对这一切,人们便不能自己地浮躁起来。

似乎我们什么都想得到,似乎这些在我们心中都是最美的。

()那我们的心灵呢?我们应该让它安静下来,还它美丽。

【高考作文】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

【高考作文】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

【高考作文】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人生是一场与任何人无关的独自的修行。

这是一条悲欣交集的道路。

路的尽头一定有礼物,就看你配不配得到。

如果一个人想成功,他必须自己努力。

也许这种单打独斗的方式会让你的成功变慢,加入团队可以节省很多精力,但这种方式会让你的成功闪闪发光。

你不会忘记沿途的风景,也不会减少你的思考。

你越是独行,你在生活中的沉淀就越多,你就会变得更加成熟、冷静,最终变得更加坚强!可是想要完成这样一场独自的修行,你需要的不仅仅是你的毅力能力,你需要的是心中永远存在一种坚定的信念。

有坚定的信念,方能支撑着你走下去,所以,若想走得好,请一个人走。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龚安迪对人间地狱没有绝望,心中始终有一种对自由的渴望。

在他19年的监狱生活中,他一直是一个孤独的自由人。

他一直在挖一个洞,但还没找到。

他冒着生命危险,答应帮助海莉逃税,只是为了帮他的朋友们办一个啤酒派对。

那天清晨,他没有和别人坐在一起,而是独自沐浴在冉冉升起的太阳下,让太阳照在他的肩膀上,成为一个身心自由的人,完成了自我救赎。

在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他穿过厚厚的墙洞,爬上500码长的臭下水道,涉水穿过肮脏的河流,洗去邪恶,在另一边重生,完成了这个独奏,并取得了令人愉快的好成绩。

《一个人的朝圣》中的哈罗德弗莱,60岁,在酿酒厂干了40年的销售代表,没有升迁。

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有开。

他与妻子在英国的乡间生活,生活平静。

一天早晨,他收到了一封来自20年未见的老友奎妮的信: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

震惊悲痛之下的他写了回信。

在寄出的路上,他又想到了自己的人生。

经过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

87天,627英里。

只凭一个信念:他只要走,老友就会活下去。

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这场独自的修行。

只有独自实践,走在这条人生道路上,你才能欣赏世界的多样性,为生活增添更多的思考,真正在世界上自由行走。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解读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解读

修行是一条路,而路的尽头是智慧。

佛说:修行是走一条路,一条通往我们内心最深远处的路。

而在这条路的尽头,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够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真谛。

人生是一场修行:每一个爱你的人,每一个恨你的人,每一个你爱的人,每一个你恨的人,无论是爱之深,抑或是恨之切,他们都是你人生中的一段经历,他们都在“帮助”你成就、完全你自己。

修行是痛苦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更何况修行本身这个概念就足够痛苦了。

因为它意味着你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种种“不愿意去接受”的局,并咬牙去接受,经历拷打,完成自我的升华。

修行的道路上,没有失败者也没有成功者,只有一段又一段各式各样的人生,无论哪一段,都足够绚丽多彩、苦乐参半。

人生之修行在于舍得。

有舍方有得。

试想:得非所欲,舍亦非所愿,该是一种何堪的心伤。

人生之修行在于承受。

人生需要承受,只有不断地承受,我们才会不断走向成熟,收获生命的欣喜。

承受,使我们走向美丽和成熟;承受,更加彰显出生命的辉煌。

人生之修行在于坚持。

没有谁会知道明天的样子,也许是今天的复制,也许是昨天的粘贴,但是既然你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吧!人生之修行在于包容。

行包容他人之举,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他人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

只有领略到了其中的滋味,真正地拥有那份广阔的心胸,那份坦然,那份自然,才是真正的踏上了修行之路!人生之修行在于淡定。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

我们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有过快乐,也有过痛苦;有过狂风暴雨的摧残,但也有过艳阳高照的沐裕面对这些,我们无需大喜,也不必大悲,因为这本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用一种淡定的心态去面对。

人生之修行在于超脱。

我们所处的世界,车水马龙、霓虹闪烁、香车美女、别墅洋楼、鱼翅燕窝、鲍鱼熊掌。

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面对这一切,人们便不能自己地浮躁起来。

似乎我们什么都想得到,似乎这些在我们心中都是最美的。

(人生感悟 )那我们的心灵呢?我们应该让它安静下来,还它美丽。

心灵的路,是修行(文案)

心灵的路,是修行(文案)

心灵的路,是修行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生命,是一场修心的旅途。

人这辈子,能过成什么样,归根到底,就在于修了一颗什么样的心。

要修一颗童心,不止于年龄,也不囿于纷扰。

即便历尽沧桑,步履蹒跚,也能尽享“儿童疾走追黄碟”的童趣,也能眼里有光,心中有梦。

恰如丰子恺所说:“你若可爱,生活就可爱。


要修一颗平常心,活在每一个当下,享受够得着的幸福:一屋,两人,三餐,四季。

你会发现:纵然有遗憾,也会潜藏着惊喜,未来,远比想象中美好。

要修一颗静心,去听花开的声音、鸟儿的细语;去赏秋日的落叶、冬
天的雪飘。

当你在心中修篱种菊,就能体会到:
心有多静,福,就有多深。

欲治身,先修心。

愿心灵的路:
或充满童趣,或平平淡淡,或万事从容,都能遵循本心,通透地走好每一段人生的路,无怨、无悔、无憾……。

修行在个人的上一句

修行在个人的上一句
【学习总结(2)】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智不在年高,愚顽空活百年”,“上士心传,中士言传,下士不传”,智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法悟法,以心印法,心法合一。天下万事万物尽在“掌握之中”。这就是万物有灵,灵通沟通于掌盘之中。
写给一个人的情书
为心灵沐浴
遇见幸福的自己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
绳锯木断的上一句
修行在个人的上一句
修行在个人的上一句
【学习总结(1)】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有两种说法:
1、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由整理]
2、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此处的“靠”和“在”同是“依仗,依靠”之一。并不是什么佛家用语,而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在长久的生活中总结的谚语,借以教诲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外联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的修行(一)文:本圣法师前言许多人一提到修行,就认为出家才是“修行”,其实我个人以为,人生旅途,我们从娘胎出来,呱呱坠地那一刻的啼哭,应该也算是修行了。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所以,我们无论怎么轮回,修行永远是“一个人的修行”,一切事相都是给予我们历练的恩典。

即使是双胞胎,生辰八字相同,但命运轨迹却有所不同,甚至福报有天渊之别,说明他们前世的因果、今生的经历中起心动念肯定不同,只要活着,应该都在修行吧。

我这里所说‘修行’二字,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因此,我计划讲几个孩童时的故事,以及我自己的体会,以帮助那些对“修行”二字有误会的人们。

(一)踩坏小汽车的故事我出生在1970年代,山东省偏远地区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还好今生我的父母都是光荣的人民教师,家庭经济条件比一般农民略好一点点,但也是1984年以后才完全吃上白面馒头。

父母一辈子兢兢业业的工作,考虑工作的事情比较多,对我也没有特别照顾。

在7岁以前,除了推咕噜圈、女孩子的毽子之类,就没有别的玩具。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父亲有一次去县城开会,骑着自行车带着我,那时候我还没有上学,父亲嫌我小,因为农村孩子一般8周岁读一年级,我就没有读。

结果8岁那一年我们村子的小学一年级没有招生,父亲在外地教学,就又没有上,9岁才读一年级。

不过这次跟父亲进城是在7岁的时间。

进了县城开完会,父亲带我去逛百货商场,给我买了平生一辆小汽车做玩具,我非常兴奋。

路上一直爱不释手,连任何好吃的零食都没有去要。

那时候买点花生就算是很好的零食了。

回来以后父亲就带我到他教学的学校里边去,在他学校的大办公室里玩。

过了一会大概是放学了,很多小同学到办公室交作业吧,他们更没有见过小汽车吧,大家都围着看,很多小孩儿没见过,稀罕,就拿过来玩一玩。

玩了之后呢,就另一个玩。

我一开始呢,有点不舍得,(去相应小时候那种感觉的话,这种就是与生俱生的“贪”吧)。

后来,后来第三个,第四个小孩抢着玩,看了之后我自己也想玩,(他们)就不让,小孩轮流传着看。

传了好几个人,我心里终于忍不住了,“嗔”心生起来了,我上前几步,把小汽车一把就抢过来了(好像好大的力气),放到脚底下,一脚就踩瘪了……我就观察啊,小孩子也有观察力的,毕竟那时候相对来说清净。

我怎么犯这种错误啊?这么美好的东西就被我一念就破坏了,爸爸过来半天也没有修好,但他也没有责怪我。

当时懊悔的心所就升起来了,那种懊恼,非常深切的印象。

这也是我人生的唯一的一次这样的错误,再以后从此不会犯了。

后面人生几十年的时间里,就是再生气,我都带着一个观照,嗔恨心要不得,千万不能破坏美好的东西,对嗔恨心就特别的警惕……学佛十多年,慢慢深入法义,发现小时候的修行也很重要的……当然,这种观照功夫(那时候也不懂什么叫观照)也许是前世带来的……(未完待续)(二)“嗔恨心”与打架的故事关于“嗔恨”心程度的控制,肯定是靠“观照”的。

小时候有两次打架的经历,记忆犹新。

分享给大家做案例进行分析。

上学后第一次打架:我读一年级已经是9岁了,而且是秋假以后,因为在80年代北方农村的小学,因为老师大部分都是农民出身吧,是有一个收秋的农忙假的,叫做“秋假”。

那时候父亲在离开家乡五公里的一个村庄教学,就把我带到了那个学校,这个学校有小学,有初中,还有初三的复读班,在当时是附近农村一个比较大的学校,学生差不多有600多人。

等于我去读书的时候,别的同班同学已经读了半个学期。

在这个小学中,大多数是这个村庄的孩子,少数外村的孩子就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上千人的村子里,有唯一一口水不怎么苦的井。

有一天,班里一个外村同学被本村一位留级的同学欺负,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我自然觉得这件事情不对,就说了他几句,他就开始骂。

他可能比我还要大上一两岁,在一年级留级也是常有的事情。

我当然不怎么会骂人,就特别生气,两个人就开始掐架。

一开始打的并不严重,但随着“战争”的进程,好像“嗔恨心”不受控制,边打边向外跑,边跑边打。

跑着跑着就打到了那口全村人依赖的“井”边,好像我们都摔倒了。

就摔倒在井口的旁边。

虽然他大我一两岁,但好像我们势均力敌。

在井边掐架,应该还是有一点危险的。

我感觉到了危险,就说算了算了,我们都松手吧。

好像当时我的观照就是:为了一次打架就掉进井里淹死,太不值得。

其实打架到后来,好像也没有太多的嗔恨心了,就是男孩子为了证明自己不差的面子而已。

我一提议,他也松了手。

旁边有些同学一直跟着,就各自拉着我们,一哄而散。

这一次有点危险的生命体验就是:“嗔恨心”一定要被控制。

是必须有限度的。

另一次记忆犹新的打架:在小学期间,我学习一直非常好,考试都是班里前几名。

大概在五年级的时候,有一位学习不太好的同学,我们平时打打闹闹,也算是好朋友。

那时间,教室里突然流行看武侠小说。

其实我从二年级就读《烈火金刚》、《岳飞传》、《杨家将》之类的书。

但流行武侠小说,好像是五年级的事情。

有一次因为一本武侠小说,我们开始掐架,原因不太记得了,好像是他看书不还还是怎么滴。

这次掐架,同样嗔恨心生起了,越来越严重,最后我们互相卡住了对方的脖子,大家都不松手,好像非要证明自己不会失败。

最后还是我先说一句,算了,我们松手吧。

大家都松了手。

嗔恨的心气好像一下子消失了。

然后我们一起看武侠小说。

这次打架的体验是:“嗔恨心”是不能突破底线的。

底线应该就是生命,生命是可贵的。

现在部分理解了“知止而后有定”。

总结:孩童时期的所有生活,都算是“修行”吧,这些体验背后的‘观照’,给我后来的人生旅程带来记忆深刻的“标准”,这些标准大概相当于佛法中的‘戒’吧。

孩子们没有这些体验及训练,在成人后同样会因为嗔恨心会犯很多错误。

前言:今天的分享,主要是关于‘贪吃’。

从孩童时代过来的人,相信您会有类似的经历的,会心一笑之后,可以推荐给孩子们看看。

(三)贪吃的好孩子70年代所生的农村孩子们,因为兄弟姐妹多,当时经济条件不好,大部分都会有一点挨饿的记忆基因,所以关于“吃”的故事,应该都有一些记忆。

今天简单分享几个小时候关于“吃”的记忆,记录这种“修行”的过程,也是很有趣的。

第一件:大概是10岁的时候,有一次生病了,大概是感冒,嘴巴里很涩没有味道。

就是胃口不好的状况。

爸爸好像从集市上买了几个橘子,那是今生第一次吃橘子。

不要笑话俺,那个年代,北方的孩子们几乎都没有吃过橘子。

记得小时候,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晚饭后,在天井里乘凉,一边听爸爸讲文革期间大串联,他们吃过全国各地的“稀罕”东西,一边流口水。

哦,现在说橘子。

爸爸说这些橘子一天只能吃一个,这样可以吃五天。

哦,我答应的很好。

大概是因为感冒发烧,一天就没有怎么吃东西。

突然有一个稀罕的东西吃,我小心翼翼的掰开橘子,先吃了一瓣,哇,又酸又甜,真是人间美味,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候的口水,非常好玩。

很快一个橘子就吃完了。

然后就开始了心理斗争:再吃一个吧?!反复拿了几次,还是决定再吃一个。

再过了一阵子,又想吃了,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五个橘子吃完了。

那时候还算是好孩子,所以有些后悔,又觉得非常不好意思,有点忐忑不安,这么“贪”吃,爸爸肯定不高兴了。

当时就观察自己:内心有一个“贪吃”的小孩,好像不受自己的控制。

就暗暗下了决心,以后不这样了!结果后来还算是有点成绩,以后再有好吃的,基本都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了。

当然现在学佛以后明白,这就是第六识(意识心)和第七识(末那识)之间的对话。

这种“贪”是第七识支配的。

第二件关于贪吃的故事: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吧。

还是破了一次“戒”。

这次贪吃,印象太深刻了。

那时候,我跟着妈妈在姥姥家附近的一所乡镇的中心小学住。

为了省钱,妈妈自己打煤球烧。

一次,妈妈带着哥哥和我去一个叫做“鹅场”的村子就拉煤。

大概来回的路程有十五公里。

这个时候,应该生活条件比一年级时候已经好了很多。

买了煤回来的路上,在一块瓜田的路边,买了一个大西瓜,大约20多斤。

当时尝了尝西瓜,确实非常甜,还是沙瓤。

妈妈说带回去吃。

就这样我们在太阳下拉车回到学校。

迫不及待的切开西瓜就吃,吃了好多,肚皮已经很圆了才停下来。

妈妈就去做饭,结果妈妈做了非常好喝的槐花鸡蛋汤,又喝了好几碗。

等感觉饱了的时候,已经晚了,撑着了,感觉肚子涨得疼,非常不舒服,妈妈说不要紧,一会儿就好了。

这个“一会儿”持续了至少半个小时以上,‘疼’的非常刻骨铭心。

这次‘贪吃’的经历,又一次给我深刻的反省:再好吃的东西,都必须有限度……后来的人生旅途中,关于‘贪’的观照,都有孩子时期的记忆作为标准,倒也是帮助我少犯了很多错误。

真的感恩人生中所有的经历,所有的酸甜苦辣,所有的折腾,都让我在生命中觉醒!(四)一次忍辱的经历前言: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差不多都不是自以为是的,根本原因就是“我执”,所以“忍辱”就特别不容易修,只要一个关键的“坎”一过,就容易上一个层次的。

今天分享一下我少年时期的一件事情:前文说到我在妈妈所教学的学校读了两年书,大概是四年级和五年级,当时学校里有一位同事和妈妈是好朋友,她有一个男孩子,叫“一鸣”,比我高一年级,个子比我稍高一些,相貌庄严,是我的偶像,我们经常一起去学习游泳,抓蛐蛐,打羽毛球等,这样我们慢慢就成为好朋友。

他还特别喜欢唱歌,因为我没有音乐天赋,所以我特别崇拜他。

一鸣的父亲是镇变电站的电工,有时学校停电就打电话求他帮忙,当时在农村算是有点小本事的人,长得又非常英俊,又有一些文化,所以平时就有一些自负,日常还喜欢喝点酒,好像酒量不大,喝一些就容易不由自主的说胡话。

初中一年级的暑假,这时候我也是少年了,正处于叛逆期的萌芽,日常喜欢看书,自尊心好像变强了,也比较敏感。

我和一鸣已经分开一年多了,就特别想找他玩。

经过父母同意后,就自己骑自行车去他家。

他们家与我们家相距20公里。

当天上午去到他家,一鸣哥哥很高兴,她妈妈也很高兴。

下午一鸣的父亲回来了,好像喝了点酒,也显得很高兴的样子。

晚上吃饭时他又继续喝酒。

我就劝他少喝点,对身体健康不好。

好像他就不高兴,就开始刷酒疯,然后指桑骂槐的开始谩骂。

一鸣哥哥看看这个情况就带我出去玩,等我们去同学家转了一大圈回来,他还在那里骂,估计很多酒鬼都是这个毛病吧。

我越听越烦恼,感觉他句句都在骂我。

一鸣都看不下去,去和他爸爸理论,最终却被骂了回来。

因为正是少年时期,一开始我好像面子就有些挂不住,就想恼火。

但好像心里面有一个理性的“小人”告诉我:不能和他一样,‘我’要忍住。

慢慢的心火下去,冷静下来了。

他仍然在院子里面骂,大概骂了几个小时,到晚上九点多。

我越听越觉得他可怜,而且内心出奇的平静,后来就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吃过早饭,一鸣的爸爸才起床,我知道该走了。

我走到他的跟前,“扑通”一下冲着他跪下来:叔叔,我回家了,您多保重,少喝酒。

他的脸好像刹那变红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我转身去院子里骑了自行车就回家了。

回家以后,这件事情我也没有告诉爸爸妈妈,但随后几年从来没有再去过他家,但我们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