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环境地质学第十一讲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
1、合理开采地下淡水资源,开源节流 解决淡水问题是减轻海水入侵的主要途径。从 沿海地区水资源供求情况来看,缺乏淡水已成 定局;从长远看,引调客水是控制沿海地区海 水入侵的重要战略措施。同时,要合理布置开 采井,放弃咸淡水界面附近的抽水井,分散开 采、定期停采或轮采地下水,缩短水位恢复时 间以防止形成降落漏斗。
大连市概况
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半岛轮廓北宽南窄, 夹于黄海与渤海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之称。 三面环海,低山丘陵地貌。 大连是我国辽东半岛的明珠,是一座重要的港口、 贸易、工业和旅游城市,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 优势和地位。同时,大连又是严重缺水的沿海城 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大连亟待解决的问 题,三面靠海的狭窄半岛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地 区的淡水资源有限。由于不合理的过量开采,打 破了地下水的天然平衡,导致海水不同程度地侵 入到陆地含水层中,出现了海水入侵问题。
3、气候条件 地下水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来补给,如果气候 持续干旱,地下水补给量严重不足,同时河流 入海径流量也减少,将加剧海水入侵活动,增 大潮水沿河流的上溯距离。
4、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地下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滨 海地带咸淡水平衡状态遭受破坏的重要因 素。许多地区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而 使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形 成 低 于 海 平 面 的 负 值 区,进 而 发 生 海 水 入 侵。 海水养殖和引潮晒盐等经济活动把大量海 水引入陆地也扩大了海水向地下淡水的入 侵范围。此外在入海河流的上游地区修建 水库 、塘坝等水利设施 使河流 入 海 水 量 普 遍 减 少 ,加剧了潮水上溯距离,使河 流两侧发生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的发生机理决定了此类灾害发展 的复杂性、隐蔽性和多变性,这些特点又 决定了海水入侵防治的艰巨性。海水入侵 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巨大的,由于海水入 侵,地下淡水水质恶化,致使大量水井报 废、粮食绝产、果园被毁,严重阻碍了当 地的工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 制约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开展海水入侵研究,制订滨海地区 合理的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管理方案,防止 和减轻海水入侵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和科学价值。
第十一讲海水入侵讲述介绍
烟台莱州湾地区的地下水氯离子含量最高为3.86g/l(饮用水 标准国际建议值为<200mg/l,即0.2g/l),矿化度达7.85g/l(饮用
水标准建议值为< 1g/l)。部分地区已出现盐渍化。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我国海岸线长度为3.2万km,其中大陆岸线1.8万km。沿海地 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这些地区在以下方面为海水 入侵提供了条件: ①随着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过量抽取地下 水,其结果会使沿海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量减少。 ②拦蓄截取地表水,使入海量减少,使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量 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③沿海地区是松散堆积物的沉积区,主要是冲洪积和海相沉 积成因。陆相物质的搬运堆积,主要靠地表径流。河床堆积物相 对粗大,并一直延伸到大海。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一节或陆地下降造成海水面积扩大,陆地面积 缩小,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的地质现象。
海水入侵
海侵
图7-1 海水入侵与海侵的不同
海水入侵:强调含水层的变化 时间尺度相对较小 区域范围有限
第三节 海水入侵的原因
海水入侵发生的条件
海水入侵是陆地地下水的压力与海水压力失衡造成的。
海平面的相对上升
海水量的变化(气候、冰川消融等) 海洋盆地容积的变化(大洋中脊扩张、陆源物质堆积等) 滨海地区地面沉降(构造沉降)
陆地地下水头下降
沿海地区开采地下水 筑坝建水库等拦截地表水
气候干旱
其他原因 修建盐田、近海河道清淤、沿海城市建设等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海水入侵与地下水危害防治综述汇总
海水入侵与地下水危害与防治综述目录第一章;海水入侵机理与现状......... 1一.海水入侵机理................................... 11. 水力坡度减小或发生逆转.................. 12 淡水与咸水的交换............................... 13隔水层的破坏 ....................................... 24咸淡水层通过钻孔沟通........................ 2第二章海水入侵的危害............. 3第三章海水入侵防治措施........... 41.合理开采地下水................................. 42.人工回灌淡水..................................... 43.实施节水农业技术............................. 54.远距离调水......................................... 55.修建地下水库..................................... 56 在感潮河口段应注意防止海水上溯和直接入侵。
.......................................... 67 在已形成海入侵的地区可以利用人工补源 .......................................................... 68.搞好水土保持。
................................. 69 优化水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
....... 710.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8011.节流措施........................................... 812 采用行政法律手段........................... 913 海水人侵的预报............................. 9总结 ............................ 10第一章;海水入侵机理与现状一.海水入侵机理海水入侵一般指由于淡水层的过量开采,使淡水与海(咸)水之间的水力平衡遭到破坏海(咸)水从海洋一侧向内陆运移,造成淡水水源地水质恶化变咸,可能最终报废的现象。
环境地质学权威复习资料
第一章1、环境地质学是应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第二章1、地质环境:狭义上是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与大气、生物、水相互作用最直接,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这部分岩石圈称为地质环境。
广义上是由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下部组成的体系。
包含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三种基本要素。
2、地质环境的上限是地表或岩石圈的表层;3、对地质环境下限位置的确定,目前有多种意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角度衡量,把下限定为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活动的能力所能达到的地壳深部;另一类则是从环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适宜性来衡量,其下限达到与区域地壳稳定程度有关的地壳深部甚至地幔。
4、地质作用:地质环境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及宇宙环境进行着密切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
这种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关系常称为“地质作用”。
5、地质环境的作用: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场所;②提供地质资源;③接纳人类排放的废物。
6、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7、地质资源,指地质环境系统内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取决于贮藏量和更新速度)。
在现阶段,至少有下列几个方面:①矿物资源;②能源资源;③建筑材料资源;④土地资源;⑤地下水资源;⑥地质景观资源;⑦地质空间资源等。
8、地质环境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弃物的容纳能力,取决于地下水、土壤和岩石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9、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来评定:①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自然地质条件是决定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有: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地形稳定性、地基稳定件、岩层性质以及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②原生地球化学背景:环境的地球化学背景值是地质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海水入侵的灾情评估和预防措施
海⽔⼊侵的灾情评估和预防措施§13.1海⽔⼊侵的灾情评估和预防措施⼀、海⽔⼊侵的概念及产⽣原因海⽔⼊侵(海⽔倒灌)是指海滨地区因过量抽取地下⽔,导致海⽔(或地下咸⽔)和地下淡⽔的天然平衡条件被破坏,从⽽引起海⽔向⼤陆含⽔层推移的⼀种有害⽔⽂地质作⽤,也就是由于陆地地下淡⽔⽔位下降⽽引起的海⽔直接侵染淡⽔层的⾃然现象。
有时风暴潮或⼤涌潮覆盖陆域,也称之为海⽔⼊侵。
海⽔⼊侵灾害是指由于⾃然或⼈为原因,海滨地区⽔动⼒条件发⽣变化,使海滨地区含⽔层中的淡⽔与海⽔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导致海⽔或与海⽔有⽔⼒联系的⾼矿化地下咸⽔沿含⽔层向陆地⽅向扩侵,影响⼊侵带内⼈、畜⽣活和⼯、农业⽣产就地⽤⽔,使淡⽔资源遇到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滨海含⽔层在海岸线处与海⽔接触,在⾃然状态下,地下⽔补给海洋。
在很多临近海洋的地区,随着对地下⽔需求量的⽇益增多,滨海含⽔层已成为重要的⽔源。
地下⽔的开采,使得地下⽔对海洋的补给量⽇趋减少。
当滨海含⽔层的抽⽔量超过补给量时,海岸附近地下⽔位下降,海⽔进⼊滨海含⽔层,并逐步向内陆推进,直⾄达到新的平衡为⽌。
海⽔⼊侵对社会经济、环境和⼈民⽣活都能产⽣重⼤影响,已引起⼈们⼴泛地关注。
早在1855年就有关于伦敦海⽔⼊侵问题的报导,德国、荷兰和⽇本等国也都有类似的报导。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也出现了零星的海⽔⼊侵,进⼊80年代中期,⼊侵范围逐渐扩⼤,情况⽇益严重。
⽬前⽐较严重的地区有河北秦皇岛、辽宁⼤连、⼭东莱州、浙江宁波等地。
淡⽔和海⽔都是可溶混流体,它们之间的接触带是由于⽔动⼒弥散作⽤⽽形成的过渡带。
在这个过渡带中,混合⽔的密度由淡⽔逐渐变化为海⽔密度。
过渡带的宽度随地质条件和⽔动⼒条件⽽异。
在某些条件下,过渡带的宽度相对于含⽔层的厚度⽐较⼩时,可以近似地把它看成不相溶混的两种流体的突变界⾯。
如沿以⾊列海岸带的观测资料表明,这种突变界⾯的假定是合理的,但较宽的过渡带也是存在的。
(完整版)地球科学概论 海洋
任何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都经受了压实 作用,但单纯的压实作用不一定能固结, 还必须有其他成岩方式相配合。
二、胶结作用 (一)胶结作用(cementation):
离大陆较远,一般粗粒的碎屑物较难搬运到这里, 故其沉积物通常以陆源泥质成分为主,也可有少 量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
分布最广的沉积物是软泥
深海的沉积作用
深海陆源沉积物浊积物、冰川沉积物和风运物 深海生物源沉积物以生物软泥为主,能形成大
量堆积的生物有硅藻、放射虫、有孔虫、抱球
虫、翼足虫和颗石藻。硅质软泥和钙质软泥
滨海及海岸带是海蚀作用最强烈的地带,海蚀作 用的结果使海岸从陡岸向缓岸转化;使曲折的岬 湾岸变为平直海岸;使以剥蚀作用为主的海岸向 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海岸转化
海岸按岩性可分为基岩海岸、砾质海岸、砂质海 岸,泥质海岸四类。其中后三类是由松散碎屑物 组成的。它们遭受海蚀作用的改造过程以及其所 形成的剥蚀地形都具有一定差别
在海蚀崖后退和波切台扩展的过程中,因 岩性和裂隙发育程度的不同等因素,导致 海蚀作用程度的差异,可形成海穹、海蚀 柱等海蚀地形
如突出的海岬两侧同遭浪击,易同时发育 海蚀洞、一旦洞穴彼此相通,即可形成一 座海蚀天生桥,称海穹
当洞穴增大致使顶板塌落,则可形成孤立 的海蚀柱
砂质海岸的改造
量的蒸发,湖水面常低于海面,因而导致海水补给泻湖
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
浅海的沉积作用
浅海的海水深度小、海底平缓、离大陆近、 生物繁茂,它是海洋中最主要沉积区。无 论沉积物数量及流积作用的类型都居各海 洋环境分区之冠。古代海成沉积岩中绝大 部分为浅海沉积
环境地质学分论--海岸带地质环境问题(海水入侵)资料
价铁,普遍发育红壤;
• 北纬30°往北,化学风化显著减弱,红壤亦为棕壤和黑壤所取代。实践 证明,气候和植被同地形一样,也是影响沉积物的性质、输运方式和扩 散途径的重要因素。 • 因此,中国海岸带的特征与演变存在着显著的南北差异。 • 中国大陆东西地形差异和南北气候分带,是控制中国海岸带发育的宏观 地质背景,也是影响中国海岸带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海岸生态环境破坏
• 滩涂湿地破坏严重,围垦、养 殖虾蟹、工程影响… • 红树林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物种消失、护岸作用减弱、海 岸侵蚀… • 海岸带的珊瑚礁生存现状亦岌 岌可危。 • 海底沉积物污染问题日益受到 关注
10
5、中国海岸带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海岸侵蚀、港湾河口淤积、海平面上升、沿岸土地盐渍化、海水入 侵、沿海地面沉降等。
4
2、中国海岸带的主要类型
• 按照板块构造理论,我国的海岸带可以分为板块前缘碰撞海 岸带和陆缘海海岸带。 (1)台湾岛东侧的海岸带属于板块前缘碰撞海岸带,发育 有陡峭的断层崖,几乎没有陆架,海岸带直接与深海沟相邻。 (2)我国其它海岸属于陆缘海海岸带,有宽广的陆架,除 局部断层海岸外,岸坡平缓,大河三角洲发育。
20倍。
11
6、中国海岸带地质灾害的防治
阶段目标任务
• 第一阶段:开展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
海岸带调查工作和评价工作,初步 建立我国海岸带环境地质数据库和 海岸带灾害评价系统。 • 第二阶段:开展海南-广西的生物
海岸和厦漳泉经济区的港湾-基岩
质海岸带的环境地质调查和地质灾 害评价工作,同时,完善数据库和
14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基本概念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沿海地区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 使含水层中的淡水与海水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海水或与海水有直 接动力联系的高矿化地下咸水沿含水层或导水构造向陆方向扩侵,使 地下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的危害。
环境地质学相关知识整理
这种说法欠妥,系统的演化应强调整体性。演化是针对系统整体而言的,是系统整体结构、功能随时间的推移有别于先前的结构、功能的改变过程,是系统内部质的改变。
6、延迟效应是指输入与其响应存在时间差的现象。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当某一信号输入时刻与其响应的初始时刻存在时间差的现象称为滞后现象。某一输入信号所产生响应历时是长期的,将会持续一定的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延迟现象。
2、地质环境实体系统的边界可有可无,因为不同的研究者考虑的角度不同,研究的区域大小也不同。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地质环境作为一个实体系统应该明确规定其边界,既然是系统必然有边界。地质环境是开放系统,其边界是确定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能交换的界面,若不明确规定边界,就无法说清楚相关的物质和作用究竟属于地质环境内部成分的周转运动还是该系统外界的输入。但边界的位置不一定要达成统一的见解,因为根据系统圈化的相对性原则,即使是面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由于研究目的或学科视角的差异,所形成的概念系统及其边界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变化可以指系统内部也可指外部环境,即可针对系统整体也可针对某一局部甚至某一个点,可以指量的改变也可以指质的改变。
宏观:系统的整体发生了改变(时、空尺度较大)
微观:系统内部的某一局部地区发生局部或微小的变化
信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是现实世界各种现象建立联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是发送信息的手段,信号的种类越多,变化规律越复杂,能传送的信息越多。
海岸升降:海面运动和地面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总效应
海岸变迁:海面运动和地面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总效应
海侵、海退则是这两种效应的总和,具有三维空间的含义三者均反映了海陆位置的相对变化。
第十一讲海水入侵解读
图7-2 海水入侵示意图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中国海岸带背靠西部 大陆,面向全球规模 最大的西太平洋边缘 海。
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 辽宁鸭绿江口,南至 广西北仓河口,全长 超过18,000 km,大小 岛屿6,500座,大陆岸 线和岛屿岸线总长达 32,000 km。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四节 海水入侵的形成机制
咸淡水分界面的理论解
海水入侵过程——海(咸)水楔形体不断扩大,即楔形体移动的 动力学过程 由多个时间段分析海水与陆地地下水分界面的位置和形态变化过 程,分析是否处于正常涨落。
第十一章
海水入侵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基本概念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沿海地区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发 生变化,使含水层中的淡水与海水的平衡状态被破坏, 导致海水或与海水有直接动力联系的高矿化地下咸水沿 含水层或导水构造向陆方向扩侵,使地下淡水资源遭到 破坏的危害。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 海水入侵是指沿海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或陆地人为 采水,陆地地下水位相对降低而引起海水沿含水层向陆 地方向潜入的现象和过程。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据林学钰, 2004)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水入侵的分布
海水入侵doc资料
环渤海湾现状: 海水入侵面积约2333.4 km2,比20世纪90年代 初增加了46.5%。据天津市典型地段水质动态的深入研究,咸水界 面下移速率约0.65-0.74 m/a;据沧州地区的研究,截止2001年, 浅层咸水界线向西移动15-30km,运移速率0.7-1.4km/a。与20世 纪70年代相比,深层咸水界面一般下移10辽-3东0湾m,咸水界线西移最 大距离16.2km(据“环渤海地区环境地质调查”,2004)。 烟台莱州湾地区: 地下水氯离子含量最高为3.86g/l(饮用水标准 国际建议值为<200mg/l,即0.2g/l),矿化度达7.85g/l(饮用水标 准建议值为< 1g/l)。部分地区已出现盐渍化。
3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海侵(海进):
由于海面上升或陆地下降造成海水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海岸
线向陆地方向推进的地质现象。
海水倒灌
发生在中小 时空尺度上 的海侵现象
海水入侵
海侵
海水入侵与海侵的不同
海水入侵:强调含水层的变化 时间尺度相对较小
海侵:海水沿陆地表面的扩张 地质演化的时间尺度大
区域范围有限
8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水入侵现状的主要原因
我国海岸线长度为3.2万km,其中大陆岸线1.8万km。沿海地 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这些地区在以下方面为海水 入侵提供了条件:
①随着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过量抽取地下水, 其结果会使沿海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量减少。
水密度,=1.025g/cm3。
第四节 海水入侵的形成机制
两个重要的认识:
hs 40hf
1、分界面在海平面下所处的深度与陆地地下水面的高度 呈线性定量关系, 例如在地下水潜水面高程为1m时,由 上式可知,对应的分界面深度约在海拔以下40m处。换 句话说,陆地地下水水位越高,分界面埋藏深度越大;越 接近海岸线,分界面埋深越浅。
第十一章+海洋灾害和污染与防治
海洋灾害和污染与防治
11.1 海洋灾害与防御 11.2 海洋污染与防治
第十一章
海洋灾害和污染与防治
1、风暴潮
① 风暴潮:台风和飓风气旋移至近岸登陆时引起的巨大海 潮;为一种重力长波,周期几小时至几天不等; ② 台风和飓风形成在热带和温带海洋上空,由强烈的气旋 和气压聚变引起; ③ 气旋宽度达几百米至上千米,垂直范围从海平面达平流 层,离海面高12km至50km,其中心为低气压的暖心,中 心附近海面风速一般30m/s;
46
第十一章
海洋灾害和污染与防治
6、海冰
⑤ 海冰对海洋工程建筑物的作用(危害)形式: 建筑物四周的海冰因温度下降而结成一体,冻结成的冰 盖层因潮流和凤的变化而横向移动,产生对建筑物的拖 拽力,或因水位的上下波动而产生垂直作用力; 流冰期间冰块对建筑物的摩擦作用力。 在我国渤海湾地区,海冰对建筑物的作用主要表 现为大面积冰层在风和潮流作用下,对桩基钻井平台的 周期性挤压,以及强烈的振动。
14
第十一章
海洋灾害和污染与防治
2、海啸
① 海啸: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滑坡所激起 的巨浪,为频率介于潮波与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波长 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2~200分钟; ② 海啸传至近岸时,若波 高10m,流速达10m/s, 骤然形成水墙,伴随巨 响,冲向海岸,破坏力 极大;
15
第十一章
⑧ 印度洋海啸:2004年12月26日 巨浪滔天
21
第十一章
海洋灾害和污染与防治
2、海啸
⑧ 印度洋海啸:2004年12月26日
22
第十一章
海洋灾害和污染与防治
2、海啸
⑧ 印度洋海啸:2004年12月26日 超过20万人死亡
水文地质学 海水入侵
>>2011年,海水入侵造成的土壤盐渍化较严重的区域 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和山东省的滨海平原地区;与 2010年相比,渤海沿岸辽宁省锦州、葫芦岛、小凌河西 侧和山东省潍坊监测区、东海沿岸的福建省漳浦刘坂村 盐渍化范围呈扩大趋势,土壤含盐量有所升高。
பைடு நூலகம்
*海水入侵严重地区分布于河北省唐山和沧州地区,山东省 滨州和潍坊地区以及江苏盐城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入侵距离一 般距岸10千米~30千米;与2010年相比,渤海沿岸辽宁省锦 州和葫芦岛、山东省潍坊和滨州滨海地区近岸站位氯度明显升 高;黄海滨海地区山东省威海张村镇、江苏省盐城大丰市监测 区海水入侵范围有所增加。
>>天然条件下地下水形成相对稳定的地下水流动系统。 地下水开采中心构成新的势汇后,会形成流线指向开采 中心的新的地下水流动系统。如果离海不远,原来由陆 地指向海洋的流线将因开采影响转而由海洋指向陆地, 海水将入侵淡水含水系统。同样,也可导致周围的咸水 入侵淡水含水系统。
>>2011年海水入侵现状与变化(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11)
*东海和南海沿岸海水入侵影响范围较小,海水入侵距离一 般距岸3千米内;与2010年相比,东海滨海地区浙江省台州临 海杜桥、温州温瑞平原、福建省泉州监测区海水入侵呈加重趋 势;南海滨海地区广东省阳江大沟监测区海水入侵范围有所增 加,广东省潮州、揭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和海南省三亚近 岸站位氯度呈增加趋势。
环境地质学 第十一讲 海水入侵
(据林学钰, 2004)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水入侵的分布
第三节 海水入侵的原因
海水入侵发生的条件
海水入侵是陆地地下水的压力与海水压力失衡造成的。
海平面的相对上升
海水量的变化(气候、冰川消融等) 海洋盆地容积的变化(大洋中脊扩张、陆源物质堆积等) 滨海地区地面沉降(构造沉降)
陆地地下水头下降
沿海地区开采地下水 筑坝建水库等拦截地表水
气候干旱
其他原因 修建盐田、近海河道清淤、沿海城市建设等
1h f hs 2 1
1 1.000 g / cm3
2 1.025 g / cm
3
hs 40h f
dh f dhs 40 ds ds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四节 海水入侵的形成机制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海侵:海水沿陆地表面的扩张 地质演化的时间尺度大 区域范围广大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危害
陆地含水层咸化 机井报废 淡水供应量减少 土地盐渍化
地方病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十一章
海水入侵
11 第十一讲 --海水入侵
18
4、中国海岸带的物质平衡 、
我国主要河流年平均入海输沙量为201374.84万吨或 467 我国主要河流年平均入海输沙量为201374.84万吨或 201374.84 吨/平方公里·年,正是这一泥沙量维持着我国海岸带的稳定 平方公里 年 和平衡. 和平衡. 我国在西部实施了一系列大型的工程项目,如三峡枢纽 我国在西部实施了一系列大型的工程项目, 工程、黄河上游水库建设、西部大面积退耕还林等。 工程、黄河上游水库建设、西部大面积退耕还林等。 这些工程项目都有一个共同效果,就是改变由西向东的 这些工程项目都有一个共同效果,就是改变由西向东的 泥沙输运过程,减少河流入海的泥沙量, 泥沙输运过程,减少河流入海的泥沙量,从而打破现有的海 岸带物质平衡。 岸带物质平衡。
26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海侵(海进) 海侵(海进):
由于海面上升或陆地下降造成海水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 由于海面上升或陆地下降造成海水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海 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的地质现象。 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的地质现象。
倒灌
发生在中小 时空尺度上 的海侵现象
海水入侵
海侵
海水入侵与海侵的不同
10
板块前缘碰撞海岸带
稳定-上升海岸带 沉降海岸带 火山海岸带
中国海岸类型 按内动力作用分类
11
林学钰, 林学钰, 2004
按物质成因分类
唐家
泥质 泥质 滩(张珂摄)
12
3、海岸带的资源 、
• 渔业资源
13
3、海岸带的资源 、
• 矿产资源
14
3、海岸带的资源 、
• 景观资源
15
3、海岸带的资源 、
21
5、中国海岸带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
环境地质学-第9讲-分论-海水入侵
环境地质学分论——海水入侵提纲 海岸带的概述 海水入侵的概念 中国海水入侵的发展现状 海水入侵的形成机理 海水入侵的调查与评价 海水入侵的防治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21、海岸带的概述广义的海岸带包括从沿海低地到陆架坡折带的广大地域,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的交汇地带,也是人类经济活动 最活跃、人为环境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31、海岸带的概述海岸带中的滨海带被称为“海洋第一经济带”,由3个基本 单元组成:潮上带、潮间带和水下岸坡。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41、海岸带的概述 海岸带的分类海岸动态堆积海岸侵蚀性海岸上升海岸地质构造下降海岸基岩海岸组成物质砂砾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51、海岸带的概述 海岸带是资源最丰富的地带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61、海岸带的概述 海岸带是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地带 世界上约有2/3人口居住在邻近海岸地区;美国沿海的30个州集中 了全国总人口的75%和12/13最大城市;澳大利亚约80%人口居住在海 岸带;中国沿海地带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5%。
经济发展的前沿和主体:大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 济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等。
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771、海岸带的概述 海岸带是生态脆弱、灾害较多的地带 中国海岸带生态地质环境具有“与生俱来”的脆弱性,海平面稍有上 升,地质灾害大幅度增强。
环境地质学分论--海岸带地质环境问题(海水入侵)资料共40页文档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海侵
图2经过对黄河中下游的史前文化遗址的梳理发现,好几个史前文化的截止与海侵的时间相吻合,后李文化、 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彭头山文化、跨湖桥文化,都在公元前5500年前左右这个与洪水最高记录值的海侵时段 消失(图2所示黄色五角星),取而代之的是在海拔较高且时间从水侵以后开始的北辛文化、河姆渡文化、仰韶文 化。史前人类在此次海侵时,进行了一部分毁灭和跨度范围并不是很大的迁移。
历史影响
神话传说 地质考证
古文明 史前文化遗址
全世界已知的关于大洪水的传说有600多则,中国及日本、马来西亚、老挝、泰国、印度、澳大利亚、希腊、 埃及及非洲、南美、北美土著等各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说中都保留着对一场大洪水的记忆。据学者马克·埃萨 克统计,全球共有181个国家和民族发现洪水神话,范围覆盖除南极洲外的其他六大洲。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古 老传说都如此一致地记述了在我们本次人类文明出现之前的某一远古时期,地球上曾发生过一次造成全人类文明 毁灭的大洪水,而且只有极少数人得以存活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水面
陆地淡水 咸淡水分界
隔水底板
海平面 淡水海下出口
海水楔
一、稳定分界面的静力平 衡模式
二、稳定分界面的动水压 力平衡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③沿海地区是松散堆积物的沉积区,主要是冲洪积和海相沉积 成因。陆相物质的搬运堆积,主要靠地表径流。河床堆积物相对 粗大,并一直延伸到大海。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水入侵的分布
环渤海湾地区 莱州湾南岸、大连—旅顺、天津等 东南沿海地区 广西北海市、钦州市钦江三角洲、海南岛儋州的新英湾等。 东南沿海地区高位养虾形成了新的“海水入侵”,造成福 建、广东、广西、海南部分沿海地带地下水变咸。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概念
海侵(海进):由于海面上升或陆地下降造成海水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 小,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的地质现象。
海水入侵
海侵
图7-1 海水入侵与海侵的不同
海水入侵:强调含水层的变化 海侵:海水沿陆地表面的扩张
人为引海水,抬高海水位; 在虾塘处就地打井抽取淡水兑咸水; 养虾咸性污水以渗透或地表排放方式污染地下水。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水入侵的分布
环渤海湾现状海水入侵面积约2333.4 km2,比20世纪90年代 初增加了46.5%。据天津市典型地段水质动态的深入研究,咸水界 面下移速率约0.65-0.74 m/a;据沧州地区的研究,截止2001年, 浅层咸水界线向西移动15-30km,运移速率0.7-1.4km/a。与20世 纪70年代相比,深层咸水界面一般下移10-30m,咸水界线西移最 大距离16.2km(据“环渤海地区环境地质调查”,2004)。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四节 海水入侵的形成机制
咸淡水分界面的理论解
海水入侵过程——海(咸)水楔形体不断扩大,即楔形体移动的 动力学过程
由多个时间段分析海水与陆地地下水分界面的位置和形态变化过
程,分析是否处于正常涨落。
陆地表面
时间尺度相对较小
地质演化的时间尺度大
区域范围有限
区域范围广大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危害
陆地含水层咸化 机井报废 淡水供应量减少 土地盐渍化 地方病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十一章 海水入侵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基本概念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沿海地区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发
生变化,使含水层中的淡水与海水的平衡状态被破坏, 导致海水或与海水有直接动力联系的高矿化地下咸水沿 含水层或导水构造向陆方向扩侵,使地下淡水资源遭到 破坏的危害。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 ➢ 海水入侵是指沿海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或陆地人为 采水,陆地地下水位相对降低而引起海水沿含水层向陆 地方向潜入的现象和过程。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海水入侵发生的条件
1 存在海水与陆地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沿海地区存在裂隙、岩溶和松散孔隙介质含水层,含水层延伸至海 中。
2 海水压力大于陆地含水层的水
陆地表面 潜水面
头压力
陆地含水层
海水呈楔状体插入到陆地含水层,
咸淡水分界
楔形体上方存在陆地地下水排泄通道。 隔水底板
海平面 淡水海下出口
我国海水入侵的分布
我国海岸线长度为3.2万km,其中大陆岸线1.8万km。沿海地 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这些地区在以下方面为海水 入侵提供了条件:
①随着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过量抽取地下水, 其结果会使沿海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量减少。
②拦蓄截取地表水,使入海量减少,使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量减 少,地下水位下降。
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 辽宁鸭绿江口,南至 广西北仓河口,全长 超过18,000 km,大小 岛屿6,500座,大陆岸 线和岛屿岸线总长达 32,000 km。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据林学钰, 2004)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烟台莱州湾地区的地下水氯离子含量最高为3.86g/l(饮用水 标准国际建议值为<200mg/l,即0.2g/l),矿化度达7.85g/l(饮用 水标准建议值为< 1g/l)。部分地区已出现盐渍化。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辽东湾
渤海湾 莱州湾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水入侵的分布
海南岛西部儋 州的新英湾是 海水入侵典型 地段,海水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图7-2 海水入侵示意图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中国海岸带背靠西部 大陆,面向全球规模 最大的西太平洋边缘 海。
第三节 海水入侵的原因
海水入侵发生的条件
海水入侵是陆地地下水的压力与海水压力失衡造成的。 海平面的相对上升
海水量的变化(气候、冰川消融等) 海洋盆地容积的变化(大洋中脊扩张、陆源物质堆积等) 滨海地区地面沉降(构造沉降)
陆地地下水头下降
沿海地区开采地下水 筑坝建水库等拦截地表水 气候干旱
其他原因 修建盐田、近海河道清淤、沿海城市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