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建筑节能法规
有关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
有关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筑节能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而法律法规在推动建筑节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有关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并讨论其对促进可持续建筑发展的意义。
一、《建筑节能法》《建筑节能法》是我国建筑节能领域最重要的法律法规之一。
该法于2008年实施,旨在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管理和监督,推动建筑行业朝着低碳、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
该法规定了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和监督管理机制。
其中,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包括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节能材料的使用和建筑节能设施的应用等方面。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节能审查、节能标识和节能宣传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建筑节能法》的实施对建筑节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强化了建筑节能的概念和意识,促使建筑行业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更加注重节能环保。
同时,法律的监督管理机制也使得建筑节能的执行更加规范。
二、《建筑节能条例》《建筑节能条例》是在《建筑节能法》基础上制定的一项法规。
该条例于2019年正式实施,成为我国建筑节能领域的重要依据之一。
《建筑节能条例》主要针对建筑的节能设计、施工和使用进行了规定。
它明确了新建建筑和现有建筑改造的节能要求,并提出了相关的技术指标和管理措施。
同时,条例还规定了对违反节能要求的建筑进行处罚的程序和标准。
通过《建筑节能条例》的实施,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得到了更加全面的规范和加强。
它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使得建筑节能成为了一项必须遵守的法律要求。
三、国际建筑节能法规除了我国的法律法规,国际上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建筑节能法规。
例如,欧盟的《建筑能效指令》和美国的《能源政策法》等。
这些国际法规主要关注建筑节能的标准和推广措施。
它们通过设定建筑能效标准,要求建筑行业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同时,这些法规还为建筑节能的推广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国际建筑节能法规的制定和推广,对全球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文物保护法律制度
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文物保护法律制度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文物保护法律制度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建设工程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问题、能源浪费和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保护文物,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文物保护的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和加强。
一、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1.1 基本原则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责任追究、公开透明等。
这些原则旨在从根本上保护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平衡。
1.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了有效控制建设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部门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该制度要求在建设工程开始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这一制度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环境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3 废弃物管理制度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其中包括建筑垃圾、污水、废水等。
为了妥善处理这些废弃物,相关法律制度规定了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等要求。
通过严格执行废弃物管理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二、节约能源的法律制度2.1 能源审查制度为了促进节约能源和减少能源浪费,建设工程领域实施了能源审查制度。
在建设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能源审查,以确保建筑的能源利用率达到标准要求。
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推动建设工程行业的能源节约意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2 节能建筑法律制度节能建筑法律制度包括建筑节能标准、节能设计要求、节能设备安装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从建筑本身的设计、材料选择和能源使用等方面,推动建设工程的节能和环保。
三、文物保护的法律制度3.1 文物保护法规为了保护历史文物和遗址,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文物保护法规。
这些法规明确规定了对文物的保护、修复、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严格的文物保护法律制度,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建筑施工中的绿色施工政策与法规有哪些
建筑施工中的绿色施工政策与法规有哪些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建筑施工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机遇。
绿色施工作为一种创新的施工理念和方法,旨在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绿色施工的广泛应用和规范实施,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国家层面的绿色施工政策与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对包括建筑施工在内的各类生产活动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
建筑施工单位必须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该法明确了在建筑领域应当加强节能管理,降低能源消耗。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使用必须符合节能标准,鼓励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循环经济理念在建筑施工中也得到了体现,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促进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
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一标准为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了明确的评价指标和要求。
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5、《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该规范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组织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为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二、地方层面的绿色施工政策与法规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外,各地方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绿色施工政策与法规。
例如,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对施工现场的扬尘控制、噪声控制、水污染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建筑绿色施工管理办法》,明确了绿色施工的责任主体和监管机制,鼓励施工企业积极开展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创建活动。
第八章-建设工程环境保、文物保护及节约能源法律制度
13
• (二)建设项目水污染的防治 • 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 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14
• (三)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的规定 • 《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
第八章-建设工程环境保、文物保 护及节约能源法律制度
1、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
目录
2、施工文物保护制度 3、施工节约能源制度
2
第一节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 • 《建筑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控制
和处理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的措施。
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 。 • 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以上规定的夜 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 • 所谓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和以机关或者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 • 所谓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26
谢谢
27
谢谢
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文物保护范围
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的分级
23
二、施工的要求
承担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工程的 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申领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取得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2)有从事文物保护工程所需的技术设备;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是指确保建筑工程在施工、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对环境进行合理的保护与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为了实现良好的环境保护,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建筑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废弃物管理、节能减排等方面。
一、环境影响评价在建筑工程规划和设计阶段,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筑工程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估和预测,以确定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单位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项目选址、规划条件变更等前期工作时,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交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中需要包括项目对环境影响的预测、防治措施等内容,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二、废弃物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
为了减少建筑工程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各国都制定了废弃物管理法律法规。
例如,我国《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规定了建筑工程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并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三、节能减排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之一。
为了推动建筑工程的节能减排工作,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例如,欧洲国家颁布了《建筑能源效能指令》,规定了建筑工程能源消耗的限制要求。
而我国则制定了《建筑节能条例》,对建筑工程的能耗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建筑施工单位需要根据相关规定,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使用节能技术和材料,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四、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管理建筑工程中的水资源。
例如,我国《水法》规定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污染防治的具体要求。
在建筑工程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的供给和排放,防止对水体造成污染。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一览表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一览表建筑工程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活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建筑工程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来保护环境。
下面我们就来一探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列表。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该法规于1998年颁布实施,主要强调了建设项目必须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这一法规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建筑工程在建设之前对环境影响的科学分析和系统评价,并通过必要的措施减轻和消除了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惨重后果。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该法规于2002年颁布实施,明确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必须要切实保护环境,建立起完备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该立法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施工现场的行为,保障环境和公共安全,避免过度损害生态环境。
三、《建筑工程节能条例》该法规在2014年颁布实施,旨在通过促进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减少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工程的节能水平。
该条例规定了针对建筑工程的节能措施,促进节约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为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提供支持和规范。
四、《食品安全法》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产品也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该法规在2015年颁布实施,主要规定了建筑工程中应合理使用食品相关原材料和产品,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五、《水污染防治法》该法规从1996年开始实施,主要针对建筑工程中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对建筑工程消耗的水资源做出了规定,以减少对本地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该法规规定了建筑工程排放废水的标准和要求,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废水对水环境带来的污染破坏。
六、《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规自1987年开始实施,主要规定了建筑工程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空气污染进行防治。
尤其是对烟尘、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进行了详细规定,通过建设和管理切实保障环境和公共健康。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一览表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一览表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一览表本旨在提供关于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便相关从业人员和利益相关方参考和遵守。
以下是对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细化的章节内容:一、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详细注释:该法规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础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责任。
2.《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详细注释:该条例规定了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的管理措施和要求,包括项目审批、施工过程控制、监督检查等方面。
二、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1.《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暂行办法》详细注释:规定了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范围、程序和要求。
2.《建筑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规定》详细注释:规定了建筑工程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的程序和标准。
三、建筑施工噪声与振动控制:1.《建设工程施工噪声和振动控制规范》详细注释:规定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噪声和振动的控制标准和技术要求。
2.《城市市区建筑工地、建筑拆除工地、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工地噪声等级标准》详细注释:规定了城市建筑工地、拆除工地、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工地噪声等级标准。
四、建筑施工环境污染防治: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详细注释:规定了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管理要求,包括工程布置、废弃物处置、水土保持等方面。
2.《建筑施工废弃物管理办法》详细注释:规定了建筑施工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和管理要求。
五、建筑节能与资源利用:1.《建筑节能条例》详细注释:规定了建筑节能的要求,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材料选择、采暖通风等方面。
2.《建筑节能工程管理办法》详细注释:规定了建筑节能工程的管理要求,包括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
六、其他相关法律法规: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详细注释:规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包括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
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详细注释:规定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要求,包括施工现场安全、危险作业管理等方面。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
上海的绿色建筑数量不 断增加,建筑节能效果 显著,同时带动了相关 产业的发展。
案例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
德国的被动式房屋和上海的绿色建筑在政策法规推动方面存 在差异。德国政府通过制定标准和规范来推动被动式房屋的 发展,而上海则通过与住建部合作和给予税收、资金等方面 的支持来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
结论
实施评价与监督
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并对评价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06
案例分析
国外案例:德国的被动式房屋
背景介绍
被动式房屋是德国提出的一种节能建筑理念,通过特殊的建筑设计 和材料使用,达到超低能耗的效果。
政策法规推动
德国政府在建筑设计和材料使用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以 确保被动式房屋的推广和应用。
01
03
02 04
适应性
绿色建筑适应性强,能够适应不 同的环境条件和用户需求,提高 建筑的使用效率和生活质量。
智能性
绿色建筑融入智能技术,实现能 源管理、设备监控等智能化功能 ,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性 。
绿色建筑的分类
按照使用功能分类
包括住宅、办公楼、商业建筑 、文化设施等。
按照建筑规模分类
包括单体建筑、建筑群、城市 综合体等。
推广绿色建材
1 2
促进绿色建材的应用
鼓励使用高性能、低消耗、低污染的建筑材料, 提高建筑环保性能。
建立绿色建材标准体系
制定绿色建材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产品质量和性 能符合要求。
3
加强绿色建材监管
建立健全的绿色建材监管机制,确保产品的环保 性能和安全性能。
实施绿色施工
推广绿色施工模式
采用节能、节水、节材的施工方法和设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 境污染。
法律法规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筑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建筑工程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各国纷纷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规范和管理建筑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与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法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法是指针对建筑工程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问题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该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对建筑工程所需的环保设施和技术要求的规定,以及对建筑工程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污染进行监测、遏制和处罚的措施。
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比如,在一些发达国家,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建筑工程所需的环保设施和技术,如建筑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节能设备等。
同时,这些法律法规也规定了建筑工程活动中应遵循的环保标准,如排放的污染物浓度限制等。
二、建筑废弃物管理法建筑废弃物管理法是关于建筑工程废弃物处理的法律法规。
建筑工程在施工和拆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建筑碎石、混凝土废料、砖瓦等。
这些废弃物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处理和管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建筑废弃物管理法规定了建筑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要求,以及建筑工程企业和个人应承担的责任。
在一些国家,为了鼓励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还规定了相关的奖励和惩罚措施。
三、建筑节能法建筑节能法是为了促进建筑工程的节能和减排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建筑工程在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各国制定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法。
建筑节能法规定了建筑工程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节能标准和措施。
例如,规定了建筑的热工性能要求,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设备等。
对于不符合节能要求的建筑工程,还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四、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指对建筑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与建筑节能
11.1 环境保护法规
环境的定义
《环境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指的环境,是指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 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 野生动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 市和乡村等。
定义特点:
1 包括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 抽象概括和具体列举相结合
(1)责令预制板厂从接到决定之日起立即停止扰民生产, 消除危害,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履 行审批手续,没有批件不准生产。 (2)对预制板厂罚款3万元,限期15日内缴纳给市环保 局。 (3)由被访单位按上访人要求的70%赔偿损失。
简要分析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违反“三同时”制度致人损害 而引起的侵权赔偿案。在本案中,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预制板厂从筹建、投产到扩建均未履行环保“三同时” 审批手续,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 保护管理办法》的“三同时”的规定。根据《环境保 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在 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活动之前,对实施该活动可能给 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对此 作出分析、处理意见和对策。对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 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 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状况一直很好,很多人都去买过鸡、买过蛋。受害 后鸡纷纷死掉,猪不长膘,养鸡场渐萧条倒闭。当 问到上访人当时为何不报案时,她说那时不知道, 后来从一本刊物上才知道是噪声造成的。
依据以上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36条、第41条,《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13条、 第39条,市环保局于1992年9月20日依法对被访单位 以环发(1992)第34号文件作出了《关于对三建公司预 制板厂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处罚的决定》,具体内容为:
城市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
城市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绿色建筑提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健康舒适的建造理念,旨在减少建筑对能源和环境的负担,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的背景和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一些国内外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一、背景和意义1.1 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的加剧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传统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水资源和材料,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弃物,严重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
因此,推动绿色建筑已成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迫切需求。
1.2 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绿色建筑积极响应节能减排、资源保护、环境友好和健康舒适的建筑理念,具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建筑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设备和建筑材料,有效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降低建筑运行成本。
其次,减少环境污染排放。
绿色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有效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再次,提升建筑品质和居住舒适度。
绿色建筑注重室内外环境的优化,通过合理的采光、通风和隔音设计,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推动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以可持续的建筑理念为指导,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政策与法规2.1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的用于评估建筑环境性能的标准。
目前,国际上常见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有美国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英国BREEAM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和中国的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筑节能的政策与法规
建筑节能的政策与法规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
为了鼓励建筑业采取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做法,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旨在推动建筑节能的发展。
本文将就建筑节能的政策与法规展开论述。
一、能源法規能源法规是建筑节能政策的核心。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法规,要求建筑业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采取节能措施。
例如,一些国家规定建筑必须符合特定的能源效率标准,以确保建筑的能耗尽可能地低。
同时,一些法规还要求建筑业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这些法规不仅能够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还能够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
二、建筑标准除了能源法规外,许多国家还制定了建筑标准,以规范建筑的节能设计和施工。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建筑外墙、屋顶、门窗等方面的要求,以减少能源浪费和热量损失。
例如,一些标准要求建筑外墙和屋顶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减少热量传导。
此外,一些国家还规定建筑的门窗必须采用双层或三层玻璃,以提高隔热性能。
这些建筑标准的实施,为建筑节能奠定了基础。
三、财政激励措施为了鼓励建筑业采取节能措施,许多国家提供了各种财政激励措施,以减轻节能改造的经济负担。
这些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例如,一些国家向采用节能措施的建筑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减少企业的投资成本。
同时,一些国家还对节能建筑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税负。
这些财政激励措施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
四、绿色建筑认证为了推进建筑节能工作,许多国家还建立了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以评估建筑的节能性能和环保程度。
这些认证标准通常包括能源利用效率、室内环境质量、材料使用等方面的评估指标。
建筑业可以通过申请绿色建筑认证,展示其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成就。
此外,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建筑可以享受一定的政府奖励和市场溢价。
五、建筑节能咨询和培训为了推广建筑节能的理念和技术,许多国家还设立了建筑节能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为建筑业提供相关的咨询和培训服务。
建筑节能的政策与法规
建筑节能的政策与法规引言:建筑领域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因此,制定并执行建筑节能的政策与法规对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一些国际和国内的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并分析其对于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作用。
一、国际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1. 瑞典建筑节能标准瑞典一直以来都是建筑节能领域的先驱,其建筑节能政策以《瑞典建筑管理法》为基础,推动建筑业实现能源效益的提高。
该法律要求所有新建筑和大规模翻修的建筑都必须符合高节能标准,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合理设计建筑结构等。
2. 美国建筑节能法规美国的建筑节能法规主要由《美国能源政策法案》和《绿色建筑法案》组成。
前者着重于推动建筑行业提高能源效率,后者则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
此外,美国还设立了LEED(绿色建筑评估系统)来评估建筑的节能性能。
二、国内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1. 中国建筑节能45%目标中国政府提出了“十二五规划”,规定到2020年,新建和翻修的建筑要达到45%的节能标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发布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建筑节能信息公开、提高建筑节能设计能力等。
2.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是中国目前建筑节能领域的重要法规之一。
该标准规定了建筑节能设计的评估要求,包括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
三、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意义与挑战1. 意义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于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动建筑行业的能源效率提升,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降低能源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挑战然而,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实施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执法机制可能导致政策的执行不力。
另外,建筑节能需要投入较高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可能是一项负担。
结论: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实现可持续建筑发展的关键。
国际上的瑞典和美国以及国内的中国都在实施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以推动建筑行业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文物保护法律制度
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文物保护法律制度
1.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15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环保部门申报项目情况。
2.施工现场大气污染的防治中的两条规定:
(1)土方作业,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米,不扩散到场区外;
(2)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米。
3.对于施工现场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回收再利用要求:
(1)每万平方米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
(2)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
(3)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
(4)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4.对于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图纸会审时,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5.关于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6.关于节能与能源利用: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
7.关于节能与施工用地保护: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8.施工发现文物的报告和保护制度:工程建设、农业生产中,任何单位、个人发现文物:保护现场,报告当地文物部门;文物部门24小时赶到现场,7日内提出处理意见。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24修订)绿色建筑与节能措施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24修订)绿色建筑与节能措施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项目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2024年修订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特别强调了绿色建筑和节能措施的重要性。
1. 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原则•节约能源:通过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合理设计建筑结构、优化建筑布局等手段来降低能源消耗。
•减少污染:采用环保建材、实施污水处理、减少噪音污染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优化室内环境:通过合理设置通风系统、选择绿色装修材料、提供良好的采光等方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鼓励创新: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
2. 绿色建筑的实施方式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2024年修订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规定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2.1 建筑设计阶段•绿色材料选择:优先选择经过环保认证的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能源系统设计:合理设计供热、供冷、通风等能源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化控制系统: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对建筑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降低能源消耗。
•雨水回收利用: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用于植物浇灌、卫生冲洗等非饮用水用途。
•有效利用地形及植被:充分利用地形和植被,降低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 建筑施工阶段•施工垃圾管理:合理分类和处置施工垃圾,减少环境污染。
•水资源管理: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
•噪音控制:采取有效的噪音控制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建筑物保护:在施工过程中,保护周边环境和建筑物,减少破坏和损失。
2.3 建筑运营和管理阶段•能源管理:建立合理的能源管理系统,监控和控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室内环境管理:定期检查室内空气质量,及时清洁和更换过滤器,保证室内环境的良好质量。
•废弃物处理:分类收集和合理处理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现行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目录
现行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目录一、简介建筑节能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为了推动建筑行业的节能工作,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介绍现行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目录。
二、国内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节能法》该法于2012年1月1日施行,旨在规范建筑节能行为,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法律规定了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的扶持措施等,具有指导性和强制性。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法》该法于1997年实施,对各领域的节能工作进行了规范和管理。
在建筑节能方面,法律要求建筑单位和个人在建设、使用、经营、评估建筑物时应当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于1989年通过,对环境保护进行了全面规定。
在建筑节能方面,法律规定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采取节能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城乡规划法》该法于2007年生效,对城乡规划进行了规范和管理。
法律要求城乡规划应当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在规划设计中考虑建筑节能措施。
5.《能源法》该法于1995年生效,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进行了规定。
在建筑节能方面,法律要求建筑局、建筑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管理和促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国际法律法规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1992年达成,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公约要求各签约国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措施,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 《欧洲建筑能效指令》该指令于2002年发布,是欧盟推动建筑节能的重要法规文件。
指令要求成员国采取措施提高新建筑和现有建筑的能效,包括节约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3. 《美国能源政策法》该法案于2005年通过,是美国能源政策的重要文件。
法案要求建筑行业采取措施提高能源效率,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包括建立能源节约建筑标准、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建筑涉及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建筑涉及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建筑行业中,环境保护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护环境,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建筑行业进行规范和监管。
本文将探讨建筑涉及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分析其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一、建筑废弃物管理法律法规建筑废弃物是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料,包括砖石、混凝土、木材等。
这些废弃物如果不得当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建筑废弃物管理法律法规。
以中国为例,中国国家发改委于2003年颁布了《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对建筑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
该法规要求建筑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后的30天内,将建筑废弃物交由专门的处理单位进行处理。
此外,该法规还规定了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处置方式等具体要求。
二、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因此,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旨在减少建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欧洲,欧盟委员会于2010年颁布了《欧洲建筑节能指令》,要求各成员国制定相应的法规,确保新建建筑达到一定的节能标准。
此外,该指令还要求各成员国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美国,能源保护局(EPA)制定了《能源政策与保护法》,旨在促进建筑节能。
该法案要求建筑行业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能源效率,并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
三、建筑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建筑项目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需要进行评估和管理。
因此,各国都制定了建筑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以确保建筑项目在环境方面符合相关标准。
在澳大利亚,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制定了《建筑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建筑项目在进行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结果将决定是否批准该项目的建设,并规定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日本,建筑基本法规定了建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根据该法规,建筑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计划。
四、建筑垃圾处理法律法规建筑垃圾处理是建筑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建筑绿色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法律要求
建筑绿色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法律要求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建设和生态保护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建筑领域,绿色建设旨在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为了推动绿色建设和生态保护的落地,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建筑行业的行为。
在我国,建筑绿色建设和生态保护的法律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法律要求建筑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应考虑环境保护因素。
根据《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意味着在建筑项目的初期阶段,就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在设计中融入生态保护的理念。
其次,我国法律要求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建筑施工现场应当设置防尘、防噪声等设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同时,施工过程中应当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废水排放。
这些法律要求的出台,有效地促使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三,我国法律要求建筑物在使用阶段注重节能环保。
《建筑节能条例》规定了建筑物的能耗标准,并要求建筑物使用节能设备和材料。
此外,建筑物的运行管理也受到法律的规范,要求建筑物的运行维护人员定期检查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这些法律要求的实施,使得建筑物在使用阶段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我国法律要求建筑项目在竣工验收后进行环境保护验收。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建筑项目竣工后应当进行环境保护验收,确保建筑物的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这一要求的出台,保证了建筑项目在竣工后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总之,建筑绿色建设和生态保护的法律要求在我国得到了明确的规定。
这些法律要求的出台,为推动绿色建设和生态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促使建筑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法律执行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等,这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法律要求的有效实施。
建筑行业的环保法规
建筑行业的环保法规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环保的途径和方法。
建筑行业作为一个资源消耗较大、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也不例外。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法规来规范建筑行业的发展。
一、节能法规节能是建筑行业环保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遵循节能法规,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一些国家规定建筑必须符合一定的能效标准,如美国的LEED认证,欧洲的能源性能证书等。
这些法规要求建筑在节能方面做出努力,使用高效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的浪费。
二、水资源管理法规水资源是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
为了保护水资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来规范建筑行业的水资源管理。
例如,一些国家规定建筑必须安装节水设备,如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
同时,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
三、建筑垃圾处理法规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建筑垃圾产生。
为了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各国都制定了建筑垃圾处理的法规。
例如,一些国家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分类收集建筑垃圾,并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这些法规的出台促使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更加注重垃圾的减量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室内环境质量法规建筑行业的环保法规不仅关注建筑的外部环境,也关注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
室内环境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证室内环境的质量,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来规范建筑的室内环境。
例如,一些国家规定建筑必须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同时,建筑内部的通风、照明等设施也要符合相应的法规要求,以保证室内环境的质量。
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建筑行业环保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用于评估建筑的环保程度。
例如,美国的LEED认证、英国的BREEAM认证等。
这些评价标准考虑了建筑的节能、水资源管理、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对建筑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认证。
建筑可持续性知识:建筑可持续性中的环保法律与政策建设
建筑可持续性知识:建筑可持续性中的环保法律与政策建设建筑可持续性是在建筑设计、建造、运营和拆除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环保、节能、资源节约和人文关怀等目标的一种建筑理念。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的提高,建筑可持续性已经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
环保法律与政策建设是建筑可持续性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将对相关法律与政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环保法律的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规于1989年通过,是我国环保立法的基础法律,对于环保工作的组织、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法》该法规于1998年通过,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建筑行业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包括环保建设。
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按照规定执行环保管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规于2015年通过,强化了大气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
该法规明确了大气污染物限排,建筑企业必须在节能减排方面下功夫,提高自身能效水平,遵守国家的排放标准和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规于1984年通过,建筑企业进行建设工作时必须注意水资源的节约和污染的防治。
该法规规定了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要求。
以上法律规定并未对建筑的可持续性进行具体规定,但是这些法律规定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制约束,让建筑企业必须承担环保责任,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和制度。
二、政策的建设1.建筑节能规划设计标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建筑节能规划设计标准是为了提高建筑的能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包括建筑施工材料的节能、建筑物的屋顶和外墙的隔热等。
建筑企业应当遵守国家的建筑节能规划设计标准,提高自身的能效水平。
2.绿色建筑认证绿色建筑认证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组织实施的一个统一的基于能源、环境、资源利用和人文社会关怀等环节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3)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 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 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已经建成的设 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限期治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管理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的
规定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有行 业主管部门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 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审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法律规定的审批 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 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 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 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 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 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十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 建设单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六)违规处罚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
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 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 罚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1)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 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1.设计阶段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
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 2.试生产阶段 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 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建设 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 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所谓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
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使用。《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项目建设过 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同时实施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 告表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审批意见中提出的环境 保护对策措施。”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 保护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 例》对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一)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保护和改
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 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 海域。
(3)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 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申报登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4)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 理。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规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执 行。
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具体使用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 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 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 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 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还应当加强 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 痔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 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 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 素。
(7)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 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 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 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 加强防范。
(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 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人 民政府报告,由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减轻危害。
(4)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环境的 保护。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进行海岸工程建设 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防止对海洋环 境的污染损害。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5)制定城市规划,应当确定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标和任务。 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 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三)环境监督管理 (1)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
施统一监督管理。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
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3)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 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 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5)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 中央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
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 市、县或者市、县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 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 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1)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2)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 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 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上一页 下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
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
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 价文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2)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 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
(3)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 (4)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5)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 单位使用的。
对违反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由环境 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 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情节较重的,对有 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 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 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 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6)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有毒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 物质的物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任何 单位不得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 力的单位使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五)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
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 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 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 污染和危害。 (1)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 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 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环境保护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环境保护法指的是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体系;狭义的环境保护法指的是1989年 12月26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由于工程 建设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所以,本部分将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基础上,在广义的环境保护法的范畴进 行论述。其中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噪声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 治法》。
第十章 环境保护与建筑节能法规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第二节 建筑节能法规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规
一、环境保护法规概述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 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