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验研究设计

合集下载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

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R G1 O1 R G 2 O3 R=随机分组 Gn=分组
X -
O2 O4 O2k+1=前测 O2k=后测
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特点



随机分组 仅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 两组均进行前后测。

优点

便于控制选择、被试缺失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 干扰 便于作对照比较。
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G1 G2
O1 O3
X
O2 O4
„„„„„
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特征 有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原有环境下自然教学班、年级 中进行,不是随机取样分组,控制组与实验组不等, 实验处理可以随机指派 都有前后测。 优点 可以控制成熟、历史、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 的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的选择偏差,内部 效度较高。 局限 不是随机取样分组,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 实验的内在效度; 前后测的交互作用,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没有前测的 情境中,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要慎重。
实验研究的适用条件




干预性研究。 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研究(如通过改变教学方法, 达到对教学效果的改变)。 有明确数量对比的研究(调查法也有数量对比, 研究相关分析)。 有相对严谨条件(因素)控制的研究(一旦确定 的控制条件,不再改变,不同于行动研究)。 研究结论(设想)具有普遍应用的价值。

基本模式:
G1 G2
X -
O1 O2
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特征 有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原有环境下自然教学班、年级中进行,不 是随机取样分组,控制组与实验组不等, 实验处理可以随机指派 仅有后测。 优点 设计简便 避免练习效应 避免前测与后测、前测和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 局限 不是随机取样分组,仅有后测降低了实验的内在效度; 只有在有数据表明实验前实验组和控制组具有相似性的前提下才 可以使用 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要慎重。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效能感究其实质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的某 种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自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 感概念到今天,20多年来,人们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 多方面的研究。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语义丰富领域 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语义丰富领域的有我效能感已有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调节 和控制作用,而且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密切相关。为此, 人们开始寻找培育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最佳途径,如强 化法、归因训练法和自然实验培育法‥ ‥ ‥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
教师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 广,张 胜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4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快节奏 的现代社会已使这一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明晰地凸显出来。以 往虽有研究者曾提出或关注过该领域的问题,但对二者之间关系 的探讨缺乏实证性研究。本研究将以实验的方法科学论证教师的 情绪状态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假设 1、教师的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有影响 2、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的消极情绪状态降低教学效果 三、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说明 1、自变量:教师情绪状态 分三级水平:正状态(精神饱满 面带微笑 富有激情)负状态 (精神颓废 面容憔悴 萎靡不振)常态(介于正负状态之间) 2、因变量:教学效果
四、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在数学课中采用“自知、助学自验、 自评”结合的方法对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 进行培育有显著效果 (二) (略) (三) (略)
“等组前后测设计”示例二:
课题名称:通过解题思维策略训练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的 实验研究 研究假设:专门系统地进行解题思维策略训练,可以提高 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 实验处理:1、实验组,用自编教材讲解六种解应用题的 方法(简化法、图解法、结构训练法、联 想法、假设法、对应法),每周3次,每次 一节课,共讲七周21节课。 2、控制组,不讲方法,只做练习。 样 本:某市某小学六年级两个班,共94人,实验班和 控制班各47人。 因变量测定:用等值数学难题测验测学生解题能力。 条件控制:同一个教师授课;练习内容相同;等组设计 (先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测验、数学基础知识测 验、数学难题测验,然后配对分组)。 实验设计:等组前后测设计

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

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

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1.引言1.1 概述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是一项关于教育领域的实验性研究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方法来探究教育问题并找寻解决方案。

在教育领域,教学方法、教学材料和教育政策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探索和争议,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来寻找最佳的教育实践。

本文将就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的重要要素进行详细讨论,包括实验设计要点、实验参与者和实验过程。

在实验设计要点部分,将分析实验目标和实验假设,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者设定的假设。

在实验参与者部分,将介绍如何选取样本和分组实验,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实验过程部分,将详细阐述实验的步骤和数据收集方法,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深入了解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的关键要素,并掌握如何设计和进行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该文的结论部分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为教育实验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总而言之,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旨在通过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为教育领域提供有效的探索和解决方案。

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读者将对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所要研究的教育实验进行简要介绍,说明本文的结构安排,以及论文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为正文,主要是针对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的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包括实验设计要点、实验参与者和实验过程。

在实验设计要点中,将明确实验的目标和假设,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实验参与者部分,将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样本,并进行实验分组。

在实验过程中,将详细叙述实验的步骤和数据收集方法,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三部分为结论,主要包括结果分析和实验总结。

在结果分析中,将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以验证实验目标和假设。

在实验总结部分,将对整个研究的过程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引言:英语写作一直被认为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为困难和需要提高的技能之一、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究如何通过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提高学习成绩。

研究问题: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使用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2.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对不同水平和背景的学生有效?3.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态度如何,是否会主动参与学习?研究设计:1.实验组与对照组:本研究将随机选取两所中学,并将其中一所中学的两个年级的学生分为实验组,另一所中学的两个年级的学生分为对照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背景和水平应尽量保持一致。

2.教学方法介绍:实验组学生将接受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和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对照组学生将继续使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3.数据收集:本研究将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收集数据:-英语写作测试: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将接受一项英语写作测试。

测试内容将包括文章结构、语法和词汇等方面。

-学生问卷调查:在研究结束时,学生将填写一份匿名问卷,以评估他们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态度和对写作能力的自我评价。

-教师观察记录:在实验组的课堂上,研究员将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策略。

数据分析:1.比较测试结果:研究员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

如果实验组学生的写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可以得出实验方法对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有效的结论。

2.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员将分析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以了解学生对新教学方法的态度和写作能力的自我评价。

如果学生对新方法的态度积极且自我评价较高,可以进一步确认实验方法的有效性。

3.教师观察记录的分析:研究员将分析教师观察记录的数据,探究实验组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否与实验方法相符,并了解教师对新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

结论: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教师教育教学实验研究方案

教师教育教学实验研究方案

教师教育教学实验研究方案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教师教育的质量对于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变革。

因此,提高教师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实施教学实验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第二部分:问题阐述在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培训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教师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研究来解决。

第三部分:实验设计目标实验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科学方法,深入研究教师教育教学,建立新的教师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培训的效果。

具体目标包括: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设计合理的培训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第四部分:实验研究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案例分析等。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和实验需要,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实验计划和时间表,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第五部分:实验研究步骤实验研究的步骤包括:确定实验主题和内容;制定实验计划和时间表;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等。

第六部分:实验预期结果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第七部分:实验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实验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实验资源的可获得性上。

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充足的资源保障,实验的可行性得以保证。

而实验的可持续性则需要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和资源共享平台,确保实验成果的持续利用和推广。

第八部分:实验研究的意义和影响实验研究对于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培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方面,实验研究可以为教师教育提供更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另一方面,实验研究的成果可以为其他领域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九部分:实验研究的局限性和改进实验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实验样本的局限性、实验时间的限制等。

教育学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法教育学研究是一门涉及教育领域的学科,旨在深入理解教育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验设计是教育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一、前实验设计法前实验设计法是一种简单的实验设计方法,通常用于初步检验假设或获取初步数据,适用于小规模研究。

该方法不包括控制组和随机分组,设计上较为简单。

前实验设计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单组前后测试设计:研究者在一个群体中进行前后测试,比较两次测试之间的变化。

该方法适用于研究者想要初步了解某个因素对学习成绩、学习动力等的影响。

2. 反事实检验设计:研究者基于对实际情况的观察,提出一个假设,并在给定条件下进行实验。

该设计方法适用于研究者无法控制某些条件,但通过实验可以模拟和比较不同情况。

二、真实实验设计法真实实验设计法是一种控制了实验条件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随机分组和对照组的设置,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具有说服力。

常用的真实实验设计方法有:1. 随机控制试验设计: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可以初步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2. 重复测量设计:研究者在研究对象上多次测量同一指标,并进行干预操作。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可以分析干预的长期效果。

三、因果比较设计法因果比较设计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因果关系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来推断因果关系。

常用的因果比较设计方法有:1. 社会实验设计:研究者将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特定的社会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则不接受干预。

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可以判断干预措施对社会问题的影响。

2. 自然实验设计:研究者利用现实中已经存在的条件,在不干预的情况下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

通过比较两组的结果,可以初步推断某一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例1: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培养的实验研究(北京师大心理学林崇德教授)研究假设:从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抓起,通过实行最合适的教育措施,就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减轻学生的负担。

研究问题:小学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1)小学生数学能力结构(2)培养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处置1:(1)实验教师系统自学儿童心理学科学知识,定期集体复习,定期按实验措施搞“培养思维品质教学观察课”。

(2)教学中的多种措施:相同性质的速算练,提供更多优选例题,使学生领会11种典型的应用题解题原理,教给学生11种编题方法,提倡独创性。

处置2:按常规展开教学样本:北京市县小学2~5年级8个班学生,每个年级两个班(一个实验班,一个掌控班)每班35人,共280人。

因变量的操作意义:(1)用速度测儿童思维的敏捷性;(2)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试题测儿童思维的灵活性;(3)用归纳数量关系、推论、推理小说、排序图形面积、体积及运用算术法则等习题测儿童思维的深刻性;(4)用自导应用题的成绩测儿童思维的独创性。

使用的掌控方法:(1)研究前通过智力检查及语文与算术两科考试,成绩均无显著差异,组成一一对应等组(2)使用材料,都是全国通用教材(3)在校上课、自习及所有作业等相同(4)学生家长职业、成分大致相似(5)不增加练习量及特殊的家庭辅导实验设计:左右控制组设计o1×o2……o3o41例2: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方法的实验研究(选自沃建中、申继亮、林崇德文,《心理科学》1996年第19卷)研究问题:(1)从发展教师自我概念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2)深入探讨角色发生改变、摄像机自我评价、现场指导三种方法对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教师课堂能力的不同维度及其发展速度研究(4)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关系。

实验处置:对实验组展开干涉训练。

教育实验研究方案

教育实验研究方案

教育实验研究方案Title: 培养创造力的小学生教育实验研究方案摘要:创造力是当代社会所需的一项重要能力,对于小学生的培养尤为关键。

本研究方案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并设计一系列教育实验活动。

通过实践验证,预期能够提供有指导意义的教育策略,为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1.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造力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和组织所看重的能力。

然而,我国小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存在诸多不足。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教育实验活动,探索有效的创造力培养策略。

2.目标设定通过本研究,旨在:(1)了解小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现状;(2)探索适合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教育策略;(3)验证教育实验活动对小学生创造力的促进效果;(4)提供有指导意义的教育策略,为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依据。

3.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调研相关创造力培养理论与方法,深入了解国内外创造力培养的现状与趋势。

(2)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创造力现状,确定实验对象。

(3)教育实验:设计一系列创造力培养实验活动,结合教师指导,实施于实验对象中。

(4)数据分析:收集实验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实验活动对小学生创造力的促进效果。

4.实验活动设计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活动设计:(1)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艺术体验:通过绘画、音乐、剧场等艺术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3)团队合作: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探索:组织实际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创造力的乐趣与挑战。

5.数据分析与结果预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预期得出以下结果:(1)实验组小学生在创造力测量上的得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2)实验活动对小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具有积极效果;(3)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创造力培养存在差异。

6.讨论与结论本研究试图通过教育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探索有效的创造力培养策略。

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实验研究

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实验研究

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实验研究教育实验研究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教学问题、验证教育教学假设,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育实验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并通过实践和改进来持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本文将介绍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实验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一、确定研究问题开展教育实验研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教育实践相关,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或结合学科前沿、教育理论进行思考,确定一个可以进行实验研究的问题。

二、制定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教育实验研究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制定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设计包括研究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实验条件的设置等。

根据不同的研究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法,如随机对照实验、前后实验设计等。

三、收集数据教育实验研究需要依靠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因此教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实验测量等方式进行收集。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教师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应注意保护被试者的隐私和权益,获取数据的过程需要遵守伦理原则。

四、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收集到数据后,教师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结果解释。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

在结果解释过程中,教师需要理性分析数据,并结合研究问题进行解读。

解释结果时应注意客观、科学,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性。

五、反思和改进教育实验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研究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

教师在进行实验研究后应对结果进行深入思考,总结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反思和改进是教育实验研究的最终目的,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六、共享和交流教育实验研究的成果应该得到共享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学术研讨会、教育期刊、教育社区等途径,将实验研究的结果与其他教师共享。

教育研究方法实验设计题

教育研究方法实验设计题

教育研究方法实验设计题实验题目:探究智能手机使用对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一、研究背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会使用智能手机。

然而,智能手机的使用也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智能手机使用对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合理的手机使用建议。

二、研究目的:1.探究智能手机使用时间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2.比较手机使用位置(如教室内、卧室等)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3.分析不同使用情境下智能手机对学习的干扰程度。

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立:将参与实验的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继续正常使用手机,而对照组在学习期间禁止使用手机。

2.实验时间:选择2个月的时间作为实验周期,并在实验开始前进行基线测试,以了解学生在实验前的学习成绩情况。

3.实验组的设定:实验组在学习期间被要求记录每天的手机使用时间,并按照使用位置进行分类(教室内、卧室等)。

同时,实验组学生需要每周填写一次问卷,内容包括手机使用情况、学习进度、学习满意度等。

4.对照组的设定:对照组学生在实验期间禁止使用手机,并严格按照传统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5.数据收集: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学习成绩测试,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

6.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并结合实验组学生填写的问卷数据,分析手机使用时间、位置等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预计实验组的学习成绩相对较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相对较高。

2.与手机使用时间相关的学习成绩差异:预计手机使用时间越长,学习成绩越低。

3.与手机使用位置相关的学习成绩差异:预计在教室内使用手机与在卧室使用手机相比,对学习成绩的干扰更小。

4.常见手机使用情境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预计智能手机作为娱乐工具对学习成绩的干扰更大,而作为学习工具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相对较小。

五、实验的局限性与改进:1.受限于样本容量和所选学校的特殊性,实验结果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生教育”实践实验研究2篇

“三生教育”实践实验研究2篇

“三生教育”实践实验研究“三生教育”实践实验研究精选2篇(一)“三生教育”是一个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身心灵三个层面的发展。

在实践实验研究中,对于“三生教育”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层面:通过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和发展。

例如,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和课外运动活动,提供各种体育设施和器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培养他们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2.心理层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良好的情感和心理素质。

例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各类心理辅导和疏导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和压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3.灵性层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

例如,通过道德教育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判断能力。

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旨在建立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身心灵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幸福感。

“三生教育”实践实验研究精选2篇(二)“三生教育”思品课堂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道德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方法。

该方法立足于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倡导从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创新精神等综合素养,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未来竞争力。

“三生教育”思品课堂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设计:研究如何设计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究性的课程,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该研究包括如何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如何设计课程活动和任务、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等。

2. 教学方法:研究如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并促进他们的道德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该研究包括如何组织讨论、如何开展探究学习、如何运用案例分析等。

3. 评价方式:研究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道德能力的培养情况。

该研究包括如何设计合适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作品评价等。

4. 教师角色:研究教师在“三生教育”思品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和教学策略。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实验研究成为了评估和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然而,目前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方法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以及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研究现状:1.1 实验设计的缺陷当前的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方法主要集中于对教学干预的评估,缺乏对影响实验结果的控制和干预,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推广的研究。

这导致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受到质疑。

1.2 样本选择的问题许多教育实验研究往往只针对少数群体进行,而忽视了其他潜在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样本选择的偏颇使得实验结果的代表性不足,难以推广到整个受试群体。

1.3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的欠缺目前的教育实验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但是对于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现有方法仍然存在不足。

对于复杂的教育现象,现有的研究方法难以充分揭示其内在规律。

二、改进建议:2.1 引入混合研究方法为了弥补目前教育实验研究缺乏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推广的问题,建议引入混合研究方法。

混合研究方法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2.2 加强实验设计的随机与控制为了解决样本选择的问题,建议在实验设计中加强随机和控制。

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可以避免样本选择的偏颇。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各种潜在因素的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3 探索大数据分析方法为了应对大规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挑战,建议教育实验研究借鉴大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海量的数据,可以更准确地揭示出教育现象的内在规律,并提供更科学的解决方案。

2.4 引入多方法对比研究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建议在教育实验研究中引入多方法对比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方法得出的实验结果,可以验证和加强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并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改进建议。

结论: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方法的研究与改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教育研究实验法教学设计

教育研究实验法教学设计

教育研究实验法教学设计引言教育研究实验法是一种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科学的研究设计和实验探究,旨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育研究实验法中,教师将学生作为研究者和实验者,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探讨教育研究实验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提供一例教学设计。

一、教育研究实验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教育研究实验法的基本概念教育研究实验法是指利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科学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并提高教学效果。

2. 教育研究实验法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教育研究实验法要基于科学的研究设计,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科学和教育知识,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

(2)实践性原则:教育研究实验法要注重实践的操作性,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3)创新性原则:教育研究实验法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项目设计、问题解决和实验探究,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教育研究实验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1)理解教育研究实验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掌握教育研究实验法的实施步骤和技巧;(3)培养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教学内容(1)教育研究实验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教育研究实验法的实施步骤和技巧;(3)教育研究实验法的应用案例分析。

3. 教学步骤(1)引入教学:通过提问或引用相关案例,引起学生对教育研究实验法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对实验法的认知。

(2)讲授教学内容:介绍教育研究实验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应用案例,讲解实施步骤和技巧。

(3)实践活动:设计一个小实验或小项目,让学生分组进行实施,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第六讲 教育实验设计法

第六讲 教育实验设计法

三、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
根据同一实验中自变量因素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 多因素实验。
1.单因素实验
它是指同一实验中研究者只操纵一个自变量的实验,也叫 单一变量实验。由于单因素实验的自变量单一、明确,操 纵相对比较容易,实验难度相对较小。
2.多因素实验
它是指在同一实验中需要操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的 实验,也叫组合变量实验。这类实验要操纵的实验因素较 多,实验的过程比较复杂,因变量的观测内容也随之增多, 因而在研究整体上难度较大。
1.因果性
区别于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和相关研究,实验研究可以系统地变化条件, 以观察因这些条件化所引起的事物相应变化,从而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中 各种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历史研究是研究过去发生的事件。 调查研究以搜集,分析存在的客观事物或材料为直接认识任务,是对现
状的认识把握。 相关研究寻求假说命题相关研究说明事物发生、发展过程诸要素的相互

第一节 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一、教育实验研究的内涵
1.实验是一种研究情境,在此情境中至少涉及一个自变 量,即实验变量,它会受到研究者的精心操控或改。
2.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操纵某些教
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 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控制”在教育实验中主要含有三层含义:
(1)研究对于外部因素的和实验情况的控制能力,包括各种无关因 素的控制。
(2)研究对于实验所操纵的自变量的控制程度。 (3)研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成分,即研究如何通过实验的设计
控制无关变量。
三、实验研究法的优点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实验报告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实验报告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实验报告引言教育实验研究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通过系统的实验设计与研究,可以获取客观、科学的数据,为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基础和依据。

本实验旨在探究某个教育问题,并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研究问题的背景、实验设计的步骤与过程、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讨论与总结。

问题背景本次实验研究的问题是“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但其影响因素仍然存在争议。

该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教育决策者更好地了解音乐教育的效果,为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设计受试者选择选择两所中小学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校,保证两组学校在教育资源、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基本平衡。

实验组为接受音乐教育的学校,而对照组则接受正常教育。

在两所学校中,将分别选择一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每个年级中,从各班级中随机抽取数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样本。

实验过程实验组的学生将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一次音乐课程,每周一次,持续十周。

音乐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音乐创作、演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照组的学生将按照正常的课程安排进行学习,不增加音乐课程。

数据收集为了评估学生的创造力水平,采用“托利多创造力测验”作为主要的数据收集工具。

该测验分为问题解决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表达三个维度,通过各种题型测试学生的创造力水平。

在实验前、实验结束后和一段时间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创造力测验的评估。

实验前的测验为基准,用于与实验结束后和一段时间后的测验结果进行比较。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创造力测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使用t检验等方法来判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讨论与总结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评估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如果实验组的创造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创造力具有积极影响。

教育教学的实验研究设计

教育教学的实验研究设计
• 实验就是实际验证,是缩小化的“实践检 验”。
3 怎样设计实验:(1)单因素实验设计
• 实验中只有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控 制其他所有无关变量,考察一个自变量与 一个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 自变量的每一种变化都称为一个“水平”, 每一个水平的刺激都会引起因变量的不同 变化。
• 如果自变量不同水平的变化引起因变量的 变化之间差异显著,就可以推论出因变量 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
1 引言:为什么要做实验研究?
• 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现象, 诸如:他们考试总得高分;她上课讲的不多, 可是学生们学得都很好等等。
• 这些现象会引发人们提出一些问题,诸如: 他们为什么考试总得高分呢?她上课讲的 不多,可是学生们怎么会学得都很好呢? 等等。
•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开展一些研究。
2 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 (1)对被试的控制: • 明确影响因变量的被试因素(智商、动机、
方法、性格、知识基础、学习成绩等等)。
• 控制对因变量有影响因素: • 被试间保持相等(最好,但做不到); • 做差异检验,使不同个体之间无关变量的
差异不显著(符合统计学要求)
对实验中其他无关变量的控制
• 时间的控制(相同) • 地点的控制(相同或相似) • 环境的控制(相同或相似) • 主试的控制(相同或相似) • 指导语的控制(相同或相似) • ……
研究的种类
• 思辨研究 • 经验研究 • 调查研究 • 自然观察的研究 • 有控制的观察研究——实验研究 • 所有研究的目的都是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 • 不同的研究方法就是探索原因的方法不同。
思辨的研究
• 思辨者凭借对自己相同经历的反省(反思) 和观察到的个别现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 富有逻辑的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或结论.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一、研究背景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等,教育专家们提出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方法。

其中,运用互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而针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因此,我们选取了两个班级,在其中一个班级中采用互动教学法,而另一个班级则继续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进行对比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互动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研究对象选取某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级各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四、研究内容1.实验组采用互动教学法,对课堂内容进行互动讲解,提醒学生随时可以提问和参与课堂互动。

2.对照组继续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

3.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五、实验设计1.实验组为A班,对照组为B班。

2.A班采用互动教学法,B班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

3.两个班级的课程内容、学习目标和考试内容保持一致。

4.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兴趣、提问情况等。

5.课后,对A班和B班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六、数据分析1.学生学习兴趣:两个班级最初的学习兴趣得分相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A班的学生学习兴趣得分逐渐升高,比B班高了一倍。

这表明互动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成绩:A班的学生成绩在所有学科中都比B班高出了10%以上。

这表明互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学生参与度:在使用互动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互动,提问更多的问题。

这也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七、结论在本次实验中,互动教学法的使用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了积极影响,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和参与度等方面。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该积极采用互动教学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实验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研究方法教育实验研究方法是一种科学实验技术,旨在研究教育、学习和教学等过程,以探究其规律性和探索新的教育学理论。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教育实验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包括实验设计、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等。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教育实验研究方法的核心。

它涉及到实验的设计、实验变量的操作和控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一系列问题。

1.前后测设计:前后测设计是一种最简单的实验设计。

它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控制干扰变量,从而使实验变量对结果的影响更为明显。

2.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分组设计是一种高效的实验设计方法。

它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因选组不当而引起的误差,使组间差异更为明显。

(二)实验变量的操作和控制在教育实验研究中,实验变量的操作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它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避免对实验结论的影响。

1.操作实验变量:操作实验变量需要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方法。

在操作实验变量时,需要注意操作的顺序、方法和时间。

2.控制干扰变量:干扰变量是指除实验变量以外,其他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尽可能地控制干扰变量。

二、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一种常用的教育实验研究方法。

它通过对单一实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观察和检验等方式来探究教育问题。

(一)案例研究法的种类:1.单案例研究法:单案例研究法是指对单一案例进行深入、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2.多重案例研究法:多重案例研究法是指对多个同类或不同类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联系和相似点。

1.制定研究计划:制定研究计划时,需要确定研究主题、案例选择、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等等。

2.案例选择:选择合适的案例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

3.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案例研究法的重要环节。

需要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获取数据。

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案例研究的核心。

要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通过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教育教学的实验研究设计

教育教学的实验研究设计

实施研究计划
总结词
严谨、规范、准确
详细描述
在实施研究计划时,需要遵循严谨、规范、准确的原则。实验操作应该严格按照计划进 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研究人员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
观偏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分析研究结果
总结词
科学、客观、全面
VS
详细描述
在收集到实验数据后,需要对结果进行科 学、客观、全面的分析。分析结果时应该 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对数据进行 分析和解释,以得出可靠的结论。同时, 需要对结果进行深入探讨,挖掘其背后的 原因和意义。
教育教学的实验研究设计
• 实验研究概述 •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 教育教学的实验研究设计方法 • 实验研究的实施步骤 • 实验研究的优缺点 • 实验研究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01
实验研究概述
实验研究的定义
01
实验研究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控制一定的实验条件,观 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得出 可靠的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应控制无关变量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以提高实验的效度。
实验变量的操作定义
对实验变量进行清晰的定义和操作, 确保实验过程中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操作
确定实验操作程序
详细规划实验的操作过程,包括 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和实验后
处理等。
实验操作的实施
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实验,确 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教育教学的实验研究设计方法
前实验设计
总结词
前实验设计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适用于初步探索和检验教育教学理论。
详细描述
前实验设计通常采用单组或小组实验的方式,对实验组进行干预,而对对照组 不进行干预。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变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大学生教育实验研究案例(3篇)

大学生教育实验研究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其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二、研究目的1. 探讨翻转课堂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2. 分析翻转课堂对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和学习策略的影响。

3. 为我国大学生教育提供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某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两个平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2. 研究工具: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学习效果测试等方法收集数据。

3. 研究步骤:(1)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了解两组学生的学习基础。

(2)实验过程中,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3)实验后,对两组进行后测,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

(4)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四、实验设计1. 翻转课堂设计:(1)课前:教师将教学内容、学习资料、作业等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2)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答疑等环节,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 传统教学模式:(1)课前:教师讲解新课内容,布置作业。

(2)课中:教师讲解重点、难点,解答学生疑问。

(3)课后: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反馈。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学习效果分析通过前测和后测的数据比较,实验组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应用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这说明翻转课堂在提高大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 学习动机分析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
李 广,张 胜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4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快节奏 的现代社会已使这一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明晰地凸显出来。以 往虽有研究者曾提出或关注过该领域的问题,但对二者之间关系 的探讨缺乏实证性研究。本研究将以实验的方法科学论证教师的 情绪状态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假设 1、教师的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有影响 2、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的消极情绪状态降低教学效果 三、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说明 1、自变量:教师情绪状态 分三级水平:正状态(精神饱满 面带微笑 富有激情)负状态 (精神颓废 面容憔悴 萎靡不振)常态(介于正负状态之间) 2、因变量:教学效果
1、三种状态下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 2、三种状态下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比较 3、三种状态下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比较 4、三种状态下性别差异比较 5、三种状态下地域差异比较 6、三种状态下—— 比较 七、实验的基本结论 1、2、3、—— 八、实验干扰变量控制的说明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 2、 、
分三方面内容:学习成绩(知识的掌握) 学生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 教师情感体验(自我效能感) 四、实验过程 1、被试的选择:从某学校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20名同学 进行实验。 2、被试的分组:将被试随机分为正状态、负状态、常态三个组。 3、实验的实施:同一教师、同一内容、同一教学环境分别在三个 组上课 。 4、结果测查:考试(后附考卷) 问卷调查 (后附:学生课堂情感体验问卷调查表) 访谈(后附: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访谈提纲) 五、实验结果统计 1、三种状态下学生学习成绩 2、三种状态下学生非智力因素 3、三种状态下教师自我效能感 六、实验结果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