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1
F2
•
F13
O
F3
F23
FN
Ff
F
G
若物体受到n个力处于平衡状态, 则任意 (n-1)个力的合力与第n个 力等值反向,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 零。
结论 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是:
所受合外力为零。
公式表示为:F合=0 或
Fx=0 Fy=0
二、三力平衡问题的基本解法
首先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推论按比例 认真做出物体的受力分析示意图,然后 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或三角 函数)、解斜三角形(正弦定理或余弦 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方法求解。
FOC
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方法求解。
解法一:合成法
G
F=F合= cos 同理FN=G tanα
通过三力平衡条件,将所求力转 化为另外两个力合力,利用三角形 边角关系进行求解
解法二:分解法
G
F F2 cos FN F1 G tan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将力分解, 再根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 力
OA和细绳OB对O点作用力的合力与细绳
C
OC对O点的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如
图所示。由图可知,三条细绳中,OA细绳
的张力FOA最大,故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 的质量,OA绳最先断。因此选项A正确。
FOA
FOB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推论按比例认真做出物体的受力
分析示意图是解决三力平衡问题的第一步,然后利用解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解斜三角形(正
F1x=F1 sinθ F1y =F1cos θ F1y =F1cosθ =G
F1 =G /cosθ
Y
F1
F1y
F1x
F2 X
θ
G
F2 = F1x=F1 sinθ =G sinθ/cosθ =G tanθ
四、小结:
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平衡条件是:合外力为零,即F合=0
方法:1、解三角形方法(合成法、分解法) 2、正交分解法
B.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 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合外力一定为零。 D.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就一定处于平衡
状态。 正确答案:C、D
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重力 为G的光滑小球,球被竖直挡板挡住不下滑,求: 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大小。
对球受力分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例2、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
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
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
绳( A )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A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解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细绳
B O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目标 :
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3.学会使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 衡的思路和方法,培养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
• 什么叫共点力?
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 上,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 点,这几个力就称为共点力。
五、课后反思 六、作业布置
解法三:正交分解法
x : FN F sin 0
y : F cos G 0
解得:F=
G
cos
FN G tan
选研究对象 ↓
受力分析 ↓
建坐标系 ↓
沿xy分解 ↓
列方程求解
三、课堂反馈:
1、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在某一时刻等于零,物体就 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例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质点m在F1、F2、F3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各力 的方向所在直线如图所示,图上表示各力的矢量起点均为O
点,终点未画,则各力大小关系可能为( C )
A.F1>F2>F3 C.F3>F1>F2
B.F1>F3>F2 D.F2>F1>F3
F1
450
1350 F3
600
F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推论:当物体受三个力平衡时,任意一 个力必定与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 条直线上。(把三力平衡问题转化为两力平衡问题)
• 什么叫物体的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 动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 什么叫共点力的平衡?
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 平衡状态,就叫做共点力的平衡。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力平衡的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 而处于平衡状态应满足
什么条件呢?
三力平衡的条件
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 状态,则其中两个力的合力应该与第三个 力等大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