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成像( )是利用成像技术来描绘解剖组织中血管路径的方法。 一般分为:
时间飞跃法( ); 相位对比( ); 对比增强()。
磁共振血管成像()
时间飞跃法( )及相位对比( )属于不需使用造影剂进行相关成像的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是指利 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是基于(梯度回波)序 列。
对比增强()是利用顺磁性物质缩短血液T1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属于造影剂增强。 临床应用最多的是技术及技术,结合我科实际,也是我科重点推广的检查技术。
成像原理 1、
是序列,利用血流速度不同引起的相位改变来区分流动和静止的质子。
0
•利用双极梯度采集图像
0
0
+++++
0
0
在重建血管时用两次
采集相减
0
0 0
正 常
对缺血性血管病变的诊断
技术的临床应用 无创性检出动脉瘤
脑外伤后3天,头颅平扫描,并行头 颅检查。
磁共振血管成像()
分析图像注意事项: 1显示血管光滑,可以基本认为该血管无狭窄。 2.由于湍流等原因造成失相位,导致局部信号丢失,呈现血管狭窄的假象(夸大血管的狭窄)。但从另外 一个角度来看,法所获得的血管影像更能反映相应器官在生理状况下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3.因动脉瘤腔内血流的湍流,造成信号丢失,可能遗漏动脉瘤。 4.对血管壁的改变(如钙化)不敏感。
() 是利用序列的流动补偿,依靠流入增强效应区分静止和流动的质子。
成像原理
静止质子无位移而被 饱和,产生较少信号
流动质子运动而不被饱和 ,产生亮信号
成像原理—饱和带
层面的编辑 必须及血流的方向相对并尽
可能垂直于血流的方向,减少 层间饱和
血管通过层面后质子不被饱 和,产生亮信号
饱和脉冲 置于成像容积的流入方向上
0
-
-
-
-
-
0
0
0
正相双极梯度
•静止质子被减去而 流动质子保留
负相双极梯度
磁共振血管成像()
2 成像技术是基于血管的流入增强效应,是指静止组织使用梯度回波序列经过连续多次的激励后静止组 织处于稳定饱和状态,信号很低或不产生信号;而流入成像层面的血液则由于流入性增强效应而表现出很 亮的信号。 由于脉冲间隔时间很短,静止组织反复被激发,纵向磁矩不能充分弛豫而处于饱和状态,信号很弱, 呈灰黑色;血管内血液流动,采集信号时,如果血流速度足够快,成像容积内激发的饱和质子流出扫描层 面外,而成像容积外完全磁化的自旋又称不饱和自旋流入扫描层面,纵向磁矩大,发出强信号呈白色,于 是血管内外信号差别很大,使血管显影。 临床可以进行二维及三维技术进行采集,即:2及3。
磁共振血管成像()
对比增强的优点: 1.显示血管更可靠; 2.显示血管狭窄更真实; 3.一次增强扫描可以显示动脉及静脉。 4.不容易遗漏动脉瘤病变。 对比增强的缺点: 1.需要造影剂。 2.不能提供血流动力学分析。
造影剂增强()
原理:利用顺磁性造影剂缩短血液T1值以形成血液及邻近组织之间明显的对比度进而使血管结构 得以清晰显示;
与非造影剂增强相比,可以更清晰地反映血管腔的真实的解剖形态而较少受血流状态的影响; 利用该技术所获得的血管影像勘与相媲美,但相对无创、可同时显示更多的血管结构; 主要用于胸腹部大血管。
进入成像容积前的预饱和使血流在 进入成像容积后发生饱和,不产生 信号
磁共振血管成像()
2 是利用技术进行连续薄层采集(层厚一般2-3),然后对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 一般采用扰相梯度回波T1加权序列。 2D 扫描结束后得到许多包含所感兴趣血管信号的轴位像,其中血管呈高信号,背景组织为低信号。经 过,即最大强度投影法的后处理,最终产生血管的影像。通过法可以得到从不同角度投影产生的血管影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颈动脉和椎动脉: 1, 头臂干; 2, 锁骨下动脉(右侧); 3, 椎动脉(右侧);4, 颈总动脉 (右侧); 5, 颈内动脉(右
侧); 6, 椎动脉 (左侧); 7, 颈内动脉 (左侧); 8, 颈外动脉 (左侧); 9, 颈总动脉 (左侧); 10, 锁骨下动脉 (左侧);11,大动脉 。
常规用于头、颈部及下肢。 2的应用范围: 示范颈动脉分叉; 评估颅底动脉底闭塞情况; 盆腔和四肢血管的成像; 皮层静脉的分布; 评估颅内静脉的血栓情况。 3D 的应用范围: 评估颈动脉的闭塞性疾病; 显示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显示颅内的动脉瘤; 腹部血管畸形显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2D 或者3D 选择原则: 1、血管走行:
走行方向比较直如颈部和下肢血管二维,而走行迂曲的血管如脑动脉则三维效果好。 2、血流速度:
速度快如大多数动脉特别是头颈部动脉多三维,而血流速度慢的静脉多二维。 3、目标血管长度:
短wk.baidu.com小血管用三维,长度大的血管如下肢血管用二维。临床:脑动脉三维;颈动脉二维或三维;下肢二 维;静脉二维。
磁共振血管成像()
3 是针对整个容积进行激发和采集,一般也采用扰相梯度回波序列。 优势: 高的空间分辨率,原始图像可以厚度小于1,高的信噪比; 体素较小,流动失相位较轻; 对快速和相对中等的血流速度敏感; 多块的重叠扫描可以扩大扫描范围。 缺点: 容积内血流饱和较明显,不利于慢血流的显示;多层薄快较单层厚块效果好;对显示静脉没有可靠性; 抑制背景组织的效果较差; 扫描时间长。
磁共振血管成像()
3头部可清晰显示颈内动脉虹 吸部、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环的 :旋转从侧位片 ()。 1, 椎动脉. 2, 颈内动脉. 3, 基底动脉。 4, 大脑前动脉. 5, 大脑中动脉.
关于 环的 : 旋转从正位片。 1, 颈内动脉. 2, 大脑中动脉. 3, 大脑前动脉. 4, 大脑后动脉. 5, 椎动脉.
2示例,分别表示扫描颈部血管 范围、劲动脉及静脉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2 成像的特点: 优点: 组织背景信号抑制较好; 单层采集,层面饱和较轻,有利于显示慢血流,用于静脉显影; 单层图像扫描速度较快,成像时间短; 缺点: 空间分辨率较差; 流动失相位明显; 特别是受湍流影响,易出现假象; 后处理效果如不3 。
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成像( )是利用成像技术来描绘解剖组织中血管路径的方法。 一般分为:
时间飞跃法( ); 相位对比( ); 对比增强()。
磁共振血管成像()
时间飞跃法( )及相位对比( )属于不需使用造影剂进行相关成像的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是指利 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是基于(梯度回波)序 列。
对比增强()是利用顺磁性物质缩短血液T1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属于造影剂增强。 临床应用最多的是技术及技术,结合我科实际,也是我科重点推广的检查技术。
成像原理 1、
是序列,利用血流速度不同引起的相位改变来区分流动和静止的质子。
0
•利用双极梯度采集图像
0
0
+++++
0
0
在重建血管时用两次
采集相减
0
0 0
正 常
对缺血性血管病变的诊断
技术的临床应用 无创性检出动脉瘤
脑外伤后3天,头颅平扫描,并行头 颅检查。
磁共振血管成像()
分析图像注意事项: 1显示血管光滑,可以基本认为该血管无狭窄。 2.由于湍流等原因造成失相位,导致局部信号丢失,呈现血管狭窄的假象(夸大血管的狭窄)。但从另外 一个角度来看,法所获得的血管影像更能反映相应器官在生理状况下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3.因动脉瘤腔内血流的湍流,造成信号丢失,可能遗漏动脉瘤。 4.对血管壁的改变(如钙化)不敏感。
() 是利用序列的流动补偿,依靠流入增强效应区分静止和流动的质子。
成像原理
静止质子无位移而被 饱和,产生较少信号
流动质子运动而不被饱和 ,产生亮信号
成像原理—饱和带
层面的编辑 必须及血流的方向相对并尽
可能垂直于血流的方向,减少 层间饱和
血管通过层面后质子不被饱 和,产生亮信号
饱和脉冲 置于成像容积的流入方向上
0
-
-
-
-
-
0
0
0
正相双极梯度
•静止质子被减去而 流动质子保留
负相双极梯度
磁共振血管成像()
2 成像技术是基于血管的流入增强效应,是指静止组织使用梯度回波序列经过连续多次的激励后静止组 织处于稳定饱和状态,信号很低或不产生信号;而流入成像层面的血液则由于流入性增强效应而表现出很 亮的信号。 由于脉冲间隔时间很短,静止组织反复被激发,纵向磁矩不能充分弛豫而处于饱和状态,信号很弱, 呈灰黑色;血管内血液流动,采集信号时,如果血流速度足够快,成像容积内激发的饱和质子流出扫描层 面外,而成像容积外完全磁化的自旋又称不饱和自旋流入扫描层面,纵向磁矩大,发出强信号呈白色,于 是血管内外信号差别很大,使血管显影。 临床可以进行二维及三维技术进行采集,即:2及3。
磁共振血管成像()
对比增强的优点: 1.显示血管更可靠; 2.显示血管狭窄更真实; 3.一次增强扫描可以显示动脉及静脉。 4.不容易遗漏动脉瘤病变。 对比增强的缺点: 1.需要造影剂。 2.不能提供血流动力学分析。
造影剂增强()
原理:利用顺磁性造影剂缩短血液T1值以形成血液及邻近组织之间明显的对比度进而使血管结构 得以清晰显示;
与非造影剂增强相比,可以更清晰地反映血管腔的真实的解剖形态而较少受血流状态的影响; 利用该技术所获得的血管影像勘与相媲美,但相对无创、可同时显示更多的血管结构; 主要用于胸腹部大血管。
进入成像容积前的预饱和使血流在 进入成像容积后发生饱和,不产生 信号
磁共振血管成像()
2 是利用技术进行连续薄层采集(层厚一般2-3),然后对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 一般采用扰相梯度回波T1加权序列。 2D 扫描结束后得到许多包含所感兴趣血管信号的轴位像,其中血管呈高信号,背景组织为低信号。经 过,即最大强度投影法的后处理,最终产生血管的影像。通过法可以得到从不同角度投影产生的血管影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颈动脉和椎动脉: 1, 头臂干; 2, 锁骨下动脉(右侧); 3, 椎动脉(右侧);4, 颈总动脉 (右侧); 5, 颈内动脉(右
侧); 6, 椎动脉 (左侧); 7, 颈内动脉 (左侧); 8, 颈外动脉 (左侧); 9, 颈总动脉 (左侧); 10, 锁骨下动脉 (左侧);11,大动脉 。
常规用于头、颈部及下肢。 2的应用范围: 示范颈动脉分叉; 评估颅底动脉底闭塞情况; 盆腔和四肢血管的成像; 皮层静脉的分布; 评估颅内静脉的血栓情况。 3D 的应用范围: 评估颈动脉的闭塞性疾病; 显示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显示颅内的动脉瘤; 腹部血管畸形显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2D 或者3D 选择原则: 1、血管走行:
走行方向比较直如颈部和下肢血管二维,而走行迂曲的血管如脑动脉则三维效果好。 2、血流速度:
速度快如大多数动脉特别是头颈部动脉多三维,而血流速度慢的静脉多二维。 3、目标血管长度:
短wk.baidu.com小血管用三维,长度大的血管如下肢血管用二维。临床:脑动脉三维;颈动脉二维或三维;下肢二 维;静脉二维。
磁共振血管成像()
3 是针对整个容积进行激发和采集,一般也采用扰相梯度回波序列。 优势: 高的空间分辨率,原始图像可以厚度小于1,高的信噪比; 体素较小,流动失相位较轻; 对快速和相对中等的血流速度敏感; 多块的重叠扫描可以扩大扫描范围。 缺点: 容积内血流饱和较明显,不利于慢血流的显示;多层薄快较单层厚块效果好;对显示静脉没有可靠性; 抑制背景组织的效果较差; 扫描时间长。
磁共振血管成像()
3头部可清晰显示颈内动脉虹 吸部、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环的 :旋转从侧位片 ()。 1, 椎动脉. 2, 颈内动脉. 3, 基底动脉。 4, 大脑前动脉. 5, 大脑中动脉.
关于 环的 : 旋转从正位片。 1, 颈内动脉. 2, 大脑中动脉. 3, 大脑前动脉. 4, 大脑后动脉. 5, 椎动脉.
2示例,分别表示扫描颈部血管 范围、劲动脉及静脉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2 成像的特点: 优点: 组织背景信号抑制较好; 单层采集,层面饱和较轻,有利于显示慢血流,用于静脉显影; 单层图像扫描速度较快,成像时间短; 缺点: 空间分辨率较差; 流动失相位明显; 特别是受湍流影响,易出现假象; 后处理效果如不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