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概况
黄河及水利知识
黄河及水利知识一、黄河概况1. 黄河的地理位置与流经区域-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 其流域范围大致介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全长达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2. 黄河的地形地貌影响- 上游地区多为高山峡谷,河水落差大,水流湍急。
例如龙羊峡、刘家峡等峡谷段,这种地形使得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这里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加上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大量泥沙被冲入黄河,使得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 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淤积,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河床不断抬高,使得黄河下游的堤防面临巨大压力。
3. 黄河的气候影响-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这种降水的季节性分布不均,导致黄河水量季节变化大。
- 冬季黄河部分河段会出现结冰现象,由于凌汛的存在,在初春或初冬时节,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容易发生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洪水泛滥的情况,如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
二、黄河的水利工程1. 上游的水利工程- 龙羊峡水电站- 位于青海省共和县与贵德县之间的黄河干流上,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
- 它具有多项功能,如发电、防洪、灌溉、养殖等。
龙羊峡水电站的水库大坝高178米,总库容247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60亿千瓦时左右。
- 刘家峡水电站- 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黄河干流上。
- 其水库大坝高147米,总库容57亿立方米。
刘家峡水电站在发电、防洪、防凌、灌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116万千瓦,年发电量57亿千瓦时。
2. 中游的水利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千米的黄河干流上,处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已标注重点)资料
------------------------------------------------------------精品文档-------------------------------------------------------- 流域自然概况1 .自然概况及特点青海、四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 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
流域面积79.5万km(包括内流区4.2万km)。
与其他江河不同,22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7%;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之上,流域面积只占3%。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西部属青藏高原,北邻沙漠戈壁,南靠长江流域,东部穿越黄淮海平原。
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66mm,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最多的是流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如秦岭、伏牛山及泰山一带年降水量达800mm~1000mm;降水量最少的是流域北部的干旱地区,如宁蒙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只有1左右。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旱灾频繁,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遍及数省、连续多年200mm,其中年平均的严重旱灾,危害极大。
流域内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流域北部长城内外的风沙区风蚀强烈。
万km。
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的面积约15.622阻碍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使脆弱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也是黄河下游水患严重而又难于治理的症结所而且大量泥沙输入黄河,淤高下游河床,在。
,仅占全国580亿m 黄河的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3流域内人,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河川径流总量的2%,仅为全国耕地亩均324 m25%;耕地亩均水量均水量593m,为全国人均水量的33。
再加上邻近地区的供水需求,水资源更为紧张。
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17%水量的39.1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课件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课件教学内容:一、黄河的概况1. 地理位置:黄河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2. 发源地: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
3. 流经地区: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份。
4. 全长和流域面积: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为752,443平方公里。
二、黄河的流域特点1. 地形地貌:黄河流域地形复杂,包括高原、山脉、平原等地貌。
2. 气候特点:黄河流域气候多样,南北差异较大,总体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3. 水文特征:黄河水量较大,但季节性波动明显,夏季洪水期水位较高,冬季则相对较低。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全长和流域面积等基本概况。
2. 学生能够理解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水文特征。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黄河流域的地图,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河的基本概况和流域特点。
难点: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和水文特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地图:黄河流域地图。
2. 课件:黄河的相关图片和图表。
3. 练习题:关于黄河的地理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美丽景色。
2. 提问学生对黄河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二、黄河的概况:1. 通过课件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全长和流域面积。
2. 引导学生观察黄河流域地图,指出黄河流经的重要省份。
三、黄河的流域特点:1. 通过课件介绍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水文特征。
2. 结合地图和图片,解释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如高原、山脉、平原等。
3. 分析黄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如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表现。
4. 讲解黄河的水文特征,如水量季节性波动的原因。
四、随堂练习:1. 给定一道关于黄河地理位置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黄河流域地理详细讲解
黄河流域是指黄河水系从源头到入海这条河流所影响的地理生态区域。
该流域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
黄河,中国古代称大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的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河源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由一系列高山组成,常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中部地区海拔在1000-2000m 之间,为黄土地貌,水土流失严重;东部主要由黄河冲积平原组成。
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在黄河流域发现了许多古代人类文化遗址,如半坡文化、龙山文化等,这些文化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其次,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上游地区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中游地区的煤炭资源占全国的很大一部分,还有丰富的铁矿和有色金属矿;下游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十分丰富。
这些资源为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然而,黄河流域也面临着一些地理环境问题。
由于黄河流域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导致河流年径流量变化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
同时,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强流域管理和生态保护措施。
总之,黄河流域地理环境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了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认识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
中考黄河知识点总结
中考黄河知识点总结一、黄河概况1. 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2. 黄河的流域面积黄河流域面积约为75.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域,仅次于长江。
3. 黄河的流程黄河全程约5464公里,流程包括中上游干流和下游三角洲。
4. 黄河的水文特点黄河日流量大,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多水,冬季零星,河水泥沙多,流域面积大,流域平均降水量不足,地表蒸发强烈。
二、黄河的历史1. 黄河文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有人类居住以来,这里文明渊源流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 黄河泛滥黄河历史上曾多次泛滥,对周边农田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损失,被誉为“中国悲情河”。
三、黄河上中游1. 黄河上游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地,形成了壮美的峡谷和湖泊。
2. 黄河中游黄河在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形成了八宝峡水库,之后通过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流经了众多历史名城和文化名镇。
四、黄河下游1. 黄河下游黄河下游包括了山东半岛和渤海湾地区,黄河的泥沙在这里聚积,形成了黄河三角洲。
2. 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全球最大的淡水三角洲,也是中国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五、黄河流域的经济1. 黄河流域的农业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盛产水果、蔬菜等农产品。
2. 黄河流域的工业黄河流域有着丰富的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3. 黄河流域的交通黄河流域交通发达,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其中,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六、黄河文化1. 黄河文化遗产黄河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包括兵马俑、龙门石窟、太原双塔等众多历史古迹。
2. 黄河文学艺术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文学题材之一,古诗词中常有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色,也有描述黄河泛滥带来的磨难和苦难。
以上就是关于黄河的一些知识点总结,通过对黄河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黄河的重要性和价值。
初二地理黄河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地理黄河知识点归纳总结黄河,中国母亲河之一,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和“中华民族的摇篮”,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初二地理课程的一部分,我们有必要对黄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重要地理现象。
1. 黄河的概况黄河是亚洲第二长河,中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千米。
它发源于中国青海的巴颜喀拉山脉,并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面积达到80多万平方千米,涵盖了中国的九个省份。
2. 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黄河流域地势高度不齐,海拔逐渐升高,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
黄河沿途形成了许多陡峭的山脉、高原和盆地。
黄河流域的气候多种多样,西部高原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中部平原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而东部平原地区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3. 黄河流域的资源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这里的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
此外,黄河流域还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这为中国的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4. 黄河的洪水问题黄河的洪水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由于黄河流经的地区多为陡峭的山脉和高原,暴雨和融雪会导致河水迅速增加,形成洪水。
为了控制洪水,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如修建堤坝和拦水闸等。
5. 黄河流域的文化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黄河流域,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古代文明遗址,如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和夏文化等。
这些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6. 黄河的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
水污染、水量减少、河道淤积等问题已经给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推行生态恢复计划。
通过对初二地理黄河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对黄河的地理特征、资源、洪水问题、文化以及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它,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黄河概况和治理
黄河的概况和治理一.黄河的概况1.概况: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
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干流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2.黄河流经的省份: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
城市:兰州,银川,包头,呼和浩特,三门峡,洛阳,郑州,济南等。
3.黄河出现的一些问题:(1)工业污染物污染水体,被污染水体又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农作物因污水灌溉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
(2)黄河干流近40%可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
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 .......4.黄河问题所带来的危害:(1)2001年,山西省介休市松安村用被污染了的汾河水浇地,致使200亩玉米及杨树死亡。
(2)2002年,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东庄村的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后被活活烧死。
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引湟水浇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浇,水少了灌进地里,苗子准烧死。
”(3) 2003,黄河包头段遭遇空前严重的以挥发酚为代表的污染,挥发酚、氨氮等超标几倍到几十倍,由于包头市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来自黄河,120多万市民只能硬着头皮饮”苦水"。
记者在包头市环保局上报国家局的信息中看到,造成这次黄河挥发酚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乌梁素海总排干的排放,而氨氮的污染主要来自宁夏和包头。
(4)由于黄河环保设施投入大,运转成本高,沿黄重点污染源偷排现象仍比较严重,而一些"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点多面广,很难根除。
中国的河流-黄河
宁 夏 平 原
2、黄河的贡献
黄河水,使一块块干涸的土地展现了生机。我国
②灌溉水源:黄河流经地区,一般降水不足。
三大灌溉农业区中的两个:宁夏平原和河套
平原就是引黄河水灌溉的。
③ 丰富水能:尤其是黄河的上游
龙羊峡: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
青铜峡水电站(宁夏境内)
三门峡水电站(黄河中游最后一个峡谷)
(6)上、中、下游的划分及水文特征
河南旧孟津
上游
中 游
内蒙古河口镇
黄河上游的水文特征
黄河上游
水量大(占全流域水量的70%以上) 水体清澈,含沙量小 多峡谷、水能丰富。
2018/7/31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10
黄河中游的水文特征
河口
黄河中流多。
2018/7/31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3、黄河的忧患
中、下游泥沙含量大—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根据位处黄河中游的陕县站统计,每年经过这里向下游输送的泥沙达 15.7亿 吨(最大的年份达39亿吨)。而泥沙经过黄河入海口进入渤海、黄海以至东海的 有11.5亿吨,其余4.2亿吨均在沿河沉积下来。(如果把这15.7亿吨泥沙筑成高宽 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
一碗水,半碗沙
3、黄河的忧患
黄河泥沙含量高的原因: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 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面破碎,沟壑纵横, 自 然 谷坡陡峭 原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植 因 被稀疏 土质疏松(湿陷性强) 过度垦殖、过度放牧、 人 过度樵采 为 原 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制度 因 露天开矿及城市建设
植被破坏
小浪底水利枢纽
目的 调(diao)水调(tiao)沙
开闸放出的挟带着泥沙的黄河水,凭借巨大的冲力冲刷黄河下 游河床内淤积的大量泥沙,最后一起冲进渤海。达到利用小浪底水 资源获得对黄河冲沙减淤效果。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已标注重点)资料
流域自然概况1.自然概况及特点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
流域面积79.5万km2(包括内流区 4.2万km2)。
与其他江河不同,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7%;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之上,流域面积只占3%。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西部属青藏高原,北邻沙漠戈壁,南靠长江流域,东部穿越黄淮海平原。
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66mm,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最多的是流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如秦岭、伏牛山及泰山一带年降水量达800mm~1000mm;降水量最少的是流域北部的干旱地区,如宁蒙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只有200mm左右。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旱灾频繁,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遍及数省、连续多年的严重旱灾,危害极大。
流域内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其中年平均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2的面积约15.6万km2。
流域北部长城内外的风沙区风蚀强烈。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使脆弱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阻碍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大量泥沙输入黄河,淤高下游河床,也是黄河下游水患严重而又难于治理的症结所在。
黄河的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m3,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量324 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
再加上邻近地区的供水需求,水资源更为紧张。
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t,平均含沙量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
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t(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kg/m3(1977年)。
黄河水、沙的来源地区不同,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及洛河、沁河地区,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
黄河简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和黄河水养育了我们.登上 黄河大堤,亲近母亲之河,感受中原黄河跳动的脉搏。
黄河体现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气 魄。漫游黄河已经不再是个梦想了。开闸放水、闭闸截水、 采集水样、调整流量……黄河之水,指点江山,意气风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花园口的大堤上历史沉重地伫立着, 缅怀着逝去的一切。另一边的黄河大桥,来来往往的车辆行 色匆匆。历史与现代,古早的传说与现实的繁荣,只在波澜 不惊的黄河岸边,静静地笑看云舒云卷。
奔流到海的黄河,在那入海口,无数生命生生不息。
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黄河为中国第二大 河,以河水含沙量 高和历史上水灾频
繁而举世闻名
同济大学科研人员经过多项科学分析 后发现,黄河自中游到入海口,沉积 物中的稀土成分的分配特征(即“分 异模式”)都基本不变,不受黄河沉 积物的颗粒大小、化学风化程度、以 及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几乎就是 人类研究黄河的天然“漂流瓶”。而 且这些“漂流瓶”组成的特征与地球 上陆壳的稀土平均组成的特征也非常 接近,这在世界大河中都是非常独特 的。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 着黄河,并要学着它的榜样,象它一样伟大、坚强”——光未然《“黄河” 本事》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 族的精神,伟大而有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黄河大合唱》中《黄河颂》前面的朗诵词)
“这是因为黄河的泥沙90%来自
中游的黄土高原,而黄土的化学组 成与世界平均的上陆壳组成非常相 似。”同济大学李从先教授和杨守 业博士介绍说,黄河作为多年平均 输沙量达到10亿吨的大河,对我 国边缘海的沉积作用影响巨大,通 过对黄河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分配 特征的追踪研究,就可以从一定程 度上揭示黄河的泥沙来源、及其在 我国边缘海中的分布和扩散问题。
黄河基础知识讲解
黄河基础知识讲解黄河,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黄河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黄河的概况黄河,起源于中国西北的青海省,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的土地肥沃,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和人口集聚地之一。
二、黄河的地理特点1. 上中下游划分黄河一般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
其中,上游位于青海省境内,沿途景色秀丽,以青海湖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为著名景点。
中游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这里的黄土高原和壶口瀑布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下游流经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之一。
2. 黄河的泥沙黄河因为携带大量的泥沙而得名,被称为“泥河”。
由于河水中泥沙含量高、流速快,因此黄河的水色是黄色的。
每年的汛期,黄河泛滥成灾,给沿岸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三、黄河的历史地位1. 农业文明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文明发祥地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地的先民就开始进行农业生产。
通过对黄河的灌溉,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伟大的黄土文化。
2. 文化象征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黄河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符号都与黄河有关,如《黄河大合唱》和《黄河颂》等。
四、黄河的保护与治理1. 防洪措施由于黄河的泛滥给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灾害,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洪措施。
修建了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如三门峡水库、银川水库等,以调节黄河的水流。
2. 节水措施作为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黄河的水资源显得尤为宝贵。
政府通过推行水资源管理政策和加强节水宣传,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黄河的水源。
3. 河道治理由于长期的泛滥,黄河的河道容易产生淤积和漫滩。
为了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河道治理工程,清淤、疏浚河道,提高了黄河的水运能力。
黄河基本概况
黄河基本概况一、黄河流域概况(一)黄河的河道特征1、黄河源2、上游河道3、中游河道4、下游河道(二)黄河洪水1、上游地区暴雨洪水特征2、中游地区暴雨洪水特征3、下游洪水来源及特性(三)黄河泥沙1、泥沙来源及其特性2、河道泥沙输移二、河南黄河概况1、黄河河道2、堤防与险工3、黄河滩区三、河南黄河目前防洪存在的问题及近期对策1、堤防与河道2、二级悬河的成因3、滩区治理与安全建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是我国的第二条万里巨川,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黄河流域在10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息活动,是我国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黄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上游草原辽阔,中下游有广大的黄土高原和冲积大平原,是我国农牧业发展的基地。
沿河又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铝、铁等矿藏。
长期以来,黄河中下游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黄河的治理开发仍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黄河是世界上闻名的多泥沙河流,善淤善徙,它既是我国华北大平原的塑造者,同时也给该地区的人民造成巨大灾难。
自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中,黄河下游有记载的决溢达一千余次,并有多次大改道(26次)。
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之说。
以孟津为顶点,北到津沽,南至江淮的25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均有黄河洪水泛滥的痕迹,被称为“中国之忧患”。
自古以来,黄河的治理与国家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盛衰紧密相关。
为了驯服黄河,除害兴利,远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大禹治洪水、疏九河、平息水患的传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堤防、引水灌溉。
历代治河名人、治河专家和广大人民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留下了许多光辉的治河典籍,为推动黄河的治理和治河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黄河失治,决溢频繁,虽然西方科学技术逐步引进我国,许多著名水利专家也曾提出不少有创建性的治河建议和主张,但由于受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一直未能改变黄河为害的历史。
黄河—中华文明的摇篮详细解读
黄河—中华文明的摇篮详细解读黄河,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之一。
本文档将详细解读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征、历史文化、经济价值和生态保护等方面。
地理位置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9个省份,最后注入渤海。
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为752,443平方公里。
流域特征地形地貌黄河流域地形复杂多样,上游地势较高,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中下游地势逐渐降低,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气候条件黄河流域气候类型多样,上游地区属于高原气候,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中下游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为充沛。
水文特征黄河流域水文特征表现为径流量大、洪水频发、泥沙含量高等。
黄河上游地区降水较少,河水主要来自融雪和地下水;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多,河水主要来自地表径流。
历史文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早在史前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流域内发现了许多重要古文化遗址,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黄河流域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摇篮,先后出现了夏、商、周等朝代。
经济价值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尤其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
流域内还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此外,黄河流域还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众多工业园区和城市。
生态保护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黄河流域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河道淤积等。
为了保护和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污染防治等。
总结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具有丰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亦不容忽视。
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强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让黄河这条伟大的河流继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黄河流域简图
黄河流域简图黄河流域界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南北相差10个纬度,东西跨越23个经度,集水面积75.2万多平方公里,黄河全长5464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
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
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
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
黄河流域范围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东为吕梁西坡,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但就黄河的具体源头是卡日曲,玛曲还是扎曲,历来有所争议。
但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定玛曲为河源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东经95°59'24"、北纬35°01'18"处,树立了河源标志。
黄河从贵德至民和境内海拔在3000到1600米之间,从民和下川口进入甘肃,这一段气候温和湿润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誉,水流清澈见底又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说法。
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总结黄河,又称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也是中国的母亲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中,黄河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关于黄河的知识点的总结:1. 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发源于中国的青海省南部,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七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2. 黄河的流域面积:黄河的流域面积约为752,000平方千米,其中高山地带占约30%,平原地带占约40%,黄土高原占约30%。
3. 黄河的长度: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仅次于长江。
4. 黄河的水源:黄河的主要水源是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以及甘肃、青海的一些山区。
5. 黄河的水文特征:黄河年均径流量为50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为30亿吨,具有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明显变化。
6. 黄河的分段:根据黄河流经的地理条件和特点,可将黄河分为三段:上游的青藏高原段,中游的黄土高原段,以及下游的平原河段。
7. 黄河的地貌特征:青藏高原的黄河段属于峡谷地貌,黄土高原的黄河段则形成了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下游是平原地貌。
8. 黄河的水土流失问题:由于黄河中游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河道淤积、冲积扩展、土地贫瘠等问题也是黄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挑战。
9.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中国政府自古以来一直致力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如大禹峡、龙门峡、三门峡等大坝和引黄灌区,以解决水灾和赤地问题,提高农田灌溉水平。
10. 黄河的经济重要性: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以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水果等作物为主要农作物,在中国的农业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黄河还是一条重要的水路交通线,沿岸发展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城市,如郑州、洛阳、济南等。
总结起来,高中地理课程中关于黄河的知识点包括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长度、水源、水文特征,以及黄河的分段、地貌特征、水土流失问题、治理与开发,黄河的经济重要性等。
八年级上册地理黄河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黄河知识点在中国,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是我国最长、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下面来了解一下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中的黄河知识点。
一、黄河的基本概况黄河起源于青海省祁连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4.3万平方千米。
黄河上游主要是山区和草原,中游为平原,下游则进入了海岸平原。
二、黄河的流域地理环境1. 自然环境:黄河流域多山多河,水土流失较严重,经常受到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黄河上游气候寒冷干燥,中下游则属温带季风气候。
黄河流域的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 人文环境:黄河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三、黄河的重要性黄河不仅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经济带,也是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象征。
黄河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来源和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
1. 经济作用: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黄河上游还有较多的矿产资源。
而黄河下游的平原地带则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地带。
黄河也是中国的内陆水路,对于国家贸易和运输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文化和政治象征:中华文明始于黄河流域。
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象征。
同时,黄河也被视为中国人民的象征,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象征之一。
3. 能源和城市发展:黄河下游的渤海湾沿岸是我国最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而黄河流域也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发电基地。
同时,黄河流域还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四、保护黄河由于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的环境现状较为严峻。
为了保护黄河,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水土流失,提高水质,保障水资源的利用。
1. 加强保护:八年级地理课本中也提到了要加强保护黄河水源地和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和水土流失。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黄河的治理和维护,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能力。
黄河流域概况
黄河流域概况一、自然地理黄河流域横贯中国东西,大部分区域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处于东经95度53分~119度05分北纬32度10分~41度50分之间,东西长1900km,南北宽1100km,流域面积79.5万km2。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差别很大。
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
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河源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由一系列高山组成,常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中部地区海拔在1000—2000m 之间,为黄土地貌,水土流失严重;东部主要由黄河冲积平原组成,河道高悬于地面之上,洪水威胁较大。
二、气象水文、泥沙黄河流域东临海洋,西居内陆,气候、降水、蒸发、光热资源及无霜期等差异明显。
流域内气候大致可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西部干旱,东部‘湿润。
全流域多年年平均降水量466mm,多年年平均蒸发量700—1800mm。
流域内平均气温上游1℃—8℃,中游8℃—14℃,下游12℃—14℃。
下游无霜期为200—220天,中游150~180天,上游循化以上为50一100天。
流域水文特征明显,上游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形成的洪水径流峰小量大;中游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形成的洪水径流峰高量小、陡涨陡落,为暴雨洪水,危害较大。
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面积45.4km2,其中年平均侵蚀模数大于5000吨/立方米的面积约15.6lEm2。
大量泥沙输入黄河,淤高下游河床,是黄河下游水患严重而又难于治理的症结所在。
三、河流水系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
黄河的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异源”。
全河多年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ms,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
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324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
黄河流域简图
黄河流域简图黄河流域界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南北相差10个纬度,东西跨越23个经度,集水面积75.2万多平方公里,黄河全长5464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
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
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
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
黄河流域范围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东为吕梁西坡,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但就黄河的具体源头是卡日曲,玛曲还是扎曲,历来有所争议。
但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定玛曲为河源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东经95°59'24"、北纬35°01'18"处,树立了河源标志。
黄河从贵德至民和境内海拔在3000到1600米之间,从民和下川口进入甘肃,这一段气候温和湿润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誉,水流清澈见底又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流域概况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黄河属太平洋水系。
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
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其中花园口断面559亿m3,约占全河的96%;兰州断面天然年径流量323亿m3,约占全河的56%。
从产流情况看,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和龙门到三门峡区间,该两区所产径流量约占全河的75%。
年输沙量16亿吨,平均含沙量达35公斤每立方米,是举世闻名的多沙河流。
黄河支流呈不对称分布,沿程汇入不均,而且水沙来量悬殊。
大于1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左岸96条,右岸124条,左、右岸的流域面积分别占全河面积的40%和60%。
其沿程分布情况是:兰州以上有100条,其中大支流31条,多为来水较多的支流;兰州至河口镇有26条,其中大支流12条,均为来水较少的支流;河口镇至桃花峪有支流88条,其中大支流30条,均为多泥沙支流,三门峡至桃花峪之间的支流,水量相对较多;桃花峪以下仅有支流6条,大小各占一半,水沙来量有限,因黄河河床高仰,入黄均较困难。
黄河流域面积的沿程增长率,平均为每公里138平方公里,中游河段为每公里285平方公里,其中禹门口至潼关河段高达每公里1 465平方公里,是平均值的10.6倍,因此,由该河段形成的洪水和泥沙特别集中。
桃花峪以下面积增长率每公里不到30平方公里,所以接纳本河段的水沙来量均较少,是一条承受和排泄上中游来水和来沙的总干渠。
黄河现存的问题
目前黄河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
水污染日趋严重
根据《2005水资源状况公报》显示:黄河水系属中度污染。
44个地表水国控
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4%、41%和25%。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黄河干流属轻度污染,水质与上年持平。
干流青海段、甘肃段水质优良;河南段、宁夏段、陕西-山西段,内蒙古包头段、呼和浩特段,山东菏泽段为轻度污染;内蒙古乌海段为重度污染。
黄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水质与上年持平。
伊河水质为优、洛河水质良好;大黑河、灞河、沁河为轻度污染;湟水河、伊洛河为中度污染;渭河、汾河、涑水河、北洛河为重度污染
黄河国控省界断面水质较差。
11个国控省界监测断面中,Ⅰ~Ⅲ类占9%,Ⅳ、Ⅴ类占55%,劣Ⅴ类占36%。
水质较差的省界断面为:黄河干流宁-蒙交界的拉僧庙断面(劣Ⅴ类),渭河陕-豫、晋交界的潼关吊桥断面(劣Ⅴ类)、汾河晋-陕、晋交界的河津大桥断面(劣Ⅴ类)、涑水河晋-陕、晋交界的张留庄断面(劣Ⅴ类)、湟水青-甘交界的民和桥断面(Ⅴ类),其余省界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Ⅳ类水质。
缺水
黄河上游水文观测资料统计结果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唐乃亥水文站(龙羊峡水库入库站)的平均年径流量只有169亿立方米,较正常年份减少近30%。
1991—2001年这10年的产水量只相当于正常年份7年的产水量。
特别是2002年黄河上游来水大减,8、9、10三个月黄河唐乃亥站流量连续出现历史极小值,全年来水量仅为110亿立方米,不到多年平均值240多亿立方米的一半。
主要支流来水也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断流
随着上中游河段的用水增加,以下游河段两岸用水猛增,自1972年起黄河下游经常断流,进入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呈现出断流时间提前、断流历时与河段距离逐年延长的趋势,这也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水土流失
由于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使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其中严重水土流失区21.2万km2,局部水土流失区20.0万km2,轻微水土流失区2.2万km2。
该区幅员辽阔,其中2/3地面遍覆黄土,土质松软;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气候干旱,年雨量少而蒸发量大;地势高,气温低;植被稀少,暴雨集中。
不利的自然条件,加以土地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总量每年为16亿吨,是黄河下游洪水泥沙灾害的主要根源。
水旱灾害
由于长期泥沙淤积,目前黄河下游堤防临背悬差一般5~6米。
滩面比新乡市地面高出约20米,比开封市地面高出约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约5米。
悬河形势险峻,洪水威胁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