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港澳台联考历史周测(11.18)
港澳台联招高一11月月考历史
联考中国2016—2017学年11月月考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0*3=60分)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其中“立子立嫡之制”是指()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 D.礼乐制2.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3.右图中的四个数字分别代表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其中发生在②处的历史事件是()A.嬴政创立皇帝制度B.宋太祖“杯酒释兵权”C.明太祖废除丞相制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4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诗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C.民营手工业艰难经营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5.在中国古代的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A.商朝B.唐朝C.宋朝D.明朝6.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1)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2)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3)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4)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A.(1)(2) B(2)(3) C.(1)(3) D.(2)(4) 7.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下列思想主张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是()(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3)天人感应,君权神授(4)闻善而慕,知过而惧A.(1)(2) (3) B.(1)(2)(4) C.(1)(3)(4) D.(2)(3)(4) 8.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其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抨击君主专制B.维护封建礼教C.提倡经世致用D.主张君主立宪9.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下列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北朝黄河中下游农业发展的是()A.《汜胜之书》B.《齐民要术》C.《授时历》D.《天工开物》10.以下我国古代医药学的重要成就出现于汉代,并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11.2000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陪葬坑内发现了十几个腰间挂着陶削和砥石的文官俑。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中国史(解析版)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中国史部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
据图可知,先秦时期A.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B.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C.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D.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可见大禹治水区域范围不断增大,不再局限于周王室及主要诸侯国的活动范围,可见新地区不断得到开发,华夏文明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大禹治水区域范围不断扩大,并非是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排除A 项;秦朝完成国家的统一,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儒墨两家的思想,排除D项。
故选B项。
2.据记载,汉长安城在整体布局上呈现“由内而外,由小到大”的网状结构,使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从而保证了整个城市排水的通畅。
由此可见,汉长安城排水系统的成功布局A.有助于城市手工业合理分布B.满足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得益于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D.为各地城市市政建设提供了样板【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
根据材料“由内而外,由小到大......使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保证了整个城市排水的通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长安城周密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主要是得益于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C项正确;“手工业合理分布”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A项;满足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样板”之说,排除D项。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如图所示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A.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 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C.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C【解析】“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提出参加国家没有西方殖民大国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苏联”不符故B项错误从材料信息“柬埔寨”“英国”“苏联”“法国” 可参加国家既有亚洲发展中国家也有欧洲发达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这次周恩来参加会议应该是日内瓦会议故C项正确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以乔冠华为团长、黄华为副团长的代表团抵达纽约正式出席联大第26届会议故D项错误故选C2.上海解放初期投机资本哄抬粮食、棉纱和煤炭等重要物资的物价中央迅速调运物资抛售并紧缩银根加强市场监管 1950年2月全国物价基本稳定这些做法()A. 奠定了渡江战役胜利的基础B. 成功运用了市场规律以化解危机C. 基本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D. 推动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全面展开【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米棉之战”主要是遵循价值规律使用经济手段利用市场供求关系平抑物价这些做法体现了成功运用市场规律化解了危机故B项符合题意渡江战役开始于1949年4月时间不符排除A项新中国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是在1952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排除C、D两项故选B3.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批准“四三方案”(因计划用外汇43亿美元)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引进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兴建了二十多个大型工业项目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材料主要表明()A. 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大加快B. 拉开中国与西方往来序幕C. 外交环境影响经济的发展D. “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答案】C【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交因此中国能够利用外汇从美日等国购进成套技术设备说明外交环境影响经济发展 C正确对外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施的排除A“序幕”不符合史实 1964年中法建交排除BD项中“彻底”表述绝对 20世纪70年代初“文革”尚未结束排除故选C4.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 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B. 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C. 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D. 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初期英国为了商业的利益承认了新中国但不可能改变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方针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故A错误 D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C排除故选D5.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 提出并实施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B【解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体现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材料“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不符故A项错误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953年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材料中“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一致故B项正确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材料中“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不符故C 项错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与材料“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6.马里代表团副团长布巴卡•坎特在某次联大会议上指出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的胜利将是联合国的胜利换句话说是我们大家的胜利我们将手挽手地继续在我们这一组织为人类的彻底自由和解放而进行的艰苦战斗中争取胜利”出现布巴卡•坎特所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A. 新中国在联合国中合法席位的恢复B. 美国被迫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C. 第三世界同家的崛起和觉醒D. 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可【答案】C【解析】本题材料提到“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的胜利将是联合国的胜利换句话说是我们大家的胜利我们将手挽手地继续在我们这一组织为人类的彻底自由和解放而进行的艰苦战斗中争取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60、7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和觉醒故C正确ABD都不符合材料排除7.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A. 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了条件B. 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尝试C. 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D. 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遇制中国的政策【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中“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过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的目的即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而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 A项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而不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 B项错误排除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不一定能够打破美国对华的孤立和遏制 D项排除故选C8.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征是()A. 努力构建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B. 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C.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D.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并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判断出新时期的中国外交的特征即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科特迪瓦并不是中国的邻国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组织活动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战争的内容故选D9.下图为21世纪初我国钢铁生产用水情况这表明我国()A. 工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B.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优势凸显C.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D. 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基础上作为国有企业大户的钢铁工业通过对内的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对外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钢铁产量迅速增加技术不断进步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材料中仅涉及钢产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不能得出工业经济结构优化的结论故排除A 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时期实行的战略故排除B项仅凭钢铁工业产量及质量的提升不能说明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否持续增强故排除D项故选C10.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印实现首次战略对话中俄战略贸易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中韩贸易额不断增加在东南亚地区中国继续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在中亚地区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加强对话这说明21世纪以来中国()A. 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大国关系B. 外交手段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多元化C. 多边外交理念的不断发展深化D.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答案】D【解析】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A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外交手段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多元化故排除B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多边外交故排除C依据题干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调整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实行全方位、无敌国外交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故D正确故选D11.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 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 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上述外交行为反映出()A.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 新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C. 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D. 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全面恶化【答案】B【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底题干中前两个外交行为与这一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和中日、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故B项正确此时的国际格局仍是两极格局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选B12.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B. 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立C. 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D.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促进了人才的大流动故B正确2018年中央决定设立海南自由贸易区故排除AC不合史实排除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排除D13.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发言“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该会议()A. 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谈判B. 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C.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D. 拒绝了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可知该会议涉及印度支那问题结合所学可知该会议是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故B项正确日内瓦会议不涉及西藏问题故A项错误C项是万隆会议排除D项是第26届联大排除故选B14.邓小平在1984年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材料中的“独立自主”的含义是()A. 实行等距离外交B. 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C. 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参考别国建议D. 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保持中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是真正的不结盟”可知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含义是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活大国集团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5.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英国、荷兰、西德、希腊、日本纷纷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这一局面出现的背景是()A.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B. 中美关系的改善C.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 加入世贸的推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英国、荷兰、西德、希腊、日本纷纷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得到改善逐渐走向正常化在此带动下形成了此时期的建交高潮很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B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的不符合材料时间 A排除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同材料信息关系不大排除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故选B16.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战略在国际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建立军事战略关系对于任何国际问题总是根据其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以此决定自己的政策和立场此一外交战略()A. 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B. 是新时期发展我国经济的需要C. 使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领导者D. 放弃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实行与苏联结盟政策所以材料中所述政策并不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成就突出国际影响力增强在外交上我们更应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并不是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故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并没有放弃意识形态分歧故D选项错误故选B17.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 这一方案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的出现不少项目都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建成投产该方案出台表明()A. 西方爆发经济危机寻找新的市场B. 中国全面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 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实质性缓和D. 中国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答案】C【解析】“四三方案”出台于1973年当时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交该方案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大量成套设备“四三方案”是中国主动引进西方设备与经济危机无关排除A项中国全面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于1956年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故B、D均不正确18.1964—1982年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重点厂矿企业有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二汽、成都飞机制造厂等进行这些基本建设是因为()A. 掀起了西部大开发的热潮B. 中印边境战争西部安全形势恶化C.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推动D. 中苏交恶我国周边局势越发严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64—1982年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结合所学可知国家进行三线建设主要是因为当时中苏交恶美国在越南发动局部战争整体形势恶化周边形势严峻故D项正确改革开放后21世纪初掀起了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印边境战争只是局部影响无法全面概括材料排除B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去农村劳动从事农业生产与题意不符排除C故选D19.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 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 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 推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建立【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的是平等、相互尊重、互利、和平共处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新秩序显然更加有利于和平、更加有利于公正、更加有利于世界发展与繁荣据此可知A正确1949年中苏已经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排除BC说法绝对排除D在1950年签定排除20.据学者统计 1949年—1956年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在1950年达到了最高点 1952年后使用频率日益下降 1953年后使用频率长期处于低水平这说明我国A. 与西方国家关系有所缓和B. 和平共处已成为外交主流C. 在为缓和中美关系作准备D. 外交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和封锁的政策尤其是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因而此时期“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最高 1953年后一方面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另一方面中国致力于国内“一五”计划建设再加上对外推行“和平共处” 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所缓和因而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处于低水平故A项正确此时期平和共处刚提出还不是外交主流故B项错误中美关系缓和是在70年代时间相差太远故C项错误此时期中国外交工作重心仍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D项错误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21.(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21.(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答案】(1)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解析】(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可结合材料“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和所学知识回答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答案】(2)意义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成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安理会“五常”首脑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WTO)【解析】(2)根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22.(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2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答案】(1)特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评析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但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解析】(1)特点由材料一中的“中国近代(1840~1919年)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可得出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由材料一中的“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可得出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评析结合所学近代前期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外交转型的相关史实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即可具体来说从积极影响看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从思想上来说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从具体实践来说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从外交了理论来说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从中国的发展来讲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从局限性看中国近代外交转型虽然实现但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更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答案】(2)理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意义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解析】(2)理念需要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方针和政策回答具体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开始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并提出和平发展道路和构建和谐世界等意义由材料二中的“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可得出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由材料二中的“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可得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由材料二中的“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可得出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
北京学桥华侨港澳台联考11月月考历史试卷
北京学桥11月月考历史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共计60分)1.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下列原始人类中,懂得使用天然漆的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2.曾经在城濮大战中大败楚国,做了中原霸主的是()A. 齐桓公B. 宋襄公C. 秦穆公D. 晋文公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釆取的治国政策是( )A. 休养生息B. 建立郡县C. 削弱侯国D. 实行分封4.汉武帝时期发明的新的播种工具是()A.犁壁 B.耧车 C.水排 D.提花机5.《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该书中查阅的史实有()①商汤灭夏②齐桓公称霸③商鞅变法④光武中兴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废除科举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科举制存在时间是()A. 唐朝一清朝B. 隋朝一清朝C. 隋朝一中华民国D. 三国一清朝7.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 统一国家的建立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8.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组织的标志是()A. 金田起义B. 永安建制C.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 天京事变9.一个外国资本家来到中国开办工厂,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 《南京条约》签订后B. 《北京条约》签订后C. 《马关条约》签订后D. 《辛丑条约》签订后10.《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A. 赔款4.5亿两白银 B. 拆毁大沽炮台C.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1.下列属于洋务派在后期开办的民用工业的是()A. 安庆内军械所B. 轮船招商局C. 福州船政局D. 江南制造总局12.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中国近现代史(解析版)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中国近现代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鸦片战争后,浙江南浔“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声万语聋人耳”。
而上海松江地区却因“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这些现象出现的共同因素是A.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B.西方对华倾销工艺品C.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创新D.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答案】A【详解】考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列强对华倾销商品,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手工业,故上海松江传统棉纺织业衰落,同时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又扩大了原料的需求,因此推动了浙江南浔丝织业的发展,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工艺品在华倾销,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棉纺织业,但是无法解释传统维丝业的发展,排除B项;传统手工业的技术创新只能解释传统维丝业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是材料中棉纺织业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D项。
故选A项。
2.下表为《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团随从人员籍贯分布统计表》该表反映了A.传统政治结构出现了失衡B.封建政府维护统治的本质C.走向近代化的努力与尝试D.经济社会发展区域性差异【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高三试卷历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24届高三11月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11月调研测试卷历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史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甘肃庆阳南佐遗址是一处具有都邑性质的大型中心聚落,距今约5100一4700年。
位于遗址中心的宫殿区域出土了大量造型、大小都成系列的陶器,其中有9件高度在60厘米左右的小口平底彩陶瓶、以及成套的白色堆纹夹砂小罐(如图)。
南佐遗址出土的成组成套陶器,最有可能体现的是A.原始农业开始出现B.生活用具丰富多样C.早期国家礼制产生D.史前彩陶文化兴起2.以下为汉代部分政论家的言论摘选“天道之大者在阴阳。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西汉]董仲舒《天人三策》“义者,君之政也;法者,君之命也。
”[东汉]王符《潜夫论》“情无所止,礼为之俭;欲无所齐,法为之防。
”[东汉]仲长统《昌言》据此可知,汉代思想界A.摈弃了秦朝治国方针B .儒法思想走向融合 C.呈现出多元争鸣局面 D.天人感应学说盛行3.史学家田余庆先生认为,魏晋南北朝特别是东晋时期出现了“门阀与皇权共治”的现象,但这也仅是“皇权政治的变态”;梁启超认为这一时期与汉代不同,“可谓之有贵族,而不可谓之有贵族政治”。
按照他们的看法,该时期的“门阀政治”A.改变了皇权专制模式B.是对封建贵族政治的回归C.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D.可视为“官僚政治的变态”4.陆贽(754年-805年)认为两税法的实际效果有限,造成“务轻资而乐转徙者,恒脱于徭税。
敦本业而树.居产者,每困于征求”。
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两税法A.以土地资产为计税基础B.每年分夏秋两季收税C.忽视基层社会户籍管理D.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5.北宋前期,官员皆以老成持重相标榜,无过贤于有功。
吕端、李沆诸人皆有“守成贤相”之称,力主抗辽的寇准因与辽签订停战盟约,却被罢相。
这反映出当时A.厉行崇文抑武方针B.中央机构的分权互制C.奉行守内虚外政策D.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6.目前在福建泉州发现的宋元古瓷窑已有133处,主要分布在德化、南安、安溪等地,其中德化青白瓷以其质美量多而闻名海内外。
2024届广东衡水金卷高三1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
疆远及波罗的海和波斯湾# 至元十八年' 公元 !#"! 年( % 自安南大罗城' 今越南河内(
至燕京!约一百一十五驿!计七千七百余里&# 这一措施
-)促进了元朝疆域的不断扩大
*)推动了对外开放的实施
.)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景泰四年'!%(+( 漳州知府谢骞下令随地编甲!并把靠海的违式船只尽行拆毁)还规定小
!$)下表是 !0(, 年陈云提出的经济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
工商经营方面 国家和集体是主体!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
生产计划方面 计划生产是主体!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市场方面
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
-)吸取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开启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框架 /)促进了国家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 !!)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 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反过来又俘虏了野蛮的征服者#& 作者旨在强调 -)希腊文明具有强大影响力 *)文化先进国家军事实力弱 .)罗马法适用范围逐步扩大 /)希腊文明领先于罗马文明 !#)!# 世纪时!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建立司法令状制度!令状要求郡长调查被告的土地是 否被错误处置!王室法庭要根据陪审员的答复而作出判断!以便解决土地争端问题# 这使自由民纷纷越过领主法庭直接向王室法庭投诉#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英国 -)法制秩序破坏 *)国王权力加强 .)民族意识觉醒 /)领主权力扩大 !+)从 !"!( 至 !"($ 年!横越大西洋的大部分货物!海运费用直线下降!每磅的运费下降了 "$1!!"'$ 至 !0$$ 年又下降了 '$1!累计共下降了将近 0(1# 这反映出
高三试卷历史-广东四校联考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4届高三级11月四校联考历史试题佛山市第一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汕头市金山中学、中山市第一中学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次考试采用特殊编排考号,请考生正确填涂。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48分)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时,“臣”的身份本是商王或贵族身边的仆役。
在甲骨卜辞中,常见某“小臣”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或对平民进行管理的例子,这类卜辞显示了商王使用自己的仆役参与国事工作。
据此可知,早期政治A.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B.逐渐形成了内外朝制度C.具有明显家国一体色彩D.宗法家族色彩比较明显2.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指出:“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该观点意在强调A.中国大一统局面只能在秦汉时期出现B.中国封建帝国的形成具有特殊的原因C.秦汉帝国的结构是历史发展必然结果D.秦汉帝国的国家形态得到了历史认同3.公元748年,某高僧路过广州时记载了其所见所闻:“江中(珠江)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
并载香药珍宝,积货如山,舶深六、七丈,狮子国、大食国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
”这反映出唐代A.海上贸易的发展促进港口城市的繁荣B.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C.开放的对外政策促使外来移民的增加D.广州成为中国贸易第一大港4.宋太宗说:“前代帝王昏弱,天下十分财赋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收拾天下遗利,以赡军国,以济穷困。
若豪户猾民,望毫发之惠,不可得也。
”这表明宋太宗A.反思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B.想消除“不抑兼并”的危害C.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性D.关心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5.下表为1736~1756年中国出口荷兰部分贸易情况统计表。
2018-2019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华侨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华侨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图是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老照片,图中发现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现象:八国联军在攻打北京城时,老百姓有的围观,有的带路,有的甚至帮助联军参与攻城;有的官员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后,竟然厚颜无耻地给联军赠送锦旗。
这些现象反映了A.中国当时民族意识国家观念现状B.中国近代民主意识得到显著增强C.三民主义中驱逐鞑虏的革命精神D.国内民族矛盾是当时最主要矛盾参考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与民族主义。
材料“老百姓有的围观,有的带路,有的甚至帮助联军参与攻城;有的官员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后,竟然厚颜无耻地给联军赠送锦旗”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时,部分民众和官员的民族意识缺失,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现状,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意识的问题,不是民主意识,故B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时三民主义尚未出现,故C排除;材料主旨是反映民族意识缺失,不是说明国内民族矛盾的问题,而且当时最主要矛盾也不是国内民族矛盾,故D排除。
2.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作用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快程度高D.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D3.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沿革。
2018年港澳台全国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简体WORD版.doc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台湾省学生入学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周是中国历史上“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A 商朝的青铜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B 商朝的青铜器主要用于渔猎C 西周时期在青铜器上大量铸刻文字D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只用于礼器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A 推行郡县制B 颁布全国通行的法律C 设置刺史监察地方行政D 统一度量衡与货币3.以下各项中创立于隋朝的制度是A 府兵制B 均田制C 科学制D 三省六部制4.与“租庸调制”相比,“两税法”的进步表现在A 限制了土地的无限占有B 规定向商人征税C 农民的生产时间有了保证D 减轻了丁身的徭役负担5.宋元时期经济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突出表现是①棉纺织业兴起②广泛使用纸币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普遍使用焦炭冶铁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6.下列著作中,介绍过西方科学技术的有①《天工开物》②《农政全书》③《徐霞客游记》④《本草纲目》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7.中国古代引进高产作物玉米、甘薯是在A 南宋B 元代C 明代D 清代8.规定将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A 中英南京条约B 中英虎门条约C 中英天津条约D 中英北京条约9.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先后派出百余名幼童出国留国,他们前往的国家是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日本10.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发布诏令改革科举制度,其内容是A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B 废除武举C 逐渐裁减科举中额D 废除科举制度11.《猛回头》、《警世钟》的作者是A 孙中山B 陈天华C 章炳麟D 邹容1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张勋复辟②护法运动③国民党一大召开④二次革命A ①②④③B ②①④③C ①③④②D ④①②③13.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打击的军阀主要是A 吴佩孚孙传芳陈炯明B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C 吴佩孚陈炯明陈炯明14.1945年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A 承认中共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B 由国民党继续实行“训政”C 承认中共抗日军队的合法地位D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5.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提出的“太阳中心说”A 正确地解释了宇宙的结构B 否认了上帝的存在C 把自然科学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D 是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16.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A 纳西比战役B 萨拉托加战役C 瓦尔密战役D 葛底斯堡战役17.19世纪末,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其中取得胜利的是A 印度民族大起义B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C 苏丹马赫迪起义D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18.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最重要的措施是A 实行租让制和租赁制B 允许自由贸易C 实行粮食税D 实行义务劳动19.从20世纪30年代欧洲国际关系角度看,慕尼黑协定的签订表明A 德国与苏联的矛盾是主要矛盾B 英、法的绥靖政策发展到顶点C 苏联与英、法在解放欧洲问题上具有同等作用D 捷克斯洛伐克国内民族矛盾成为严重的国际问题20.以下关于华沙条约组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是为对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B 是一个军事政治集团C 成立时包括欧洲和亚洲所有社会主义国家D 成立于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之后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联考高一年段历史学科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把所选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图1所示为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件带锯齿的石器,专家在该石器的锯齿上检测出麻类和谷类植物纤维。
据此可推断,这件石器( )图1A.始制于旧石器时代B.或被用于农业生产C.属于先民的私有物D.承担某些礼器功能2.“鼎”是西周的青铜礼器。
西周前期存在两套用鼎制度:周王室规定的天子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的制度;另一套是五等爵制度,即公、侯用七鼎,伯五鼎,子、男三鼎或一鼎。
这反映出当时( )A.君主专制的加强B.冶炼技术的进步C.宗法观念的淡化D.等级制度的严格3.图2为西周早期至战国晚期宗族性铭文在礼器铭文中的比重演变示意图(注:礼器铭文只统计拥有15个字及15个字以上的铭文的器物,宗族性铭文统计的为“子子孙孙永宝用”或意思相近的表述)。
这类数据的变化深刻反映了两周时期( )图2A.书写载体的革新B.铜器产量的下降C.贵族特权的丧失D.社会结构的变迁4.西周晚期中原地区兴起一种宽大的长“深衣”,上衣下裳相连;春秋晚期逐渐发展成为短款的“深衣”,其外形与西北地区人们着装相似。
该变化主要得益于( )A.民族交融的加强B.早期国家的建立C.中央集权的确立D.等级观念的强化5.《商君书》载:“金(指货币)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
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这体现了( )A.诸侯争霸的激烈B.重农抑商的思想C.货币形制的混乱D.生产工具的革新6.孔子称赞卫国人口富足,指出“足食、足兵”百姓就会信任统治者;孟子提出,“广土众民,君子欲之”;荀子说“土之与人也,国家之本作也”。
这些思想在当时( )A.有利于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B.促进分封宗法制度瓦解C.反映不同阶层共同理想追求D.导致社会等级秩序强化7.图3是秦始皇出巡行路线示意图,公元前219年巡行至琅琊时,刻石曰:“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
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布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
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
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色彩突出C.集权政治的出现D.部族色彩浓厚2.汉文帝时期,贾谊认为:“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威胁B.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C.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D.打击豪强地主的威胁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史书记载,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
这体现了该时期部分少数民族的A.文化认同B.疆域拓展C.政权认同D.文化多元4.有学者指出,魏晋之时,“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族寒人,无寸进之路。
”而到隋唐之时,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
作者意在强调唐代科举A.推动了儒学复兴B.促进了阶层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D.加强了君主集权5.据《元史·地理志》中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代这一做法A.标志着民族政策的完善B.导致了内重外轻局面形成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D.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6.据研究,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清代中期这一变化A.导致传统的社会结构解体B.体现长途贸易推动资本集中C.推动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D.促使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7.图1是近代某文章的部分目录。
据此推断该书应该是D.群众对新中国政权的认同12.图2、图3是上海在不同时期的一个缩影。
据此可推知的时代变化是图2 图3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C.对外开放的程度日趋深化D.国内主要矛盾出现新变化13.据记载,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关于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
广东省2021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质量联合测评(11月大联考)历史含答案
历史试卷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以前的士主要是武士,西周时,不仅士的来源发生了变化,而且数量也大大增加。这 种变化反映了 A.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B.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C.思想文化氛围相对自由 D.礼乐制度受到冲击 2.《张家山汉简》中有涉及家庭暴力的法律条文,如规定“妻悍而夫殴答之,非以兵刃也, 虽伤之,毋罪;妻殴夫,耐为隶妾”“妇贼伤、殴譬夫之泰父母、父母、主母、后母,皆弃 市”等。由此可见汉代 A.重视缓和社会矛盾 B.延续了先秦的宗法制度 C.司法体系严密细致 D.儒家伦理与法律相融合 3.自居易《策林·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一文中说,“君之命行于左右,左右颁于方镇,方镇 布于州牧,州牧达于县宰,县宰下于乡吏,乡吏传于村青,然后至于人”材料体现了唐朝 A.中央集权的行政体系 B.社会控制不断强化 C.基层治理的制度创新 D.政令贯彻的有效性 4.宋代东京的富人们“衣不肯著布缕细绢、钠絮组敝、洗灌补绽之服,必要绮罗绩毅、绞消 靡刚、新鲜华架、缔增绘画”,即便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到了节庆日亦“新洁衣服, 把酒相酬”。这反映了宋代 A.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松动 B.城市消费市场较为活跃 C.理学观念未产生实质性影响 D.积贫积弱局面得以改观 5.有学者指出,“纲常名分成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准尺,历史的‘是’‘非’全以这把 尺子来衡量。所以史学地位虽然重要,但最终又只能在从属理学的地位上”。该学者意在 强调,这种评价标准 A.歪曲了历史的真实性 B.削弱了史学的客观性 C.确立了理学官方地位 D.反映了皇权专制加强 6.右图为载于 1908 年 4 月 17 日《江汉日报》的时政漫画 《实行之社会主义》,该漫画 A.蕴含平均地权之深意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C.抨击了清政府的改革 D.预言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7.1915 年,财政总长周学熙说:“中央威信已著,各省解款皆能如数而至。 关、盐两税亦集权中央,故库有存余,且约计每年可余二千万。”材料从侧面反映民国初年 A.政府强化专制统治 B.民族危机有所缓和 C.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D.政权认同逐渐提升 8.毛泽东的《兴国调查》(1930 年 10 月)记录,广大贫农分配了土地和山,特别是抗了租、 平了债、平了地富的谷,物价也便宜了,还“由了老婆”,省却各项应酬费,减少了烟赌与盗 贼等。由此可知
圆梦教育2017届高三港澳台侨11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届圆梦教育港澳台联考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60分)1. 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2.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是在A.魏晋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南宋时期D.明清时期3、可以用来证明《史记》记载的是信史的文物有:①《史通》②《通典》③甲骨文④雕版印刷品⑤早期竹木简A、①③B、②④C、③⑤D、①②③④⑤4、古代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奠定于:A、扁鹊的四诊法B、《内经》C、《伤寒杂病论》D、《千金方》5、“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6、下列引文反映宋代商业发达的是:A、“会子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B、“东至于海,西逾于昆仑,南极交、广,北抵穷发。
舟车所通,华宝毕来”C、“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所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应知汗八里城内外城户繁多……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不息“7、元朝时期从江南海运粮食到大都依次经过①直沽②黄海③刘家港④渤海⑤通惠河A、③①⑤②④B、①③④②⑤C、③②④①⑤D、②③⑤④①8、五四运动与五卅运动的相同点是()A.具有反帝爱国性质B.遭到过民国政府的镇压C.中国共产党起了领导作用D.运动后知识分子走上了与工人相结合的道路9、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运动得以进行,原因在于①列强侵略战争的刺激②洋务派掌握地方实权③洋务派控制了中央政权④慈禧太后的支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10、下列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侵略要求的是:A、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B、自后凡有传授习学(天主教)者,一体保护,其安分无过,中国官毫不得刻(苛)待禁阻C、英国人民在各口并各地方意欲租地盖屋设立栈房、礼拜堂、医院、坟墓,均按民价照给,公平定议,不得互相勒掯D、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投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11、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它:A、对封建传统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批判B、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C、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D、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12、下列各项,与甲午中日战争影响无关的是:①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②列强大举对华资本输出,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④《马关条约》的签定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A、①②③④⑤B、③⑤C、④⑤D、⑤1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14.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15.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16.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它最初的都城是()A.阳城B.殷C.镐京D.牧野17.东汉明帝让西域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C.莫高窟D.白马寺18.下列各项中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是()A.市易法B.岁币C.两税法D.一条鞭法19. 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2024届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历 史 试 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代亲属制度中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特点,即其亲属称谓中常带有伯、仲、叔、季等区别字。
对此,《白虎通义·姓名》总结道:“称号所以有四何? 法四时用事先后长幼兄弟之象也,故以时长幼号曰伯、仲、叔、季也。
伯者,长也。
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
仲者,中也。
叔者,少也。
季者,幼也。
”该制度()A. 冲击了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B. 有利于宗族内部的稳定团结C. 解决了贵族权力分配的矛盾D. 构建起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2. 张骞出使西域后,乌孙国王看到汉使强大,于是派遣使者“献马”,朝贡于汉;大宛国思汉威,“遣子入侍,质于汉”;安息国闻西汉王朝使者至安息,“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
上述材料表明()的A. 西域和中原联系密切B. 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C. 丝绸之路沿线贸易繁荣D. 中原王朝政治局面稳定3. 宋初中央实行“两府三司”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两府’”,两府之下,三司“掌邦国财用之大计,总盐铁、度支、户部之事,以经天下财赋而均其出入焉”。
这一体制()A. 强化了封建专制皇权B. 导致中枢权力发生转移C. 使中枢权力相互制衡D. 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4. 在义利关系上,李贽不同意董仲舒提倡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认为人类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考虑,只不过情况不同、功利大小有所差别。
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
港澳台联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试题姓名:班级:一、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 分,共计60 分。
1.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它最初的都城是()A.阳城B.殷C.镐京D.牧野2.东汉明帝让西域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C.莫高窟D.白马寺3.下列各项中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是()A.市易法B.岁币C.两税法D.一条鞭法4. 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史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5.雍正以后清朝管理西藏事务的是()①驻藏大臣②都护③宣政院④达赖、班禅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西方列强获得这种特权开始于()A.1840年B.1843 年C.1858 年D.1860年7.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
下列选项中属于这批企业的是()A.轮船招商局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 D.上海发昌机器厂8.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木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9.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10.五四运动与五卅运动的相同点是()A.具有反帝爱国性质B.遭到过民国政府的镇压C.中国共产党起了领导作用D.运动后知识分子走上了与工人相结合的道路11.1936 年8 月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
北京博飞港澳台联招试卷:中近史之前两章测试卷一 (含答案)
历史学科联考考前资料专项训练(含答案)中近史前两章测试卷一、选择题1.“圆明园自康熙46年始建,到1860年秋被焚,梦幻般存在150年。
到2010年,以残骸、废墟遗世又150年!其兴败存废,写照着中国近现代史。
”圆明园被焚毁与下面哪些国家有关A.英法 B.英俄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 C.美日 D.俄日2.1861年一位英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借传教搞非法活动,地方官员加以阻止,他傲慢地说“我有这个权利……,”此言的依据是()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北京条约》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C.中英《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3.“它标志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志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A.甲午中日战争B.鸦片战争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4.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D.《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5.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6.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涉及抗日的不包括()A.太平天国运动 B.1894年平壤战役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C.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7.据记载,在某一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
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学桥历史周测(三)
2017年11月18日
一、选择题:本题共45题,每题1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94年11月首先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的是()
A.洪秀全 B.严复 C.孙中山 D.康有为
2.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
A.《临时约法》 B.《暂时新政律》 C.《中华民国约法》 D.《钦定宪法大纲》
3.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
或“船头悬挂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5.继兴中会之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陆续成立,其中以黄兴为会长的是()
A.日知会 B.华兴会 C.小刀会 D.光复会
6.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
A.兴中会成立 B.广州起义爆发
C.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D《革命军》发表
7.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C.同盟会 D.华兴会
8.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A. 《民报》
B.《新民丛报》
C. 《时务报》
D.《万国公报》
9.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是 (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0.对“民权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A.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B.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D.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1.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社会革命 D.要不要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12.《革命军》的作者是()
A.章炳麟
B.黄兴
C.孙中山
D.邹容
13.辛亥革命前夕爆发的保路运动中,斗争尤为激烈的省份是()
A.广东 B.湖北 C.湖南 D.四川
14.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了( )
A.惠州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护法战争
15.近代中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16.下面哪一个城市有“辛亥革命的摇篮”之称()
A.南京 B.南昌 C.上海 D.武汉
17.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A.同盟会会员 B.留学生 C.新军 D.人民大众
18.“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这一诗句颂扬的革命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19.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
A.黄兴
B.黎元洪
C.孙中山
D.章太炎
20.标志中国延续两千余年封建帝制覆灭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皇族内阁解散
2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地点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地点分别是()
A.南京、北京 B.北京、北京 C.上海、南京 D.武昌、广州
22.1912年3月,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法典》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暂行约法》
23.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名人物是()
A.孙中山 B.宋教仁 C.黎元洪 D.黄兴
24.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至日本,于1914年7月在东京正式成立()
A.中国国民党 B.国民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同盟会
25.挫败袁世凯复辟帝制阴谋的运动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第二次护法运动
26.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中打响反袁第一枪的是()
A.胡汉民 B.柏文蔚 C.陈其美 D.李烈钧
27.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战争的爆发
C.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发动 D.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28.对清末新政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内容与戊戌变法有相似之处B.为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C.目的是缓和国内各种矛盾D.新政扩大和加深了社会矛盾
29.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中心有①北京②上海③天津④东京⑤广州()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D.②⑤
30.陈天华、邹容思想的核心内容不包括()
A.用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反对封建专制制度D.明确反对帝国
3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B.与保皇派的论战从此开始
C.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D.从此开展武装反清的斗争
32.中国同盟会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A.反清复明 B.反对民族压迫C.反满兴汉D.反对封建压迫
33.三民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
C.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纲领D.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国主义的要求
3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的民权思想进步,表现在()
A.反对民族压迫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国家的阶级实质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35.下列与孙中山有关的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发动黄花岗起义②领导成立同盟会③建立兴中会④提出三民主义
A.③②④①B.②④③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①②
36.武昌起义成功的主要客观条件是()
A.湖北自然灾害严重B.各地收回利权斗争
C.黄花岗起义影响很大D.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
37.武昌起义后,革命在全国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原因是()
A.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 B.资产阶级革命派缺乏统一领导
C.袁世凯已控制清政府大权 D.投机革命的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控制大部分地区的政权
38.袁世凯掌握清朝全部统治大权的标志是()
A.任直隶总督B.督办北洋新军C.任内阁总理D.任军机大臣
39.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其重要标志是()
A.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B.参议院成立
C.以中华民国纪元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40.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
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1.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A.导致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B.致使革命阵营内部成份复杂
C.革命缺乏坚强的群众基础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
42.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
提出了()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
43.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
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44.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B.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西方近代思想广泛传人D.反帝斗争风起云涌
45.一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
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B.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D.封建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
二、材料题(满分15分)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曷为成功于武昌乎?论者以为武昌地处上游,控扼九省,地据形胜,故一举而全国响应,斯固然矣,抑知武汉所以成为重镇,实公(指张之洞)二十年缔造之力地。
其时工厂林立,江汉殷盛,一隅之地,足以耸动中外之视听。
有官钱局,铸币厂,控制全省之金融,则起事不虞军用之缺乏。
有枪炮厂可供战事之源源供给。
成立新军,多富于知识思想,能了解革命之旨趣。
而领导革命者,又多素所培植之学生也。
精神上,物质上,皆比较彼时他省为优。
以是之故,能成大功,虽为公所不及料,而事机凑泊,种豆得瓜。
材料二:买办欧阳萼在给袁世凯的信中谈及武昌起义时说:“追源祸始,张文襄优容新进,骄纵军人,养痈十余年,糜帑数千万,兴兵练学,设厂制造,徒资逆用,以演成今日非常之惨剧,殊堪浩叹。
”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张之洞湖北新政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些举措与武昌起义的关系。
(10分)(2)提炼材料二中欧阳萼的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5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40分)
47.三民主义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怎样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0分)
48.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并分析变化的原
因及其影响?(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