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形象的塑造
政府形象的塑造
政府形象的塑造——以中国上海为例(法政与管理学院行政073 0705012086 董野)良好的组织形象能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无穷动力。
政府形象随政府诞生而产生,对政府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中国政治民主化和行政现代化的发展,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形象也逐渐成为衡量政府绩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政府形象系统可分为理念系统、视觉系统和行为系统三个部分。
理念系统是核心,是政府形象系统的最高决策层,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价值理念,是驱动组织成员行为的精神力量,可看成是政府的心;行为系统是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关键,体现在政府制定相应的行政目标,各项决策和实施上,可看成是政府的手;视觉系统是政府形象的视觉要素,利用政府的建筑物、办公环境、办公用品、出版物等载体向社会公众准确、清晰传达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角色的理念和行为的特征。
政府形象塑造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是长远意义上的公众利益和城市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理念系统是政府形象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的展开依据。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定》提出,要努力把市政府建设成为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
可见,上海的政府理念系统的核心是建立服务、法治、责任政府。
服务政府体现了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政府没有自己单独的利益,而是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
责任政府体现了公共管理系统的主体,政府行使公共权利,其责任是有限的、法定的。
政府应着力做好企事业单位不能做、做不好、不愿做的事,承担有限责任。
法治政府体现了公共行政权力法定,公共行政管理机构编制法定,公共行政管理体系法定,公共行政职能法定,公共行政经费法定。
政府形象的行为系统是理念系统的具体展开,是公众具体感知政府形象的依据。
政府的视觉系统指的是公众认知政府管理和服务行为的视觉标志。
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浅析
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浅析摘要:良好的政府形象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对政府形象这一宝贵财富和无形资产实施有效管理,意义十分重大。
在分析中国政府形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 要塑造良好的中国政府形象,主要有以下措施可供选择:从政府形象特点入手、建设现代政府文化、公务员民主法治素养的提高、提高政府对经济的领导力。
关键词:政府;政府形象;形象塑造;1 引言所谓政府形象是指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外在表现,是公众心目中对政府的言行、表现所形成的感觉、印象、评价和结合。
其核心是政府日常表现出来的与公众息息相关的政务行为。
政府形象的形成是由公众和舆论对政府的领导人、公务员、公共政策、行政行为、行政文化、建筑物等等与政府有关的事物直接或间接地感知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印象。
它是政府管理中的一种无形力量,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良好的政府形象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将公众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政府目标上来,激发公众的主人翁意识,使政府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
否则,将令公众对政府失去信心,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使政府工作限于被动。
2 目前政府形象塑造的成绩及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的政治文化素养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多数人特别是中青年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不满足与当前物质生活所带来的享受,他们开始追寻精神生活的满足,同时也更加关注自身在政治生活中享有的既得利益。
此外,他们把国计民生等国家大事时时装进心里,例如,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志愿者自发奔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协助政府维护灾区秩序,这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是反映了我国公民意识到一种觉醒。
而这种公民意识的产生一方面是来源于我国国民教育的进步;另一方面,是政府在引导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过程中对大多数公民产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了民众政治素养的提升。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形态基本上都是一种管理模式,即管理性政府。
这种政府形态大致有三种基本的历史类型:统治型政府、管理型政府、治理型政府。
论塑造政府的公信形象
论塑造政府的公信形象针对增强政府公信力在塑造政府良好形象中的重要性,以广西平乐县“刷墙”事件为视角,探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问题和成因,最后提出重塑政府公信力的具体对策来提升政府形象。
标签:政府;信用;失信;塑造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39021 广西平乐“刷墙”事件的简介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实施了一个叫做“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的项目。
该项目在区内农村房屋资金筹措的过程中出了问题:粉刷房屋的经费应该由自治区财政、市县财政出资以及企业、社会和个人捐助等而不是农民募集。
然而,在平乐县政府的文件里,这项政策就走了样。
县上规定,房屋粉刷费用为每平方米36元,其中26元由政府承担,其余10元则要由村民来出。
据了解,这次全县需要粉刷的房屋一共涉及4个乡镇64个村,即使每平方米只交10块钱,整体算下来,每户人家也要平均上交4000多元。
看到有不少村民拿不出钱,县里专门出台了一项优惠政策,就是帮农民联系贷款,并且前两年免利息。
于是一些农民靠贷款凑上这笔刷墙费。
为了限期完成统一粉刷的任务,平乐县政府和各个镇政府立即组成了工作组,采取各种措施向村民催款。
在压力之下,一些村民通过贷款和借钱凑上了这笔钱。
可有村民反映:“刷墙的优惠贷款都是以个人名义办的,只免除两年利息。
如果还不上,两年之后就转为普通借息贷款,到时候还会成为他们更大的负担。
”此次事件经由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从而致使当地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公信力受到了极大抨击。
2 政府“公信形象”的相关理论2.1 概念界定及其理论依据公信力是塑造“公信形象”的关键与主要内容。
所谓“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于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
因而,政府的“公信形象”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施政理念、制度机制等取得公众认可与信任,在公众心中塑造出来的整体形象。
进而,政府信任是塑造政府公信力的核心内容——因为其主要理论基础源于委托-代理理论,即公众让渡一部分自然权利交由政府行使,政府承担授权责任进行社会管理,维护公众利益并且接受公众监督。
国家形象塑造的策略研究
国家形象塑造的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形象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家形象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更与国际交往、旅游和投资等诸多领域有关。
因此,国家形象塑造的策略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国家形象塑造的策略和方法,从政府、媒体、文化和品牌四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
政府的角色政府是国家形象塑造的主要角色之一。
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形象塑造:1.政治形象政治形象是国家形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政府应该通过开展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治活动,营造“法治”的形象。
同时,政府应该照顾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展现“人文”的一面。
2.经济形象当今世界经济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政府应该通过科学发展、开放合作,打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形象。
这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推进体制改革、提高技术研发等方面来实现。
3.外交形象外交形象是国家形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政府应该通过炫耀国家软实力、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来提升外交形象。
此外,国际形象的塑造还需要进行国际传媒宣传等方面的投入。
媒体的角色媒体是国家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手段。
传统的媒体渠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等,而现代的媒体则包括社交媒体、在线视频和数字内容等。
媒体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角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播正面信息媒体在传播时应重点呈现正面信息,如国家治理成果、生态环保和文化传承等。
同时,媒体应该尽量避免传播负面信息,如灾难、事故和犯罪等。
2.塑造公正形象媒体应该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为国家塑造一个良好的公正形象。
政府和媒体应该共同合作,制定管理规范,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行为,呈现一个公正的媒体形象。
3.提高传播效率媒体的作用是传播信息,因此提高传播效率也是媒体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提高传播效率包括提高传播速度、达到精准传播和提高传播质量等方面。
文化的角色文化是国家的精神瑰宝,文化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应该通过文化建设,弘扬本国文化,提升文化影响力,为国家塑造一个良好的文化形象。
浅论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
浅论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摘要:国家形象塑造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已经有了越来越强的国家形象意识,各种形式的对外传播活动也相继展开。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但是,对中国而言,国家形象塑造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实践领域,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还没有把握好,一些观念与思路也没有调整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效果。
鉴于此,对国家形象及形象塑造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国家形象的内在要素,探讨有效进行国家形象传播的途径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一、何为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是行为主体"塑造"与"传播"的基础,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塑造"与"传播"就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国家形象的内容是什么?它首先是一种主体意识,是国家或民族精神气质中的闪光点。
它是在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要素,经萃取、提炼而成。
作为民族精神、意志的集中体现,它不但有助于形成公民对国家、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更有助于向外界展示一个鲜明的、一贯的国家形象。
在国家形象内涵的提炼方面,我国政府也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向外界展示文明古国的魅力与风采,展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等等。
然而从整体上看,这些理念与观念还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提出来的,尚未形成高度凝炼的系统化的内容,这使我国的形象内涵始终略显模糊,外界对它的认知与评价也常常带有不确定性。
有鉴于此,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国家形象的基本内涵,以此聚合民心,形成内部共识,然后借助适当的表现形式向外传播,使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
如果不是这样,将形象塑造仅仅当作表面文章来做,把它视为技术技巧层面的事情,那么即使花费再多的资金、投入再大的气力,也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论公务员行为与政府形象的塑造
论公务员行为与政府形象的塑造(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062)公务员是政府形象的外化和载体,加强公务员的行为规范有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
对广泛存在于现今生活中的公务员行为失范现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通过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加强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公务员的自省自律以及建立对公务员的监督体系等方面,来规范和约束公务员的行为,从而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标签:公务员;公务员行为;政府形象公务员,即国家公务人员。
由国家选任的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1)所谓公务员行为就是指国家公务员在任期间的所有行为表现,这种行为较多地表现在公务员执行公务活动的全部过程中。
政府形象是指政府内外公众对政府综合认识形成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它是政府的组织机构、政令、政策及政府人员的动态言行等因素综合作用于政府内外公众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2)但现实生活中,对于普通公众而言,他们很难去了解政府的组织机构和政府工作的总体状况,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上层政府及国家高级官员,他们也没有能力去分析来自政府的关于方针、政策等方面的详细资料。
他们接触最多就是政府机关中的公务员,他们对政府形象的判断大都是通过对公务员的行为表现来做出的。
就如同我国一位劳模所说:“老百姓看政府形象主要看我们这些公务员的形象。
公务员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和政府的形象才能日趋高大,并扎根在百姓心中。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公务员,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公务员是政府形象的外化和载体。
公务员个人的品行、素质、作风、能力、态度、仪表等展现出的具体形象是政府良好运转的前提和关键,同时也是政府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项事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使得各级政府在在国内外公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为政府的管理创造了和谐的环境。
但各方面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这对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是种极大的考验。
论地方政府的形象塑造与公共意识形态建设
论地方政府的形象塑造与公共意识形态建设地方政府作为中国国家政权的基础组织,一直承担着各种基础事务管理、服务和指导的职责,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安全、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和表现往往会代表着政府整体形象。
因此,对地方政府形象的塑造和公共意识形态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如何塑造地方政府的形象?地方政府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引导社会公众的信任和认可。
在塑造政府形象时,地方政府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贴近普通群众,了解民众的烦恼和需要,积极为民众解决问题。
政府应当更加透明开放,严格通过法规和政策履行职责,加强执法力度,惩治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其次,政府应建立起健康而和谐的公共意识形态。
公共意识形态是指在社会群体中形成的普遍认知、态度和价值观的总和,它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在思想和信息领域的特点。
政府的行为和政策经常会深刻影响公共文化。
因此,地方政府应该逐步理性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建立一种健康的公共意识形态,使其能够反映地方政府的风格与特点。
相对于西方国家的个人主义,中国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倡导拥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观念。
地方政府应该把握这一国情,营造积极、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最后,地方政府应该把公共意识形态建设与政府自身的品牌建设结合起来。
品牌是指客户或用户对企业或地方政府的知名度和信任度的评价。
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国家基础组织,品牌的形成与公共意识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构筑地方政府整体形象。
品牌化建设可以将地方政府打造成一个良心企业一样受到广泛认可的政府机构,从而提高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影响力与可信度。
总之,地方政府的形象塑造和公共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整体上,地方政府需要遵循良好的政府操守,加强对社会行为的规范和引导,积极与市民群众互动,利用公共意识形态引领功能,提高政府形象的普遍性和感人性。
只有政府在普通百姓心目中树立公信力、诚信度和良好形象,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进而促进地方发展和经济繁荣。
论政府公共形象的塑造
论政府公共形象的塑造政府形象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是,内在的本质才是特性的根源。
政府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又必须由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内在素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
政府形象建设的形成是主观的,是公众通过自身的感受,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虽然政府形象是靠实际行动反映出来的,但是,公众岁政府系统的实际作为,特别是各个方面的活动与绩效并不能全面了解。
另外,对于政府的行为与活动,公众又都是经过自己的感受与思考才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
不同的公众与公众群体,其生活的范围不同,地位不同,知识程度与专业领域也不同,对政府的要求与愿望也不同。
因此,不同公众与公众群体对政府的印象是不一样的。
有时即使是同一件事,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反映。
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重要的资源和无形财富,是政府有效运行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良好的政府形象能够增强政府的权威性;增强民众的认同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良好的政府形象能降低政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良好的政府形象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利益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空白到萌芽,并出现了职能化的趋势.有效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对于协调社会矛盾,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稳定;对于促进信息的双向交流,提高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推行能力;对于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对于发展民主政治,加强廉政建设等各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并将产生深远影响. 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学的一般理论在政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政府公共关系即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从动态上看,政府公共关系即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活动;从静态上看,政府公共关系是发生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沟通与传播的行为与状态;从管理学角度看,政府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职能,政府公共关系管理即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行为与状态进行管理.政府公共关系管理是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过程与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是对政府组织的公众传播沟通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和监督.以提高政府的美誉度.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理解和支持,最终达成政府目标.政府公共关系管理是现代行政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公共关系起码包括以下几层涵义:1、政府的公众信息管理。
政府形象塑造的问题【政府形象塑造与政府公关】
政府形象塑造的问题【政府形象塑造与政府公关】政府形象塑造与政府公关政府形象的塑造是促进政府工作的重要手段,在不同时期,政府形象具有不同的内涵。
塑造全新的政府形象需要许多方面工作的配合,其中政府公关工作作为联系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桥梁,是塑造全新政府形象的关键。
一、时代呼唤全新的政府形象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的反映,即政府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
时代要求塑造全新的政府形象,政府也需要通过塑造全新形象来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与支持。
1.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呼唤重塑政府新形象。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对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宏观调控。
也就是说,在宏观上起到抑制垄断,克服市场经济自身弱点的作用,在微观上由“无所不为的政府”走向一定意义上的“无为政府”,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与之相适应,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封建衙门作风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政府形象,应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2.转型时期所暴露出的问题要求重塑政府新形象。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的急剧转型,意味着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社会在价值体系出现某种絮乱的状况,社会成员间难以形成一系列必要的共识,进而难以构建并普遍接受新的观念和行为。
由于对过去权力崇拜和盲目迷信的否定,政府官员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其中,一部分政府官员无法抵挡金钱的诱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极大地降低了政府对民众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因此,如何采用有力的反腐措施,严惩腐败,重塑廉洁政府新形象,已成为政府取信于民、提高威望、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3.公民意识的觉醒呼唤重塑政府新形象。
市场经济所蕴涵的平等意识、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和进取意识等,使得社会成员培育出一种自主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与能力,社会成员越来越感到有过问社会事务的必要。
谈谈政府形象塑造
谈谈政府形象塑造一、政府形象塑造概述所谓政府形象,是“政府这一巨型组织系统在运作中,即在自身的行为与活动中产生出来的总体表现与客观效应,以及公众对这种表现与客观效应所作的较为稳定与公认的评价”。
它体现着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是公众对政府整体素质、执政能力、施政业绩等客观实在的主观认识和评价。
良好的政府形象可以帮助政府赢得公众的理解及响应,减少政策执行阻力;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可见,政府形象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资源,直接关系到政府的生存发展与公益目标的达成。
二、当前政府形象塑造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有自觉的形象意识和相应的行为,以保证管理机器正常有效的运转。
目前,我国政府形象塑造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人事制度的怪圈。
从1993年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已基本建立起考试聘用、择优录取等相关制度,公务员的竞争、激励和更新机制也基本上得到完善。
一方面,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并没有明确的建立起来,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工勤编制亦未能得到完全划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难以得到抑制。
政府机构改革仍难以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在膨胀”的怪圈。
因此,公务员人事制度的相对不够完善直接影响政府的美誉度。
(二)政府系统财政状况。
与人事制度相关联的是政府维持自身运转所需的财政支持。
对1998年前的财政支出分析表明,“大部分财政支出用于人头费。
根据现在的标准10000元/人年,那么在1996年,3673万公务员就需要从政府财政支出3673亿,这几乎占了全国财政收入8000亿的一半。
”而且随着政府行政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头费”的支出在近年来亦不断增多。
政府未能将纳税人的钱用在像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中,而浪费在国家公务人员不必要的开支上,必然引起公众的不满,进而影响政府在公众的形象。
(三)政府官员与群众的利益差异。
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_1
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价值层面论述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首先阐述了政府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然后说明要想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必须尽快适应政府职能和政府观念的转变,最后着眼于政府形象的主客观统一性,从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政府整体形象与个体形象的统一、内在素质与外部形象的统一、价值目标与公众期望的统一、政府实际表现与公众对政府主观评价的统一。
前言在行政改革和行政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形象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形象成为衡量政府绩效的一项重要标准。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处理政府机构调整、塑造形象工程、实施名牌战略、搞活国有企业、整治腐败现象、打击法人走私、实施科教兴国、安置下岗职工、组建创新体系、抗御特大洪水等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战略决策都体现了政府对形象问题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政府及行政人员形象意识的增强。
1997年中国成立了政府形象战略研究项目,将政府形象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
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已成了摆在现代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一般而言,政府形象指社会公众在了解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政府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状况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它既是社会公众的主观评价,又是政府客观表现的反映。
政府形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它虽然不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但对政府影响力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构成政府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政府影响力体现着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互动的心理关系,是决定政府的目标、意图、倾向能否为公众所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的一项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公众的心理、行为或行为倾向。
所以政府形象的好坏对政府的目标、意图能否顺利实现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府形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社会公众对政府价值标准、战略目标、是否廉洁、政策是否民主科学、高效与否、领导者素质、公务员行为规范程度乃至政府建筑物等诸因素印象的总和。
新时期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管理形象
论新时期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管理形象摘要: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是近年来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我国政府形象塑造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如何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也成为当前政府行政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政府形象建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政府形象政府管理决策执行星系平台创新理念1.当前我国政府形象建设的现状与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管理领域面临着新的考验,新时期,树立新的理念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环境,成为当牵过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任务。
然而,从目前我国政府形象的塑造现状分析来看,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1.1政府管理思维僵化长期以来,我国很多政府部门在进行管理时往往将其所用于的权利简单的理解为管辖权,在执行政府职能时往往忽视了民众权益的保护,忽视了政府服务意识的形成。
这样就容易导致政府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效果不高,所执行的某些决策缺乏严密的考虑进而导致政府所主导的发展方向与民众在利益方面产生一定的偏差,影响了政府形象的塑造。
1.2政府信息透明度不高信息透明化一直近年来政府形象建设的一大热点问题,如果政府所提供的信息缺乏透明化,会让群众缺乏必要的安全感,缺乏对政府的信任度,这样就容易导致政府失去民众信任。
例如,网络上经常出现的对某些政府官员贪污受贿事件的报道,民众舆论给政府带来的负面影响等,都不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
1.3政府权力使用不当目前,我国某些政府机构在行政主管、行政执行等方面,并不能很好的把所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摆在平等的位置。
最为常见的就是,一些政府单位在实行管理时为了部门和个人利益,牺牲了群众利益,这种做法违背了政府服务形象的塑造,制约了我国政府服务理念的推广和宣传。
2.政府形象塑造对策好的政府形象是推动政府决策,实施政府政策,实现政府既定发展目标的重要隐形资源。
国家形象的塑造
国家形象的塑造
国家形象的塑造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宣传和推广,营造出国家的良好形象,增强国家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国家形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国家形象塑造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形象的建设。
政府是整个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形象。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发布政府公告、开展政策宣传、组织政治文化活动等,展示政府形象的良好一面,营造出政府的权威形象和公正形象。
2.经济实力的展示。
经济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最有说服力的手段之一。
因此,国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举办国际会议、参加国际展览、开展对外投资等,展示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塑造国家的强大形象。
3.文化底蕴的展示。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国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设置国家文化走廊、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文化形象。
4.品牌建设。
在国际舞台上,一个国家的品牌形象也非常重要。
因此,国家需要通过品牌建设,塑造出自己的国家品牌形象,例如德国的“工匠精神”、“荷兰的
自由”等。
总之,国家形象的塑造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努力,以及人民的广泛参与。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一个令人信服、令人敬畏的国家形象。
加强政府公共形象塑造赢得人民满意
加强政府公共形象塑造赢得人民满意现代社会,政府公共形象的塑造对于政府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政府公共形象不仅可以提升政府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还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满意。
因此,加强政府公共形象塑造成为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政府公共形象塑造,并赢得人民的满意。
首先,政府公共形象的塑造需要增强透明度。
政府应该主动提供信息,加强政务公开,确保政策决策透明化,让人民了解政府的工作进展和决策依据。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发布政府的决策和措施,同时对政府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解读,使人民能够全面了解政府的工作,并且树立政府诚信形象。
其次,政府公共形象的塑造需要加强对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
政府应当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问题。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政府还应主动回应社会民生的问题和诉求,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
再次,政府公共形象的塑造需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互动。
政府应建立一个对外开放的平台,与人民群众进行互动交流。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市民座谈会、开展网上调查等方式,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政府还应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人民的诉求和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通过与人民的互动交流,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民的需求,改进政府的工作,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满意。
最后,政府公共形象的塑造需要真诚负责的态度。
政府要严肃对待民主法治和廉洁政府建设,对腐败行为零容忍。
政府部门应树立诚信意识,勤政为民、廉洁奉公。
政府在处理事务中要坚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人,公开接受监督。
只有以真诚、负责的态度对待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满意。
总之,加强政府公共形象塑造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政府应加强透明度,注重社会民生,与人民互动交流,并保持真诚负责的态度。
只有通过这些方法,才能赢得人民的满意,提升政府的公共形象。
论地方政府形象塑造——堪于群体陛事件多发的思考
利益代言 , 即政府从什么角度 出发进行运作 , 运作过程是
为了谋取或维护谁的利益 : 政府及公务员的工作态度、 作
要性
9
风纪律、 精神状态、 道德风尚是保障, 它决定着公众对于
政府是否具有认同感和信任感, 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能否 得到有效巩固: 政府的施政绩效 , 即办事的速度、 效率和 成就是根本 , 它决定着政府服务于公众的效果能否得到 公众的肯定, 政府的公信力能否得到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时代的变化, 政府所面临的 问题 日 益增多且复杂化 , 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
发, 直接演变成影响社会安定局面的突发性群体事件 , 给
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 0 年9 《 0 9 月,党的建设辞典》 时隔 2 年后再出版, 0
“ 群体性事件” 被收入其中, 充分体现出政府与社会关系 的不和谐而造成的“ 突发公共事件” 在社会领域关键词中
是管理者而且也是公共眼务的提供者。政府运作的核心 要求是以民为本、 为民服务, 其服务的质量也应由公众进
过程 中潜在着的不稳定及不平衡因素积聚到社会的承受底线时的集 中凸显和爆发。转型期群体 『事 生
件的多发 , 大程度 E 很 源于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利益冲突的加剧 , 这对地方政府的 自身形象也形成了
一
种映射。优化地方和基层政府的形象, 能够有效地化解政府与民众之间的隔阂, 实现政府与民众的
沟通与互动 , 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有助于推动地方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 : 地方政府; 政府形象; 塑造 作者及单位: 茎, 任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政法教研部讲师 , 政治学博士。研究方向: 公共管理。山 (
东 济南 20 0 ) 5 13
论政府形象的树立与塑造
论政府形象的树立与塑造作者:王启明来源:《职业时空》2007年第15期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的反映,即政府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
政府形象由以下一些具体的要素构成:组成人员,各级领导者和广大公务员;目标,政府宗旨的直接体现,也是政府形象的具体化;政策,政府为实现自己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为准则,包括各种法令、法规、纪录、制度等;效率,政府活动的综合体现,反映着政府的工作作风、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的状况。
政府有了好的形象,就能取信于民,能更好地发挥协调作用,实现有效的传播与管理。
政府形象的树立与塑造与企业和其他非盈利性组织有所不同,这就是它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统一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如任何一层级政府或任何一级的政府部门的声誉好坏,甚至于一个公务人员作风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整个政府形象。
因此,加强政府形象的树立与塑造在政府公共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政府形象的树立与塑造1.政府形象树立与塑造的目标和具体任务任何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树立与塑造组织形象都是为了提高组织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对政府来说,本身就拥有较高的认知度。
政府树立与塑造形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政府的美誉度,即树立“民主、法制、创新、务实、高效、廉洁、亲民”的政府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以便更好地治理社会,创造和谐社会。
为达到这一目标,政府应该多做实事,造福于民;廉洁自清,勤政为民;政务公开,取信于民。
竭尽所能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既能提高政府的美誉度,也能使政府形象的树立与塑造做得扎实到位。
在公众心目中,政府工作人员是政府形象的具体表现,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政府的声誉,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否勤政廉洁,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的好坏。
政府机关可以利用各种媒介和信息传播渠道将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决定和其他活动安排告知社会各界,让公众监督政府工作,这样才既能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又能增强公众参政议政的意识。
论当代中国塑造政府形象的塑造
论当代中国政府形象的塑造一、政府形象的概念和内涵政府形象是一个自有政府以来就始终存在的客观现象,是与人们关系极其密切的一种特殊形象。
政府形象是以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核心的社会公众对政府价值标准、战略目标、是否廉洁、政策是否民主科学、高效与否、领导者素质、公务员行为规范程度乃至政府建筑物等诸因素印象的总和。
它既是社会公众的主观评价,又是政府客观表现的反映。
二、政府形象的意义政府形象随政府诞生而产生,对政府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政府形象反映的政府信誉、威信是一种精神资源,能激励公众共同应对危机。
其次,政府形象决定的政府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是一种能力资源,能动员公众共同应对危机。
第三,政府形象有利于政府公信力的建立,对于政府工作的开展,行政效率的提高,政府政权的稳固性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利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
因此,政府要在日常生活中培植和塑造一种诚实、负责任、廉洁和高效的形象,才能在危机管理中有效发挥这笔无形资源的积极作用。
三、影响政府形象的因素:政府的形象好不好,大致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
一是政府能否依法执政、廉洁奉公、执政为民、造福一方,切实为百姓办实事;二是政府能否及时将取得的政绩宣传出去,借此扩大知名度,提高公信力,树立良好形象。
第一个方面是“怎么做”,第二个方面是“怎么说”,虽然“做”和“说”都很重要,但显然,“怎么做”才是提升政府形象之“本”,“怎么说”不过是提升政府形象之“末”,本末不能倒置。
四、中国政府形象塑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缺乏现代政府形象塑造的理念中国的政府行为一般都受传统政府管理理念的影响,缺乏现代政府形象塑造的理念。
不是从如何更好地服务公民社会出发,在管理方式上注重人治,忽视法治,官员们没有责任感,不诚信,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等。
(二)政府公务人员的公关意识淡薄,缺乏专门的训练这里所说的公关意识,最核心的就是塑造形象的意识。
试论公共危机管理中我国政府形象的塑造
学 习型政 府 是指 在政 府 内部 有 着浓 郁 的学 习氛 围, 逐渐完善终身教育体 系和机 制 , 形成全体学 习, 团 队学 习 , 组织学习的新局 面, 从而提高整个政府 的行政
能力。 习型政府通过不 断学习 , 学 不断改善政府 收集 、 管理 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 , 以提高效能 和创新政府管理 。
震 , 9 的 甲型 HI 流 感 等 。这 o年 N1
些 突发 事 件对 人 类生 命 和社 会 安 全 产 生 了 巨 大 的 威胁 。有 资 料 显 示 , 0 4 , 国发生各 类突发 事 20 年 全 件51 6 万起 , 造成 2 万人死亡 、 7 1 15
张
丽
实行 紧急状态 和进 行应急处 理时 , 应遵守宪法和法律关 于尊重和保障
破坏力 。 要想最大 限度地减少危机
形 象, 同时也 存在着些许不 足之 但
处
一
3 一 2
行 政探 索
发生时造成 的损害 , 最有效 的办法就是对 危机做到 准
政府 ” 形象 , 仅赢 得了 国际社会的认可 , 不 更得到 了全
国人 民 的 拥 护 。 ( ) 四 吸取 经 验 的 学 习型政 府
人权的规定 。
万人受 伤 , 直接 经济损失 超过 4 5 50 亿 元。 0 7 , 国发生 各类 突事 20 年 我
件 造 成 2 人 死 亡 、10万 人 受 3万 8 伤 、 年 自然灾 害 、 全 事故 灾害 和社
雪灾时政府出动五十万名官兵 保 障春运 期间旅客 的生命 安全 , 地
否 认 ,比起 2 0 年 的 S R 危 机 , 03 A S 我 国政 府 的危 机 处理 能 力有 了大 幅提升 , 同时塑造 了良好 的政府 并
论政府形象塑造
论政府形象塑造在行政改革和行政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形象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形象成为衡量政府绩效的一项重要标准。
我觉得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政府的形象塑造。
首先,我们应当树立服务性政府理念,指导政府形象塑造。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国的政府不仅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济、社会等事务服务,还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的需要,坚持公开、公正、合法、透明等原则,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构建服务性政府。
任何一个现代的民主政府都可以把“通过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以获取最广大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作为政府形象塑造的指导思想,但是这不仅需要一个一般化的指导思想,更需要具备个性特征的理念来指导政府良好形象的塑造。
其次,我觉得应该加强培训,提高公务人员的政府公关意识。
政府公务人员普遍认为政府公关是“形象工程”,就是“吃喝迎送”等等我们应该改正他们这种观点,要让他们明白公关的真实含义,“公关是双向沟通”、“公关是塑造形象”、“公关是互利互惠的关系”等。
我觉得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增强公务人员的公关意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第一,政府可以引进有专业背景的公关从业专家来对公务员们进行政府公关方面的培训,强化他们的公关意识。
或者可以直接聘用资深的公关专家作为政府的顾问,使得政府公关活动的操作具有专业化水平。
第二,民意调查,民意测验是很好的了解政府公关活动状况的方法,通过民意调查和测验,一方面可以掌握社会舆论的倾向,另一方面可以督促政府工作人员时刻注意检查自己的公关水平,在实践中提高公关活动的效果,塑造政府良好的形象。
再次,我认为要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我觉得要要从两个方面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
第一方面: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规范政府抽象行政行为。
因为抽象行政行为具有广泛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对具体行政行为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论当前我国政府形象的塑造
论当前我国政府形象的塑造政府形象是政府的“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资源。
当前,我国政府形象处于良好的上升阶段,形象意识不断加强,形象活动不断加大。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整体形象。
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采取措施积极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二、政府形象塑造概述政府形象是政府的素质、行为及表现为基础,受到公众的价值意向和主观评判的影响。
政府形象由行政主体、行政客体和客体对主体的反映过程三个要素构成。
政府形象塑造是政府的理念、行为及效果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形成的系统过程,体现着政府主体特征与公众感知反映的互动关联。
政府形象塑造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问题,需要将政府形象给以某种定位并为此付诸行动,用美好的形象和实际行动去得到公众的认可。
政府形象包含了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三大子系统。
政府形象塑造主要是围绕这三个子系统展开的,它将实践重点主要放在行政理念、行政行为、机构组成和人员素质这几方面上。
行政理念是政府形象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影响政府形象在公众心目中的认识;行政行为包括政策和制度上的行为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作为,实践主体主要是政府机构;人员素质是重要因素,政府形象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务人员与领导者素质的影响,他们行为不仅仅代表个人,更代表政府机关和整个政府行为作风,因此人员素质决定了其对待公众的态度和做事方式,直接影响政府形象。
三、积极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为了积极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提升公务人员素质,塑造政府内部形象。
加强公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从而提高政府整体形象。
2.树立传媒形象意识,加强与媒体的良性互动。
政府应该注重与媒体的沟通和互动,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传递正面信息,树立良好形象。
3.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树立良好形象。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体现政府的责任和能力,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政府形象的塑造学生:刘梦雅指导老师:李春燕(湖南农业大学科技技术师范学院,长沙410128)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之前改革中由于经验不足或者制度法律建设的不完善而造成的矛盾开始日益激化引起了较多的群众性事件,政府形象受到巨大的影响。
而大部分群众性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公务员执行任务时中语言或行为失当造成的。
公务员的形象良好与否直接影响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
公务员形象是政府形象最生动的载体,良好的形象能够增强政府的权威性;增强民众的认同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必然要求公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在行政活动中存在行为失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形象。
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近一段时间我国出现的一些群众性事件中总结出我国公务员队伍形象方面的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政府形象建设策略。
关键词:政府形象;公关意识;行政职能;和谐社会;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一)政府形象塑造的背景在行政管理的实践活动中谈起公务员的形象,正面形象相对模糊,而一些无为、低效、腐败的负面形象却广泛为老百所流传,如:“八点上班九点到,喝喝茶水看看报,十一点钟回家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
由此可以看出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树立公务员的正面形象,提高政府公务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公务员的形象是政府工作形象的代表,也是公务员自身素质及政府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政府工作人员以什么样的形象来处理日常的行政活动,塑造好哪些形象,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政府形象塑造的意义首先,政府形象反映的政府信誉、威信是一种精神资源,能激励公众共同应对危机。
政府信誉增强政府组织的内聚力与外张力,政府信誉反映了广大政府公务员共同的价值观,必然对政府系统内的全部成员有一种强烈的感召力,激发出士气高昂、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激励公众共同克服危机。
其次,政府形象决定的政府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是一种能力资源,能动员公众共同应对危机。
政府形象是政府在推行政策、实现既定目标可利用的能力资源,当公共危机发生时,它能动员公众共同应对公共危机。
第三,政府形象有利于政府公信力的建立。
第四,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利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
二、政府形象相关概述(一)政府形象政府形象指社会公众在了解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政府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状况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它既是社会公众的主观评价,又是政府客观表现的反映。
政府形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它虽然不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但对政府影响力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构成政府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政府影响力体现着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互动的心理关系,是决定政府的目标、意图、倾向能否为公众所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的一项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公众的心理、行为或行为倾向。
所以政府形象的好坏对政府的目标、意图能否顺利实现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政府形象塑造系统分类政府形象系统可分为理念系统、视觉系统和行为系统三个部分。
理念系统是核心,是政府形象系统的最高决策层,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价值理念,是驱动组织成员行为的精神力量,可看成是政府的心;行为系统是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关键,体现在政府制定相应的行政目标,各项决策和实施上,可看成是政府的手;视觉系统是政府形象的视觉要素,利用政府的建筑物、办公环境、办公用品、出版物等载体向社会公众准确、清晰传达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角色的理念和行为的特征。
(三)政府形象塑造的目的政府形象塑造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是长远意义上的公众利益和城市利益的最大化。
服务政府体现了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政府没有自己单独的利益,而是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
责任政府体现了公共管理系统的主体,政府行使公共权利,其责任是有限的、法定的。
政府应着力做好企事业单位不能做、做不好、不愿做的事,承担有限责任。
法治政府体现了公共行政权力法定,公共行政管理机构编制法定,公共行政管理体系法定,公共行政职能法定,公共行政经费法定。
塑造和维护政府形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三、中国政府形象塑造现状政府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威机构。
一个合法的政府的权威地位固然来自宪法和法律力量的支撑,同时也来自社会公众对它的认同与支持。
而政府要赢得公众的认同与支持以实现其职能,则必须注意处理与公众的关系,特别要注重政府形象的建构。
政府形象决定政府威信,只有树立良好形象并自觉加以维护,政府在公众中才有声誉和威望,才能保持其权威地位:反之,就会丧失公众信任。
同时,政府形象也直接影响政府效能的发挥。
良好的政府形象能产生强大的威召力、凝聚力,使政府内外关系趋于协调,公众与政府配合一致,政令畅通,有利于政府政策目标如期实现。
即使这一过程中有失误、有挫折,但由于良好形象的亲和力,政府也容易得到公众的谅解、纠正与弥补失误,从而为政策执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政府形象的塑造,需要经历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在入世以后,政府的形象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因此,对我国目前政府形象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将有利于树立和维护良好的政府形象,更有效地履行政府的职能。
在我国,经济、政治等领域的改革正在深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民主政治的普遍推行,社会公众的权益意识、独立意识、民主意识等已经在觉醒,公众已由过去对政府的无条件服从开始转变为对政府政策及行为、作用进行理性的审视,因此,政府形象更为人们所瞩目。
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已成为各级政府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通过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以及加强政风建设和惩治腐败等等,逐步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或者说,政府形象正在不断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与此同时,在政府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违法乱纪、暗箱操作、办事拖拉、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不负责任、效率低下等现象,例如,成克杰涉案金额 4000 多万元,余振东涉案金额20亿元,湛江走私案涉案总金额为114亿元,厦门走私案涉案总金额超过800亿元,陈良宇案涉案金额37亿元。
“广西第一贪”的李乘龙总共贪赂 1600余万元。
重庆的文强利用其先后担任市公安局、市司法局领导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职务晋升、工作调动、就业安置、承揽工程等谋取利益,先后多次单独或伙同其妻周晓亚收受包括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内的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 1211 万余元,并对 1044万余元财物不能说明来源,二审被处死刑。
就江西而言,贵溪市委李长华因收受贿赂8.9万余元,另有205万余元财产不能说明来源,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省国土资源厅李江华因收受他人贿赂财物共计人民币574万余元,被判处无期徒刑。
此外,单位一把手违纪案增加,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由于“一把手”处于核心地位,其权力空间大得无边,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而且由于现行体制的弊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制度对“第一把手”来说,都是“牛栏关鼠”,导致“一把手”在腐败问题上比其他领导干部机会更多、成本更低。
如,在慕绥新、马向东等违纪违法案件涉案的 23 名主要领导干部中有 17 人是党政“一把手”,占涉案人员的 74%;在广西,就有这样四个人,他们都先后担任了宁明县的党政“第一把手”,后因腐败行为而先后受到严肃查处。
由此造成了群众对政府权威的怀疑、对政府机关的不信任,甚至在少数地区和部门还产生了群众与政府工作人员的对抗。
四、中国政府形象塑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缺乏现代政府形象塑造的理念中国的政府行为一般都受传统政府管理理念的影响,缺乏现代政府形象塑造的理念。
不是从如何更好地服务公民社会出发,在管理方式上注重人治,忽视法治,官员们没有责任感,不诚信,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等。
(二)政府公务人员的公关意识淡薄,缺乏专门的训练这里所说的公关意识,最核心的就是塑造形象的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中国政府公务人员不愿意或不适应与媒体打交道,表现出来的是公关意识的淡薄。
这种现象的发生诚然有历史原因和体制的限制,但在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政府面对的不只是国内公众和传媒,而且会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公众和传媒,他们对政府提出的要求会更高。
(三)政府行政行为失范政府行政行为失范导致政府机关在制定政策和规定的时候不能够充分考虑民众的意见,结果制定出的政策伤害了民众的利益,一经实施便会引发矛盾,极大地伤害了民众的感情,也破坏了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由此政府信任危机逐步加剧,公信力下降。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失范行为,是公众感知政府形象最直接的途径。
(四)政府应对危机公关的能力薄弱在整个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起着主力军的核心作用。
公民也希望政府提供化解公共危机的服务以保障社会公众的安全。
而公共危机的治理则取决于政府迅速、及时、有效的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取决政府的良好形象。
但是当前我国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缺乏透明度,不能及时、主动地进行重要新闻发布,没有对大众传媒提供积极性的资料、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做出解释和宣传等等,这些不利于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对于整体局面的把握,损害了政府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破坏了政府良好的正面形象。
五、塑造政府形象的措施政府要想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塑造出美好的政府形象,必须首先保证自身行为优良,使其行为不偏离时代的需要和公众的意愿,努力作好决策科学化、管理民主化、政务公开化、办事效率化、为政公正廉洁,这样才可能在公众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形象。
(一)建立法制化政府信息战略在中国这样一个法制化环境有待形成,人治色彩浓厚的国家里,有必要对政府信息战略进行法制化,保证政府形象的统一性,保障形象塑造工程能够不偏离既定的轨道,避免形象建设变成神化个别官员的形象工程。
1.设立集中统一的政府公关机构应大力吸收包括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大众传播学等学科的专家加入,政府则在人力、物力及财力上提供保证。
为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公关策略、形象设计、策划政府公关活动等,让这些专家和学者作为党政机关部门领导的参谋以及方针政策的策划者,并能与内外公众进行双向沟通。
2.政府公关策略法制化如果把政府形象的公关策略法制化,每个人都依据法制化的媒介公关策略行事,自觉遵守规章和制度,那么形象建设就无需整天打报告和做请示,可以消除人治对媒介公关策略的随意性,节约行政时间,实现行政的高效性,这样就无疑会提升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公关策略通过用法制的手段固定下去,并持之以恒,公务员就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自觉地根据法制化的公关策略进行行政,行政就会更加高效,形象塑造的目标就会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