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教案)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自学:课前完成问题:(阅读课本P23-25)
1.清朝统治者,坚持。
2.清朝统治者以自居,自为。同时为防范和,长期。
3.在近代中国与西方工业文明比较中,中国采取作茧自缚,闭关守国,使。
这是自学,选择最简单的知识填空。是本课基础知识,目的让学生知道本课时的主要知识轮廓。

我校以“学习单”介入教学,但学习主动性欠缺,史料的分析能力不理解,课外阅读量少等。
学习单,把目标细化,同时主要针对中等成绩学习者。
小组竞争机制介入。
小组成员互助,让学习小组成员共同提高。
分析清中期农耕盛世与危机并存,在全球史观背景下,分析危机的原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加分。
这课是一个包袱,历史上农耕最高峰(纵向比较),中外(横向比较),是方法论,也是为下三个单元学习作铺垫。
1.了解近代前夜中国政治各种举措、产业政策、长期以来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融入世界发展朝流中落伍的原因。
2.运用史论结合,中外比较法分析,了解清朝中期,帝国由全盛走向衰弱的表现。
3.了解明清时期中外对比,思考中国在近代前夜危机,并对当今“中国梦”的伟大复兴,我们的行为,做出反思。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二课5-2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之《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二课时)
这时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封建社会农耕文明的最后一个盛世的光环下,清统治者的狂妄自大而采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及对世界工业曙光的误判,在全球史观下,潜伏严重的危机。

2019最新冀人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2019最新冀人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2019最新冀人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温故互查】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次数、影响【设问导读】一、清中期的社会矛盾(内忧)1. ________盛世后不久,清朝迅速衰败,陷入深刻危机。

2.道光二十年,全国人口剧增至 ,人均可耕地面积进一步下降。

3.嘉庆初年, 被抄家,传全部家当不下8亿两白银。

4.清中期的社会矛盾导致朝廷、 ,清王朝迅速由盛转衰。

二、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外患)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__________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英国19世纪初推行的_________后,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

【自学检测】1.从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开始,先后出现过秦汉、隋唐繁荣时期,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A.明前期到清前期B.明中期到清中期C.明中期到清前期D.明前期到清后期2、清王朝由盛转衰是在()A、康乾盛世后B、康熙帝时C、乾隆帝时D、雍正帝时3.19世纪初,以()为首的西方殖民者对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4.从《清王朝周边形势图》中,你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A.危机四伏B.博大开放C.道路畅通D.兼收并蓄【巩固提升】5、“盛世”是人不解的情结,荧屏上,清宫戏频繁播出,小说家言语中的康乾盛世,演绎的眼花缭乱,在史学家眼中又是如何?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家,就康乾盛世的有关问题接受记者的采访:(1)记者(以下简称记):常常听人们说起盛世,作为历史学家,你能谈谈盛世的表现吗?历史上又有哪些盛世?(2)记: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

那么,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康乾盛世呢?(3)记:在康乾盛世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危机,表现何在?(4)记:从康乾盛世的那段历史中,我们可以汲取什么教训?【拓展探究】清中期面临的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2)掌握清朝前期面临的内外困境及其原因;(3)认识清朝前期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了解清朝前期的盛世表现;(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清朝前期危机的原因;(3)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清朝前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的盛世表现(1)政治稳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3)文化科技:科举制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进步。

2. 清朝前期的危机(1)内部困境:腐败现象、农民起义、民族矛盾;(2)外部压力:西方列强的侵略、闭关锁国政策的局限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盛世表现;(2)清朝前期面临的内外困境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清朝前期的盛世与危机;(2)如何使学生理解清朝前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展示清朝前期的盛世景象;(2)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为何会出现盛世?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盛世表现;(2)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面临的内外困境及其原因。

3. 课堂讲解:(1)讲解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盛世表现;(2)分析清朝前期面临的内外困境及其原因;(3)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处于什么地位?4. 案例分析:(1)展示清朝前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2)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事件对清朝前期盛世与危机的影响。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主题: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前夜的危机概念及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 探讨近代前夜的危机对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影响。

3. 分析并评价不同国家在面对近代前夜的危机时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其效果。

4. 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教学内容:1. 近代前夜的概念和定义。

2. 近代前夜的危机所涉及的领域:政治、经济、思想等。

3. 近代前夜的危机案例研究:法国大革命、俄国社会革命、中国辛亥革命等。

4. 不同国家在面对近代前夜的危机时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5. 近代前夜的危机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方法:1. 多媒体讲授: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引入并解释近代前夜的危机概念。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研究并分析不同国家的危机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历史人物,以小组形式进行辩论,探讨他们对危机的看法和应对策略。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不同国家在面对近代前夜的危机时的策略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评估方式:1. 小组报告:要求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某个危机案例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他们的观点和建议。

2.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以近代前夜的危机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分析其中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3. 口头回答问题:在讨论和辩论环节中,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危机教案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教具。

2. 相关的历史文献、书籍和资料。

3. 角色扮演所需的历史人物资料。

拓展活动:1. 邀请历史学者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2. 组织一次近代前夜的危机实地考察活动。

3. 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危机案例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近代前夜的危机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

通过案例研究和讨论,学生将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能力,同时也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近代前夜的危机o

近代前夜的危机o
⑷对比汉、唐的对外开放,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⒊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闭关锁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自大封闭心理的体现,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
⑵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更加愚昧无知,中国社会日益落后,中国才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
闭关锁国
一、课程标准
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二、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
⑵了解清乾隆后期出现由盛转衰,面临内乱外患深重危机的原因所在。
⒉过程与方法:
⑴比较明海禁与清海禁的差别。
⑵整理出清代自顺治到嘉庆“闭关锁国”的大致轨迹。
⑶联系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清王朝实行闭关政策的社会根源。
⑶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长达200年几乎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完全落伍了,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最终造成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由此,使学生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从而更能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本课的重点即“闭关锁国”政策。
过程:
一、探究“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
组织学生自学第一部分,对明朝“海禁”的情况和清朝从“海禁”到闭关的过程进行整理和探索。
这一目的主要内容是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表现,。
清王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背景,清王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是当时国内、国际政治经济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首先让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长期执行什么经济政策。封建统治者的重家抑商的思想,导致不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对外国通商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其次,清朝统治者的“夷狄观”。清朝统治者认为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其它国家都是番邦。即使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也不重视外贸的经济利益,只是把通商当作怀柔的手段。可结合教科书中的小字予以说明。再次,从维护自己统治的角度考虑,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进行全球扩张,中国也是西方列强觊觎的目标。再加上清初,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的活动,使清朝统治者害怕西方殖民者的侵犯,害怕中国人民与反清力量出海结聚反抗。故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案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目的。

掌握近代前夜的时间范围和重要历史事件。

1.2 教学内容:介绍近代前夜的定义和背景。

分析近代前夜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1.3 教学活动:引入课程,引导学生对近代前夜的兴趣。

展示时间范围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图表或幻灯片。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近代前夜的了解和观点。

1.4 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近代前夜的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

第二章:盛世的表现2.1 教案目标:了解盛世的表现和影响。

分析盛世的原因和后果。

2.2 教学内容:介绍盛世的表现,如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等。

分析盛世的原因,如政治稳定、科技进步等。

探讨盛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如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发展等。

2.3 教学活动:展示盛世的表现和影响的图表或幻灯片。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盛世的理解和观点。

小组项目,让学生研究一个具体的盛世案例,并向全班展示。

2.4 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盛世的表现和影响。

第三章:危机的爆发3.1 教案目标:了解危机的爆发和影响。

分析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3.2 教学内容:介绍危机的爆发,如战争、经济危机等。

分析危机的原因,如社会矛盾的激化、国际关系紧张等。

探讨危机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如社会动荡、生活水平的下降等。

3.3 教学活动:展示危机的爆发和影响的图表或幻灯片。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危机的理解和观点。

小组项目,让学生研究一个具体的危机案例,并向全班展示。

3.4 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危机的爆发和影响。

第四章:应对危机的措施4.1 教案目标:了解应对危机的措施和效果。

分析应对危机的成功和失败原因。

4.2 教学内容:介绍应对危机的措施,如政策改革、国际关系调整等。

分析应对危机的成功和失败原因,如领导力的发挥、民众的支持等。

探讨应对危机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如社会稳定、生活水平的恢复等。

4.3 教学活动:展示应对危机的措施和效果的图表或幻灯片。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近代前夜的危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经济进展、重农抑商、文字狱、官场作风等基础知识;通过阅读课文插图、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对比,培养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从众多的材料中提炼信息,并把它们分类加工(按需选择)、“为我所用”,培养分析材料的能力;采纳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近代前夜的危机”的学习,明白固步自封、愚昧无知不可行,停滞在原有的成绩上可不能进步,反而会落后,培养担忧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清朝闭关政策的演变过程,认识到闭关政策是近代前夜危机的重要表现。

教学难点: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分析清朝统治者实施闭关政策的要紧缘故及历史阻碍。

教学过程1、清朝的夜郎自大。

清朝统治者之因此故步自封、夜郎自大,除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固、不需要外来的商品就能够自给自足之外,历史上中国一直是周围一些国家臣属或朝贡的对象,统治者适应了以“天朝大国”自居。

另外,康乾盛世也的确繁盛一时。

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农业、手工业、贸易、都市进展等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以致英国迟迟不能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在国内,上上下下更是都为盛世所沉醉,却没有注意到正是在同一个时刻,在地球的另一端,专门是英国却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飞速进展。

2、闭关锁国的政策一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缘故。

明朝中叶以后,实行闭关政策是为了防止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清朝初年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是为了隔绝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

乾隆时期限定广州一处海港通商,是担忧外国人与沿海人民接触“滋扰生事”,威逼其统治。

可见,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直截了当缘故是为了防范自卫,防范倭寇,防范明末抗清武装,防范西方殖民者。

而其深层的缘故,则是由于上述夜郎自大的心理。

二是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北师大版

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近代前夜的危机案例说明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这一目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旨在让学生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与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发展轨迹,理解本课重点,认识中国农耕文明的衰落、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从而突破难点,了解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认识近代前夜的中国因落后于时代潮流而面临的民族危机。

教学过程1. 从清中期的社会危机到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过渡教师讲述:清朝前期,中国在康乾盛世经济发展时,社会危机四伏。

然而,这时的中国面临更大的民族危机,那就是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2.列强挤压下的危机教师出示材料:材料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跨。

——[德]马克思:《鸦片贸易史》,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7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教师提问:读了这段话,你认为大帝国“被打跨”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清朝被打垮的原因就是中国坚持的闭关锁国政策,统治者沉醉在天朝上国的梦想中。

教师讲述:在中国固步不前的时候,西方国家在迅速发展。

(1)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教师出示制作的时间数轴,对比中国与西方的发展。

教师讲述:1684—1799年的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农耕文明达到了顶峰,经济全面繁荣,清朝国力达到其鼎盛。

这段时期,局势较为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财富有所积累,国防力量也相对强大,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处于上升状态,其时间跨度至少有10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高峰。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用机器制造机器的机器制造业也建立起来,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学设计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二目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设计一、课标2-3-8例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的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4-5辩识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特点,知道各国的发展状况和道路各具特色。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各种史实资料,分析清朝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政策的主要原因;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图文资料,从清代人口与土地的发展角度分析清朝社会矛盾尖锐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生产水平、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了解清末中国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认识近代前夜的中国因落后于时代潮流而面临的民族危机。

理解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知道改革开放政策的必要性,坚定改革开放信念。

三、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1、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两目,第一目是明清皇权不断强化。

第二目是以中西对比为视角,从经济、对外关系、社会建设等角度展示中国近代前夜的危机。

如何引导学生能够结合史料,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中国近代前夜的危机的原因和表现是本节课要落实的目标。

通过对比中西在经济、对外关系、社会建设等角度的差异,具体也许还要通过补充课外资料后者联系第六单元的相关内容才能去探究。

2、教学重点:以中西对比为视角,从经济、对外关系、社会建设等角度展示中国近代前夜的危机的原因和表现。

3、教学难点:在进行“中西对比”时,关于西方的相关资料只有书P25的阅读卡的简单介绍,需要老师作适当的史料补充,学生阅读量就增加很多,怎样减轻学生负担,实现有效教学是个问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法与学法:图文结合的多媒体准备;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及上黑板演练、社会调查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以中西对比为视角,从经济、对外关系、社会建设等角度展示中国近代前夜的危机原因和表现。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男耕女织彩砖》《瓦特的蒸汽机》1、学生回答:这两张图片分别来自于哪两个国家?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生产方式?2、进一步思考:分别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作为思考题,暂时不作回答,新课时穿插进去)(二)、新授环节1、阅图文资料,教师设问,学生结合图文资料,想一想,口头回答:图文内容反映了明清统治者怎样的心态?2、参阅书本P23的内容和以上图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学生书面记录,集体评议: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分析导致明清统治者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在明朝官员中应起了轩然大波,认为:第一,中国应处于图的正中央;第二,中国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代前夜我国历史上的盛世现象及其成因;(2)认识近代前夜我国面临的危机及其根源;(3)掌握近代前夜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分析近代前夜我国盛世与危机的原因;(2)运用历史知识,评价近代前夜我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自豪感;(2)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3)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近代前夜的盛世现象(1)了解鸦片战争前我国的历史背景;(2)分析清朝前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原因;(3)掌握康乾盛世的成就及其影响。

2. 第二课时:近代前夜的危机根源(1)分析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的加剧原因;(2)了解鸦片战争前夕我国面临的内外困境;(3)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3. 第三课时:鸦片战争与近代前夜的终结(1)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及结果;(2)分析鸦片战争对我国历史的影响;(3)了解鸦片战争后我国社会的变革。

4. 第四课时:太平天国运动(1)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及结果;(2)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及其失败原因;(3)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5. 第五课时: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探索(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及其主要内容;(2)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及其局限性;(3)评价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相关知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盛世与危机的原因、影响及其启示;3. 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具体事件,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4.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查学生在课堂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面的表现;2. 期中学业成绩: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成绩: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4. 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近代前夜的危机》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前夜的社会危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近代前夜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以及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明清帝国的衰落、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历史事件、人物、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近代前夜的危机,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背景知识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视野。

此外,学生可能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和影响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前夜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近代前夜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相关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2.难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讲解法: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案:提前准备教案,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过程。

4.辅材:准备相关的历史文献、论文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近代前夜的危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近代前夜的中国会陷入危机?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近代前夜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展示相关历史事件。

5.3.2 近代前夜的危机

5.3.2 近代前夜的危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清朝统治者对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有哪些担忧?
2、清政府对民间工商业所采取的措施会有什么后果?
(二)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资料1: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发展等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二、新课教学
【知识点拨】
近代: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194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
近代前夜:明清(鸦片战争前)。
【合作探究】
(一)重农抑商
1.清朝前期,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占主导地位。
2.尽管社会上早已出现“工商皆本”的观念,但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出示资料:
资料1:康熙帝视察苏州之后认为,当地从事农业的人少,从事工商业的人多,民风奢华。他敦促当地官员努力纠正这种社会现象。雍正帝认为,市场上多一个商人,田地就少一个农民。他多次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资料2:《大清律例》明确规定,矿冶业只限本州县的人经营,“如有别州县民人伙众越境采取,聚至三十人以上”,为首者发配充军。清政府还规定,私人拥有织机不得超过100张,并且每张织机需要纳税银50两,若超过100张织机,则以违反律例来论处,予以惩罚。后来,允许私人拥有织机的数量虽然有所扩大,但仍由官府控制。
阮市镇中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5.3.2近代前夜的危机
主备教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课时数
34
分课时数
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前因后果,以及在明清时期出现的社会危机。

近代前夜的盛世和危机-教案示例

近代前夜的盛世和危机-教案示例

近代前夜的盛世和危机-教案示例第一章:明清盛世的成就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1.1.2 分析明清盛世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1.1.3 认识明清盛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2.1 明清时期的政治成就:明朝的永乐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

1.2.2 明清时期的经济成就: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1.2.3 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繁荣。

1.3 教学方法1.3.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明清盛世的成就。

1.3.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清盛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3.3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了解明清盛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近代前夜的危机2.1 教学目标2.1.1 了解近代前夜中国面临的危机。

2.1.2 分析近代前夜危机的原因。

2.1.3 认识危机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2.2.1 近代前夜的政治危机:清朝的衰落、内忧外患。

2.2.2 近代前夜的经济危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困境。

2.2.3 近代前夜的文化危机:科举制度的衰败、科技的滞后。

2.3 教学方法2.3.1 采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近代前夜的危机。

2.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

2.3.3 利用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危机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第三章:鸦片战争的爆发3.1 教学目标3.1.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其爆发原因。

3.1.2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1.3 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变革。

3.2 教学内容3.2.1 鸦片战争的背景:清朝的衰落、西方列强的入侵。

3.2.2 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贸易不平衡、英国对华鸦片贸易。

3.2.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民族危机的加深。

3.3 教学方法3.3.1 利用历史资料,展示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其爆发原因。

3.3.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二课时《近代前夜的危机》参考教案

第二课时《近代前夜的危机》参考教案

第二课时《近代前夜的危机》参考教案教学目标:识记:掌握康乾盛世、明清对外贸易、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

理解:近代化、农耕社会、工业文明等概念。

分析:清帝国出现危机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将明清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插图,了解丰富多彩的历史,提高学习历史兴趣;通过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等政策的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对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比较清朝的盛世与危机;农耕文明的衰落与工业文明的发展。

难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原因;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表现。

教学过程:导入语:《中华五千年》,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了两千多年。

其中,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而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时期。

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出现了许多盛世局面:如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

但康乾盛世犹如落日余辉,自乾隆以后,黯淡无光,清王朝也进入了离乱之秋。

第一目:过渡语:读课本法国伏尔泰的一段话,来导入新课康乾盛世——明清经济发展引导学生看本目课本,分析明清经济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农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国民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

手工:兴盛。

商业:发达商帮的形成:农村工商业市镇的发展对外贸易:发达)第二目:过渡——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导入语: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欣赏有几个同学表演的历史剧,来思考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表演情景剧)根据以上答案得出结论:这些因素的成长,带有从农耕文明各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从而揭示这些变化具有近代化因素的性质。

第三目:危机——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过渡语:,中国近代化因素出现萌芽趋向,西方社会状况如何呢让学生阅读课本134页小字最后一段了解西方社会状况。

(政体、科技、生产率、殖民地)用康有为的一句话体会西方社会的发展。

近代前夜的危机 教材教法

近代前夜的危机 教材教法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材教法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材教法,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材教法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100 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应让学生重点掌握。

其中要着重了解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以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恶果。

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禁海政策,既有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也是夜郎自大、愚昧保守使然;既有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和自己的统治、抵御西方侵略的一面,更有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中国学习、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的严重恶果。

这一政策及其实施有一定的复杂性。

如何把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讲透彻、说明白,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法建议
1.在夜郎自大的心态一目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以下两个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清中期的社会矛盾的表现,理解清中期社会矛盾带来的影响。

2.通过对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的学习,了解被马克思称为“奇异的悲歌”的这场衰变的原因。

3.比较清朝后期中西方的社会状况,了解清末面临的危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长城和故宫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从盛世到危机出现的原因,认识到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成为历史发展趋势,提高学生以史为鉴,与时俱进、不固步自封,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清中期的社会矛盾
教学难点: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大帝国”指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时期?文中说的“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指的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清中期的社会矛盾
师生共同探讨:
1.为什么盛极一时的清王朝会从盛世的颠峰跌落下来?
2.材料一:江广黔楚川陕之无业者,侨寓其中,以数百万计。

——《清实录·宣宗实录(一)》第33册材料二: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所耕者不过二顷。

——(清)徐坷:《清稗类妙·讥讽类》清中期经济上出现了什么问题?
探究二: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师生共同探讨:
1.阅读教材P121:回答清朝中期危机出现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