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最新黄颡鱼苗

合集下载

黄颡鱼苗种培育及养殖技术

黄颡鱼苗种培育及养殖技术
素 防病 。 1 .5 饵 料 培养 .2 2.
选择 0 0 h 2 . 1 . r 面积的老池塘做饵料培养池 , 2n 因为这样的池塘淤泥 中含有大量 的轮虫冬
卵。先用生石灰于法清塘, 用量 1 0g m , 5 k/ 2将池水保持 2c 0 h 0m深 , 将生石灰分堆溶化后 , 遍洒池 底, 并搅动池底淤泥,—4 后注入新水( 3 d 井水或过滤后 自然水) 5-6c 并施腐熟牛马粪 , 至 0 0m, 用 量 3o_40k/ / 堆于阳坡池角 , 0o_00g n , , h 让水浸泡一半 , - d 卜 2 搅动一次粪肥 。施肥后 , 浮游植物、 原 生动物 , 轮虫、 枝角类 、 桡足类将依次繁殖 , d 1 左右 , 0 轮虫量能达到高峰, 可以用细筛绢捞取轮虫 或用小水泵抽滤轮虫投喂水花鱼苗_ 。 2 _
网拦严 。电可以在宽敞 便 的地方挖 长方形十池 , 夯实后铺 衬塑料薄膜做乌仔培 育池 , 面积一 般在 1 2r 左右 , 0— 0 ? n 水深在 5- 7c 0 0m。新水泥池或新铺塑料薄膜 的池耍经过浸泡消毒后再使
维普资讯
照_江水产 龙
20 年第 6 06 期
黄颡鱼苗种培育及养殖技术
杜 海清。 李迎宏 杨纯大 西武 柴 多 。
(. 市水产研 究所 ;. 1 阜新 2 阜新市水产技 术推广站 辽宁 阜新 13 1) 2 ̄0 X

要: 根据黄颡鱼苗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 、 生态学特点阐述牛产中鱼苗、 鱼种培育技术 。
于其它养殖鱼类, 因此鱼苘的培育基础设施 电区别于其它养殖品种 。
1 技 术 措 施 . 2
1 仔 鱼暂养 _1 2 川孵出的鱼苗一般在孵化池( 环道) 中暂养 4 d 暂养期间如使用环道 , 5 , 水流速要根据密度 情况适当凋整, 待鱼苗体 色变黑平游后 , 可进行运输或分塘 。

黄颡鱼苗种放养流程

黄颡鱼苗种放养流程

黄颡鱼苗种放养流程一、放苗前的准备1、进水注入养殖用水至水深为1.5~2m,进排水口需要设置60 目筛绢网,防止其他野杂鱼进入池塘。

2、清塘消毒生石灰用量2250 kg /hm2,或漂白粉用量300 kg /hm2,化水全池均匀泼洒。

3、肥水选择晴天上午施“湘大301”(5亩•米/袋)+“湘大302”(10亩•米/桶)进行培菌培藻,确保水色活爽,溶氧丰富,生物饵料充足。

二、苗种放养1、放苗时间一般肥水3-4天后放苗。

2、放苗地点需选择条件好的位置放苗最好选择在池塘入水口附近或上风口处塘底较为平坦的地方,以免鱼苗堆积在一起造成局部缺氧死亡。

3、开增氧机在投放鱼苗前5 h 开启增氧机,但是鱼苗下放之后需要将其关闭。

4、苗种消毒鱼种入池前必须使用5%食盐水溶液浸体消毒10~15分钟,防止将病原体或虫卵等有害物质带入池塘。

5、放养密度100-200尾/斤的鱼苗按2万尾/亩进行投放。

6、具体操作放苗时先将苗种与池塘水体混合, 使温差平衡, 然后慢慢倒入池塘, 此时黄颡鱼苗种会结团集中在一起, 应立即用手泼水将鱼苗驱赶开, 否则结团的苗种容易缺氧窒息死亡, 影响成活率。

7、饲料投喂放苗当天不投喂饲料。

后一天投喂黄颡鱼膨化料,投喂方法为每天2次,上午投喂全天总投喂量的1/3, 下午4:00-6:00投喂全天总投喂量的2/3。

注意事项:投放、运输鱼苗时,需要注意耐心拿放,防止鱼体受损磕碰。

三、日常管理1、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水需要为清洁水并且保证其为透明度应保持在35-40厘米。

2、由于黄颡鱼耐低氧能力较常规鱼差,如果池塘放养密度高应设增氧机防止缺氧浮头。

3、黄颡鱼喜清洁水,定期加注新水。

4、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m2。

养殖黄颡鱼最重要的是什么?教你养殖技术和怎么培育苗种

养殖黄颡鱼最重要的是什么?教你养殖技术和怎么培育苗种

养殖黄颡鱼最重要的是什么?教你养殖技术和怎么培育苗种【导读】黄颡鱼肉质鲜美,表面体肤是黄色,又俗称黄鸭叫、黄鳍鱼,现在养殖黄颡鱼的人越来越多,黄颡鱼对于水质有较强的适应性,抗病能力也比较强。

我们一起看看黄颡鱼怎么养吧黄颡鱼肉质鲜美,表面体肤是黄色,又俗称黄鸭叫、黄鳍鱼,现在养殖黄颡鱼的人越来越多,黄颡鱼对于水质有较强的适应性,抗病能力也比较强。

我们一起看看黄颡鱼怎么养吧。

一、苗种培育1.夏花培育刚出膜的仔鱼长仅4.8~5.5毫米,鱼苗池最好用水泥池,水深0.3~0.5米即可,保持微流水,每立方米放苗1.5万~2万尾。

黄颡鱼鱼苗卵黄囊较大,需要经过3~5天才能将卵黄囊消耗殆尽,卵黄囊消失后开始投饵,第一天先投喂少量蛋黄,第二天起投喂蛋黄、轮虫和水蚯蚓,投喂时做到少量多次。

一周后可投喂碎鱼肉或碎蚌肉等,或将配合饲料做成糊状投喂。

当鱼苗体长长至1厘米时,如继续在小池中培育,则应降低密度至每立方米3000~4000 尾。

也可采用池塘培育,池塘要先消毒、施肥,培育浮游动物,做到肥水下塘。

每亩可放鱼苗3万~5万尾。

每天投喂两次,并保持较高的溶氧。

一般经25天左右培育,鱼苗体长可长至3厘米,可分池进行鱼种培育。

2.鱼种培育培育池面积以1~3亩为宜,水深1.0~1.2米。

下塘前需彻底清塘、消毒,亩施腐熟的粪肥300千克,实行肥水下池。

放养密度每亩0.8万~1万尾。

池中设饲料台,定点投喂。

将鱼粉(或鱼糜)、豆粉、玉米粉、麸皮等与面粉混合加水揉成团状投喂,粗蛋白质含量要求32%以上。

苗种入池2天后进行人工投饵驯化,驯化时配以固定的投饵信号,进行定点、定时投饲训练。

经2个月的培育,平均体长可达10厘米,平均体重10克/尾,最大的个体达20克。

二、成鱼养殖1.池塘主养(1)池塘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面积1~3亩、水深1.5~2米。

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放养,放养之前池塘一定要清淤消毒。

待毒性消失之后,再加水0.8~1米,然后施入有机肥,以繁殖天然饵料生物,供黄颡鱼摄食。

稻田生态养殖黄颡鱼 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稻田生态养殖黄颡鱼 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稻田生态养殖黄颡鱼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技术黄颡鱼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尽管其个体较小,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刺少无鳞,市场价格一直坚挺,不仅食用时美味鲜嫩,并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稻田养殖是一种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进行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稻田生态养殖黄颡鱼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一、养殖区的选择养殖面积为65公顷,水、电等设施齐全,交通方便。

二、稻田工程建设1.田间工程以10亩为一个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单元,在稻田坝埂内侧挖上口1.5m、底宽0.5m、深0.7m 的环沟,在稻田内每隔40m处挖上口0.5m、深0.2m(耕作层)的浅沟,使浅沟与环沟相通。

2.暂养池以10亩为单元,靠近水源的稻田一端建1个池深1m、面积60平方米的暂养池,以供培育苗种之用。

三、苗种的选择与放养1.苗种选择和运输选择种质优良、个体均匀、无公害的健康苗种,放养规格为10g/尾。

2004年5月12日从辽阳市购进黄颡鱼苗种,用带有增氧设备的活鱼运输车运输,到目的地后在车上水箱内用20g/立方米高锰酸钾对苗种进行消毒15分钟,然后将苗种放入暂养池。

2.苗种放养采取"两级"放养法,即暂养池培育和稻田养殖。

购进黄颡鱼苗种规格为6g/尾,5月12日开始进行黄颡鱼苗种暂养培育,放养密度为60尾/立方米。

6月27日,在稻田施肥和农药药效消失后,将暂养池内的苗种放养到稻田中养殖,放养密度为350尾/亩。

四、养殖管理1.驯化从暂养培育开始进行投喂驯化,采取定时、定点、不定量的驯化方法,每天定点投喂2次(黄昏前18时和夜间22时),投喂前先给信号(发出响声)然后再投喂,经过3天~5天的驯化,80%以上的苗种可以集中在饲料点摄食。

2.投喂黄颡鱼发育生长的不同阶段对营养要求有所不同,我们选用蛋白质含量40%的专用饲料,每天投喂2次,并将黄颡鱼养殖投喂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饲料的合理搭配,以满足黄颡鱼苗种生长的营养需要。

黄颡鱼种苗培育技术

黄颡鱼种苗培育技术
6 饵 料 .
4 水质调控 :定期加注新水,每次1厘米左右 ,进 . 5 水时要防止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池中。由于黄颡鱼鱼 苗喜弱光和集群性 ,池水透明度大、光线太强时,鱼苗
缺 乏 安全 感 ,会 在池 中不停 地游 动 ,消 耗 体力 ,减 少摄
食 ,体质减弱,生长缓 陧,产量降低。因此需在池塘设 置遮光物 ( 遮光 网等) ,遮盖面积每亩约2 米z 0 ;或用微
舟 山市岱 山 东剑水产养殖场 孙 科
电 话 ( 5 O 2 8 9 9 1 9 2 3 6 O ) 0 0 1 7 1 8 8 35 5
期用破碎料,蛋白质含量 为4 % 6 ,后期用粒径15 2  ̄4% . 毫米左右的颗粒料 ,蛋 白质含量3% 2 ,苗种期每天 5  ̄4% 投喂3 次,后期每天投喂2 次。每次投喂2 分钟左右,以 O 8% 0鱼吃好离开为度 。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应遵 0  ̄9%
循 “ 四看 、 四 定 ”原 则 。
邮 编 3 0 0 1 0 6


夏花培育
3 水质调节 :鱼种刚下池时保持水深6厘米左右, . 0
以后随水温增高逐渐加深到 15 米。一般1天注换水 . ~2 5 1 ,高温季节每7 0 次 ~1天换水 1 ,每 次注换水量2 厘 次 O 米左右 ,黄颡鱼完全摄食饲料前应保持透明度2  ̄3厘 0 0
室外大池育苗气候条件与技术同等重要。本次试验 从卵孵化到幼蟹出池过程顺利 ,其中 良 的气候条件 是 好 个重要因素。选择晴好天气能够提高卵的孵化率和幼体 的成活率,暴雨、低温都不利于幼体发育,特别是在大 眼幼体以前阶段,好天气显得更为重要。
5 水质 管 理 .
“ 四定、四看”原则,日投饲率约 占龟体重的4 ~6 。 % %

黄颡鱼苗种池青苔生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黄颡鱼苗种池青苔生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 加水不 当 . 3
等 ,在我 国淡 水水 体 中分 布较 广 E前 已成 为本地 j
区养殖 的 主要特 色经 济鱼类 之一 。然而 在黄 颡鱼苗 种培 育过 程 中 , 当水 温 、 质条 件较 适 官时 , 苔 容 水 青
易在 池塘 浅 水处 萌发 生 长 , 并带 来严 重 的危 害 。 黄颡 鱼苗 种 池 中生 长 的青苔 主 要是 水绵 、 双星 藻 和
本海 区 D H值 7 2 8 1常年水深 8 2 水温变 . ~. , 9 6 ~0m,
化 范 围在 1 27o 盐 度 2 ~ 1 溶 解 氧不 低 于 4 0 2 . C, 53,
m/, gL 有机 耗 氧 05 1m /, 绿 素 a06~ . g . gL 叶 ~ .5 23 0 /
时 如 不 及时 采 取 吧 水措 施 , 会使 水 质偏 瘦 , 为青 , 长提 供 条件 同 H 青苔 已 仃所 l 发情 况下 , 1 f i f l 若 过 龄施 丌 磷 肥 和 术绎 发酵 的有 机 吧 , 水 体牛 怠 受 { 使 硎破 坏 , 施肥 后促 使肯 的牛 K加 快 。
量 的青 苔 会 严 重 影 响 黄颡 鱼 苗 种 培 育 的 规格 及成
活率。
对 于 I 年度 青 箭发 生量 较大 的老池 塘 ,l 一 r 在清 塘 丁 结 束 7 1 ~ 5d后 , 可用 05 k/6 z 酸 铜对 水 全 . g6 7r 硫 n
池 泼洒 。
1 青苔产生 的原 因
消 瘦 而发 生死 亡 。 因此 , 黄颡 鱼苗 种池 中生长 大 在
2 防 治措 施
21 彻 底清塘 .
在 2月底 至 3月 初 气 湍 回升 后 .每 6 7 m 川 6 10k , 灰 彻 底清 塘 ,不 仪 可以杀 灭青苔 , 5 g的 卜

养殖黄颡鱼的实用经验

养殖黄颡鱼的实用经验

养殖黄颡鱼的实用经验黄颡鱼,又称黄腊丁。

属于杂食性底栖鱼类,喜集群,栖息于水体底层,在弱光条件下摄食和活动。

鱼苗培育鱼苗培育池的面积为10-20平方米,水深0.7米,长方形,池底平坦,有瓷砖铺底或用水泥抹平。

刚孵化出膜的仔鱼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养5000-8000尾,1-3厘米的鱼苗,每立方米水体放养密度为3000-4000尾;3-5厘米左右的鱼苗,放养量每立方米水体为2000-3000尾。

坚持“四定”投饲原则,根据鱼体的大小,投喂天然饲料及人工配合微型颗粒饲料或人工混合粉状饲料。

流水水泥池集约化培育鱼苗,放养密度较大,杂质和粪便多,要定期将池底污物用吸管吸出。

每天检查鱼苗是否生病,发现疾病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黄颡鱼池塘主养黄颡鱼成鱼饲养塘面积在3亩以内,水深1.5-2.0米。

池底沙质土,并要求保水、保肥力性较强。

进出口水要设防逃网,防止鱼外逃和鲤、鲫鱼混进鱼池。

将池塘底部整平,并在排水口端底部挖出一个50平方米左右,比其他地方深20-25厘米的坑涵,以便于成鱼捕捞之用。

在投放苗种前,用生石灰消毒,清除野杂鱼类。

放养密度一般为3厘米左右规格的鱼苗,放养量每亩为5000-6000尾;4-5厘米左右规格的鱼苗,放养量每亩为4500-5500尾。

黄颡鱼成鱼的饲料,有纯动物性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两类。

纯动物性饲料:包括小杂鱼、虾、水陆生蚯蚓等。

人工配合饲料要求粗蛋白质为38-40%。

坚持“四定”和“四看”投饵原则。

日投喂量根据池塘黄颡鱼总体重与水温的关系而定,当水温为10-15℃时,投喂量占体重的1.5-1.8%;当水温为15-20℃时,占体重2-2.5%;当水温为20-36℃时占体重的4-5%。

做好投饲料管理、水质管理及其鱼病防治等池塘日常管理工作。

勤巡视池塘、勤除草去污、勤捞病鱼死鱼、勤做记录。

黄颡鱼网箱饲养网箱饲养黄颡鱼,既可以采用大水面架设大型浮式网箱进行饲养,也可采用池塘架设小网箱进行饲养,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池塘架设小网箱饲养技术。

江黄颡鱼的苗种培育

江黄颡鱼的苗种培育

江黄颡鱼的苗种培育1、鱼苗培育仔鱼孵出4~5d后开始摄食,此时是下塘的最佳时机。

鱼苗的开口饵料以小型枝角类、轮虫为主,故应确保鱼苗在水溞繁殖高峰期下塘。

下塘3d后,随着鱼苗的长大,可投喂中型和大型的枝角类和桡足类;12日龄后,可投喂摇蚊幼虫、水蚯蚓、寡毛类等底栖动物或者绞碎的鱼浆;15日龄后可投喂破碎的颗粒饲料,鱼苗均能顺利转食,生长良好。

江黄颡鱼苗的开口饵料是水溞,下塘7d后从摄食浮游动物转到摄食底栖动物(摇蚊幼虫、水蚯蚓等),此阶段正是关系到鱼苗成活率高低的关键时刻。

以往在江黄颡鱼鱼苗培育中,套用家鱼发塘技术,只注重浮游动物的培养,忽视底栖动物的培养,然后又直接投喂人工精饲料,由于池中底栖动物少,造成稚鱼阶段适口饵料严重缺乏,这是夏花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如今在生产上采取了以青虾苗代替底栖动物的方法,在发塘池每667平方米设1平方米的网箱,箱内放养抱卵虾1.0kg(抱卵虾必须是同一天捕获的活虾,网箱内投放水草,每2天投喂一次螺(鱼)肉等饲料,并清除残饵,清洗网箱,以保持箱内外池水通畅)。

待虾苗孵出后,取出网箱和青虾,让虾苗入池,随即泼洒豆浆,供虾苗摄食。

每亩池泼洒豆浆15~17kg,上午、下午各泼1次。

采用上述育苗方法,一般经过21d左右,鱼苗可长到3cm左右,转入鱼种培育阶段。

2、鱼种培育鱼种培育池可采用普通的养鱼池塘,面积667~2667平方米,水深1.2~1.5m,水源清新,注排水方便。

放养前10d,按常规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施基肥,透明度控制在25~50cm。

待池中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即可将体长2~3cm的夏花放养入池。

下塘2d后,可投4月中旬喂水蚯蚓、鱼浆或颗粒人工配合饲料,每天投喂2~4次,投喂量约为鱼体总重的6%~8%。

江黄颡鱼鱼种有集群摄食的习性,很容易驯食。

日常管理中坚持每日巡塘,注意观察和记录天气、水质、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并做好消毒等鱼病防治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颡鱼鱼苗繁育技术要点
一、产卵受精
黄颡鱼的产卵受精效应时间与水温、催产剂种类、注射次数、亲鱼成熟度及微流水刺激等直接相关,尤其受水温和注射次数影响最大。

在20-30℃的适温范围内,随水温升高效应时间变短;两次注射效应时间明显小于1次注射。

黄颡鱼产沉性卵,粘性较强。

自然产卵受精前应在池底铺设已消毒的棕片、聚乙烯胶丝,密眼网布等人工鱼巢。

并保持微流水刺激,促进亲鱼集中产卵。

采取人工受精的,则应在效应时间后,取出雌雄亲鱼,剪开腹腔,将精巢取出剪碎、研磨,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倒入已挤出的鱼卵中,均匀搅拌受精。

2分钟后将受精卵均匀分布于鱼巢上,并用3-5%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消毒1-2分钟,再移入孵化池中。

二、人工孵化
黄颡鱼受精卵呈扁圆形、淡黄色,卵膜透明,卵径2毫米左右。

首先,用黄泥浆水将受精卵脱粘,具体方法是:按20万-30万粒受精卵用黄泥浆4-5千克(黄泥:水=1:5)将黄泥浆放入盆内,用手不断搅动黄泥浆,同时将人工受精卵粒轻轻倒入黄泥浆中,待5-6分钟后,将脱粘后的卵粒置于孵化缸或孵化环道进行流水孵化,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入40-60万粒卵,孵化池壁要保持光滑,水质清新,水流速度以保证受精卵能均匀翻动即可,水中溶氧要求达5毫克/升以上,并做到经常洗刷过滤纱窗,经4-5天时间的孵化就可脱膜形成体长4毫米左右的仔鱼。

第二种方法:将已催产的亲鱼放入已消毒的孵化池中,在孵化池中设置人工鱼巢,待其产完卵后将亲鱼移出孵化池。

孵化池水深0.5-0.7米,采用流水与静水相结合的孵化方式。

在水温25-28℃时,从产完卵到鱼苗破膜需要18-20小时。

在孵化过程中可用增氧泵增氧。

为防止水霉感染,每天可用10毫克/升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消毒1次,以后早晨和傍晚各用70-1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在鱼巢附近水面遍洒1次,直到鱼苗孵出。

孵化24小时后,受精卵粘附在鱼巢上正常发育,未受精卵开始变白并失粘,可抖动鱼巢将死卵抖落,以防其败坏水质或导致正常卵发生水霉,影响出苗率。

一般水温20-23℃时,经60-70小时开始出
膜;23-28℃时,经50-60小时出膜,待鱼苗在池边平游活动后,及时捞出鱼巢。

三、鱼苗暂养
鱼苗出膜2天后,把熟鸡蛋黄打浆,在暂养池的四周均匀地泼洒,并逐渐加深水位,加到0.8米深,暂养4周后即可放入较大的池塘中进行培育。

一、2016年湖州黄颡鱼价上涨1-3元/斤
2016年全年平均价格在10元/斤,比2014年、2015年上涨在1-3元/斤。

2016年湖州黄颡鱼平均亩产2500斤,养殖成本约7.5元/斤,单斤利润2.5元,亩利润在6250元。

养殖户的养殖效益明显提高,盈利空间上升。

二、苗种混乱,养殖户如何才能赢在起跑线
浙江湖州是全国水产养殖发源地之一,该区域主要养殖品种有黄颡鱼、白鱼、青鱼、鲈鱼等。

因黄颡鱼肉质鲜美,消费者喜食,预估当前黄颡鱼养殖面积8
万亩,总产量达10-12万吨。

湖州区域投放的黄颡鱼苗种有四川苗、本地苗、全雄苗、杂交苗等,苗种来源驳杂,市场口碑不一。

四川苗苗种价格便宜;本地苗标苗成活率高;杂交苗发病率低、长速快;全雄苗卖价高。

近些年,由于小作坊生产,亲近繁殖等问题,致使黄颡鱼苗种日益退化,发病率提高,饵料系数上升,严重影响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为帮助养户提高盈利水平,海大集团研发出海大全雄黄颡鱼苗种。

池塘主养
(1)选择池塘。

选择面积5~20亩的池塘,要求有充足的水源,水质符合养殖用水标准。

池塘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能保证1.5~2m水深,因水深不够,光照过强,不适合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习性。

同时要求池塘底质以沙质土最好,底部淤泥控制在10~15cm,并要求保水及保肥性好,有机物质分解较快,池塘容易培肥。

最后,每个池塘必须配备增氧机和抽水机等机械设备。

(2)消毒施肥。

在投放苗种前,新旧池塘都必须清整消毒。

老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

每亩用150kg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彻底杀灭寄生虫、病原体及野杂鱼等。

一周晾晒后蓄水达80cm深,进水口应设置40目筛绢进行过滤,以防野杂鱼及鱼卵进人。

施用发酵后的有机粪肥以培肥水质,用量每亩150~200kg。

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的浮游动物出现后投放鱼种.
(3)放养鱼种。

大规格商品黄颡鱼受市场欢迎,因此应投放10~25g/尾左右的大规格鱼种进行成鱼饲养。

鱼种的放养量可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饲料供应和鱼种规格等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每亩可投放鱼种10000尾左右,并可搭配50g/尾的白鲢200尾左右。

所放鱼种应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入池前需用5%食盐水浸洗10分钟。

黄颡鱼种一般在每年4月下旬投放,搭配的花白鲢鱼要在黄颡鱼入池半月之后再投放,以利于黄颡鱼的生长.
(4)饲料投喂。

一般多采用配合饵料进行驯化喂养,饵料采用进口鱼粉、肉骨粉、血粉、豆粕、菜粕、干鱼虫等与饲料添加剂进行配合而成,蛋白含量40%以上,野生黄颡鱼喜昼伏夜出摄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经5~7天驯化,完全可以上饵料台白天摄食。

在苗种入池2天后采用人工投饵驯化,驯化时配以固定的投饵信号,进行定点、定时投饲训练。

经耐心驯化5~7天后即可正常投喂。

日投饵2次,早晚各一次,投饵率3~5%,在这一基础上还应根据天气与水质情况对投饵量进行调整。

(5)调节水质。

为防水体老化,10天注水一次,6~9月份每半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5cm左右,保持水深在1.5m~2.0m。

坚持定期消毒,6~9月份每15天使用生石灰或其它安全消毒剂全池泼洒一次,以净化、消毒水质,减少水中过多有机悬浮物。

根据溶解氧的测定和天气、水质情况科学使用增氧机,使溶解氧保持3mg/L以上
(6)防治病害。

黄颡鱼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只要严格按照要求控制水质,做好常规消毒、预防,很少发生病害。

一旦发生疾病就要及时准确诊断、精确用药进行治疗。

由于黄颡鱼是无鳞鱼,对常用药物忍受力不及家鱼,因此要以防为主,治疗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

建议以定期投喂药饵作为预防,每20天使用大黄、板蓝根等中草药以0.l%~0.4%添加量,投喂3~5天。

要在扦捕、投放、运输中尽量避免损伤鱼体,以防在初春、秋冬低温季节感染水霉。

黄颡鱼常见病害有水霉病、细菌性烂鳃病、水肿病、肠炎病、车轮虫、小瓜虫病等。

池塘套养
实践表明,成鱼塘套养黄颡鱼,不需增加投饵施肥,也不影响其它鱼类生长,还可有效清除池中与养殖鱼类争食、争氧的野杂鱼虾,促进池塘水体、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良性循环。

同时,黄颡鱼还能吞食水中的锚头蚤及桡足幼体,减少鱼病的滋生,提高养鱼经济效益。

放养密度为每亩150~200尾(15g/尾),一般亩产黄颡鱼20公斤左右、增加收入可达700元。

黄颡鱼鱼苗培育方法
当前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已引起广大养殖户的关注和青睐。

我们通过多年养殖实践,现将黄颡鱼鱼苗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3~5亩,水深1~1.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池埂坚固,不漏水,池底平坦,少淤泥。

2.清塘消毒
池塘留水10~20厘米,每亩(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水,待生石灰吸水溶化后趁热将石灰水均匀泼洒到池中,第2天用铁耙翻动塘泥,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彻底杀灭野杂鱼及有害生物,同时又使淤泥里的休眠浮游生物卵露出泥面得以萌发。

3.注水施肥
池塘消毒后,第3天开始注水,注水深70厘米左右,进水口要用40目的密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之后每亩泼洒发酵后的消毒粪肥150公斤或豆浆
50公斤,有条件的用生物肥水剂效果较好。

培育浮游生物,如塘水很肥,可少施或不施肥。

4.鱼苗运输
鱼苗的运输可用氧气袋充氧装箱运输。

运输时选用井水最好,在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选有机物少的清水,水温较高时可加冰块运输。

5.鱼苗放养
为了使鱼苗在下塘后能获得较多的适口饵料(轮虫、小型枝角类),一般在清塘10天后(轮虫、小型枝角类繁殖高峰期)开始放苗。

放苗时一定要注意调节温差,温差不能超过5℃。

放养时间在晴天的上午最佳,每亩放养水花10~15万尾。

6.日常管理
在鱼苗培育的整个过程中都依赖于天然饵料,不但刚下塘的鱼苗需要充足的适口饵料,而且以后各个发育阶段也都要有丰富的适口饵料,因此天然饵料是否充足适口,是养好鱼苗的关键。

在培育过程中,每天早上、傍晚要检查池中的饵料生物量,通常鱼苗下塘饲养3~5天后,池中饵料生物量就会逐渐下降,这时应及时补充有机肥料,每2天泼洒一次豆浆,其量为每亩10~15公斤,或从其他池塘中捞取浮游生物作为补充饵料,同时每隔一周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0~20厘米左右,保持水质良好,随着鱼苗的生长最后加到1.5米左右。

鱼苗经过15天的饲养,体长可达3厘米。

7.病害防治
黄颡鱼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养殖期间,常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定期对水体、食场、进行消毒,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就很少发生病害。

在病害防治中,应使用国家允许的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药品。

由于黄颡鱼为无鳞鱼,对药物敏感,要慎重选用,因此,在给黄颡鱼用药时,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避免药物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