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练习)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练习)

三、而 1、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2、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3、稽首而对 4、过而能改 5、坐而假寐 6、叹而言曰 7、触槐而死 8、不告而退 9、宣子未出山而复 10、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四、之 1、宰夫腼熊蹯不孰,杀之。 2、不入,则子继之。 3、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4、贼民之主,不忠 5、明搏而杀之 6、提弥明死之 7、食之,舍其半 8、未知母之存否 9、其我之谓矣! 10、翳桑之饿人也。
2011年汕头一模 (虚词练习)
一、以 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 2、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3、遂扶以下 4、置诸橐以与之 5、倒戟以御公徒 6、请以遗之 7、以示于朝
二、其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2、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3、食之,舍其半 4、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5、赵盾弑其君 6、其我之谓矣! 7、见 Nhomakorabea辄饿,问其病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多篇(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多篇(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3.豫州今欲何至?大王来何操?4.然则何时而乐耶?其间旦暮闻何物?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6.徐公何能及君也?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今日之事何如?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2何以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专项训练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专项训练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专项训练一、请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觉今是而昨非()2.或五十步而后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朝济而夕设版焉()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8.字而幼孩,遂而鸡豚()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0.夫列子御风而行()1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指出下面句子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度我至军中,公乃入()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9.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三、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6.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2.父去里所,复还(四、指出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5.宫之奇以其族行()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不赂者以赂者丧()8.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9.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10.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1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2.斧斤以时入山林()1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5.木欣欣以向荣()16.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7.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18.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五、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1.我欲因之梦吴越()2.蒙故业,因遗策()3.践华为城,因河为池()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5.不如因善遇之()6.因击沛公于坐()7.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8.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9.于今无会因()10.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六、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题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题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 “之”字在下列句子中作为代词的是:A.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B. 之乎者也,皆虚词也。

C.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3. “以”字在下列句子中表示“用”的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C.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D.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 “于”字在下列句子中表示“在”的是: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 “则”字在下列句子中表示“就”的是: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填空题6. 请将下列句子中的虚词填入适当的位置。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7. 根据句子的意思,填入适当的虚词。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吾与点也,无尔诈,无我虞。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翻译题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阅读理解题9.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请解释“而”在这段话中的用法和意义。

(2)“不惑”一词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五、写作题10. 根据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文言虚词系列练习

文言虚词系列练习

文言18虚词练习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o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

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

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以一、用法归纳介词表工具、方法等王好战,请以战喻。

《寡人之于国也》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表提宾秦亦不以城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把表原因且吾以捕蛇独存。

《捕蛇者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因、由于表时间、处所,同“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苏武牧羊》在、从表对象,同“与”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汉书》(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和、跟、率领、带领连词表并列或递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而、又、而且、并且表承接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而、或省去表目的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而、来、用来、以致表因果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因为表修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地动词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九章》认为、以为任用复音虚词以是、是以无以、有以足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臣恐天下有识之士,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啦)奚足以语文事?(哪里够得上议论文章的事)因此、无法、有机会、够得上注:所谓“提宾”句,就是宾语前置句,在介词提宾句里,宾语必须置于动词之前(宾语前常用“以”(译为“把”“对”)二、练习巩固(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自以寿不得长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4、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5、宫之奇以其族行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农民以鬻子者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不赂者以赂者丧 10、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1、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请其矢,盛以锦囊1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6、余船以次进6、古人以俭为美德。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练习题)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练习题)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表并列)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表承接)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表假设:如果)4.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表假设:如果)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表承接)6.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表转折,标因果)7.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表修饰)8.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表转折)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表修饰)10.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表承接)1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表转折)12.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语气词).后私仇也(表并列)1.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疑问代词“什么”)2.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疑问代词“什么原因”)3.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何.者?(疑问代词“什么原因”)4.今仆不幸,……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疑问代词,如的宾语)5.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疑问代词“哪”)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副词“怎么”)7.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疑问代词“什么”)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3.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语气助词,表商量语气)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介词,于)作词尾,“……的样子”“……地”)1.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判断词,是)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连词,于是)4.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副词,表承接,不译)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副词,竟)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练习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练习

二、【何】
• (一)用作疑问代词 • (二)用作副词 •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 (四)何:通“呵”,喝问。 • (五)固定搭配:【何如】【奈何】【若
何】【何以】【无何】【何乃】【何其】
(一)【何】--用作疑问代词
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一)【而】--用作连词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走。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 着武器逃跑。
②吾尝跂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 阔。
③项王按剑 跽曰:“客何为者?” 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你是干什么的?
②蟹六跪 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③侣鱼虾 友麋鹿。
(一)【而】--用作连词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 日参省乎己。(《劝学》)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报将军之仇者, 何如?
(一)【而】--用作连词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寻而、既而、已而、俄而、继而】等,表 示时间短暂。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① 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不久,他以“吴地民众暴乱”事由向朝廷报告,追查 下来诛杀了这五个人。 ② 百千人大呼
在一会儿的时间内,就已经有成百和上千的人员正 在大声进行呼叫。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________《荆轲刺秦王》 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 3.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 《六国论》 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1~2连词,表承接“来”“就”。 3连词,表并列“和”“并且”。 4连词,表转折“却”。

文言虚词复习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言虚词复习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言虚词复习专项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___一、课内巩固在下列各题中,分别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均为单选题;1.例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B.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例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余闻而.愈悲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3.例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C.徐公何.能及君也 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4.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 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C.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5.例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6.例句:秦王恐其.破壁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C.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7.例句:且行千里,其.谁不知A.其.若是,孰能御之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C.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8.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示赵弱且.怯也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9.例句: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A.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B.更若.役,复若赋C.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D.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10.例句:某所.,而母立于兹A.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B.臣所.过屠者朱亥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11.例句:吾所以..A.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B.吾所以C.师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传道受业解惑也 D.所以12.例句: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A.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B.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吾属今为.之虏矣13.例句:臣请为.王言乐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如姬为.公子泣C.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4.例句: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A.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D.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15.例句:余闻之也.久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D.古之人不余欺也.16.例句:操当以.肃还付乡党A.秋以.为期 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7.例句:不赂者以.赂者丧A.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B.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18.例句: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于今无会因. D.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19.例句:君幸于.赵王A.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D.业精于勤、荒于.嬉20.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A.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B.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C.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1.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A.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此则.寡人之过也22.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A.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3.例句: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太后盛气而揖之.C.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 D.作师说以贻之.24.例句: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25.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B.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C.顷之.,烟炎张天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二、课外拓展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26-27题;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①,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②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耶”帝怆然,遂舍之;注释:①愎:执拗;②临:临刑;26.与例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乳母告急于.东方朔;A.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B.赵氏求救于.齐;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业精于勤,荒于.嬉;27.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我当设奇以.激之;A.以.乱易整,不武; B.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C.将帅二三子以.蕃; D.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28-29题;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缟为冠也,而越人徒跣剪发,游不用之国,欲无穷得乎”28.选出与“而徙于越”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缟为冠也,而.越人徒跣剪发; B.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C.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吾尝终日而.思矣;29.选出与“或谓之曰:‘子必穷’”中的“或”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或.曰:“此鹳鹤也;” B.或.师焉,或否焉;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D.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0-32题;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吾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甘罗曰:“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 君其试臣,何遽叱臣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30.对下列句子中的“而”字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A.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表承接,有因果联系的意思;B.而.不肯行——表转折,相当于“却”;C.我自行之而.不肯——表转折,相当于“却”;D.七岁为而.为孔子师——表承接,相当于“就”;31.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之:①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其:①君其.试臣,何遽叱臣乎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以:①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D.于:①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与②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32.对下面三个句子的语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君侯何不快甚也②汝安能行之也③何遽叱臣乎A.三句都是反问语气B.①是询问,②③是反问C.①②是询问,③是反问 D.三句都是询问语气;文言虚词复习专项练习参考答案1.C例:表转折,却;A表并列,B表承接,C表转折,D表修饰2.B例:表承接,就;A表递进,并且;B表承接,就;C表因果,因而;D通“尔”,你3.D例:为什么;A什么;B通“呵”,喝问;C怎么;D为什么4.A例:介词,对于;A介词,对于;B助词,舒缓语气;C助词,呢;D助词,舒缓语气5.B例:连词,才;A副词,竟然;B连词,才;C表判断,就是;D代词,你的6.A例:代词,他;A代词,他;B代词,这;C副词,一定;D代词,自己7.D例:副词,难道;A代词,它;B副词,一定;C副词,大概;D副词,难道8.D例:副词,将要;A连词,尚且;B连词,并且;C副词,暂且;D副词,将要9.B例:代词,你;A连词,如果;B代词,你;C代词,这;D动词,像10.C例:名词,地方,处所;ABD都是代词,所字结构;C名词,地方,处所11.C例:用来……的;ABD都是“……的原因”,C用来……的12.A例:动词,以为;A动词,以为;B动词,作为;C动词,成为;D介词,被13.C例:介词,向;A介词,被;B介词,替;C介词,向;D助词,呢14.C例:代词,它<他>;A代词,哪里;B助词,啊;C代词,他<它>;D助词,啊15.C例:句中舒缓语气;A表判断语气;B表商量语气;C句中舒缓语气;D表陈述语气16.A例句:介词,把;A介词,把;B介词,凭借;C介词,因为;D连词,表并列,又17.B例:介词,因为;A动词,认为;B介词,因为;C连词,表修饰,而;D连词,用来18.D例:连词,因为;A介词,凭借;B介词,通过;C名词,缘由;D连词,因为19.B例:介词,被;A介词,到;B介词,被;C介词,比;D介词,在20.B例:介词,跟,同;A动词,赞同;B介词,同;C连词,和;D动词,结交21.D例:副词,就是;A连词,表承接,那么;B连词,就;C连词,却;D副词,就是22.A例:助词,定后标志;A助词,定后标志;B代词,……的人,CD都是助词,表提顿23.C例:代词,我;A代词,这;B代词,他;C代词,我;D代词,他24.C例:助词,“取独”;A助词,提宾标志;B助词,的;C助词,“取独”;D代词,它25.D例:助词,定后标志;A代词,它;B动词,到;C音节助词;D助词,定后标志26.B例:介词,向;A介词,在;B介词,向;C介词,比;D介词,由于27.C例:连词,表目的,来;A介词,用;B介词,因为;C连词,来;D介词,凭28.B例:连词,表承接;A表转折;B表承接;C代词,你;D表修饰29.C例:代词,有的;ABD的用法与例句同;C连词,表选择,或者30.C表递进,可译为“尚且”31.DA都是动词,到、去;B都是副词,表希望;C都是介词,把;D①介词,被②介词,到32.B。

(完整版)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意义归类(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意义归类(可编辑修改word版)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配套练习一、而1.连词。

(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①:蟹六跪而二螯。

例②:北救赵而西却秦。

(2)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

例①: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例②:图穷而匕首见(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

例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例②:吾恂恂而起。

例③徐而察之(7)表因果:可译为“因而”。

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

2.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①: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例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3.音节助词。

常与其他虚词构成“复音虚词”。

如:“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①: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例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已而”、“俄而”一般用来表示时间不久。

二、何1.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例: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作宾语,常放在谓语动词前,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例①:豫州今欲何至? 例②:大王来何操?(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例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例②: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2.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例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例②:徐公何能及君也?(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例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例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3.复音虚词。

专题09: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教师版)

专题09: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教师版)

第六章文言文阅读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虚词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虚词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虚词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30 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我酌油知之./徐以杓酌油沥之.B.睨之,久而.不去/结友而.别C.公亦以.此自矜/蒙辞以.军中多务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悟前狼假寐【答案】D【解析】2.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答案】D【解析】【详解】例句中的“其”是代词,前三项中的“其”均为代词;D项中的“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故选D。

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C.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D.其一犬坐于.前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代词,代指元方/的B.表目的/用C.表转折,但是/表递进,而且D.在/在故选D。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C.至于负者歌于.途D.所欲有甚于.生者【答案】D【解析】【详解】ABC三项都是介词,在。

D项:比。

5.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何陋之.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市:东市.买骏马(集市);愿为市.鞍马(买)C.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D.帖:昨夜见军帖.(文书、告示);对镜帖.花黄(同“贴”)【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项“何陋之有”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B.何陋之有C.大道之行也D.宋何罪之有【答案】C【解析】【详解】C项“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其余三句中的“之”均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

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

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正文】一、文言文虚词练习题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

而文言文的学习中,了解和掌握虚词的使用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几道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1. 下文中划线的词语是虚词的一项是:昔者先王之于天下也,暨辟土疆,阆苑修职;既定庙堂,万方为虑;庶将绥穆,盖四海之内,董翰表章。

A. 昔者B. 于C. 暨D. 既2. 下列词语中,属于虚词的是:A. 山川B. 美丽C. 之D. 於3. 在古文《史记·五帝本纪》的开头描述中,“黄帝者,少昊氏之苗裔也”的“,”属于以下哪种虚词?A. 句中虚词B. 句末虚词C. 连词D. 并列虚词4. 划线词语是虚词的句子是:A. 其初即有人的舞蹈,那舞蹈就是一种载体,表达各国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与道德观念。

B. 都说植物没有智慧,可是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它们表现出了与人类完全不同的智慧。

C. 古代诗人常用“屈原”、“杜牧”作为自己作品的署名,以此寄托自己对这两位古代诗人的崇敬之情。

D. 庄子告诉我们,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比追求物质生活更重要。

5. 以下句子中不属于虚词的一项是:A. 於是百姓有饥色,告于文王。

B. 悲歌可以当泣,迅雷可以脱穷。

C.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D. 子非三思而后行者乎?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虚词“以”表目的的一项是:A. 用心把握时机,以便能尽早参加比赛。

B. 以其父之名义,表示感谢感激之情。

C. 他以勇敢果断的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赏。

D. 小明的父母以他的成绩来衡量他的学习进步。

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D。

划线词“既”出现在“既定庙堂”的意境中,表示已经、早已的意思,属于虚词之一。

2. 答案:C。

划线词“之”是表示所属关系的虚词,例如:“天之骄子”,表示天的骄傲之子。

3. 答案:B。

逗号“,”属于句末虚词,用于句子中起到连接作用。

4. 答案:D。

中考常用文言虚词练习(有答案)

中考常用文言虚词练习(有答案)
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定语后置标志(《岳阳楼记》)
⑧期年之后,表时间限定(《邹忌讽齐王纳谏》)
⑨辍耕之垄上去,到(《陈涉世家》)
杜少府之任蜀州去,到
妻之美我者主谓间取独(《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相当于“并且”、“又”、“和”或不译。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而且(《醉翁亭记》)
⑥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修饰(《醉翁亭记》)
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却(《论语》》)
⑧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表承接,就(《送东阳马生序》)
⑨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马说》)
温故而知新表承接,接着(《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却(《论语》)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于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与”、“跟”、“给”、“到”、“ 对于”等。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作“比”。
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
练习: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②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④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⑤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⑦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⑧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周亚夫军细柳》
⑧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周亚夫军细柳》

11、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练习(学生)

11、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练习(学生)

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练习(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1.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2、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3.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4.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5、徐而察之, 则山下皆石穴罅。

6、吾恂恂而起。

7、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其余则熙熙而乐。

8、谈笑而死, 断头置城上。

9、老妇恃辇而行。

10、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

11.吾攻赵, 旦暮且下, 而诸侯敢救者。

12、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13、地势极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远。

14、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5、秦师轻而无礼。

16、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朝济而夕设版焉。

18、置之地, 拔剑撞而破之。

19、灭滑而还。

20、军惊而坏都舍。

21.而翁归。

22.若欲死而父。

23.而母立于兹。

二、何1.君何以知燕王?2.一旦山陵崩,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3.客何为者?4、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5.却看妻子悉何在。

6.豫州今欲何至?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8、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9、吾幸而得汝, 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10、作计何不量!11.昔取之而有馀, 今守之而不足, 何也?12.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13、所在皆是也, 而此独以钟名, 何哉?14.齐人未尝赂秦, 终继五国迁灭, 何哉?15.吾何爱一牛?16、徐公何能及君也?1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 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18、吾欲之南海, 何如?19、今日之事何如?君谓皇上何如人也?20、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21.女行无偏斜, 何意致不厚?22.何乃太区区!23.万钟于我何加焉!24、何其衰也!25.如太行、王屋何?26、其如土石何?三、乎1、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壮士, 能复饮乎?齐桓、晋文之事, 可得闻乎?4.若寡人者, 可以保民乎哉?5、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6、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况大国乎?7、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8、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虚词用法专项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虚词用法专项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常考文言虚词用法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而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________《荆轲刺秦王》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3.温故而知新________《论语》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伶官传序》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六国论》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六国论》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游褒禅山记》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劝学》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游褒禅山记》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愚公移山》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________《伶官传序》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2.何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________《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________《赤壁之战》4.然则何时而乐耶________《岳阳楼记》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________《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_《伶官传序》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________《石壕吏》9.今日之事何如________《鸿门宴》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________《五人墓碑记》11.何以战________《曹刿论战》1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________《庄暴见孟子》13.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________《鸿门宴》1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________《阿房宫赋》3.乎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专题练习2008-01-14 20:05出处:互联网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3-12-21要求:仔细了解各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做例题巩固。

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⑹通“如”,好像,如同。

⑺通“尔”,你,你的。

(8)[而已]罢了。

(9)「而后」才,方才。

(10)「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巩固练习]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4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6朝而往,暮而归。

7掩口胡卢而笑。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9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1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13秦师轻而无礼。

1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余闻而愈悲。

16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17灭滑而还。

18军惊而坏都舍。

19而翁归。

20若欲死而父。

21而母立于兹。

22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3如是而已。

24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25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26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27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8三月而后成。

29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30假诸人而后见也。

3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3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何⑴什么。

⑵怎么样。

⑶哪里。

⑷多么。

⑸为什么。

⑹怎么。

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何如」怎么样,怎样。

「何消」哪用得着。

「何若」如何。

「何尝」并非。

「何为」⑴什么是。

例:何为“护官符”?⑵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⑶作什么。

例:①客何为者?②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何意」⑴什么意思。

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⑵岂料,哪里料到。

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何由」⑴如何。

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⑵什么原因。

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⑶从什么地方。

例:何由知吾可也?「何乃」怎么能。

例:何乃太区区!「何得」怎么能。

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何加」有什么益处。

例:万钟于我何加焉!「何曾」有什么益处。

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何其」多么。

例:何其衰也![巩固练习]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2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3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

)4却看妻子愁何在?5豫州今欲何至?6何由知吾可也。

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8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9作计何不量!10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1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1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13徐公何能及君也?1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5君谓皇上何如人也?16痛定思痛,痛何如哉!17你说的何尝不是。

乎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⑶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

⑷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

⑸同“于”。

⑹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⑺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⑻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巩固练习]1天下事有难易乎?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然,胡不己乎?4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5君将哀而生之乎?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7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18孰为汝多知乎!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0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1而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1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3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4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5忽乎吾将行兮。

1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7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8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19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20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2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

23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

2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5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6幽独处乎山中。

27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28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9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乃⑴于是,就。

⑵才,这才。

⑶却。

⑷是,就是,原来是。

⑸竟然。

⑹他的。

⑺乃至,甚至。

⑻可是。

⑼而,又。

⑽这样。

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

[巩固练习]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2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3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4良乃入,具告沛公。

5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6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7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8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9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10今君乃亡赵走燕。

11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12视之,乃庞德也。

1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5诸葛亮真乃神人。

16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1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1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9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20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

21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巩固练习]1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4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7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8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9妻跪问其故。

10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11成以其小,劣之。

12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其:它们)1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4其孰能讥之乎?15且行千里,其谁不知?16其为死君乎?17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本义项指后一个“其”)1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20今存其本不忍废。

2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5则齐国其庶几乎?2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27其若是,孰能御之?且⑴暂且,姑且。

⑵将,将要。

⑶而且,并且。

⑷况且,再说。

⑸尚且,还。

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

⑺同“夫”,句首助词。

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

⑼如果。

「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

例:①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

②且住,你听我说!③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之首!......”「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

例: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⑵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且如」就像。

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巩固练习]1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2存者且偷生。

3这个,你且收着。

4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5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6今且九十。

7不出,火且尽。

8且为之奈何。

9若属皆且为所虏。

10旦夕且死。

11且以一譬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12肃宣权旨。

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

13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14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

15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16且矫诏纷出。

17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

18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19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20且秦强而赵弱。

21且相如素贱人。

22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2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2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26河水清且涟漪。

27示赵弱且怯也。

28磐石方且厚。

29四体康且直。

30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31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32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33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

然⑴用在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

⑵然而,但是。

⑶是的,对的。

⑷如此,这样。

⑸用在句末,“像......一样”。

「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

「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

表示转折。

[巩固练习]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2夫子喟然叹曰。

3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4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5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6然群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7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8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9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10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

11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12子墨子曰:“然,胡不己乎?”13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4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1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7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稍通。

18然后得一夕安寝。

19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20然后以六合为家。

2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24然则一羽之不举,不为用力焉。

25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26然而隐忍以行。

27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若⑴如果,假如。

⑵像,好像。

⑶你(的),你们(的)。

⑷此,如此,这样。

⑸至于。

「若此」如此,这样。

例:①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例:指挥若定。

「若何」怎么样。

例:以闲敝邑,若何?「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例:车后若干递送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