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空间分析报告实验报告材料
GIS空间分析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一空间量算组名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能够掌握 ArcGIS 中空间分析的基本操作及其实现原理:1.能够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进行正确的地图投影与地图单位的设置;2.能够通过不同方法实现周长与面积的量算;3.实现对面积的中心与重心的计算;4.通过查询政府公报确定福州各区县的面积,并且以此作为真实的面积,计算数字化后的面积的误差;5.在计算周长以及面积的基础上计算不同的形状指数;6.利用数据中的GDP属性,制作GDP专题地图;二、实验原理根据ArcGIS中的ArcToolBox、GeoDatabase、Calculate Geometry等实现对面状地物周长以及面积的提取,根据收集到的官方数据,作为标准以计算出面积误差,并计算出其形状指数,最后依据各个地区的GDP,制作专题制图。
三、实验设备与数据1.硬件:计算机2.软件:ArcGIS9.33.数据:GIS导论实验七福州市政区矢量图四、实验步骤(一)数据预处理1.通过Mapinfo中“工具”----“通用转换器”,将TAB格式转换成Shape格式2.已知原始数据的坐标系统为WGS84坐标系统图1 原始数据2.查看投影信息图2投影信息(二)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表1. 面积计算误差分析地名实际面积栅格面积误差矢量面积误差罗源县1,081,000,000 10,907,392 13,040,0001,014,000,000 61,017,408 61,200,000福州市区五、分析与讨论1、关于投影与坐标的介绍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是使用经纬度来定义球面或椭球面上点的位置的参照系统,是一种球面坐标。
最常见的位置参考坐标系统就是以经纬度来量算的球面坐标系统。
地球坐标系统不是地图投影,只是对球体或椭球体的模仿。
地理坐标系统有经线和纬线组成,经纬度以地心与地表点之间的夹角来量算的,通常以度分秒(DMS)来度量。
地理坐标系统使用一个三维椭球体来定义地球上的位置,其经常被误认为是一个数据,但是数据仅仅是地理坐标系统的一部分,地理坐标系统包括角度测量单位、本初子午线和数据(数据是基于椭球体)。
arcgis空间研究分析实习报告
实习一:ArcGIS地统计分析指导老师:赵永一实习目地利用地统计分析模块,根据一个点要素层中已测定采样点、栅格层或者利用多边形质心,轻而易举地生成一个连续表面.这些采样点地值可以是海拔高度、地下水位地深度或者污染值浓度等.当与ArcMap一起使用时,学习利用地统计分析模块提供地一整套创建表面地工具来生成一个相对精确地连续表面,用这些表面来进行可视化、分析及理解各种空间现象等.b5E2R。
二实习内容1了解地统计分析模块,创建臭氧浓度缺省参数表面.2学习在创建表面之前如何对数据进行检查.数据检查地目地是为了找出数据中那些离群值并且发现数据中存在地趋势.p1Ean。
3创建第二个表面,这个表面更多地考虑了练习2中数据分析发现地空间关系,并且对练习1中生成地表面进行了改进.DXDiT。
4对练习1和练习3中创建地表面进行比较,并判断哪个表面对未知值地预测更好.5创建臭氧浓度超出临界值地概率图,从而生成第三个表面.6利用ArcMap地功能将你在练习3和练习5中创建地表面放在一起做最终地显示三实习步骤1 利用缺省参数创建一个臭氧表面(1)打开arcmap 并激活地统计分析模块(2)加载数据(3)利用缺省参数创建臭氧浓度表面.图1利用缺省值创建地臭氧表面2 检查数据(1)检查臭氧浓度数据分布是否符合正态分布,从下图可以看到臭氧浓度分布大致符合正态分布图2臭氧浓度分布直方图(2)正态QQ图.另外一种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地方法,通过标准正态分布与现有数据分布比较,还可以找到一些异常值,来检查并校正这些异常值.若符合正态分布则数据点应成一条直线,那些不在直线上地点为异常点.RTCrp。
图3臭氧浓度正态QQ图(3)用趋势分析工具识别数据中地全局趋势.只有数据分布符合一定地趋势,才能用数学公式对确定表面进行模拟,故需要分析数据地全局趋势.5PCzV。
图4臭氧数据全局趋势(4)理解数据地空间自相关和方向效应.利用半变异函数/协方差函数云图,在半变异函数/协方差函数云图中,每个红点表示一对采样点.既然越近地点越相似,那么在半变异函数云图中邻近地点(在X轴地左边)应该有较小地半变异函数值(在Y轴地下部).随着样点对间距离地增加(在X轴上向右移动),变异函数值也要相应增加(在Y轴上向上移动).然而,当到达一定地距离后,云图变平,这表明超出这个距离时,样点对之间不再具有相关关系了.jLBHr。
《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时间:2008年4月13日至2008年4月27日实验一:缓冲区分析与叠置分析实验数据:buffer analysis data文件夹下的:point.shp,centerline.shp,sports.shp一、缓冲区分析:包括对点,线,面图层的缓冲,通过使用不同的条件,分析查看缓冲区分析的效果。
1.对线图层右侧做缓冲区.对centerline做右侧的40米的缓冲区(right,flat),命令栏中输入如下命令:Buffer_analysis centerline D:\line_bufferright.shp "40 Meters" RIGHT FLAT NONE #生成的图层 line_bufferright.shp 如下:2.对线图层左侧做缓冲区分析.对centerline图层的左侧做40米的缓冲区(left , round),输入命令如下:Buffer_analysis centerline D:\line_bufferleft.shp "40 Meters" LEFT ROUND NONE #生成的图层 line_bufferleft.shp 如下:3. 对线图层两侧做缓冲区.对centerline做两侧的40米的缓冲区(full,round),输入命令如下:Buffer_analysis centerline D:\line_bufferfull.shp "40 Meters" FULL ROUND NONE # 生成的line_bufferfull.shp如下:5.对点图层做缓冲.对point做40米的缓冲区(full,round),输入命令如下:Buffer_analysis point D:\point_buffer.shp "40 Meters" FULLROUND NONE # 生成的图层 point_buffer.shp 如下:6. 对面图层左侧做缓冲.对sports图层做左侧的40米的缓冲区(left,round),命令栏输入如下:Buffer_analysis sports D:\sports_buffer.shp "40 Meters" LEFT ROUND NONE #生成的图层 sports_buffer.shp 如下:7.sports图层的两侧均做缓冲。
GIS实验报告
GIS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 GIS 实验旨在深入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掌握 GIS 在地理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和地图制作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对地理空间信息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软件为 ArcGIS 106,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实验数据包括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道路数据等。
三、实验内容1、数据导入与预处理首先,将实验所需的各类数据导入 ArcGIS 中。
在导入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格式的兼容性,并对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坐标系的定义、数据的裁剪和拼接等。
通过这些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后续的分析和处理奠定基础。
2、空间数据编辑在 ArcGIS 中,使用编辑工具对空间数据进行修改和完善。
例如,对道路数据进行线段的添加、删除和修改,以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同时,对土地利用数据中的错误分类进行纠正,保证数据的质量。
3、空间分析运用 Arc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1)缓冲区分析:以道路中心线为基础,创建一定宽度的缓冲区,用于评估道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
(2)叠加分析:将土地利用数据与地形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情况。
(3)网络分析:通过构建道路网络模型,计算最短路径、服务范围等,为交通规划和资源配送提供决策支持。
4、地图制作与输出根据分析结果,制作专题地图。
在地图制作过程中,合理选择地图符号、颜色和标注,以清晰直观地展示地理信息。
同时,添加图例、比例尺和指北针等地图要素,增强地图的可读性。
最后,将制作好的地图以多种格式输出,如图片格式(JPEG、PNG 等)和 PDF 格式,以便于分享和使用。
四、实验结果1、数据预处理后,各类数据的坐标系统一,数据完整性得到保障,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2、空间数据编辑使得道路和土地利用数据更加准确和合理,提高了数据的质量。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实验报告一、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地理信息处理系统,其可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以及展示各种地理数据。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地理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空间分析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二、数据预处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数据的质量对后续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该过程包括数据的清洗、匹配以及转换。
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剔除、修改或填补,以去除重复、错误和不完整的数据。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数据清洗技术来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匹配数据匹配是指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关联,以便进行集成和分析。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使用地理编码或空间位置信息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匹配。
3.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指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地理信息系统所需的格式和结构。
这可以包括数据类型的转换、坐标系统的转换以及数据单位的转换等。
三、空间分析与处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是指对地理数据和地理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空间分析技术来研究地理数据之间的关系、趋势以及模式。
1. 空间关系分析空间关系分析是指通过计算地理数据之间的距离、邻近性和覆盖关系等,研究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空间关系分析来确定两个地理要素之间的最短路径或最近邻。
2. 空间趋势分析空间趋势分析是指对地理数据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空间趋势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地理现象的空间规律和趋势,进而为决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3. 空间模式分析空间模式分析是指对地理数据的分布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空间模式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地理现象的集聚性、离散性以及随机性等特征,为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可靠的参考。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某地区的地理数据进行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实验。
ArcGIS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ArcGIS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医院选址及三维可视化的实现学生学号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20XX年06月2一、实验目的:熟悉数据xx、矢量分析、栅格分析、表面分析及三维分析的内容。
熟练掌握ArcMap,ArcCatalog,ArcScene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现要建立一个医院,要求其位置符合下列要求:1、距主要公路不能太远;2、距居民区不能太远,可选择内部区域;3、医院应该位于地势平坦区;4、医院的位置应该避开现有的卫生院;将符合要求的地块在ArcScene中与影像叠加,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显示。
三、实验数据:影像(可以提取土地利用数据:山地\\居民地\\其它用地) 等高线(用来生成DEM) 已有卫生院的点状分布图四、实验方案:五、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数据1、启动ArcMap,加载已有数据,影像图、DEM图以及卫生院的点状分布图。
3图12、打开ArcCatalog,新建Personal Geodatabase。
图23、在Personal Geodatabase下新建feature dataset,名为feature。
4图34、新建两个feature class,分别为line1和polygon1。
图45图55、在ArcMap中加载并xx新建立的两个图层,line1和polygon1,分别对影像中道路和居民地进行矢量化。
图66、对道路的矢量化结果6图77、对居民地的矢量化结果图8至此,数据的准备工作已完成。
数据操作阶段1、满足第一个要求,距主要公路不能太远。
对道路层进行缓冲区建立。
生成Buffer_of_文件。
7图92、满足第二个要求,距居民区不能太远,可选择内部区域注意在建立缓冲区时,Create buffers so they are 选择outside polygon(s) and include inside,以保证可选内部区域。
生成Buffer_of_polygon1_文件。
GIS空间分析综合性试验报告
本科学综合性实验报告学号104130134 姓名尹文姣学院旅地学院专业、班级地理信息系统10级实验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教师及职称董铭开课学期2011 至2012 学年第二学期填报时间2012 年 6 月12 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实验实验名称ArcGIS空间分析综合性实验报告序号实验2012年6月实验室时间一.实验预习1.实验目的:通过对已配准并添加点、线、面要素的惠州市地图进行如下操作:空间数据查询,缓冲区分析,叠合分析。
在操作过程中,逐渐加强对ArcGIS软件的运用和加深实验操作步骤的了解。
(1)了解ArcGIS,工作界面和一般操作过程,熟悉其功能并可以熟练操作。
(2)掌握空间数据查询,缓冲区分析,叠合分析的各个操作步骤和过程。
(3)熟悉图像布局输出过程,了解一幅地图的制作到输出成图的过程。
2.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实验原理:1.数据查询:根据用户的需求,从数据库中找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空间数据子集,提供给用户作为评价、管理和决策服务。
2.缓冲区分析:用以确定围绕某地要素绘出的定宽地区,以满足一定的分析条件。
点的缓冲区是个圆饼,线的缓冲区是个条带状,多边形的缓冲区则是个更大的相似多边形。
缓冲区分析是GIS 中基本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尤其对于建立影响地带是必不可少的。
3.叠合分析: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 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 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性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实验流程如下:3. 实验设备及材料 硬件设备:计算机 软件设备:ArcGIS 软件实验材料: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实验数据:经过配准以及数字化处理后的惠州市地图处理数据添加各种属性完善属性表空间数据查询空间缓冲区分析空间数据叠合分析输出图形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一.实验具体操作1.在ArcMap中打开经配准以及数字化处理后的惠州市地图:2、空间数据查询:(1)鼠标点击选择要素查询:启动ArcGIS,打开惠州市地图,选用菜单selection/set selection layers,打开set selection layers对话框,把各个图层都勾选为可选图层,然后关闭此对话框。
空间分析课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空间分析作为GIS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备空间分析技能的专业人才,我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设了空间分析课程。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空间数据处理的技能。
二、实习目的1. 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练运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和处理;3. 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提高空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准备(1)熟悉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导入、编辑、查询、分析等;(2)了解实习区域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空间数据;(3)制定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标。
2. 实习过程(1)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空间数据进行清洗、转换、裁剪等操作,确保数据质量;(2)空间叠加分析:分析实习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等空间数据,识别土地利用变化、植被覆盖变化等;(3)缓冲区分析:分析实习区域内的交通网络、水源分布、自然灾害风险等,确定缓冲区范围;(4)空间插值分析:分析实习区域内的气温、降水、土壤养分等空间数据,绘制空间分布图;(5)空间聚类分析:分析实习区域内的居民点分布、企业分布等,识别空间分布规律;(6)空间网络分析:分析实习区域内的交通网络、电力网络等,确定最优路径。
3. 实习成果(1)完成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和心得体会;(2)制作实习成果图件,包括空间分布图、缓冲区图、空间插值图、空间聚类图、空间网络图等;(3)提交实习报告和图件,参加实习成果展示。
四、实习心得1. 空间分析课程实习使我深刻认识到空间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提高了空间数据处理的技能;2.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3.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空间思维能力;4. 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为今后的团队协作打下了基础。
GIS空间分析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GIS空间分析实习报告学号:1004125217姓名:黄亮亮指导老师:刘湘南实习一1. 分析Redlands市的道路分布情况。
(1)Street.shp是该城市的道路,属性表中Class字段表示道路等级,请统计1-5级道路的长度。
答:(2)计算不同地类的面积以及各地类范围内道路的总长度及道路密度。
写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操作步骤及运算结果。
答:操作步骤:a.地类的面积计算:在图层中加载Landuse.shp图像,右键打开其属性表,按属性选择“LU_ABV=’AGR’”等七个地类,再右键点击AREA属性,选择统计,得到该地类的面积信息。
b.各地类范围内道路总长度的计算:首先,执行Arctoolbox Data ManagementTools→Features→Feature to line命令,在Feature to line对话框中Input feature选择landuse,点击OK,输出图层Landuse_FeatureToLine, 加载进图层中。
然后,右键打开属性表,AREA一栏所对应的的就是道路总长度,按照地类不同,得到上图结果。
c.道路密度的计算:道路密度=道路总长度/面积。
2. 使用…\EX1\report1\road.mdb中的数据(1)startpot和endpot分别为起点和终点,计算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和方位关系。
答:直线距离:首先,在ArcMap中加载startpot和endpot数据;然后,在Arctoolbox中选择分析工具------邻域分析------点距离,在输入要素中选择startpot,在邻近要素中选择endpot,点击确定,得到距离。
(输入要素)得到两点间的距离为:2083.750647米。
在Arctoolbox中选择分析工具——邻域分析——生成近邻表。
在Input Features中选择startpot.shp,在Near Features中选择endpot.shp,在位置和角度前面的文本框中打“√”,修改最接近匹配项的最大数量为1,单击确定。
GIS原理实验四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实验四空间分析操作一、空间分析原理1.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空间信息或者从现有的数据派生出新的数据,是将空间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
2.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
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空间隐含信息的提取和传输能力)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
3.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
4.空间分析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
5.空间分析可以基于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进行,具体是情况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二、空间分析过程1.确定问题并建立分析的目标和要满足的条件2.针对空间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3.准备空间操作中要用到的数据。
4.定制一个分析计划然后执行分析操作。
5.显示并评价分析结果三、空间分析操结果(含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1.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间的相互转换(1)在ArcCatalog下新建一个要素类(要素类型为:多边形),命名为:ClipPoly.shp(2)在ArcMap中,加载栅格数据:Landuse.lyr和ClipPoly.shp(3)编辑ClipPoly图层,根据要剪切的区域,绘制一个如下图所示的多边形,并在属性表中将多边形的字段“ID”的值修改为1,保存修改,停止编辑。
(4)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执行命令:<空间分析>-<转换>--<要素到栅格>,并按下图所示操作。
(5)执行命令: <空间分析>-<栅格计算器>,并按如下方式进行计算,最后求值。
(6)最后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栅格数据,如下图所示:结果分析:通过此操作,我们可以将我们需要的那部分要素集通过剪切和转换来得到我们需要的栅格数据。
2.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1)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栅格数据Slope1,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执行菜单命令“重分类”。
arc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arc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功能之一,通过利用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ArcGIS是一种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功能,用于空间分析。
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ArcGIS在空间分析方面的应用,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使用ArcGIS进行空间分析,深入研究和分析给定的地理现象,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将掌握ArcGIS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并了解如何使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步骤1. 数据准备在进行空间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准备相关的地理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地图、遥感影像、点线面数据等。
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选择了XXXX地区的人口分布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以及交通网络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2. 数据导入与处理将准备好的地理数据导入ArcGIS中,通过数据清理和预处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利用ArcGIS中的地图绘制工具,将导入的地理数据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
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符号和颜色,根据数据的不同属性进行标注和区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4. 空间分析4.1 点图层的空间分布分析通过分析人口分布数据,使用ArcGIS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得出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据此,我们可以了解人口聚集和分布的情况,并进一步推断不同地区的发展潜力和规划需求。
4.2 面图层的属性统计分析根据土地利用数据,我们可以对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
利用ArcGIS中的属性表查询工具,我们可以得到各个区域的土地利用比例以及特定土地类型的面积和占比。
这些统计结果对于土地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3 线图层的网络分析利用交通网络数据,我们可以进行路径分析和服务区分析。
通过ArcGIS中的网络分析工具,可以计算出两个位置之间最短路径的长度和所需时间,并将结果表示在地图上。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如空间叠加、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3. 运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1. 数据准备本次实验采用我国某地区的矢量数据,包括行政区划、交通网络、土地利用等数据。
2. 空间叠加分析(1)目的:分析行政区划与交通网络的相互关系。
(2)步骤:① 打开ArcGIS软件,加载行政区划和交通网络数据;② 选择“分析”工具栏下的“叠加”工具;③ 设置叠加类型为“交集”;④ 选择输出图层,保存结果。
(3)结果分析: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可以看出行政区划与交通网络的分布情况,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3. 缓冲区分析(1)目的:分析某地区河流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
(2)步骤:① 打开ArcGIS软件,加载行政区划、交通网络和河流数据;② 选择“分析”工具栏下的“缓冲区”工具;③ 设置缓冲区距离为500米;④ 选择输出图层,保存结果。
(3)结果分析:通过缓冲区分析,可以看出河流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范围,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4. 网络分析(1)目的:分析交通网络的通达性。
(2)步骤:① 打开ArcGIS软件,加载行政区划、交通网络和居民点数据;② 选择“分析”工具栏下的“网络分析”工具;③ 设置网络分析类型为“最短路径”;④ 选择起点和终点,保存结果。
(3)结果分析:通过网络分析,可以看出居民点到交通网络的通达性,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可以看出行政区划与交通网络的分布情况,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根据交通网络的分布情况,合理规划住宅区、商业区等。
2. 通过缓冲区分析,可以看出河流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范围,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例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可以根据河流的分布情况,合理规划湿地保护区、农田保护区等。
3. 通过网络分析,可以看出居民点到交通网络的通达性,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GIS原理实验五实验报告
GIS原理实验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和掌握 GIS 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网络分析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功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数据实验所使用的数据包括:1、某城市的道路矢量数据,包含道路的名称、类型、长度等信息。
2、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多边形数据,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3、一些点状设施的位置数据,如学校、医院、超市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缓冲区分析1、选择需要创建缓冲区的要素,如道路。
2、设置缓冲区的距离,例如,对于主干道设置 500 米的缓冲区,对于次干道设置 300 米的缓冲区。
3、生成缓冲区,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缓冲区覆盖的区域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二)叠加分析1、将不同功能区的多边形数据进行叠加,如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叠加。
2、分析叠加后的结果,确定不同功能区之间的重叠区域和相互关系。
3、通过叠加分析,找出同时具备多种功能的区域。
(三)网络分析1、构建城市道路网络模型,确定节点和边的属性。
2、进行最短路径分析,例如,计算从学校到超市的最短路径。
3、进行资源分配分析,比如确定某个医院能够覆盖的服务范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缓冲区分析结果通过缓冲区分析,我们得到了道路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
对于主干道的缓冲区,覆盖了较大的面积,包括了一些周边的建筑物和公共设施。
而次干道的缓冲区相对较小,主要影响到道路附近的一些居民小区和小型商业店铺。
这一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道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叠加分析结果在叠加不同功能区的多边形数据后,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在某些区域,商业区和住宅区有一定程度的重叠,这可能意味着这些地方既具备商业服务设施,又有居民居住。
同时,我们也找到了一些纯商业区和纯住宅区,这为城市功能分区的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
(三)网络分析结果在最短路径分析中,我们成功计算出了从学校到超市的最优路径。
gis空间分析报告
GIS空间分析报告1. 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收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地理数据。
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和模式。
本报告旨在介绍如何通过GIS进行空间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2. 数据准备在进行空间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准备相关的地理数据。
包括地图数据、属性数据和辅助数据等。
地图数据可以是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而属性数据则包含与地理要素相关的详细信息。
辅助数据包括基准数据、空间参考和地理边界等。
3. 数据清理和预处理在进行空间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理和预处理。
这包括删除重复记录、处理缺失值、解决数据不一致性和进行数据转换等。
数据清理和预处理的目的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空间分析方法选择根据分析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方法。
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连接分析和密度分析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分析结果。
5. 数据可视化在进行空间分析之前,可以使用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探索。
通过地图、图表和统计分析等方式,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理数据的分布和特征。
数据可视化有助于发现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6. 空间分析执行根据选择的空间分析方法,使用GIS软件进行分析。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分析参数和条件。
执行空间分析后,可以得到分析结果,如缓冲区范围、叠加分析结果或连接分析的网络图等。
7. 分析结果解释分析结果需要进行解释和解读。
根据实际需求,将结果与其他数据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和意义。
通过对结果的解释,可以回答分析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决策支持。
8. 结论GIS空间分析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地理问题。
通过本报告的步骤和方法,我们可以进行系统而有效的空间分析。
随着技术的发展,GIS 空间分析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并为我们带来更多有价值的结果。
空间分析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空间分析作为GIS的核心功能之一,通过对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为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决策支持。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空间分析技术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常用空间分析方法,如空间插值、空间叠加、缓冲区分析等;3. 学会利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实验;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空间插值(1)实验目的:了解空间插值原理,掌握常用空间插值方法。
(2)实验内容:以某地区降水量数据为例,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和样条插值法(Spline)进行空间插值,生成连续的栅格表面。
(3)实验步骤:1)导入实验数据;2)选择插值方法;3)设置插值参数;4)执行插值操作;5)输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2. 实验二:空间叠加(1)实验目的:了解空间叠加原理,掌握常用空间叠加方法。
(2)实验内容:以某地区土地利用数据和植被覆盖数据为例,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生成叠加结果。
(3)实验步骤:1)导入实验数据;2)选择叠加类型;3)设置叠加参数;4)执行叠加操作;5)输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3. 实验三:缓冲区分析(1)实验目的:了解缓冲区分析原理,掌握常用缓冲区分析方法。
(2)实验内容:以某地区交通线路为例,进行缓冲区分析,生成不同距离的缓冲区。
(3)实验步骤:1)导入实验数据;2)设置缓冲区参数;3)执行缓冲区操作;4)输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通过空间插值实验,成功生成了某地区降水量的连续栅格表面,为后续的水资源管理、灾害预警等提供了数据支持。
2. 实验二:通过空间叠加实验,成功生成了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的叠加结果,为土地规划、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数据基础。
3. 实验三:通过缓冲区分析实验,成功生成了不同距离的缓冲区,为交通规划、土地利用等提供了决策依据。
ArcGIS空间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空间数据分析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根据所给shp文件中给出的北卡罗来纳州县婴儿出生和死亡率、吸烟人数(单位:千人)等数据,结合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工具,计算其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聚集性,并进行分析。
2.实验要求1) 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ArcGIS中的空间分析系列工具。
2) 理解全局莫兰指数、G统计量、局部莫兰指数、局部G统计量所表达的含义,并对结果报告作出分析。
3.实验结果及分析3.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是对属性值在整个区域的空间特征的描述。
表示全局空间自相关的指标和方法很多,主要有全局Moran’s I、全局Geary’s C和全局Getis-Ord G都是通过比较邻近空间位置观察值的相似程度来测量全局空间自相关的。
3.1.1全局莫兰指数一般说来,莫兰指数分为全局莫兰指数和安瑟伦局部莫兰指数,此处选择全局莫兰指数进行分析。
全局莫兰指数计算结果给出关于所有数据的相关性的数值,用以衡量数据的空间自相关性,一般取值[-1,1]。
全局莫兰指数数值若在0-1间,则为空间正相关,值越大,空间相关性越明显;若在-1-0之间,则为空间负相关,值越小,空间差异越大;若为0,则空间分布为随机性。
z得分表示标准差的倍数。
p值代表的是概率。
它是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在空间相关性的分析中,p 值表示所观测到的空间模式是由某一随机过程创建而成的概率。
若该值小于一定的数值即代表该数据为随机生成结果是小概率事件,即拒绝零假设,认为该数据具有聚集特征。
吸烟人数以及死亡率全局莫兰指数报表表3.1 吸烟人数全局莫兰指数表表3.2 婴儿死亡率全局莫兰指数表①Moran I指数:北卡罗来纳州县吸烟人数的莫兰指数为0.72,婴儿死亡率的莫兰指数为0.61,二者均大于0,说明此地的吸烟人数和婴儿死亡率空间自相关性均为呈现空间正相关,且相关性较为强烈。
吸烟与当地的文化环境,以及政府政策的指定有关,因此会在空间分布上有很高的相关性。
Arc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五空间分析实验内容:了解矢量数据空间分析的原理,掌握空间数据查询的基本操作和用途,掌握空间矢量数据的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基本操作和用途。
已知条件:已知可供选择的备选厂址(FactorySite图层中的点所示)问题要求:城市道路距离要求:要求候选厂址离城市公路(Road图层)的距离小于200米居民地距离要求:要求候选厂址离居民地(Resident图层)的距离大于500米;备选厂址高程要求:要求候选厂址的高程小于250米;备选厂址坡度要求:要求候选厂址的坡度小于2.5度;输出结果:符合条件的厂址。
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包括:part1:备选厂址FactorySite,居民地Resident,城市道路Road;part2:街道图层AIOStreets,城市地籍图层AIOZonecov;part3:城市市区交通网络network,商业中心分布Marketplace,名牌高中分布school,名胜古迹分布famous place。
实现方法:1.空间数据查询(1)打开ArcMap,加载part1中的三个图层,为FactorySite图层设置标注,效果如图1所示。
图1(2)选择“高程小于250米,且坡度小于 2.5度”的备选厂址,菜单““Selection”->“Select By Attributes”,图层选择FactorySite,方法选择“创建新选择内容”,查询的条件为“Height<250 AND Slope<2.5”,点击确定应用,可以筛选出来10个备选厂址,如图3所示。
图2图3(3)在以上操作的基础上,继续选择“离城市公路(Road图层)的距离小于200米”的候选厂址,执行菜单“Selection”->“Select By Location”,设置参数如图4所示,筛选出来6个备选厂址,查询结果如图5所示。
图4图5(4)最后一个条件是“离居民地(Resident图层)的距离大于500米”,由于位置查询中没有提供大于的操作,可从当前选择集中去掉“离居民地距离小于500米”的候选厂址,参数设置如图6所示,筛选出来3个备选厂址,查询结果如图7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文案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
实验报告
姓名_任富祖_学号_134130412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2013级GIS
实验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指导教师_董铭_
开课学期 2014 至_2015 学年_下学期
上课时间 2015_年 3-6月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图一
(三)空间分析
(1)在界面中观看加载进来的两个面图层,发现在安徽省境界外仍然有湖的存在,而在省外的是我们不考虑的,所以我们要将它删掉。
如图二所示
图二
(2)选择“arctoolbox”中“extract”选项下的“clip”选项,将“湖”当做输入
图层,“城市区域”当做裁剪图层。
如图三
图三
(3)图层输出了以后,发现湖在省外的部分都没有了,打开“湖—clip”的属性表,
点击字段下面的自动计算更新一下数据,发现数据和以前的也不一样了。
如图四,当
所以数据都更新好之后进入下一步。
图四
(4)这一步要做的是计算土地面积,土地面积就是行政区域减掉湖的面积,所以这一步我们要用的空间叠合分析中的另外一个工具“erase”。
打开“arctoolbox”,点击“overlay”选中“erase”工具,双击,出现了如图五的对话框,我们选择“城市区域”为输入图层,而“湖—clip”为擦去图层,点击OK,生成了“城市区域—Erase”
图层。
图六
(5)点击右键,打开属性表,更新一下数据,这些土地的面积就是减掉湖的面积之后所剩下的了。
如图七
图七
图八是之前没有减掉湖面积的属性表,我们可以进行一下对比。
图八
(6)添加字段“人口数”这些是从网上查找下来的资料,每个城市的总人数,知道人口数和土地面积了以后,我们就可以计算人口密度了。
新建一个字段“人口密度”点击右键,选择“field Calculator”选择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这样字段下面就会自动计算出各个城市的人口密度了。
如图九
图九
(7)接下来添加一个字段“GDP”也是网上找来的资料,和另外一个字段“经济等级”,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用到属性数据查询的工具“SQL”,从菜单中的“selection”下面打开“select by attributes”,输入“GDP》=3000”,查找发现只有合肥一个城市大于3000,如图十,在后面的经济等级字段中输入“A”,同理,将2000-3000记为B,
将1000-2000的记为C,将小于1000的记为D,就生成如图十一一样的属性表。
图十
图十一
(四)缓冲区分析
(1)加入“长江—clip”图层和“民航机场”图层,点击“arctoolbox”中“analysis”下的“buffer”,将“长江—clip”作为输入图层,选择20KM作为缓冲区的宽度,如
图十二。
图十二
(2)生成的缓冲区如图十三所示。
图十三
(3)同理生成“民航机场”的缓冲区,缓冲区的半径为40KM,如图十四
图十四
(4)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等级评定,新建图层“交通等级”,同时位于长江缓冲区和机场缓冲区内的城市为等级A,只满足一个的为等级B,不满足的为等级C,然后我们要做的是看哪几个城市属于等级A,这时我们用到空间叠合分析中的
“intersect”工具,加入“长江缓冲区”“机场缓冲区”和“城市”三个图层,如图十五
图十五
(5)结果生成了如图十六所示的图层,图层中只有两个点,“芜湖市”和“安庆市”,说明同时符合这两个缓冲区的只有这两个城市。
图十六
(6)打开属性表,将“安庆市”和“芜湖市”的交通等级后面的属性表中填入等级
A,同理分析只满足一个缓冲区的城市和不满足缓冲区的城市,将表格补充完成,生成如图十七
图十七
(五)空间查询分析
(1)加载“5A景区”和“山”图层。
如图十八
图十八
(2)新建字段“环境等级”这个等级根据城市内所有的“5A景区”“山”和“湖”
同时含有这三个要素的城市,环境等级记为A,拥有两个记为B,一个记为C,没有记为D。
我们打开“selection”下面的“select by location”,输入“山”如图十九。
地图中所有的山要素都会以高亮色的形式表示出来。
图十九
(3)根据上述条件评定环境等级,最后加入字段“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是根据“人口密度”“交通等级”“经济等级”“环境等级”进行的综合评定。
如图二十
图二十
(六)成图
(1)右键点击“城市区域—erase”选中“Properties”,点击“symbology”,点击“categories”选择下面的“unique values”右面的“value field”选择“生活质量”然后选择颜色,“绿—红”,点击确定后,地图就上了颜色,各个城市的生活质量等级都显示了出来。
分为四个等级,红色为等级A,橙色的等级B,黄色为等级C,绿色为等级D。
如图二十一
图二十一
(2)生成图如图二十二所示。
图二十二
(3)最后将所有的图层都加进来,增加字段显示,比例尺和指北针还有图例,以专
题地图的形式展现出来,最后成图,如图二十三
图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