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13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起源于欧洲而不是中国

合集下载

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摘要】启蒙时期是欧洲思想史上的重要阶段,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也在西方逐渐传播开来。

本文将探讨启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异同,并重点分析儒家思想在欧洲启蒙运动中的影响。

西方哲学家对儒家思想的评价也将被探讨,以及儒家思想对欧洲的政治、教育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将讨论儒家思想在西方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并总结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展望未来,儒家思想在西方的发展仍有巨大潜力,有望继续对西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启蒙时期、儒家思想、西方传播、影响、异同、欧洲启蒙运动、哲学家评价、政治、教育、文化、现代社会、总结、展望。

1. 引言1.1 启蒙时期的背景启蒙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思想运动时期,大约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

这一时期的背景主要是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影响,以及对中世纪传统权威体制的质疑和挑战。

启蒙时期的人们开始强调理性和经验,主张人类应当依靠理性和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完全依靠宗教和传统观念。

在这个思想潮流中,儒家思想作为东方传统文化的代表,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兴趣。

他们开始翻译儒家经典,探讨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这种跨文化交流和对话为启蒙运动带来了新的思想资源和启发,同时也促进了西方文明和东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启蒙时期的背景为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和影响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条件和思想土壤。

这种跨文化交流和对话不仅影响了启蒙时期的思想发展,也对当代世界文明的多元化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2 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历程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历程可以追溯至16世纪初,最早由基督教传教士和欧洲旅行家带回欧洲。

其中最著名的传教士是利玛窦,他在明朝时期学习了儒家经典,将其翻译成拉丁文,并在欧洲传播。

随着殖民主义的兴起,欧洲人开始对东方文化产生兴趣,儒家思想逐渐被引入欧洲知识界。

在17至18世纪的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欧洲知识界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对比

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对比

中国古代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
欧洲:14 15C,率先在地中海沿岸,eg.威尼斯、佛罗伦萨
随后,在尼德兰、法国南部、莱茵河畔等地城市出现并迅速发展。

中国:明朝中后期(即16C)产生,但发展异常艰难,速度缓慢,范围狭窄。

共同点:
发生时间:西欧产生在14—15世纪,中国在明朝中后期。

出现区域:都产生在沿海或沿江交通发达、贸易频繁地区。

产生结果:都宣告了封建社会开始衰落解体。

不同点:
发展程度中国:只是出现于江南个别地区和个别手工业部门,
欧洲:产生途径更广泛:城市手工作坊转化为手工工场,
商业资本的直接作用,
农村资本主义农场的出现。

社会环境中国:封建制度顽固,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封建政府压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欧洲:封建制度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容易突破封建主义束缚发展兴起。

结局、影响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起来,,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形成强大的历史潮流,推动欧洲各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冲击着东方落后制度,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受到封建主义扼杀,止步不前
拉大了与欧洲的差距,造成落后挨打的局面。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关于李约瑟难题——鲍宗港著名且悬而未定的猜想、难题或定理,一直都是相应领域的大家的钟爱。

就像哥德巴赫-维诺格拉朵夫定理、费马大定理。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多少大家投身其中。

作为一名大二学生,与李约瑟难题的相遇,显得那么理所当然。

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的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乔瑟芬•李约瑟,在对中国科技史进行大量的研究后,编著了《中国科学技术史》。

在15卷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即“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回答如此难题,大家一定能全面分析,多面思考。

而我比不上前人大家,只能寥寥数笔,记下一孔之见。

尽量站在足够多的前人的肩头,把他们眺望到的视角收纳其中。

经过漫漫长夜般的中世纪,西欧进入了十四世纪,正是这个时候封建制度逐渐衰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萌芽。

政治上,王权与资本主义的相互扶持。

中世纪,西欧封建国家四分五裂,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国王与教皇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激烈。

当形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时,为了巩固政权,王权开始与资本主义相扶持。

在城市出现早期,城市与王权结盟,使市民阶级参与政治,城市自治和城市议会,也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

经济上,多数学者,都偏向于马克思的观点,这是无可非议的。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在原始积累的历史中, 对正在形成的资本家阶级起过推动作用的一切变革, 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 尤其是那些剥夺大量人手中的传统的生产资料和生存资料并把他们突然抛向劳动市场的变革。

但是, 全部过程的基础是对农民的剥夺。

这种剥夺只是在英国才彻底完成了。

因此, 英国必然在我们的概述中占着主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授课类型:复习课教学重、难点:1、儒家思想内容;2、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和原因;3、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手段:学案导学、复习课件【考情分析】思想文化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精神成果,在强调从人类文明史角度审视历史的今天,思想文化在高考中的地位加强的趋势日益明显,在高考中是频频出现。

从2001年到2007年高考都有这方面内容的题目。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涉及材料、问答等形式,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计明年高考会在这个命题富矿中继续挖掘,出题方式可能以选择题为主要趋势。

(附:2007年的部分高考题)导入新课:以孔子文化年引入【第一步:基础过关】分两个层次:以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展开,(要求:提问面尽量广)【第二步:地位演变】资料:07年山东考试说明相关内容规定(思路:以考试说明与学案的配合来进行,基础是在学生第一步掌握儒家思想的内容上进行。

)1、归纳儒家思想的地位演变(1)春秋——孔子创立战国——孟子发展地位:是显学但是不被重视(2)西汉——董仲舒吸收法、道两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维护大一统地位:确立主流地位(3)宋明——程朱所代表的理学吸收佛道两家、形成理学地位:重新占据思想界的主导地位(4)明清时期——整个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风气。

思想批判出现地位:空前强化【巩固落实】材料一“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

——《史记·孝武本纪》材料二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结合材料回答:(1)西汉初年统治者以何学说治理国家?为什么?材料三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家足人给,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中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比较

中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比较

中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比较
1.产生时间
西欧:14、15世纪产生。

中国:16世纪产生(明朝中后期)。

2.发展历程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迅速发展,使西欧社会迅速完成了社会转型。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始终没有发展成为改造封建社会的经济力量,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断。

3.不同发展结果的原因
(1)政治上
西欧:英国议会、法国三级会议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参政,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抑制了资本主义发展。

(2)经济上
西欧: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黑奴贸易和重商主义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中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3)思想上
西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

中国:八股取士、文字狱钳制了思想,压制了新思想的产生。

为什么近代科学会在欧洲起源,而不是中国?-史者日记的回答

为什么近代科学会在欧洲起源,而不是中国?-史者日记的回答

为什么近代科学会在欧洲起源,而不是中国?-史者日记的回答在中国古代,是有着不少领先于世界水平的科学技术了,四大发明都说烂了,这里就不说了。

祖冲之精确了圆周率,华佗配制出麻沸散,张衡发明地动仪,针灸,珠算,十进制计数等等,都是绝对领先于世界的。

但是为什么到了近代,我们的科学发展却慢了下来呢?甚至落后于欧洲国家很大的距离,这里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政治因素。

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是君主集权在统治着整个中国。

而对于普通人民而言,他们被封建思想长期影响,往往只想着学而优则仕,混得个在朝为官,而不愿意走自己的路。

然而西方就不同了,近代欧洲爆发了一次又一次革命,腐朽的封建思想被取缔,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这些欧洲人多数富有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其实这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政治促进了欧洲的近代科学。

第二,经济因素。

与封建中央集权配套,中国的经济制度几千年来只有一种,那就是小农经济。

在小农经济的影响下,中国人往往习惯于跟随经验总结,而不是冒昧创新。

其实纵观中国古代,所有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基于农业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也就是说这是一种被动的创新。

而对于欧洲,则正好相反,近代欧洲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参与者更愿意通过一个自由的市场去寻求自我的实现,而不是走老路子选择种地或者从政,在市场的作用下,欧洲人更加愿意主动创新。

第三,思想观念。

中国的传统理想往往致力于教诲人民仁义礼智信和三纲五常,而不是教诲人民创造创新,甚至于为了维护这种传统观念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西方国家在这一段时期内,大力发展教育,支持航海技术发展,从而有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更灵活的思维,所以比中国人更能创造出有价值的科学发明。

但是,以上的这种论断仅仅是针对近代的中国而言,要知道历史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学习中不断前行,是一种迂回的曲折的上升。

中国落后的思想文化和封建制度虽然使中国在近代一度落后,但是,只要我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努力学习并完善自己,迟早我们会再次成为世界的科技强国,事实上,我们已经走在世界强国的道路上。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

难题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政治、体制、经济角度1、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的束缚愈来愈严重 4 、缺乏交流与交通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末期严重地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封建时代的末期,我国缺少与外部周边国家的交流,知识很难传递,再加上我们当时国内的交通很不发达,即使有一部分人在搞一些研究,但总是单兵作战,无法协同对科学的发展起协同的作用。

5、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知识分子结构的不合理“所有这些问题(李约瑟难题)的答案,首先要到不同文明的社会结构中去寻找,到知识分子结构和经济结构里去寻找。

” [5]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同时还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多侧面、多层次考察科学、揭示科学的本质,特别是他们开创了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研究。

马克思认为,大工业把科学并入生产过程,要求自觉应用科学,科学成了一种生产力,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恩格斯指出,科学要归功于生产的、比生产要归功于科学的要多得多;社会的技术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思想,文化,哲学角度1、缺乏古希腊科学哲学思想 2 、缺乏解放普通劳动者的发明思想 3 、迷信落后和重文轻技思想阻碍了科技发展 4 、古代中国和希腊的自然哲学的不同 [8] 古代希腊和中国神话都包含有共同的宇宙观概念。

但是在公元前一千年从神话到自然哲学的转换,两个文化不同的宇宙神话导致了两个文化的自然科学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

希腊观念以一个永恒的第一动因或外在的造物主为特点,所以希腊自然科学的动力就是去发现造物主设下的宇宙秩序的规律。

中国自然哲学的主要动力是在系统内寻找有机联系,而任何外在的原因是很难设想的,从而导致中国对自然和谐与自然变化有深邃的哲学理解。

梁启超 李约瑟 钱学森之问

梁启超 李约瑟 钱学森之问

梁启超之问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梁启超之问1901年,面对内外交困的政治时局,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提出了中国何时建成法治国家的疑问,被法学界称为“梁启超之问”。

为实现中国的变法图强,近代无数仁人志士试图移植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

但中国接下来的几十年,“枪炮响,法无声”,法治的使命始终未能得以完成。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

中国共产党对法治道路的探索与选择我国著名民法学家谢怀栻曾总结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王朝开始后,常要做两件大事,一是为前朝修史,一是为本朝制律。

西方国家的情形虽不完全一样,但在近代开始后,各个新兴的国家也都十分注重制定法典。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1949年2月,中国共产党就宣布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着手新中国的法治建设。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这一时期我国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一系列法律、法令。

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出台。

1956年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加强法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八字方针。

这一时期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然而,从1957年开始,中国法治进入了徘徊与停滞阶段,法律虚无主义开始盛行,十年“文革”中国法治跌至低谷。

“文革”之后,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汲取“文革”的惨痛教训,明确了一定要依法治理国家的原则。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立法速度空前。

进入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全面推进,进一步奠定了法治建设的经济基础,也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法治国家就成为了法治建设的基本目标。

1999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被载入宪法,这标志着我国治国理念的根本转变。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法治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浅析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欧洲出现的原因

浅析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欧洲出现的原因

浅析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欧洲出现的原因作者:艾群英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第09期在中西封建社会中,中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方面,还是在科技、文化方面,都处在世界前列。

然而,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曙光却最早出现在欧洲。

究其原因,这是由于当时欧洲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技因素决定的。

政治上在西方,中世纪一直没有建立起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直到17世纪,除西班牙、葡萄牙已经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外,法、俄等欧洲大陆的主要封建国家封建割据势力仍然很强大。

皇权至上的观念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很大程度上讲,皇权屈服于教会权利,并且封建主有相当大的独立自主权利,在历史上类似于中国西周社会的分封制,王国与政府需结为一体,但国家是分离的,国王代表了政府,却不能代表国家。

因此,封建社会的西欧,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政治统治便成为西欧封建主义的政治特点。

这就决定了欧洲的阶级关系要比中国复杂得多,封建君主、天主教会、封建贵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16世纪以来,影响专制主权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会权利,二是封建割据势力。

通过宗教改革教会权利基本鹰屈于王权,甚至成为王权的工具。

严重的地方封建割据,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后,便是打击封建割据势力,加强对封建割据势力的控制,显然,通过封建贵族来打击封建贵族是行不通的,王权需要获得一种既能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又不会对王权形成威胁的力量,新兴资产阶级恰好符合这种要求。

而新兴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封建生产的束缚日益不满,他们迫切要求改变现状,然而早期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小,为了与封建贵族抗衡,为了镇压被压迫阶级的反抗,为了国内秩序的稳定和国内外市场的统一和扩大,需要一个强大的王权来保护自己,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所指出的“现代的欧洲国家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就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的”。

经济上中世纪欧洲,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但这种经济是封建庄园经济,虽然也是自给自足,但自给自足是就整个庄园而言的,而庄园内部各个家庭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分工和交换,并产生了专业化的手工业农奴,这些手工业农奴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压迫剥削,逃离庄园,来到城市,而中世纪欧洲许多城市通过斗争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成为完全自治、拥有武装力量的城市共和国,这种经济结构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

浅谈儒家思想对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作者:裴景程倪唱唱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9期摘要: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其中儒家思想就是一个光辉的典范。

儒家的伟人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科举制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经典,对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当时儒学成为了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对抗封建贵族世袭制的思想武器。

浅要的了解这种影响有助于提高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速度。

关键词:儒家思想,孔子,欧洲,启蒙运动启蒙,顾名思义,就是开启智慧,把人类从落后愚昧的社会环境中解救出来,摆脱偏见和迷信,相信科学,争取平等、民主和自由。

17、18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进步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队伍不断的发展壮大,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他们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现状。

于是他们在政治上要求更多的权利,希望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而十八世纪的欧洲仍然是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控制着社会的生活和人民的思想。

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疯狂的迫害有不同信仰的人和有进步思想的人。

在欧洲从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新的历史阶段来临之前,欧洲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已经有了一些启蒙思想的种子。

这些思想的种子就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和在华传教士传入欧洲的儒家思想,这两种思想的互相结合就给欧洲的启蒙运动提供了相应的思想基础和思想准备。

事实上,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反对教权主义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是欧洲近代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在中国的传教士,都在中国长期居住,他们有着丰富的学识和广阔的见闻。

儒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儒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儒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儒家思想产生背景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

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几千年之后,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东周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

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

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

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在中国历史上学术与言论为开明时代。

历史概念05 李约瑟难题-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概念专项突破(解析版)

历史概念05 李约瑟难题-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概念专项突破(解析版)

内涵阐释李约瑟难题,由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中国著名科学泰斗钱学森曾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同是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关怀。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很发达,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的起源问题。

学科%网“为何科学发生在西方社会?”是李约瑟问题的反面。

李约瑟在其著作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认为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不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念;二是中国人的发明过于讲究实用,更多停留在经验阶段,从未深入探讨过其中包含的物理化学知识;三是中国科举制度的存在扼杀了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

思想被严重束缚。

解读:中国近代为何没有产生科学,大家各抒己见,对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观点,也都很有说服力。

然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非要从中国古代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心理以及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上去寻求答案。

首先,中央集权的大一统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最基本内容。

手工业是农业的附庸,商品经济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而不能顺利发展。

没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就没有开拓市场的需要,没有资本主义工业的发达,也就没有产生科学技术的根本原因。

其次,自秦汉以来逐渐形成的政治伦理型文化也影响着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论文:李约瑟难题及解答

论文:李约瑟难题及解答

李约瑟难题及解答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著名者如鉴真和尚。

中国的教育制度在唐代传到日本,唐代的教育内容和精神也支配了日本,经书成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左传》为大经,《毛诗》、《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为小经。

继唐代经疏传到日本的是宋明的理学,朱子理学传到了日本。

1593年,德川家康召见大儒藤原惺窝于江户,惶窝举《大学》,《贞观政要》的要义以进,家康大为器重。

惺窝讲学以朱子为主也颇取陆象山及汉唐儒者的学说,他作有“四书”、“五经”的训名本,把儒家经典浅易化。

1601年,德川家康设学校于伏见圆光寺令僧俗入学,是为德川氏立学之始。

以后又建弘文馆、立孔子庙大小藩主都分别模仿幕府,设学校于藩城。

汉籍教科书通行的丢“四书”、“五经”、《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当纲目》等。

总体来看,日本德川时代,儒学普及于中等社会。

除了儒家学说和思想传到日本外,中国的佛教思想也传到了日本,并对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

日本佛教以中国为母国,唐有什么佛教宗派,日本佛教便有相应宗派。

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被日本人称为“日本律宗太祖”、“日本文化的恩人”。

2.对朝鲜的影响中国的儒家学说早在朝鲜史上的古朝鲜时期(公元前5世纪一公元前1世纪中叶)就输入了朝鲜。

三国时期(公元前l世纪中叶一7世纪中叶),朝鲜三国从不同渠道大规模引人中国文化:高句丽从陆路传人儒教,以汉儒的典章制度为重点;百济从海路传人中国南方文化,吸收了六朝的多样性学术思想;新罗则是经过高句丽、百济间接地吸收中国文化。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传统文化的共通性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传统文化的共通性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传统文化的共通性马克思主义和儒家传统文化都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体系,尽管它们源自于不同的地域和历史背景,但在某些方面却有着相似的思想与价值观念。

本文从历史背景、人类价值、社会发展等几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与儒家传统文化的共通性。

首先,在历史背景方面,马克思主义和儒家传统文化都是代表着当时的主流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发源于欧洲,是在当时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带来了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的新形势下所产生的一种思想。

而儒家传统文化则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官僚主义和等级森严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两者都是寻求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探索与探索,是在相同的时代与社会环境中应运而生的。

其次,在人类价值方面,马克思主义和儒家传统文化均强调人的尊严、平等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解放和平等发展,认为人的尊严来源于其自由和平等的地位。

同时,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平等发展视为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

儒家传统文化也强调人的尊严、平等和自由。

例如,儒家学说中提倡的“仁爱之心”、“君子之道”等思想,都是在追求人的尊严、平等和自由的基础上建立的。

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致良知”等观念,更是承载着人类社会进步的伟大理念,通俗地说,就是强调人是有内在精神的独立自存的生命个体,而不是被支配和镇压的对象。

最后,在社会发展方面,马克思主义和儒家传统文化所强调的社会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是相似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解放和自由只有在消除剥削和压迫、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因此,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公正、公平,符合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儒家传统文化中也强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儒家思想中的“养德”、“治国”等理念,都是在追求社会和谐与进步、建立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制定的。

同时,儒家思想中的“以德治国”、“天命”等信仰,更是对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期许。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和儒家传统文化虽然来源和背景不同,但它们在一些思想和价值观念上却有着共通性。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演变的历史原因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演变的历史原因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演变的历史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王室衰微,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压制秦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确立。

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的发挥中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西汉后直到清末:儒家思想雄霸统治地位儒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符合了统治阶级禁锢士人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千方百计的维护。

(5)明末清初受到挑战明末清初中国开始卷入全球化浪潮,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6)太平天国和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被利用。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儒家思想中的“大同思想”-----实现“天下为公”的社会,很符合当时下层人民的利益。

对儒家思想中的这一部分内容的利用有利于调动各阶层参加反清斗争的积极性。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7)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抨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

里约瑟难题

里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这就是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全球化地球文明。

我国的古代文明灿烂辉煌,有至今仍使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

中华民族早在西方科学昌盛之前就有极其卓越的科学成就,15世纪之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遥遥领先于当时的西方文明。

李约瑟在数十册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以大量的史料证明:“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这样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的出现使得欧洲的航海家有可能发现美洲新大陆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除此。

之外,中国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也取得过许多重大成就。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

难题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政治、体制、经济角度1、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的束缚愈来愈严重 4 、缺乏交流与交通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末期严重地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封建时代的末期,我国缺少与外部周边国家的交流,知识很难传递,再加上我们当时国内的交通很不发达,即使有一部分人在搞一些研究,但总是单兵作战,无法协同对科学的发展起协同的作用。

5、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知识分子结构的不合理“所有这些问题(李约瑟难题)的答案,首先要到不同文明的社会结构中去寻找,到知识分子结构和经济结构里去寻找。

” [5]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同时还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多侧面、多层次考察科学、揭示科学的本质,特别是他们开创了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研究。

马克思认为,大工业把科学并入生产过程,要求自觉应用科学,科学成了一种生产力,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恩格斯指出,科学要归功于生产的、比生产要归功于科学的要多得多;社会的技术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思想,文化,哲学角度1、缺乏古希腊科学哲学思想 2 、缺乏解放普通劳动者的发明思想 3 、迷信落后和重文轻技思想阻碍了科技发展 4 、古代中国和希腊的自然哲学的不同 [8] 古代希腊和中国神话都包含有共同的宇宙观概念。

但是在公元前一千年从神话到自然哲学的转换,两个文化不同的宇宙神话导致了两个文化的自然科学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

希腊观念以一个永恒的第一动因或外在的造物主为特点,所以希腊自然科学的动力就是去发现造物主设下的宇宙秩序的规律。

中国自然哲学的主要动力是在系统内寻找有机联系,而任何外在的原因是很难设想的,从而导致中国对自然和谐与自然变化有深邃的哲学理解。

儒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儒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儒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儒家思想产生背景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

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几千年之后,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东周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

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

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

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在中国历史上学术与言论为开明时代。

李约瑟

李约瑟

李约瑟难题难题介绍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 全球化地球文明。

从马可·波罗游记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与研究东方文明。

从1643年牛顿诞生到1765年瓦特蒸汽机开启工业革命、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欧美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然而,1840年的中国却进入了鸦片战争时期。

1840年前后,英国的机器化生产已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47年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建立,开启了电气化时代。

从马可·波罗的诞生到工业革命电气化的开始,欧洲经历了约6百年的努力终于彻底超过了中国。

认识从文化竞争模型给出另一个解答:中国小农经济的资源限制和保守倾向,阻碍了劳动分工和科学文化的多样发展。

中国以前人多地少,却认为人口少,所以各个王朝建立的一个首要任务是鼓励生育;而西欧人少地多,他们却认为生活的空间狭小,要向外扩张,这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什么。

一、资源因素。

中国多山少地,半干旱气候的生态约束促使中国发展了节省能源、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而非扩张资源、节省劳力的牧农技术,导致周期性的生态危机和治乱循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

二、文化因素。

从文化竞争模型可以看到: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

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

三、系统复杂性因素。

劳动分工的发展,要求稳定的环境,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出现不是单一文化的自身延展,而是多种文明冲突演化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13世纪,资本主义为什么起源于欧洲而不是同时期的中国?众所周知,资本主义起源于欧洲,但是为什么起源于欧洲,而不是中国或者世界其他地方?马克思认为,资本起源于掠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其他肮脏的东西。

”这句话说出了资本起源的本质,但是并没有解释资本主义为什么起源于欧洲而不是世界其他国家,也没有解释为什么世界其他国家国家没有产生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是由于掠夺才产生的吗?放眼当时的全球,类似的掠夺在当时的全世界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在发生,蒙古人发动了对外掠夺战争,中国也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如越南,蒙古高原等发动了掠夺战争。

伊斯兰文明中也发展出了埃及的阿尤布王朝,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和西亚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分别发动了对外战争。

其中阿尤布王朝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动了对外掠夺战争,帖木儿帝国掠夺了整个中亚,甚至准备对中国发动掠夺战争。

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甚至对欧洲发动了掠夺战争,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够发展出资本主义。

是因为国家小才发展出了资本主义吗?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中世纪时的欧洲国家确实是小国,甚至可以说欧洲是由小国组成的。

但是在伊斯兰文明中,除了一些大帝国之外,也存在诸多的小国如马里帝国等等。

是因为分裂导致资本主义产生于欧洲吗?13世纪的欧洲,小国林立,而各个小国内部又有各个封建领主割据一方,形成事实上的独立地位,但是同时期的印度也是如此,德里苏丹国名义上统治整个印度,但是各个割据势力呈现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当时的中国也是呈现分裂状态,宋,辽,西夏,大理,吐蕃,回鹘等国都处于独立地位。

但是他们都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

是因为宗教信仰导致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吗?欧洲人大部分信仰基督教,但是从全世界的观点看,基督教并不比儒家思想,伊斯兰思想,印度教思想更先进。

是因为科技和经济发达导致资本主义的产生吗?尤其是中国,无论是资本主义起源之前的十,十一,十二世纪,还是资本主义起源时的十三世纪,乃至于资本主义发生之后的十四世纪到十五世纪初,中国无论在经济方面,科技方面,都超过当时的欧洲,一直到十五世纪中期之后,欧洲才逐渐超过中国。

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发达的中国没有能够产生资本主义,反倒是相对落后的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

这是为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郁闷,资本主义起源之前的宋朝,中国的财富总额超过了世界的一半,也就是全世界其他国家的财富总额全部合起来,也不如中国多,区区一个欧洲便更不在话下了。

但是中国为什么没有能够发展出资本主义,反而是继续维持封建主义,最终导致近代的落后挨打。

多年以来,李约瑟难题一直没有人能够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我本人研究这个问题多年,试着从各个方面给予解答,涉及的面将会比较广,分别会涉及到经济学,宗教,战争,社会组织形式等,大家需要有耐心看完。

我们先来看一下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资本主义(英语:Capitalism),亦称自由市场经济或者自由企业经济,其特色是私人拥有资本财产(生产资料),且投资活动是由个人决策左右,而非由国家所控制,经济行为则以寻求利润为目标。

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模式包括了自由的资本和雇佣流动、市场竞争、以及价格机制的运行。

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资本财产都归私人所有,并借着雇佣或劳动的手段以生产资料创造利润。

商品和服务借由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

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

一般普遍认为资本主义在西方世界的封建制度崩坏之后成为了最主要的经济模式。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商品交换成了社会经济的主流。

我们先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待市场经济。

当我们在企业中上班的时候,我们付出了劳动,同时也获得了工资收入。

当我们付出劳动的时候,我们是生产者,当我们用我们的工资来获得生活资料的时候,我们就是消费者。

一个人可以不是生产者,但是不可能不是消费者。

如果一个人不是消费者,那么他的生命便无法延续,只能是饿死。

当我们的工资上涨的时候,我们便会很高兴,但同时作为我们生活所必须的物价也会上涨。

我们是否还高兴就要视情况而定了。

如果工资上涨的幅度超过物价上涨的幅度,那么我们就会很高兴。

如果工资上涨的幅度等于物价上涨的幅度,那么我们便不会觉得收入有增长。

如果物价上涨的幅度大于工资上涨的幅度,则我们会生活困苦。

但是只要能够维持生存,我们便也只能忍气吞声。

如果物价上涨的幅度进一步快于工资的上涨幅度,导致我们通过正常的工资没办法维持生存了,则会出现几种情况,有人会饿死,有人会去干违法犯罪的情况,通过犯罪所得来维持生计。

如果物价的涨幅还进一步快过工资的涨幅,那么就会导致社会中大量的人口无法维持生计,那么他们就会引发社会动荡,甚至造成国内战争。

那么,工资和物价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假设一下,在一个服装厂中,有10个工人,平均每个人一个月生产300件衬衣,这样全厂一个月总共生产3000件衬衣,工厂老板每个月支付30000元的工资,平均每个工人的月工资为3000元。

这样平均算下来每件衣服上的工人劳动成本就是10元,另外工厂的固定开支为27000元,原材料采购为33000元。

这样工厂每个月的总开支就是90000元,那么一件衬衣的成本就是30元。

但是老板不会按照30元来卖出自己的产品,老板会在30元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利润,比如10%,也就是3元钱,这样就会以33元的价格将衬衣卖出。

如果工人要买衬衣,他也只能是花33元买一件衬衣。

这样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90.9件衬衣。

如果工人现在要求涨工资,从原来的每个月3000元涨到3900元,而产量维持不变,同时固定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保持不变,这样工厂每个月的总开支就是99000元,这样平均分摊到每件衬衣上的成本就是33元,如果老板还是按照33元卖衬衣,那老板将一分钱的利润都没有,那么,老板就会提高衬衣的销售价格,还是10%,也就是3.3元,这样一件衬衣的价格就变成了36.3元。

如果工人要买衬衣,他也只能花36.3元去买衬衣。

这样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107.4件衬衣。

我们便可以说,工人的工资的实际购买力上升了。

但是如果同时厂房的物业管理人员也要求从原来的3000元一个月涨到3900元一个月,原材料供应商的工人也要求从原来的3000元涨到3900元,那么,厂房老板的成本上升,他也会对服装厂老板涨房租,原材料供应商的成本也会上升,也会向服装厂老板涨价。

这样,服装厂老板的厂房房租就涨到了32100元,原材料的成本就涨到了42900元。

这样,服装厂老板每个月的总开支就变成了114000元。

这样每件衬衣的成本就变成了114000/3000=38元。

那么服装厂老板就会以41.8元一件卖出去。

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93.3件衬衣。

这样看起来,表面上所有工人的工资的实际购买力都涨了。

这种模式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形态下,没有交换或者交换很少,商品流通很少。

但是自然经济也有他自己的优点,那就是自然经济有利于控制物价的上涨。

但是,在商品经济形态下情况则有所不同。

商品经济形态下还涉及到商品的交换和流通。

具体的说,就是工人不是找工厂老板直接买的衬衣。

在现实中,还有一个贸易商的存在。

如果一个批发商以41.8元的一件的价格将所有衬衣全部买下来,然后又以46元一件的价格卖给零售商,零售商再以51元一件的价格卖给工人,这样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实际上只能买69.9件衬衣,这样工人的工资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

在现实生活中,工人除了需要衬衣外,还需要很多消费资料,比如,粮食,医疗,学费,交通费等等。

由于全社会所有工人的工资上涨,导致全社会所有产品的成本上升,也导致全社会所有产品的价格上涨。

在自然经济形态下,工资的上涨往往和物价的上涨相互抵消,达到一个基本的平衡。

但是在商品经济形态下,由于交换和流通,导致工资的上涨落后于物价的上涨。

商品经济发展的越快,则工资的涨幅和物价的涨幅落差越大。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GDP增幅越快,物价的涨幅就越多的超过工资的涨幅。

GDP增幅越慢,物价的涨幅就和工资的涨幅越接近。

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要控制GDP的增幅,就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拉近物价的涨幅和工资的涨幅。

但是只要GDP在发展,物价的涨幅就永远快过工资的涨幅,只是多和少的问题。

这样问题就来了,如果GDP持续高速发展,物价将会越来越高,远远超过工资水平。

作为底层人民,生活就会困苦。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生活勉强可以维持,人民也不会进行暴动。

但是如果GDP进一步发展,导致物价水平超过了一部分人的收入,导致这部分人仅凭收入无法生存,他们就会铤而走险,通过违法犯罪来,如果通过违法犯罪都不能维持生存,他们就会饿死。

如果GDP还进一步发展,导致物价水平超过了很多人的收入,并且导致很多人凭收入无法维持生存,就会引发社会动荡,甚至有可能造成战争。

作为商品经济的本质,这种情况对于21世纪的世界各国是如此,对于13世纪的世界各国也是如此。

那么,有没有可能既让GDP高速发展,人民的工资上涨,同时又让物价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呢?有。

确实有可能,并且还不只一种方法。

第一,技术进步。

第二,国际贸易。

第三,掠夺。

我们先来看一下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和社会分工之间是互为促进的。

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而社会分工又反过来促进了技术的进步。

我们可以把劳动力也看成是一种商品,劳动力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技术的进步使得掌握先进技术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掌握更先进技术的人总是少部分,就照成了劳动力的稀缺。

这样就可以提高劳动力的价格,也就是提高人的收入水平。

但是技术的进步也使得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专业化。

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又反过来促进了交换次数的增加。

而交换次数的增加又导致最终产品价格的高涨。

还是以服装厂为例子。

技术的进步导致衬衣行业出现了印花和绣花这两种新技术,但是有印花和绣花的衬衣其成本就会上升,售价也会更高一些。

那么由于技术的进步导致的物价和工资之间的关系式如何的呢?是导致物价的涨幅快于工资的涨幅,还是工资的涨幅快于物价的涨幅?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技术的进步不可能在全国的各个方面同时同步的发生。

总会有一些行业在某个时间段技术进步大,而同一时间另外一些行业技术进步小。

比如,当采用了新技术后,一个服装厂工人从原来的一天做10件衬衣变成了一天做13件衬衣,但是同时,一个农民一年生产的粮食可能还是和以前一样多。

但是,物价的涨幅在全国范围内则要平均得多。

当某个城市的衬衣价格上涨的时候,就会照成供不应求,衬衣价格上涨。

那其他城市的商人便会马上把其他城市的衬衣运到这个城市去卖,增大该城市的衬衣的供应量,使价格渐渐趋于和其他城市一样。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技术进步的平均水平称为基准线的话,处于基准线之上的行业,其工资的涨幅超过物价的涨幅,处于基准线之下的行业,其工资的涨幅则低于物价的涨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