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合集下载

在初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初探

在初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初探
一 一
口并用 , 扩 大 阅读范 围 , 拓 展 自己
的视 野 。而 研究 性学 习活 动是 以 小组 合作研 究 为主要 方 式 ,同时
佐 以个体研 究 、班集 体讨 论 相结 合 的学 习方 式 以及 社会 调 查 、 观 察体验、 问题讨论 、 资料查 阅等为 内容 的活 动方 式 。 文 学作 品 的 阅读 和理 解 , 往 往需 要 了解作 品反 映 的时代 背 景 以及 作 者的 生活经 历 。鼓励 学 生 去 查阅相关 的历史 资料 , 或者 走访 长辈 、 老师 、 朋友 , 也 可通过合作 性 学习, 展 开讨论。 在激烈的争论 中, 丰富知识 , 培养 学生 的思维 能力和 合作 意识 。 这种方法要远远优于教 师的介绍 。前者是 主动学 习 , 而后 者 是被 动接 受 。 自主性 的主 动学 习, 学生无论在 思维还是 在行动上 都是处于积极 活跃的状态 , 不仅锻 炼了他们动手的实践能力 , 而且培 养了他们 的思维能力 。 三 、在 作文 教 学 中 实施 研 究 性 学 习 作文 是检 测学 生语 文综 合 水 平 的一 种极好 的方式 ,是学 生 内 心感 情 的真 实流 露 ,应 力求 表 达
研 究性 写作 是 以 “ 学 生是 学 习 的 主体 ” 为指导 , 让 学 生 在 自主 、 自 信、 自律 、 自悟 中写 有所 得 。它具 有 自主性 和研 究性 ,整 个过 程都 需要 学生 自己去经 历 、 去探 索 、 去 发现, 指导 老师不 能越 俎 代庖 , 包 办代 替 。研 究 性学 习是 一 个开 放 的学习 过程 , 写 作也 是一 种学 习。 因此 ,研 究性 写作 有利 于 培养 学 生 的创 新意 识 、 创新 能力 , 培养 他 们 搜集 、 分 析 和利 用信 息 的能力 , 让 学生 在 主动探 索 、发 现和体 验 中获得 真切 的 写作感 受 ,提 高综 合 运用 语 言文字 的 能力 。 四 、在 语 文实 践活 动 中渗 透 研 究性 学 习 初 中语 文 实践 活动 是指 学 生 结 合 教 材 与 实 际 自 主地 组 织 办 刊、 比赛 、 演讲 、 辩 论 等 丰 富 的 活 动。 与 以往相 比 , 学 习方式 丰 富多 样, 社会性 、 实践 性 更 加 突 出 , 每 个 学生 都各 自发 挥着个 人 的 主观 能 动性 , 展 现各 自的才华 , 体验 着 生 活 ,共 同分 享着 学 习活 动 的快 乐 。让 学生 学会 关 心学校 、本 地 区、 国 内外 的大事 , 并 针对 共 同关 注 的热 点 问题走 访查 问 ,热 烈讨 论, 用搜集到的文字、 数据 、 图表 等资料 展 开研 究成 果 。 在语 文实践 活 动 中渗透 研究 性学习 ,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参 与 和研究探索 的体 验 , 培养他们 发 现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 培养他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初探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初探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初探摘要: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以其重体验、重参与的特点给师生在达成语文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较其它方式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坚定不移的渗透。

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本文试从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反思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专题,进行研究探索,并在研究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它是最有效、最有用、最主动、最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和想像力的学习,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人本性、人文性和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方式。

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探究空间和营造创新氛围,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语文研究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语文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1.开放性。

一方面是指要改变传统的课堂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创设一个开放的活动环境;另一方面是指要在问题的设计和讨论中保留开放状态。

2.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只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而不是什么都包办,应留有适当的余地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3.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研究”的特性,重视学生对知识进行研究、探求的过程,而不强调结论的正确性。

4.实践性。

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学习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学生本人的亲身体验来探求。

5.协作性。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体活动和集体协作的统一。

协作性要求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每一位成员在明确分工的同时,必须密切合作,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最后得出的结论应是包含每一位成员劳动成果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初探语文学科是中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其学习内容涉及文字、语言、文学等多个方面。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语文学科更多注重对知识的灌输,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学科研究能力的培养。

然而,随着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语文学科也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能力。

本文将浅谈关于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索。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习方式。

它注重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辅助者。

在语文学科中,尤其是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将知识点进行讲解和讨论,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和记忆。

然而,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将直接参与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的过程,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这些思维能力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学生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进行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够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在创作方面,学生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常常需要组成小组,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与同伴的讨论和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借鉴、启发和补充,共同提高自己的学科技能和能力水平。

在语文学科中,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然而,要想实现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初探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课文已分析得很细了,学生还是听不懂,不喜欢听。

"也经常听到一些学生问:"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有一些学生语文考试成绩优异,可遇到使用语文知识技能的实际场合就束手无策。

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少慢费差"现象,这些现象也是和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相悖的。

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受教育者通过学习,能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并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我认为,应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会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无论是采用了何种独特新颖的启发式教学,无非都是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中进行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始终受制于教师的主导性。

不管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差异,也不管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高低,个性气质的不同而异中求同。

更有甚者,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制约和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苦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各种考试而身心疲惫,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教学活动,引入研究性学习,其动态发展的探究活动将使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可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根据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这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的。

实践证明,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开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培养学生研究意识,营造学生探究氛围由于初中生的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单独个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尚不具备,我们应该重点指导小组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因此,这就要首先考虑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应怎样摆放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初探摘要:以《曹操煮酒论英雄》为例,讲解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并提出在进行研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前准备;要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体验;研究性教学要充分尊重文本。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本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它强调教学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同时它又重视教师的教学指导,尤其当学生面对学科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界定不良的问题时,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方法、步骤、措施。

若以这种理念来审视语文阅读教学,会发现许多地方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仍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诸如介绍写作背景,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等,这种千课一面的程式化教学,漠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倡导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对阅读主体(学生)接受意识的研究、阅读心理机制的剖析、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张扬个性、融入自我、读活作品、品出境界。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这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其中作品是媒介,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桥梁,作者则以文字符号为载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则往往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

从这个意义上讲,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的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读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思想观点、生活经验直接影响到对作品的理解、感悟、触发。

当然,这里的阅读所指的是自然状态下的阅读,阅读过程主要是依靠个体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社会阅历来完成的,而教学状态下的阅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课堂组织形式进行的群体阅读活动,除上述三者之外,还涉及到阅读场景(特定时空、特定氛围)第四要素。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面 对 困难 甚至挫折 的精 神和 能力 , 从而 使学 生学会 学习 , 以适应终 身教育 。因此 , 文研 究性学 习也应 是开放 式 、 语 综合 式的大语 文研究 , 的外延包 括课 内的( 它 主要是课 本 、 自 课本 、 诗、 著等) 外 的( 要是 自 读 名 名 、 课 主 然和 社会生活)
中的实 践 。 关键 词 初 中语 文 研 究性 学习 课堂 教学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2— 7 6 ( 0 8 0 10 6 1 2 0 ) 5— 0 6 0 3— 0 2 中图分类 号 : 2 . G6 32
目前 , 研 究性 学习”正吹遍神 州大地 ; 是 , “ 但 一些 教
究性学 习就 可贳穿于教 学过程 的始终 , 在学 生学习的 融汇
各 个方 面 。
师 , 别是一 些农村 中学教 师却 有畏难情 绪 。 特 他们 认为 农 村 中学教师学术 交流 少 , 信息渠道不 畅, 资料匮乏 , 且无 教 材 ……根 本无法 开展研 究性 学 习 。这 实际上 是对研 究性
在 语文 研究性 学 习中 , 生的主 体作用 逐渐增 强 , 学 教 师不 再作 为知识 的权威 将预 先组 织 的知识体 系传递 给学
生 生也不 再是 被动地 接受 教师灌 输知 识的容器 ; 学 教师
我认 为老师们 有畏 难情绪 的根源 在 没有 弄清什 么是 研究 性学习 , 它想得 太神秘 、 把 太复 杂 、 太难 。因此 , 有必 要对研 究性学 习正确解 读 。 部 分有畏 难情绪 的教 师把研 究性 学 习狭义地 理解 为 “ 学生在 教师指导下 , 自 、 从 然 社会 和生活 中选 择和确 定专 题 进行研究 , 并在研 究过程 中主动 地获取 知识 , 用知识 , 应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浅探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中学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贯穿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同时,把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性教学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发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但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往往觉得十分遥远,仍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本文试图在澄清相关基本概念基础上,探究初中语文运用研究性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发式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通过各种渠道自觉探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全新的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围绕研究主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整理归纳,并从中学习分析、辨别、利用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首先我们强调它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不能等同于传统意义上或科研含义上的对其一门类学科或某一专门或问题的钻研推究,它也不能简单地与课题、考察、论文划等号。

它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基础上,通过亲身实际以获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学习方式。

其次,我们认为它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它既有以课题为载体的学习方式,更多应是课文学习和写作过程的研究性学习。

再次,我们觉得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得目标和要求,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用别于高中的语文研究性学习。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几个显著特点(一)自主性即由学生这个主体自主地进行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研究性学习法,就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主体的认知过程、表达过程和操作过程,是一种在脑力作用下完成的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实施研究性学习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实施研究性学习初探

课堂教学和学科知识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和创新意识是融合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的,是结合于每个教学步骤和每项活动中的。

教师应该设法将凝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因素发掘出来,时刻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下面浅谈授课中的几个关键点。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疑问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般说来,大胆见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问题是在怀疑中提出的,又必然在深入研究中解决,而问题的解决,便是获得真知灼见的开始。

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能让学习体念成功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的亮点,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

利用趣味性去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进行激发、诱导,使学生进入一种好奇、渴盼、急不可待的境界。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设置环环相扣的“悬念”。

它将是贯穿整堂课程的线索,使学生学来井然有序。

如在上《越巫》这则寓言时,我在让学生熟悉课文的意思之后,抛下了一个又一个“悬念”:一个自称能驱鬼治病的巫师为什么反被装神弄鬼者吓死?他的死说明了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在一片讨论声中,这几个悬念一个个被解开了,学生都明白了骗人者最终会害几。

此时我又抛下了一个诱饵:“同学们,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这时,班中部分活跃者马上兴趣高涨起来,赶紧将遇到的事告诉大家,我趁此对大家说:“同学们,老师也会表演巫师的骗人行径,不信?那现在我就表演给大家看。

”同学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看我表演。

我先拿出了事先已用酚酞液写好“有灾”“有喜”的字的白纸(水渍干后是不留痕迹的),用喷洒器内的水(其实是NAOH)往白纸上一洒,几秒钟后,“喜”或“灾”立即以红色字迹显示出来了,同学们惊得目瞪口呆,连声说“奇怪”。

因同学们当时未学到酸碱反应,于是我揭示了其中的秘密,可是当时愚昧的、无化学知识的人们却相信了巫师的话,甘心上当受骗。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新课改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个教师都要勇于承担的光荣,让学生在愉悦、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在积极、自主、兴奋的过程中,在每天的生活中学好语文,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而努力奋斗。

新课改理念倡导构建研究性自主学习,尤其突出要求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新观念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与矛盾的能力、学习中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语文课是初中课程中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应用性和延展性,对于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具有基础性作用。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结合现实中存在的一系列教学难题,以及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这个最重要的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实践能力。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积极的探索精神呢?笔者结合近几年自己的教学心得与感悟谈几点看法。

首先,需要教师自身理念的改变。

现有的教师大都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被培养出来的,参加工作后也是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开展工作的,要想让学生变,教师自己要首先变。

教师要充分做好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尤其是思想准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宽松的学习,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研究环境,要从主讲者向引导着、组织者、帮助者的身份转变。

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之外下工夫。

俗话讲“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在认识上和可操作性上都需要认真准备。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料、网络资源、身边的人和事等去搜集素材、打开思路、受到启迪,多角度、深层次、灵活性地积累知识,想方设法发现问题、设计问题、探究问题,挖掘有研究性、有价值的思路,去激发学生研究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设置悬念和疑问等多种渠道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和求知欲望,以激励学生思维的升华。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交际的工具,还贯穿了我们的文化、历史、思维、情感等方面。

因此,语文学习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语文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不足。

本文将结合现状分析和案例分析,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进行初探探讨。

一、现状分析1.当前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当前语文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1)内容与形式单一化。

语文教学中过度关注知识教育,忽视了思维、情感和价值教育。

教学过程中形式呈现单一化,过度注重教材和习题的完成。

(2)学生主体性不强。

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少主动探究和研究的机会。

教育的重点在于知识与能力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3)学习氛围单一化。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得教室内的氛围过于单一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有限。

缺乏更广泛的交流和创造性思维。

2.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认知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的学习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掌握,也包含着对语言、思维、文化等方面的深刻理解。

因此,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对语言系统的认知、培养创造性思维、并形成自主的研究意识。

而这些,都被归纳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内。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或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之后,自主化地探索问题并进行研究的过程。

学生在进行研究时,必须利用已有的认知和知识资源,将之转化为新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并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中发现知识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进而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案例分析1.独立探究项目学生需要自主选择一个文本或者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在实践中,学生自行选择文本并展开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够让学生自主发掘文本背后的文化、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内涵。

例如,学生们可以选择神话、寓言、民间故事等文本作为研究对象。

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初探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中小学时期就开始接触和学习语文,但是对于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我们了解得比较少。

本文将对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进行初步探讨,并分享一些对于学生们进行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建议。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以发现和探索为出发点,通过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首先,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通常是教师讲授,学生记忆背诵。

而研究性学习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和探索来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其次,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需要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表达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资料,需要进行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和综合处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进行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呢?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课题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选择和研究方向确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研究性学习的工具和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和实践操作。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教授学生如何进行问题提出和设计实验,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结果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中引进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中引进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初探
NY
初中语文教 学中 引进研究牲 学习方法 的初探
江 苏省 苏州 中学初 中部
研 究 性 学 习 作 为 一 种 创 新 学 习方 法 , 已经 开 始 在 语 文 教 学
章 颖菊
提 出疑问 ; 一边完成规定作业 , 一边 带着问题 , 在课外到 图书馆 去 阅读 相关作 品 , 过思考寻 找答案 , 通 从而加 深学生对 作品 的
生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能力 。
们 的成绩却千差万别呢?一个重要 的不 可忽 视的原因 , 就是取
表》 现实 意 义 的理 解 。
( ) 一 初中学生对语文这 门课程具有很强 的接受能力 。初 中 学生具有思维活跃 , 求知欲 、 好胜心强 的特点 , 师提出. 教学 教 的 要求 , 只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 学生都乐 于接受 。如果在语文 教学 中, 给学生创造一些 自主思考的空间 , “ 变 要我学 ” “ 为 我要 学 ”对启迪学生发散性思维 , , 培养学生 自主学 习的能力有着重 要意义 。这就为在初中语文教学 中引入研究性 学习方法提供 了 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
有关 章节 , 让学生全 面了解三 国人物 , 尤其是 诸葛亮这 样一个
人 物 。在 此 基 础 上 , 又 出 了一 道 题 ,谈 谈 出 师 表 的 历 史 意 义 我 “
讨论和集体研究 , 引导学生 自主发现 、 自主研究 、 从而得 出教学
结论 。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 着力于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 , 培养
考和探索 , 引导学生 多角度思维 。如讲授 《 自求 恩》 我 提出 了 ,
“ 白求 恩精神与现代 中学生” 的命题 , 组织 召开一场在 中学生 中
发 扬 白求 恩 国 际 主义 精 神 的讨 论 。有 的学 生 认 为 白求 恩不 远 万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初探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初探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初探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性的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途径,来探索新的知识、解决问题。

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它适合现代教育的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等方式,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主导者,而是起到指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问题意识、探究精神以及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且有责任感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实践操作、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并最终形成报告或展示成果。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有很多优点和好处。

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常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通过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学生能够学会分享和倾听,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自主收集资料、探索问题、解决难题。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研究性学习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锻炼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然而,研究性学习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面临较高的思维和实践的要求。

他们需要具备很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和积累。

其次,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学素养,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初探-最新教育文档

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初探-最新教育文档

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初探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界定是这样的:“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然而多少年来,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却仅局限于字、词、句、段、篇知识的传授,从文章结构入手,把一篇文辞优美,赏心悦目的文章,切割成零碎的知识点,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往往是看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储存情况。

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在阅读鉴赏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了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阅读完全是被动的接受,到头来只能是老师费尽心机灌输知识,学生脑子空空一片茫然。

这必然不能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一些有识之士提出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一场革命。

这样,倡导语文阅读的研究性学习便提上日程。

一、研究性阅读的提出研究性阅读是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的,它的核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的阅读。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围绕阅读目标,通过主动的探讨,准确有效的掌握文章中的目标信息,并不断的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筛选、处理、运用大量信息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科学的阅读理念,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性阅读的基本思路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实践中也无现成的范例可模仿、借鉴,一切都是在摸索,在实践中我尝试着采用以下的思路来着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在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

而学生在高中阶段除了每天的课程,还有繁重的课业要求,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最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开展。

首先,课本学习要有趣味性。

课本是阅读教学的基础,离开了它,就谈不上阅读的延伸。

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初探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正处于一次大的历史转型期,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新的课改方案如火如荼的推行了起来,而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及社会的关注。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师生在学习中学习研究的过程,是学生在自我发现、自我发掘的优秀学习风格下,以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一种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评价问题。

研究性学习注重探险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知识学习被赋予了探究性、独立性,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随着教育的变革和时代的变化,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学科特点,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语文学科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研究性学习可以从两个方面帮助学生构建语文素养: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二是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

语文能力的培养包括:语文知识的学习、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等。

而研究性学习则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探险、体验、调查、论证中逐渐获得一些基本语言技能,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境意识、信息处理能力、表达能力等。

语文修养是指对文学、语言、文化、人生等方面有深刻的理解和感触,把语文作为人生体验的一部分,从而产生共鸣,发现乐趣、建立信仰、开阔视野、增强情操的学科素养。

而研究性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首先,研究性学习重覆盖面比较广,让学生学习的同时,能够了解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加深对人生的认知。

其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反思探究问题,了解他人的思想,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人性的深邃。

再次,研究性学习锻炼了学生的判断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角度去理解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正逐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关注和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实践为基础,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和获得知识的过程。

下面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进行浅谈。

首先,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程往往是教师以讲授知识为主导,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

而研究性学习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提倡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通过实践掌握知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本进行研究,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研究问题为中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材料,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掌握阅读策略。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掌握阅读策略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文本。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正确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语文阅读的效果。

另外,研究性学习也可以通过提供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文本给学生选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再次,研究性学习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研究问题和探究知识,需要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和推理。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研究性学习还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课研究性学习初探

初中语文阅读课研究性学习初探

初中语文阅读课研究性学习初探实验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宏观背景: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传承人类文化的功能更多地为信息系统所取代,教育的根本定义和价值在于塑造学生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成一个不确定的变化的世界,它要求人们用一种开放的、多元的、主动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这一变幻的世界。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是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微观背景:我们发现阅读课其实是将课内与课外、读与写、自学与指导结合起来,融开放、引趣、导思为一炉的新型课程,它打破了阅读以课本为中心的单一性,打破了严格意义上课堂教学上的封闭性,它把对读物内容的学习和体验放在首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这一切都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最佳土壤。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阅读课往往只是停留于一般意义的简单的“看”,实际的课堂效率并不高,也没有在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所以本课题,尝试在这一领域做一番积极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为自我个体的发展获取一个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

(二)课题研究意义1、学习方式改革——自求自得长期以来,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接受性学习。

这确实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将教师传授的学科知识接受和内化,掌握系统的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及规律性知识。

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科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掌握却非常乏力和有限。

而在研究性的阅读学习中,学生作为实践主体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内容,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搜集资料、探索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

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

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

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课堂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
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作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引导学生不仅从常规常式上去生疑,也从特殊变式上去生疑,教会学生思。

其次,要改变备课、授课的方式,把“教学目的”改成“学习目的”,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详尽写出每课所需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创造等方面的目标。

如果可能的话,每篇课文都要提供给学生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

话题可以是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课文中有争议的问题,也可以是对课文的评述性问题等等。

这时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把“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

四、以小论文、小作文为依托,形成“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

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不做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

在小论文的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做到行文规范,所引用材料都必须标明出处,在文后注释;另外要符合逻辑,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不空发议论。

以此养成研究的习惯,培养研究的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在活动中同学们焕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