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残疾人付出努力成功的事例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任何人都有追求成功的权利,对于残疾人来说,他们的成功更加来之不易,他们要付出比常人多好几倍的努力才能换来成功。
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篇1:中国第一位残疾人博士后吴耀军1996年10月25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测试工程的一间普通教室里,一位留着平头,戴着深色眼镜,面容清癯的年轻人站在讲台上。
他的面前除了一本厚厚的博士论文集,还有一根发黑的拐杖。
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博士论文答辩,素来爱挑剔的老教授们不时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位拄着拐仗作博士论文答辩的年轻人,就是我国第一位自学成才的残疾人博士后吴耀军。
出生7 个月,一场病魔夺去了吴耀军一条健康的腿。
童年的不幸和寂寞也把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幼小的心灵谷底。
33年前的一个黄昏,江苏省丹阳市农村一个普通农家小院,一条新生命打破了小院往日的宁静。
小耀军长到了7 个月,有一天突然哭闹不止。
医生诊断是脑膜炎( 后被确认为误诊) ,结果落下小儿麻痹症。
望着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残腿儿子,父母哭成了泪人,儿子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呵! 8 岁,到了读书年龄。
同村小伙伴唱着《读书郎》蹦蹦跳跳地上了学堂,可他却没有这个“权利”,躺在病床上的小耀军,撕打着床上的衣物,哭喊着非要上学,读书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情结。
父母亲都是斗大字不识一个的庄稼汉,他们又何尝没有想过送儿子进学堂? 在村小学的一间教室里,正书声琅琅。
窗外,一个拄着拐杖的孩子伸长了脖子,倚着窗台往教室里探头。
他紧紧盯着教室的黑板,担心漏掉一个字、一道题,他没有书本笔墨,只好靠一根拐杖支撑着沉重的躯体,用脑子强记黑板上的内容。
下课的铃声响了,他重重跌倒在台阶上。
终于,在一个雨天,这位满身泥水,一脸泪水、汗水的残疾孩子瞒着父母,斗胆推开教室的大门,“啪嗵”一声跪下了:“老师,求求您收下我吧,我要读书! ”执拗的小耀军用一颗泯灭不掉的渴望读书的心,感染了学校所有的老师,也感染了为他整日担惊受怕的父母。
关于残疾人成功的事例精选
关于残疾人成功的事例精选残疾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比普通人所付出的努力要更多,他们的成功比普通人更来之不易,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比正常人强大,他们是不倒的英雄!下面是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残疾人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残疾人成功的事例1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海市徐汇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英语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
1991年创办“小雨亭”刻字社,从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成为年营业额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5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就业,曾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
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
创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
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来他至少骨折过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黄宇母亲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亲。
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她内心的酸痛只有自己体味。
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希望。
由于肌肉萎缩,也无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
残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非常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伤心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美好。
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技术以谋生,终于在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
虽然工资只有36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他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精选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精选许多人在通往的路上喊苦喊累,但是却不知道h还有那么一群残疾人,跟他们一样在追求着人生的成功,而且因为身体的缺陷,他们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但依旧!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篇1回乡创业一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话题,在江苏宿迁的宿城区屠园乡,有这样一位残疾人,他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他叫杜云山,文汉资通配件有限公司负责人,该公司主要生产电脑视频线、音频线等,年产值逾千万元,带动就业百余人。
当初,杜云山初中毕业,家中兄妹较多,父母身体不好,自己还因麻痹症一条腿残疾,平时要依靠一根拐杖才能正常行走。
由于家境贫寒,身为家中长子的杜云山,主动放弃学业,挑起养家的重担。
到苏州打工,由于身体残疾,很难找到工作,通过老乡的介绍,才得到一个试用的机会,不会做的活,他主动学,偷偷学;会做的活,他总是精益求精,做到最好。
经过三个月的试用期,杜云山就由一名普通操作工成为一名流水线的管理员。
四年后,杜云山带着多年打拼积累的技术和资金,回到家乡屠园,创办油嘴厂。
经过2年的打拼,油嘴厂便由5名工人发展到30名,业务遍及周边县区的机械厂,固定资产发展到80多万元。
“当时我进入苏州一家外资电子厂,刚到的时候,由于我身体残疾,员工对我歧视,认为我不能干这份工作,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干下去,工作、生活中我吃了很多苦。
”杜云山回忆起自己打工的日子。
现在的杜云山一有空就下车间和员工们亲切交谈,看看流水线,检查产品,对新员工总是手把手的教技术,他常说以前刻苦学来的不能丢。
他们下班了,我却继续加班学习技术,不懂的去问老员工,查技术书,每天都这样坚持,平时运用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把车间流程全部学会了。
20xx年,杜云山看出了电子产品周边配套市场的前景,卖了油嘴厂,筹集了100多万元资金,于20xx年与同学共同注册成立了宿迁市文汉资通配件有限公司。
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
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人有千差万别,有高矮肥瘦美丑之分,没有谁一定比谁高贵,谁比谁低下。
只要能够在自己生活的领域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无用的‚废人‛,每个人都可拥有完美的人生。
管理资源吧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成功的残疾人,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1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
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她没上过高中,通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17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
2017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
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1984年5月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改变了她的一生。
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
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
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
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勒。
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
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哼一声。
1990年9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
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励志(精编版)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励志残疾人在生理上或许很脆弱,但是在心理上,历尽艰辛的他们或许比许多人都坚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他们不顾一切,努力拼搏,是要登上顶峰!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篇1 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
没过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
那以后,她陷入了无声世界,自己却茫然不知。
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的游戏,她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伤心地哭了。
为此,父亲带她辗转武汉、上海、北京等地求医问药,只要听说哪里有一线治疗希望就不会放过,但始终不见好转。
眼看要满7岁了,父母将她送人市聋哑学校学习。
舞蹈使邰丽华品尝到无穷的欢乐,但她知道,在现代化的今天,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
17岁那年,她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上大学。
于是她又将自己练舞的倔劲放在学习文化课上,1994年如愿以偿地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如今,邰丽华成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的台柱子。
她不仅担任了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队队长,出任了中国特殊艺术协会的副主席,同时她也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形象大使,先后在40多个国家巡回演出,她的演出剧照总是出现在艺术团宣传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篇2 20xx年前,在山西太原市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位名叫陈思的小姑娘,她酷爱跑步,只有12岁的她,却早已经为学校争回无数田径比赛的荣誉,做一位长跑女运动员是陈思最大的梦想。
但命运似乎总爱和有理想的人开玩笑在一次放学途中,一场车祸永远地夺走了她的双腿,陈思的跑步梦彻底破碎了!原本活泼开朗的陈思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
看着同学们尽情地奔跑玩耍,她那幼小的心灵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痛。
在长期的孤独和自卑中,陈思读完了高中。
毕业后,同学们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而她数十次求职都被拒之门外。
陈思失落和无助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渐渐丧失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精选3篇_为人处世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精选3篇每一个理想、追求的残疾人,都有一颗豁达的心。
即使他们历经艰辛、不懈努力,也总是默默承受、视而不见,只为等待成功的最后一刻!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篇1:不幸来得正好披肩的长发、宽大的墨镜、如影随形的吉他、天籁般纯净的歌声……这是中国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留给观众的最初印象。
周云蓬是标准的“70后”,但心理上却有着远大于实际年龄的沧桑。
小时候,病魔就缠上了这个不幸的孩子。
身患眼疾的他,跟随着母亲的脚步,四处求医问药,别的小朋友童年都是彩色的,而他的童年经历单调又令人绝望,充满了火车、医院、手术室和酒精棉球的味道。
九岁那一年,他什么都看不到了,眼前一片黑暗。
视觉的最后印象是动物园里的大象用鼻子吹口琴,以后,这个镜头,反复在他脑海中出现。
梦中,他是笑着的,醒来后,他哭了!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寻求光明!顾城的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用在周云蓬身上再合适不过。
在盲童学校的他,以后不仅上了高中,还读了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最喜爱的书目是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加缪的《局外人》。
在大学里,周云蓬非凡的艺术才华得以充分展现,他创办了民刊,并开始写诗和歌曲,并在大学里开演唱会。
大学毕业后,周云蓬开始游历全国,并以弹唱为生。
四处漂泊的经历,赋予了他无穷无尽的灵感:灵敏的耳朵,让他的音乐更加纯净、细腻。
他录制的音乐,开始广为人知。
在他的博客里,他这样介绍自己:新世纪的候鸟歌手,冬天去南方演,夏天在北方唱,春秋去海边。
媒体开始第一次用“音乐公民”来评价这位歌者。
周云蓬不仅在音乐上拥有卓越的才华,在诗歌创作上,也有着过人的天赋。
他认为音乐和诗歌是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他一直致力于“弥合诗歌与音乐的分离”,并在20xx年,获得珠江国际诗歌节“诗歌探索奖”。
面对自身的不幸,周云蓬好像总是视而不见。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优选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优选真正的残疾是被击败的灵魂。
只要灵魂不败,就有成功的希望!残疾人士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往往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坚韧!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篇1: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
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
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
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20116;个一工程书奖。
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
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篇2:独臂也是上帝的恩赐出生在美国的爱德华多·加西亚,从小就对烹饪有着浓厚的兴趣。
10岁生日那天,他独自为全家做了顿炸薯条,那是他人生的第一道菜,在家人的夸奖中他萌生了一个宏大的梦想——长大后要做世界名厨。
高中毕业后,加西亚毅然决定去纽约的一所烹饪学校学习。
身残志坚的人事迹(集锦7篇)
身残志坚的人事迹(集锦7篇)身残志坚的人事迹【篇1】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
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
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20__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身残志坚的人事迹【篇2】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户外会上获得跳马冠军。
到这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户外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
这确实是个意外。
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十分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下期望。
”3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期望!身残志坚的人事迹【篇3】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精选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精选身残志不残,是对那些付出艰辛努力,依然坚持追求成功的残疾人最好的形容。
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篇1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晚上,在音乐名城维也纳,一个历史性的伟大时刻,铭刻在音乐艺术的辉煌史册上。
在这座讲究礼仪的艺术之城,就是皇族驾临,人们也不过行三次鼓掌礼,而在这个晚上,如果不是警察的出面干涉,也许这个掌声会有十次、二十次…这是一个何等恢宏壮伟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刻!在这里,一部不朽的音乐杰作第一次出现在欧洲乐坛上。
罗曼·罗兰用激动的笔触写道:“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
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
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
是的,当人们从这震撼寰宇的音响中苏醒过来,当人们从这欢乐之声的轰鸣中站立起来,片刻沉默之后的暴发,竟壮观得使皇族驾临的威重礼仪暗然失色。
人们狂热地欢呼鼓掌,涕泪交流地涌上舞台,向这位为人类铸造出如此惊人的艺术杰作的大师奔去…但是,有谁想像得到,这位伟大作品的作者,这位在音乐世界中创造了一座又一座英雄群峰的作曲家贝多芬,此刻却背向狂热的观众毫无所闻。
当女低音歌唱家翁格尔拉着他的手转过身时,他不是听到,而是“看到”了听众强烈爆发的热情。
双耳失聪的作曲家激动得当场晕倒了…从这个惊心动魄的首演之夜开始,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向着无限的空间与时间扩展着、延续着,以至于许多音乐艺术家竟然也急不择词地对这部巨作加以热情的赞美。
舒曼说:“我从来没有象对这首交响曲那样入了迷。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篇2陈燕,女,汉族,1973年生,视力残疾,一级钢琴调律师,北京市人。
现北京新乐钢琴调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系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分会会员。
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5则)
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5则)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篇11.张海迪张海迪这个勇于与疾病顽强搏斗的身残志坚的女性,她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偶像,是当代的“保尔·柯察金”。
五岁的张海迪因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只能在轮椅上进行。
从那时起,张海迪便开始了她特殊的人生之路。
她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背着书包去上学,只能在家里坐着轮椅,自学那些正常的孩子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
不久,她做了一次手术。
这次手术之后,她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了,甚至连脖子都不能扭一下。
她请妈妈在桌子上支一面镜子,这样她就可以从镜子里面看书了。
就这样,张海迪系统地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本,后来又开始自学英语。
她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定:每天背熟10个英语单词,如果背不全,忘了几个就狠狠地咬几下自己的手指。
因此她的英语进步得非常快,渐渐地,她开始替有关单位翻译英语资料。
有一次,她翻译了一部长篇小说——《海边诊所》。
当她捧着厚厚的翻译稿来到出版社时,老编辑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亲自为她书写了序,题目是: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并始终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2.桑兰桑兰,浙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年进入国家队,19获得全国跳马冠军,年7月22日,参加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
这确实是个意外。
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运动生涯1991年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高低杠第一名;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1995年南京“全国城市运动会”全能和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第二名。
身残志坚的故事(精选8篇)
身残志坚的故事身残志坚的故事(精选8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身残志坚的故事,欢迎大家参考阅读!身残志坚的故事篇1海伦·凯勒(HelenAdams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
她在19个月大时正因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
之后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AnneSullivan)的发奋,使她学习并领悟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
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
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
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向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资料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资料,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生命均十分感激她。
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忙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生命》(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
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身残志坚的故事篇2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生命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刻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刻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残疾人努力而成功的事迹
残疾人努力而成功的事迹残疾人努力而成功的事迹(通用10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
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努力而成功的事迹(通用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残疾人努力而成功的事迹1我叫陈xx,今年43岁。
幼儿时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下肢萎缩干瘪,开始只能靠一张小木凳挪步,后来靠双拐行走,从此我每天都在痛苦中挣扎。
长大后,我勉强上完了初中就因为身体原因辍学在家中,为了自食其力生活下去,我不得不四处求事。
有一句话叫做“阳光总在风雨后,事业成功靠奋斗。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我从亲戚那里学会了服装设计和制造的手艺。
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学习时,我格外卖力,在满师后凭着扎实的手艺功底,在镇江市区一家服装厂一干就是好多年。
九十年代初,这家服装厂倒闭了,遭受双重打击的我并没有退却,靠着厂里给予的一笔很少的经济补偿,加上向亲戚朋友借的钱买了一辆残疾车,用辛辛苦苦拉客的微薄收入作为启动资金,想自谋出路,开一家服装加工厂。
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我任劳任怨,历尽艰苦,光是拉客就翻车过好几次,命都差点丢掉。
2008年底,我在丹徒区政府和区残联的大力帮助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找到了地皮,办起了自己的服装厂,盖起了新厂房,还购进了三十多台新自动缝纫机,在上党镇附近招收了二十多名有缝纫技术的女工和部分残疾人,一方面完善了服装厂的人员配备,搭起了框架,同时也解决了一批和我一样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经过各方筹备,我的“国方”制衣厂开张了。
可“万事开头难”,创办之初举步维艰,由于对进货渠道的陌生,对顾客需求的不了解,我真是吃够了苦头,甚至一段时间入不敷出,但我并没有气馁,凭着自己精湛的服装设计手艺,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心和帮助下,渡过了难关。
我的生意日渐红火,客户也越来越多,甚至一些边远地区和国外加工的客户也慕名而来。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精选7篇)古今中外,有很多著名的人,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精选7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篇11788年,拜伦出生于伦敦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拜伦生下来就是跛脚,走路时一瘸一拐的。
尽管他母亲费尽心血,带着他四处求医,可他的脚却一直没能治好。
因为残疾,拜伦经常受到同龄小伙伴的欺侮,这给童年的拜伦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有一次,拜伦放学路过一个游泳池,几个同学正在里面游泳,拜伦在旁边看得出神。
有个同学喊着:“拜伦,你也下来试试吧,很有意思的。
”另一个同伴讥笑着说:“真是天大的笑话!他能在陆地上行走就不错了。
”拜伦气愤地转身跑了,他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学会游泳给他们看看,他们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而且一定会做得更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拜伦天天泡在水中,不停地游。
最后,在学校运动会上,拜伦凭着坚强的毅力赢得了游泳冠军。
拜伦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轻轻地告诉你:拜伦(1788—1824年),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著有大量的诗篇,其中长篇诗体小说《唐璜》是欧洲文学史上罕(hǎn)见的杰作。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篇2孙膑真名失转,齐国人,是孙武的后代。
学习期间,庞涓知道魏惠王正在招揽人才,就匆匆告别鬼谷子、孙膑,下山赶往魏国。
孙膑留下来,虚心向老师学习。
鬼谷子喜欢他,把珍存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传给他。
由于当时没有纸,更没有印刷术,抄在竹简上的《孙子兵法》极为珍贵。
孙膑如获至宝,日夜研读,甚至可以一字不落地背下来。
庞涓到了魏国,当上将军,带兵打败卫、宋、齐国,受魏惠王重用。
他想起孙膑,就写信请孙膑下山,骗他说是要共同干一番事业。
孙膑学业告成,拜别鬼谷子,高高兴兴来到魏国。
庞涓很想得到《孙子兵法》,可是孙膑却没带在身上。
魏惠王听说孙膑很有才能,就让庞涓带进王宫面谈。
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
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吧,事迹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
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1吃水不忘挖井人,望着眼前丰收的庄稼,建平乡村民宫振平说:“我们能有今年的大丰收,要感谢宋加文,他虽然是个残疾人,可他打井非常讲信誉,讲质量,为我们打出了一口口好井,让我们的庄稼旱涝保收。
这是镇赉县农民对宋加文创业成果的赞予和肯定。
没错,宋加文是镇赉县镇赉镇一名残疾人,但是他身残志不残,10几年来,他靠着坚强的毅力,不等不靠的精神,敢于开拓的勇气,走出了一条坎坷的创业之路。
宋加文出生在山东省博兴县曹王镇一个偏远的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全家只靠父亲做一些手工编织品卖些钱维生。
但他从小聪明玲利,也格外懂事,父亲干活时,他总是帮这帮那,不知不觉,也学会了手工编织这门手艺。
18岁那年,为了改变家里贫困的状况,给父母减轻一些负担,他只身一人闯关东来到了镇赉。
当时,正赶上镇赉县柳编厂招收技术工人,他自然被聘用了,从此,他成了柳编厂的一名正式工人。
有了工作,他格外珍惜。
在厂里他加倍工作,肯吃苦爱专研,很快成了厂里的技术能手,很得领导的赏识。
在厂里的几年,他干过销售,跑过采买,又当过技术员,然而,正当他要大显身手的时候,命运让他面临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1990年企业改制,他和妻子双双下岗。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他不但没有向困难屈服,而是用玩强的毅力面对不幸,迎接新生活的挑战。
下岗后,他自谋出路,凭着自已在厂多年的工作经验,1991年,他干起了建材销售,而且一干就是8年,虽然没有太多的收入,但也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然而,生命的历程中,有阳光相伴,也有阴云密布,有一帆风顺,也有步履坎坷,有欢声笑语,也有以泪洗面。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也许是多年的劳累奔波,他患上了双侧无菌性骨股头坏死,瘫在了床上,病痛时,他这个七尺男儿竞被折磨得号淘大哭。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九个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九个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战胜困难,散发着璀璨光芒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残疾人的故事九个,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1、郑龙华——无手着名摄影家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
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
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
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
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
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
86万字。
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
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
”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
“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
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
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
”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正能量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正能量人生,只要心灵没有残缺,就都有一扇通向太阳的天窗!虽然身体有残缺,但是在面前,他们显得更加坚韧与坚定!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篇1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
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
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
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最后的歌声清晨的公园里,一个患有癌症的男孩在轻声歌唱,他歌唱生命。
尽管他剩下的不多了,但他不自卑,他不相信世上存在着永恒。
他认为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的,生命,也是一样的。
“人总是要死的!”他常常自我安慰。
公园的那头,有一个女孩在跳着优美的舞姿,如身后桃花的飘落——翩翩飞舞。
这天,男孩无聊的在闲逛。
忽然他闻到一阵喷鼻的花香,这花香吸引着他来到了一棵桃花树下,也看到了那女孩——她正在跳舞。
男孩没打断她,一直在旁边静静的等她跳完。
“你跳得真好,如你身后的桃花。
”“谢谢!”女孩羞答答的抬起头说道。
这时,男孩看清了她的脸:一张美丽的面孔上镶着两颗无神的眼珠。
男孩大吃一惊:“你是盲女?”这句话一出口,男孩就后悔了,他知道他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
“哦……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
”“没事。
”女孩似乎很轻松。
……就这样,他们认识了。
他们相约在夕阳的黄昏来到了这儿,男孩歌唱,女孩伴舞。
……像这样过了很久,直到那一天。
残疾人靠努力成功的例子3个
残疾人靠努力成功的例子3个吃得苦中苦,才能开路虎;少年不努力,只能开夏利。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残疾人靠努力成功的例子,欢迎阅读!残疾人靠努力成功的例子1:汤展中,男,汉族,1981年生,肢体残疾,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人,现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生在读,系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
先天性无双臂,以足代手,生活、书法、作画,1993年荣获首届“中国十佳残疾少年成才奖”,199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颁发书画作品优秀奖,1997年着有《双脚与人生》一书,引起全国的关注。
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4年后,又顺利考上了该校国画专业的研究生。
一出生就被认为是“怪物”,因为他的双臂只有十多厘米长,并且软弱无力,上面连着两只各长了3根手指的小手掌。
然而他在成长中凭借毅力用口和脚作画,竟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并成为该省第一位残疾研究生。
其口书、足书作品获省、国家级大小奖项20余次、国际奖2次;他还是中国百名好儿童好少年奖与全国残疾少年儿童成才奖获得者。
1997年着的《双脚与人生》一书轰动全国。
他,就是无臂书画家汤展中。
汤展中与书法结缘,缘于一次偶然。
一天,哥哥放学回家后,用毛笔写描红作业。
他觉得很好奇,跑到厨房,用脚夹了块小木炭,在地上学哥哥写字。
这一幕,让刚干完农活回来的父亲看到了,父亲想:乡下人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都喜欢写对联,何不训练儿子练好书法,以后靠卖这换口饭吃。
转眼间,汤展中到了上学年龄,父亲带着他去小学报名,学校却委婉地拒绝了。
父亲并没有放弃,第二天又去找校长说情,一个星期后,他终于进了学校。
二年级暑假时,汤展中被推荐进县城的暑假书画学习班。
报名时,他当场用脚夹着毛笔写了一首诗,把接待的老师看得目瞪口呆。
此后,老师开始教他用右脚练习书法。
汤展中先是用脚趾夹笔,从夹不住到夹得脚趾都红肿;上课的时候,不管天多冷,一双脚都露在外面;写字时一直弯着腰,背部的酸痛是家常便饭……半年后,他硬是用脚写出一笔工整漂亮的字。
关于身残志坚名人故事
关于身残志坚名人故事关于身残志坚名人故事身残志坚是指虽然残废了,不如平常人,但是却比那些平常人有志气,有着更宏伟,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比喻身体上有些不足,担忧远大志向的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身残志坚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身残志坚名人故事一:邰丽华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
没过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
那以后,她陷入了无声世界,自己却茫然不知。
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的游戏,她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伤心地哭了。
为此,父亲带她辗转武汉、上海、北京等地求医问药,只要听说哪里有一线治疗希望就不会放过,但始终不见好转。
眼看要满7岁了,父母将她送人市聋哑学校学习。
舞蹈使邰丽华品尝到无穷的欢乐,但她知道,在现代化的今天,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
17岁那年,她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上大学。
于是她又将自己练舞的倔劲放在学习文化课上,1994年如愿以偿地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如今,邰丽华成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的台柱子。
她不仅担任了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队队长,出任了中国特殊艺术协会的副主席,同时她也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形象大使”,先后在40多个国家巡回演出,她的演出剧照总是出现在艺术团宣传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关于身残志坚名人故事二:海伦·凯勒海伦凯勒能够不因缺废而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上进,所以最后才有卓绝的成就。
我们平常人既聪明又健康,假如还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话,真是很对不起自己啊!你相信奇迹吗?你相信既盲又聋又哑的人也能成为作家吗?有的,这个人便是伟大的海伦凯勒女士。
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
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
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
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
她了解每个人都很爱她,所以她不能辜负他们对她的期望。
关于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通用5篇)
关于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通用5篇)关于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通用5篇)残疾人的成就离不开他们自强不息的艰苦努力。
他们对身有残疾,但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通用5篇),欢迎阅读。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篇1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
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
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
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
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
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
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
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
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
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
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残疾人付出努力成功的事例他们虽然身体上有缺陷,但他们精神上却分外强大。
希望更多朋友能以他们为榜样,战胜困难,做一个散发着璀璨光芒的生命。
以下是分享的付出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一起来和看看吧。
付出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一)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
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她没上过高中,通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08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
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
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1984年5月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改变了她的一生。
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
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
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
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勒。
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
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哼一声。
1990年9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
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
在老师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课堂。
1998年夏天,小智华如愿以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也就是在这时,妈妈的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牺牲学业,照顾妈妈。
鲁北一中的领导知道她的情况后,决定收她为函授生,每周派老师为小华授课。
从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妈妈,一边坚持学习。
2003年6月7日,她走进了普通高考的考场。
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她终于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学府的大门。
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关爱着她的学习生活。
对于社会给予自己的资助,李智华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
2000年9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天的生活费只有3元钱。
当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元钱;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哥哥给李智华邮寄来300元卖牛粪的钱,可李智华却把这笔钱给同学们购买成防护用品;2004年,她被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又在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一举夺冠;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2006年7月,大专毕业的李智华被一家单位聘用,单位发给她1000元的月工资。
在得知13岁少女马依曼患白血病时,李智华将自己首月工资,全部打入医院账户,作为马依曼的治疗费用。
多年来,李智华还一直给农民工子女做书画辅导。
《隐形的翅膀》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李智华奋斗的经历,李智华没有双手,如同没了翅膀,但她勇敢地面对人生,靠驾驭一双脚,照样在生活中飞翔。
付出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二)陈燕,女,汉族,1973年生,视力残疾,一级钢琴调律师,北京市人。
现北京新乐钢琴调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系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分会会员。
幼年患先天性白内障双目失明。
22岁毕业于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
2002年10月创建北京钢琴调律网,2004年出版《陈燕:耳边的世界;;中国第一位女盲人调律师的自传》,同年12月被江苏卫视和新浪网评为《感动2004》十大真情人物。
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的故事有点传奇,但都是真的。
3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先天性残疾,陈燕被父母遗弃,是姥姥收养她并抚养成人。
陈燕自小对音乐比较感兴趣,学过很多乐器。
自打学调琴开始,她每天总是十三四个小时泡在钢琴边,仔细摸,用心记。
学调律还必须会修琴,一个盲人手拿锤子钉钉子、刨子刨木头,受伤总是难免的,学习调律那段时间,她手上就没有一块好肉。
4年学习,陈燕掌握了欧美最先进的钢琴调律技术,但信心满怀的她马上遭遇了残酷的现实,当时国内的人还无法接受盲人调琴师这一行业。
几经周折,一家大的琴行经理考核后同意录用。
但经理为难地说,这份工作需要上门为客户调琴,你现在的情况挨家上门也太困难。
再说路上车很多,出了交通事故,琴行要负责的。
为了熟悉地形路况,她请家人帮助,把图上的地名、车站、胡同小区等一一抄写成盲文,一一记熟。
有一位用户不希望盲人调律,她到用户家后,凭着眼睛仅存的一点光感,跟用户走到钢琴前,连调带修干了两个小时,客户试弹后很满意,并说他的两台琴以后都请陈燕调。
这时陈燕告诉他自己是个盲人,对方不好意思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陈燕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与客户见面时决不告诉自己是盲人,调琴结束后,一定要告诉用户自己是盲人。
她说:“给用户调完音后,我除了教给用户一些保养知识外,还要给用户弹一首优美的曲子,这时才告诉他,我是一名盲人钢琴调律师,用户感到非常惊讶。
你是盲人,你怎么来的?你调琴的时候,眼睛一直跟着手动呀!每当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
”真正在调琴这个圈子里闯出名气,陈燕靠的是技术。
她将8000多个钢琴零件熟记于心,并能及时发现影响音准的零件,调出正确的音律。
到目前,她已给上万个家庭的钢琴做过调音,足迹遍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为了帮助更多的钢琴用户,陈燕开通了全国第一条钢琴公益热线,每天晚上7点到10点,她都会守候在电话机旁。
在钢琴调律的路上,她最大理想就是让全国的人都知道,盲人完全可以从事钢琴调律工作。
陈燕不仅拥有娴熟的调琴专业技术,她还创造了许多盲人第一的奇迹: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中国盲人中第一个写自传的,第一个会骑独轮车、游泳、骑自行车、开卡丁车、滑旱冰、练跆拳道的盲人等等。
陈燕说,不管路有多漫长、有多艰辛,她都会“笑对人生”。
她是该笑,因为她为自己“调”出了一派光明。
付出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三)付红英,女,汉族,1958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天津市南开区人。
天津市残联文体中心声乐指导兼合唱指挥,系天津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87年进入天津市残疾人艺术团,9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本科。
近20年的残疾人文化工作,组织残疾人才艺、合唱、棋类、书画等活动,参与组织了大量的文艺演出和比赛。
2005年她所指挥的无伴奏合唱《八竣赞》荣获全国金奖,同年12月,率团参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立18周年庆典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就职天津残联文体中心、负责声乐指导兼合唱指挥的付红英,算不上漂亮,且身有残疾,但她拥有一颗最美的心。
她常穿梭于健全人之间,与他们一样工作一样劳动,不需要任何的特殊照顾。
20多年来,她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都挥洒给了残疾人音乐事业这块沃土,用汗水和心力昭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贡献。
1958年,付红英出生在天津,不久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凭借毅力奋发学习,考取天津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本科,大学毕业后却被分配到一家服装厂做检验工人。
1987年天津市残疾人艺术团招收演员,她报了名,被招入团,才开始实现自己的艺术梦。
付红英说,作为一名残疾人,能够从事残疾人的事业是幸运的。
她既是演员又是组织者,多年来工作中,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幕后还是台前,或是组织残疾人才艺、棋类、书画等比赛和展览,她都恪尽职守;无论是排练指挥天津市残疾人合唱团、天津市启明星合唱队到社会各界进行宣传演出,还是为合唱团建立章程制度、完善组织机构等,她都出色地完成。
05年组织的无伴奏合唱《八竣赞》荣获全国金奖;同年12月率全团参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立18周年庆典活动,与北京、上海、青岛组成大型合唱团,演唱《蓝色多瑙河》《我的梦》,受到xx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付红英的生命进程中,音乐是主旋律。
她努力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除了在合唱团辅导女低声部,还为职校学生上初级乐理课,并定期到天津群艺馆进行合唱指挥培训。
她献身音乐的路越做越宽广。
同时,她积极从事歌曲创作,寻求流畅、优美、质朴、典雅的旋律,对每一个音符都要仔细斟酌,决不允许有任何的垃圾音符落在她的谱面上。
她创作的部分作品在天津音乐杂志上发表,反响良好。
其中为甲丁《黄河鱼娘》、车行《中不中》、鲍和平《中国大北方》等作品的谱曲,均得到专家肯定。
2004年付红英与她的先生刘志良共同创作反映中国残疾人生活、工作、学习的音乐题材的大型音乐组歌《我们同行》,向社会展示残疾人的艺术才华和精神风貌。
她创作的《我喊春天》等多首歌曲获奖。
“妈妈”是世界上最动听的称呼。
因两次流产,人到中年的付红英从未享受过为人母的快乐和幸福,但她的内心深处一直留有一块芳草地,她相信会有一群“小天使”来填补这块空白。
2006年为了让脑瘫智障的孩子们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付红英取得领导支持,成立了天津市启明星合唱队。
一位孩子的家长说:“孩子毕业三年,从没有参加过任何活动,启明星的成立,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生活的希望。
”从那一刻起付红英下定决心,培养好这群“小天使”。
经过将近两年的接触,她越发感到这些孩子的可爱,深感肩上担子更重。
她告诫自己:一定要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好的条件,带出有水平有素质的启明星合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