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中考数学复习 第九讲 三角形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复习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复习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下·三角形复习·教案考点综述:三角形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它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是近年中考的必考点之一。

三角形的内容包括: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条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等腰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逆定理等相关知识。

典型例题:例1:(2007株洲)现有2cm 、4cm 、8cm 长的四根木棒,任意选取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1个B. 2个C. 3个 D. 4个例2:(2007某某)已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5:6,则其最大内角的度数( ) A .60B .75C .90D .120例3:(2008某某)如图,在△ABC 与△DEF 中,已有条件AB=DE ,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 ≌△DEF ,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A . ∠B=∠E,BC=EFB .BC=EF ,AC=DFC .∠A=∠D ,∠B=∠E D .∠A=∠D ,BC=EF例4:(2008某某)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2DE =cm ,12AB AC +=cm ,则BC =cm ,梯形DBCE 的周长为cm .例5:(2007某某)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上一点,80BAD ∠=°,AB AD DC ==,则C ∠=度.A E CBaac丙︒72︒50 乙︒50甲a︒507250︒︒︒58c baC BA例6:(2007某某)如图是一个外轮廓为矩形的机器零件平面示意图,根据图中的尺寸(单位:mm ),计算两圆孔中心A 和B 的距离为______mm .实战演练:1.(2008某某)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 ) A .15B .16C .8D .72.(2007某某)如图,△ABC 中,∠A =50°,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则∠1+∠2的大小为( )A .130° B.230° C.180° D.310°3.(2007某某)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为CD 的中点,连接AE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共有( ) A .3对B .4对C .5对D .6对4.(2007某某)如图,已知△ABC 的六个元素,则下列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图形是( )A .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5.(2007某某)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ACBD80A 1BCDE2FC Bb 的面积为( )A .4B .6C .16D .556.(2008某某)如图,将ABC △沿DE 折叠,使点A 与BC 边的中点F 重合,下列结论中:①EF AB ∥且12EF AB =;②BAF CAF ∠=∠;③12ADFE S AF DE =四边形; ④2BDF FEC BAC ∠+∠=∠,正确的个数是( ) A .1B .2C .3D .47.(2006某某)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3cm ,7cm 两根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的( ) A .7cmB .4cmC .3cmD .10cm8.(2008某某)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9.(2007某某)如图所示,点D 、E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BE 、CD要使△ABE ∽△ACD ,需添加一个条件是(只要写一个条件)。

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方案》配套课件 第五单元 三角形 人教

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方案》配套课件 第五单元 三角形 人教
·人教版
第23课时 │ 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
第23课时 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
·人教版
第23课时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3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1/12/152021/12/15December 15, 2021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1年12月2021/12/152021/12/152021/12/1512/15/2021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2/152021/12/15
·人教版
第30课时 │ 锐角三角函数
第30课时 锐角三角函数
·人教版
第30课时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30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30课时 │ 归类示例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30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30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30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30课时 │ 归类示例
第26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6课时 │ 考点整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A C A'B'C 'B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回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巩固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性质与判定。

2.归纳总结一般几何证明题的思路与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

3.通过学生动手画,动脑想,动笔写,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相似与理解。

教学重难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式与讲练结合法。

教学课时:讲练结合1课时,学生自练1课时。

教学过程:一、概念: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比: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

△ABC ∽△A ′B ′C ′,如果BC=3,B ′C ′=1.5,那么△AB C 与△A ′B ′C ′的相似比为多少?(学生齐答)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和应用1、判定①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几何语言:∵ ∴△ABC ∽△A ′B ′C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几何语言:∵ ∴△ABC ∽△A ′B ′C ′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几何语言:∵ ∴△ABC ∽△A ′B ′C ′2、性质:两个三角形相似,则:①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②它们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③它们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④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三、应用举例: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1)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2)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3)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4)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5)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四、及时练习A AB B '∠=∠⎫⎬'∠=∠⎭AB AC A B A C A A ⎫=⎪''''⎬⎪'∠=∠⎭AB AC BC A B A C B C ==''''''A DB CC B E AD C'B'D'A'E'(1)如图1,当 时,△ABC ∽ △ADE 。

人教版2019届九年级数学中考第一轮总复习《相似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设计

人教版2019届九年级数学中考第一轮总复习《相似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设计

人教版2019届九年级数学中考第一轮总复习《相似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第一轮总复习课例《相似三角形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其说明2019 年 3 月 21 日一、内容与内容解析1.内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应用.2.内容解析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性质与应用是相似三角形研究的重要内容.对相似三角形的研究,依然采用先给出几何对象的定义,再探究其判定和性质,然后进行应用的一般思路.由于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 1),因此对相似三角形的研究可以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中,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承接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为其他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的证明作了铺垫.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很丰富,是发展学生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的良好素材.借助相似这一图形变化,可以有效解决图形计算与证明的相关问题,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良好途径.站在复习课的角度,本课也承担着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结构系统,同时深化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运用,以及有效训练“选择适当知识进行推理计算并解决问题”的目的.从中考备战的角度,本课也承担着“呈现近年考查方式方向,总结知识模块方法方略”的目的.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整体梳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结构体系,从“模型”角度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与运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进一步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2)能将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结合“模型”进行整理和应用.2.目标解析达成(1)的标志是:能说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与性质,并能用符号表示.达成(2)的标志是:在具体问题中,能自然地调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或性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结构体系,并能对相似三角形的常见模型进行有联系的梳理.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复习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具有重复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反思性.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知识联系、深化知识理解、优化知识结构,体会思想方法,发展数学认知.复习课的核心认知活动是知识体系的重组和知识的选择性应用.但学生整理知识的经验不多,综合能力有限,难以整理出系统、简约的知识结构.学生碰到具体的问题情境时,在选择适当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上会存在诸多困难.(2)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很丰富,既有最基本的平行“A 字型”和“8 字型”,又有更为复杂的“一线三等角”等.学生对于这些图形都有一定接触和认识,但都是分散而独立的.当这些基本图形隐藏在较为复杂的几何图形中时,学生难于发现.当这些基本图形只出现了一部分时,学生对于补全构建模型的意识不强,经验缺乏.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知识体系的结构化整理和选择性使用.四、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结合具体问题,设计有效的问题串,激发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系统整理形成体系.(2)将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构建成“模型”,并从图形变换的角度梳理“模型”的演变,不断巩固核心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几何直观,从“模型观”探求解决问题的相似之道.(3)积极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亲身经历体验数学学习、归纳总结的过程,以简约典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回顾梳理知识系统和思想方法,积累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经验.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流程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活动 1】课前热身问题:1.如图,已知△ABC ∽△DEF ,AB :DE =1:2,则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 .BC = 1 B .∠A 的度数 = 1C .△ABC 的周长 = 1D .△ABC 的面积 = 1DF 2 ∠D 的度数2 △DEF 的周长2 △DEF 的面积22.如图,已知∠1=∠2,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得△AD E ∽△ACB .(第 1 题图) (第 2 题图) (第 3 题图) (第 4 题图)3.(2017·江西)如图,正方形 ABCD 中,点 E ,F ,G 分别在 AB ,BC ,CD 上,且∠EFG =90°.求证:△EBF ∽△FCG . 4.(2018·江西)如图,在△ABC 中,AB =8,BC =4,CA =6,CD ∥AB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交 AC 于点 E ,求 AE 的长.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上述问题,联想回忆相关知识,初步明确复习主题.学生可能出现某一个知识点模糊不清的状况,或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解答,教师予以巡视关注.设计意图:借题回顾相关知识,唤醒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让学生明确复习主题,尽快进入上课状态,同时结合近年中考题让学生初步感知相似三角形的“中考考向”.【活动 2】课堂学习——回顾定义问题:(1)猜一猜:一模一样(打一数学概念),大同小异(打一数学概念).(2)相似“同”在哪,“异”在哪?(3)类比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是?相似用符号如何表示?师生活动:教师通过谜语和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回顾,学生从猜谜语活动中回顾“全等”、“相似”的本质,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类比更为熟悉的“全等”三角形回顾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用符号表示. 设计意图:设计谜语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复习氛围,同时直指复习内容的本质,并以全等三角形作类比,让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更为清晰.【活动 3】课堂学习——梳理知识问题:(1)如图,已知△ABC ,D 是 AB 上一点,AB =10,AD =5,AC =8,试在 AC 上确定一点 E ,使得 △ADE 与△ABC 相似.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题中 D 点的特殊性,学生独立思考并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设计意图:题中 D 点的特殊性是为后续能“全盘托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而巧设的.通过“画一画”让学生自主寻找相似的判定条件,并生成最基本的 A 字型相似,为后续作铺垫.从方案多样性角度,让学生体会分类讨论思想.(2)如图,在方案 1 中,如何证明△ADE ∽△ABC ?(3)如图,在方案 2 中,当△ADE∽△ACB时,试解答下列问题:①试求 AE 的长.②△ADE 与△ACB 的面积比为().A. 1:2B. 5:8C. 1:4D. 25:64③若 AF 平分∠BAC 交 BC 于点 F,交 DE 于点 G,则AG=_________. GF方案 1方案2师生活动:在生成方案过程中,教师追问学生判定三角形相似的理由,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学生可能会遗漏其中一些方法(如平行相似预备定理),教师适时点拨,结合问题本身的特殊性,让学生感受每一种方法都可用来解释.借助生成方案的结果,教师再追问小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举手回答.设计意图:通过“追问”与设计“题组”,让学生自主梳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体验选择性使用知识的过程,让知识从问题中激发而来,又回到问题中去,达到核心知识的梳理复习功效.【活动 4】课堂学习——提炼模型问题:(1)变式:如图,已知△ABC,D是直线AB上一点,AB=10,AD=5,AC=8,试在直线AC上确定一点 E,使得△ADE 与△ABC 相似.师生活动:教师对原问题进行变式,引导学生画出新的方案,并启发学生从“图形变换”的角度理解这几个相似图形之间的关系.方案 1方案2方案3方案4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变式,继续体验分类讨论思想,并生成最基本的 8 字型相似.同时让学生体会从“旋转”角度理解 A 字型与 8 字型的联系,为后续的“模型变换联系”埋下伏笔.(2)当△ADE∽△ABC时,将△ADE绕点A旋转一定的角度,连接CE,BD,则△ADB与△AEC相似吗?请说明理由.师生活动:教师借机生成一个旋转一般角度的问题,学生思考并证明.设计意图:通过借机巧设问题,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问题,同时感知“旋转相似”特性.(3)将方案 2 图形依次按照平移、特殊化、翻折、一般化等过程,会得到哪些常见的相似模型?这些模型有哪些具体特征?师生活动:师生一起从图形变换角度,结合“特殊化”、“一般化”处理,将已有基本图形进行变化,生成其它常见相似模型,学生归纳概括这些模型的基本特征.设计意图:通过图形变换,“特殊化”、“一般化”处理,生成相似三角形的常见模型,进一步从模型角度丰富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为后续学练打下坚实基础.【活动 5】课堂学习——典例学练问题:(1)你是怎样分析并解答热身训练题的,从中吸取了哪些经验?若将第 1 道中考题变式如下,你又如何证明?已知如图,正方形 ABCD 中,点 E 是 CD 的中点,点 F 在 BD 上,且 DF = 14 BD .求证:△ACE ∽△EDF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模型角度分析问题,学生口述解答过程.对问题进行变式,引导学生审清条件,找准思路.而后小结方法得失.设计意图:通过对热身训练题(重点 2 道中考题)的解析,反馈学生的训练成果,解答学生的训练疑惑,总结方法得失.同时突出模型的认识.通过问题变式,回归知识本质,体现灵活运用.(2)如图,已知△ABC 和△ADE 均为等边三角形,D 在 BC 上,DE 与 AC 相交于点 F .①求证:AF ·CF =DF ·EF .②若已知 AB =9,BD =3,试求 CF 的长.师生活动:学生分析题意并作答,学生代表上台板书展示,师生共同评判并小结方法得失.设计意图:通过本题训练,继续巩固模型思想,体会等积式证明的方向与思路.(3)如图 D 、E 分别为△ABC 中 BC 、AC 边上的点,且BD = 1 , AE = 1,AD 与 BE 相交于点 F , DC 3 EC 2AF则值为( )FD3 4A .2B .3C .D .2 3师生活动:学生可能难以找到突破口,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比例线段与相似三角形的联系,构建平行相似解决问题,并总结方法经验.设计意图:通过此题让学生感知“比例线段”与“相似”的联系,并体会“作平行构相似”的方法.(4)如图,点 A 是反比例函数 y = 3x (x >0)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AO ,OB ⊥OA 交反比例函数 y = -1x(x <0)图象于点 B . ①当点 A 的横坐标为 1 时,试求点 B 的坐标;②连接 AB ,随着点 A 的运动,∠OAB 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请求出 tan ∠OAB 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分析问题,结合条件和所求问题,自然构建出“一线三直角”相似模型.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从画图操作验证猜想,并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与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此题难度加大,面向尖优生,体现分层.从问题解决上体现“综合运用”,同时继续巩固相似“模型”.【活动 6】课堂学习——反思小结问题:(1)谈谈你的复习收获;(2)你对相似三角形的模型还有哪些认识?请补充完善.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活动经验等方面小结复习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从“模型思想”对学生提出寄语.设计意图:通过反思小结,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模型”思想的重要性,深化认识.体现画龙点睛的效果.【活动 7】课后训练问题:见学案,学生课后完成,并分享交流.设计意图:布置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复习知识及思想方法,将复习与能力发展延伸到课外.。

2019年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7.2相似三角形

2019年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7.2相似三角形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图形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测量不同距离下的相似三角形比例。
-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求线段长度、角度等。
举例解释:
-通过实际图形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强调对应角和对应边的关系。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几何证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相似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它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也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比例计算。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相似三角形在求解建筑物高度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几何证明。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解决含有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
4.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相似三角形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相似三角形相关问题。
2019年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7.2相似三角形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教案

《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教案

《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 理解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能应用内角和定理进行相关的计算及证明问题.2. 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3.了解三角形中三条重要的线段并能正确的作图.4.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而且要用利用图形全等的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5. 掌握常见的尺规作图方法,并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利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要点二、三角形的分类【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2.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要点诠释:①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夹角叫做底角;③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要点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3)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2.三角形的重要线段: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要点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全等三角形判定2——“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全等三角形判定3——“角角边”: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全等三角形判定4——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要点诠释:(1)如何选择三角形证全等,可以从求证出发,看求证的线段或角(用等量代换后的线段、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可以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可以从已知出发,看已知条件确定证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证它们全等;(4)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就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要点五、用尺规作三角形1.基本作图利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要点诠释:要熟练掌握直尺和圆规在作图中的正确应用,对于作图要用正确语言来进行表达.【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1.在△ABC中,∠B=20°+∠A,∠C=∠B-10°,求∠A的度数.【思路点拨】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建立方程解决.【答案与解析】∵∠C=∠B-10°=∠A+1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B+∠C=∠A+∠A+20°+∠A+10°=180°,∴∠A=50°.【总结升华】本题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出以∠A为未知数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A.建立方程求解,是本章求解角度数的常用方法.举一反三【变式】若∠C=50°,∠B-∠A=10°,那么∠A=________,∠B=_______【答案】60°,70°.类型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分类2.一个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则第三边长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思路点拨】三角形的两边a、b,那么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a-b│<c<a+b.【答案与解析】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 则第三边长c的取值范围是│2-7│<c<2+7,即5<c<9.【总结升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若这两边之差是负数时需加绝对值.举一反三(2015•泉州)已知△ABC中,AB=6,BC=4,那么边AC的长可能是下列哪个值()【变式】A.11 B.5C.2D.1【答案】B.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6﹣4<AC<6+4,即2<AC<10,符合条件的只有5.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75°、30°、75°,这个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腰锐角三角形【答案】C举一反三【变式】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和的2倍,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A 锐角B 直角C 钝角 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以及已知条件,可以得到其中较大内角的度数为120°,所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类型三、三角形的重要线段4.(2015•常德)如图,在△ABC中,∠B=40°,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思路点拨】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外角定理求得∠DAC+∠ACF=(∠B+∠B+∠1+∠2);最后在△AEC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得∠AEC的度数.【答案】70°.【解析】解:∵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EAC=∠DAC,∠ECA=∠ACF;又∵∠B=40°(已知),∠B+∠1+∠2=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DAC+∠ACF=(∠B+∠2)+(∠B+∠1)=(∠B+∠B+∠1+∠2)=110°(外角定理),∴∠AEC=180°﹣(∠DAC+∠ACF)=70°.故答案为:70°.【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在△ABC中,∠B=60°,∠C=40°,AD、AE分别是△ABC的高线和角平分线, 则∠DAE 的度数为_________.【答案】10°.类型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5.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DC.(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2)证明:DC⊥BE .【思路点拨】△ABE与△ACD中,已经有两边,夹角可以通过等量代换找到,从而证明△ABE ≌△ACD;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倒角可证垂直.【答案与解析】解:(1)△ABE≌△ACD证明:∠BAC=∠EAD=90°∠BAC +∠CAE=∠EAD +∠CAE即∠BAE=∠CAD又AB=AC,AE=AD,△ABE≌△ACD(SAS)(2)由(1)得∠BEA=∠CDA,又∠COE=∠AOD∠BEA+∠COE =∠CDA+∠AOD=90°则有∠DCE=180°- 90°=90°,所以DC⊥BE.【总结升华】我们可以试着从变换的角度看待△ABE与△ACD,后一个三角形是前一个三角形绕着A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对应边的夹角等于旋转的角度90°,即DC⊥BE.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E⊥AB,AD⊥AC,AB=AC,∠B=∠C,求证:BD=CE.【答案】证明:∵AE⊥AB,AD⊥AC,∴∠EAB=∠DAC=90°∴∠EAB+∠DAE=∠DAC+∠DAE ,即∠DAB=∠EAC.在△DAB与△EAC中,DAB EACAB ACB C∠=∠⎧⎪=⎨⎪∠=∠⎩∴△DAB≌△EAC (ASA)∴BD=CE.6.己知:在ΔABC中,AD为中线.求证:AD<()12AB AC+【答案与解析】证明:延长AD至E,使DE=AD,∵AD为中线,∴BD=CD在△ADC与△EDB中DC DBADC BDEAD ED=⎧⎪∠=∠⎨⎪=⎩∴△ADC≌△EDB(SAS)∴AC=BE在△ABE中,AB+BE>AE,即AB+AC>2AD∴AD<()12AB AC+.【总结升华】用倍长中线法可将线段AC,2AD,AB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把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倍长中线法实际上是绕着中点D旋转180°.举一反三【变式】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 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的取值范围是( )A.1 <x< 6B.5 <x< 7C.2 <x< 12D.无法确定【答案】A ;提示: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7-5<2x<7+5,所以选A选项.类型五、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实际应用7.如图,小叶和小丽两家分别位于A、B两处隔河相望,要测得两家之间的距离,请你设计出测量方案.【答案与解析】本题的测量方案实际上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是一个三角形在河岸的同一边,通过测量这个三角形中与AB相等的线段的长,从而得知两家的距离.解:在点B所在的河岸上取点C,连结BC,使CD=CB,利用测角仪器使得∠B=∠D,且A、C、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测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长.在△ABC和△ECD中B DCD CBACB ECD∠=∠=∠=∠⎧⎪⎨⎪⎩∴△ABC≌△ECD(ASA)∴AB=DE.【总结升华】对于实际应用问题,首先要能将它化成数学模型,再根据数学知识去解决.由已知易证△ABC≌△ECD,可得AB=DE,所以测得DE的长也就知道两家的距离是多少.类型六、用尺规作三角形8.作图:请你作出一个以线段a为底边,以∠α为底角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用尺规作图,并写出已知,求作,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结论)已知:求作:【思路点拨】可先画线段BC=a,进而在BC的同侧作∠MBC=∠α,∠NCB=∠α,MB,CN交于点A,△ABC就是所求的三角形.【答案与解析】解:已知:线段a,∠α.求作:△ABC,使BC=a,AB=AC,∠ABC=∠α.△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总结升华】考查等腰三角形的画法;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是解决本题的突破点;注意画图的顺序为边,角,角.举一反三【变式】作图题:(要求:用直尺、圆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已知:线段a与线段b.求作:线段AB,使AB=2a﹣b.【答案】解:如图所示:作线段AB即为所求.。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学案学生用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学案学生用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启东市继述初中施峰艳学习目标: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位似的性质2、掌握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角相等,线段成比例(或等积式)3、体验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线段的长4、能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学习重点: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学习难点:探索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解决有关函数、运动类问题学习过程:【知识梳理】活动1:相似三角形基本图形的回顾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下列图形给出一个判断厶ADE与厶ABC相似的条件,并说明理由.活动2:如图1中厶ADEABC,相似比为2: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DE和厶ABC对应中线的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角平分线的比________ ,对应高的比____(2)若它们的周长差为10,则厶ADE和厶ABC的周长分别是 _________ 和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它们的面积和为19.5,则△ ADE和厶ABC的面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比,对应角平分线比,对应高比都等于(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__________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_________________ .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活动3:相似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举例(山东济宁中考题)如图,放映幻灯时,通过光源,把幻灯片上的图形放大到屏幕上•若光源到幻灯片的距离为20 cm,到屏幕的距离为60 cm,且幻灯片中图形的高度为 6 cm,则屏幕上图形的高度为________ cm.总结:本题是相似变换中的特例一一位似变换(1)位似定义:对于两个多边形不仅,如果它们的对应顶点的连线么这两个多边形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点叫做___________ .[典例精析】例1 :女口图,下列条件①/ B=Z ACD ;②/ ADC = / ACB ;AC AB③;④AC 2二AB • AD其中能判定△ ABCACDCD BC的是______________ .变式1: (2016杭州)如图,在△ 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 AED = Z B,线段AG分别交线段DE、BC于点F、G 且AD DFAC _ CG(1)求证:△ ADF ACG ;AD 1 AF砧/古(2 )若,求的值.AC 2 FG变式2 (山东泰安中考题)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平分/ DAB,/ ADC= / ACB=90°, E 为AB 的中点.(1)求证:AC2=AB?AD;(2)求证:CE// AD ;AC(3 )若AD=4, AB=6,求的值.AF例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M, N分别是BC, CD上的两个动点,且始终保持AM丄MN .当BM= ________________ 时,四边形ABCN的面积最大.GC DDNCIVIS A BDE - S A CDE =1:4,则 S ^BDE - S ^ADC -()D.-变式1: (2015岳阳)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M 是BC 上一点,F 是AM 的中点,EF 丄AM ,垂足为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 E ,交DC 于点N (1)求证:△ ABM EFA ;(2 )若 AB=12, BM=5,求 DE 的长.变式2 :(扬州市中考题)已知矩形 ABCD 的一边 AD=8,将矩形 落在CD 边上的P 点处.(1)如图1,已知折痕与边 BC 交于点O ,连接AP 、OP 、OA . ① 求证:△ OCPPDA ;② 若△ OCP 与厶PDA 的面积比为1:4,求边AB 的长.【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当堂检测】1. ( 2016 湘西)如图,在△ ABC 中,DE // BC , DB=2AD , △ ADE DBCE 的面积为2.(山东省莱芜市)如图,在△ ABC 中,D 、E 分别是AB 、 BC 上的点,且 DE // AC ,若A. 1:16B. 1:18C. 1:20D. 1:24AD3.如图,已知等腰厶ABC 中,顶角/ A=36 ° BD 为/ ABC 的平分线,贝U的值等于()C.1MABCD 折叠,使得顶点4.(甘肃省陇南市)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E在CB延长线上,连接ED交AB于点F, AF=x( 0.2奚w 0.8, EC=y.则在下面函数图象中,大致能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 )B.AB是直径,且CD丄AB,垂足为P ,求证:【分层作业】1.必做题:书本复习题27第3、7题2•选做题:(湖南永州中考题)如图,已知AB丄BD , CD丄BD .(1 )若AB=9, CD=4, BD=10,请问在BD上是否存在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B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若AB=9, CD=4, BD=12,请问在BD上存在多少个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并求BP的长;(3)若AB=9 , CD=4 , BD=15,请问在BD上存在多少个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并求BP的长;(4)若AB=m, CD=n, BD=|,请问在m、n、|满足什么关系时,存在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的一个P点?两个P点?三个P点?。

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的复习(第1课时)泰安六中苏晓林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全章复习课,首先帮助学生理清全等三角形全章知识脉络,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理解性质、判定和运用;其次对学生所学的全等三角形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再次通过拓展延伸以的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中考对全等三角形考察方向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以后的复习指明方向。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养成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学习数学的习惯.二、学情分析在知识上,学生经历全等三角形全章的学习,对全等三角形性质、判定以及应用基本掌握,初步具有整体认识,但由于间隔时间有点长所以遗忘较多,全等三角形是学习初中几何的基础和工具也是中考必考内容。

对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以及全章知识脉络的形成正是以上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复习学生在全等三角形的计算、证明对学生的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将有所提高.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性质;会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有关问题.2.在题组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全等三角形解题的模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建立在联系的思维习惯,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会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应用.难点:能理解运用三角形全等解题的基本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以“自助探究”为主,以小组合作、练习法为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形成自己的全等三角形知识认知体系,尝试完成练习;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展示学习结果,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互评、教师最后点评方式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全章的复习课,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学生“练后思”的模式,帮助学生搜整《全等三角形》全章知识脉络,建构知识网络,通过基础训练、概念变式练习、典例探究、拓展应用等活动进行查缺补漏和拓展延伸;借助“基础了题目-变式题目-典型题目-拓展题目”五个梯次递进的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使用多媒体课件(第3题)AB CD展示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2019-2020学年中考数学《三角形的概念》总复习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中考数学《三角形的概念》总复习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中考数学《三角形的概念》总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认识和会画出三角形的一些特殊线段;2.掌握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两个重要推论;3.掌握三角形的分类;考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边关系的应用.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三角形的概念: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2.三角形的边:任意_________________大于第三边;任意__________________小于第三边;3.三角形的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_________;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这一点叫三角形的______心;这一点到三角形的_______的距离相等;(2)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这一点叫三角形的______心;这一点把三角形的每一条中线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比是__________;(3)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这一点叫三角形的______心;____________这一点在形内 ,_______________这一点在边上, _______________这一点在形外.5. 三角形按边分类为: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角形按角分类为: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基础训练:P79第1~6题,课前完成,老师批改,学生订正.课上交流:第3题,角度的计算.三、举例分析:1.例1 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的长是方程2680x x -+=的一个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 .9 B. 11 C. 13 D. 11或13分析:由一元二次方程可求得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2或4,同时要注意考虑三角形成立的条件,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6-3)且小于(6+3),因此x=4可以作为三角形的第三边. 点评: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是判断三角形是否存在的唯一依据.2. 例2如图所示,在△ABC 中,CD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且CD 、BE 交于点P ,若∠A=50°,求∠BPC 的度数。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 复习课 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    复习课 导学案

复习课 :十一章 三角形 导学案学习目标:一、复习十一章三角形相关知识点1.三角形的相关概念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特性4.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5.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6.三角形的外角二、掌握三角形知识点的相关题型复习内容:1、 三角形的相关概念1.定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①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 AB 、 BC 、 AC②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A 、 B 、 C③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 ∠A 、∠B 、∠C④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④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

注:直角三角形ABC表示Rt△ABC⑤三角形ABC的边AB可用边AB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可用b 表示,BC可用a表示二、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类 按角分类当堂练习1判断三角形形状(1)∠1=42° ∠2=48° ∠3=90° 这是__________三角形(2)∠1=60° ∠2=80° ∠3=40° 这是_________-三角形(3)∠1=91° ∠2=80° ∠3=9° 这是__________三角形三.三角形的特性特性一:具有稳定性特性二: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当堂练习2.每组中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1)、3cm ,8cm, 5cm ( )(2)、3cm ,1cm, 7cm ( )(3)、4cm ,6cm, 3cm (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a,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A) 1<a<5 (B)3<a<7 (C)4<a<6 (D)2<a<64、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3cm,一边是7cm,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

6.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7、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此点在( )A. 三角形的内部B.三角形的外部C.三角形的一条边上D. 不能确定8、填空:(1)如图(1),AD,BE,CF是ΔABC的三条中线,则AB=2____,BD= ,AE=______.(2)如图(2),AD,BE,CF是ΔABC的三条角平分线,则∠1= ,∠3=______∠ACB=2 。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学案 三角形中位线 (含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学案  三角形中位线 (含答案)

中考复习之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与中点有关的概念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三角形中线的相关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三线合一(底边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高重合)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中位线判定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二、常见的题型题型一:求线段的长例1、已知:如图,E、D、F分别为AB、BC、CA的中点.(1)若AC=10cm,则DE= 5 cm. (2)若EF=6cm,则CB= 12 cm.(3)若AB=10,AC=12,BC=8,则△DEF的周长 15练习:1.已知△ABC的周长为50cm,中位线DE=8cm,中位线EF=10cm,则另一条中位线DF的长是()A.5cmB. 7cmC. 9cmD. 10cm【答案】B3.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50°,∠ADE=60°,则∠C的度数为()A.50°B. 60°C. 70°D. 80°【答案】C3.如图,在△ABC中,E,D,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B=6,AC=4,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A. 10B. 20C. 30D. 40【答案】B4.如图,在△ABC中,D,E,F分别为BC,AC,AB边的中点,AH⊥BC于H,FD=8,则HE等于()A. 20B. 16C. 12D. 8 【答案】D题型二:证明线段的倍分问题例1.如图,△ABC 中,AB=AC,AD 是中线,BE=CF.(1)求证: △BDE ≌△CDF;(2)当∠B=60°时,G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求证:GH=14AB证明:(1)∵AB=AC ∴∠ B=∠ C ∵AD 为中线,∴BD=CD 又∵EB=FC ∴△BDE ≌△CDF(2)∵AB=AC ∴△ABC 为等腰三角形,又∵∠B=60°,∴△ABC 为等边三角形 ∴BC=AB ∵G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 ∴GH=21BD=14BC 又∵BC=AB 所以GH=41AB. 练习:如图,在△ABC 中,AB=AC,延长AB 到D,使BD=AB,E 为AB 中点,连结CE 、CD , 求证:CD=2EC证明:延长CE 使EF=CE=1/2CF 即 CF=2CE ∵∠AEC=∠BEF E 是AB 中点,即AE=BE CE=EF∴△ACE ≌△BFE(SAS) ∴BF=AC ∠FBE=∠A ∵AB=AC ∴∠ABC=∠ACB∵∠FBC=∠FBE+∠ABC=∠A+∠ABC ∠DBC=∠A+∠ACB ∴∠FBC=∠DBC∵BD=BA∴BF=BD∵BC=BC∠FBC=∠DBC∴△BCF≌△BCD(SAS)∴CF=CD∴CD=2CE题型三:常规辅助线的添加一:利用角平分线+垂直,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延长BN交AC于点D,已知AB=10,BC=15,MN=3(1)求证:BN=DN;(2)求△ABC的周长.【解析】1)证明:在△ABN和△ADN中,∵12AN ANANB AND ∠=∠⎧⎪=⎨⎪∠=∠⎩,∴△ABN≌△ADN,∴BN=DN.(2)解:∵△ABN≌△ADN,∴AD=AB=10,DN=NB,又∵点M是BC中点,∴MN是△BDC的中位线,∴CD=2MN=6,故△ABC的周长=AB+BC+CD+AD=10+15+6+10=41.1.如图所示,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且AB=8,MN=3,则AC的长是()A.12 B.14 C.16 D.18【答案】B2.如图,在△ABC中,AB=8,AC=6,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G⊥AD于F,交AB于G,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A.1 B.2 C. 3 D.7【答案】A3.如图,△ABC中,BD平分∠ABC,且AD⊥BD,E为AC的中点,AD=6cm,BD=8cm,BC=16cm,则DE的长为()cm.【答案】3如图,△ABC中,AB=8cm,AC=5cm,AD平分∠BAC,且AD⊥CD,E为BC中点,则DE=()A.3 B.5 C.2.5 D.1.5【答案】D二:取中点构造中位线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BC ,20,110,,,CBD BDA E F P ∠=︒∠=︒分别是AB 、CD 、BD 的中点,探索PF 与EF 的数量关系.证明:连接PE ,20,11090CBD BDA EPF ∠=︒∠=︒⇒∠=︒,易得EF =.三:借助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F 分别是线段AO ,BO 的中点.若AC+BD=24cm ,△OAB 的周长是18cm ,则EF 的长为________cm .【答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又∵AC+BD=24厘米,∴OA+OB=12厘米,∵△OAB的周长是18厘米,∴AB=6厘米,∵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EF是△OAB的中位线,∴EF=1/2AB=3厘米.题型三借助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边AB、BC的中点,G、H为AC的两个三等分点,连接EG、例3.如图,(1)E,F为ABCFH,并延长交于D,连接AD、C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答案】如图,E、F分别为△ABC的边AB、BC的中点,G、H是AC上的三等分点。

2019版中考数学复习 第九讲 三角形学案 新人教版

2019版中考数学复习 第九讲 三角形学案 新人教版

2019版中考数学复习第九讲三角形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及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2、掌握特殊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并能熟练运用。

3、掌握线段的中垂线及角平分线定理。

【知识框图】全等判定全等三角形应用等腰三角形判定、性质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判定、性质角的平分线及线段的中垂线定理【典型例题】例1: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为3,4,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求第三边长。

解:第三边长为5或。

评注:根据不同情况讨论。

例2:已知AB⊥BC,DC⊥BC,E在BC上,且AE=AD,AB=BC,求证:CE=CD。

证明:作AF⊥CD交CD的延长线于F。

AF∵AB⊥BC,FC⊥BC,AB=BC∴AF=BC=AB=CF D又AE=AD BEC∴RtΔABE≌RtΔAFD ∴DF=BE ∴CE=CD评注: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的时候,可构造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1)连结某两个已知点(2)过某已知点作某已知直线的平行线(3)延长某已知线段到某个点或与某已知直线相交(4)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例3:已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ΔACM和ΔCBN是等边三角形,AN交CM于点P,BM 交CN于点Q,AN于BM交于点R。

求证:AN=BMN证明:由AC=MC,CN=CB,∠ACN=∠MCB MR得ΔACN≌ΔMCB PQ∴AN=BM ACB评注:本例在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探险求很多结论:(1)求证:CP=CQ,(2)求证:ΔCPN≌ΔCBQ,(3)求证:ΔCPQ是等边三角形,(4)求证:PQ∥AB。

另外,若增加一个条件,在AN 上取中点E,在BM上取中点F,则可求证:ΔCEF是等边三角形。

例4:ΔABC 中,∠B=22.50,∠C=600,AB的中垂线交BC于点D,BD=6 ,AE⊥BC 于E,求EC的长。

A解:连结AD。

由AD=BD=6 ,∠ADE=45得AE=6, B D E C由∠C=600,得EC=2评注:线段相等不要局限于三角形全等一种思想,(1)条件中含有中垂线,角平分线时,可利用它们的性质(2)条件中含有线段中点时,中位线是常用的辅助线之一,既可获得平行线,又可过渡数量关系。

九年级中考一轮复习导学案:19课时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全等三角形

九年级中考一轮复习导学案:19课时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全等三角形
5.(2014·赤峰)如图,把一块含有30°角(∠A=30°)的直角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放在矩形桌面CDEF的一个顶点C处,桌面的另一个顶点F与三角板斜边相交于点F,如果∠1=40°,那么∠AFE=()
A.50°B.40°C.20°D.10°
6.(2013•铁岭)如图,在△ABC和△DEB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
13、(2014•四川宜宾)如图,已知:在△AFD和△CEB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AE=CF,∠B=∠D,AD∥BC.求证:AD=BC.
14.(2013•嘉兴)如图,△ABC与△DCB中,AC与BD交于点E,且∠A=∠D,AB=DC.
(1)求证:△ABE≌DCE;(2)当∠AEB=50º,求∠EBC的度数?
A. AE=CFB.BE=FD C.BF=DED.∠1=∠2
四【达标检测题】
(一)基础检测
1.(2013•宜昌)下列每组数分别表示三根木棒的长度,将它们首尾连接后,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是()
A.1,2,6 B.2,2,4 C.1,2,3 D.2,3,4
2.(2013•内江)把一块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40°,则∠2的度数为( )
(二)能力提升
1.(2013•武汉)如图,△ABC中,AB=AC,∠A=36°,BD是AC边上的高,
则∠DBC的度数是()
A.18°B.24°C.30°D.36°
2.(2014·枣庄)如图17-2,△ABC中,AB=4,AC=3,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G⊥AD于点F,交AB于点G,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
九年级中考一轮复习导学案:19课时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全等三角形
一【基础知识梳理】(课前完成)
(一)三角形的定义:三条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所得到的图形叫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中考数学复习第九讲三角形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及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2、掌握特殊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并能熟练运用。

3、掌握线段的中垂线及角平分线定理。

【知识框图】
全等判定全等三角形应用
等腰三角形判定、性质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判定、性质
角的平分线及线段的中垂线定理
【典型例题】
例1: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为3,4,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求第三边长。

解:第三边长为5或。

评注:根据不同情况讨论。

例2:已知AB⊥BC,DC⊥BC,E在BC上,且AE=AD,AB=BC,求证:CE=CD。

证明:作AF⊥CD交CD的延长线于F。

A F
∵AB⊥BC,FC⊥BC,AB=BC
∴AF=BC=AB=CF D
又AE=AD BEC
∴RtΔABE≌RtΔAFD ∴DF=BE ∴CE=CD 评注: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的时候,可构造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1)连结
某两个已知点(2)过某已知点作某已知直线的平行线(3)延长某已知线段到某个点或与某
已知直线相交(4)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例3:已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ΔACM和ΔCBN是等边三角形,AN交CM于点P,BM交CN
于点Q,AN于BM交于点R。

求证:AN=BM

证明:由AC=MC,CN=CB,∠ACN=∠MCB MR
得ΔACN≌ΔMCB PQ
∴AN=BM ACB
评注:本例在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探险求很多结论:(1)求证:CP=CQ,(2)求证:ΔCPN≌ΔCBQ,(3)求证:ΔCPQ是等边三角形,(4)求证:PQ∥AB。

另外,若增加一个条件,
在AN 上取中点E,在BM上取中点F,则可求证:ΔCEF是等边三角形。

例4:ΔABC 中,∠B=22.50,∠C=600,AB的中垂线交BC于点D,BD=6 ,AE⊥BC于E,
求EC的长。

A
解:连结AD。

由AD=BD=6 ,∠ADE=45
得AE=6, B D E C
由∠C=600,得EC=2
评注:线段相等不要局限于三角形全等一种思想,(1)条件中含有中垂线,角平分线时,可
利用它们的性质(2)条件中含有线段中点时,中位线是常用的辅助线之一,既可获得平行
线,又可过渡数量关系。

【备选例题】
取等腰ΔABC底边上任一点D,作DE⊥AB于E,DF⊥AC于F,CH为高线。

求证:(1)DE+DF=CH (2)如果将条件“底边BC上任取一点D”改为“在BC延长线上取上
点D”,其他条件不变,则结论应变为什么?请加以证明。

证明:(1)过点D 作DG⊥CH,垂足为G。


则证明ΔCDG≌ΔDCF

(2)过C点作CG⊥DE,垂足为G。

EF
则证明ΔDGC≌ΔCFD。

可得结论为DE-DF=CH。

BDC
【课堂小结】
1、利用三角形全等可证明线段(角)相等,在寻求全等条件时,要注意结合图形,挖掘图
形中隐含的边、角关系。

2、要注意角平分线、线段中垂线、“三线合一”等定理的运用,使解题过程简洁、明快。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四条线段的长分别是5cm、6cm、8cm、13cm,以其中任意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成____个
三角形。

2、已知AC=DC,∠DCA=∠ECB,请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使ΔABC≌ΔDEC。



BEC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50,则其顶角为_________ 度。

4、在Δ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AN⊥BN于N,已知AB=10,AC=16,则MN
长为____________. A
N
B M C
二、在ΔABC中,BE、CF分别是AC、AB 两条边上的高,在BE上截取BD=AC,在CF的延长
线上截取CG=AB,求证:AG=AD G A
F
D E
B C
三、已知AD是ΔABC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求证:AC=BF
A
F
E
C
【课后练习】 D
一、填空题: B
1、已知∠B=∠C,BD=CE,DC=BF,∠A=400,则∠EDF为___度。


F E
B D C
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腰之比为,则其顶角度数等于_______.
3、已知∠A=520,O是AB、AC的中垂线的交点,那么∠OCB=_______ A
.
O
B C
二、ΔABC中,∠C=2∠B,∠BAD=∠CAD,求证:AB=AC+CD A
B D C
三、ΔABC中,∠ACB=900,∠CAB=300,ΔACD和ΔABE都是等边三角形,DF⊥AC于M。

(1)求证:BF=EF (2)设BC=2,求DF长。

【课后反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