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课标和新教材
新课标_新教材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材的改革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新教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期开展了新课标、新教材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课标、新教材的内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活动目标1. 使教师全面了解新课标、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内容和特点。
2. 帮助教师掌握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提高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运用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三、活动内容1. 新课标、新教材解读活动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新课标、新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帮助教师理解其内涵和特点。
2. 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探讨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3. 教学策略与方法研讨教师们就新课标、新教材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研讨,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心得。
4. 教学设计展示与交流教师们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就设计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5. 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师们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过程1. 开幕式活动伊始,学校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强调了新课标、新教材的重要性,并对教师们提出了殷切期望。
2. 专家讲座专家们对新课标、新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为教师们提供了理论指导。
3. 教学案例分析教师们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4. 教学策略与方法研讨教师们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探讨新课标、新教材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5. 教学设计展示与交流教师们展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就设计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交流。
6. 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师们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7. 总结与闭幕活动最后,学校领导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1 、新课标的初衷新课程标准,把过去《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名称改为《思想品德》。
改变了过去由知识系统构建课程,采用了以学生生活内容构建课程。
提出适合新时期的德育理念,把学科课程改成综合课程。
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第一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小到大的生活环境新课标的第二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近到远的生活关系”2 、新课标的修订2006年国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工作,到2007年形成了初步的修订稿。
2011年新课标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颁布。
3 、课标修订的原则(1)深入完善的原则;(2)与时俱进的原则4 、修订后课标的变化(1)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推进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
(2)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3)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5)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6)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7)修订后课程标准,要求学会享有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8)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9)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
(10)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共同成长。
二.新教材的编写原则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原则2 努力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综合性的原则3 力图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功能的原则4 遵循青少年学习和发展规律的原则5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原则三.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1 教材的总体设计2 教材的呈现方式3 教材的逻辑进路4 教材基本意图5 教材的总体框架四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课程标准既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准则,同时也为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依据。
1、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要充分落实课程的思想性。
2、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要深入理解本课程的特殊性。
(1)目标的特殊性。
(2)方法的特殊性。
浅议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与新课程的关系——暑期“三新”培训心得体会
浅议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与新课程的关系——暑期“三新”培训心得体会在9月份,新教材就将在部分学段进行应用,在未来的3~5年,将全面覆盖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新教材成为了教师关注的新焦点,有关新课标、新教材和新课堂关系的讨论也愈演愈烈。
事实上,三者的关系十分清晰,且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新课标的主导地位,新教材的支持作用以及新课堂在育人方面的新优势,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简单来说,三者的关系可概括为:一、新课标是新课程的灵魂新课标是根本,是指导的标准,也是指路的明灯。
在进行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出发点,推动教材的改革,推动课堂的改革。
比如,在新课标中强调了核心素养发展导向,那么在新教材教学内容的实施上,就增加了以核心素养发展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在新课标中强调要开展大单元教学改革,所以,在新教材中就对单元教学的结构进行了调整,突出了单元整体性,为开展大单元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由此可见,新课标始终是推动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广大教师应深入挖掘新课标的新要求,始终以此为出发点,推动教材的应用,推动教学的改革,推动课程的升级。
二、新教材开展新课程的抓手在新教材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其为新课标的落实提供了新的抓手,为更好地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简单来说,新教材就是根据新课标要求重新编制的教材,是落实新课标要求最好的教材,相对于传统的教材,新教材在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现单元整体特性,增加观点多样性,体现内容的生活性等方面均有了一定的调整,这些调整为落实新课标要求,开展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新的支持。
无论是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改革时,还是进行社会化教学改革时,亦或是在进行跨学科教学改革时,都可以借助新教材提供的新支持,落实新课标的新要求。
三、新课堂是新课程的实验田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共同助力下,新课堂应运而生,新的课堂坚持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强调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并在贴近真实生活的项目中,完成深入的探究,实现知识的内化。
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校本教研总结7篇
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校本教研总结7篇篇1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校积极贯彻新的课程标准,全面推广新教材。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组织开展了学习新课标新教材的校本教研活动。
本文旨在总结本次活动的成果与经验,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二、活动筹备与实施1. 筹备阶段在筹备阶段,学校组织专门团队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
通过召开教研会议,明确了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
同时,邀请了教育专家进行辅导,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 实施阶段(1)组织培训。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形式,使教师全面了解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
(2)开展研讨。
教师围绕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开展研讨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3)实施教学。
教师根据新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实施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进行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总结,分析活动的成果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活动成果与经验1. 成果(1)教师教学理念更新。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教学方法改进。
教师在活动中探讨了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学生能力提高。
通过新教材的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4)教学资源丰富。
学校通过本次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
2. 经验(1)加强培训。
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
(2)注重实践。
要注重教学实践,通过课堂教学、研讨交流等形式,将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落到实处。
(3)加强合作。
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4)及时总结。
要及时总结教学活动的成果与不足,为后续的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新课标的解读与教材分析
二、中年级教材分析:研课标 说教材。
三、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课标解读。
四、结合新课标就某一课题说说教学设计。
问 题思 考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渗天有幸与专家组的老师们再一次重温《小学语文新课标》,知道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一种规划或实施步骤的一种预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因而在目标一项,建议由“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具体地讲,就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切合学生学习的目标。
同时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要从三个维度出发注重体现综合性和全面性还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新课标的解读与教材分析
主 题
新课标的解读与教材分析
主讲人
学
习
摘
录
一、一二年级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1 研读新课标 解读新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来解读和实施新教材
研读新课标解读新教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来解读和实施新教材,即如何从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人认为可把握住这样的原则,在教学中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使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真正体现出数学教学的简单化。
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好“解读”和“活用”二者间的关系。
一是正确“解读文本”。
包括获得自己所需资源,理解编者编排意图,疏理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这是教学的“血肉”,“活用”的根基。
二是“活用教材”。
将教材中所获得的“资源”,经过转化、整合、思考、简单化、生活化等优化教学活动,创新设计来攻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这便是教材的“活用”,也是教学的“灵魂”。
现浅论如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解读文本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我们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关系到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解读文本需注意三方面:(一)、读懂文本编排意图,搞清文中插图和旁注文字、提示语。
1、现行人教课标版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包括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在插图旁还标注文字、提示语,这些有机的编排成分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能沟通数学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
例如1: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中“圆的面积”教材编排就把圆的面积计算用“化曲为直”转化为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化归思想”,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2、教材中常出现解题指导思想、方法等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它能帮助教师正确分析难点,突出重点、指导教法,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学生学法,掌握知识要领。
例如2:人教课标版《年月日》例题中带*的旁注文字: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得倍数才是闰年。
这旁注文字、提示语就指出了教学的新授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它可指导学生在认识掌握闰年、平年的计算方法,指导学生在计算年份是否是平年还是闰年时,要针对不同的年份分别除以4、400才能确定2 平年闰年,而不是一律除以4。
新课标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3篇
新课标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3篇当我们对某些事情有新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心得体会来梳理一下内心的感悟。
人的思维逻辑不是一天养成的,更多的可以通过书写计划书,写心得体会的方式来培养,心得体会里面究竟写什么好呢?下面是为您整理的“新课标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新课标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篇1】一、务必明白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区别以往教学大纲突出了知识的主体地位,它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法大纲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作用,还注重教学法的指导。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就应认真地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才能体现“新”字。
二、做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现代教师的共识。
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呢?那里就应注意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
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那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师就应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发展层次,以便自己灵活地制定教学。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但课件却不应成为左右课堂进程的主要因素,人才就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过分依靠课件,就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模式化,不利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
社会的进步在于它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都是一个模具“造”出来的,那还有什么矛盾,还怎样促进学生进步?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就应是多变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
温儒敏全面解读“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每位老师都该了解
温儒敏全面解读“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每位老师都该了解10月11日,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教版语文教材及统编本(人教社)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以《“三新”与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标、新教材与新高考》为题,在深圳市作了专场讲座。
目前,高考变动已势不可挡,因势而动的新课标也对语文教学提出诸多要求,然而新高考究竟注重考查学生何种能力?又应当在实践中以何种科学方法应对为宜?希望本篇能助诸君在前行中涤清迷雾……高考在变,一个是招生制度的改革,一个是考试内容的改革。
未来几年,全国高考将主要在内容、形式和科目上进行改革,招生制度的改革仍然非常谨慎,但实际上,招生制度的改革是根本。
高考改革,对高中老师来说,教学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我提一些建议,完全是个人学术研究的一种看法,而且这个看法可能还不全面。
新高考五年以前,高考语文试卷卷面字数大概在6000-7000,而现在已经到了8000-10000字。
每年卷面的字数都会略有增加,基本上保持在3%-8%的增幅。
如果学生总是刷题,阅读速度很慢,无法一目十行,这样是不行的。
那我们老师在教高中语文时,应该怎么办呢?教学中需要把精读、略泛快读结合起来,也就是“1+X”。
“1”就是课文,指精读课,“X”就是泛读,可以似懂非懂地阅读。
譬如说一篇古文用60%的时间去教,剩下的时间就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古文。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教学生方法,如中轴线、不动唇、不指读等等。
二、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随着高考命题材料面拓展这一改革,一线教学也需要相应的调整思路,让课堂教学多往课外阅读延伸,鼓励广泛读书,关注社会,不能时时围绕考试只读那么一个小的范围。
另外,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大阅读视野,考试时几乎不会出现鸡汤文,像《读者》、《意林》等就不太有用。
三、更加注重信息筛选处理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我们以前的教学比较注重思想内容、字词句、艺术手法等,这里边虽然也包括有检索,但是都是不自觉的,更多的是停留在技巧层面,而不是考查学生的脑子灵动,是考他们到底有没有记住。
准确把握新课标,灵活运用新教材
准确把握新课标,灵活运用新教材新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标签:新课标;新教材;灵活运用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沿用多年的教学大纲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对多次课程改革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材改革,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在教材编写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三个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同时新教材为课堂教学开创了自由的空间,教师能够将其个人对教学内容构想的经验、知识投入到教学中去,学生也可以多角度地学习教材,因而新教材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教师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开放性,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每一位教师深深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课标,把握新课标内容标准的度与量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学生通过高中阶段学习对于生物学科应达到的要求。
因此,认真研究新课标是从事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了解本学科课程性质的基础上,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中新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
明确某一学段应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是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对于新课标中的内容标准遵照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学习目标,技能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按不同层次逐一分解,把握好度与量,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教材,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延伸。
如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1章走进细胞重点应放在分析细胞学说的过程和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其余的都是为学习细胞做必要的铺垫,不必涉猎太多,否则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到困难。
二、了解新教材突出的特色1、知识结构完善化新教材力图给学生展现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评价
04 新评价方式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知识技能评价
对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包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 掌握等。
思维能力评价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包括逻 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情感态度评价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包括学 习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等。
实践能力评价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动 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详细描述
启发式教学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提问、讨论 、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情境式教学
总结词
情境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 方法。
详细描述
情境式教学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或创造接近真实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知 识的应用和实践。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其对知 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感谢您的观看
教师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性
评价教师是否明确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根据 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价教师是否能够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是 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科学性
评价教师是否能够科学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 容,是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氛围良好性
评价教师是否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 否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新课标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注重过程 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02 新教材分析
新教材特点与亮点
综合性增强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与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关键点
新高考改革的特点、目的与意义
新高考改革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首先,强调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将 之纳入到高考评价体系中;其次,采用了“3+1+2”的选科模式,给予学生更多 选择权;最后,取消了文理分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进行学习。
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打破传统高考的弊端,提高教育的公平性与科学性。 这项改革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 能;另一方面,能够增加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推动高中教育的深入发展。
新增的写作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引入,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知识水平,更注重于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 力的培养。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的变革正是为了呼应这一时代要求,让学生在写 作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 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其次,新教材注重写作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让 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增强作品的现实意义。最后,新教材通过新增多样化的 写作课程,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化的写作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写作中找到自己 的闪光点。
总之,通过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选文的丰富 性和多样性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 学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谢谢观看
实践案例分析
以江苏省某重点高中的新高考实践为例。该校在应对新高考改革方面做出了 积极的尝试。一方面,学校加强了对学生选科的指导,建立了一支由教师、家长 和学生组成的选科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科建议;另一方面,学校重 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一系列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创新能力。此外,学校还积极与当地高校合作,开展高中生交流活动,为学 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校本教研总结
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校本教研总结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推出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需要关注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因此,本篇文章将对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校本教研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新课标解读新课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学科知识,还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解读新课标,理解其内涵和要求,为新教材的研究和校本教研的实践提供指导。
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是新课标的具体体现,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
在研究新教材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了解其编排思路和知识点呈现方式;二是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性学习内容,这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三是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新教材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为校本教研的实践提供支持。
校本教研实践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种教研模式。
在校本教研实践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科素养;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校本教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校本教研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在校本教研实践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研模式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反思与展望在总结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展望。
首先,我们需要反思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其次,我们需要展望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探讨如何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
高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解读
高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解读高中语文从2020年开始实施新的课标和教材,这对于广大高中学生和教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改革。
新的课标和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对高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的学习资料。
一、新教材的特点新的高中语文教材突出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特点。
教材内容广泛覆盖了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学、历史、科技、人文等多个领域。
教材中的课文选材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此外,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新教材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阅读理解题、写作训练题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新的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要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修养和思辨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本,系统地分析文本,准确地归纳总结文本的主题和要点。
此外,新课标还提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学生需要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身经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形成独立的见解并能够清晰地进行论述。
三、教师的教学重点对于教师而言,新的教材和课标要求他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资料和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学生的学习策略对于学生而言,要想顺利掌握高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他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
首先,学生应该注重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和文学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内容 吸收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体现新的观念
如将“第一次世界大战”(19世纪末20世纪初) 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代表党史研究的最 新成果《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和第二卷为依据 加以叙述。 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的提法,改为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再如将原“实验稿”中“七七事变”后“全面 抗战”开始的说法,改为“全国性抗战开始”。
中国近代史: 删减:左宗棠收复新疆、魏源、严复、 詹天佑、侯德榜。 增加:义和团、袁世凯复辟帝制、 北洋军阀混战、解放区土改、齐白石。 变化:降低要求——邓世昌;黄埔军校; 增加要求——第二次国共合作。
中国现代史: 删减:西藏和平解放、1954年宪法、国企改革 、《民法通则》、《刑法》、“亚太经合组织” 、计算机网络技术、“863计划”、教育、文艺 、体育、就业制度、医疗保险。 增加:雷锋、北京奥运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变化:降低对英雄人物的要求;对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民主政治的要求,从具体事件变为要求掌握宏 观进程;突出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认识改革对中 国发展的重大意义,突出对改革的宏观掌握。
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这些内容从“线”的角度来说,突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全民族”性。
教科书具体的呈现方式,是在单元框架 下设课,在课中设子目。
每一单元的前面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单 元的内容。
如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 “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 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 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 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 想,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世纪末,义和 团运动兴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八国列强组成 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 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新课标精选 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适当删除过难、 过偏的内容,降低难度。同时,根据历 史课程的时序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适当 增加一些内容。与实验稿的知识点相比, 新课标减少了五十多个知识点,增补了 二十多个必要的知识点,实际减少了三 十来个知识点,使内容总量有所下降, 难度降低,使重点更加突出,更适于教 学操作。
A
教材的课文部分
1. 新增加了了解历史的多种 了解历史的多种呈现方式, 呈现方式,包括文献资料、图片、 学生可以更具体地,更好地学 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 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处理历史信 历史文学作品等具体详细的方式。 息的能力。 2. 新增加了历史情境想象要 注重还原历史场景,有利于 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 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和分析历史 问题的能力。这是历史研究以 及历史学习必须注意的问题, 也是当前学术界进行历史研究 所关注的问题,
世界近代史: 删减:克莱武在印度掠夺、宪章 运动、伏尔泰、爱因斯坦。 增加: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世界现代史: 删减: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绥靖政策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东欧社会主义 国家改革、印度独立、中东战争、科索沃 战争、生物工程技术、德莱赛、毕加索、 爵士乐、好莱坞。 增加:社会保障制度、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生态与人口问 题。 变化:突出人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世界古代史: 删减:南方古猿、人类起源、三大人种、母系氏 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布匿战争、查理马特改 革、马可· 波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荷马 史诗》等古典文学、阿基米德、巴黎圣母院。 增加: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法兰克王国、西欧庄 园、大学的兴起、《查士丁尼法典》。 变化:突出基督教的历史作用。
对于学生爱国 主义情感的 培养举足轻重。 这是当今 我国 现代化建设 的具体国情对学生爱国主义的 要求。
这是我国 当前 尚未完成统 一,社会不稳定因素尚存的具 体国情对学生爱国主义的要求。
5. 新版增加了 认识 和 平 与 有利于培养学 生对世界形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势的正确认识以及和平发展意 识。
3、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理 念,贯彻 “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 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按照《义务教 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历史课程的设 计思路和规定的教学内容范围,设计历史教材的 体例、结构及具体内容。 4、体现教材的时代性,既要落实党和国家 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又要反映历史学科的发 展趋势,并要体现当代社会的进步以及适应当前 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学生发展 过程中应提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求。
3、课程设计思路:
旧课标: “主题”呈现方式 主题呈现是否容易割裂历 史,影响时序性和系统 性 ?主题呈现是否理论 性过强,不符合初中学生 的认知能力? 主题呈现是否限制了史实 的选择 ? 主题呈现是否主旨过大, 导致生硬捏合 ? 新课标: 采用“ 点—线”结合的呈现 方式。 “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 “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以“线”穿“点”,以“点” 连“线”,使学习内容依据历 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 在内容的编制上,精选最基本 的史事,展现历史发展基本进 程。强调(时序性)。
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解读
初中历史“新课标和新教材”
内黄县教研室
张静 2016年9月
一、初中历史新旧课标的 变化
旧课标
新课标
反复研 读的 必要性
(一)前言部分 1、课程性质:
旧课标:历史 课程应突出体 现义务教育的 普及性 基础性 发展性 新课标:明确提出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 具有的特性是 思想性 基础性 人文性 综合性
3.新增加了初步形成重证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据的历史意识。 和逻辑论证的能力。 4.新增加了培养学生学会 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新旧版课标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的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分析 1.旧版在探究式学习中注重强 新版从初中生心理发展 都强调了通过多种途径 调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的特征角度出发,更强调 感知历史;注重探究式学习; 新版更强调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 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 与他人合作学习。 题的过程。 过程,比旧版单纯强调学 会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 法更科学合理。 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较 2.新版增加了逐步学会运用时 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 为专业的历史学科学习思 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 维方法和素养。 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 断。
(二)课程目标
新课标保留了实验稿中的“知识与 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的划分,但是对这三方面所要达到 的要求,进行了新的表述,使历史课程的目 标更为清晰、明确、完整。
1、新旧课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比较
相同点 掌握基本的历史 知识;初步形成正确 的历史时空概念,提 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 观察能力;初步学会 从多种渠道获取并处 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 力;学会用口头、书 面等方式陈述历史问 题的表达能力。 不同点 分析
这是当今世界生态环境破 8.新版增加了认识生态环境保 护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可持续发 坏日益严重,资源利用不合理 展的观念。 的严峻形势的要求,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生态意识,逐步促进 人类社会健康发展。
有利于学生认识对个人与 9.新版增加了认识人民群众创 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 集体在历史中的作用的正确定 上的重要贡献,理解个人与群众, 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在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健康的个 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健康发展。 性品质。
这是当今我国社会主义 6. 新版增加了不断发展社会 民主与法制有待发展与加强的 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具体国情要求,有利于逐步培 养学生的政治素养。 新版表述更全面 。因为科 7.旧版强调在了解科学技术给 人类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 学技术并非只给人类社会带来 上,逐步形成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 物质进步,还有精神文化层面 新版强调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 的进步。旧版忽视了后者。 类文明的推动作用,进而逐步形成 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
2、课程基本理念:
旧课标: 避免专业化、成 人化倾向,克服重知 识、轻能力的弊端, 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 体系的完整性。提倡 学习方式的转变。 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 方法等。 新课标: 提出历史教育要 “育人为 本”、使全 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 育理念;强调以普及历 史常识为基础,要求注 重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 入到对历史的叙述中; 倡导教学方式的创新。
(二)教材编写的框架和体例
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结合的 方式编写。 “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 “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以“线”穿“点”,以“点” 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 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
比如中国近代史的课程内容中有关于抗日战争的 如下要求:
【课程内容】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二、部编本新教材的内容介绍
(一)新教材的编写指导原则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和价值判断,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 本趋势, 全面、客观地叙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 象及历史人物;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 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 2、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精神,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 育理念落实到历史教材中,充分发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 容中与这些方面有密切关联的史事,从历史发展演进的 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
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