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练习题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

《游褒禅山记》习题班级 姓名一、基础测试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褒.禅 同胞. 泡.桐 孢.子植物 B .禅.院 蝉.联 不惮. 殚.精竭虑 C .归咎. 针灸. 内疚. 炙.手可热 D .谬.误 绸缪. 戳.记 戮.力同心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之南为阳 B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C .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息、哀叹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 其孰能讥之乎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以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于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D.之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有穴窈然,入之甚寒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③此余之所得也 ④所谓前洞也 ⑤遂与之俱出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⑤|②③④|⑥C .①④|②③|⑤⑥D .①⑥|②③④⑤6.下列对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庐陵萧君圭君玉”中“庐陵”是籍贯,“萧”是姓,“君”是对人的尊称,“圭”是名,“君玉”是字。

B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中,前一个“某”指日期,后一个“某”代王安石的名,“临川”是籍贯。

C .“长乐王回深父”中“长乐”是籍贯,“王”是姓,“回”是名,“深父”是字。

D.“安国平父、安上纯父”中“安国、安上”是名,“平父、纯父”是字。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节选,完成7~10题。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及答案《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接下来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A.今言华(hu ) 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 nɡ)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 nɡ)之。

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⑥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⑦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3.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选出对下列句中者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4)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3)不同,(2)与(4)相同。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

10*游褒禅山记随堂巩固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褒.禅(bǎo)庐冢.(zhǒng)奴仆.(pú)荒谬.(miù)B.华.实(huā)ﻩ窈.窕(yǎo)懈怠.(dài)瑰.丽(guī)C.蛮夷.(yí)负咎.(jiù)ﻩ迷惑.(huò)ﻩ幽.暗(yōu)D.渔父.(fù)谨慎.(shèn)罕.至(hǎn)梵.语(fàn)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漫:全都。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穷尽。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ﻩ相:帮助。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ﻩ悲:感叹。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此世所以不传.也4.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D.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二、阅读理解5.阅读文本,完成第5~8题。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褒禅()庐冢()仆道()梵语()窈然()瑰怪()罕至()胜道()懈怠()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不知有汉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4.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5.翻译例句正确的一项是()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

B.所以要求这些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

C.这就是治学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

D.所以要求治学的这些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

7.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④而人之所罕至焉⑤褒之庐冢也⑥遂与之俱出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⑧何厌之有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②⑤/③⑥/⑦⑧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于是余有叹焉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火尚足以明也8.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A.三个:有力、有志、不随以止。

《游褒禅山记》精选课后习题(附参考答案)

《游褒禅山记》精选课后习题(附参考答案)

《游褒禅山记》精选课后习题(附参考答案)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2.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3.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5.与“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中“所以”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亲贤人,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着急高义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叹:叹惜B.夫夷.以近夷:平安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D.共孰.能讥之乎孰:怎么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8. 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盖音谬也。

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B.有志者,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D.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10.“此予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习题精选

游褒禅山记习题精选

《游褒禅山记》习题精选基础练习1.给加黑的字注音。

(1)褒( )禅山亦谓之华山(2)褒之庐冢( )也(3)有碑仆( )道(4)有穴窈( )然(5)有怠( )而欲出者(6)无物以相( )之(7)后世之谬( )其传(8)那么或咎( )其欲出者(9)长乐王回深父( )(10)而世之奇伟、瑰( )怪、超级之观2.说明以下句子中加黑的字词。

(1)始舍于其址______(2)褒之庐______冢______也(3)以其乃华山之阳______名之也(4)有穴窈然______(5)余与四人拥火______以入(6)有怠______而欲出者(7)而卒______葬之(8)于是余有叹______焉(9)不得极______夫游之乐也(10)则或______咎______其欲出者3.王安石(1021-1086),北宋______、______,字______,号______,抚州临川人。

他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生前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他主张“文章合用世”,“务为有补于世”,其散文峭拔雄健。

本文选自《______》。

4.比较以下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定正确的一项。

( )①乃复蒂下生蓬②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③乃摘而藏之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5.比较以下句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定正确的一项。

( )①有碑仆道,其文漫灭②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③其孰能讥之乎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D.①②④相同,③不同6.辨析以下各组句中加黑的多义词,别离说明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或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______余与四人拥火以入______余之力尚足以入______险以远,那么至者少______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以区区之地而致万乘之势______(2)无物以相之______卒相与欢______伯乐相马______杂然相许______王侯将相宁有种乎______范雎之亡魏相秦______(3)其文漫灭______独其为文犹可志______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文过饰非______(4)始舍于其址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_舍身取义______退避三舍______综合练习7.以下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为( )。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褒禅(bǎo)庐冢(zhǒnɡ)奴仆(pú)荒谬(miù)B.华实(huā)窈窕(yǎo)懈怠(dài)瑰丽(ɡuī)C.蛮夷(yí)负咎(jiù)迷惑(huò)幽暗(yōu)D.渔父(fù)谨慎(shèn)罕至(hǎn)梵语(fàn)2.下列句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

3.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下之欲疾其君者C.不若与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可得闻与闻寡人之耳者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所以遣将守关者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5.《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符合文意的一组是A.两个:有志,不随以止B.三个:有志,有力,有物相之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D.五个,志,力,物,已不悔,人不讥6.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②毋从俱死也③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④而君幸于赵王⑤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⑦此亡秦之续耳⑧夫晋,何厌之有?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① / ②④ / ③⑧ / ⑤ / ⑥⑦⑨B.①⑦/ ②⑤ / ③⑧ / ④ / ⑥⑨C.①⑦/ ②⑤ / ③ / ④⑥⑧ / ⑨D.① / ②⑤⑦ / ③⑥⑧/ ④⑨7.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会晤wù数载zài指摘zhāi孜孜求学zīB.商榷què殷勤yīn聘请pìnɡ砥砺德行dǐC.訾詈zǐ弭谤mǐ造诣yì道义相勖xùD.切磋cūo肄业yì敷衍yǎn能裨实用pí8.下面所列各句划线的“之”字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9.下面两组句子中划线词的讲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④其孰能讥之乎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C.①句与②句不相同,③句与④句相同D.①句与②句不相同,③句与④句也不相同10.对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碑仆道仆:倒跌倒B.其文漫灭漫:淹C.盖音谬也盖:大概D.何可胜道也哉胜:胜利二、现代文阅读11.宋朝朱弁《曲洧旧闻》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基础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碑仆.(pū)道B.有穴窈.(yǎo)然C.褒之庐冢.(zhǒng)也D.盖音谬.(niù)也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而无物以相.之D.沛公军.霸上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4.“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此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B.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②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①往往有得.②此予之所得.也D.①余于仆碑.②有碑.仆道6.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千里..也 B.今齐地方C.悦亲戚..昏惑..之情话 D.至于幽暗7.下列句中的“言”当名词讲的一项是A.焚百家之言.B.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佚之孤言.于郑伯曰二、课内文段阅读阅读下文,完成8—14题。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2022-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人教版)

2022-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人教版)

2022-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人教版)选择题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庐冢(zhǒn?)梵语(fàn)退避三舍(shě)懈怠(dài)B.谨慎(shèn)封禅(shàn)大惑不解(huò)胜任(shèn?)C.荒谬(miù)窈然(yǎo)咎由自取(jiù)瑰怪(?uī)D.讣告(fù)褒奖(bāo)春华秋实(huá)渔父(fǔ)【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

“退避三舍”中“舍”读“shè”。

故答案为:A选择题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明亮)也非常(不寻常)之观(景象)B.于是余有叹(叹息、哀叹)焉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C.以其乃华山之阳(山的北面)名(命名)之也何可胜(尽)道也哉D.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比好游者尚不能(不及)十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词。

A项,明:照明。

B.叹:感慨。

C项,阳:山的南面。

故答案为:D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仆:倒下。

B.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C.往往有得得:心得。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哀伤。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词。

悲:感叹。

故答案为:D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今异义词A项,古今都是“所说的”的意思B项,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有专门学问的人”C项,古义为“不平常”,今义为“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古义为“到达,达到……地步”,今义为“表示另提一事”。

故答案为:A选择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盖音谬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

语文二练习: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

语文二练习: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

第10课游褒禅山记(一)一、夯基训练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坟冢.(zhǒng)梵.语(fàn)退避三舍.(shě)舍.己为人(shě)B.禅.院(chán)封禅.(shàn)褒.衣博带(bāo)无物以相.之(xiàng)C.谬.误(miù)窈.然(yǎo)咎.由自取(jiù)便.宜从事(biàn)D。

讣.告(fù)仆.道(pū)长吁.短叹(xū)风尘仆.仆(pú)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则其至.又加少矣往往有得.B。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常在于险远..D.火尚足以明.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此余之所得也B。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当其欣于所遇D.而今安在哉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宋]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游褒禅山记练习及答案解析

游褒禅山记练习及答案解析

游褒禅山记练习(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1分)1.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始舍于其址.(山脚) 其至又加.(更加)少矣B.褒之庐冢.(坟墓)也华山之阳.(山的北面)C.悲.(感叹)夫古书之不存非常之观.(景象)D.拥.(拿着)火以入火且.(将要)尽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3分)(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其”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距其.院东五里5.请将下面句中横线处补充完整。

(3分)(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6.翻译下列句子。

(6分)(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鉴赏(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

高一语文下《游褒禅山记》练习题

高一语文下《游褒禅山记》练习题

高一语文下《游褒禅山记》练习题«游褒禅山记»练习题【识记与了解】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褒禅( )庐冢( )仆道( )梵语( )昏惑( )华山( )窈然( )瑰怪( )罕至( )胜道( )懒散( )2.选出〝其〞字用法相反的两项( )A.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B.盖其又深。

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反的一项为哪一项: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 而世之奇伟、瑰怪、十分之观,常在于险远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反的一项为哪一项: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 既其出,那么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5.以下句中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 先人以贯休诗名之也6将以下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的加点的词语挑出来,并加以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③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④而世之奇伟、瑰怪、十分之观,常在于险远⑤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⑥然那么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⑦行礼之往来,共其乏困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⑩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A. ①②⑦⑨/③④⑧⑤/ ⑥/⑩B. ①②⑨/③/⑤⑧/⑩C. ①②⑨/③/⑤⑥⑧/⑩D. ①②⑨⑩/③⑤/⑧7.标识停顿有误的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文言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与答案

文言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与答案

8.(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③于是余有叹()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⑤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A.也B.矣C.焉D.耳A.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出洞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不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B.有人出洞以后,就有时埋怨那主张出洞的人,我也后悔我们跟他出来,而不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C.有人出洞以后,就有时埋怨那主张出洞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着出来,而不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D.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出洞的人,我也后悔我们跟着出来,而不能极尽游洞的乐趣(3)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入第③④段划线处,并简要说明原因。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此余之所得也(4)联系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记”类文体特征的认识。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佘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的南面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传:传说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①来而记之者已少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C.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并自为其名D.①于人为可讥②良曰:“长于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游褒禅山记随堂巩固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褒.禅(bǎo)庐冢.(zhǒng)奴仆.(pú)荒谬.(miù)B.华.实(huā)窈.窕(yǎo)懈怠.(dài)瑰.丽(guī)C.蛮夷.(yí)负咎.(jiù)迷惑.(huò)幽.暗(yōu)D.渔父.(fù)谨慎.(shèn)罕.至(hǎn)梵.语(fàn)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漫:全都。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穷尽。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感叹。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此世所以不传.也4.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D.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二、阅读理解5.阅读文本,完成第5~8题。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B.不出,火且.尽且:将要C.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D.于是余有叹.焉叹:叹息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④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⑤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⑥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褒禅山又叫华山,唐朝有个叫慧褒的高僧,第一个在华山筑舍定居,死后又埋在那里,从此,人们就叫华山为褒禅山。

B.褒禅山上有前洞和后洞,前洞所在位置平旷,到那里记游的人非常多;后洞曲折幽深,景象奇特,但记游的人却相对较少。

C.王安石和朋友一起进入后洞,有一个人疲倦懈怠不想再游下去,就骗大家说火把快要熄灭了。

大家随他一起出洞后,马上就有人后悔了。

D.王安石游山后很有感触,认为古人在观察万物时之所以常有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无处不在,这很值得后人学习。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拓展作业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禅.让/慧空禅.院奢华./华.而不实庐.冢/筚路蓝缕.B.公仆./前仆.后继懈怠./感恩戴.德究.竟/咎.由自取C.懿.淑/化险为夷.忏悔./诲.人不倦诡.计/雄伟瑰.丽D.哂.笑/深思慎.取规.范/奉为圭.臬漫漶./涣.然冰释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则其至.又加少矣C.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于”字,从意义和用法角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③于.是余有叹焉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④/②D.①②③/④4.下列各句中加点“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二、阅读鉴赏(20分)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石门亭记王安石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

石门者,名山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

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

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

好山,仁也。

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

《书》不云乎:予逊于荒。

《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

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

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

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

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

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直.好山乎直:只是B.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燕:安闲C.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写:写作D.其有壅.而不闻者乎壅:阻塞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留之山中②至即深山长谷之民B.①使记其作亭之意②其然乎?其不然乎?C.①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②君至而为亭D.①以求其疾忧②驾言出游,以写我忧7.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作亭之意”的一项是()(3分)①其亦好观游眺望乎②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③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④不以德则民不化服⑤其石幸在,其文信善⑥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A.①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②③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记”的缘起。

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本。

B.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于“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透辟,行文之游刃有余,令人叹服。

C.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都是“仁”的体现。

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忧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

(3分)(2)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

(3分)(3)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2分)三、表达交流(8分)10.人们往往喜欢根据字的形体和意义,即兴发挥,对汉字巧作解释,如:“冢,一点小错,却弄得家破人亡。

”这不仅解释了该字的字义,而且指出了它与“家”字的字形区别,谐趣幽默,耐人寻味。

请从“赶、运、功、悲”中,任选两个字自主发挥,巧作解释。

(字数、句式不要求与示例一致)(4分) 11.阅读下面的材料,谈一谈你对材料涉及问题的看法,不少于60字。

(4分)近年来,各地名人故里之争屡见不鲜。

各地争为历史名人考证身世,出巨资修建名人故里等工程。

历史名人的“出生”“葬地”以及“行游之地”等都可能成为某地争“故里之名”的充分理由。

这样的争战此起彼伏,从炎帝故里之争到老子故里之争,再到曹雪芹、诸葛亮、李白故里之争,再到赵云故里之争,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趋势。

最近,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的黄山市甚至争夺起了西门庆的故里,西门庆仅仅是在小说中虚构的一个大淫贼,这也起了争议,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一、语基落实1.答案:C思路解析:A项,“褒”应读“bāo”;B项,“华”应读“huá”;D项,“父”应读“fǔ”。

2.答案:A思路解析:A项,“漫”是“模糊”的意思。

3.答案:D思路解析:A项,“名”,前者为“命名”,后者为“识其本名”;B项,“得”,前者为“能够”,后者为“心得、收获”;C 项,“观”,前者为“观察”,后者为“景象”。

4.答案:C思路解析:C项,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他三项都是判断句。

二、阅读理解5.答案:D思路解析:D项,“叹”应为“感慨”。

6.答案:C7.答案:A思路解析:A项,“始”为“开始”“当初”之义,并非指慧褒是“第一个”在华山居住的人。

8.参考答案:(1)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致不能尽享那游览的乐趣。

(2)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思路解析:翻译这两句话的重点是“其”“随”“极”“至于”“幽暗昏惑”“物”“以”“相”等词。

一、积累运用1.答案:C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shàn/chán,huá/huá,lú/lǚ;B项,分别读pú/pū,dài/dài,jiū/jiù;C项,分别读yì/yí,huǐ/huì,guǐ/guī;D项,分别读shěn/shèn,guī/guī,huàn/huàn。

2.答案:B思路解析:A项,“舍”,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B项,“至”,动词用作名词,到的人;C项,“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D项,“下”,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