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国籍法之对比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文化各自独特而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个人礼仪方面,中泰两国有着一些显著的差异和共同点。
以下是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的一些主要方面。
1. 鞠躬礼:在礼节场景中,中泰两国都有鞠躬礼的习俗。
在中国,鞠躬多是以表示敬意和感谢为目的,分为轻度鞠躬、深度鞠躬和一般鞠躬。
而在泰国,鞠躬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其中鞠躬的角度和时间长短也有特定的规范,一般越重要的场合或者对方地位越高,鞠躬的角度和时间就越深长。
2. 礼仪称呼:在称呼方面,中泰两国有着不同的传统。
在中国,对长辈或者上级使用适当的称呼是一种尊敬的表达。
如对长辈使用“父(母)亲”、“叔(伯)父”、“阿姨”等称呼。
而在泰国,人们通常用“Khun”作为对方的称呼,这是一种尊敬的称呼,用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3. 餐桌礼仪:在餐桌礼仪方面,中泰两国也有着一些不同的习俗。
在中国,餐桌上通常使用筷子,礼仪要求应该用右手拿筷子,左手不直接接触食物。
在泰国,人们习惯用勺子和叉子进食,通常只用勺子尝试食物,然后用叉子送入嘴中。
在泰国,吃饭时应避免将筷子垂直插在食物中,这被认为是不吉祥的行为。
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有着一些差异和共同点。
这些差异和共同点既来源于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体现了两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无论是中泰两国之间的商务交往还是友好交流,了解并尊重对方的个人礼仪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关乎着彼此之间的尊重和和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
以下将对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进行分析和对比。
中泰两国都非常注重尊重他人的礼仪。
在中华文化中,尊重长辈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年长者在社交场合中应该受到尊敬,例如在拜访他人时应该先请他进屋,或者排在年长者前面时要避让。
在泰国,长辈同样也被视为家庭和社交场合的重要人物,尤其是高贵的长辈。
人们机会行走到长辈面前时要弯腰鞠躬,以示尊敬。
中泰两国都有特定的场合和方式用于祝福他人。
在中国,合掌是一种常见的祝福方式。
通常,人们会合掌并低头,向对方表达祝愿。
而在泰国,人们以合掌的方式问候和道别。
他们用掌心合在胸前,低头鞠躬,同时说起泰语的问候语或道别语。
这种形式的祝福和道别是泰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用餐礼仪也是中泰两国文化中的重要方面。
在中国,用餐过程中,人们通常用筷子夹食物,尤其是米饭和其他共享的菜肴。
人们也应该遵守其他规定,例如吃饭时不要嘈杂和说笑。
在泰国,用餐时人们使用勺子和叉子,通常不使用筷子。
泰国人喜欢一起共享菜品,并且在用餐时,他们倾向于在同一个盘子或碟子中央将所有菜肴放在一起。
在泰国,如果你吃辣椒菜,那意味着你需要更多的米饭。
这代表着尊重泰国菜的香辛料。
中泰两国在礼仪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人们通常经常起身和他人握手,或者在交流时经常轻拍对方的肩膀。
在泰国,人们一般不会随意触摸对方,特别是在公共场合。
在与泰国人交往时,应尊重这种文化差异,避免不必要的接触。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相似之处在于注重尊重他人,特定场合和方式用于祝福他人,以及注重用餐礼仪。
两国也存在一些差异,如用餐方式和触摸他人的程度。
了解和尊重这些文化差异是促进中泰两国交流和理解的重要基础。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中泰两国是东南亚国家中的重要代表,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日常生活中,个人礼仪文化是这两个国家人民非常重视的一部分。
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有着相似之处,也有着不同之处,本文将对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进行对比分析。
让我们来看看中泰两国的相似之处。
在中泰两国,对于长辈和权威人士的尊敬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人们会在见面时行屈膝礼或是作揖等动作表示对长辈的尊重;而在泰国,人们会合十礼拜或是膝行以示敬意。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公共场合,对长辈的尊敬都是必不可少的。
中泰两国的人们在交际中都非常注重面子和礼貌,不愿意让对方感到尴尬或是不舒服。
在正式场合,人们也都会穿着整洁得体,以显示对他人的尊重。
中泰两国在礼仪方面还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在中华文化中,送礼是一种表达情感和诚意的方式,送礼时要注意包装和礼品的质量,以及送礼的场合和对象等,这些都体现了送礼者的用心;而在泰国,送礼也非常普遍,但送礼的方式和礼品种类可能与中国有所不同。
在泰国,送鲜花、水果、小礼物等都是常见的送礼方式,而且在送礼时也有着一定的禁忌和讲究。
在宗教活动和庙宇参观等场合,中国人一般要脱鞋、不可穿短裤、手臂露肉,泰国人则要用两只手合十点头礼拜以示尊敬,不可直接指着佛像或是僧侣。
虽然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有着相似之处,但在细节上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既来源于两国不同的历史、宗教背景和文化传统,也反映了两国人民在交往中的不同习惯和民俗。
了解并尊重他国的个人礼仪文化,有助于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礼仪,尊重他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不同的文化之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中泰合同法的不同之处
中泰合同法的不同之处
中泰合同法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体系不同:中国的合同法属于大陆法系,而泰国的合同法则属于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的合同法通常以制定法形式出现,强调法律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而英美法系的合同法则以判例法为主,强调法官在案件中的自由裁量权和个案正义。
2.合同效力不同:中国的合同法中,合同的效力受到国家法律的严格限制,例如合同内容必须合法、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等。
而在泰国,合同的效力则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和行为,只要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一般均具有法律效力。
3.合同解除不同:中国的合同法中,合同的解除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原因和程序,否则可能构成违约。
而在泰国,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除非另有约定或合同另有约定。
4.合同违约救济不同:中国的合同法中,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合同纠纷。
而在泰国,当事人可以选择通过诉讼或仲裁解决纠纷,但仲裁裁决需要经过法院的审查和确认才能生效。
5.合同语言不同:中泰两国的语言不同,因此在合同中使用的语言也可能不同。
这可能导致在合同解释和执行中出现歧义和争议。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中泰合同法的一些不同之处,实际上两国的合同法还有很多相似之处和共同点。
在跨国商业交易中,了解和遵守当地的合同法是至关重要的。
泰国佛和中国佛区别
泰国佛教和中国佛教本质上的区别
1、佛教派别不同,泰国为上座部佛教,中国为大乘佛教。
2、国内地位不同,泰国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信奉佛教,因而佛教是其国教,佛教在中国只是众多信仰教派中的一种。
3、普度范围不同,泰国佛教只求自度不可济人,中国佛教度己济人,普度众生芸芸。
泰国佛牌在泰国,你会发现,很多夜市、市场都会出售佛牌,有些泰国人身上带着1、3、5个甚至一串佛牌,古代泰国人拜佛在寺院,但是外出、走路、出门,没有寺院的话就把佛像带在身上或车里,逐渐衍生成了现在的佛牌。
人们相信这些佛牌能让自己改变运气或者满足自己的愿望。
早期的佛牌几乎都是寺院或高人自己做然后送人,希望通过佛牌传递好运给信众。
最早的佛牌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佛牌的雕刻制作也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中泰两国是东南亚地区的邻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虽然中泰两国在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上有着很多共通之处,但在个人礼仪方面却存在着一些不同。
本文将对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异同之处。
首先从中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传统。
在中国,人们非常重视礼仪,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中更是如此。
在与他人交往时,中国人通常会表现出谦虚、谨慎的态度,注重言行举止,礼貌待人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
尤其是在家庭聚会、商务拜访等场合,中国人会更加注重礼仪规矩,以示尊重和礼貌。
与中国不同的是,泰国在个人礼仪方面更加注重轻松、自然的态度。
泰国人非常注重人际关系,他们对待他人更加友善、热情。
当泰国人与他人交往时,更注重的是亲切、随和的态度,而不是严肃的礼仪规矩。
在泰国,人们更加注重的是令人感到舒适和愉快,而非严格的礼仪规范。
在言语和行为方面,中国与泰国有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会更加注重言行举止的得体,喜欢在社交场合中使用正式、客套的语言。
尤其是在商务场合,中国人会更加注重礼仪的恭谦和尊重,用语言和行为来展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而在泰国,人们更加喜欢使用随和、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态度。
泰国人在交往过程中会显得更加自然、随意,几乎没有太多的拘谨和严肃,更加注重亲近、友好的关系。
除了言语和行为方面的差异外,中泰两国在服饰方面也有着一些不同。
在中国,人们对于服饰的选择更加注重得体和正式,尤其是在重要的场合下,中国人会穿着传统的礼服或者正装,以示对于场合的尊重。
而在泰国,人们更加注重舒适和自然,他们喜欢穿着轻便、舒适的服饰,即使是在正式的场合下,泰国人也偏向于选择轻松、休闲的服装。
这一点也反映了泰国人对待礼仪的态度,更加注重舒适和自然。
在拜访他人时,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中国,人们在拜访他人时会注重礼物的选择和赠送方式,通常会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礼品,并使用双手递交礼物以示尊重。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言行举止是人们与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是根据社会和文化习俗所制定的,可以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和习惯,也可以反映出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两国在礼仪方面的异同。
一、辞谢礼仪在中泰两国,辞谢礼仪是非常重要且常见的社交礼仪。
但在具体实施上,两国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人喜欢使用实物表示感谢之意,如香烟、酒等。
香烟是中国人送礼最常用的物品之一,酒也是一种常见的礼品,特别是在正式场合。
中国人还会用红包作为祝福和感谢的方式,特别是在过年、结婚等重要场合。
泰国人在辞谢时,通常会采用合掌礼,即将双手合十,向对方鞠躬表示感谢之意。
合掌礼在泰国是一种非常常见和普遍的礼仪,无论是向上级、长辈、朋友或其他人表达感谢,都会使用这种方式。
泰国人还会用花礼和水果等作为辞谢的礼品,但香烟在泰国并不常见。
二、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国际社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国民礼仪水平的一种方式。
在中泰两国,餐桌礼仪也有较大的差异。
中国人吃饭时,重视对他人的尊重和照顾,通常会主动给长辈或客人夹菜,或者先行示范夹菜,在饭桌上注重和其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中国人在吃饭时对嘴巴发出声音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应尽量避免。
泰国人在餐桌上注重与他人共享食物,通常会把菜肴放在中央,供所有人共同享用,不会夹给别人食物。
泰国人吃饭时会发出声音,表示食欲和对食物的赞美,这被视为一种礼貌和尊重的表现。
三、问候礼仪问候是社交礼仪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人们沟通交流的第一步。
在中泰两国,问候礼仪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人在见到长辈或上级时,通常会行大礼,即流传已久的“三跪九叩”。
在普通场合,中国人多采用握手作为问候的方式,但年轻人之间也可以使用拥抱和亲吻等方式。
而对于平辈或晚辈之间的问候,常见的方式是点头、微笑和张开双臂示意拥抱。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和文化交融的加深,传统礼仪渐渐被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所替代。
传统礼仪文化依然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传统的价值观,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通过对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2. 正文2.1 概述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是中泰两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两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自国家的宗教信仰、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风貌。
在中国,个人礼仪文化强调尊重长辈,注重家族关系,注重礼节与仪式。
传统的中华礼仪包括了封建礼教、宗教仪轨、家族规矩等,体现出中华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德。
中国人善于借助礼仪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在婚礼、葬礼等重要场合中,礼仪被视为传递情感、凝聚感情的重要手段。
而在泰国,个人礼仪文化也十分重要。
泰国人尊敬国王和长辈,在日常生活中对待他人也十分有礼貌。
泰国的个人礼仪中也融入了佛教的影响,强调慈悲、谦卑和忍让。
泰国的传统服饰和仪式也反映出了泰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爱。
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都是反映出各自国家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的概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两国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取向。
2.2 比较中泰两国的礼仪行为中泰两国的礼仪行为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两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中华文化中,尊敬长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社交场合中,年长者通常会被优先称呼以示尊重。
在进餐时,中国人会使用筷子,并遵循一定的礼节,比如不能将筷子插在碗中或者叉在碗上。
在中华文化中,面子和尊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人们在公共场合都会力求保持和谐,避免产生尴尬的场面。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在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中,礼仪文化一直是受到关注的话题。
中泰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而在这些传统中,个人礼仪文化更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对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异同之处,并从中体现出两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尊重长辈,注重礼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
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重视礼仪,尤其是在与长辈、上级的交往中更是如此。
在与长辈交谈时要遵循适当的称呼和表达方式,避免直呼其名或使用不恰当的语言。
在餐桌礼仪方面,中国人也有着独特的习惯,比如对长辈或客人优先款待,注重用餐姿势和礼节等。
而泰国作为东南亚国家,其文化和礼仪风俗也有着鲜明的特点。
在泰国,人们同样非常重视尊重长辈和上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也要符合泰国传统礼仪的要求。
在与长辈或上级交往时,人们要恭敬有礼,不可随意违背礼仪规矩。
在泰国餐桌礼仪方面,人们通常采用右手使用餐具,左手则不可接触食物。
在进餐时,也要尊重长辈或客人的用餐顺序,不可擅自用餐。
通过以上了解,我们可以看出中泰两国在个人礼仪文化上有着共通之处,即重视尊重长辈和上级,注重礼节和礼仪的表达。
那么在具体的差异方面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在称呼和问候方面,中泰两国有着不同的习惯。
中国人在称呼他人时,通常会使用“先生”、“小姐”、“阿姨”、“叔叔”等姓氏或亲属关系的称呼,以示尊重。
而泰国人在称呼他人时,则会加上不同的称谓,比如“Khun”、“Nong”等尊称。
在问候方面,中国人常使用“你吃了吗”、“你好吗”等问候语,而泰国人则会使用“Sawasdee”、“Sawatdee krub/krap”等泰语问候语。
在礼节规矩方面,中泰两国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国,人们在与长辈或上级交往时,通常会采取一些特定的行为举止,比如避让、言谈举止得体等。
而在泰国,人们对于弯腰、合十礼等动作更为重视,认为这是对长辈的尊敬和敬意的表达。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中泰两国是中南半岛地区的邻居,具有相近的历史和文化,但两国在礼仪文化方面却有着一些差异。
以下就是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1.问候礼仪在中华文化中,问候是表示尊敬和关怀的必不可少的礼节。
不同的场合和身份有不同的问候方式。
在中华文化中,向长辈问候应该用较尊敬的方式,比如向长辈鞠躬。
而向同龄人和晚辈问候可以使用较为轻松的方式,比如握手或拥抱。
在泰国文化中,一个较为常见的问候礼节就是合十。
合十动作是将双手合在一起,放在胸前,向对方鞠躬。
不同的场合和身份有不同的合十方式。
向长辈问候时,应该合十偏低,而向同辈或晚辈问候时可以合十偏高或非常低。
2.饮食礼仪中华文化中,饮食礼仪是尊重食物和对宴席主人的尊重。
在中华文化中,使用筷子是一种非常有文化内涵的礼仪,需要注意的是,筷子插在饭中是被看做是一种粗鲁的行为。
此外,尽量不要将筷子举过头顶或托在嘴唇上。
在吃完时,将筷子平放在碗边也是需要注意的细节。
在泰国文化中,人们常常使用手来吃饭,这种饮食习惯在泰国餐厅或街头食摊中也很常见。
但在正式场合中,使用餐具也是必须的。
并且,泰国人喜欢吃辣,但如果不习惯辣味,可以在点餐时请服务员加辣的量稍微减少。
此外,如果被邀请参加泰国人的家庭聚餐,不要吃完全部的饭菜,因为这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3.穿着礼仪在中华文化中,穿着讲究整洁、体面、得体。
尤其在正式场合中,穿着需要保持清新、简洁、优雅,不过于张扬、露骨。
在庆典、婚礼等场合需要着正装,而商务场合则需要着商务装。
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穿拖鞋、汗衫等过于休闲的服装。
在泰国文化中,穿着讲求方便、舒适。
因为泰国的天气较为炎热,因此一些轻便、透气的衣物比较受欢迎。
此外,在传统的泰国场合中,穿着也需要注意,比如,在前往寺庙参拜时,不应穿着过于暴露或体现时尚的服装。
4.场合礼仪在中华文化中,不同的场合需要注意不同的礼仪。
重要的宴会或节日,需要注意拜年、赠送礼物、致辞等礼仪。
中泰两国的语言有何区别?
中泰两国的语言有何区别?一、语音差异1. 声调系统差异中文拥有四声调,而泰语拥有五个音高的声调系统。
这意味着同一个字在发音时可能会有不同的音高,给交流带来一定的难度。
2. 辅音和元音的差异中文中的辅音较为丰富,包括浊音、清音、舌尖音、舌根音等;泰语中的辅音则相对较少。
同时,两国语言中的元音系统也存在差别,导致一些音素的转换需要额外学习和适应。
二、语法结构差异1. 词序差异中文的基本词序是主谓宾,而泰语则是主宾谓的语序。
这种差异在表达句子时会形成一定的转换,需要对语法结构进行调整。
2. 虚词使用差异中文中使用较多的虚词在泰语中并不常见,相反,泰语使用很多助动词和助词来构成复杂的句子结构。
三、词汇差异1. 形成方式差异中文的形容词和动词通常是通过加上前缀、后缀、重叠等方式来形成,而泰语则常常通过使用不同的词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2. 文化背景差异中泰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词汇上也存在差异。
例如,中文中有很多和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宗教有关的词汇,而泰语则有很多与泰国佛教和当地文化相关的词汇。
四、表达方式差异1. 礼貌与尊称泰国文化强调尊重和礼貌,因此在语言交流中经常使用尊称和敬语,而中文中虽然也有敬语的使用,但相对较少,更注重实用性和简便性。
2. 表达方式的委婉与直接度中文在表达方式上相对委婉而含蓄,常常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泰语则更直接,注重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综上所述,中泰两国的语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语音、语法、词汇上,还体现在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上。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中泰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泰中两国具体对比总结
两国政治对比
• 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国 • 政党:泰爱泰党;民主党; 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 泰国党;大众党;皇家人民 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 党 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 • 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主党;中国致公党 国王普密蓬· 阿杜德是国家元 • 政治制度:工人阶级领导的、 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 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中 国的唯一执政党 。
中国的宗教:佛教,还 有伊斯兰教,道教,基 督教,天主教等。中国 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 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 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 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 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 动场所8.5万余处,宗 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 宗教团体3000多个。
两国宗教信仰对比
在泰国95%以上的民众 信仰佛教。马来族信奉 伊斯兰教,还有少数信 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 和印度教。佛教是泰国 的国教,因此泰国享有 “黄袍佛国”和“千佛 之国”之称。。
服饰
• 泰国泰族男子的传统 民族服装叫“绊尾幔” 纱笼和“帕农”纱笼。 女筒裙是泰国女子下 装,曼谷王朝拉玛六 世时期(1910-1925) 开始流行。
• 云南傣族男子无领对 襟或大襟小袖短衫, 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 裤,多用白色、青色 布包头。女子外套浅 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 花色统裙,傣族女子 喜将长发挽髻。无论 男女有喜配银饰。
交通
• 曼谷 • Public Transportation: • Bus, Ship, Car, Subway, Boat, River Taxi, Taxi, Tuk-tuk, Motorbike Taxi • Airport: • Suvarnabhumi Airport, (素 万那普机场) • Don Mue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 (廊曼国际机场)
中泰国籍法比较分析
中泰国籍法比较分析作者:吴素清来源:《法制博览》2016年第11期摘要:中国和泰国两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政体、不同的政策,所以就造成不同的法律。
中泰两国国籍的取得和丧失比较而言,泰国国籍法的内容比较精细和清楚,规定的条件比较多也比较复杂。
中国的法律比较简单明,特点是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不得退出中国国籍。
关键词:国籍;泰国国籍;中国国籍;入籍;丧失中图分类号:D9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2-0219-02作者简介:吴素清(1992-),女,泰国人,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北京邮电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法学。
一、泰国国籍的取得根据泰国《1968年国籍法令》,国籍的取得分成四种:1.血统主义原则;2.出生地主义原则;3.婚姻入籍原则;4.自愿申请入籍原则。
(一)血统主义原则该原则是指根据泰国《1968年国籍法令》第7条的规定,根据父母双方或者一方的泰国国籍来确定子女的泰国国籍。
根据这一原则,凡泰国人所生的子女,无论出生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当然性的具有泰国国籍。
(二)出生地主义原则该原则是指不管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是不是泰国人,但只要其子女在泰国出生,便取得泰国国籍。
但是根据泰国《1968年国籍法令》第8条的规定,如果父母属于泰国政府只允许在泰国暂时或潜逃到泰国的情况,亦或父母是外交人员或者外交部负责人,或领事人员、领事馆负责人,又或是国际组织的负责人或者职员,则他们的子女在泰国出生时就不得以出生地主义原则取得泰国国籍。
(三)婚姻入籍原则根据泰国《1968年国籍法令》第9条和第10条的规定,如果女方是外国人,男方是泰国人,则二者结婚以后女方若取得泰国国籍,需满足必要条件。
首先,男女双方要在泰国的民政事务处办领结婚证,另外,女方还要向内政部相关人员进行申请,由内政部长允许其入籍。
女方可以在国内申请也可以在国外申请。
比如,在泰国要去刑事调查局申请,在国外要去泰国的大使馆或者泰国的领事馆申请。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中国和泰国是两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国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个人礼仪文化是两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往方式。
本文将从交流方式、社交礼仪和用餐习俗三个方面,对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进行对比分析。
交流方式方面,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有一些区别。
中国人讲究谦逊和客气,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的感受。
在交流时,中国人通常会避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采用间接的方式,以避免给他人带来不愉快。
中国人倾向于通过身体语言和眼神来表达情感和意图,而不仅仅依靠口头表达。
相比之下,泰国人更注重直接沟通和表达。
他们习惯于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而不追求掩饰或保留。
在与他人交往时,泰国人更多地使用笑容和亲切的语气,以传递友好和善意。
社交礼仪方面,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社交礼仪讲究尊重和礼貌,注重平等待人和注重面子。
当两人初次见面时,中国人通常会致以微笑和握手作为问候。
在较正式的场合,以及对年长或上级的人,还会适时使用鞠躬或轻轻鞠躬以示尊重。
而在泰国,社交礼仪更加随和和亲切。
泰国人在与人交往时通常都会亲吻彼此的面颊,不论性别和年龄。
这被认为是友善和友好的表达方式,并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在泰国,贵族和地位高的人可以以一种更加庄重和规范的方式被问候,如双手合十和鞠躬。
用餐习俗方面,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有一些异同。
在中国,用餐时,重视与他人共享美食,强调团队的风范。
中国人通常会将食物分担到自己的碗里,并使用筷子进行食用。
中国人讲究礼貌和尊重,避免在用餐过程中发出嘈杂声音,或是剩余过多的食物。
与之相反,在泰国,用餐习俗更加灵活和随性。
泰国人习惯用手食用食物,而不是使用餐具。
他们常常将食物放置在共用的盘子中,并使用右手将其送入嘴中。
在一些正式场合,也会使用勺子。
泰国人还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食物,鼓励将食物和饮料与其他人共享。
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各具特色,反映了两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在礼仪文化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在中华文化中,尊重长辈和上级领导
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反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传统礼仪上。
人们通常需要向长辈鞠躬,尊
重他们的地位和年长,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环境中的上级领导。
另一方面,泰国的礼仪文化也强调尊重长辈和上级领导,但表达方式与中国有所不同。
在泰国的文化中,人们需要合十向长者示敬,这是一种标志着虔诚、尊重以及追求平等的
表达方式。
此外,泰国人也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他们认为人间有各种业报,因此整个社
会注重互相谦让和关怀,而这一点也体现在了他们的礼仪文化中。
在餐饮礼仪中,泰国人也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泰国餐厅中,人们通常会使用手来吃饭,他们认为这样更能体验饭菜的本质味道。
而在中国,使用筷子就很重要,人们需要了解筷
子的使用方法以及桌面上的人际关系。
此外,中华文化中有一些特殊的日子需要注重礼仪,比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以及庆祝方式。
在泰国,与宗教有关的节日至关重要,Muslim节日、Songkran节等民间节日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庆祝方式。
总体而言,在中泰两国的礼仪文化中,我们能够看到的都是尊重、敬畏、体贴以及关
心他人的标志。
无论是向长者回应、吃饭或者其他情境中,这些核心价值观在两国文化中
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的偏差也给我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尊重的课
程。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中泰两国礼仪文化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一方面由于地域、历史、宗教信仰、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两国的文化特点和个性。
在中华文化中,尊老爱幼、讲究礼仪、尊重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也体现在中华传统礼仪中,比如进门要敲门且要等待主人的邀请、在餐桌上要尊重长辈、师长或领导先行动筷等。
而在泰国,人们重视家庭、更加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泰国人的社交礼仪也十分注重尊重和礼貌,比如见到长辈或者领导要行且稍微低下头颅,谦恭有礼地打招呼。
在社交场合中,中式的礼仪注重的是程序的规范和注意事项的细节,比如在商务场合中要重视名片的交换、餐桌也有一定的座次安排。
而泰国人则更加强调面子、心态和情感,比如以礼相待,尊重对方、懂得适当的道歉和感谢等等。
此外,在泰国,人们也经常以礼物来表达感谢和关心,比如在生日、圣诞节、泼水节等节日中,送礼物成为了重要的习俗。
另外,两个国家在婚礼和葬礼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同。
在中国,婚礼上可以由新娘穿红色的嫁衣,象征着喜庆和幸福。
而泰国人则更加偏爱金色和丝绸质地,还会打扮得非常华丽和富态。
在西方国家,葬礼通常要穿黑色的服装,而在中国则是白色的服装更为常见。
而在泰国,则是使用金色或淡紫色的花朵和装饰品来表示哀悼和悲伤。
综上所述,中泰两国礼仪文化存在着一些不同,但又都是有其自身所倡导和体现的价值观和传统的。
无论哪个国家,礼仪都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和树立自身形象的重要方式,文化碰撞下的学习探索与跨文化交流,必然会擦出新的火花,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文化舞台。
中泰国际私法比较
作者: 崔峰
出版物刊名: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36-40页
主题词: 民事关系;民法通则;住所地法;婚姻举行地法;冲突规则;法律适用;涉外合同;最密切联系原则;司法解释;准据法
摘要: 中国在1986年4月1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分专章对中国的国际私法作了规定,该法第八章有九条重要的涉外民事关系的冲突规则。
此后,最高人民法院在1988年1月26日颁发了《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在该《意见》中,对民法通则作了司法解释,对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又提出了18条补充意见。
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正式开始。
然而,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立法起步较晚,在内容和体系上还有待健全。
本文试图把中国的国际私法与泰国的国际私法作一比较。
泰国是我们的近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泰国籍法之对比
摘要:中国、泰国同为大陆法系的国家,基于历史传统原因在法律实践和法律意识等方面具有共性,但在很多方面如法律的形式、原则、内容或程序中仍然有很大的区别。
本文针对中泰两国的国籍法的相关规定,对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以及泰国国籍法修正案进行分析,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找出法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对中泰两国国籍法的完善提出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国籍法修正案法律条款
所谓国籍,是自然人与一个国家稳定的法律联系;它表示该自然人对该国家在法律上的从属关系,表示由于这一关系而使该自然人享有权利并对国家负有责任,国家也因此保护他无论在本国境内还是境外的权利和利益。
国籍对个人和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比中国、泰国的国籍法,希望对法律的规定中出现的漏洞进行改善,从而充分实现自然人自身的权利和利益。
泰国和中国同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基本国情和生活习俗上会有一定的相同性,因而,在国籍法上也有许多相同的政策:
(1)在国籍的取得上,两国均采用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的原则。
在中国,只要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中国公民,无论本人是否出生在中国都具有中国国籍,但如果出生在外国,且出生时就具有外国国籍的便不能具有中国国籍。
对于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但定居在中国,如果其出生在中国,那么也具有中国国籍。
在泰国也一样,只要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都具有泰国国籍,无论他们的孩子是否出生在泰国都具有泰国国籍,但是,由泰国国籍法第二十一、二十二条和中国国籍法第三条可以看出泰国和中国都是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国家,所以,一旦其随父亲或者母亲申请了外国国籍,就不能同时拥有本国国籍。
在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申请本国国籍这一方面,两个国家的做法也很相似,只要其满足一定条件,均可申请加入。
(2)在国籍的丧失规定上,中国国籍法在第九、十、十一条规定自愿加入他国国籍、申请退出本国国籍受批准而丧失中国国籍;泰国国籍法在第十三、十
四条也对自愿退出本国国籍的情形做了相应规定。
但两个国家在丧失国籍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同点,特别是泰国国籍丧失除了自愿外还有国家主动撤销的情形。
(3)在国籍的恢复方面,两国都允许曾具有本国国籍的人依合理理由申请恢复本国国籍,但在合理理由方面泰国国籍法从婚姻和未成年子女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国籍法属于国内法,各国在国籍立法上的原则、内容也就不同。
(1)在国籍的取得上,中泰两国都承认双系血统主义,但是对于非婚生子女,泰国国籍法第七条中承认已取得泰国国籍的男方的非婚生子女,中国国籍法中对非婚生子女无明确的特别规定;对于父母无国籍或者国籍不明的,中国国籍法规定,只要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就具有中国国籍,而在泰国的国籍法中做了诸多限制,在出生时他本人的父母并未结婚的,或者他的母亲在泰国只享有暂时的居住权,或者被仁慈地赋予了暂时的居住的权利,又或者是偷渡来的不符合泰国移民法的规定的,那么他都不具有泰国国籍。
对于其他国家的外交人员或者国家元首,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官员等,出生在泰国也不具有泰国国籍。
对于想要加入中国国籍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按照中国国籍法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请,通过审核后,取得中国国籍,外国国籍丧失;想要加入泰国国籍,也是先提交申请,经过委员会的审查,在第九条第二款里还对时间做出了限制,必须是2年以上,在泰国国籍的取得上有较为复杂的规定,集中在第九条的第一款到第七款中;第十至第十二条条规定了加入泰国国籍后必须遵守的义务。
(2)对于国籍的丧失方面,在中国国籍法的第九条为自动丧失条款,而在泰国国籍法中的第十六条至第二十二条为类似的宣告无效的条款,中国国籍法中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不得退出中国国籍,而泰国国籍法中无明文规定。
(3)对于国籍的恢复,中国国籍法第十三条陈述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申请恢复,而在泰法中规定较细。
泰国国籍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为婚姻放弃泰国国籍,后又离婚的,或者满足本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可以申请恢复国籍。
在泰国国籍法修正案的第一条中,对“父亲”一词的认定进行了修改,在中国的国籍法上,对父亲的认定是没有相关规定的,但是父亲的国籍对孩子的国籍的认定是有影响的,所以中国也许应该就父亲这一词作出详细的规定。
修正案的第三条,对居住在泰国的非泰国籍的监护人申请入籍以及对孩子的收养作了明
确规定。
但在中国,对于非婚生子女和被收养的孩子的国籍问题并未作出规定,还有对于申请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时间未作规定,那么这些一系列的法条规定不全面、不清楚,必然会给自然人国籍的认定带来麻烦和困扰。
就如上面提到的,中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不能退出中国国籍,即不能申请和拥有他国国籍。
但泰国国籍法没有这项规定,泰国总理阿披实就是因为他矛盾的国籍,被告上了国际法院。
所以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泰国也应该高度重视该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泰国基于不同的国情,制定了不同的法规。
中国的国籍法规定的比较泛,而泰国的相对更详细点,但是两者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很多问题都没有被考虑到,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因国籍问题而产生其他更多的困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国籍法也应该适当地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