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 张祖庆《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作文讲评课实录及教师点评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作文讲评课实录及教师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6e1ea17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6.png)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作文讲评课实录及教师点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作文讲评课实录及点评执教: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张祖庆点评:江苏吴江实验小学管建刚一、聚焦文章题目师:同窗们,最近几天,教师一直在欣赏你们写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读完文章,我很想结识一些同窗,比如——陈雨林(陈雨林起立)我是你的粉丝(生笑),请坐;陈新凌(陈新凌起立),哦,很清秀的小男孩;林之惟(林之惟起立),你确实是林之惟?久仰久仰!(生笑)我是从你们同窗写的文章中熟悉你的,今天零距离接触,你给我又留下了新的印象,专门是那个“平顶山”(指该生理着小平头)。
(生笑)师:同窗们,这确实是文章的魅力。
未见其人——生:(齐声)先闻其声。
师:哈哈,先读其文。
读了文章,我就在想,你们究竟是如何的一个又一个的文精灵呢?——对了,先请你们猜一猜,我在拿到那么多作文本时,是如何看的?生:我感觉你是一篇一篇地看,选出印象最深刻的,然后再重点地看。
生:我感觉你应该是先看题目,若是题目吸引你的话,就先看这一篇。
师:知音哪!我确实是如此的读你们的作文的。
看到谁的题目最吸引我,我就把他的文章放在一旁。
我摘录了如此一些题目——(大屏幕出示)说一说,屏幕上的这些题目,哪个最吸引你,什么缘故?1.变色龙——彭教师2 .拿手绝活3. 我的弟弟 4 .像云一样的人5.传言中的购物狂 6 .“俗世奇人”打嗝徐7.我的朋友8 . 笑话林9.老爹的“宝牙”10. 我的教师11.“饿鬼投胎”岳池亮12 .“拖沓机“的拖沓生活13 .警惕驶得万年船14. “吃货表哥”《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作文讲评课实录及点评执教: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张祖庆点评:江苏吴江实验小学管建刚一、聚焦文章题目师:同窗们,最近几天,教师一直在欣赏你们写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读完文章,我很想结识一些同窗,比如——陈雨林(陈雨林起立)我是你的粉丝(生笑),请坐;陈新凌(陈新凌起立),哦,很清秀的小男孩;林之惟(林之惟起立),你确实是林之惟?久仰久仰!(生笑)我是从你们同窗写的文章中熟悉你的,今天零距离接触,你给我又留下了新的印象,专门是那个“平顶山”(指该生理着小平头)。
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习作讲评课》
![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习作讲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d737fe38f111f18583d05a9b.png)
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习作讲评课今天听了陈老师一节精彩作文讲评课,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习作讲评课的做法。
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作文讲评课侧重于作文后的讲评,它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旨在帮助学生习作水平的再提高。
在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这节习作讲评课,陈老师始终都没有脱离指导和示范的作用,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或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它是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对批改中发现的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一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后一次作文的指导。
要如何有效地讲评,却很有难度。
今天陈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精彩的作文讲评课,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实在、实用这节课的最大亮点就是它的实实在在,它没有我们其他公开课那样花里胡哨的东西。
但是依然不影响这节课的精彩。
因为这节课的实用性很强。
其实这不仅是一节习作讲评课,更是一节作文指导课。
陈老师指出作为一篇好文章的标准是要有妙目、龙头、牛肚、凤尾这四要素。
妙目要做到简洁明了,新颖别致。
龙头要做到开门见山,巧设悬念。
牛肚要做到具体生动,细致刻画。
凤尾要做到画龙点睛,照应开头等。
还要有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妙用修辞等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这节课《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的讲评,也可以用于其他写人写事的文章的讲评。
还可以用于作文指导课上的方法指导。
既可以用于五年段的作文指导,也可以用于其他年段的作文指导。
所以这节课的实用性很强,也很广。
二、条理清楚,层层推进这节课的条理非常清楚,陈老师从指导如何写好题目开始,到指导如何写好开头,如何写好具体部分,以及如何写好结尾,并相应地出示具有代表性的班级学生的作品,使得她的讲评变得有血有肉,并做到一环扣一环,达到层层推进的效果。
特级教师张祖庆《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张祖庆《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9e990c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7.png)
特级教师张祖庆“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唤醒儿童内心的写作巨人——关于习作赏评课与张祖庆老师的对话本刊记者杨亚丽习作赏评课精彩纷呈记者:最近,您的“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教学视频在教师中广为流传,深受好评。
这节课出现了很多精彩的习作片段,在写作前您做过指导吗?这样的赏评课,从批阅作文到课堂呈现,需要多长时间来做准备工作?张祖庆:在这节课上,我遇到了一群非常优秀的孩子,尤其是那个叫孟琴靓婧的女孩,简直是个喜剧天才,这节课的精彩主要归功于她,归功于孩子们的老师上的习作指导课,精彩是孩子们语文素养的真实呈现,精彩属于孩子们和老师,我不敢掠美。
我是两星期前收到老师从重庆寄给我的习作。
阅读两天后,着手发现亮点,诊断问题,制作PPT。
课无法试讲,原生态呈现。
课毕,我和孩子们也完成了一次高峰体验。
过瘾!记者:在这节课中,您始终以正面赞赏为主,对于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提出了“绕死人不偿命”和“哑巴文”。
这两个问题处理得很扎实,学生不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学会了修改。
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很多,只提出一两个典型问题,会不会不利于学生及时纠正其他错误呢?张祖庆:贪多求全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通病。
学生习作中的问题,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得到根治。
字、词、句、段、篇,眉毛胡子一把抓,貌似很全面,学生却可能什么印象都没留下。
习作赏评课,要在欣赏之余,寻找共性问题,分析原因,展开针对性的专项训练。
若一节课解决一个到两个问题,日积月累,学生作文的问题就会慢慢减少。
至于一些细节问题,则可以课余让学生小组合作修改。
记者:在这节课中,您给学生开出了自我诊断书,总结了修改写人文章的几点要求。
其实,您所有的赏评也正是围绕这个文体特征展开的。
您为什么要特意强调文体特征呢?张祖庆:模式化的习作讲评课,最大的问题是文体特征缺失。
特级教师张祖庆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张祖庆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e3579b3e53a580216fcfe5e.png)
特级教师张祖庆“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唤醒儿童内心的写作巨人——关于习作赏评课与张祖庆老师的对话本刊记者杨亚丽习作赏评课精彩纷呈记者:最近,您的“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教学视频在教师中广为流传,深受好评。
这节课出现了很多精彩的习作片段,在写作前您做过指导吗?这样的赏评课,从批阅作文到课堂呈现,需要多长时间来做准备工作?张祖庆:在这节课上,我遇到了一群非常优秀的孩子,尤其是那个叫孟琴靓婧的女孩,简直是个喜剧天才,这节课的精彩主要归功于她,归功于孩子们的老师上的习作指导课,精彩是孩子们语文素养的真实呈现,精彩属于孩子们和老师,我不敢掠美。
我是两星期前收到老师从重庆寄给我的习作。
阅读两天后,着手发现亮点,诊断问题,制作PPT。
课无法试讲,原生态呈现。
课毕,我和孩子们也完成了一次高峰体验。
过瘾!记者:在这节课中,您始终以正面赞赏为主,对于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提出了“绕死人不偿命”和“哑巴文”。
这两个问题处理得很扎实,学生不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学会了修改。
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很多,只提出一两个典型问题,会不会不利于学生及时纠正其他错误呢?张祖庆:贪多求全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通病。
学生习作中的问题,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得到根治。
字、词、句、段、篇,眉毛胡子一把抓,貌似很全面,学生却可能什么印象都没留下。
习作赏评课,要在欣赏之余,寻找共性问题,分析原因,展开针对性的专项训练。
若一节课解决一个到两个问题,日积月累,学生作文的问题就会慢慢减少。
至于一些细节问题,则可以课余让学生小组合作修改。
记者:在这节课中,您给学生开出了自我诊断书,总结了修改写人文章的几点要求。
其实,您所有的赏评也正是围绕这个文体特征展开的。
您为什么要特意强调文体特征呢?张祖庆:模式化的习作讲评课,最大的问题是文体特征缺失。
不管什么题材、体裁的文章,老师讲评的套路就是“欣赏—挑刺—练习”,标题啊,句子啊,段落啊,节奏感啊,新鲜感啊,花样多多。
我看张祖庆老师的“习作赏评课”
![我看张祖庆老师的“习作赏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9c41c63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6.png)
我看张祖庆老师的“习作赏评课”我看张祖庆老师的“习作赏评课”“赏”里藏乾坤习作新天地——我看张祖庆老师的“习作赏评课”写作教学“教”与“不教”,在当下的中国语文界颇有争议。
原北师大教授刘锡庆先生的观点是作文教学有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教的,字、词、句、段、语法、修辞、逻辑和语言,但这几个方面与作文好坏不是关键;二是半能教的,主要指:观察能力、体验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但能力不能直接传入,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吸纳,这比第一条‘能教的’更为重要;三是不能教的,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才气和灵气,胆气和生气。
”初读张教授的这段话,我和大部分一线教师一样,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作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才气和灵气反正也是教不会的,干脆就放任自流。
当然,也有不少专家和老师认为习作是需要教的。
杭州叶黎明博士在《作文教学内容新论》一书中,指出习作不仅可教,而且要科学合理地教。
那么,习作究竟能不能教呢?听张祖庆老师上《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我对“习作可教”这个观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张老师在千岛湖儿童作文研习营上,曾阐述过关于作前指导与作后评讲的关系,他认为“所有的作后讲评,都是下一次习作的作前指导,习作课,没有必要很人为地分为‘作前指导’与‘作后讲评’。
一语点醒梦中人!张老师的“赏评课”,正是基于“作前指导和作后评讲”一体化理念的崭新实践,他的关于习作赏评教学的独特见解和成功实践,较好地回应了“习作是否需要教”的观点,使人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明月”之感。
一、赏评:“不教之教”的习作新视点张祖庆老师关于作文赏评的独特见解和成功实践让我对刘锡庆先生的观点有了新的解读。
张老师在访谈中,一再强调“欣赏”在儿童习作中的重要性。
是的,“欣赏、唤醒、鼓舞”,更侧重于激发儿童的习作内驱力。
我想,人的才气、灵性、胆气不是老师可以教会的,但却可以被老师“赏”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要求要将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培养上。
《一个有特点的人》习作赏评课
![《一个有特点的人》习作赏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e70638f7524de518964b7df4.png)
《一个有特点的人》习作赏评课一、研究背景新课程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本学期的第一节读书会,孩子们纷纷介绍自己所读的书籍,其中有的同学提到《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
我顺势引导:咱们能不能写一个《六2那些事儿》啊?孩子们兴味盎然。
于是我便定下了几个负责人去做这件事情。
由于工作的繁忙,这件事慢慢石沉大海。
直到有一天要准备给康老师讲课,我突然想起这件事。
当我从那几个负责人的手中拿来文章时,我惊呆了!孩子们写得太出色了!因为《六(2)那些事儿》里的每一个人物都跃然纸上,都魅力四射!灵机一动,写写自己心中那个有特点的人吧!于是《一个有特点的人》这篇文章应运而生。
二、《一个有特点的人》预作分析1.学情分析(1)学生有较好的语文基础,多数学生能做到叙事完整,语言表达通顺。
(2)在文章的细节描写方面还需进一步训练提升。
2.预作分析优点:(1)选材较丰富,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年龄特征。
(2)叙事清楚、完整,能做到文从字顺。
(3)学生能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无编造的情况。
问题:(1)个别学生题目不新颖。
(2)语言不够简洁欠生动。
(3)事件描述不够鲜活,表现出不能抓住重点段落、重要情节进行较为具体的描写,从而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所在。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懂得习作首先是选材的真实,鼓励有独特视角的选材。
2.赏评中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关注重点段落的修改,强调内容为文章中心服务。
(二)教学重点:选择一件或两件生活中真实的小事,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关注重点段落的修改,强调内容的叙述和细节的描写都应为文章中心服务。
四、教学过程(一)好题文一半设问:王老师请大家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来猜”,猜什么?猜猜这是咱班的哪位同学?(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读,其他学生喊出同学的名字)1.有魅力的她2.有魅力的他3.“雷宇”——“贝壳之雨”4.女翰纸.5.打酱油的喵星人6.糖果小仙7.魅者之蛋8.雷人之大头李9.“怪物集中营”之大眼帅哥篇10.“雷彤”魅力过渡:采访主持人(学生):你听了大家的回答,你有什么问题?预设:新颖、有特点的题目才能让我们猜出同学的名字,作为读者我们喜欢读这样题目的文章。
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实录
![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cbabff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e.png)
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实录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实录一、教师自我介绍师:同学们好,我叫张祖庆,来自浙江杭州,很高兴能给上虞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上课,下面我首先说一段话,请大家仔细听,辨清其中哪些信息是真的,哪些信息是假的。
我叫张祖庆,今年48岁,我跟语文打了40年的交道。
我教了20年的数学,今天给大家上语文课。
我现在是一所小学的副校长,兼任班主任,还教一个班的语文。
我喜欢读书、写书,至今读了1000本书,写了1本书。
……好的,下面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注意讲清自己的理由。
生竞相发言。
师与生交流,肯定说得正确的内容,表扬有独到见解的同学。
并小结:所以,同学们,听别人讲话,我们要学会听,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要自己的判断,这样才能有自己的思想,不会被别人误导。
(孩子们兴致盎然,认真地聆听并思考之后,纷纷举手各抒己见。
这一看似无用的环节无疑为课堂的有效生成做了铺垫,即让孩子心中埋下“老师的话不一定都正确”的思想种子。
)二、学生情境体验1、出示巨角猥图片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种动物,你觉得它有可能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大角鹿状动物)生:鹿、麋鹿。
2、朗读巨角猥资料师:老师告诉大家,这种动物它叫巨角猥(板书)。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巨角猥的知识,请大家仔细听,听完之后,马上进行一场特殊的考试,考考大家的记忆力、思考力、判断力。
口述一段介绍(读2遍):巨角猥是生活在芬兰北部沼泽地带的一种稀有动物,形状酷似鹿,头部长着一副巨角,擅长游泳和潜水,以水中鱼虾为主食,每天进食约30公斤,成年巨角猥一般可达50公斤。
至今人类还未见过它真正的样子,科学家一直没有发现过它的化石。
3、借用卡片以填空形式测试学生4、教师为生打分整整一个班的学生,仅有一个同学获得满分,更不可思议的是其他同学均为0分。
师:很奇怪,为什么全班只有一个100分,其他同学均为0分?先对一下答案。
多媒体打出介绍文字,让学生对照(许多学生挺委屈、疑惑,自己有不少内容跟介绍的文字是一样的。
也说张祖庆的“习作赏评课”
![也说张祖庆的“习作赏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1321b67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65.png)
也说张祖庆的“习作赏评课”2015-05-14 06:44:45|最近张祖庆老师提出了“习作赏评课”的教学概念,我觉得在小学阶段,这种提法是合适的,原因有二:小学是儿童学习写作的起始阶段,激发儿童的写作兴趣首当其冲,而“赏评”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其次,对于儿童的言语,身处成人世界教师最好的姿态就是亲近与赞赏,让儿童的语言在童年世界里“多飞一会儿”,柔软地走向“规范表达”。
但是,我以为,“赏评”不应该代替“讲评”,两者从逻辑上看是属种关系,“讲评”相对于“赏评”是一个更为上位的概念。
“赏评”应当包含在“讲评”之中,“赏评”只是“讲评”的一种方式而已。
根据张老师的理解,“赏评”的核心是“赏中有导”——“ 师生真诚欣赏,发现习作亮点,提炼写作方法,在‘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习作方法。
”这就意味着,在张老师的倡导的“习作赏评课”中,只能关注儿童“习作亮点”,旨在“亮点”中探求背后隐藏的写作知识和技能。
可是在《一个有魅力的人》案例中,张老师主题先行,出示了第三个知识“小贴士”——“让主人公张开自己的嘴巴说自己的话”时,随之呈现了这样一个习作片段:“戴老板”还真有能耐,一声不吭。
马健达用出了他的杀手锏——“不烂之舌”。
重复地吼着:“赔钱!赔钱!赔钱!”边说还边做着鄙视的手形。
戴老板终究是人,忍耐度也是有限的。
总算站起来,摇摇手,摆摆手,说:“服了你了!”说完,极不情愿地交出了三十元钱,换得一时的安宁。
马健达笑开了花,终于不再纠缠。
紧接着他抛出了这样一个讨论话题:“‘赔钱!赔钱!赔钱’,难道这六个字就能写出他的不烂之舌吗?”教学似乎不是从“欣赏”开始的,而是从“问题”入手的;教学也不是由“赏”走向“导”,而是由“导”走向“评”。
实践表明,“赏评”只是张祖庆习作讲评课的一部分,不具备“赏评课” 的完整课型;“赏评”只是张祖庆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姿态,并不能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张老师认为,“模式化的作文讲评课,最大的问题是‘文体特征缺失’”,我深以为然。
张祖庆:好玩的作文讲评课——《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作文讲评课实录
![张祖庆:好玩的作文讲评课——《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作文讲评课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a9cfdd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0.png)
张祖庆:好玩的作文讲评课——《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作文讲评课实录小学语文名师我们不是知识的生产者,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以更专注的姿态,帮你寻找更多适合自己成长的有效资源还有那些锲入心灵的文字。
与高人交心,轻松学习,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
精彩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出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好玩的作文讲评课——《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作文讲评课实录执教: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张祖庆学生:杭州市采荷二小五年级1板块一:题好文一半师:一般来说,读文章,我们首先关注的是题目。
这次习作,大家的很多题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然也有一些题目很一般,我们来看——生(齐读):1钱塘江上的“喊潮”爷爷。
2路边“麦霸”。
3一个令我敬佩的人。
4朴实的“梨爷爷”。
5白胡子雷锋。
6湿透半边的袖管。
7那位环保的老爷爷。
8会治病的老师。
9黄衣天使。
10我的爸爸。
11表“帝”。
师:这些题目当中,哪一个你最感兴趣?生:《路边的“麦霸”》,因为题目很吸引人。
路边“麦霸”,到底是怎么样的?生:我觉得《白胡子雷锋》很有趣。
因为雷锋在20多岁就死了,不可能有白胡子。
这个题目让我觉得很好奇。
生:我觉得,《表“帝”》也很好。
因为表弟,小弟弟的弟,怎么变成“帝王”了?生:我对《湿透半边的袖管》感兴趣,因为我不明白,他这个袖管怎么会湿透半边的?师:妙就妙在这“半边湿”(笑)。
刚才大家说的几个题目确实很妙。
但像《我的爸爸》、《一个令我敬佩的人》这些题目,就显得大众化。
(接下来,老师报题目和作者名字,全体学生大声喊作者的名字并热烈鼓掌,课堂情绪热烈。
)师:通过刚才的对话,我们都充分认识到,好的题目,往往会有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画面感,看到这个题目,眼前就浮现出一幅画,比如《湿透半边的袖管》、《喊潮爷爷》。
第二,陌生化,比如《表“帝”》、《会治病的老师》,很陌生,很吸引人。
但是光光有画面感、陌生化,如果题目跟内容不沾边,也不行。
所以好的题目,还要和内容有关联度,这样的题目才算真正的好题目。
张祖庆:习作赏评课《一个印象深刻的人》实录与评析
![张祖庆:习作赏评课《一个印象深刻的人》实录与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f3ccf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1a.png)
张祖庆:习作赏评课《一个印象深刻的人》实录与评析以下来源于读写森林,作者马想《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教学简录执教者:张祖庆评析:马想课前交流1.师:直接叫出几个孩子的名字,并简洁地指出这几个孩子的特点。
2.(出示两个QQ头像)师:哪个是男,哪个是女?为什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介绍)3.(出示图片QQ好友印象)师:这幅你觉得是我的吗?你觉得哪个更像我?4.图片揭秘。
5.小结:了解一个人可以从多角度来观察。
写作第一美德:通顺、明白、简洁1.妙语连珠。
师:你们的文章写得太棒了,我一篇一篇地批阅、欣赏,情不自禁地摘录了一些很精彩的语句。
让我们一起欣赏“妙语连珠”。
句子1:只见他像陀螺一样在座位上不停地转着……嘴巴像蚊子一样不停地动着……就这样,“蚊子大本营”以“陀螺陈”为中心点,一圈一圈地扩散开来,我感觉自己被蚊子包围了,嗡嗡之声不绝于耳。
生:“只见他像陀螺一样在座位上不停地转着……嘴巴像蚊子一样不停地动着”,感觉那个人很像蚊子,讲的话很多。
生:“我感觉自己被蚊子包围了,嗡嗡之声不绝于耳”,感觉他像蚊子那样可以传播细菌。
(众笑)生:这句话刻画出了“话唠子”的形象。
句子2:可“人没三两肉,脸比城墙厚”的马瞻希说:“不用你管,干好你的本职工作就够了,休来管我!”半晌,马瞻希道:“少歇,暂且不打,饶我片刻。
”只见肖天佑头发如荆棘般立起,低语道:“哼!冲冠一怒为红颜!”马瞻希大怒:“你!(此处省去四个字)”言罢,又扭打起来!(师生对读,众笑)师:文章写得太妙啦!使我想起了小说《水浒传》,古文功底相当了得!这个同学是谁呢?他是“赛耐庵”——李念恩。
李念恩,你是不是喜欢《水浒传》?生:是的。
师:张老师厉害吧!我就知道他喜欢《水浒传》,他的语言中透着《水浒传》的味道。
我想偷偷地问你,刚才这四个字省去了什么?生:不太方便讲。
(众狂笑)师:哈,省去了这四个字,回味无穷,有时候不写出来,更妙!(生笑)我们给李念恩热烈的掌声,感谢他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片段。
走近名师—张祖庆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走近名师—张祖庆老师课堂实录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a78ee93a79563c1ec5da7160.png)
走近名师—张祖庆老师课堂实录精华一、初读课文,整体认识詹天佑(课前让学生听成龙的《真心英雄》,由成龙引出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和学生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包括人物事迹、颁奖盛况、颁奖词等)师:刚才我们聊了“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个话题,重温了2003年让我们感动的十种精神,领略了十个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年度人物的风采,我们的灵魂又一次经受了洗礼。
其实,不仅2003年,每一年,每一个时代都有感动我们,感动中国的人物。
如果我们把视野投向整个20世纪,一定会有更多感动中国的人和事。
在你的心目中,哪些人可以被评为“感动中国世纪人物”呢?生:(自由发言,有的说容国团,有的说黄继光,有的说毛泽东,有的说孙中山,有的说钱学森……)师:大家刚才谈了很多心目中感动20世纪中国的人物,各有各的充分理由。
有这样一个人,虽然他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但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他就是——詹天佑(板书)。
(深情地叙述)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怀念的名字,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起敬的名字,让我们崇敬地呼唤他的名字: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的名字,让我们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每一次读《詹天佑》这篇课文,老师总一次次被强烈地震憾着,在我的心目中,詹天佑可以当之无愧地被评为感动20世纪中国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詹天佑,认识詹天佑,请大家先看录像(詹天佑生平事迹简介和修筑京张铁路简况)。
师:谁来说说从刚才的录像中,了解到了什么?生:(回答略)师:刚才,我们只是很粗略地了解了詹天佑,这样笼统的认识,还不能足以说明詹天佑可以被评为感动中国20世纪人物。
就让我们通过读课文,与詹天佑近距离接触,充分领略詹天佑的风采吧!请大家入情入境地读,读到感动处,可以圈圈画画,反复朗读。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大家刚才读得非常投入,谁来说说詹天佑以什么感动了中国?生:(有的说以爱国感动中国,有的说以杰出感动中国,有的说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感动中国,有的说以以身作则感动中国,有的说以无畏的勇气感动中国,有的说以超群的智慧感动中国……)二、品读感悟,全面认识詹天佑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侧面概括了詹天佑的令人感动的方方面面。
张祖庆:我的评课史【成长叙事6】
![张祖庆:我的评课史【成长叙事6】](https://img.taocdn.com/s3/m/1eb3f75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c.png)
张祖庆:我的评课史【成长叙事6】我的近期写作计划——我的听课史(已写)我的仿课史(已写)我的磨课史(已写)我的裸课史(已写)我的说课史(已写)我的评课史我的辩课史我的换课史我的败课史【我的成长叙事6】我的评课史评课,就是评自己。
这话,我信。
同一节课,在不同评课者面前,会成为截然不同的课。
特级名师刚上完课,崇拜者眼里,“此课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不喜欢者眼里,“此君上课太糟糕,此生不再听TA课”。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事实。
恕我不举例。
老师还是那个老师,课还是那节课,观感却如此不同!这究竟是为什么?观者不同也!观者是什么,课便是什么。
1第一次大庭广众面前评课,是在29年前。
1990年10月,温岭县(那时还未撤县设市)教研室放松门区淋川镇中心小学举行教研活动。
彼时,邓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于是,各科的教研活动,都加强德育。
“文道结合,向道倾斜”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教研主题。
按照县教研活动的惯例,各乡镇教导主任必须要在会议中做主题发言——亦即评课。
彼时,我教龄刚满一年,其实啥都不懂。
可,谁让咱是教导主任?——海岛缺人,没有人愿意当教导主任,于是,校长就让我担任了教导主任。
既然是惯例,不能破。
要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言,不能丢脸。
于是,教研会前两三个星期,我便开始着手准备评课。
我找来跟这个主题相关的系列文章,一篇篇阅读,一段段摘抄,相关文字整整抄了一本备课本,积累了很多案例和策略。
在此基础上,试着搭建评课框架——课还没听到,洋洋洒洒3000多字的评课框架,搭好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待课堂细节来填充。
10月中旬,教研会如约而至。
我带着精心准备好的评课稿,来到了淋川镇中心小学。
那次教研会,有两位老师上课,一位是岳妙娥老师,还有一位谁,忘了。
岳老师上的是《金色的鱼钩》。
岳老师教学很有激情,上到动情处,几处范读,声情并茂,感动全场。
其中关于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含义深刻的句子,重锤敲打,颇为精彩。
张祖庆《一个特点鲜明的人》(重庆五年级)
![张祖庆《一个特点鲜明的人》(重庆五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6a23df3514791711cc791751.png)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作文评改课实录学生:重庆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五(7)班执教:浙江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张祖庆【课前热身】:课前谈话,教师和学生聊阅读作文的印象,并从QQ好友印象评价入手,让学生猜猜屏幕上的三幅“好友印象”截图,哪一幅是对教师自己的评价。
谈话气氛活跃,笑声四起。
【教学过程】:一、写作第一美德:通顺、明白、简洁(一)妙语连珠师:两个半星期以前,你们老师把同学的作文寄到我学校,我一直沉浸在喜悦和兴奋之中。
你们的文章写得太棒了,我一篇一篇地批阅、欣赏,情不自禁地摘录了一些很精彩的语句,我们先来进行妙语连珠这个环节。
【课件出示】:只见他像陀螺一样在座位上不停地转着……嘴巴像蚊子一样不停地动着……就这样,“蚊子大本营”以“陀螺陈”为中心点,一圈一圈地扩散开来,我感觉自己被蚊子包围了,嗡嗡之声不绝于耳。
师:你们肯定都知道写的是谁?但不要说,不要揭穿,给这个同学留点面子。
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尤其精彩?要学会欣赏。
生:就是“只见他像陀螺一样在座位上不停地转着、嘴巴像蚊子一样不停地动着”,就感觉那个人很像蚊子,讲的话很多。
师:你觉得她描写得入木三分,把咱们班某一同学写得非常像。
生:“我感觉自己被蚊子包围了,嗡嗡之声不绝于耳”我感觉他像蚊子那样可以传播细菌。
(众笑)师:哎哟,太可怕啦!生:这句话刻画出了“话包子”的形象。
师:话包子,话唠子。
同学们,这个文章的题目原题是“活跃陈”。
师:我现在把他改成“陀螺陈”,你同意吗?(生同意)为什么同意?生:因为这样生动形象。
师:谁有不同意见,认为老师你这样改,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生:他中间写了蚊子大本营以陀螺陈为中心,正好突出题目。
师:就是说照应了文中一句话,所以叫“陀螺城”。
只是有一句话,我觉得可以适当地换一下位置。
稍微换一换,好不好?至于为什么换,回去自己好好品味品味。
【课件出示】:一圈一圈地扩散开来,嗡嗡之声不绝于耳。
我感觉自己被蚊子包围了。
可“人没三两肉,脸比城墙厚”的马瞻希却说:“不用你管,干好你的本职工作就够了,休来管我!”半晌,马瞻希道:“少歇,暂且不打,饶我片刻。
关于习作赏评课与张祖庆老师的对话
![关于习作赏评课与张祖庆老师的对话](https://img.taocdn.com/s3/m/f88775dd26fff705cc170ab4.png)
——关于习作赏评课与张祖庆老师的对话【按:习作讲评课、习作评改课、习作赏评课,仅仅是文字游戏吗?有兴趣,您不妨读读这篇文字,无论您是否赞同我的观点,都感谢您的阅读。
】《小学教学》记者(以下简称记):最近,您执教的《一个有魅力的人》的习作教学视频,在教师中广为流传,深受好评。
在一次QQ群聊中,您无意中提及,上了这节课,您不再上同题的习作赏评课,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张祖庆(以下简称张):原因有二:一,我向来不愿意太多重复自己,每学期都会出2-3节新的公开课;二,那节课上,我遇到了一群非常优秀的孩子,尤其是那个叫孟琴靓婧的女孩,简直是个喜剧天才,这节课的精彩绝大部分要归功于她。
不再上同题习作赏评课,出于对孩子的赏识和对这节课的敬畏。
记:这节课出现了很多精彩的习作片段,在写作前您做过指导吗?这样的赏评课,从批阅作文到课堂呈现,需要多少时间?张:是孩子们老师上的习作指导课。
精彩是孩子们语文素养的真实呈现,精彩属于孩子们和老师,我不敢掠美。
我是两星期前,收到老师从重庆寄给我的习作。
阅读两天后,着手发现亮点,诊断问题,制作PPT。
课无法试讲,原生态呈现。
课毕,我和孩子们也完成了一次高峰体验。
过瘾!记:在《一个有魅力的人》这节课中,您始终以正面赞赏为主,对于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提出了“绕死人不偿命”和“哑巴文”——当然,这两个问题的处理很扎实,学生不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学会修改。
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很多,挂一漏万地提出一两个典型问题,会不会不利于学生错误的及时纠正,不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呢?张:“贪多求全”,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通病。
学生习作问题,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得到根治。
字、词、句、段、篇,眉毛胡子一把抓,貌似很全面,学生可能什么印象都没留下。
作文赏评课,要在欣赏之余,寻找共性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展开针对性的专项训练。
设若一节课解决一个到两个问题,日积月累,则学生作文问题就会慢慢减少。
至于一些细节问题,则可以让学生课余小组合作修改。
打开创意写作的密室--张祖庆习作教学赏析
![打开创意写作的密室--张祖庆习作教学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df497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1.png)
打开创意写作的密室--张祖庆习作教学赏析习作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教师教着难,学生写着难,这种现状是迫切需要改变的。
张祖庆老师的讲座,荟萃了多年教学经验的精华,听了启发良多,不禁感慨,习作教学也能像阅读教学那样有声有色。
习作单元是部教版教材的创新编排。
对于习作单元,张老师建议从整体入手,不能像普通单元那样一课一练。
并且以“围绕中心意思之我感受最深的一个汉字”为例,具体讲解了习作单元的教学思路。
单元习作,张老师根据叶圣陶的文章分类法以及外国的二分法,对统编教材的单元习作进行了分类整理,清晰地将小学习作训练内容整理成序列,使人一目了然,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大量教学案例的介入,使老师们更能轻松吸收。
一、兴趣是一种作文能力张老师提出,作文教学要创设语境,激发动机。
“手拉手给朋友写信,城乡异地通信写作系统”,“毕业季写作微课程”等案例,设计巧妙,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这样的生活大情境中,写作是自然生发的,是出于自己需要的,是兴致盎然的,是生活需要的,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被充分带动起来。
生活有多精彩,作文就有多带劲,我要写作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管建刚老师说,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作文能力,写作这事,只要你想写了,只要你有着强烈的写的冲动,不断地写呀写,改呀改,不一定能成为天才作家,却一定能成为一个不错的写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自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兴趣,管老师办班级作文周报,学生想发表,想交流,想到发表的平台上对话,学生就有写作的兴趣了。
名家成功的经验再一次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作文能力,如何激发就是一门学问,一种智慧。
让写作成为一种需要,是我们作文教学首先致力研究的一个方面。
作文教学之路是艰难的,如果我们勤于学习,乐于探索,善于反思,我相信,这条路也会渐渐顺畅,也会芳草萋萋。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作文讲评课实录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作文讲评课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de1f1cf7f1922791788e814.png)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作文讲评课实录一、聚焦文章题目师:同学们,最近几天,老师一直在欣赏你们写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读完文章,我很想结识一些同学,比如——陈雨林(陈雨林起立)我是你的粉丝(生笑),请坐;陈新凌(陈新凌起立),哦,很清秀的小男孩;林之惟(林之惟起立),你就是林之惟?久仰久仰!(生笑)我是从你们同学写的文章中认识你的,今天零距离接触,你给我又留下了新的印象,特别是那个“平顶山”(指该生理着小平头)。
(生笑)师:同学们,这就是文章的魅力。
未见其人——生:(齐声)先闻其声。
师:哈哈,先读其文。
读了文章,我就在想,你们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又一个的文精灵呢?——对了,先请你们猜一猜,我在拿到那么多作文本时,是怎样看的?生:我觉得你是一篇一篇地看,选出印象最深刻的,然后再重点地看。
生:我觉得你应该是先看题目,如果题目吸引你的话,就先看这一篇。
师:知音哪!我确实是这样的读你们的作文的。
看到谁的题目最吸引我,我就把他的文章放在一旁。
我摘录了这样一些题目——(大屏幕出示)说一说,屏幕上的这些题目,哪一个最吸引你,为什么?1.变色龙——彭老师 2 .拿手绝活3. 我的弟弟 4 .像云一样的人5.传闻中的购物狂 6 .“俗世奇人”打嗝徐7.我的朋友8 . 笑话林9.老爹的“宝牙”10. 我的老师11.“饿鬼投胎”岳池亮12 .“拖拉机“的拖拉生活13 .小心驶得万年船14. “饭桶表哥”生:最吸引我的是《俗世奇人打嗝徐》。
因为我们学过课文《刷子李》,这个打嗝徐跟刷子李很像。
生:我也觉得《俗世奇人打嗝徐》印象最深。
因为他跟刷子李很像都是奇人,很吸引读者。
生:《饿鬼投胎岳池亮》。
我觉得很好奇。
生:《像云一样的人》。
大家都知道,云是飘忽不定的,为什么人会像云一样呢?生:我欣赏《变色龙彭老师》。
我们知道变色龙会根据情况变色的,彭老师为什么也是变色龙呢?生:《拖拉机的拖拉生活》我觉得很新奇。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慢吞吞的人呢?师:是呀,这些题目真有意思,或新奇,或吸引人,让人充满着阅读期待。
张祖庆《从课堂到课程》怎样上好作文赏评课
![张祖庆《从课堂到课程》怎样上好作文赏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9a79413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2.png)
张祖庆《从课堂到课程》怎样上好作文赏评课今天,我们来聊聊张祖庆老师写的《从课堂到课程》这本书,特别是里面关于怎样上好作文赏评课的部分。
哎呀,这可是个大课题啊!不过,别担心,我这个话痨会尽力把这个问题讲得简单易懂,让大家都能听懂。
咱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作文赏评课可不是让老师挑毛病、找茬儿的场合。
相反,它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在上这样的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亲切随和:老师要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和同学们交流心得。
这样,同学们才会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作品。
老师也不能太随意,毕竟这是一堂正式的课程。
把握好度很重要。
2. 鼓励为主:在赏评作文时,老师要多给同学们一些正面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比如说:“这篇作文的结构很清晰,语言也很生动。
”而不是:“这里句子太长了,那里用词不当。
”这样,同学们才会更有信心继续努力。
3. 个性化指导:每个同学的写作水平都不一样,所以老师在赏评时要因材施教。
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给他们更高层次的建议;而对于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可以从基础知识入手,帮助他们提高。
4. 融入生活:写作文不是脱离生活的“空中楼阁”,而是要联系实际。
老师在赏评时,可以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中的点滴,把这些素材融入到作文中。
这样,同学们的作文才会更有说服力。
5. 互动交流: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同学们互相赏评、互相学习。
这样,大家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从别人的优点中学到东西。
上好作文赏评课,关键是要让同学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受益,写出更好的作文!下次再见啦!。
教学魅力心得体会范文
![教学魅力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641e2aa58da0116d17493e.png)
教学魅力心得体会范文教学魅力心得体会范文6月12日,我欣赏了浙江省小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和北京小学特级教师张红老师执教的课,张祖庆老师《烹出教材作文的美味》和张红老师的《观察作文》的精彩讲座,共同品味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的智慧成果。
我是心怀期待而来,满怀收获而归。
张祖庆老师所带来的习作课《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一开始张老师先让学生欣赏《唠叨的妈妈大比拼》,让学生模仿妈妈唠叨时的语气念选段,比拟学生习作,得出小贴士一如何写好外貌:抓特点、写重点、巧比喻、善夸张。
张老师为了阐释作文选题雷同的囧地时,特意选择了明星的撞衫来加深学生印象,取得较好效果。
教师幽默幽默,不时调侃自己和有个性的学生,课堂笑声不断,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在阐释选择一个点丰富人物形象这一要点时,让每个学生写一句然后五位同学的话串联起来,人物形象立即饱满起来。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如何塑造饱满人物形象也有了一个具体的体会。
尤其是让学生上台习作中小妹妹炫耀裙子一段,课堂气氛融洽轻松。
不同主题的选段的欣赏让学生逐渐体会到小贴士二写好人物对话:主人公,多开口,绝不写,哑巴文。
选择了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展开讨论是否需在此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学生剧烈的讨论后,教师解释引导原接受删繁就简的修改方案。
小贴士三水到渠成,即:选好题材,写好事例:善选择,有重点,展开写,有波澜。
另外,张老师还展示了一些特别出彩的句子,例如:妈妈问爸爸刚晒好的衣服呢?爸爸说:“存在文档里了,等我找出来之后给你。
”——《我的网虫爸爸》随后,张祖庆老师又进行了专题报告《烹出教材作文的美味——略谈教材作文的二度开发》。
独辟的见解及幽默的谈吐,引发了与会老师深远的思考。
毋庸置疑,习作教学一直是处在语文课程的为难境地,一层层枷锁束缚着我们的老师与学生去享受作文。
张老师引领与会老师探讨了当前作文教学为何如此原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介绍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
张祖庆《从课堂到课程》怎样上好作文赏评课
![张祖庆《从课堂到课程》怎样上好作文赏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92bd836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b.png)
张祖庆《从课堂到课程》怎样上好作文赏评课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从张祖庆《从课堂到课程》中学到的如何上好作文赏评课引言张祖庆的《从课堂到课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教学方法与理念的宝贵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绕死人不偿命。
(生大笑)
3.牛刀小试。
师:下面有一段,更夸张。张老师归纳了几个同学的开头。
(出示)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特点,比如,有的人聪慧,有的人表里不一,有的人心灵手巧,有的人仔细,有的人„„在我们班上,就有一位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师。
(出示)
„„眼睛下面是红红的小脸蛋。那脸蛋在他紧张的时候是红的,在他激动的时候是红的,在他高兴的时候是红的,在我看到他的每时每刻都是红的。
师:请大家默读,你们觉得这段话写得怎么样?
(生边读边笑)
生:这段话形成了一组排比句,以“红”为中心,把人物的情绪全写出来了。
14生:我觉得应该把后面的“在我看到他的每时每刻都是红的”删去。
生:“我感觉自己被蚊子包围了,嗡嗡之声不绝于耳”,感觉他像蚊子那样可以传播细菌。
(众笑)
11师:哎哟,太可怕啦!
生:这句话刻画出了“话包子”的形象。
师:话包子?话痨子!同学们,文章的原题是“活跃陈”。我把它改成“陀螺陈”,同意吗?(生:同意)为什么同意?
生:因为这样生动形象。文章写了“蚊子大本营”以“陀螺陈”为中心,正好突出题目。
2记者:在这节课中,您给学生开出了自我诊断书,总结了修改写人文章的几点要求。其实,您所有的赏评也正是围绕这个文体特征展开的。您为什么要特意强调文体特征呢?
张祖庆:模式化的习作讲评课,最大的问题是文体特征缺失。不管什么题材、体裁的文章,老师讲评的套路就是“欣赏—挑刺—练习”,标题啊,句子啊,段落啊,节奏感啊,新鲜感啊,花样多多。写人的文章,这样讲;写景的文章,也这样讲;写事的文章,还是这样讲。这样“以不变应万变”的习作讲评,淡化了文体特征,模糊了文体面貌。
管建刚老师最大的贡献就是系统地梳理了小学阶段学生习作中的常见病,让老师们有章可循,比如“然后病”“关联病”“说病”“我想病”“先„„接着„„然后„„最后病”。这些诊断手段,让人眼前一亮,很多老师也跟着学。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些“小管建刚”,
6作文讲评课上的“这个病”“那个病”先后被揭示出来。这让人又喜又忧。喜的是,管建刚的讲评重于指导的理念,有了众多响应和实践者;忧的是,一些老师没有深刻领会管建刚讲评课的精髓,缺乏管建刚老师准确号脉的本领,只在形式上跟风。这是很可怕的。
1课无法试讲,原生态呈现。课毕,我和孩子们也完成了一次高峰体验。过瘾!
记者:在这节课中,您始终以正面赞赏为主,对于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提出了“绕死人不偿命”和“哑巴文”。
这两个问题处理得很扎实,学生不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学会了修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很多,只提出一两个典型问题,会不会不利于学生及时纠正其他错误呢?
(出示)
马瞻希大怒:“你!(此处省去四个字)”(生大笑)
师:注意,“此处省去四个字”不是张老师省掉的,是这个同学自己省掉的。
你们认为马瞻希会说什么?
生:找死啊,你!
生:气死我也!
生:你找抽吗?
生:太放肆了!
师:至于究竟是什么?我很想采访作者本人。
(出示)
言罢,又扭打起来!
师:文章写得太妙啦!使我想起了小说《水浒传》,古文功底相当了得!这个同学是谁呢?他是“赛耐庵”——李念恩。李念恩,你是不是喜欢《水浒传》?生:是的。
杭州师范大学叶黎明教授在《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中强调,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文体意识,要有文体写作的教学观,这是值得大家学习和重视的。
其实,不同的文章体裁,是有各自独特的写法的。写人的文章,以事写人,以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写人,以细节写人;写景的文章,移步换景,借景
3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叙事的文章,讲究起承转合,一波三折。散文追求文章里“有我”,新闻报道讲究文章中“无我”„„因此,不同的文章,讲评的方法应是不同的。在讲评的过程中,切忌一个药方包治百病,要紧扣文体特征来诊断习作问题,聚焦习作问题。唯有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师:我第一次读也觉得别扭。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后来一想,这样给人以特别的反复之感,强调了他的脸时时刻刻都是红的,写得非常有意思。可有一些句子,绕来绕去可就不妙了。
2.绕死人不偿命。
(出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或许讨人喜欢,或许使人讨厌,又或许对你有坏处。我记得一个特点使我佩服的人,想知道是什么特点吗?听我慢慢道来!
至于人为地把指导分为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我认为是不科学的。哪一次作后讲评,不是下一次习作的作前指导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所有的作后讲评都是作前指导。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本就是硬币的两面,你说谁重要呢?
至于哪种类型的课需要作前指导,哪种类型的课需要作后讲评,因材而定,因需而定。
记者: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有新的习作教学流派出现,请问您对这种现象是怎么看的?
习作赏评课的核心价值,不是规范、修改、提高,而是唤醒、激励、鼓舞——让每一次习作赏评课,都成为鼓舞人心的“庆功会”,而不是“批斗会”。
让每一个学生因为这一次的成功体验,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充满信心,并跃跃欲试地准备写下一篇作文,这才是习作赏评课的最高境界。
5当然,习作赏评课也不排斥规范、修改、提高。我们需要做的是,先给孩子们一颗好吃的甜甜的糖,在他们回味甘甜的时候,温柔地指出“美中不足”,并给予他们“锦上添花”的锦囊。
4力地赞美和跟帖,让我感受到了文字和思想被人关注的快乐。这一次写作的成功体验,点燃了下一次写作的激情。就这样,一篇接一篇,我的随笔、案例越写越多,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也越来越多,最后结集出版。
试想,假如这些发表在网络上的文字,遇上一个严苛的师傅,他对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都精心解剖,并让我逐一修改的话,也许写了几篇,我就会偃旗息鼓。由此可见,激发写作主体的写作热情与写作动机,比教他写作技巧与方法更为重要。所以,我慢慢地形成了习作赏评课的概念,并付诸课堂实践。
特级教师张祖庆“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
唤醒儿童内心的写作巨人
——关于习作赏评课与张祖庆老师的对
话
本刊记者杨亚丽
习作赏评课精彩纷呈
记者:最近,您的“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教学视频在教师中广为流传,深受好评。这节课出现了很多精彩的习作片段,在写作前您做过指导吗?这样的赏评课,从批阅作文到课堂呈现,需要多长时间来做准备工作?
13师:张老师厉害吧!我就知道他喜欢《水浒传》,他的语言中透着《水浒传》的味道。我想偷偷地问你,刚才这四个字省去了什么?
生:不太方便讲。
(众狂笑)
师:哈,省去了这四个字,回味无穷,有时候不写出来,更妙!(生笑)我们给李念恩热烈的掌声,感谢他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片段。只是肖天佑有点难为情,他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个红颜是谁!(众笑)
师:这个开头给你什么感觉?
生:听起来很啰唆。
师:是啊,这些话是那么啰唆,统统是废话。
(出示)
一些人有着泼辣的性格,一些人有着温和的性格,一些人有着坚强的性格„„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会给人留下极为
15深刻的印象,即使偶尔见上一面,他的举手投足也会在心中挥之不去。人,即使长得再像,哪怕是双胞胎,他们之间的性格特点也始终会有差异。
张祖庆:在这节课上,我遇到了一群非常优秀的孩子,尤其是那个叫孟琴靓婧的女孩,简直是个喜剧天才,这节课的精彩主要归功于她,归功于孩子们的老师上的习作指导课,精彩是孩子们语文素养的真实呈现,精彩属于孩子们和老师,我不敢掠美。我是两星期前收到老师从重庆寄给我的习作。阅读两天后,着手发现亮点,诊断问题,制作PPT。
7习作赏评课,让每一个孩子意识到内心藏着写作的种子,让每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是写作天才。美国作家山姆·史沃普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赞赏对儿童习作信心树立的重要性,老师们有机会可以读一读山姆·史沃普的《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
记者:在赏评课中,如何把握赏识与指导所占的分量呢?
张祖庆:这要根据课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内心欣赏儿童的习作,言谈举止间就会流淌着赏识。赏识和指导不是各自独立的环节,赏识中也含着指导的因子。师生真诚欣赏,发现习作亮点,提炼写作方法。在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习作方法,这不就是赏识与指导和谐统一吗?这能否叫“赏中有导”呢?
(出示)
可“人没三两肉,脸比城墙厚”的马瞻希说:“不用你管,干好你的本职工作就够了,休来管我!”
半晌,马瞻希道:“少歇,暂且不打,饶我片刻。”
只见肖天佑头发如荆棘般立起,低语道:“哼!冲冠一怒为红颜!”
(师生对读,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师:(笑)肖天佑,冲冠一怒为谁呀?肖:嗯——没这样说过。
12师:可能说过忘记了,我知道冲冠一怒为谁,现在不点破,不要难为情。
叶黎明教授的《写作教学内容新论》,我建议大家读一读,相信会有所收获。
赏出写作的自信与激情
记者:您提出了“习作赏评课”这个比较新颖的概念,请问您什么时候开始习作赏评课的实践与研究呢?
张祖庆:这让我想起2004年痴迷网络写作的日子。那段时间,我没日没夜地写,没有哪个网友或者前辈教我随笔要怎么写,课评要怎么写。我在网上写的那些文字,有不少错别字和病句,没有谁那么细心地指出哪句话不通,哪个词语用得不妥帖。相反,网友们不遗余
让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写作
记者:有人认为,习作是不可以教的,是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将重点放在作后讲评,而
8非作前指导上。您怎么看待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的作用呢?
张祖庆:不知是谁得出习作不可以教的结论,恰恰相反,我认为习作是有规律可循的,老师需要把习作的规律性知识告诉孩子们。习作的体式感、对象感、分寸感等方面的知识,其实是可教的,也是需要教的。
记者:从讲评到赏评,一字之差,区别在哪里呢?如果说讲评课是讲评重于指导,那么赏评课是不是传递这样一个理念——欣赏重于讲评和指导?
张祖庆:“欣赏—挑刺—训练”是一般习作讲评课的流程。习作讲评课的代表人物管建刚老师的大部分课基本流程都是这样的。他的讲评课一出,风靡全国,响应、模仿者甚众,大江南北,“钢丝”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