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二辨析近义实词虚词教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语言基础(正确理解运用实词虚词-结合语境、精准辨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语言基础(正确理解运用实词虚词-结合语境、精准辨析)

【理解小练2】 根据语境,请你对网友甲的问题在横线处作出恰当的解释回复。每
处不超过30个字。 网友甲:“燃”本来是指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极其复 杂。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 物理现象。可是,最近常听人说,××歌曲好“燃”,电影《厉害了,我 的国》“燃”爆了!这里的“燃”,到底该如何理解? 回复:这里的“燃”是个网络热词。××歌曲好“燃”,是指①__________; 而在说电影“燃”爆了时,则常常是指②____________。
早早(叠词的 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 第一阶段为2016~2021年,主要考查近义实词、虚
新高考 结构语义) 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 词的选用。以实词为主,所选词语不偏不怪,皆为
Ⅰ卷 像……似的 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 生活、学习中常见常用的,难度不大。所用题型为
语境可以消除歧义,明确语义。比如,“游击队对日寇的进攻是早 有准备的”“他没有听取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变更全 文的结论”之类的句子,孤立地看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在特定语境 中,语义却是明确的。
结合语境,也可以分析言外之意,如理解陈涉所说的“燕雀安知鸿 鹄之志”、王安石所说的“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的用意,并可深入 研讨语境对形成语言风格、表现人物性格的影响。同样,也可以清楚地 分析在特定语境中有意误解语意的原因。
第三人 名词,另外的人或事物。如:这件事不是排他的。
称“他” 指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实指。如:这段时间,他很
辛苦。
人称代词
用法及举例
泛指,任何一个人。如: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个人,他总是
第三人 很快乐。
称“他” 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如:最近事情太多,理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第二讲虚词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第二讲虚词Word版含解析

第二讲虚词基础点:虚词常有的考察角度:①课内课外虚词用法意义比较,马上选文某句中的虚词与所学教材 (含《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识》 )经典句子中的同一个虚词进行比较,看其意义和用法能否相同。

②虚词选填,马上选文一句或若干句中的几个虚词空出,供给几组虚词的选项,请考生依据语境判断选择。

③选文中虚词用法意义比较,即虚词所在的句子均出自选文。

④虚词意义用法判断,即在一两个选项中各选择一个虚词进行解说,请考生判断正误。

重难点: 1.虚词用法意义的比较。

2.虚词意义用法判断。

[考法综述 ]“常有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虚词。

《考试说明》列出的18个常有文言虚词明确界定了高考的范围。

备考时要熟习这18 个常有虚词的主要意义和用法。

在不一样的语境中,一个虚词有时意义相同而用法不一样,如“与”,相同译作“和、跟、同” 时,既可作连词也可作介词;有时用法相同而意义不一样,如“之”,相同作代词,所代对象却大不相同。

所谓“理解用法”,就是辨别词性,看它是用作连词仍是介词、助词仍是代词等。

命题法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代词是取代其余词或词组、句子,来指代人或事物以及动作、状态、数目等的词。

常见的代词有“而”“何”“其”“若”“焉”“之”等。

但用作代词的这些汉字,还兼具其余的词性和用法。

如“而”还用作连词,“其”还用作副词,等等。

在特定语境中应第一辨别某一虚词是不是代词,确认是代词后,再辨析它指代的详细对象。

2.介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方,构成介词构造来表示时间、地方、原由、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

常用的介词有“以”“为”“因”“于”“与”等。

3.副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神态、否认等意义的词。

常用的副词有“乃”“其”“且”等。

4.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连词是连结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许句子与句子的词。

常用的连词有“而”“且”“以”“则”“与”等。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虚词教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虚词教案

虚词【教学目的】1、逐步积累、理解虚词的语气、近义词的区别与联系。

2、在此基础上,能够判别虚词使用的正误,能够根据需要选填近义词。

3、了解解决高考虚词使用和近义词辨析方法:【重点难点】正确分辨虚词使用情况的能力。

【教学思路】学习、讨论、辨析、归纳、实践、总结。

【教学方法】学、议、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了解高考情况虚词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很高的。

近几年来,从1996年到2004年的高考试卷卷基本上都有涉及!2004年《考试说明》对虚词考查的要求等级是D级。

虚词考察方式有单独设题,如2002、2000、99、98年都是选择题,内容上有考虚词用法正误的,有考关联词语的;另外,语病辨析题中也有一部分虚词的考查,如2001年的全国卷;虚词的另一种考察方式是实虚词在一起考,如2003年全国、2004年的部分各省的高考。

多采用实虚词和在一起考,以选择题出现,但多考关联词语及复句之间的关系。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题,虚词的考查涉及了副词、介词、连词和助词。

在解答虚词考查题时,除了要了解虚词误用的常见类型外,还应该掌握一些辨析虚词的巧妙方法。

三、高考试题1、(2004年高考北京卷)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

________用D N 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征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___项式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

___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甚至所以B.只是也许可见C.如果甚至而且D.虽然也许然而解析:根据语境,整个句子是一个假设关系,排除A B D。

答案:C2、(2004年高考湖南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

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常见文言实词、虚词讲解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常见文言实词、虚词讲解教学设计
方法4. 语法推断法
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划分句子成分和寻找搭配关系的方式,考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如:2015年重庆卷中“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一句中的“容”,解释为“容纳”。分析语句“以为容”即“以(之)为容”,“把它作为„„”,据此推断“容”为名词,作宾语。若解释为“容纳”,文句不通顺,结合上下文,“容”在此处应解释为“表象”。
课题: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常见文言实词、虚词讲解主备课人:刘希国
能力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练习,了解并掌握理解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对待实词与虚词的含义,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文化基础,增强传统文化自信力。
(2)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用法。如:①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登记)②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王:称王)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游泳)
(3)名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生死而肉骨。(《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肉:使…长肉)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如“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谷”,是粮食作物的总称,故有“五谷”“百谷”之说;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
(3)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孙子膑脚”中的“脚”,古义指“小腿”,今义专指“足”。
(4)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现代表示的语义较弱。如“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教案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教案

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之一词多义【课型】复习课【课时安排】 1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实现路径】旧县令,世上像吕君这样的人就更少了。

即学即练(2019·湖南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韩晋卿字伯修,密州安丘人。

为童子时,日诵书数千言。

长以《五经》中第,历肥乡嘉兴主簿、安肃军司法参军、平城令、大理详断、审刑详议官,通判应天府,知同州、寿州,奏课第一,擢.刑部郎中。

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宜而不戾法指。

入为大理少卿,迁卿。

晋卿自仁宗朝已典讼臬,时朝廷有疑议,辄.下公卿杂议。

开封民争鹑杀人,王安石以为盗拒捕斗而死,杀之无罪,晋卿曰:“是斗杀也。

”登州妇人谋杀夫,郡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复主.之,晋卿曰:“当死。

”事久不决,争论盈.庭,终持之不肯变,由是.知名。

元丰置大理狱,多内庭所付,晋卿持平考核,无所上下。

神宗称.其才,每谳狱虽明,若事连贵要、屡鞠弗成者,必以委之。

尝被诏按治宁州狱.,循故事..当入对,晋卿曰:“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岂应刺候主意,轻重其心乎?”受命即行。

诸州请谳大辟,执政恶.其多,将劾不应谳者。

晋卿曰:“听断求所以生之,仁恩之至也。

苟.谳而获谴,后不来矣。

”议者又欲引唐日覆奏,令天下庶戮悉奏决。

晋卿言:“可疑可矜.者许上请,祖宗之制也。

四海万里,必须系以听朝命,恐自今庾死者多于伏辜者矣。

”朝廷皆行其说,故士大夫间推其忠厚,不以法家名.之。

卒于官。

(节选自《宋史·韩晋卿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刑部郎中擢:提拔B.辄.下公卿杂议辄:就C.安石复主.之主:主持(审问)D.争论盈.庭盈:增长答案 D解析盈:满。

此处指争论不休。

借助成语联想法可推测其意。

如“热泪盈眶”,“盈”是“充满”的意思。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是.知名是: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与使用虚词》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与使用虚词》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虚词的摆放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而不能错位。
如: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伙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3.辨明关系,有机衔接
为了说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常常需要使用虚词,在使用之前,我们首先必须辨明关系,否那么,就会发生关系混淆、关系颠倒或强加关系等错误。
4.避免重复,谨防脱漏
由例题思考此类题目的做题方法
1.弄清语境
2.辨别词义
3.筛选排除
4.迁移应用
5.词义代入
利用所学方法
完成当堂练习
课外作业
教学小结
①“使用〞是指考查考生使用词语的能力在于理解和辨析,同时也说明词语的具体解释、词性、结构等知识不是考查的X围,只是必须掌握的基础。具体考查包括两个层面:正确理解,正确使用。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其中不仅包含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包含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
二、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一要弄清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搭配习惯,掌握某些易误虚词的常见用法;二要注意辨析易混虚词的细微差别;三要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注意关联词语搭配使用的特点。对虚词的辨析要注意以下几点:
回顾实词的考查方向
及做题方法
明确虚词的考查方向
分析例题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1.把握词性,辨析异同
虚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功能就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
如:水库建成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和多年不遇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
句中“十天半月不下雨〞“多年不遇的大旱〞两种情况不可能在同一地方同时出现,所以不能使用表并列关系的“和〞,只能用表选择关系的“或〞,该句犯了“关系混淆〞的错误。

高考专题复习近义词辨析教案

高考专题复习近义词辨析教案

高考专题复习近义词辨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近义词的基本概念,了解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近义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近义词,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语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近义词的定义及分类2. 近义词的辨析方法3. 近义词在语境中的正确运用4. 高考真题演练5. 巩固练习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近义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详细讲解近义词的辨析方法,如词义范围、词义侧重点、词义轻重、词义具体与概括等方面。

3. 示例:给出典型例句,分析近义词在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4. 练习:安排高考真题演练,让学生体会近义词辨析在实际考试中的应用。

5. 巩固:提供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句理解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2.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近义词的正确使用。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4. 结合高考真题,让学生了解近义词辨析在考试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近义词辨析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高考模拟题:通过模拟考试,评估学生在近义词辨析方面的实际能力。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 近义词辨析资料:包括教材、教辅、网络资源等。

2. 高考真题库:收集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特别是近义词辨析相关题目。

3.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4. 练习题库:编写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七、教学课时1. 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第一个课时:近义词的基本概念及分类;3. 第二个课时:近义词的辨析方法;4. 第三个课时:近义词在语境中的正确运用;5. 第四个课时:高考真题演练;6. 第五个课时:课后练习题讲解;7. 第六个课时:近义词辨析综合练习;8. 第七个课时:学生作业点评;9. 第八个课时:高考模拟题训练;10. 第九个课时:总结与反思;11. 第十个课时:学生反馈与教学评价。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二标点与词语核心突破二Ⅱ实词虚词和成语讲义2021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二标点与词语核心突破二Ⅱ实词虚词和成语讲义2021

Ⅱ实词、虚词和成语实词、虚词一、从三方面辨析近义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近几年高考对实词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动词、形容词上,偶然也会涉及名词。

实词的考察以近义词辨析为主。

要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准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

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但要辨异首先要求同。

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根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根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一)从意义方面辨析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每门学问到了如今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至今没有吞没..,全靠书籍记载流传。

B.青春期的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控制才能差,相对于成年人更需要规那么的约束,校园暴力的频发正影射..出校园规那么的失范。

C.大声喧哗、随意插队、乱丢垃圾、践踏草坪、爬树合影以及“到此一游〞等,这些旅游恶习年年鞭挞,岁岁吐槽..,却屡禁不止,来年照旧。

D.在同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过程中,张自飞擅长开动脑筋,屡出奇招降服..犯罪分子,先后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后来更是被评为“十佳政法干警〞。

答案 C解析A项吞没:(大水)漫过;盖过。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湮没〞。

B项影射:借甲指乙;暗指(某人某事)。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折射〞。

C项吐槽:指对话语、事物等予以犀利的批评。

用于此处恰当。

D项降服:投降屈从。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降伏〞。

(1)辨析词义的侧重点近义词有一个特点:根本上有一样的语素,同时也有不同的语素。

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要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异,把握各自词义的侧重点,才不会用错。

如“景点〞与“风光〞,“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风光〞侧重指景象、情景。

(2)辨析词义的轻重词语意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

一组词的意义根本一样,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3 文言基础篇 第2讲 虚词教学案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3 文言基础篇 第2讲 虚词教学案

第2讲虚词近年来高考中常考的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5类,所以,我们对文言虚词从词性上进行归纳整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各类虚词。

一、“5类文言虚词”系统归纳(一)代词——代指对象要明确代词是代替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它的作用是避免重复,使文章简洁。

1.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吾、予、余、我。

“吾.(我)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2)第二人称:女、汝、而、尔、若、乃。

“吾意久怀忿,汝.(你)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并序》)(3)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彼.(他)与彼.(他)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4)人称复数:“属”“辈”“侪”“族”“徒”等词放在人称代词后表多数,可译为“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这些”等词。

“若属..(你们这些人)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指示代词(1)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

可译为“这”“这个”“这里”“这样”。

“某所,而母立于兹.(这里)。

”(《项脊轩志》)(2)远指代词:彼、夫、其。

可译为“那”“那个”。

“予观夫.(那)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3)旁指代词:他。

可译为“别的”“其他的”。

“备他.(其他的)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4)虚指代词:或、某。

可译为“有的人”。

“或.(有的人)以为死,或.(有的人)以为亡。

”(《陈涉世家》)(5)无定指代词:莫、无。

可译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

“我心伤悲,莫.(没有谁)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3.疑问代词(1)代人:谁、孰。

“吾与徐公孰.(哪一个)美?”(《邹忌讽齐王纳谏》)(2)代事物:何、胡、奚、曷。

“其间旦暮闻何.(什么)物?”(《琵琶行并序》)(3)代处所:安、恶、焉。

“且焉.(哪里)置土石?”(《愚公移山》)(二)副词——修饰限制要适度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二辨析近义实词虚词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及练习(先看辨析,再在句子中填写准确词语,然后比对答案,反复记忆)[第一组]1.把戏/伎俩把戏:花招。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后者贬义性质更重。

他一眼就识破了这骗人的________。

2.颁布/公布颁布:着重指向下颁发。

公布:着重指向公众发布。

《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________多年了,但对未成年人的权益维护还很不如人意。

3.爆发/暴发爆发:作忽然发作讲时,多指人为的大的抽象的现象或情况,如力量情绪事变等忽然发作或发生。

另外,还可特指火山爆发。

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突然发作,多指自然具体的现象或事物突然发作,如洪水暴发。

近年来,成都、南京、西安、武汉等许多大城市相继________报业大战,令广大读者大受其益。

4.卑劣/卑鄙卑劣:卑鄙而恶劣,程度重。

卑鄙:言行恶劣,不道德。

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________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5.必需/必须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一般用于修饰名词,作定语。

必须:表示事理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或用于加强命令语气。

出发前个人要准备好生活________品。

6.辨证/辩证/辨正辨证:辨析考证。

辩证: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面。

辨正:判断是非、正确错误。

经专家多方________,这块石料就是有名的青田石中的鸡血石。

7.不齿/不耻不齿: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

图书市场上部分作品从内容、写作手法到包装、宣传都极力媚俗,为文学界乃至许多读者所________。

8.裁决/裁定裁决:强调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

裁定:斟酌决定其去取可否。

上周,学校的校务委员会对这个问题作了最终的________。

9.抽象/概括抽象:指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概括: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

价值最初是在商品交换中________出来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10.出席/列席出席:正式代表。

列席:非正式代表。

李先生________了这次大会,并做了精彩的发言。

11.锤炼/磨炼锤炼:比喻经过刻苦钻研使艺术精湛、纯熟。

磨炼: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

他的演唱技巧,经过长期的________,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12.篡改/窜改“篡改”是恶意的。

“窜改”指改动。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13.大略/简略大略:大概;大要。

简略:内容简单,不详细。

略含贬义。

方案没有敲定,我只能________说说方案的框架。

14.大肆/大事大肆:副词,无顾忌地进行某种活动,贬义词。

大事:动词,大力从事,大规模从事。

对________宣传的所谓畅销书宜作冷静分析;相反,一些看似冷门的美学和哲学书,倒可以添购一些。

15.单纯/纯粹单纯:单一、只是。

纯粹:形容词,纯正不杂。

副词,完全。

政府机关________用行政方法管理工厂,无法发挥工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6.导致/致使导致: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

致使:导致,后面接兼语。

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________什么都不得不舍弃。

17.调剂/调节调剂:把多与少、忙与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

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轻松、健康的娱乐活动可以________精神生活,应当大力提倡。

18.敦促/督促敦促: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请注意。

督促:监督催促。

中国外交部发言朱邦造发表谈话,________交战双方,保持克制态度,尽快回到谈判桌面上来。

19.遏制/遏止遏制:制止,控制。

遏止:用力阻止。

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措施得力,中小学乱收费的发展势头得到了初步________。

20.发奋/发愤“发奋”有振作起来的意思,而“发愤”指因不满而决心努力改变现状的意思。

王芳学习基础较差,情绪一直很低落,听了身残志坚的李刚的报告后,受到很大的鼓舞,她决心________学习,积极上进。

【自主核对】1.把戏 2.颁布 3.爆发 4.卑劣 5.必需 6.辨证7.不齿8.裁决9.抽象10.出席11.锤炼12.篡改13.大略14.大肆15.单纯16.导致17.调剂18.敦促19.遏制20.发奋[第二组]21.法制/法治法制:法制制度。

法治:依法治理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________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然存在。

22.反思/反省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反省,有“悔悟”义。

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是国际社会对工业文明和现代化道路深刻________的产物。

23.反应/反映反应: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

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美国微软集团败诉,国际金融机构迅速作出________,比尔·盖茨一度陷入困境。

24.妨碍/妨害妨碍:侧重于指造成一定障碍。

妨害:侧重于指有损害。

这所古老的建筑________交通。

要不要拆除,有关部门正在研究。

25.丰腴/丰满丰腴:形容人体态丰满。

丰满:胖得匀称好看。

在野生状态时,菊花只能开铜钱似的小花,鸡冠花更像是狗尾草似的,但是经过花农的悉心培养,人工的世代选择,它们竟变成这样________艳丽了。

26.风貌/风格风貌:风格和面貌。

风格:具有独特于其他人的表现。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要把重要的古代建筑修缮好,尽可能恢复其原来的________。

27.奉赠/惠赠“奉赠”是敬辞,赠送。

“惠赠”是表对对方行为的尊敬。

凡愿加入青年诗歌爱好者协会的,一经审查批准,立即发给会员证,并免费________诗集一册。

28.浮浅/肤浅“浮浅”侧重认识浅薄、不扎实;“肤浅”侧重认识局限于表面、不深刻。

经深入调研,卫生部发现我国某些地区的有些领导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的认识还是很________的。

29.抚养/扶养抚养的对象是小孩。

扶养是养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规定:“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________关系的继子女。

”30.干预/干涉干预:过问或参与某事。

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的硬管。

学术上的问题应当由学者们自由地讨论解决,领导不要________。

31.功夫/工夫功夫:一般说的是本领,造诣。

工夫:可用于本领意思,但一般用来指时间。

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________,刺绣、刻丝、牙雕,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

32.沟通/勾通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如:沟通两国文化。

勾通:贬义词,指暗中勾结。

两个企业的领导商定,要加强横向联系,经常________情况,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33.关注/关心“关注”要比“关心”进一层,语意较重。

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他们最为________的,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34.贯串/贯穿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系列事物,多用于比较抽象的东西。

贯穿:表示穿过、连通。

京九铁路一旦修成,将________全国九个省、市,成为又一条南北大动脉。

35.贯注/灌注“贯注”只指“精神、精力”集中,“灌注”是一种比喻用法。

为把我国软件推向世界,这家公司的总裁把全部精力________到多媒体智能软件的研制开发中。

36.规划/计划“规划”与“计划”都有预先拟定的做事的内容、步骤、方法之意。

但是后者一般较为具体,时间可长可短。

前者一般具有全局性,内容较为概括,时间较长,从远景着眼。

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________,每年将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37.化妆/化装“化妆”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化装”指演员装扮成特定角色。

他的演出很成功,这其中也有________师一份功劳。

38.激发/激励激励:激发鼓励,范围较宽。

激发:刺激使奋发,范围较窄。

有的教师还运用音乐帮助学生作文,借以________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收到良好的效果。

39.激烈/剧烈激烈:动作、言论、性情、情怀等剧烈,声音高亢激昂。

剧烈:猛烈。

在日益________的出版竞争中,外研社似乎显得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40.简洁/简捷简洁:指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这是一篇精致的散文:在不足500字的篇幅里,作者用________语言,为中国读者勾勒了一幅异域风情画。

【自主核对】21.法制22.反思23.反应24.妨碍25.丰腴26.风貌27.奉赠28.肤浅29.抚养30.干预31.工夫32.沟通33.关注34.贯穿35.贯注36.规划37.化装38.激发39.激烈40.简洁[第三组]41.揭发/揭露揭发:将坏人坏事揭露出来。

揭露:揭发隐蔽的事,使之暴露。

惩治腐败,打击贪赃枉法,________贪污分子是当前政法工作的首要任务。

42.截至/截止“截至”后面带时间宾语。

“截止”后不带时间宾语。

这个大型深水港的建设进展顺利,________10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85%。

43.界线/界限“界限”有“尽头处”“限度”之义,所适用的对象一般是抽象事物;“界线”所适用的对象往往侧重于具体事物。

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就是神话和传说之间的________。

44.禁止/制止“制止”只限于事情是不合理的,往往是事发之后加以阻止。

“禁止”也只限于事情是不合理的,意思是“不许可”,态度强硬,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加以阻止。

只强调惩罚受贿不行,还必须明令________行贿,并同时严惩行贿者。

45.精细/精致精细:精致细密,也可以形容人精明能干、细心仔细。

精致:精巧。

利用激光的单色性特征制成的激光测距仪,是目前世界上最标准、最________的“尺子”。

46.警示/警告“警示”强调公布出来。

“警告”强调提醒、警惕。

全国首例状告白酒未加________的诉讼被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再审。

47.巨变/剧变“巨”是形容大,而“剧”是形容快。

产品销售额一落千丈,形势的________迫使他必须当机立断,停止生产。

48.开拓/开辟开拓:强调从小到大。

开辟:强调从无到有。

北京航空公司又________了几条新航线。

49.考察/考查“考察”强调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

“考查”强调用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

他多次到三峡一带________,研究这里的地形地貌。

50.可以/能够“可以”强调许可,“能够”强调有能力。

社会学家坚决反对“‘克隆’________用于人类繁衍”的提议。

51.刻画/刻划刻画:指深刻而细致地描写。

刻划:用刀子(锐器)在物体上“刻、划”。

巴尔扎克成功地________了葛朗台这个典型形象。

52.罹难/遇难罹难:被害。

遇难:遭受迫害或遇到意外的死亡。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不幸于1928年________。

53.理念/理想“理念”通常指思想,也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理想”可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