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操作实验报告——空调系统
中央空调实验报告
![中央空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add0a7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f.png)
中央空调实验报告中央空调实验报告一、引言中央空调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它能够为建筑物提供舒适的温度和空气质量。
本实验旨在测试中央空调的性能和效果,以评估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室内温度控制和空气质量测试。
实验使用一台常见的中央空调系统,并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试。
1. 室内温度控制为了测试中央空调系统对室内温度的控制能力,我们选择了一个标准的办公室空间作为实验场地。
首先,我们记录了室内的初始温度,并将空调系统设置为目标温度。
然后,我们观察和记录空调系统的运行情况,包括制冷和制热模式下的温度变化速度和稳定性。
2. 空气质量测试为了测试中央空调系统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我们选择了一个密闭的房间作为实验场地。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检测了室内空气的质量,并记录了各项指标。
然后,我们打开中央空调系统,观察和记录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包括空气清新度、湿度和PM2.5浓度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1. 室内温度控制在室内温度控制实验中,我们发现中央空调系统能够快速降低或提高室内温度,使其接近目标温度。
在制冷模式下,空调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室内温度降低到目标温度以下,并保持稳定。
在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能够将室内温度提高到目标温度以上,并保持稳定。
这表明中央空调系统具有良好的温度控制能力。
2. 空气质量测试在空气质量测试中,我们发现中央空调系统对空气质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在打开空调系统后,空气清新度得到明显提高,室内空气变得更加清新和舒适。
湿度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使得室内湿度保持在舒适的范围内。
此外,空调系统还能够有效减少PM2.5浓度,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中央空调系统具有良好的温度控制能力,能够迅速将室内温度调整到目标温度,并保持稳定。
2. 中央空调系统对空气质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够提高空气清新度、控制湿度和减少PM2.5浓度。
智能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空调系统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80140d050e2524de5187e2c.png)
2 智能控制技术在空调 系统 中的应用
在 民用 建筑 中 ,空 调用 电 占到建筑 用 电的 4 % ~ 0
F zyPD复合 控 制 的基 础 之 上 引 入 B n— ag 制 uz— I agB n 控 ( 双位控 制 ) 。当 出现 大偏 差时 , 无需利 用模糊 算 法进行
5 %t 0 2 1 。因此 空调 系统 的节 能是智 能建 筑节 能 的关 键所 在 。智 能控 制技术是 控制理 论发展 的高级 阶段 , 研究 其
对象 具有 以下 一些特 点 : 不确 定 性 的模 型 、 高度 的非 线
复杂运算 , 直接输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 以实现设定值的
快 速 跟 踪 , 而 减 轻 中央 计 算 机 负担 , 快 动 态 响 应 。 从 加
控 制算 法 简 单 、 作 稳 定 , 工 因此各 D C控 制 器 均 以其 D 为基 本 控制算 法 。但 是 PD 的参数 整定 具有 很 强 的经 I 验性 , PD控 制容 易产 生 积分 饱 和 , 态性 能 和鲁 棒 且 I 动 性不 好 。 了克服传 统 PD控 制 的缺 陷 , 为 I 提高控 制 系统 性能 ,文 中提 出在 中央计 算机 引 入 F zy 制方 法 , uz 控 以 实时 整定各 D C的 PD控制 参数 。同时利 用 F z D I uz y控 制适 应不确 定模 型 、 线性 化和 复杂任 务 的能力 和 PD 非 I 高稳 定精度 的 优点 , 成 F zyPD控 制器 。这 种复合 构 uz— I
器在 厂 房空 调 中央监 控 系 统 中的应 用 ,系统 由 中央 计 算机 与 多 台现 场 控制 器组 成 , 通过 C B s 互 连结 , — u相 形
智能建筑中VRV空调系统控制方式探讨
![智能建筑中VRV空调系统控制方式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87511dd28ea81c758f578ff.png)
V V 渊系统 与全空气 系统 ,全 水系统 、空气 水系统 相 比 ,更 R空 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使用要求 ,设 备占用的建筑空问 比较小 ,而且更 节能 。正是 由于这些特点 ,其更适 合那些需经常 独立 加班使用的办公 楼建筑工程项 目。 V V 调系统 的没计包 含两个部 分 :空 调设 备选型 及空 调管 路 R空 设 计 ;空 凋系统控 制没 汁,前一部 分内容 由没计 院的暖通 工程师 设 计 ,后一部分 内容通常由提供全套产品的系统 工程承 包商配套 没计。
建 筑 工 程
南 I 科 技 21 工 01
智 能 建 筑 中VRV 调 系统 控 制方 式 探 讨 空
戴 俊
( 华县长城建 筑工程公 司 ) 五
摘 要 对规模较 小的vRV空调 系统 ,采 用现 场遥控 器方式是 比较 合适的。对于规模较 大的系统 。采用集 中管理方式 更合理 ,对
3 R 空调 系统 的B C e网关接 口在强调产品及系统的开放互 操作 V V A nt
该控制方式均为末端就地控制 ,无集 中监控管理环 节,在 实际使 用过程 中 ,室内机 的温度值 设定 ,开 机时 间 ,开机 数量随 意性 比较 大 ,其使用上的灵活性 、 便性常常是 以牺牲能耗 为代 价 , 纯节能 方 从 角度讲效果 并不明显 。 ( V V 2) R 空调 系统的集 中控制 。配置了独立控 制管理系统 的控 制方式 .与 目前V V R 空调系统采 用的控 制方式相 比较 , 增加 了集中控 制 管理 环节 。 以在控 制室 内对远端 各组V V 可 R 空调 系统进 行监控 管 理 ,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控制方式 ,但投 资明显增 加。 可以根 据用户的使用规模 、投资能力 、管理要求进行组合 配置 。 此方 案的不足之处是与建筑物 内的其它弱 电系统无功能关联 ,尤其在 智能化 建筑 设计中 ,不利于弱电系统功 能的综 合集成 。 ( ) R 空调系统 的网关控制 。对 于—个 已设计 了楼宇 自控 系 3 VV 统 (A ) B S的智能大楼 ,如何合理的 、最 大限度的发挥 其系统功能 ,减 少系统 设备的重复投资 ,提高系统集成技术能力 ,是作者在这 里重 点 要 同大家探 讨的问题 。 楼 宇 自控系统是智能建筑内的重要 没备 ,从通常的监控对 象讲 , 对空调 系统 的监控无论从监控点 占全系统的数量还是从投入产 出的节 能效果 比较 ,在整个系统 中都 占有重要的份量 ,楼宇 自控系统 中的其 它部分 主要 为开关 量的时问 、 事件监控信号 。在 采用 V V 调系统 的 R空 智能建筑 中 ,若不将其纳入建筑物的楼字 自控管理系统 中,整个 系统 的节能效率将 降低 ,设备投 资回收期增长 , 经济效益也 会降低 。 为了实现 上述 设计思想 ,作者 曾在—个工程项 目的楼字 自控系统 设计 中预 留若 干输 入 、 出监控点 ,以期对V V 调系统的运 行状 况 输 R空 进行监控 。后来发现 由于V V R 空调系统的室内机与室外机是—个 闭环 控制运行系统 , 室外机始终处 于侮服或运 行状 态 ,以致于按照传统 且 方式设置的楼 宇 自 监控 点显得缺少实际意义 ,唯一能考虑的 只是在 控 其配电回路 中设置监控 节点 , 到按时间程序没定开启系统的功能 . 起 控 制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 经过对 V V R 空调 系统 控制 产品的深入了解 ,发现 相当多的 V V 品制造 商都 已相 继开发 出了基 于B C e R产 A nt 协议专用 刚关的接 1 : 3
基于智能建筑论其空调自控系统
![基于智能建筑论其空调自控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c04b8ec94028915f804dc279.png)
基于智能建筑论其空调自控系统摘要: 空调设备可对房间或公共建筑内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洁净度等进行调节,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空气质量的要求,创造一个温度适宜、湿度恰当、空气洁净的舒适环境。
本文在认识智能建筑中空调自控系统的基础上,对目前空调控制系统的主要控制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机组控制;新风机组;vav空调系统;自动调节;控制abstract: the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room or on public buildings of air temperature, humidity, wind speed, cleanliness of adjustment, satisfy people in daily life and work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quality of the air, and create a comfortable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appropriate, air clean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ir conditioning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at present the main control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words: unit control; the new wind generating units; vav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utomatic regulation; control中图分类号: tu831.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空调自控系统1. 1空调机组控制系统空调机组控制系统包括新/回风阀门驱动器、风管式温/湿度传感器、过滤网压差报警开关、防冻报警开关、恒速风机、电动调节阀、配电装置和空调机组控制等硬件,包括新风、回风和送风等3个部分,主要实现的控制功能有:①机组起/停;②风机控制;③温度控制;④湿度控制;⑤新/回风阀门控制;⑥联锁控制;⑦报警。
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设计与节能
![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设计与节能](https://img.taocdn.com/s3/m/265fe3cf2cc58bd63186bd44.png)
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的设计与节能【摘要】智能建筑的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选择合理的室内温度、适当冷冻机规模都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有重要的作用。
智能建筑的通风、空调系统的综合管理非常智能,它利用高精度的楼宇设备自控系统来满足室内温湿度控制精度。
[关键词]智能建筑;节能;控制引言智能建筑的节能是指智能建筑内能源的消费和合理利用之间的平衡关系。
实现智能建筑的节能是建设智能建筑的目标,通过节能管理,节省大厦的运行和管理费用,是智能建筑高效率和高回报率的具体体现。
通常建筑物节能的内容和对象包括建筑设计、空调系统、照明与设备。
智能建筑节能不但包括原有传统建筑所采用的节能方法,更重要的是采用高科技手段来达到更准确的调整和控制,即“主动节能”。
在建筑能耗中,空调能耗占据近二分之一,因此智能建筑节能首先是空调系统的节能,潜力也最大,本文仅就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的节能做一些简要论述。
1.智能建筑内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与节能1.1建筑内的温度标准的确定冬季过高和夏季过低的温度不但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也会给人体带来不舒适。
有资料表明,选择合理的室内温度,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有重要的作用。
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将建筑内所有设备集成一个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进行综合管理,其作用和效益是巨大的。
夏季供冷情况:夏季空调中围护结构的负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室内温度对空调负荷的影响表现在围护结构的负荷变化。
下面的表1为我国一些城市在不同室内空调温度下的能耗比较,从表中可见,在热舒适性许可的条件下将夏季室内空调温度适当提高也可以起到明显的节能效果,对于围护结构负荷占空调负荷大的宾馆、办公楼等现代智能建筑减小室内外温差将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
例如夏季室内温度从26℃提高到28℃,可减少18%--22%的冷负荷。
冬季供热情况:冬季的采暖设计是用稳态传热的原理来计算的,室内温度对负荷的影响可以直观得到,在热舒适性许可的条件下将室内采暖温度适当降低可以起到明显的节能效果。
浅谈智能建筑中空调自控系统
![浅谈智能建筑中空调自控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23b3904d69eae009581beccc.png)
作者简介 : 李
涛 (9 3一) 男, 9 4年毕 业于暨南大学电子 工程 专业 , 17 , 19 助理 工程 师 .
维普资讯
收 稿 日期 :07—1 —1 20 1 3
启/ 停控制 和机旁手动启/ 停控 制 ;) 回风 阀门 5 新/
控制 . 在 夏 季新 风 阀 门开 至 最 小开 度 , 回风 阀 门 开 至最大 开度 ; 在过 渡季 调节 新/ 回风 阀 门的开 度来 调节 温度 , 可进行 新/ 亦 回风 阀 门的强 制开 度控 制和
下才进行湿度的控制. 当回风湿度下降到下限时, 控
制加 湿 阀开启 , 增加 空气 中的湿 度 ; 回风湿 度上升 当 到上 限时 , 止加 湿 阀 的工作 . 停 可进行 加湿 阀的强制
它们在楼宇 自动化 系统 的监控和管理下 , 使建 筑物
内的温度 、 度达 到预 期 的 目标 , 湿 同时以最 低 的能 源 和 电力消 耗来 维持 系 统 和设 备 的 正 常工 作 , 以求 取 得最 低 的运行 成本 和最 高 的经 济效益 .
空调 自控 系统 是 智能 建筑 集成 系统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 调 自控设 备 是 智 能建 筑 物 中重 要 的 自控设 空 备, 而空 调设 备本 身 是建 筑 的耗能耗 电大户 , 而且 由 于 智能建 筑 中大 量 电子设 备 的应用 使得 智能 建筑 的
1 1 空调 机组控 制 .
维普资讯
总第 1 2期 6
20 0 8年 6月
南
方
金
属
S m.1 2 u 6
SOUTHERN METAI 5
]n 2 O ue o8
文 章 编 号 :10 0 9—90 (0 8 0 0 5 0 7 0 20 )3— 09— 2
浅谈智能建筑中暖通空调和照明系统控制
![浅谈智能建筑中暖通空调和照明系统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978cdfb6f121dd36a32d82b4.png)
,
概 述
建筑节能的关键在于提高能量效率 , 因此无论制订建筑节能标 准 还 是 从事 具 体工 程项 目的设 计 , 都应 把 提 高能 量 效 率作 为建 筑 节 能 的 着眼 点。 能建 筑也不例 外, 主 建设 智能化 大楼 直接 动因就 是 智 业 在 高 度现代化 、 高度 舒适 的 同时能 源消 耗大 幅度 降低 , 节省 了大楼 营 运 成本 的 目的。 智能建筑中HV C f A * 照明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l 是智能建筑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接 关 系到提 高 工作 环境 的舒 适 度而提 高 工作 效 直 率, 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据工作区间的内部条件和外部 条件, 适时或按 计 划 自动控 制 室 内温 度 、 度、 作区 间的 亮度 等 。 湿 工 系统是 体 现 “ 智 能” 因素 中最 重要 的 因素 之一。 建筑 中使 用的 设 备被称 为 “ 诸 在 有智 能” “ 或 是一个智能单元” 或一座建筑物被称为智能建筑, , 计算机控
制 系统 的应用是 必要 条件 。
=. 智能建筑集成系统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1 . 主要设 备 。 发式 冷却 空调 系统 此 系统 的3 段供 冷启动 顺序 蒸 阶 为: 热转轮启动, 蒸发冷却器启动, 备用冷却盘管启动, 其两阶段供热 启动顺序为: 热转轮运行进行热回收, 利用热水盘管加热处理空气。 此 空调 系统 主 要任 务是 保 证 室内空 气 的清 新 , 供室 内的 基 本温 度 提 保证 。 管式 辐 射 墙板 墙架 上 和空 气 中的温 度传 感 器提 供 水流 阀 门 埋 的控 制信 号。 它是 在室 内基本 温度 点基 础上 , 温 度进 行再调整 的设 对 备。 顶通 风 装 置室外 温度 、 度 、 力、 雨量 , 内温 度、 屋 湿 风 降 室 湿度 , 提 供此 开 关控 制 信号。 它是 室 内温 度 、 度调 整的 辅 助设 备, 是节 湿 也 约 能源 的重要 手段 。 其动 力是 日 反射 板 上的 太 阳能电池 。 光 反射 光 日 板 阳光 和 温 度都 是 照明 系统和 温 度 系统 的信 号源 , 线 反射 板 受控 光 于 这两 个系统 。 既能 遮 光 , 也能 将室 外光 线 反射 到室 内 。 照明系统 由 房 间使 用 状况 检 测 、日 、 光 阳光 反 射、 内光 照 度等 检 测 信号 , 室 用开 关 、 控器或计 算机 程序 控制 此系统 。 遥 工作环 境 系统 在环境 系统 中, 度 、 度、 间使用状 况检 测 、 温 湿 房 空 气流 速、 气 品质 等数 据 均 为控 制 因素 。 空 每人 工作 环境 系统 的温 度、 湿度的 期望值 , 房间使用状 况检测 数据 , 由传感 器或 由人工给 定, 由通讯系统 传 送给上一 级 工作 站 , 由网络工作级 和系统 工作站 的控 制 系统 控制 此个人 工作环 境系统 的系统参 数 。 2 控 制 系 统 和 主 配 电盘 它是 控 制 、 . 电源 和 通 制 部 分: 度和 空 气品 质控 制 系 温
智慧建筑实验报告范文(3篇)
![智慧建筑实验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a83ea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c.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建筑已成为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趋势。
为了深入了解智慧建筑的技术原理和应用,我们开展了一次智慧建筑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智慧建筑系统的性能,分析其运行效果,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智慧建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验证智慧建筑系统的性能,包括节能、舒适度、智能化程度等。
3. 分析智慧建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
4. 为我国智慧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三、实验内容1. 实验设备- 智慧建筑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传感器、执行器、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空调系统等。
- 测试仪器:温度计、湿度计、照度计、能耗监测仪等。
2. 实验环境实验场地为一栋普通住宅楼,面积约为120平方米。
实验期间,室外温度为25℃,室内温度设定为26℃。
3. 实验步骤1. 组建智慧建筑系统,包括安装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
2. 对智慧建筑系统进行调试,确保各部分设备运行正常。
3. 在实验期间,实时监测室内外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照度等。
4. 对比传统建筑与智慧建筑在能耗、舒适度、智能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能耗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建筑相比,智慧建筑在节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在实验期间,智慧建筑的平均能耗为60kWh/天,而传统建筑的能耗为100kWh/天。
这说明智慧建筑在降低能耗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 舒适度对比通过对室内外环境参数的监测,发现智慧建筑在舒适度方面表现良好。
在实验期间,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设定温度26℃左右,湿度保持在50%左右,照度满足居住需求。
3. 智能化程度对比智慧建筑系统实现了对室内外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
通过手机APP,用户可以远程控制照明、空调等设备,提高居住体验。
4. 不足之处1. 智慧建筑系统成本较高,对普通家庭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经济压力。
2. 系统维护和更新需要专业人员,增加了运营成本。
五、结论本次实验验证了智慧建筑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智慧建筑在节能、舒适度、智能化程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基于串级控制的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基于串级控制的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d3045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2.png)
基于串级控制的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实验报告一、引言空调控制系统在现代建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提高,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本实验旨在研究基于串级控制的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的性能。
二、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概述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是一种根据室内外环境及用户需求自动调节空调送风量的系统。
该系统通过调节空调送风机的转速来实现变风量控制,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三、串级控制原理及实现3.1 串级控制原理串级控制是将多个控制环节串联起来,通过级联控制的方式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串级控制可分为前馈串级和反馈串级两种。
在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中,我们采用了反馈串级的方式。
3.2 串级控制实现串级控制实现需要借助控制算法和传感器。
首先,通过传感器获取室内外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
然后,将这些参数传入控制算法中,计算出合适的送风量设定值。
最后,将设定值传入变风量空调控制器中,控制其输出的变风量。
四、实验设计及方法4.1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目标是验证基于串级控制的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的性能,并与传统控制系统进行对比。
4.2 实验流程1.设置室内外环境参数;2.激活空调控制系统;3.采集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的输出变风量数据;4.采集传统空调控制系统的输出变风量数据;5.分析和比较两种控制系统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5.1 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的输出变风量数据时间变风量00:00:00 2000 m³00:05:00 1800 m³00:10:00 1600 m³00:15:00 1400 m³00:20:00 1200 m³5.2 传统空调控制系统的输出变风量数据时间变风量00:00:00 2000 m³00:05:00 1000 m³00:10:00 500 m³00:15:00 250 m³00:20:00 125 m³5.3 结果分析通过对比两种控制系统的输出变风量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基于串级控制的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的输出变风量更加稳定,能够更好地适应室内外环境的变化。
智能建筑实验报告
![智能建筑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430a85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e.png)
智能建筑实验报告智能建筑实验报告引言智能建筑作为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智能建筑的概念、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智能建筑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智能建筑的概念与原理智能建筑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对建筑物内外环境的感知、分析和决策,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的一种建筑形态。
其核心原理在于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设备与建筑系统相连接,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反馈,实现对建筑内外环境的自动调节和优化。
二、智能建筑的应用领域1. 能源管理:智能建筑通过对能源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自动调节照明、空调、供暖等设备的运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2. 安全管理:智能建筑通过安装监控摄像头、火灾报警器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建筑内外的安全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 环境保护:智能建筑通过对室内空气质量、噪音、温湿度等环境参数的监测和调节,可以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4. 健康管理:智能建筑通过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可以对居住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预警,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三、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将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智能建筑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和分析环境数据,实现更精细化的控制和管理。
2. 物联网的普及:物联网的普及将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通过将各种设备和系统连接到互联网,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智能建筑可以更加高效地运行和管理。
3. 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的发展将趋向于可持续发展。
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手段,智能建筑可以实现对环境的最大保护和资源的最大回收利用。
4. 人性化设计:智能建筑的设计将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和体验。
通过智能化的空调、照明、安全等系统,智能建筑可以提供更加舒适、安全和便利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智能建筑的空调系统研究
![智能建筑的空调系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67b6c13227916888486d7a9.png)
意 的 能 量 效 率 。 究 其 原 因 , 动 的 产 生 可 波 以 归结 为 两 类 : 由可 测干 扰和 扰 动 引起 的 , 与 由不 可 测 干 扰 和 扰 动 引起 的 。 在 控 制 论 中 , 扰 和 扰 动 虽 然 都 会 表 干 现 出使 被 控 参 数 偏 离 期 望 的 设 定 值 , 从 但
按 下式 计算 空调 的预 冷 负 荷 :
L : cz, ;.
式 中 i 示 时 ,表 示 日, 示 预冷 负 表 j £, 表
荷 预 测 值 。 以此 为 基 础 确 定 预 冷 期 的 长 短
为 : : + , 1 T z + P 一)
式中K 表示常数, 一 ) 、 P 1表示罚
严 格 意 义 上 讲 , 者 是 有 本 质 区别 的 。 干 二 扰 是 随 机 的 , 能 由于 各 种 原 因发 生 在 控 可 制 系 统 的各 个 环 节 之 中 , 扰 的 出现 及 其 干 对 系 统 的影 响 程 度 都 是 不 能 预 知 的 , 大 其 小 通 常 也 是 不 可 测 的 ; 扰 动 是 根 据 系 统 而 运 行 要 求 必 须 出 现 的 , 往 是 有 意 和 人 为 往 的 , 且 大 多 是 可 预 知 和 可 测 量 的 。从 性 而 质 上 分 , 扰 是 不 期 望 发 生 的 , 要 抑 制 干 需 的 ; 扰动是正常的 , 要满足的。 而 需 对 智 能 建 筑 来 说 , 统 中 的 多 数 扰 动 系 量 都 会被 其 “ 能 ”所 解决 : 宇 自动化 的 智 楼 中 央管 理 系统 可 以 从 能 源 计 量 系 统 中获 得 的 照 明及 动 力系 统 用 电量 而 “ 断 ” 照 明 推 和 办 公 设 备 的 发 热 , 以从 停 车 场 管 理 系 可 统 与人 退 楼 管 理 系统 中 “ 道 ”楼 内 人 员 知 的 多 少 及 其 潜 热 情 况 , 以 通 过 环 境 控 制 可 管 理 系统 “ 了解 ”到 建 筑 室 内 外 的 温 度 变 化 情 况 、新 风 负 荷 和 除 湿 负 荷 等 , 这 些 将 信 息 处 理 后 传送 给 空 调 系 统 , 空 调 机 组 使 可 以 “ 见 ”到 这 些 扰 动 量 将 会 对 系统 产 预 生 的影 响 , 而 采 取 前馈 控 制 , 前 调 整 空 从 提 调 的 间 歇 启 停 时 间 或 送 风 量 大 小 , 持 楼 保 宇温度 的稳 定 , 达到 最佳 的能量 效率 。 并 同时 根据 楼 字 “ 忆 ” 的运 行数 据 , 记 还可 以 不 断 的 调 整 和 优 化 对 系统 的 控 制 策 略 。
智能建筑空调系统自动控制设计应用
![智能建筑空调系统自动控制设计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b7cb80dbed5b9f3f90f1c76.png)
0 ~ 1 0 0 % ) 。 ⑤新风阀门和 回风 阀门的控制 , 在冬季和夏季 控 制、 工作面照度控制 以及最优设备 台数控制 、 公共区域分区 自 度控制 ( 把 回风 阀 门 开 到 最大 的开 度 , 而 新 风 阀 门要 开 到 最 小的开度 ; 在 动 照明控制 、 焓值控制 、 温度适应 控制 、 供水系统 压力控制 等节
恒速 风机 、 风管式湿度和温度 传感器 、 新 风 阀 能 建筑 空调 系统 、空 调 系 统 自动 控 制 的 内 容 和 设 计 原 理 形 成 全 有空调机组 控制、 门与回风阀门驱动器 、 防冻报警开关、 电动调节 阀、 配 电装置 、 过 面、 深 刻 地 了解 。
2 智 能建筑空调 系统含义作 用
. 1 空调机 组控 制 制 作 为 智 能建 筑 中一 个 必 不 可 少 的组 成 部 分 , 下 文 主 要 对 智 能 3 空 调 机 组系 统 包 括 新 风 、 送 风 和 回风 三 个 部 分 。其 硬 件 主 要 建 筑 空 调系 统 自动 控 制 的 设 计 和 应 用 进 行 分 析 , 以 期 能 够 对 智
能措施 , 可 以减少约 2 0 %的能源消耗 。目前 , 我国绝大部分的建 过渡 的季节通过 调节新风 阀门和 回风 阀门的开度来调节 温度 , 也 可 以 进行 新风 阀 门和 回风 阀 门 的 强制 开度 控 制 和 机 旁 手 动 开 筑 空调 系统 依 然 采 用 常 规 的仪 表 对 空调 系 统 进行 监 测 、 控 制 和 管理。随着信息技术 、 自控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 发展及在暖 度控制 ( 0 ~ 1 0 0 %) 。⑥ 联锁 的控制 , 包括防冻报 警开关和水 阀、 风 新风 阀门、 回风 阀门的联锁控制 。⑦报警 , 包 括风机故 障报 通 空 调领 域 的广 泛 应 用 ,利 用 系统 集成 的 方 法 替 代 传 统 的 仪 表 机 、 警 、 防冻开关报警和过滤网堵塞报警 。 仪器 , 能够实现对 空调系统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 以及在提高空调
实验室空调系统设计
![实验室空调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9dfc79680203d8cf2f246f.png)
实验室空调系统必定知足实验室研究要求,除对温度、湿度需严格控制外,需要足够的通风量办理烟尘、异味、空气中污物,知足排风设施通风以及实验室内热负荷要求,空调系统必定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并考虑丰裕量;不同样性质地域需保证不同样的相对压力,并要依照相关标准考虑节能。
实验室气流组织实验室必定保持必然的温度梯度平和流情况,平常情况下实验室相关于走廊以及非实验室区保持负压,气流从低危区流向高危区,整栋建筑相对外界必定保证正压以防范有害的未经过滤办理的气体浸透。
走廊的送风需考虑到对实验室的补风以及整栋建筑的正压要求,在建筑平面布局合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送风口、回风口以及排风口的地址,送回排风量的般配,建立房间之间合理的压力梯度,保证空气有序流动,防范交织污染。
在实验室设计中不但要考虑气流的流向,还要考虑流量、不同样干净等级或不同样功能房间的压差,平常为 5-10Pa ,生物安全实验室相邻不同样功能房间压差平常为10-15Pa ,要充分考虑人流、物流的路线,最大限度地减少室内的回流和涡流,防范污染物扩散到室内。
实验室气流压力控制实验室气流压力控制主要有直接压差控制法和余风量控制法。
直接压差控制法经过压差传感器测量室内与参照地域的压差,与设定的压差比较后,控制器依照偏差调解送风量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要求的压差,此种压力控制阀为反响控制,系统的相应时间长,控制精度低。
余风量控制法,实验室的送风量与排风量之间保持必然的风量差,必然会以致实验室内外产生必然的压差,当室内总送风量大于室内回风、排风总量时,空气压经过余压阀和房间缝隙排出,与相邻地域建立起正压,防范环境中的污染物进入室内,如要求干净度较高的场所。
实验室排风设施实验室排风设施的数量及其排风量是实验室空调系统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常有的实验室排风设施包括排毒柜、万向排烟罩、院子吸取罩、桌面通风罩、生物安全柜、抽风式试剂柜、通风的动物笼、手套箱等。
冷热负荷的因素实验室空调系统的设计必定充分考虑实验室的潜藏热源与冷源,以便计算出科学正确的冷量及采用变频空调,达到节能的目的,实验室常有的冷热负荷包括人员显热、动物显热、实验室仪器设施、计算机、灯光、冷房、暖房等。
智能建筑空调自控系统设计分析
![智能建筑空调自控系统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1b1ef6f61fb7360b4c65da.png)
摘要:智能建筑是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多学科、高新技术的巧妙集成,它将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主流,其本质是通过综合配置建筑物内的各个功能子系统,以结构化布线系统为平台,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桥梁,实现对整个建筑的高效管理、控制和共享。
关键词:智能建筑自控系统BAS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对使用者提供充足的信息服务,使技术与建筑完美的结合,使业主的投资合理,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节能、便利和灵活的优质环境。
智能建筑是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多学科、高新技术的巧妙集成,它将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主流,其本质是通过综合配置建筑物内的各个功能子系统,以结构化布线系统为平台,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桥梁,实现对整个建筑的高效管理、控制和共享。
空调系统在建筑物的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
因此,在保证向人们提供舒适环境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使空调系统成为智能建筑自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有资料统计,在BA系统中采用了最优投运设备的台数控制、最优启停控制、焓值控制、工作面照度控制、公共区域分区自动照明控制、供水系统压力控制、温度自适应控制等节能措施后,可以减少约20%的能耗,因而这些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的空调系统仍采用常规的仪表对空调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自控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它们在暖通空调领域的广泛应用,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代替传统的仪器、仪表,能够更有效的对空调系统进行控制,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性能,节省运行能耗。
同时也降低了运行管理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下面针对笔者工作中工程实例,对空调自控系统设计方法进行简略的分析。
1、系统建设的目标楼宇自动化系统(BAS)设计质量的好坏,是整个大厦智能化结构能否真正体现其智能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智能建筑空调自控系统
![智能建筑空调自控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94cee2eccbff121dd3683f1.png)
aj s n ;itlgn nlig dut t neie t i dn me l b
0 引 言
空调 设 备 可对 房 间 或 公 共 建 筑 内空 气 的温 度、 湿度 、 速 、 风 洁净度 等进 行调 节 , 满足 人们 在 日 常生 活和工 作 中对 空 气 质 量 的要 求 , 造一 个 温 创 度 适 宜 、 度恰 当 、 气 调 节 包 括 温 度 调 节 、 度 调 节 、 流 速 度 调 湿 气 节、 空气 洁 净度调 节 等 4个 方 面 。 空 气调 节 的 目的是在 室外 空气 参数 发生 变化 的情况 下 , 持被 调节 室 内生 活 、 作地 区 的空气 保 工 参 数值 不超 过预 先 给定 的波动 范 围。
U o i Ba b n
( eh uU iesy eh u2 3 2 , hn ) D zo nvri ,D zo 5 0 3 C ia t
Ab t a t h n r y c n u t n o i— o d t n n od s u c a ig rp o ot n t a t e si h i— sr c :T e e e g o s mpi f rc n i o i gc l o re h sbg e r p ri h n oh r te a r o a i o n c n i o ig e e g o s mpi n o dt n n n r c n u t .Th o t ls se o od s u c sv r mp ra ti e l i g t e arc n i o — i y o e c nr y t m fc l o r e i e yi o n n ra i n h i—o d t n o t z i i g e eg a i g n n r s vn .T mp o e t e p roma c fwae hl r a d d c e s h y t m n r o s mp in w r y o i r v h e fr n e o t rc i e s n e r a e t e s se e eg c n u t e e l y o t e man ts s o i. o d t n n p i z o t 1 h i— o d t n n uo t o to s se w s ito u e h i a k fa rc n i o i g o t i mie c n r .T e arc n i o i g a tmai c n rl y t m a n r d c d o i c b e y h i o to t o su e n t e a rc n i o i g c n r ls se wee e p u d d il r f .T e ma n c n rlme h d s d i h i— o d t n n o t y t m r x o n e . i o
楼宇自动化实验报告内容
![楼宇自动化实验报告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e67df6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a.png)
楼宇自动化实验报告内容一、引言二、实验内容1.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2.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实施与运行3.楼宇自动化系统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4.楼宇自动化系统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三、实验结果及分析1.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通信网络组成。
传感器负责采集楼宇内各种参数的数据,如温度、湿度等;执行器则负责根据控制信号实施相应动作,如调节灯光、空调等;控制器负责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发送控制信号给执行器;通信网络则用于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
通过该系统的运行与协调,实现楼宇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2.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实施与运行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实施需要对楼宇内的各种设备进行整合和改造,以保证它们能够与自动化系统相连,并能够响应控制信号。
在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小型楼宇自动化系统,对灯光、空调等设备进行了控制,并观察了系统的运行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楼宇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用户舒适度。
3.楼宇自动化系统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楼宇设备的精细化控制和监测。
比如,根据楼宇内的人流密度和室内温度等参数,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和空调温度,达到节能的效果。
另外,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能耗情况,提供能源使用的数据分析,以帮助楼宇管理员进行能源管理、优化和调整。
4.楼宇自动化系统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楼宇自动化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
通过连接安全设施如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楼宇管理员可以实时掌握楼宇内外的安全状况,并迅速采取措施。
此外,系统还可以与消防设备、报警系统等联动,实现对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的智能化处理,及时预警和处置。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实施可以提高楼宇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达到提高能效、降低能耗的目的。
此外,楼宇自动化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提升楼宇内外的安全性。
智能楼宇工程实验报告
![智能楼宇工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d41b23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4.png)
智能楼宇工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和实践智能楼宇工程的相关技术,探索如何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楼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安全性、舒适度和能源利用效率。
二、实验内容1. 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和搭建2. 智能照明系统的开发和应用3. 智能空调系统的优化及能源节约措施的研究4. 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建设三、实验原理与方法1. 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和搭建- 基于传感器技术进行入侵检测和报警- 利用摄像头和图像识别技术进行监控和实时警报2. 智能照明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使用光线传感器实时感知光照情况,通过控制台自动调整照明- 利用红外传感器实现人员在特定区域时灯光自动打开模式3. 智能空调系统的优化及能源节约措施的研究- 使用温湿度传感器对室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 借助气流传感器实时调整空调送风方向和速度- 使用智能算法预测人员进出楼宇时间,合理控制空调开关时间4. 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建设-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楼宇内设备的联网和远程管理- 建立数据库存储楼宇各项数据以供分析和优化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和搭建了智能楼宇工程的相关系统,并进行了有效应用。
首先,智能安防系统可监测楼宇入侵情况,并实时报警,提高了楼宇安全性;其次,智能照明系统能够根据光照情况自动调整照明,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环境;第三,智能空调系统可以实时感知温湿度并自动调整送风方向和速度,节约能源的同时提高了室内舒适度;最后,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实现了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联网和远程管理,为楼宇运维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
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智能楼宇工程的应用可以提高楼宇的安全性、舒适度和能源利用效率,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和智能算法的优化调节,可以实现楼宇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五、实验总结与展望本次实验探索了智能楼宇工程的设计与应用技术,从智能安防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空调系统以及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四个方面展开。
实验结果表明,智能楼宇工程可以提高楼宇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安全性、舒适度和能源利用效率。
空调实习报告1(二)
![空调实习报告1(二)](https://img.taocdn.com/s3/m/3fb7585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9.png)
引言概述:本文将对空调实习期间的所学所感做出详细的阐述和总结。
在实习期间,我深入学习了空调系统的原理和设计,参与了空调设备的调试和维护工作,并与工程师团队合作完成了多个项目。
通过实习经历,我对空调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正文内容:1.空调系统原理和设计1.1空调工程的基本原理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空调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制冷循环和空调循环。
了解了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学习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制冷剂和冷媒。
1.2空调系统的设计步骤通过实习,我了解了空调系统的设计步骤,包括需求分析、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等。
参与了一些项目的设计过程,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调试的全过程,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
1.3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常见的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中央控制等。
通过参与项目调试,对各种控制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合理的控制系统设计。
2.空调设备调试和维护工作2.1空调设备的调试过程在项目中,我参与了空调设备的调试工作,包括设备安装、连接管路、制冷剂充注、系统启动等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对空调设备调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2空调设备的维护工作在实习期间,我也参与了空调设备的维护工作,学习了对设备进行常规维护和故障维修的方法。
了解了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流程,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2.3安全生产意识培养通过实习,我还加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
学习了空调设备调试和维护的安全操作规范,了解了防止事故发生的常见措施,并积极参与了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
3.与工程师团队的合作3.1分工合作和沟通交流在实习期间,我与工程师团队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多个项目。
通过项目合作,我学会了分工合作、互相配合的重要性,并且加强了与工程师的沟通交流,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智能建筑中的空调系统设计
![智能建筑中的空调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542740cf84b9d528ea7a5d.png)
最大热量 ) 行极 端设计 , 进 系统 的 供 冷 ( ) 不 能 随 着 需 要 热 量 进行 调节 , 系统 向 各 空 调 房 间供 给 的冷 ( ) 也 是 不 可 调 节 热 量 的 。这 样 的结 果 是 虽 然 一 次性 投 资 比较 小 , 是 空 气 调 节 的 但
在北京 、 上海等 大城市开始应 用 , 当时从设 计 、 工到设备 供 施 应全都 由国外公 司提 供。近年来 , 国外著名 的 自动控制设备 厂商在 国 内积极开拓 市场 的 同时 , 国 自己设计 、 工 的楼 我 施
调 自控 设 计 目前 在 我 们 的 设 计 部 门 中是 一 个 亟 待 解 决 的 难 题 。 解 决 智 能 建 筑 空 调 系统 的 设 计 问题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关 键 词 : 能 建 筑 ; 宇 自动 化 ; 中 空调 系统 ; 智 楼 集 自动 控 制 系统 ; 调 设 计 空
刘 青云 , 革
(. 1 长安 大学 , 西安
摘
非
603 ) 1 0 1
7 0 6 2 西南交通大学 , 10 4;. 成都
要 : 中 空调 系统 的 自动控 制 是 智 能 建 筑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与 空 气调 节 和 电 气 密切 相 关 的 跨 学 科 工 程 。 空 集 是
A src: h ei f uo t nrlf nrl i—cn io igs t C ) l —dsil eegneigi. bt tT e s n0 tmaic t c t r o dt n e AS ia t i pn ier a d g a co oo a e aa i n y m( s s mu i c i n n n
维普资讯
20 0 2年 1 0月
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设计与安装常见问题论文
![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设计与安装常见问题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659b5bf01dc281e53af0c2.png)
浅谈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安装的常见问题【摘要】智能建筑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主流,它是以建筑为平面,集通信自动化、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者为一体的智能化集成系统。
本文着重分析了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设计和安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建筑;空调系统;自控设计;安装1. 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智能化建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所生活的城市之中,它作为多种学科、高新技术巧妙集成的产物,将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形式。
空气调节系统是智能建筑创造舒适、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下面笔者就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在设计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2. 目前智能建筑中空调存在的问题2.1 空调系统节能情况有待加强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建筑物的总能耗中,空调系统所占的比例尤其大。
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的空调系统在监测、控制和管理上仍采用常规的仪表这一形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自控技术在暖通空调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代替传统的仪器、仪表这一新形式,能够更有效的对空调系统进行控制,使空调系统的运行性能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使系统运行能耗降低,同时也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在运行费用降低的同时也便于系统的维护。
因此,在保证人们享受空调系统所带来的舒适环境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是智能建筑空调系统设计与安装的一项重要议题,这一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空调及其控制系统运行情况不理想有关研究发现,在我国智能建筑发展迅速的今天,大多数智能建筑却普遍存在着技术滞后、运行中存在严重缺陷或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因种种故障停用或被拆除等问题,只有少数智能建筑物空调系统运行良好。
这一现象值得深思,不得不引起有关方面的正视。
笔者认为,造成这一普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由于:(1)系统设计不合理,设计与实际情况脱节(2)安装操作不规范,忽视细节的处理(3)物业管理水平不科学,技术达不到维护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演示操作实验报告学号姓名班级一、概述中央空调系统主要由制冷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风机盘管系统和散热水塔组成。
制冷机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液态后送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将冷冻水制冷,冷冻水泵将冷冻水送到各风机风口的冷却盘管中,由风机吹送冷风达到降温的目的。
经蒸发后的制冷剂在冷凝器中释放出热量,与冷却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由冷却水泵将带来热量的冷却水泵到散热水塔上由水塔风扇对其进行喷淋冷却,与大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
但是中央空调系统中冻水泵和冷却水泵却不能随负载变化作出相应调节,存在很大的浪费。
水泵系统的流量与压差是靠阀门和旁通调节来完成,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大截流损失和大流量、高压力、低温差的现象(负荷变小时水泵仍接近全功率运行),不仅大量浪费电能,而且还造成中央空调最末端达不到合理效果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使水泵随着负载的变化调节水流量并关闭旁通。
还有水泵电机的起动电流均为其额定电流的3~4倍,对能耗和电器寿命皆有不利的影响。
为了节约能源和费用,需对水泵系统进行改造,经市场调查与了解采用成熟的变频器来实现,以便达到节能和延长电机、接触器及机械散件、轴承、阀门、管道的使用寿命。
目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由于房地产的快速发展需求,中央空调的市场需求呈现强劲的增长趋势。
二、工作原理中央空调系统主要由制冷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风机盘管系统和散热水塔组成,其系统结构:(如图所示)中央空调系统一般主要由制冷压缩机系统、冷媒(冷冻和冷热)循环水系统、冷却循环水系统、盘管风机系统、冷却塔风机系统等组成。
制冷压缩机组通过压缩机将空调制冷剂(冷媒介质如R134a、R22等)压缩成液态后送蒸发器中,冷冻循环水系统通过冷冻水泵将常温水泵入蒸发器盘管中与冷媒进行间接热交换,这样原来的常温水就变成了低温冷冻水,冷冻水被送到各风机风口的冷却盘管中吸收盘管周围的空气热量,产生的低温空气由盘管风机吹送到各个房间,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冷媒在蒸发器中被充分压缩并伴随热量吸收过程完成后,再被送到冷凝器中去恢复常压状态,以便冷媒在冷凝器中释放热量,其释放的热量正是通过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带走。
冷却循环水系统将常温水通过冷却水泵泵入冷凝器热交换盘管后,再将这已变热的冷却水送到冷却塔上,由冷却塔对其进行自然冷却或通过冷却塔风机对其进行喷淋式强迫风冷,与大气之间进行充分热交换,使冷却水变回常温,以便再循环使用。
在冬季需要制热时,中央空调系统仅需要通过冷热水泵(在夏季称为冷冻水泵)将常温水泵入蒸汽热交换器的盘管,通过与蒸汽的充分热交换后再将热水送到各楼层的风机盘管中,即可实现向用户提供供暖热风。
液体汽化制冷是利用液体汽化时的吸热、冷凝时的放热效应来实现制冷的。
液体汽化形成蒸汽。
当液体(制冷工质)处在密闭的容器中时,此容器中除了液体及液体本身所产生的蒸汽外,不存在其他任何气体,液体和蒸汽将在某一压力下达到平衡,此时的汽体称为饱和蒸汽,压力称为饱和压力,温度称为饱和温度。
平衡时液体不再汽化,这时如果将一部分蒸汽从容器中抽走,液体必然要继续汽化产生一部分蒸汽来维持这一平衡。
液体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此热量称为汽化潜热。
汽化潜热来自被冷却对象,使被冷却对象变冷。
为了使这一过程连续进行,就必须从容器中不断地抽走蒸汽,并使其凝结成液体后再回到容器中去。
从容器中抽出的蒸汽如直接冷凝成蒸汽,则所需冷却介质的温度比液体的蒸发温度还要低,我们希望蒸汽的冷凝是在常温下进行,因此需要将蒸汽的压力提高到常温下的饱和压力。
制冷工质将在低温、低压下蒸发,产生冷效应;并在常温、高压下冷凝,向周围环境或冷却介质放出热量。
蒸汽在常温、高压下冷凝后变为高压液体,还需要将其压力降低到蒸发压力后才能进入容器。
液体汽化制冷循环是由工质汽化、蒸汽升压、高压蒸汽冷凝、高压液体降压四个过程组成。
中央空调有很多形式,较为常见的有:风管式机组、冷(热)水机组、变频一拖多机组。
下面我们就分别以这三种中央空调形式为例,看看这三种中央空调的工作原理。
(一)风管(道)式机组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供冷时,室外的制冷机组吸收来自室内机组的制冷剂蒸气经压缩、冷凝后向各室内机组输送液体制冷剂。
供热时,室外的制冷机组吸收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蒸气经压缩后向各室内机组输送汽体制冷剂,室内机组通过布置在天花板上的回风口将空气吸入,进行热交换后送入安装在室内各房间天花板中的风管(道)内,并通过出风口上的散流器向室内各房间输送空气。
在风管(道)上设计有新风门和排风门,可以按一定比例置换空气,以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
(二)冷(热)水机组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室外的制冷机组对冷(热)媒水进行制冷降温(或加热升温),然后由水泵将降温后的冷媒(热)水输送到安装在室内的风机盘管机组中,由风机盘管机组采取就地回风的方式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室内空气处理的目的。
(三)变频一拖多机组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供冷时,室外的制冷机组吸收来自室内机组的制冷剂蒸气经压缩、冷凝后向各室内机组输送液体制冷剂。
供热时,室外的制冷机组吸收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蒸气经压缩后向各室内机组输送汽体制冷剂。
各室内机组通过暗装的方式布置在天花板上。
通过其回风口将空气吸入,进行热交换后送入,再从送风口将处理后的空气采取就地回风的方式送回室内。
机组在能量调节方式上由微电脑控制,室外机组的变频式压缩机根据室内冷热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压缩机的工作状态,以满足室内冷热负荷的要求。
三、操作过程(一)实验目的1、掌握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掌握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操作步骤。
3、学会测量空调系统不同部位的温湿度与空气处理设备的冷量、风量等参数,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内容1、根据空调系统上各参数采集点进行温湿度、压力等数据的采集。
2、通过制冷主机压力表P K、P0可测出冷凝压力、蒸发压力,从蒸发器的温度计上读出冷冻水进出口温度。
3、风量测定利用热球风速仪在风口处和风管中测定平均风速,可计算出风量、制冷量。
(三)操作步骤1、做好准备工作。
实验开始之前,仔细研读实验装置图了解各个部件的作用。
熟悉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合上总电源电闸,接通电源,在控制屏上设定好运行模式及各参数的设定。
3、启动冷冻水泵、开启末端系统5分钟后制冷主机自行启动。
观察冷冻水系统水压,调节冷冻水流量。
如开启空调箱应先开启送风系统,根据需要再对风量进行调节。
待系统稳定后即可进行实验测试调整记录。
4、测试结束后先关闭电加热器、电加湿器,最大送风量运行10分钟左右,关断电源,拉下总闸。
(四)实验数据记录及有关计算空气流量、制冷量校核计算G= r×L ( kg/h )四、实验感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央空调在商业和民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央空调成了现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中央空调系统在给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同时,又消耗掉了大量的能源。
加之现代楼宇功能要求的不断变化,设备功率和数量的增加,其能耗也不断增大。
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有中央空调的建筑物中,中央空调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40~60%,因此,研究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就显得尤其重要。
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庞大的设备群体,在组成空调系统的各种设备中,水泵所消耗的电能约占整个空调系统的四分之一左右。
早期空调的水泵普遍采用定流量工作,能源浪费非常严重。
而实际运行时,中央空调的冷负荷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冷负荷变化时所需的冷冻水、冷却水的流量也不同,冷负荷大时所需的冷冻水、冷却水的流量也大,反之亦然。
中央空调机组运行状态的数据分析,中央空调机90%的运行时间处于非满负荷运行状态。
而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风机在此90%的时间内仍处于100%的满负荷运行状态。
这样就导致了“大流量小温差”的现象,使大量的电能白白浪费。
通过实验学习我还发现了中央空调存在的问题:1)设备选型中出现的问题现代楼宇建筑物在配置中央空调时,用户是根据物业用途和满足未来发展功能的需求变化而变化,在选用空调系统时根据制冷面积和功能要求,同时考虑到当地气温的变化,能满足最热时的冷量需求来确定功率机型,并留有10~15%的余量。
2)系统设备组成中配套的问题中央空调系统是由不同的厂家提供的设备组合而成,不同的设备的技术要求和工艺水平存在着差别,而设计人员按照厂家提供性能参数要求,配置组合起来。
现实状况却存在千差万别的情况,如:冷量、压力、流量、杨程、功率、高度等因素左右着系统设备是否能正常协调的运行。
3)季节、日夜、人流的因素的影响中央空调系统因季节、日夜温差、人流因素的变化,因此决定着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时是一个多变量的、复杂的、时变的系统,其过程要素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非线性、大滞后及强耦合关系。
五、小结智能建筑操作实验课程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在这个课程中我却学到了很多。
现在智能化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智能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无论是建筑物的安防、消防,还是楼宇自控都离不开智能。
透过这次课程,我更清楚地了解了本专业现在致力研究的方向,以及本专业广阔的发展动向。
我们现在所置身的社会就是一个高速化发展的大熔炉,他快速的吸取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
那么越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步伐便更要加快,否则终将被这个时代所拍在沙滩上。
这次的实验课,让我们了解到了现在最为发达的智能工具,也了解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这让我明白了,我一定要抓紧我宝贵的时间多学多看,多给自己补充新鲜的知识,这样才能在社会的淘沙中顽强的存活下来,成为最后的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