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六章 管理中的激励手段

合集下载

管理学第六章

管理学第六章
(5)激励是领导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领导者必须能充 分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使其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为 此,领导者要了解员工的需要和动机是什么,并通过一定的激励 手段和激励过程使其个人需要的满足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相一致。 (6)激励理论着眼于研究组织应该提供什么方面的刺激或激励因素, 以产生激励作用。在人的需要和动机研究中最具影响的主要是需 要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
第三节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一、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二、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三、管理方格理论 四、权变理论 五、生命周期理论
一、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领导者必须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领导方式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专 权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和放任型领导。
•专权型领导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布臵下属执行。这种领导者 要求下属绝对服从,并认为决策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民主型领导是指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量,集思广益,然后 决策,要求上下融洽,合作一致地工作。 •放任型领导是指领导者极少行使职权,下属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 完全自由。领导者的职责仅仅是为下属提供信息并与组织外部进行 联系,以此有利于下属的工作。
而产生的权力,如律师、医生、大学教授和企业中的工程师可
能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与之相反,一个身居领导职位的人, 因为缺少某种专门知识,因而可能缺乏相应的专家权力。提倡
“内行当家”,其道理之一就在于此。
第二节 领导的权力基础
(5)非权力性影响力。这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影响力,与领导者本
人的素质与行为(品德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感情因素和 作风因素)密切相关,被领导者是从内心自愿地接受影响。例如, 美国黑人领袖马丁· 路德· 金,尽管法定的权力很小,但他凭着 个人人格的力量,有力地影响着许多人的行为。

管理学 激励方法

管理学 激励方法

管理学激励方法管理学中的激励方法是指通过激励手段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使其更加投入和努力地完成工作任务。

有效的激励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出色的业绩,还能促进员工发展和个人成长。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激励方法:1. 薪酬奖励:薪酬是最常见的激励方式之一。

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奖金制度和晋升机会,企业可以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薪酬奖励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个人贡献和团队成绩进行评定和分配。

其中,绩效奖金、提成和期权是常见的薪酬奖励方式。

2. 赞赏与表扬:肯定和认可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

通过及时给予员工赞赏和表扬,不仅能够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还能够提高员工的自尊和自信心。

领导者可以通过正式的褒奖制度或日常的口头表扬来激励员工,使其感受到自己的工作价值和重要性。

3.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员工期望能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通过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企业可以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和工作动力。

领导者可以组织内部培训课程、工作坊和研讨会,也可以鼓励员工参加外部的培训和进修课程。

此外,给予员工晋升和职业发展机会也是一种激励方式。

4. 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规划,可以激励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工作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领导者可以通过与员工进行关怀和沟通,了解他们的职业目标和愿望,并帮助他们制定个人的职业发展计划。

5.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员工福利可以激励员工更加投入和努力地完成工作任务。

企业可以关注员工的工作条件、办公设施与装备、工作时间和工作弹性等方面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改善措施。

同时,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健康的工作餐、团队活动和度假福利等,也是一种有益的激励方式。

6. 设定挑战性目标:给员工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挑战性目标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动力,并促使他们不断努力和超越自己。

领导者可以与员工共同制定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并定期跟进和评估员工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调整。

管理学员工激励方案(5篇)

管理学员工激励方案(5篇)

管理学员工激励方案一、目的:为了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特制定此制度。

二、奖励涉及对象:公司所有员工。

三、奖励方式:精神奖励、物质奖励。

四、奖励事项分类:1、重量级奖励员工涉及到如下事项,可享受____元—____元的经济奖励、____元—300加薪、员工大会通报表扬(奖励金额视具体情况由公司领导和人事部门作出)(1)在完成公司工作、任务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和经济效益的;(2)对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有实效的;(3)保护公司财物,使公司利益免受重大损失的;(4)在公司、社会见义勇为,与各种违法违纪、不良现象斗争有显著成绩;(颁发荣誉证书)(5)对突发事件、事故妥善处理者;(6)一贯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廉洁奉公、事迹突出的;(7)全年出满勤的;(8)为公司带来良好社会声誉的;(9)其他应给予奖励事项的。

2、一般性奖励:员工涉及到如下事项,可享受____元—____元的经济奖励、____元—____元加薪、员工大会通报表扬(奖励金额视具体情况由公司领导和人事部门作出)(1)品行优良、技术超群、工作认真、克尽职守成为公司楷模者;(颁发荣誉证书)(2)领导有方、业务推展有相当成效者;(3)参与、协助事故、事件救援工作者;(4)遵规守纪,服从领导,敬业楷模者;(5)主动积极为公司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减少成本开支,节约资源能源的员工;(6)拾金(物)不昧者。

管理学员工激励方案(二)一、物质利益激励物质利益尽管不是人们所追求的所有价值需求,但物质利益本身相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也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并且没有人会讨厌它的过多。

也就是说,物质利益的获得—奖励,或者被剥夺—处罚,只要与人的特定行为联系在一起,总会对这个人的这种行为带来影响。

物质利益的增加,则会使他重复可带来物质利益增加的行为,扣减物质利益,则会让他减少和避免导致物质利益扣减的行为。

二、权力授予激励一般人都把权力理解为向他人发号施令这样一种特殊能力,让别人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服从你。

研究生课程学习《学校管理心理学》第六章动机与激励

研究生课程学习《学校管理心理学》第六章动机与激励
激励,就其动态而言,是诱发人贡献出 时间、精力和聪明才智;就其静态而言,就 是诱发人充分发挥其潜能。
激励过程,就被激励者而言,本身必须 存在着某种欲望与愿望,如果没有欲望,对 他的激励就不起作用;就激励者而言,就是 及时发现并满足被激励者的欲望,从而调动 其积极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有效的激励造就了组织的软环境,体 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思想。
ERG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的关系与区别:
➢ERG理论不强调人的需要的严格顺序。 即一种需要的满足,不一定会导致需求 上升的趋势。
➢ERG理论提出,人的需求出现挫折,会 导致需求产生倒退的现象。
➢ERG理论认为,关系与成长需要的满足, 其需要有时不但不会转移,反而会有进 一步上升和增强的趋势。
3.成就需要理论 (Mclelland)
三、动机与行为效果
1.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 关系,而是倒U型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 活动效率最高;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活动 效率都不高。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活动难度的不 同而不同。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要获得最佳的工 作效率,要求有较强的动机;随着任务难度的增 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在难度 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工作效率最高。
第六章 动机与激励
1、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激励的概念、机制; 2、掌握内容型、过程型、行为改造型激励理
论的有关内容; 3、掌握提高激励有效性的激励方法和技巧;
了解激励的过程和作用。
第一节 行为与动机
一、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 1、自觉性与主动性 2、因果性 3、目的性 4、持久性与连续性 5、稳定性与可塑性
➢安全需要—— 泛指广义的安全。如职业、劳动、 心理、环境等方面的安全
➢社交需要—— 包括友谊(友好交往、忠诚与爱 等)与归属感

《管理学原理》 第六章 激励理论

《管理学原理》 第六章 激励理论
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4、Z理论 威廉.大内在分析了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后,提出了Z理论。Z理
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 一体。
Z理论的主要内容:
企业对员工的雇用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上下结合制定政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实行个人负责制; 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 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 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X理论假设下的管理方式: 在管理工作中采用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来迫使他们工作, 实施严格的监督和控制。
(2)、Y理论的基本假设
一般人天生并不是好逸恶劳的,工作中的体力和智力的消耗就像游戏 和休息一样自然,人们对工作的喜恶取决于他们对工作带来的满足和 惩罚的理解。 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唯一 方法,甚至可说不是最好的方法。相反,如果让人们参与制定自己的 工作目标,则有利于实现自我指挥和控制。 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是能主动承担责任的,不愿负责、缺乏雄心 壮志并不是人的天性。 大多数人都具有一定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智慧和潜能只部分地得到了发挥。
三、双因素理论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
1、保健因素:这属于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如公司的 政策和管理、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的条件、工作的安全性、工资和 福利等,当人们得到这些方面满足时,只是消除了不满,却不会调 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2、激励因素:这属于和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包括的:工作成 就感、工作挑战性、工作中得到的认可与赞美、工作的发展前途、 个人成才与晋升的机会等。当人们得到这些方面的满足时,会对工 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很大的工作积极性。

第六章激励理论

第六章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逐步发展并臻于完善的。卢森斯 (F·Luthans)等将激励理论的发展归结为四条主线(见上 图),表现了各种激励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 内容模式(第一条线):
➢将泰勒(F·Taylor)、吉尔布莱斯(F·Gilbraith)和甘特 (H·L·Gantt)的各自奖励模式列为首位是合适的,因为 在当时条件下,这一激励模式对部分工人确实起了激 励作用,而且明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时至今日,各 种激励因素仍多多少少包含此方面因素。

激励过程虽于目标达成与否紧密相关, 但目标达成之后的绩效评价与奖惩对于激励 对象的满足程度影响也很大。为此引出激励 过程第三模式。
这是一种多阶段的激励模式。一方面以 绩效自评满足自豪感,另一方面以他人评价 急于经济奖励。当重新评价的需要未能得到 满足时,激励过程仍需重复进行。

四、激励理论的发展脉络
(3)、过程型激励理论(Process Theory)
这是着重研究动机的形成和行为目标的 选择,即激励过程的理论,弗洛姆的《期望 理论》(1964)、豪斯的《激励力量理论》、 洛克的《目标激励理论》(1968)、亚当斯 的《公平理论》(1965)等。

2 、按时期划分的激励理论:
早期激励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XY理论
此模式不仅反映了需求、动机、行为、 目的之关系,而且又引入了得到满足和受到 挫折的概念以及相应应采取的积极行为和消 极行为,增强了管理人员对有关激励过程的 理解。

3.激励模式之三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未满足 的需要、心理紧张(愿望、驱动力)、动机、 目标导向、目标行为、需要满足紧张解除、 产生新的需要、反馈等。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当代激励理论
阿德福 ERG模式 麦克利兰需求理论 认知评估理论 目标设定理论 公平理论 增强理论 期望理论

管理学动力原理

管理学动力原理

管理学动力原理
管理学动力原理指的是管理者在组织中激励员工提高工作动力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在管理学中,动力是指个体或团体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激发内在或外部动机的力量。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动力原理:
1. 成就动机:这种动力源自个体对于自己工作表现的内在追求和自豪感。

管理者可以通过设定具体的、有挑战性的目标来激发员工的成就动机,鼓励他们追求更好的工作表现。

2. 奖赏与认可:奖赏和认可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方式之一。

管理者可以通过提供薪资加薪、晋升机会、奖金、表彰等方式来鼓励员工,以增强他们对工作的动力和满意度。

3. 参与与自治:给予员工更多的参与决策和自主权也能提高他们的工作动力。

通过让员工参与决策过程、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可以增强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自我驱动力。

4. 发展与成长:管理者应该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以增强他们的动力。

这可以包括培训计划、职业规划、挑战性的工作项目等。

5. 公平与公正:公平和公正的待遇是提高员工工作动力的重要因素。

管理者应该确保员工被公平对待,不歧视、不偏袒,并建立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

这些动力原理能够帮助管理者理解和应用动力因素,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升组织的绩效。

管理学第六章 管理学激励

管理学第六章 管理学激励
基于这种假设应采取的管理方式
激励概述
人性假设 “复杂人”假设(Complex man )
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人”,而应该是因时、 因地、因各种情况采取适当反应的“复杂人”。
根据这一假设,约翰·摩尔斯(J.Malse)和杰伊·洛希(J.W.Lsch)提 出了“超Y理论”。超Y理论具有权变理论的性质,要求将工作、组织、 个人三者做最佳的配合,其基本观点是:
激励概述
人性假设 “经济人”假设(Economic man )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 获得经济报酬;每个人只服从理性,只想以最小牺牲来满足自己的最大 需要。
麦格雷戈(D.M.McGregor)的X理论: 多数人十分懒惰,他们总想方设法逃避工作; 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 须用强制、惩罚的方法,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工作; 多数人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 激励他们工作; 人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的设想,少数人能 够克制自己,这些人应担当管理的责任。
动机 (行为动力)
Ⅲ目
行为

激励过程
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 ERG理论 成就需要理论 双因素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目标设定理论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强化理论 归因理论 挫折理论
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Abraham H. Maslow
奖励 ➢ 住房资助计划——公司拨出一定的数额存入员工个人帐
户,以资助员工购房,使员工能在尽可能短时间内用自 己的能力解决住房问题

管理学第六章--计划

管理学第六章--计划

为什么要做计划(三)





功能 明确方向 明确目标 明确路径 明确方法 明确责任 明确衡量方法




作用 集中资源 行动指南 减少不确定性 提高效率 提高积极性 体会成就和人生价值
为什么要做计划(小结)




通过清楚地确定目标和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可为我们 行动提供一幅路线图或行动图,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和 模糊性,并对有限资源作出合理的分配; 通过清楚地说明任务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可制订出指 导日常决策的原则,并培养计划执行者的主人翁精神 和责任心; 由于目标、任务、责任明确,可使计划得以较快和较 顺利地实施,并提高经营效率和幸福指数; 借助计划可克服由于资源的短缺和未来情况的不确定 性所带来的困难,使一些本来无法或难以有效实现的 目标得以实现,自我实现。


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基本条件有保证的 前提下,满足最短工期要求——向关键工 序要时间,向非关键工序要资源.
【案例分析】为什么会陷入困境?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 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 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某银行也制订了一个长远 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 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 每年的储蓄额达到了20亿元,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 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 只是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 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了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 乎其微。 请问:是什么原因使得该银行在生死攸关的利润 指标上判断失误,而且差距如此之大?

《管理学》第六章-组织设计

《管理学》第六章-组织设计
02
因事设职的原则。要保证“事事有人做”,同时也要考虑人的因素,要保证“有能力的人有机会做他们真正胜任的工作”。
权责对等的原则。职权,是指由于占据组织中的职位而拥有的权力;与职权相对应的是职责,是指担当组织职位而必须履行的责任。权小于责,任务无法完成;权大于责,会导致权力滥用。
命令统一的原则。组织中的任何成员只能接受一个上司的领导,每个员工应当而且只能向一个上级主管直接汇报工作。如果一个下属同时接受两个上司的领导,往往会造成工作的混乱。
岗位工作标准:一个岗位中所包含的各项工作应如何操作,要求做到怎样的程度;
管理标准:组织如何来监督每一项工作的开展和成效,在工作进行过程中要求遵循怎样的规则。
5、其他
按需设岗,可避免人浮于事;
岗位的明确,有助于员工专业技能开发和利用,并有助于明确每一个员工的任务和职责,以及对员工客观的考核和进行公平的奖惩。
组织设计:进行专业分工和建立使各部分相互有机地协调配合的系统的过程
01
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建立组织结构和明确组织内部的相互关系
02
设计结果:提供组织机构图、部门职能说明书、岗位结构图、岗位职责说明书、岗位工作标准、业务流程与管理标准。
03
3、组织设计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内部结构框架,可用结构图表示。 组织结构是维持组织存在所必须的,若无一定的结构,组织本身也就不复存在;但仅有结构而不拥有具有共同目标的人也构不成完整的组织。 组织中人与结构的关系:组织=结构+人
01
A中心内设有采购部和目录部,采购部的职责是接受用户的定单,并选择和定购制作商品目录所需要的材料,目录部则负责设计用户定制的商品目录。公司要求每个采购员都独立开展工作,而目录部的设计人员则须服从采购员提出的要求。

第六章 激励理论探讨

第六章  激励理论探讨

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 要,即通过系统的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 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 和内在性需要 科学的激励工作需要奖励和惩罚并举, 既要对员工表现出来的符合企业期望的行为 进行奖励,又要对不符合员工期望的行为进 行惩罚。 激励贯穿于企业员工工作的全过程,包 括对员工个人需要的了解、个性的把握、行 为过程的控制和行为结果的评价等。因此, 激励工作需要耐心。赫兹伯格说,如何激励 员工:锲而不舍。
• 二、激励理论及其分类 自20—30年代以来,管理学家、心理学 家和社会学家们就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应怎 样激励人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 对这些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各种 归纳和分类。 1、比较流行的分类方法是按其所研究的激励侧 面的不同及其与行为的关系不同,把各种激 励理论归纳和划分为内容型、行为改造型和 过程型和综合激励模式。
2 、按时期划分的激励理论:
当代激励理论
早期激励理论
阿德福 ERG模式 麦克利兰需求理论 认知评估理论 目标设定理论 公平理论 增强理论 期望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XY理论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资料来源:荣泰生 《组织行为学》第141、147页 ,五南图书出版社 1998版
3、按心理学派别划分的激励理论
第六章 激励理论
第一节 激励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
激励英文为“Motivation”,是由拉丁文“moveve” 转化而来,意指推动“to move”。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 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俞文钊《管理心理学》) 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 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 心理活动过程。激励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
EejVej——代表一系列双变量的总和。这些双 变量中的第一个 Eej 代表任务完成能否导致获 得某项外酬的期望值;第二个 Vej代表对该项 外酬的效价。在估计Eej 时,人们考虑完成任 务后,有多大把握得到相应的外酬,如加薪、 提级和表扬。 公式中下标的意思是: i——内在的; e——外在的; t——任务本身 的; a——完成。

管理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六章

管理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六章

第六章一、名词解释1.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因素,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有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归为五大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3.激励:激励的原意是指人在一定的外部刺激下出现的心理紧张状态。

管理学中的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4.领导方式:领导方式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发生影响和作用的方式。

管理学家利克特提出“专制-权威式”、“开明-权威式”、“协商式”、“群体参与式”四种形式。

二、单选题1.A;2.C;3.C;4.C;5.D;6.D;7.C;8.C;9.C;10.C三、多选题1.ACD;2.BCD;3.CD;4.BD;5.BCDE;四、简答题1.(1)领导是指激励、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

(2)从行为方式上看领导和管理都是一种在组织内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组织目标的协调活动的过程。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时空观不同;对风险的态度不同、用人标准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

2.权力是一个人影响他人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权力是依赖的函数;②假定了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自主权;③权力是潜在的,无需借助其他来证明自己的有效性。

权力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强制权、奖赏权、法定权、专家权和感召权。

3.领导特质理论研究重点在于找出杰出领导者所具备的某些共同的特性或品质上,认为领导工作效能的高低与领导者的素质、品质或个人特性密切相关,即领导者的个人特质是决定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

反映有效领导者特性的个性特征包括:进取心、领导愿望、诚实与正直、自信、智慧、工作相关知识。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及名词解释(不完整)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及名词解释(不完整)

第一章1、为了有效的协调有限资源和无限欲望之间的矛盾,人类发明了哪些协调方法?这些协调方法如何协调这对矛盾?生产:通过劳动向大自然要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身欲望;组织:通过与他人的分工协作,形成超越个人的群体力量,从而达成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实现的欲望;战争:通过掠夺他人资源来扩展自身资源,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道德:通过教育约束每一个人的欲望,使有限的资源足以满足众人的欲望;贸易:通过将自身多余或价值不大的资源与他人交换,获得自身稀缺的资源,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的欲望;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欲望。

2、管理的定义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实质内容:协调,将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作用:是有限资源得以满足更多欲望。

手段:通过科学的方法衡量标准:管理的有效性(效率和效益)本质:是人们为了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3、组织中为什么要有管理者?组织要发挥群体的力量,就需要有人来组织提出共同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分配各项工作和协调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检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

管理者与操作者有什么区别?操作者: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事务的人,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组织所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事务。

管理者: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事务的人,主要职责是指挥下属开展工作。

管理者的基本职责是什么?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凝聚一支能力互补、志同道合的队伍,通过分工协作使组织成员能够在组织内协调地开展工作,从而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者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品德: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素质。

知识: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人文社科方面,科学技术。

实际能力: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组织中不同层次(高、中、基)的管理者,其职责有何异同?同:基本职责一样,即(上一题)异:高层:对组织负有全面责任。

管理学中的激励机制有哪些

管理学中的激励机制有哪些

管理学中的激励机制有哪些在管理学中,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

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员工充分发挥其潜力,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那么,管理学中的激励机制究竟有哪些呢?一、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激励方式之一。

它主要包括薪酬、福利和奖励等方面。

1、薪酬薪酬是员工为组织付出劳动所获得的经济回报。

合理的薪酬体系不仅能够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还能够体现员工的工作价值和贡献。

高薪酬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而薪酬的提升也可以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以获得更高的收入。

2、福利福利是组织为员工提供的除薪酬以外的各种待遇,如健康保险、退休金、带薪休假、节日礼品等。

良好的福利制度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3、奖励奖励是对员工优秀表现的额外激励,如奖金、奖品、荣誉证书等。

奖励可以是即时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如年度优秀员工奖等。

及时的奖励能够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精神激励精神激励侧重于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

1、表扬与认可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成果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认可,能够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这种正面的反馈可以让员工感到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从而更加投入地工作。

2、职业发展机会为员工提供晋升、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个人职业目标,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激励。

员工看到自己在组织中有发展的空间和前途,会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为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

3、工作成就感让员工从事有意义、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体验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当员工觉得自己的工作对组织和社会有重要意义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做好工作。

4、信任与授权管理者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和授权,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决策和处理工作中的问题,这可以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创造力。

员工感受到被信任和尊重,会更加积极地为组织的发展出谋划策。

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措施

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措施

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措施一、正激励“正激励”是指教师经常采用“表扬”或“奖励”等办法来激励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责任感。

班级管理中的正激励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榜样激励。

榜样是同学们奋斗的目标,它可以使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人格化,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

小学儿童富于模仿,爱效法身边的人。

实践表明,在良好的环境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对提高儿童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评价能力,培养道德行为习惯都有促进和“导向”的作用。

如我校少先队大队部开展的“我学我做”榜样活动正是利用榜样激励的一个很好的事例。

在活动中,既要求每个学生学榜样,又要争做同学们的榜样。

活动主要围绕“一定、二学、三写、四讲、五评”来开展。

在“定榜样”活动中,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定出切合实际的榜样。

根据本班不完全统计,榜样中雷锋占60%,身边的同学占20%,战斗英雄占15%,其他人物占5%。

每个小组的同学给自己的小组取了带激励性的名字,例“小雷锋组”、“进步组”、“雄鹰组”等,每组还制定了确实可行的计划,这样,“学榜样”活动就水到渠成了。

“小雷锋组”的学生到图书室借《雷锋的故事》相互传阅,了解雷锋事迹,摘抄《雷锋日记》,学习雷锋精神,以雷锋那催人奋进的话当“座右铭”,在活动中做好事达1470件;“雄鹰组”的同学做模型,做标本,搞创造发明,班级达到“学榜样”高潮。

为了表扬“学榜样”先进,大队部又举行了“讲评”活动,有的小组用小品的形式演雷锋的几桩好事,有的用相声的形式讲自己学习榜样的变化过程。

在讲中评选出“我学我做”榜样的先进。

利用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又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这样循环,使每个同学都尝到甜头,从而使自己更优秀。

2、责任激励。

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让团体成员以不同的形式参与集体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他们的责任感、改善心理氛围,密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和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

管理学激励的方法

管理学激励的方法

管理学激励的方法1、事业激励如何将企业的目标巧妙地同员工的个人发展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常用的激励手段。

让员工个人的发展和单位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内在潜力。

因为一个人的事业心一旦被发掘出来,就可以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员工会为实现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或理想,而认真地考虑自已如何做和怎样才能做好。

2、目标激励每个人都有成就感的需求,就连孩子也是这样。

因此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为员工设立可以看得到、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目标。

如果目标定的太远,员工会有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3、物质激励每个人都需要物质的支持和保证。

如果一个企业不能保证员工基本的生活所需,那么就失去了激励的基础。

大部分员工如果在单位不能按时拿到工资、奖金等,他们的积极性就不复存在。

但是物资激励应该有一个适当的比例,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

比如: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就可以晋升职务,做到了什么标准可以享有分红等。

4、荣誉激励每个人都有荣誉感。

要设法让员工们感觉到、认识到荣誉感的崇高性。

员工做出成绩,就会受到每个人,包括总经理、总裁的尊重。

设定荣誉是管理者的一个工作职责,而这种荣誉既对单位有效,对同行业其他部门也有作用。

例如,尽管王进喜是大庆油田的先进工人,但是在整个石油系统,甚至在全国他的榜样作用都是有效的。

5、责任激励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够担任一定的职务,管理者应该学会让大部分的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并负起一部分责任。

员工一旦感觉到自己在某个方面受到了重视,他自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把这方面的事情做好。

选定适合每个员工特点的工作,则是管理者应该在平时的观察和了解中掌握的。

6、晋升激励这是绝大多数单位都在使用的一种激励方法。

但是由于有的单位没有更多的位置可以晋升,或者有的单位不能在晋升过程中按照选优的标准来实施晋升,就可能造成这些单位在使用晋升激励手段时出现偏差和错误。

7、情感激励,餐饮行业中的基层管理者,尤其需要掌握并善于使用。

6第六章 激励

6第六章  激励

第六章激励教学目的:明确激励的功能和重要性,了解常用的激励理论,深入思考我国企业及其它组织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

教学要求:阐明激励实质和心理机制,简述并评价主要激励理论,领会激励的内在规律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激励的涵义、激励的原则和方式,常见的激励理论。

教学形式:理论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外论文。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激励的含义与实质,激励的原则、激励理论难点:激励的实质、激励的心理机制、激励原则。

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的含义及功能1、激励的含义与实质:所谓的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

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动力等,都构成对人的激励。

激励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状态,不具有我们可以观察的外部状态。

但是,由于激励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和导向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及效果来对激励的程度加以推断和测定。

2、激励在管理中的功能:(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组织目标的轨道。

(3)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二、激励的心理机制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而目的源于一定的动机,动机又产生于需要。

由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并指向预定目标,是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也是激励得以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

如下图:人类行为模式图1、需要:指人类或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状态,管理中的需要特指人对某事物的渴求和欲望。

它是一切行为的最初原动力。

2、动机: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指引这些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心理准备状态。

动机在激励行为的过程中,具有以下功能:(1)始动功能。

指动机唤起和驱动人们采取某种行动。

(2)导向和选择功能。

指动机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选择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的作用。

(3)维持与强化功能。

长久稳定的动机可以维持某种行为,并使之持续进行。

现代管理心理学 程正方 第4版 第六章 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

现代管理心理学 程正方 第4版 第六章 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

第六章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第一节行为与动机一、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1.自觉性与主动性:自发、自觉,提高人的自觉性,才会有积极主动的行为2.因果性:人的行为都是具有一定的起因,人的动机、需要等都是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3.目的性:人类的行动不仅有起因,更是有目标。

4.持久性、持续性:指导目标完成之前、向新目标调整5.稳定性与可塑性。

二、动机与目的1.动机(1)概念:动机是指把能激励人的行为,并引起行动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理想、新年等主观心理因素叫动机,引起个体行动,维持该行为,并向某一目标(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过程叫做动机,该行为为动机性行为。

(2).特征:原发性、内稳性、实践活动性(3)机能:始发机能:人的行为发动的动力和根本原因调节、定向、选择机能:是行为朝向特定的方向(4)产生:动机一般是由于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欲望或驱力,而驱力是一种无特定方向的力量,需要、驱力和外界环境结合产生既有力量又有方向的动机,再由动机引导个体进行行动以达到目标(5).产生的条件:内部条件:个体自身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需要,由身心失去平衡而感到的紧张状态或身体不舒服外部条件:个体身外的刺激诱因,声音、色、香味、奖金等管理者应做到,通过员工的外显活动,来了解员工的需要,通过实行有效的措施来满足员工的需要,唤醒员工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状态,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目的(目标)(1)概念:指行为所要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结果(2)作用:启动作用、调节作用、激流作用、聚合作用(3)激励作用:目标具有诱发动机的作用,即把目标成为诱因,把诱发动机、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激励过程。

目标的激励过程主要体现的目标的选择的标准方面:——目标价值或效价标准目标的员工参与度目标的可能性或概率判断目标的低消耗标准目标的丰富性标准目标的最佳化、满意化标准3.动机与目的的关系一致性:目标属于动机体系的范畴,目标、动机对人类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目标具有诱发动机的作用。

第六章激励理论与管理

第六章激励理论与管理
第六章激励理论与管理
现在根据他这一番考虑,用期望论模型的术语和概念来加 以表达,归纳在下表中:
奖酬R
绩效期望E1 奖酬期望E2I 奖酬效价VI
取值范 围 0-1 0-1
-1-1
给国家建 设做贡献
0.2 0.8
工作本身兴 荣 恶化同 奖 趣与挑战 誉 事关系 金
0.5
0.3
0.5 0.8 1
0.5
0.2 -1 0.2
任 务 管 理
体 力
不 思 考
不 需 要 创 造 性
别 人 规 定 一 切
行 动
不 负 责 任
没 有 主 体 性
任务管理是从“人只要有体力就可以”这一观点出发,因 此不需要思考和创造性,一切都听别人的指使,自己只是单 纯地“干活”,即只是行动,因此本人可不负责任,更没有 主体性。
第六章激励理论与管理
(1)目标的具体性:目标越具体,对工作的指导性越强。 (2)目标的参与性:职工参与目标设置,易于接受并实现目标。 (3)目标的反馈性:对目标过程的反馈可以调整行为,激励员工。 (4)目标的竞争性:员工为目标而竞争,会使他们的工作更为努力。 (5)目标的困难性:适度的困难使目标具有挑战性,激发员工努力。 (6)目标的可接受性:员工同意和接受目标,能自觉自愿地去努力。
(2)期望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工作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要注意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和对症 下药,不能千篇一律。同一个目标,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其效价与期望 值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所期望的对象和目标也会发生变化。
第六章激励理论与管理
※案例:揭榜的积极性有多高
厂里正式张榜招贤,宣布谁能解决三车间工艺上那个老大难的技术问 题,就发给奖金8000元,决不食言云云。小吴看了,在心理捉摸开了: 这问题正巧是他在大学里写毕业论文时选的题目,来厂后自己对它又很 感兴趣,私下搜集了一些数据,查过一些参考文献,对解决它有了一些 朦胧的设想。当然把握并不太大,别人已干了好几年没解决,人家就是 “废物”?所以只能说有一半把握吧!

教学管理中的激励手段

教学管理中的激励手段
则: 针对性原则 ; 合理性原则 ; 育性原 则。在教学管理 中, 教 常用的激励 方法有 : 标 激励 ; 激励 ; 导行为 的激 目 榜样 领
励; 强化激励等 。
[ 关键 词】 教 学管理 ; 需要 ; 激励 [ 中圈分类号】 C7 [ A 3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0 — 64 20 )1 05 — 3 08 4 1 一(06 0 — 01 0
又会产生 , 引起新 的需要和行为 , 就是 激励过程。社会 这
意。第二 , 创造和成就 需要 的强烈性 。马斯洛 在其 需要
层次理论 中把人 的需 要归纳 为五 大类 , 中 自我 实现 的 其 需要是人类需 要层次 的最高 层 , 它强烈 地反 映在教 师对
教学和科研创造的成果 追求上 。第三 , 自尊 、 荣誉 需要的 关切性 。广大教师有 强烈 的 自尊心 、 荣誉感 , 得 自己在 觉
与其社 交、 自尊 、 成就 和精神 文化 的需要揉 合在 一起 , 他
们把物质需要 当做满足上述需要 的必备基础 和条 件来对
当前 , 大学教师 的需要 有如下特 点 : 一 , 第 知识 文化
需要的优先性 。是指教 师在各种需 要 中 , 知识文化 的需
要即 : 利用先进的现代 技术和 信息 获得前 瞻性知识 的能
这个世界上有价值 、 有实力 , 有用处 , 有名誉和威望 。 要求
就是在人 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 , 新的需 要又不断产生 , 随
之激励过程伴随其 中这样 一个变 化过程 中 。 不断发展 和
进步的。 需 要 的富有 性 。
人 的物质需要是最基础 、 最根本 的, 而教 师的物 质需要又
强和激发动机 , 动并引导 行为使 之朝 向预 定 目标 的作 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26
范曙光
需求、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
根据心理学所揭示的规律,人的行为是由 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
报酬
未满足的 需求
动机
行为
组织目标 实现
个人需求 满足
2020/4/26
范曙光
§6- 2 激励理论
激 励 理 论
2020/4/26
内容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 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人的行为,已满
足的需求不构成激励因素,只能提供满意感。
现 实 意 义
2020/4/26
帮助管理者 认识下属的动机
范曙光
需要层次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2020/4/26
激励因素(追求的目标)
工资和奖金 各种福利 工作环境
职业保障 意外事故的防止
c.人们宁愿受到指挥,一心想逃避责任;
d.认为安全高于一切,普遍缺乏进取心
激励措施: “胡萝卜加大棒”
范曙光
Y理论
a.人们并非天生厌恶劳动;
b.外部控制和惩罚的威胁不是使人们努力实现 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c.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不仅能够学会接受 责任,而且能学会主动承担责任;
d.在解决组织问题方面,多数人具有发挥相当 强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的能力,而非只 有管理层次的核心人物才具有这些能力。
2020/4/26
范曙光
需求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
什么使人努力工作?
2020/4/26
范曙光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 1970)
美国心理学家 ,生日 1908/1 /4
“在我看来很明显的是,在一个企业中,如果每个人 所关心的事是绝对清楚的有关目标和组织的长远目的, 从实践上说所有其他问题就会随之成为对其余事情的 适当含义的简单技术问题.但下述问题也是事实,即对于 程度来说,这些长远目标在相互抵触、相互矛盾或被部 分理解时是混乱的,从而对世界中的技术\方法和含义的 所有争论都将变成几乎没用的东西.”







需要


生理或 心理上 的刺激
2020/4/26
人的行为规律
范曙光
需要
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欲望,是产生行为的 原动力。当人有某种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就 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状态,这种紧张和不安 就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促使个体产生行动 的冲动,这即是心理学上的动机。人有了动机 后就会产生具体的行为。需要被满足后,紧张 不安的心理状态解除,这时人又会产生新的需 要,循环往复,使人不断向新的目标前进,由 此构成了人的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
2020/4/26
范曙光
对企业管理的基本启示
——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 和导致工作不满意的 因素是有区别的,因此,管理者要调动和维持员工 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 的产生。消除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只能带来平和, 这些因素只能安抚员工,而不能激励员工,它 们得到充分改善时,人们就没有不满意 感了,但也不会感到满意。
综合型激励理论
范曙光
西方激励理论框架
1、内容型激励理论(需求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双因
素理论、X、Y理论、成就需要理论等

2、过程型激励理论(认知过程理论)


——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等

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强化理论、挫折理论等
4、综合型激励理论
——波特和劳勒模式、豪斯模式等
——亚伯拉罕·马斯洛
Maslow的需要层次
自我实 现需要
自尊需要
自我实现人 社会人
社会需要
2020/4/26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经济人
范曙光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基 本
❖ 人是有需求的动物; ❖ 人的需求表现出轻重层次;

❖ 需求是由高到低顺次排列并得到满足;
能发挥个人特长的环境具有 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破挑战性的工作格晋升制度、目标管理、工作
自主权
范曙光
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管理者必须清楚员工的需要
层次,根据不同的需要层次
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


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实 践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管
应 用
理者必须清楚激励的对象,
针对不同激励对象的不同需
要采取激励措施。
2020/4/26
范曙光
福雷德里克.赫兹伯格 (Fredrick Herzberg,19232000) 美国行为科学家
生日 1923/18/4
“我的理论试图强调保持明知的战略.” ——福雷德里克.赫兹伯格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Two-factor theory)
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相关
• 双因素
保健因素——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 带有预防的性质
传统观点: 满 意——不满意
赫兹伯格: 满 意——没有满意
2020/4/26
不满意——没有不满意
范曙光
Herzberg 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成就 承认 工作本身 责任 晋升 成长
非常满意
监督 公司政策 工作条件 工资 人际关系
中等满意 非常不满意
范曙光 长春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范曙光
长春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2020/4/26
范曙光
第六章 激 励
§6-1 激励概述 §6-2 激励理论 §6-3 激励实务
2020/4/26
范曙光
§6- 1 激励概述
激 励 概 述
2020/4/26
人的行为规律 激励概念
激励总体框架
范曙光









激情


应用
足够的薪金、舒适的工作环境、 适度的工作时间、住房和福利 设施、医疗保险等
雇佣保证、退休养老金制度、 意外保险制度、安全生产制度、 危险工种营养福利制度
友谊 团体的接纳 组织的认同
名誉和地位 权力和责任
建立和谐的工作团队、建立协 商和对话制度、互助金制度、 联谊小组、教育培养制度
人事考核制度、职衔、表彰制 度、责任制度、授权
2020/4/26
范曙光
•麦格雷戈的X、Y理论
造上观观 自的点点 己,是: 对他建 一 待倾立 个 下向在 管 级于一 理 的根组 者 行据特 关 为这定 于 。些的 人
假假 性 设设 的 塑 之 2020/4/26
X理论
a.一般人天生厌恶工作;
b.必须对大多数人实行强制的监控指挥并 用惩罚作威胁,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 做出适当努力;
激励措施:促进员工工作动机,如参与决策、
2020/4/26
提供有责任性和挑战性的工作等。
范曙光
❖人性研究的发展变化并不意味着原 先的观点被全盘否定。只要外部客观 条件没有完全消失,原来的观点都有 一定的适用性。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是属于X理论 还是Y理论的经理,而是哪种管理风
格能给员工 带来最大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