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解析

合集下载

波谱解析

波谱解析

光谱分析基本定律——Lambert-Beer定律: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Planck方程: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称为电磁波谱(光波谱)。

分区依次(短→长)为:γ射线区→X射线区→紫外光区(UV)→可见光区→红外光区(IR)→微波区→射频区(NMR)Franck-Condon原理:①电子跃迁时认为核间距r不变,发生垂直跃迁;②电子能级跃迁时必然同时伴有多种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变化,同理振动能级跃迁时必然同时伴有多种转动能级的变化。

有机波谱的三要素:谱峰的①位臵(定性指标)、②强度(定量指标)和③形状。

【提请注意】对《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波谱解析》(以下简称“教材”)P.5图1-8不理解的同学,应注意到轨道其中的“+”“-”表示的是波函数的位相,而不是电性!E总=E0+E平+E转+E振+E电电子跃迁类型:①σ→σ*、②n→σ*、③π→π*、④n→π*,其中,后两者对紫外光谱有意义。

此外,还包括主要存在于无机物的⑤电荷迁移跃迁和⑥配位场跃迁。

分子和原子与电磁波相互作用,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称为光谱选律。

紫外光谱所遵循的选律包括:①自选旋律和②对称性选律。

影响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λmax)的主要因素:①电子跃迁类型;②发色团(生色团)和助色团;③π-π共轭、p-π共轭和σ-π超共轭(弱);④溶剂和介质;〃规律:溶剂极性增大,n→π*跃迁发生篮移(紫移),π→π*跃迁发生红移。

〃总结:溶剂的选择原则即紫外透明、溶解度好、化学惰性。

〃例子:甲醇、95%乙醇、环己烷、1,4-二氧六环。

【相关概念】等色点:同一化合物在不同pH条件下测得的紫外光谱曲线相交于一点,此即~。

⑤顺反异构、空间位阻和跨环效应。

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强度(εmax)的主要因素:εmax=0.87×1020×P(跃迁几率)×α(发色团的靶面积)【提请注意】严格地说,跃迁的强度最好是用吸收峰下的面积来测量(如果是以ε对ν作图)!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称为~。

波谱解析与化学结构确定

波谱解析与化学结构确定

波谱解析与化学结构确定波谱解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它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电磁波段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等性质,来确定样品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波谱解析技术广泛运用于许多领域,包括有机和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

波谱解析技术通过测量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与样品的相互作用来提供信息。

常见的波谱解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的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样品分子结构和浓度的方法。

不同化学物质吸收光谱的特征峰位和强度是不同的,可以用来确定分子的官能团和结构。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药物研发、环境监测等领域。

红外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的红外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样品分子结构的方法。

红外光谱的特点是能够提供关于化学物质中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的信息,因此常用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该技术在有机合成、聚合物材料、环境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核磁共振谱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共振现象来确定分子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核磁共振谱可提供关于分子结构、官能团、立体化学等信息,因此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质谱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在磁场作用下的轨道或瞬时运动来确定分子结构的方法。

质谱可提供关于分子的分子量、元素组成、结构等信息,常用于鉴定有机合成产物、分析生物大分子等。

波谱解析结合了实验技术和理论解释,能够提供有关物质结构、性质和浓度的详细信息。

然而,波谱解析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信号噪音比、异质性样品的分析等问题。

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逐渐得到解决,波谱解析在化学分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总之,波谱解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能够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电磁波段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等性质,来确定样品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是常见的波谱解析技术。

波谱解析技术在化学分析、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科学意义。

波谱解析知识点总结

波谱解析知识点总结

波谱解析知识点总结一、波谱解析的基本原理1. 光谱学基础知识光谱学涉及到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现象,它是物质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光谱包括紫外光谱、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每种光谱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应用领域和分析特点。

2. 原子光谱原子光谱是指研究原子吸收、发射光谱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

原子光谱可以用于分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含量,它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手段。

3. 分子光谱分子光谱是指研究分子在光的作用下吸收、发射、散射等现象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分子光谱可以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4. 核磁共振波谱核磁共振波谱是指研究核磁共振现象的一门学科,它可以用于研究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得到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信息。

核磁共振波谱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波谱解析的仪器和设备1. 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是用于测量物质吸收、发射光谱的仪器,它可以测量紫外、可见、红外等波段的光谱,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仪器之一。

2. 核磁共振仪核磁共振仪是用于测量核磁共振波谱的仪器,它可以测量氢、碳等核的共振信号,得到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3. 质谱仪质谱仪是用于测量物质离子的质量和荷质比的仪器,它可以得到物质的分子量、结构等信息,是很多化学分析的重要手段。

4. 激光拉曼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是用于测量拉曼光谱的专用仪器,它可以用激光光源激发样品,得到与分子振动信息有关的拉曼光谱。

三、波谱解析的应用领域1. 化学分析波谱解析技术在化学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定量分析、质量分析、结构分析等多个方面,对于复杂的化合物和材料有很高的分析能力。

2. 药物研发波谱解析技术在药物研发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它可以用于研究药物的成分、结构和性质,对于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有很大帮助。

3. 生物医学波谱解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波谱解析的原理及应用

波谱解析的原理及应用

波谱解析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波谱解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波谱解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2. 波谱解析的原理波谱解析是指通过测量光谱中的波长或频率分布来分析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

它基于不同物质对辐射能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的不同特性进行分析。

波谱解析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原子和分子具有不同的能级结构,当光或其他辐射能与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时,会引起能级的变化。

这种能级变化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发射或散射,从而产生特定的光谱现象。

2.2 光谱的测量方法波谱解析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散射光谱。

吸收光谱是通过测量样品对入射光的吸收程度来分析样品的成分和浓度。

发射光谱是通过测量样品发射的光的强度和波长来分析样品的性质。

散射光谱则是通过测量样品对入射光的散射程度来分析样品的形态和结构。

2.3 光谱的解析方法波谱解析方法包括光谱峰识别、波长/频率计算、能级分析等。

光谱峰识别是通过分析光谱中的峰值来确定物质的成分,每个峰对应特定的波长或频率。

波长/频率计算是通过已知的能级结构和物理常数来计算光谱中峰值的波长或频率。

能级分析是通过比较实验测得的波谱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进而推导出物质的能级结构和特性。

3. 波谱解析的应用波谱解析在不同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领域的应用案例。

3.1 化学分析波谱解析在化学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红外光谱被广泛用于确定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团;紫外可见光谱可用于分析溶液中的物质浓度以及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质谱则能够确定物质的分子量和化学结构。

3.2 材料科学波谱解析在材料科学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X射线衍射可以用于确定晶体的结构和定量分析晶体中的杂质;核磁共振波谱可用于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分析样品的纯度。

3.3 生物科学在生物科学领域,波谱解析被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波谱解析的原理与应用

波谱解析的原理与应用

波谱解析的原理与应用1. 引言波谱解析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解释材料的光谱特性的方法。

光谱分析是物质科学中常用的研究手段之一,通过测量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光谱,可以获取物质的结构、组成及性质等信息。

波谱解析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波谱解析的原理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

2. 波谱解析的原理光谱是指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光的能量分布。

波谱解析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2.1. 光的分光在波谱解析中,首先需要将入射光进行分光,将其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光,这个过程叫做光的分光。

常用的分光技术包括棱镜分光、光栅分光、干涉分光等。

分光技术是波谱解析的基础,能够将不同频率的光分开,方便后续的光谱测量和分析。

2.2. 光谱测量光谱测量是波谱解析的核心环节。

通过使用光谱仪等设备,可以测量出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时的光谱。

光谱仪可以测量出光在不同波长或频率下的强度或能量,形成光谱图。

常见的光谱测量方法有可见光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光谱等。

2.3. 光谱分析在光谱测量获得光谱图之后,需要对光谱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光谱分析可以通过比较光谱图中的特征峰、波长或频率的变化来获得物质的结构、组成及其他信息。

光谱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光谱比较、光谱峰位分析、傅里叶变换等。

3. 波谱解析的应用波谱解析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医药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波谱解析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3.1. 化学领域•红外光谱:用于分析化学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可以确定有机物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的存在。

•核磁共振(NMR)光谱: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子量、官能团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质谱(MS):用于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其分子结构中的特定位置。

3.2. 物理领域•原子吸收光谱:用于检测和分析样品中的某种特定金属元素的存在和浓度。

•光电子能谱(XPS):用于分析材料中的元素组成及氧化态。

•拉曼光谱:用于表征物质中的化学键、晶体结构以及分子的转动和振动状态。

波谱解析知识点总结

波谱解析知识点总结

波谱解析知识点总结
波谱解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用于确定不同化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以下是一些波谱解析的知识点总结:
## 红外光谱学
-红外光谱是一种分析技术,用于确定化合物中的功能性基团和化学键类型。

-红外光谱图谱中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有关样品的信息,例如它的结构和杂质。

-峰的位置是由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峰的强度则取决于化学键的极性和吸收系数。

## 质谱学
-质谱学是一种分析技术,用于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组成。

-质谱图谱中,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有关样品的信息,例如它的分子量、化合物的结构和分子离子的分布。

-峰的位置是由分子离子质量-电荷比决定的,峰的强度则取决于分子离子的相对丰度。

##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是一种分析技术,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核磁共振图谱中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有关样品的信息,例如它的结构、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和化学环境。

-峰的位置是由核自旋能级决定的,峰的强度则取决于核自旋数和相对丰度。

以上是波谱解析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

不同的波谱技术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使用合适的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波谱解析pdf

波谱解析pdf

波谱解析pdf
波谱解析是一种科学技术,用于研究和分析物质的光谱特性。

它通过测量材料与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关于材料的信息。

波谱解析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化学、物理、生物学等。

常见的波谱解析方法包括:
1.紫外可见光谱: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可见光波段吸收或散射光的强度变化,来推断物质的结构和浓度。

2.红外光谱:利用物质吸收红外光的特性,来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

3.核磁共振(NMR)光谱:通过观察核磁共振现象,测量样品中原子核的共振频率,从而了解分子结构、组成和化学环境。

4.质谱:通过将物质分子中的离子化,然后对离子进行质量-电荷比的测量,从而确定物质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

5.微波光谱:研究物质分子在微波波段的转动和振动特性,从而得到物质的结构信息。

波谱解析在科学研究、材料分析、环境监测、医学诊断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性。

波 谱 解 析

波 谱 解 析

波谱解析(Spectroscopic analysis )第一章紫外光谱4学时第二章红外光谱6学时第三章核磁共振氢谱6学时第四章核磁共振碳谱4学时第五章二维核磁共振谱第六章经典质谱技术6学时第七章现代质谱技术4学时第一章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scopy)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微粒性和波动性→波粒二象性波动性有关的关系式:吸收光谱与能级跃迁:Lambert-Beer Law:分子的能级图E总= E电+E振+E转+E平Lambert-Beer LawA=-lgT=εL C Lambert Beer Law第二节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知识分子轨道(molecular orbitals):概念:分子中的电子能级成键轨道(bonding orbitals)反键轨道(antibonding orbitals) 分子轨道的种类σ轨道 σs 、σs *、σp 、σp *、σsp 、σsp * π轨道 πp 、πp *、πpd 、πpd *、πdd 、πdd * 电子跃迁及类型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σ→σ*> n →σ*≥ π→π*> n →π* 紫外光谱图最大吸收波长:λmax 最大吸收峰ε值:εmax 横坐标——波长λ,以nm 表示。

纵坐标——吸收强度,以A (吸光度)或ε(mol 吸光系数)、log ε、T%(百分透光度)表示。

吸收带(i)R 带 [来自德文Radikalartig(基团)]由n-π*跃迁引起。

或者说,由带孤对电子的不饱和基团产生。

R 带举例:特点: λmax >250nm ,εmax <100 (ii)K 带[来自德文Konjugierte(共轭)] 由共轭体系的π-π*跃迁引起。

例如:N=O ¡¡¡¡¡特点:λmax 210-250nm ,εmax >10000 (iii)B 带和E 带均由苯环的π-π*跃迁引起。

波谱解析

波谱解析
用?
6.如何判断EI分子离子峰?
7.何谓软电离技术?质谱测定常用的软电离技术有哪些?
在质谱分析中,离子源是将分子离解成离子或解离成碎片,在这里分子失去电子,生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分子离子可进一步裂解,生成质量更小的碎片离子。由于离子化所需要的能量随分子不同差异很大,因此,对于不同的分子应选择不同的离解方法。通常称能给样品较大能量的电离方法为硬电离方法,而给样品较小能量的电离方法为软电离方法,后一种方法适用于易破裂或易电离的样品。
二者的异同点
二者都是红外光谱上的峰。基频峰是振动能级由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泛频峰是振动能级由基态跃迁至第二振动激发态、第三激发态等。基频峰一般都较大,因而基频峰是红外光谱上最主要的一类吸收峰。泛频峰可以观察到,但很弱,可提供分子的“指纹”,是红外光谱中的峰跃迁禁阻峰。
两者都是红外光谱上的峰,如果懂得,对分析红外光谱图很有用。泛频峰的存在增加了红外光谱的复杂性,但是增强了红外光谱的特征性。取代苯的泛频峰出现在2000~1667cm-1的区间,主要由苯环上碳-氢面外的倍频峰等构成,特征性较强,可用于鉴别苯环上的取代位置,但峰强常常较弱,也有可能被淹没。
一、名词解释
1.生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增色效应、减色效应
2.基频峰、倍频峰、组合频、振动耦合、费米共振
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若振动能级由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峰。
泛频峰:在红外吸收光谱上,除基频峰外,还有振动能级由基态跃迁至第二振动激发态、第三激发态等现象,所产生的峰称为泛频峰。
“软”是相对于最常用的电子电离EI而言。采用软电离技术容易获得能指明相对分子质量的准分子离子(M+H)+、(M-H)+,,但能供结构信息的碎片离子较少。

波谱解析期末试题及答案

波谱解析期末试题及答案

波谱解析期末试题及答案试题一:1. 什么是波谱解析?为什么它在科学研究中如此重要?2. 简要描述一下光的波动理论和量子力学对波谱解析的贡献。

3. 请解释以下术语:离子化能,激发态,自旋磁矩。

4. 为什么波谱解析在化学和物理学中常用于确定物质的结构和组成?5. 请列举至少三种波谱技术,并简述其原理和应用领域。

答案:1. 波谱解析是一种研究物质光谱(包括电磁波谱和粒子波谱)的方法,通过分析光谱中的特征峰值、强度和频率等参数,来推断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波谱解析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因为光谱数据能够提供关于物质的能级结构、相互作用以及粒子性质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2. 光的波动理论和量子力学是波谱解析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

光的波动理论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长和频率等特性。

量子力学则基于粒子和能级的概念,解释了微观领域的光谱现象。

这些理论使得我们能够理解和解释光谱现象,并推导出许多重要的波谱分析方程式。

3. 离子化能是指将一个原子或分子从束缚态转变为离子的最小能量。

激发态是指原子或分子在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的状态。

自旋磁矩是指由于自旋而产生的磁矩,其大小与电子自旋的角动量有关。

4. 波谱解析在化学和物理学中被广泛应用于确定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通过分析不同波长或频率范围的光谱特征,可以得到物质的能级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等信息。

这对于研究新材料性质、分析化学成分以及理解化学反应机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 波谱解析涉及许多技术,以下列举了三种常见的波谱技术:a.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该技术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来推测物质的电子能级结构和溶液浓度等。

它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和生物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b.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通过测量物质在红外光区域的吸收和散射来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振动特性。

它在有机化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c. 核磁共振光谱:核磁共振光谱通过测量物质中核自旋的能级跃迁来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组成和化学环境。

波谱原理及解析

波谱原理及解析

波谱原理及解析波谱原理是指通过分析物质的光谱特性,来获取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一种方法。

波谱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分析手段,它可以用来鉴定物质的种类、结构和纯度,对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波谱原理及其解析方法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波谱的基本原理。

波谱是指物质在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线时产生的光谱。

光谱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线组成的,它可以通过分光仪进行分析和记录。

根据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可以得到不同的光谱图像,从而推断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波谱分析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几种方法。

紫外可见光谱主要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含量,它通过分析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情况来推断物质的结构。

红外光谱则是用来分析物质的功能团和分子结构,它通过分析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情况来得出结论。

质谱是一种通过分析物质的质荷比来确定其分子结构和质量的方法,它对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组成有着很高的分辨率。

核磁共振则是一种通过分析物质中核子的旋转和共振现象来得出结论的方法,它对物质的结构和构象有着很高的分辨率。

波谱解析的过程主要包括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数据分析三个步骤。

在预处理阶段,需要对采集到的波谱数据进行去噪、平滑和基线校正等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在特征提取阶段,需要通过数学和统计方法来提取波谱数据中的特征参数,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在数据分析阶段,需要利用化学信息学、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来对波谱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得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总之,波谱原理及解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它可以用来鉴定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对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波谱的基本原理和解析方法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波谱分析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发展。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波谱解析是一种审查事物性质的分析技术,它基于物质与辐射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观察和研究光、电磁波、声波等辐射的频率或波长分布特征,从中获取有关物质的结构、成分、性质等信息。

在波谱解析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下面将就其中的几个进行解释:
1. 光谱:光谱是指在光学仪器上通过分光装置观察到的辐射能量强度与波长或频率的关系图像。

光谱可以提供光的成分、色彩、强度、温度等信息,是波谱解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一种常用的波谱解析方法,用于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浓度。

当物质受到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时,它会吸收一部分光能,而受到吸收的光谱可以被记录下来从而得到有关物质的信息。

3.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一种利用红外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波谱解析方法。

红外光谱可以分析物质的化学结构、键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功能基团等信息。

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药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4. 质谱:质谱是一种将物质分子进行离子化并进行质量分析的波谱解析方法。

质谱可以提供物质的分子量、元素组成以及化合物分析等信息。

质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环境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5. 核磁共振波谱:核磁共振波谱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外加磁场和射频辐射作用下的特征信号进行分析的波谱解析方法。

核磁共振波谱可以提供物质的分子结构、化学环境、官能团等信息,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

波谱解析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手段,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众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解析和研究波谱,可以揭示物质的本质和行为,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医学诊断等提供重要支持。

波谱解析-解谱步骤

波谱解析-解谱步骤

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解析UV应用时顾及吸收带的位置,强度和形状三个方面。

从吸收带(K带)位置可估计产生该吸收共轭体系的大小;从吸收带的强度有助于K带,B带和R 带的识别;从吸收带的形状可帮助判断产生紫外吸收的基团,如某些芳香化合物,在峰形上可显示一定程度的精细结构。

一般紫外吸收光谱都比较简单,大多数化合物只有一、两个吸收带,因此解析较为容易。

可粗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如果化合物在220~800nm区间无吸收,表明该化合物是脂肪烃、脂环烃或它们的简单衍生物。

②如果在220~250nm间显示强吸收(ε近10000或更大),表明有R带吸收,即分子结构存在共轭双烯或α,β—不饱和醛、酮。

③如果在250~290nm间显示中等强度(ε为200~1000)的吸收带,且常显示不同程度精细结构,表明结构中有苯环或某些杂芳环的存在。

④如果在290nm附近有弱吸收带(ε<100),则表明分子结构中非共轭羰基。

⑤如果在300nm上有***度吸收,说明该化合物有较大的共轭体系;若***度吸收具有明显的精细结构,说明为稠环芳、稠环杂芳烃或其衍生物。

(二)红外光谱1. 解析红外光谱的三要素(位置、强度和峰形)在解析红外光谱时,要同时注意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峰形。

吸收位置是红外吸收最重要的特点,但在鉴定化合物分子结构时,应将吸收峰的位置辅以吸收峰强度和峰形综合分析。

每种有机化合物均显示若干吸收峰,对大量红外图谱中各吸收峰强度相互比较,归纳出各种官能团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范围。

只有熟悉各官能团红外吸收的位置和强度处于一定范围时,才能准确推断出官能团的存在2 .确定官能团的方法对于任何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均存在红外吸收的伸缩振动和多种弯曲振动。

因此,每一个化合物的官能团的红外光谱图在不同区域显示一组相关吸收峰。

只有当几处相关吸收峰得到确认时,才能确定该官能团的存在。

例1. 甲基(CH3):2960cm-1和2870cm-1为伸缩振动,1460cm-1和1380cm-1为其弯曲振动。

综合波谱解析

综合波谱解析

谢谢
THANKS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 高通量技术: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实现同时对多个样品进行快速 、高效的波谱检测和分析。这将大大提高波谱解析的效率和吞吐量,满足大规 模样品分析的需求。
• 多维度信息获取:未来波谱技术将更加注重多维度信息的获取,如时间分辨、 空间分辨等。这将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物质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等信息,为 科学研究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用于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如测定混合物 中各组分的含量。
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用于研究无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学键和 振动模式等。
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用于研究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 的关系。
03 核磁共振波谱解析
CHAPTER
核磁共振原理
核磁共振现象
当原子核置于强磁场中,其自旋磁矩与外加磁场相互作用,产生能级分裂。当外加射频场满足一定条件时,原子核发 生能级跃迁,产生核磁共振信号。
化学位移
不同化学环境中的原子核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表现为化学位移现象。通过测量化学位移,可以推断出原子核所处的 化学环境。
偶合常数
相邻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核磁共振信号的分裂,形成多重峰。偶合常数反映了这种相互作用的 强度,可用于推断分子结构。
核磁共振仪器与操作
01 02
核磁共振仪组成
主要包括磁体、射频系统、检测系统、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 。其中,超导磁体提供强磁场环境,射频系统用于激发原子核产生共振 信号,检测系统接收并处理信号。
仪器构造
质谱仪主要由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三部分组成。离 子源负责将样品电离成离子,质量分析器根据离子的质荷比 进行分离,检测器则用于检测并记录离子信号。

波谱原理及解析

波谱原理及解析

波谱原理及解析
波谱原理是指物质分子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下,吸收或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从而产生特定的光谱现象。

波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它通过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或发射情况,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本文将介绍波谱原理及解析的相关知识。

波谱原理主要包括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两种。

吸收光谱是指物质吸收特定波长光线后产生的光谱现象,而发射光谱是指物质受到激发后发射特定波长光线的光谱现象。

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都具有独特的特征峰,通过测量这些特征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波谱解析是指利用波谱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和鉴定的过程。

波谱解析的关键是准确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或发射情况,并将这些数据与已知标准进行比对,从而得出样品的成分和结构信息。

波谱解析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和复杂的数据处理方法,需要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在波谱解析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是样品的制备和处理,样品的制备和处理对波谱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必须严格控
制样品的制备条件和处理方法。

其次是仪器的选择和操作,不同波谱技术需要不同的仪器和操作方法,必须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操作条件。

最后是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波谱数据的处理和解释需要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和方法,必须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处理和解释,才能得出可靠的分析结果。

总之,波谱原理及解析是一门重要的分析技术,它在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波谱原理及解析的知识,对于开展科研工作和进行实验分析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引起大家对波谱原理及解析的兴趣,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紫外吸收光谱1. 紫外吸收光谱系分子吸收紫外光能、发生价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亦称电子光谱。

2. 曲折或肩峰:当吸收曲线在下降或上长升处有停顿或吸收稍有增加的现象。

这种现象常由主峰内藏有其它吸收峰造成。

3. 末端吸收:是指紫外吸收曲线的短波末端处吸收增强,但未成峰形。

4. 电子跃迁选律:P95. 紫外吸收光谱的有关术语:P12-136. Woodward-fieser规那么: P217. Fieser-kuhns规那么:P23 红外吸收光谱1. 振动偶合:分子内有近似相同振动频率且位于相邻部位〔两个振动共用一个原子,或振动基团间有一个公用键〕的振动基团,常常彼此相互作用,产生二种以上基团参加的混合振动,称之为振动偶合。

2. 基频峰:本征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本征吸收带,又称基频峰。

3. 倍频峰:由于真实分子的振动公是近似的简谐振动,不严格遵守⊿V=±1的选律,也可产生⊿V=±2或±3等跃迁,在红外光谱中产生波数为基频峰二倍或三倍处的吸收峰〔不严格等于基频峰的整数倍,略小〕称为倍频峰。

4. 结合频峰:基频峰间的相互作用,形成频率等于两个基频峰之和或之差的峰,叫结合频峰。

5. 泛频峰:倍频峰和结合频峰统称为泛频峰。

6. 热峰:跃迁发生在激发态之间,这种跃迁产生的吸收峰称为热峰。

7. 红外非活性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的振动称红外非活性振动。

核磁共振光谱1. 磁偶极子:任何带电物体的旋转运动都会产生磁场,因此可把自旋核看作一个小磁棒,称为磁偶极子。

2. 核磁距:核磁偶极的大小用核磁矩表示。

核磁矩与核的自旋角动量〔P〕和e/2M的乘积成正比。

3. 进动: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中一方面自旋一方面以一定角度〔θ〕绕磁场做盘旋运动,这种现象叫做进动。

4. 核磁共振:当射频磁场的能量〔〕等于核自旋跃迁能时〔〕,即旋转磁场角频率〔〕与核磁矩进动角频率〔〕相等时,自旋核将吸收射频场能量,由α自旋态〔低能态〕跃迁至β自旋态〔高能态〕。

波谱原理及解析

波谱原理及解析

波谱原理及解析
波谱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方法,它通过分析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或发射光谱,来获取物质的结构信息和化学性质。

波谱原理及解析是波谱分析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对波谱原理及解析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波谱原理是指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吸收或发射光线的规律。

不同物质在不同波长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吸收或发射特性,这是由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原子组成不同而导致的。

通过对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或发射光谱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从而实现对物质的研究和分析。

其次,波谱解析是指利用仪器对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或发射光谱进行测量和分析。

常见的波谱解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或发射光谱,来获取物质的结构信息和化学性质,从而实现对物质的分析和鉴定。

波谱原理及解析在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领域,波谱原理及解析可以用于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从而实现对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研究。

在生物和医药领域,波谱原理及解析可以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实现对生物体内部分子的研究和诊断。

在环境领域,波谱原理及解析可以用于分析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从而实现对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的评估。

总之,波谱原理及解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或发射光谱进行分析,来获取物质的结构信息和化学性质。

波谱原理及解析在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波谱原理及解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波谱解析综合解析解读

波谱解析综合解析解读

不大有效。
Br: 79Br: 81Br=1:1
5.结构式的推定 总结所有的官能团和结构片段,并找出各结构单元的关
系,提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结构式
6.用全部光谱材料核对推定的结构式
① 用IR核对官能团。
② 用13C-NMR核对碳的类型和对称性。
③ 用1H-NMR核对氢核的化学位移和它们相互偶合关系, 必要时与计算值对照。
的组成,进而得到可能的分子式。
(3)结合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推测简单烃类等分子的分 子式。
(4)综合光谱材料与元素分析确定分子式
(a)确定碳原子数:
从13C-NMR 宽带去偶谱的吸收峰数,得出碳原子的类 型数。在分子无对称因素的条件下,一条谱线即为一个 碳。
如用反转门控去偶法得到的谱图,峰高才与碳数成比 例。算出峰高总和,即可求出碳原子数。
(c) 确定氧原子数 由IR确定有无 υOH、υC=O和υC-O-C的特征吸收谱带以及
前面提到的由 13C-NMR和1H-NMR求得的氢原子数之间有 无差别,或从有无 C=O或C-O峰来确定含氧原子的可能性, 并可进一步用 13C-NMR,1H-NMR 和MS等有关峰数确定。
若MS中的分子离子峰是奇数时,此时含 N原子,研究是 否含硝基或亚硝基。
利用 IR检查是否含有相应的官能团,以确定是否含有硫、 磷。
由于有关重键、完全不含有与氢相连结的 C-S-C键及CS-S-C键等,在 IR中并不显示强的吸收带,从其它图谱也 只能得到间接的信息,所以应从整体综合判断确定硫和磷 原子,当然从 MS中也可以得到是否含硫原子的信息。
3.计算不饱和度 分子式确定后,可方便的按下式计算出不饱和度来: U=n4+1+(n 3-n1)/2
4.各部分结构的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普解析念山摘第一章紫外光谱一、吸收光谱的基础知识1、分子总能量E分子=E平动+E转动+E振动+E电子;且E平动<E转动<E振动<E电子2、Lambert-Beer定律A=E·C·l=lg(I0/I)A:吸光度C:溶液浓度l:液层厚度ε(摩尔吸收系数):E:吸光系数 E1%1cm= ε*10/ME1%1cm(百分吸收系数):I o:入射光强度I:透射光强度二、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知识1、几种跃迁的波长变化和能量变化λ:n→π*>π→π*>n→δ*>δ→δ*E:δ→δ*>n→δ*>π→π*>n→π*(1)δ→δ*跃迁:常作溶剂(2) n→δ*跃迁:有饱和杂原子(3)π→π*跃迁:不饱和双键、三键和偶氮化合物(4) n→π*跃迁:不饱和杂原子2、几种跃迁带:(1)R带:n→π*不饱和杂原子,吸收峰弱ε<100(2)K带:π→π*共轭体系,ε>10000(3)B带:π→π*苯环的吸收峰,ε~220左右(4)E带:π→π*苯环的共轭体系和衍生物的跃迁3、生色团(发色团):结构中含π电子的基团,跃迁时可以产生吸收峰4、助色团:连在生色团上的具有孤对电子的基团,如—OH、-Cl等5、红移:波长增加,能量降低蓝移:波长减小,能量升高6、溶剂的pH;酸性物质:λ↑酸性溶剂碱性物质:λ↓酸性物质:λ↓碱性物质碱性溶剂:λ↑7、空间位阻减小,影响共轭体系的共平面,导致λ↓,E↑三、紫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含饱和杂原子的化合物,跃迁的R带在270~300之间(ε<100),所以想观察此吸收带的颜色,浓度需要足够大2、Woodsward-Fieser规则:基值(共轭二烯基本吸收带)结构特征/官能团增加值(nm)217nm 同环(共轭)二烯36烷基/环基5 环外双键-Cl,-Br共轭双键30 -SR-OCOR 0-OR 6-NR1R260【注】:该规则只适用于共轭二、三、四烯的计算计算方法:K带吸收波长λmax=基值(217)+结构特征/官能团对应的增加值3、Fieser-Kuhn公式超过四烯以上的共轭多烯λmax=114+5M+n(48-1.7n)-16.5R endo+10R exoε=1.74*104nM:烷基数n:共轭双键数R endo:环内双键数R exo:环外双键数4、共轭不饱和醛酸酮酯的λmax经验参数基值-波长(nm)-OAc 6α、β-不饱和醛207-OR α35α、β-不饱和酮215 β30α、β-不饱和六元环酮γ17 α、β-不饱和五元环酮202 δ31 α、β-不饱和酸或酯193 -SR β85增加值-增加波长(nm)-Cl α15共轭双键30 β12烷基或环基α10-Brα25 β12 β30 γ或更高18 -NR1R2β95-OH α35 环外双键(不包括C=O) 5 β30 同环二烯39γ505、共轭体系越大,λ越长(越大),峰越强6、黄酮类化合物与UV(紫外吸收光谱)的关系OABO公用共轭的双键A环:苯甲酰系统;为II带B环:桂皮酰系统;为I带(1)甲醇钠是强碱,诊断分子中是否有4’—OH。

如果有,则峰带红移(长移)40~60nm;(2)AlCl3和HCl+AlCl3分别作溶剂图谱结果比对:AlCl3可以和B环上的邻二酚羟基及A、C环上的OH O形成螯合物而引起普带I、II红移。

*若图谱相同,则无邻位二羟基*若图谱不同,则有邻位二羟基(3)醋酸钠仅能使酸性较强的7-OH和4’-OH解离:*带I红移,则B环上有4’-OH;*带II红移,则存在7-OH7、紫外光谱的经验规律210~250nm 强吸收可能有两个共轭双键250~300nm强吸收C=O弱吸收苯或芳杂环强度很大3~5个共轭双键300nm以上强吸收共轭双键>500 200~800nm 无吸收饱和化合物构象异构λmax大反式λmax小顺式环己烷取代物中共轭度越大,λmax越大第二章红外光谱第二节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一、红外光谱是分子吸收红外光振动产生的,故又叫振动-转动光谱。

1、红外光区的划分近红外区:0.78~2.5μm(12820~4000/cm)中红外区:2.5~25μm(4000~400/cm)远红外区:25~300μm(400~33/cm)2、吸光度的计算(Lambert-Beer定律)A=lg(1/T)=-lg T=-lg(I/I0)=lg(I0/I)=lg I0-lg IA:吸光度; T:透光率 I0:入射光强度 I:透射光强度3、红外光谱法的特点特征性强,用时短,用量少,可用于定性分析和结构鉴定应用范围广,可从气体、液体到固体,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分子到高分子化合物的分析(但是同系物质检部以测定)二、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1、红外吸收产生的条件ΔE红外光=E分子吸收Δμ偶极矩≠02、胡克定律ν=0.5(k/m)0.5/π=0.5[k(m A+m B)/m A*m B]0.5 /π其中m=m A*m B/(m A+m B)k:力常数(N/m); m:折合质量(g); m A、m B:A和B的摩尔质量(g)ν:频率(Hz)3、波数的计算ν~=0.5/πc(k/m)0.5=1307(k/m)0.5=1307[k(m A+m B)/m A*m B]0.5ν~:波数(单位为“个”); c光速:c≈3*108m/s三、双原子分子振动的量子力学处理1、分子振动能量E v=(v+0.5)*0.5h(k/m)0.5/π=(ν+0.5)hν(v=0,1,2,3……)V=0:基态;h:普朗克常数ν:频率2、几种化学键的吸收峰C-H 不饱和键3000/cm以上饱和键3000/cm以下,但距3000/cm不远C-C 1200/cm左右C-O 1100/cm左右C-Cl 800/cm左右C-Br 550/cm左右C-I 500/Cm左右由于k C≡C>k C=C>k C-C,所以红外振动波数ν~C≡C>ν~C=C>ν~C-Cν~C-H>ν~C-C<ν~C-O>ν~C-Cl>ν~C-Br>νC-Iν~C-H=2900/cm; ν~O-H=3600~3200/cm; ν~N-H=3500~3300/cm3、几个基本点键能/振动频率C≡C(2000~2200)>C=C(1600~1700)>C-C(1100~1200)分子振动能量νas>νs>δ理论上:非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最多为3n-6个,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最多为3n-5个四、吸收峰的影响因素羰基C=O分子内因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νC=O=1715;当羰基上的苯环越多,νC=O下降越快。

给电子基可使C=O电子云密度增加,从而使μ变大,νC=O增加;吸电子基则使C=O 电子云密度下降,μ更接近0,所以使μ变小,νC=O减小。

Br可使羰基的电子云回到苯环上去。

1、影响吸收普带位置的因素内部因素电子效应诱导效应给电子基可使C=O电子云密度增加,从而使μ变大,νC=O增加;吸电子基则使C=O电子云密度下降,μ更接近0,所以使μ变小,νC=O减小。

共轭效应使双键键强度降低,力常数减小,双键基团的吸收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共同影响看那种效应的影响更大空间效应场效应立体结构中:通过空间作用使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而产生空间位阻共轭体系具有平面性质。

若因邻近基团体积大或位置太近而使共平面性发生破坏或偏离,使共轭体系受影响,原来因共轭效应而处于低频的振动吸收将向高频位移跨环效应—环张力由于构成小环的碳碳单键为了满足小内角的要求,需要碳原子提供较多的p轨道成分(键角越小碳键的p轨道成分越多),而使碳氢有较多的s轨道成分,C、H形成分子轨道时电子云重叠增加,碳氢键强度增加,吸收频率升高氢键效应氢键的形成使参与形成氢键的原化学键力常数降低,吸收频率向低频移动分子间氢键使νOH向低频移至3200~2500/cm,游离羧酸的νC=O移至1760/cm左右分子间氢键可使吸收带明显向低频方向移动互变异构—振动耦合效应相同的两个基团在分子中靠的很近时,其相应的特征吸收峰常发生分裂,形成两个峰2、知识点(1)δCH~1380/cm左右各出现一个峰,峰高≈1:1 异丙基且二峰相连,只有尖端开叉:峰高≈2:1 叔丁基(2)醛里面有费米共振峰,酮里没有。

(3)羧基峰比双键峰强很多第三节特征基团与吸收频率红外光谱的两个区域:特征区(官能团区)4000~1300/cm;指纹区:1300~400。

一、特征区(峰少而强)4000~2500/cm O-H、C-H、N-H的伸缩振动2500~1600/cm C≡N、C≡C、C=O、C=C等不饱和基团特征区1600~1450/cm 苯环骨架1600~1300/cm -CH3-、-CH2-、-CH-以及-OH二、指纹区(峰较多)1300~400/cmC-O、C-N、C-X、C-H、O-H、C-C等饱和的基团特点峰多而复杂,没有强的特征性三、相关峰一个基团有数种振动形式每种具有红外活性的振动都相应给出一个吸收峰,这种相互依赖相互佐证的吸收峰就叫相关峰.四、有机化合物各种官能团的特征吸收(一)烷烃类化合物1、直链饱和烷烃νCH在3000~2800/cm附近,随着环张力增加νCH向高频区移动:νCH的范围-CH3νCH νas2970~2940/cmνs2875~2865/cm-CH2νas2932~2920/cmνs2855~2850/cm -CH 2890附近,但是通常被-CH3和-CH2覆盖-CH2-(环丙烷)2990~3100/cm-CH3δCH δas~1450/cmδs~1380-CH2-δ~1465/cm-OCH3Δδ~1430/cm-COCH3Δδ≥2000/cm(-CH2-)nδ≥700(二)烯烃类化合物sp2杂化碳γ=C H或γ≡CH>30001、ν=CH:烯烃类化合物ν=CH多>3000/cm,一般在3100~3010/cm;2、νC=C:无共轭的νC=C一般在1690~1620/cm,共轭的νC=C在1600/cm附近,强度增大。

3、γ=CH:多位于1000~690/cm之间,是烯烃类化合物的最重要振动形式,可判断双键的取代类型。

不同取代类型的γ=CH取代类型振动频率(/cm)吸收峰强度RCH=CH2900和910 强峰R2C=CH2890 中强峰~强峰RCH=CR’H(顺式) 690 中强峰~强峰(比反式强)RCH=CR’H(反式)970 中强峰~强峰(比顺式弱)R2C=CRH 840~790 中强峰~强峰-(CH2)n- 725 中强峰(三)炔烃类化合物炔烃类化合物主要有ν≡CH和νC≡C吸收峰ν≡CH3360~3300/cm,峰强且尖锐;νC≡C2260~2100/cm中等偏弱峰;RC≡CH:νC≡C2140`2100/cm;R’C≡CR:νC≡C2260~2190/cm;(四)芳香族化合物不同类型本衍生物的γ=CH取代类型剩余氢形式振动频率(/cm)强度单取代五个相邻氢~750、~690 两个强峰1,2-二取代四个相邻氢~750 强峰孤立氢900~860 弱峰1,3-二取代810~750、强峰、中强峰三个相邻氢725`6801,4-二取代两个相邻氢860~800 强峰810~750、1,2,3-三取代三个相邻氢强峰、中强峰725`680865~810、1,3,5-三取代孤立氢强峰、弱峰730~675孤立氢900~860 弱峰1,2,4-三取代两个相邻氢860~800 强峰1,2,3,5-四取代孤立氢875~860 弱/强峰1,2,3,4-四取代 两个相邻氢~800 强峰 1,2,4,5-四取代- - - 五取代 孤立氢875~860弱峰(五)醇类和酚类化合物 游离醇或酚νOH 3650~3600/cm 弱/强峰;峰形尖锐 形成氢键的醇或酚νOH 3500~3200/cm 强宽峰νC-O1250~1000/cm —醇类和酚类的C-O 和O-H 的伸缩振动化合物 C-O 伸缩振动(/cm )O-H 伸缩振动(/cm)酚类1220 3610 叔醇 1150 3620 仲醇 1100 3630 伯醇10503640δOH1400~1200/cm峰相互干扰(六)醚类化合物 脂肪醚νC-O1150~1050/cm ;νs 1275~1200/cm芳香醚νC-Oνas 1075~1020/cm(七)羰基化合物νC=O多在1850~1650/cm之间各种羰基化合物的伸缩振动频率(/cm)(无共轭体系,)酸酐I 酰氯酸酐II 酯醛酮羧酸酰胺1810 1800 1760 1735 1725 1715 1710 1690若有共轭,则向低频移动1、醛类化合物伸缩振动νC=O1725/cm附近;其中νC-H有两个吸收峰:2820/cm、2720/cm(峰尖锐)2、酮类化合物伸缩振动νC=O1715/cm附近;3、羧酸盐及羧酸(1)νOH:游离一般3550/cm处,峰形尖锐;缔合一般3000~2500/cm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