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文博区规划设计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市文博区规划设计说明
一、规划范围及指标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是鄂中南重要的中心城市,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蔚为大观,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古城位于荆州中东部,是全国文化重点保护单位,建历史达2600多年,春秋战国时期,20代楚王定都荆州,历时411年,是楚文化发祥地。荆州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地市级十家优秀博物馆之首,也是国家授予的4A级旅游景点。
荆州市文博区位于荆州古城的西北角,紧临古城墙及护城河。规划范围西北方向紧依荆州古城墙绿化区,南抵荆中路,东至三义街与荆北路。规划总面积50.43公顷,一期规划面积40.77公顷,二期规划面积5.76公顷,三期规划面积3.90公顷。其西北有荆州古城墙(西门—大北门)及其绿化带,南有西湖公园,东有三国文化步行街、三义街片区及洗马池公园。现状水体面积19.05公顷,建筑占地面积6.38公顷,绿地面积12.78公顷,场地面积12.22公顷。设计后水体面积18.29公顷(规划将三国公园与西湖公园水系进行沟通,水体除新建文物保护中心以及形成城市道路略占水面外,其余水岸线型及面积均未变动,基本符合荆州市城市蓝线规划要求:水面面积18.49公顷),建筑占地面积3.8公顷,绿地面积12.18公顷,道路铺装面积11.17公顷,停车场面积0.6公顷。
二、现状综述
规划范围内用地较为平坦,无明显起伏,三国公园东南角土山为最高点。水域面积相对于整个文博区所占比例为37.77%,相对于原三国公园所占比例超过50%,陆域空间有限,因此土地的高效利用是设计的重点。现状植被茂密,不乏古树名木,绿树鳞波,风景优美应加以保护和利用。现状交通通达性较好,以水泥硬质路面为主,游线组织须优化提升,服务配套以经营性餐饮类居多,需要同周边资源整合。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园林游赏空间内涵不足,主线不清晰,原三国公园有其名而无实际内涵。
三、规划依据
1、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2、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
3、荆州市城市蓝线规划
4、荆州市古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5、1:1000现状地形图
四、规划目标
建设兼具文物保护,文物与艺术展示,三国文化与荆楚文化体验,市民休闲休憩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五、规划原则
本规划建设贯彻落实“因形随势的原则、显城露水,营造环境原则、突出三国文化与荆楚文化的原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原则、生态环境可持
续发展原则”的设计原则。
1、因形随势的原则
充分掌握和利用原有地形条件的特点,“因形随势”地加以利用和发挥相当重要。通过对地势的改造还可以使植物景观取得层次上的丰富多彩。
2、显城露水,营造环境原则
通过对树木的合理规划,形成若干视线走廊将该地域建成可望、可行、可游、可憩的带状亲水休闲绿地。
3、突出三国文化与荆楚文化的原则
突出三国文化与荆楚文化的特点,提炼文化特色及其精神,开展游憩活动景点,将文化融入景观之中。
4、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原则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突出水乡园林特征,创造优美的城市空间环境。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利用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荆州所蕴涵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5、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为维持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公共绿地及水域的构建,是规划重要的一环。目的除了生态平衡,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形成良性循环,亦在于改善人居环境,对于古城环境品质和景观,甚至都市居民休憩场所的需求皆有影响。
六、规划设计构思及立意
荆州市文博区规划设计的首要工作是确定文化主线,规划设计范围内三国文化,荆楚文化,道教文化各有表述,重点不突出。规划通过对荆州历史文脉及规划场地的解读确定以三国文化与荆楚文化为文博区灵魂主线,以三国公园游览区以及博物馆景区为功能核心,形成辐射带动,引领聚散关连。
规划通过对设计范围内现状实际情况的研究分析,最终确定以“三化”理念为整体设计指引,即土地使用价值的最大化,资源整合配置的最优化,空间景观呈现的最佳化。构建意境之园,生态之园,博览之园,在优美生态托盘的基础上,融入荆楚璀璨文明的内容表达,达到建设兼具文物保护,文物与艺术展示,三国文化与荆楚文化体验,市民休闲休憩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规划设计尊循“三个通盘考虑,一个完美结合”的重要思想,即文博区建设应与大遗址片区整体考虑,与荆州古城风貌整体考虑,与文博区整体考虑。让现代建筑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法与传统三国文化以及荆楚文化内涵完美结合。
规划设计以陆域土地的高效利用为重点设计内容,通过微地形的塑造,水系统梳理完善,植物的分割来组织围合空间,不减少水域面积,增加使用及游赏空间,提供给文博区足够的三国文化与荆楚文化展示托盘。在内容表达上,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特征及现有建设实际,重点体现三国文化与荆楚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建筑、文学、艺术等方面。建筑风格及形式与展示内容有文化内涵联系。在节能环保方面,充分重视节地,节水,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倡导绿色低碳。
七、景观功能分区及规划内容安排
荆州市文博区景观功能分区结构为:二心,一带,五区,多结点。以三国公园游览区及荆楚文化博览展示区作为文博区核心,以环湖陆域作为三国文化与荆楚文化展示带,串联五大功能区及若干文化景观节点,形成核心拥抱,辐
射带动的有机结构。
各景观功能分区及规划内容安排如下:
1、三国公园游览区
三国公园游览区充分保留原有三国公园文化肌理,以全面展示三国文化内涵为主旨,弘扬三国文化为基调,巧妙运用三国人物及典故,营造三国文化游览氛围,使三国公园名符其实。
规划上以满足游憩功能,将其自然存在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及旅游价值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合理布局,有效疏理地形环境,将三国文化中魏蜀吴等三国经典人物及故事通过丰富多样的景观设计元素,融合于自然之中。
公园西南角规划以西蜀文化为主要内容,设置有桃园结义、蜀国故事景观墙、聚义广场、桃园、三义桥、三义亭、三顾亭、三分亭、蜀寨门等景点。
公园北边岛屿上规划以魏国文化为主要内容,设置铜雀廊、点将台、演兵场、梅园、望梅桥、望梅止渴场景雕塑、洛神赋、解忧亭等景点。
公园东侧规划以东吴文化为主要内容,设置东吴水寨、草船借箭水上场景、张松献图、仲母教子、仲谋亭、竹简景观墙(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甘露亭、赋闲水榭、东吴故事景观墙、东吴形胜景观铺地、综合陈列馆地下入口等景点。
2、荆楚文化博览展示区
(1)博物馆
通过充分结合现状,博物馆规划布局呈︻型,将开元观三面环抱。博物馆景区景观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以提升,采用相对规则式设计手法,以对称的种植,矩形景观水池,结合凤舞意向,形成简洁大气的整体景观,局部结合建筑布局形式采用自由式布置。
规划拟保留建筑有主陈列楼,珍品馆部分建筑,库房及考古科研楼;拟拆除建筑有临时展馆,办公楼,珍品馆部分建筑,宿舍区大部分建筑拆除,新楼改造利用。规划拟新建建筑有综合陈列馆,多功能展示中心。
综合陈列馆位于现今三国公园西南,现有博物馆的北侧,既能够享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又能够与现状博物馆连成一体,形成文博区纵向主轴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级的楚文化展示与研究中心。
多功能展示中心位于博物馆景区西南角,建筑布局呈传统四合院落形式,采用荆楚传统建筑风格,入口处设置旅游接待中心。通过三重四合院落将各功能展厅进分割与连接,同时内设景观绿地、园路及特色景观小品,丰富游览线路的景观层次。
博物馆综合陈列馆与多功能展示中心建筑的建设受陆域面积的限制以及古城内建筑15米限高控制,为降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水域面积的减少,规划设计思路为:空间利用----立体拓展,综合高效;建筑形式----荆楚筑意,文化传承,采用四大设计手法:立形(基本形态),赋神(细部表现),筑意(楚韵意境),点晴(有凤来仪)。综合陈列馆与多功能展示中心均采用往地下拓展空间的设计手法,并使用节能环保材料,以达到节地,节水,绿色低碳的环保目标。
(2)开元观
规划对现有博物馆宿舍区进行了功能上的调整,将博物馆现有办公及临时展示建筑拆除,重点保护开元观古建筑群,并在其东西两侧新建若干建筑组团,完善道观功能格局。在景区外围绿地上塑造微地形,种植道观植物群落,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