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曼不动杆菌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院,Email:yvysll9@163.COrn
并提高我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及防控水平。
二、流行病学、耐药状况及主要耐药机制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
菌之一。根据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 测网数据显示,我国lO省市14家教学医院鲍曼不 动杆菌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16.11%,仪次于
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住院、入住监护室、 接受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暴露以及严重 基础疾病等"J。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见于危重患 者,常伴有其他细菌和(或)真菌的感染【s J。鲍曼不 动杆菌感染患者病死率高旧J,但目前缺乏其归闪病 死率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糖苷类抗生素耐药;(3)药物到达作用靶位量的减 少:包括外膜孔蛋白通透性的下降及外排泵的过度 表达。鲍曼不动杆菌基冈组显示¨3|,其富含外排泵
舒巴坦)、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
素。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xtensively
Resistant
Drug
A.baumannii,XDRAB)是指仅对1~2种
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药物[主要指替加环素和
(或)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Pan
Drug Resistant
baumannii,MDRAB)是指对下
列五类抗菌药物中至少三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 包括: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
A.baumannii,PDRAB]则指对
目前所能获得的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药物 (包括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均耐药的菌株心圳。目 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 在诸多困惑,制定针对该问题的权威共识将能规范
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定植一J。临床采集各类标 本时应当尽町能避免污染。(1)在采集血液、脑脊

鲍曼不动杆菌专家共识

鲍曼不动杆菌专家共识

鲍曼不动杆菌专家共识引言鲍曼不动杆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是一种罕见但具有高度致病性的细菌,引起的疾病被称为巴氏杆菌病(Melioidosis)。

这种疾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普遍存在,并且近年来出现了全球性扩散的趋势。

为了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管理和控制,国际上一些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以下的专家共识。

一、鲍曼不动杆菌的基本特征•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土壤杆菌科(Burkholderiaceae)。

•其细胞形态为短杆状或直杆状,具有某些生物学特征,如荚膜的存在。

•鲍曼不动杆菌喜欢生长在湿度适中、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特别是在稻田、蔗田等地。

•它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可以在氧气缺乏的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二、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疾病•巴氏杆菌病(Melioidosis)是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

患者可表现为肺炎、败血症、脓毒症、心内膜炎等症状。

•巴氏杆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划伤、呼吸道进入人体。

•巴氏杆菌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较高的发病率,但近年来也在非热带地区报告了越来越多的病例。

三、鲍曼不动杆菌的防控措施1. 个人防护•对于有可能接触鲍曼不动杆菌的人群,如农民、实验人员等,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

•在进入疑似鲍曼不动杆菌暴露区域后,应注意及时洗手和清洁工作场所,避免细菌的传播和扩散。

2. 环境控制•确保水质卫生,特别是稻田、蔗田等农田的灌溉水或水源。

•加强农田管理,控制土壤湿度,避免造成细菌繁殖的有利条件。

•对于疫区或高风险区域,可采取灭菌措施,如喷洒杀菌剂等。

3. 医疗防控•对于确诊或疑似巴氏杆菌病患者,应尽快转入隔离区进行治疗,避免细菌在医院内传播。

•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诊疗区域的隔离等,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四、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和研究进展•目前,针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主要是抗生素治疗,如氟喹诺酮类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等。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解读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解读
复方磺胺甲噁唑 哌拉西林 氨苄西林
抗菌药物
➢ 除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外,其余抗菌药的耐药率均>50% ➢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接近60%
2023/12/25
26
2005-2010年上海XX医院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变化
18.6% 41.9% 32.2% 44% 59.3% 68.1%
2023诊/12/2治5 与防控的宝贵经验。
9
一、概述:共识目的和意义
2023/12/25
10
具抗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5+1+2类药物
• 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
• 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 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包括哌拉 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 舒巴坦)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4.汪复等.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5):321-329 5.汪复等.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5-334 6.汪复等.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未发表)
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四环素
• 替加环素
• 多黏菌素
2023/12/25
11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
• 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A. baumannii,XDRAB
日本某医院46人感染超级细菌“多重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9人死亡
• 2010年09月06日据日本媒体近日披露,有46名患者在日 本帝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住院期间感染了几乎可以抵 抗所有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其中9名患者的死亡因感染此种病菌所致。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耐药率(%)
菌株(株)
22774
33945
36001
36216
43670
47850
1.汪复等.2005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5):289-295
4.汪复等.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5):321-329
整理课件ppt 3.汪复等.2007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5):325-333
6.汪复等.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未发表)
14
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
2005-2010年CHINET细菌耐药监测提示:不动杆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
整理课件ppt
10
MDR-XDR-PDR
MDR
Multi Drug Resistant (多重耐药)
XDR
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广泛耐药)
PDR
Pan Drug Resistant (全耐药)
整理课件ppt
11
MDR
≥3 类抗菌药 物耐药
XDR
仅1-2种药物 敏感(一般指 多粘菌素和替 加环素)
2.汪复等.2006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1):1-9
5.汪复等.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5-334
整理课件ppt Weingarten CM et al.Pharmacotherapy 1999;19:1080-1085
5
目前针对鲍曼不动杆菌并没有指南可供参考 为规范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疗,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共识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共识

应用前景和展望
01
拓展共识应用范围
在不断完善《鲍曼不动杆菌治疗共识》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更广泛
的领域,如烧伤、ICU等,为更多患者提供有效的诊疗方案。
02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引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不断完善和
提升《鲍曼不动杆菌治疗共识》的水平。
03
推动科研创新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投入,开展针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研
02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治疗现状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
1 2 3
天然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天然耐药性,对多种常用抗 菌药物表现为耐药。
获得性耐药
通过基因突变或外部环境因素影响,鲍曼不动 杆菌可能获得新的耐药基因,导致耐药性增强 。
耐药机制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药物外排泵 、药物靶点改变以及产生灭活酶等。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共识》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共识概述 •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治疗现状 •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 临床案例分析 • 共识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01
共识概述
背景和目的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由于其多耐药 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规范鲍曼不动杆菌 的治疗,提高感染控制效果,降低耐药率,制定《鲍曼不动 杆菌治疗共识》至关重要。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类等,但对于耐药的鲍曼不 动杆菌感染治疗效果有限。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对多种耐药菌具有广 谱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04
临床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作者:陈佰义, 何礼贤, 胡必杰, 倪语星, 邱海波, 石岩, 施毅, 王辉, 王明贵, 杨毅, 张菁, 俞云松作者单位:陈佰义(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沈阳,110001), 何礼贤,胡必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倪语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邱海波,杨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石岩(北京协和医院), 施毅(南京军区总医院), 王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明贵,张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俞云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刊名:中华医学杂志英文刊名: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年,卷(期):2012,92(2)被引用次数:31次1.Peleg AY;Seifert H;Paterson DL Acinetobacter baumannii:emergence of a successful pathogen[外文期刊] 2008(3)2.Falagas ME;Koletsi PK;Bliziotis IA The diversity of definitions of multidrug-resistant (MDR) and pandrug-resistant (PDR)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20063.Paterson DL;Doi Y A step closer to extreme drug resistance (XDR) in gram-negative bacilli 20074.Falagas ME;Karageorgopoulos DE Pandrug resistance (PDR),extensive drug resistance (XDR),and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among Gram-negative bacilli:need for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in terminology 20085.Zhou H;Yang Q;Yu YS Clonal Spread of Imi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mong different cities of China[外文期刊] 20076.Perez F;Hujer AM;Hujer KM Global challenge of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20077.Munoz-Price LS;Robert AW Acinetobacter Infection 20088.Guardado AR;Blanco A;Asensi V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meningitis in neurosurgical patients with intraventricular catheters:assessmen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外文期刊] 2008(4)9.Lenie D;Alexandr N;Harald S An increasing threat in hospitals: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200710.杨启文;王辉;徐英春腹腔感染细菌流行病学调查 200911.Falagas ME;Karveli EA;Kelesidis I Community-acquired Acinetobacter infections[外文期刊] 200712.Galani I;Flora K;Maria S Colistin susceptibility testing by Etest and disk diffusion methods[外文期刊] 2008(5)13.Zhou H;Zhang T;Yu D Genomic analysis of the 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train MDR-ZJ06 widely spread in China 201114.Bergogne E;Towner KJ Acinetobacter spp. as Nosocomial Pathogens: Microbiological,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1996 Scola B;Gundi VA;Khamis A Sequencing of the rpoB gene and flanking spacers for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Acinetobacter species 200616.Turton JF;Woodford N;Glover J Identification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by detection of the blaOXA-51-like carbapenemase gene intrinsic to this species[外文期刊] 200617.Ecker JA;Massire C;Hall TA Identification of Acinetobacter species and genotyping ofAcinetobacter baumannii by multilocus PCR and mass spectrometry 200618.Higgins PG;Wisplinghoff H;Krut O A PCR based method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Acinetobacter genomic species 13TU[外文期刊] 2007(12)19.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Six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 201120.Fishbain J;Peleg AY Treatment of Acinetobacter infections[外文期刊] 201021.Garnacho-Montero J;Amaya-Villar R Multi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s: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201022.Neonakis IK;Spandidos DA;Petinaki E Confronting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a review[外文期刊] 201123.Jian Li;Craig RR;Roger LN Heteroresistance to Colistin in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200624.Waites KB;Duffy LB;Dowzicky MJ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among pathogens collected from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vitro activity of tigecycline,a new glycylcycline antimicrobial[外文期刊] 200625.Navon-Venezia S;Leavitt A;Carmeli Y High tigecycline resistance in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外文期刊] 200726.Lee NY;Wang CL;Chuang YC Combination carbapenemsulbactam therapy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bacteremia:four case reports and an in vitro combination synergy study 200727.Kiffer CR;Sampaio JL;Sinto S In vitro synergy test of meropenem and sulbactam against clinical isolate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200528.Petrosillo N;Ioannidou E;Falagas ME Colistin monotherapy bination therapy:evidence from microbiological,animal and clinical studies[外文期刊] 2008(9)29.Sopirala MM;Mangino JE;Gebreyes WA Synergy testing by Etest,microdilution checkerboard,and time-kill methods for pan-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外文期刊] 201030.Entenza JM;Moreillon P Tigecycline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ntimicrobials:a review of in vitro, animal and case report studies[外文期刊] 200931.Petersen PJ;Labthavikul P;Jones CH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tigecycline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ntimicrobial agents determined by chequerboard and time-kill kinetic analysis 200632.Jennifer HM;Marina H;Paul H Colistin resistance i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 mediated by complete loss of lipo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201033.Luna CM;Aruj PK Nosocomial Acinetobacter pneumonia[外文期刊] 2007(6)34.Towner KJ Acinetobacter:an old friend,but a new enemy 200935.Hilmar W;Michael B;Edmond MA 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aused by Acinetobacter species in united states hospitals:clinical features,molecular epidemiology,and antimicrobial susecptibility 200036.Trottier V;Namias N;Pust DG Outcome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 in critically ill surgical patients 200737.Rodriguez-Bano J;Cisneros JM;Fernandez-Cuenca F Clinical features and epidemiology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olonization and infection in Spanish hospitals[外文期刊] 2004(10)38.桑福德;范宏伟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新译第39版) 201139.Mermel LA;Allon M;Bouza 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2009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200940.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 200841.Lemuel LDent;Dana RM;Siddharth P 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a descriptive study in a city hospital[外文期刊] 201042.Solomkin JS;Mazuski JE;Bradley J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 in adults and children:guidelines by the Surgical Infection Society and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201043.Akkoyun S;Kuloglu F;Tokuc B Etiologic agents and risk factors in nosocomi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200844.Hooton TM;Bradley SF;Cardenas DD Diagnosis,prevention,and treatment of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adults:2009 internation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rom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外文期刊] 201045.Tenke P;Kovacs B;Bjerklund Johansen TE European and Asian guidelines on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200846.Petersen K;Riddle MS;Danko JR Trauma-related infections in battlefield casualties from Iraq[外文期刊] 200747.Murray CK Acinetobacter skin carriage among US army soldiers deployed in Iraq 200748.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 200949.Corradino B;Toia F;Di Lorenzo S A difficult case of necrotizing fasciitis caused by Acinetobacter baumannii[外文期刊] 201050.Duan X;Yang L;Xia P Septic arthritis of the knee caused by antibiotic-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a gout patient:a rare case report[外文期刊] 2010chanas E;Tomos P;Sfyras 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ediastinitis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200852.Tekce Ay;Erbay A;Cabadak H Pan-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ediastinitis treated successfully with tigecycline:acase report 201153.Schafer J;Mangino Je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osteomyelitis from Iraq[外文期刊] 200854.Marioni G;Marchese-Ragona R;Boldrin C Deep neck absess due to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外文期刊] 201055.Aivazova V;Kainer F;Friese K Acinetobacter baumaonii infection during pregnancy and puerperium[外文期刊] 201056.Boyce JM;Pittet D Guideline for Hand Hygiene in Health Care Setting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Health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and the HICPAC/SHEA/APIC/IDSA Hand Hygiene Task Force 200257.Pittet D;Allegranzi B;Boyce J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on Hand Hygiene in Health Care and their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外文期刊] 2009(7)1.骆松梅.廖彩霞.叶鸿斌.刘敏鲍氏不动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期刊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13)2.瞿嵘.郭智.凌云.纪妍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 2013(8)3.于国平神外病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控制[期刊论文]-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3(8)4.刘玉岭.张会平.丁真.宋红岩.史广鸿2006~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期刊论文]-中华全科医学 2013(7)5.高世华.池细俤.陈家龙.李国玉.吕春燕CHROM-agar产色平板在MDRAB快速检测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5)6.于亮.王梅三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分析[期刊论文]-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3(6)7.池细?.高世华.陈家龙.李国玉.林蓉金.胡望平.张永平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随机多态性DNA分型与院内感染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3(6)8.甘井山.刘秀书.隋洪飞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期刊论文]-天津药学 2013(1)9.李裕军.潘楚芝.赵子文.陈惠玲.赵祝香.卢伟波.叶惠芬鲍曼不动杆菌常用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之间的差异比较[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2013(1)10.屈振东.宛传丹常熟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期刊论文]-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18)11.于翠香.傅爱玲.王均玲.王英田.周玲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样本聚类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3(4)12.凌玲.孙树梅.汪能平.向前.周浩.王茵茵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疾病经济负担[期刊论文]-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6)13.王飞.姚贝.张捷.贺蓓鲍氏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6)14.林孟相.郭蕾.郭献阳.庄荣.金胜威.应斌宇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临床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8)15.于亮.王梅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期刊论文]-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3(7)16.徐晓晓.林立.张慧玲.李昌崇174株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体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期刊论文]-医学研究杂志 2013(12)17.陈爱玲.陈建.张金兰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实践回顾与体会[期刊论文]-中国卫生产业 2013(24)18.黄芸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分析[期刊论文]-上海预防医学 2013(4)19.林永棠临床药师参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治疗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药物警戒 2013(9)20.戴燕鸣34例鲍曼不动杆菌阳性患者耐药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期刊论文]-医药前沿 2012(15)21.周朝阳.周建英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3(6)22.黄何清.王琴.周祖模.黄富礼诸暨市人民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分析[期刊论文]-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3(1)23.倪菊平.余跃天.沈国锋.刘春艳.李响.邓星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和耐药性变迁[期刊论文]-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16)24.潘楚芝.李裕军.赵子文.陈惠玲.赵祝香.卢伟波.叶惠芬纸片扩散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体外敏感性的比较[期刊论文]-广东医学 2013(14)25.于亮.王梅.姜梅杰.李玉臣.刘爱华药物对美罗培南抑制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2(6)26.戴燕鸣.刘文娟6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和使用强度与医院内部分病原菌耐药率的相关性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药业 2012(24)27.梁伟.邹明祥.邬靖敏.邬国军.李军.豆清娅.刘文恩长沙地区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期刊论文]-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5)28.田泾.王学彬.钱皎.高申.王卓2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分析[期刊论文]-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3(4)29.林筱琦.沈静.贾民2011-2012年重症医学科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期刊论文]-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3(7)30.徐玲.李晓华.徐红冰药师参与替加环素治疗耐多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2例的体会[期刊论文]-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11)31.李贤文.郑健临床药师参与1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期刊论文]-医学信息 2013(24)32.陈姝.戎光.杨志旭.李洁综合ICU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期刊论文]-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7)33.公衍文.薛炼.李继霞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非耐药模式[期刊论文]-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20)34.谭建龙.张卫东.柳威.刘志光.李文朴.江刚替加环素治疗多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6)35.宁红.罗军.李红霞2012年绵阳市中心医院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期刊论文]-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11)36.王实慧.曹力.余晓耕.钟海利.章新晶.梅竹君1例老年重症感染患者诊疗中的药学监护报告[期刊论文]-江西医药 2013(5)37.袁雅冬.宫小薇.于婧2012年呼吸病学的部分进展[期刊论文]-临床荟萃 2013(6)38.亓梅.韩其政.贾曰林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1例[期刊论文]-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3)39.周朝阳.陈增瑞.郑孝敬.林美爱.章林华综合干预措施对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期刊论文]-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3(2)40.刘琳.董琳.徐月波.陈兆兴.樊节敏儿童侵袭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耐药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5)41.王晓东.王俊平.李争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综合感染分析[期刊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8)42.张辉.冯明亮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17)43.童孜蓉.张程.宋燕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江苏医药 2013(14)44.张晓曼.罗小娜.娄萍.李艾帆.逄涛.许予明.张慧萍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学及相关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11)45.王实慧.曹力.余晓耕.钟海利.章新晶.梅竹君1例老年重症感染患者诊疗中的药学监护报告[期刊论文]-江西医药 2013(5)46.鄂桂香.刘英.梁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期刊论文]-抗感染药学 2013(2)47.王娟.王磊.李志奎.宋立强.张方琪.唐元元综合性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期刊论文]-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3(5)48.范秀.潘海燕.汪得喜鲍曼不动杆菌耐消毒剂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和耐药特征分析[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13(12)49.徐红冰.刘皋林.王晓平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现状[期刊论文]-世界临床药物 2013(1)50.乔莉.张劲松.梅亚宁.张华忠.苏成磊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3(8)51.吴春阳.钱雪峰.顾国浩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研究[期刊论文]-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13)52.李茉莉.潘频华.胡成平呼吸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分布与致病菌耐药性的变迁[期刊论文]-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3)53.石岩.徐英春.刘晔.杜微.芮曦.王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期刊论文]-中华医学杂志 2012(40)54.唐震海.胡钱红.麦菁芸.柳艳丽.俞丽君.彭慈爱.林振浪.林锦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调查与耐药现状[期刊论文]-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3(3)55.王霞.徐敏.陈淑君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护理实践[期刊论文]-医学信息 2013(4)56.陈志东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药师职业定位的思考[期刊论文]-上海医药 2012(15)57.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2013中国急诊急性胰腺炎临床实践指南[期刊论文]-中国急救医学 2013(12)58.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期刊论文]-中华内科杂志 2013(6)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yx201202002.aspx。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定稿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定稿

19
病原学诊断
采集血液、脑脊液等体液标本时,应进行严格的皮肤消
毒、避免污染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要严格把握痰标本的质量呼吸道标本的 半定量、定量细菌培养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皮肤感染取样应注意采用不同的方法: 浅表、开放性脓庖和创口感染: 清创后,使用拭子在创 口涂抹 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取深层组织进行培养,不能用创 口拭子进行培养 蜂窝织炎和丹毒:穿刺针抽吸组织取样,但不易获取,培 养阳性率较低
防控的宝贵经验 32位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发起,邀请全国323位专家参与
9
共识主要内容
一. 概述:共识目的和意义
二. 流行病学、耐药状况及主要耐药机制
三. 感染病原学诊断
四. 感染治疗
1.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 2.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抗菌药物 3.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 4.联合抗菌治疗
——旨在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合理与规范的诊疗策略
8
共识推出千锤百炼
历时7个多月,召开了12场专行业基金《临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研究及应 用》支持 荟萃了国外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的最新进展,总
结了我国绝大多数权威专家对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
10
共识主要内容(2)
五. 主要感染类型与诊治
1. 肺炎
2. 血流感染
3. 颅内感染 4. 腹腔感染 5. 泌尿系感染 6. 皮肤软组织感染
7. 其他
六.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防控
11
概述:共识目的和意义
MDRAB Multi Drug Resistant (多重耐药)
XDRAB
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广泛耐药)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是一份集结了我国医学领域专家智慧的重要文献。

本共识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防控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建议,以期提升我国对该类感染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鲍曼不动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在医院感染中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

因此,本共识的发布对于规范我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治流程,降低感染率,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感染流行病学及其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

随后,我们将重点阐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等,并提出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要点。

在治疗方面,我们将讨论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治疗方案及调整策略,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本共识还将关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医院感染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环境消毒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共识的发布,我们期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参考指南,帮助他们在面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推动我国医学界在感染性疾病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提升我国医疗水平、保障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二、诊断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测。

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取决于感染部位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可提供一定的线索,但往往无特异性。

微生物学检测是确诊的关键。

通常,需要通过采集患者的痰液、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培养和鉴定。

在培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厌氧环境的控制,因为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

若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应进一步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与其他常见病原体感染的鉴别,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鲍曼不动杆菌专家共识

鲍曼不动杆菌专家共识

特点二:鲍曼不动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精选PPT
10
1.Garnacho-Montero J et al. Curr Opin Infect Dis.2010;23:332–339
特点三:鲍曼不动杆菌可在人体各部位定植
• 正常菌群在宿主细胞上定居、生长和繁殖的现象称为定植 • 鲍曼不动杆菌可在正常人体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呼吸道、皮肤、胃肠
•XDR:广泛耐药
是指仅对1~2种对其感染治疗有效的抗菌药物(主要是替加环素和/或多粘菌素)敏感的菌 株。
•PDR:全耐药
指对目前所能获得的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药物(包括多粘菌素、替加环素)均耐药
的菌株 。
精选PPT
15
MDR
≥3 类抗菌药 物耐药
XDR
仅1-2种药物 敏感
PDR
全耐药
包括药物 • 当时所能得到的药物 • 当地能提供的药物 • 有潜在抗菌活性的药物
• 鲍曼不动杆菌为最常见的基 因型,占90%以上,同时也 是最常见的耐药基因型
鲍曼不动杆菌营养需求简单,能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生存,且能抵 抗各种消毒剂的作用,因此该细菌在医院环境中的存活时间较长,易出现 感染的流行
精选PPT
9
1.Garnacho-Montero J et al. Curr Opin Infect Dis.2010;23:332–339
2. 血流感染
3. 颅内感染
4. 腹腔感染
5. 泌尿系感染
6. 皮肤软组织感染
7. 其他
一.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防控
精选PPT
10
14
第一部分:共识目的和意义
• MDR、XDR、PDRAB进行定义?

2023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解读

2023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解读

2023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解读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最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其分离率、感染率、耐药性均呈上升趋势,成为全球抗感染领域的挑战,更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超级细菌〃,临床医生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

为提高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水平,遏制我国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感染流行的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完成了《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总结了我国绝大多数权威专家对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的宝贵经验,对我国多重耐药菌的诊治与防控做出引领和示范,共识发表后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和好评。

一、关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定义共识对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广泛耐药不动杆菌、全耐药菌不动杆菌名称进行了规范阐述。

多重耐药不动杆菌(mu1ti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 z MDR)是指潜在对该菌有抗菌活性的三类及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广泛耐药菌(extensive1y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XDR)是指仅对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全耐药菌(pan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PDR)则指对目前我国所能获得的所有抗菌药物均耐药的菌株。

对于PDR细菌,国内文献偶有翻译为泛耐药菌的。

对于XDR细菌的称呼,国外有表述为extreme1ydrugresistant,国内翻译为极端耐药菌,定义基本类同于全耐药菌。

二、我国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腹腔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根据CH1NET连续的耐药监测结果,不动杆菌位于我国大型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第三位。

2006年不动杆菌占所有临床分离菌的8.8%,2010年约占11.5%z2012年约占12%,呈上升趋势。

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肺部,2010年CH1NET监测提示不动杆菌占所有呼吸道标本分离革兰阴性菌的19.4%,不动杆菌位居脑脊液及其他无菌体液分离革兰阴性菌的第一位,分离率为7.2%,占血流感染革兰阴性菌的3.9%,伤口脓液分离革兰阴性菌的7.2%,尿液分离革兰阴性菌的2.7%,腹腔感染分离菌的4.2%o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尤其突出地表现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快速上升,2005年对亚胺培南耐药率31%,2010年上升至41.4%,2012年则为56.8%β2012年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泡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3.0%、40.2%、45.5%和42.2%外,对其他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对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的敏感率均›90.0%。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针对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采取适当的心理疏导和行为干 预措施,如放松训练、音乐疗 法等。
提供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给予患者 关心和支持,减轻患者的孤独
感和无助感。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康复指导
01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 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 规律作息、适量运动、 合理饮食等。
02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 锻炼和康复训练,促进 肺功能恢复和肢体功能 的改善。
感谢观看
PART 03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护理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护理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监测生命体征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 泌物,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 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营养支持
预防感染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病情,提供适的预防措施
加强手卫生
医务人员和患者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减 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
对病房、医疗器械等物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 毒,减少细菌的传播。
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减少不必要的导管留置、机械通气等操作, 降低感染的风险。
提高免疫力
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康复锻炼等措施,提 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常见的耐药机制包括产 生抗菌药物酶、改变抗菌药物作用靶点、降低抗菌药物的渗透性等。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最高,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的耐药率也较高,但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和氨曲南等抗生素的敏感性较好。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敏感抗生素,提高 治疗效果。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 风险,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皮肤、口腔、 泌尿生殖道等易感部位。

鲍曼不动杆菌专家共识解读

鲍曼不动杆菌专家共识解读
照组 争议依旧…… 仅仅根据不动杆菌培养阳性而采取治疗措施是不正确的…… 不动杆菌培养阳性同时需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证据
..
第四部分:感染治疗原则()
•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达%
或以上,经验选用抗菌药物困难,故应尽 量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
• 联合用药 • 特别是对于或感染常需联合用药
鲍曼不动杆菌在人体的定植率高于感染发生率
等在发表的一篇综述中指出: 鲍曼不动杆菌在人体定植比感染更为常见,在鲍曼不动杆菌易 感人群也如此
..
院内获得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影响
鲍曼不动常出现于伴严重的基础疾病患者,因此死亡率的上 升与其说是不动杆菌感染,不如说病情严重
一些对照研究显示,鲍曼不动的感染并未增加死亡率 有一些队列研究显示,伴鲍曼不动感染的患者死亡率高于对
✓ 主要感染类型与诊治 ✓ 肺炎 ✓ 血流感染 ✓ 颅内感染 ✓ 腹腔感染 ✓ 泌尿系感染 ✓ 皮肤软组织感染 ✓ 其他
共识主要内容()
✓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防控 ✓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管理 ✓ 阻断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途径 ✓ 强化手卫生 ✓ 实施接触隔离 ✓ 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 ✓ 必要时进行耐药菌筛查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感染控制规范
总株数
不动杆菌属() () () () () 、 ) (、 ) (、 ) (、 ) (、 )
国内外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关注度迅 速增加
近年发表的关于鲍曼不动杆菌的学术文 献数量为篇,其中后年与前年相比,增 长近倍
国内学术趋势和万方数 据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 关注度逐年增加
、药物作用靶位改变:拓扑异构酶、 基因突变导致 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等 甲基化酶导致所有氨基 糖苷类抗生素耐药;
、药物到达作用靶位量的减少:包括外膜孔蛋白通

鲍曼不动杆菌专家共识之欧阳物创编

鲍曼不动杆菌专家共识之欧阳物创编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一、概述:共识目的和意义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1],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DRAB)是指对下列五类抗菌药物中至少三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包括: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A. baumannii,XDRAB)是指仅对1~2种对其感染治疗有效的抗菌药物(主要是替加环素和/或多粘菌素)敏感的菌株;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 Drug Resistant A. baumannii,PDRAB)则指对目前所能获得的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药物(包括多粘菌素、替加环素)均耐药的菌株[24]。

目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制定针对该问题的权威共识将能规范并提高我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及防控水平。

二、流行病学、耐药状况及主要耐药机制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根据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数据显示,我国10省市14家教学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16.11%,仅次于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 [5]。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在体外长期存活能力,易造成克隆播散[6]。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住院、入住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暴露以及严重基础疾病等[7]。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见于危重患者,常伴有其他细菌和/或真菌的感染 [8]。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病死率高 [9],但目前缺乏其归因病死率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感染病原学诊断
• • • • • 鲍曼不动杆菌是条件致病菌 感染或定植,临床很难区分 规范标本送检 菌株特性及目前鉴定现状 药敏的建议
鲍曼不动杆菌在人体的定植率高于感染发生率
Dijkshoorn L等在Nature发表的一篇综述中指出:
鲍曼不动杆菌在人体定植比感染更为常见,在 鲍曼不动杆菌易感人群也如此
3.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atur e reviews.2007;5:939-951
院内获得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影响

鲍曼不动常出现于伴严重的基础疾病患者,因此死亡率的上 升与其说是不动杆菌感染,不如说病情严重


一些对照研究显示,鲍曼不动的感染并未增加死亡率
有一些队列研究显示,伴鲍曼不动感染的患者死亡率高于对 照组
Matthew E. Falagas, et al. CID 2008:46(1): 1121-1122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耐药状况及主要 耐药机制 (1) 流行病学:
• 克隆播撒 • 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 • 伴有其他细菌和/或真菌的感染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耐药状况及主要 耐药机制 (2)
呼吸道定植
胃肠道定植
皮肤定植
伤口定植
3.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2007;5:939-951
共识目的及意义
• 制定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权威共识
• 将能够规范并提升我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及防控水平 • 旨在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合理与规范的诊疗策略
•XDR:广泛耐药
是指仅对1~2种对其感染治疗有效的抗菌药物(主要是替加环素和 /或多粘菌素)敏感的菌 株。
•PDR:全耐药
指对目前所能获得的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药物(包括多粘菌素、替加环素)均耐药 的菌株 。
PDR
XDR MDR
全耐药 仅1-2种药物 敏感
≥3 类抗菌药 物耐药
包括药物 • 当时所能得到的药物 • 当地能提供的药物 • 有潜在抗菌活性的药物
第四部分:感染治疗药物(2)
• 舒巴坦及含舒巴坦的合剂
• • 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舒巴坦 1)头孢哌酮/舒巴坦:常用剂量为3.0g(头孢哌酮2.0g+舒巴坦1.0g)q8h或 q6h,静脉滴注。对于严重感染者(如MDRAB、XDRAB、PDRAB)可根据药 敏结果与米诺环素、阿米卡星等药物联合用药。 2)氨苄西林/舒巴坦:给药剂量为3.0g q6h,静脉滴注。严重感染患者与其 他抗菌药物联合。 3)舒巴坦:可与其他类别药物联合用于治疗XDRAB、PDRAB引起的感染。


争议依旧……
仅仅根据不动杆菌培养阳性而采取治疗措施是不正确的…… 不动杆菌培养阳性同时需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证据
3.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atur e reviews.2007;5:939-951
第四部分:感染治疗原则(1)
•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达50%或以上,经验选用抗菌药 物困难,故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
利福平
多粘菌素E
• 多粘菌素E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实验模型 的疗效并不理想 • 临床研究也显示,多粘菌素E对鲍曼不动 杆菌肺炎的临床疗效不佳,可能与药物 的肺组织穿透力较弱相关 • 替加环素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和体液 ,导致血清中的药物浓度较低 • 目前,替加环素治疗重度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的临床研究有限,对于重度肺部感 染患者,常规给药剂量可能疗效不佳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解读
浙江大学 周华 俞云松 2012.04.22
在全球范围内,―ESKAPE‖耐药已成为导致患者发病及死亡 的重要原因,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治也越来越受到临 床医生的重视 Enterococcus faecium(屎肠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 Klebsiella pneumoniae(肺炎克雷伯菌) Acinetobacter baumannii(鲍曼不动杆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 Enterobacter species(肠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营养需求简单,能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生存,且能抵 抗各种消毒剂的作用,因此该细菌在医院环境中的存活时间较长,易出
现感染的流行
1.Garnacho-Montero J et al. Curr Opin Infect Dis.2010;23:332–339
特点二:鲍曼不动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碳青霉烯类
• 舒巴坦合剂的抗菌活性 主要来自舒巴坦,氨苄 西林或头孢哌酮并不能 增强舒巴坦的抗菌活性 • 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 对舒巴坦的耐药性也逐 渐增加
1.Garnacho-Montero J et al. Curr Opin Infect Dis.2010;23:332–339
常用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 利福平、多粘菌素E、替加环素
人体传染源
患者定植 •皮肤 •咽喉 •腋窝 •腹股沟 •会阴部 •消化道 感染患者 •肺炎、支气管炎 •血流感染 •尿路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腹膜炎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健康护理工作者 •经手传染
非生命体传染源
医疗器械 •呼吸机 •听诊器 •监护仪 •静脉泵 •支气管镜 •血压表套袖等 医院环境 •床垫、床头框架 •枕头 •窗帘 •洗涤槽 •垃圾桶 •电脑键盘等
替加环素
• 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包括耐 多粘菌素E菌株具有很好的抗菌活 性
1.Garnacho-Montero J et al. Curr Opin Infect Dis.2010;23:332–339
抗菌药物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给药剂量
药物名称 给药剂量 给药途径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多利培南 舒巴坦
• 2、药物作用靶位改变:拓扑异构酶gyrA、 parC基因突变导致的喹诺 酮类药物耐药,armA等16S rRNA甲基化酶导致所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耐药; • 3、药物到达作用靶位量的减少:包括外膜孔蛋白通透性的下降及外排 泵的过度表达。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显示[13],其富含外排泵基因,外 排泵高表达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0年CHINET监测不动杆菌在临床标本中 的分布(%)
标本种类 呼吸道分泌物 尿液标本 血液 总株数 22436 9533 5648 不动杆菌属(%) 鲍曼不动杆菌(%、%) 4354(19.4) 254 (2.7) 220 (3.9) 180 (7.2) 3931 (17.5、 90.3) 200 (2.1、 78.7) 191 (3.4、 86.8) 168 (6.7、 93.3)
耐药状况
• 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30.7% • 米诺环素次之为31.2% •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在内的抗菌药物的耐 药率均在50%以上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耐药状况及主要 耐药机制 (3)
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
• 1、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①β内酰胺酶:最主要的是D组的OXA-23酶 ,部分菌株还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 )和B类的金属β内酰胺酶;②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由于各种修饰酶的 底物不同,可导致一种和几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
• 联合用药
特别是对于XDRAB或PDRAB感染常需联合用药
• 通常需用较大剂量
• 疗程常需较长 • 肝肾功能异常者、老年人,抗菌药物的剂 量应作适当调整 • 混合感染,结合临床兼顾其他细菌
混合感染比例高,常需结合临床覆盖其他感染菌
常用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 碳青霉烯类、舒巴坦及含舒巴坦的合剂
药物名称 优点
• 利福平在体内或体外均对鲍曼不动 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 在实验模型中,利福平单药或联合 其他抗菌药物对MDR鲍曼不动杆 菌肺炎或脑膜炎具有很好的疗效
• 多粘菌素E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 抗菌活性最强
缺点
• 由于利福平可能诱导鲍曼不动杆菌对该 药物的耐药性,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利 福平一般不作为单药治疗
药物名称 优点 • 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 的体外抗菌活性、实验室数据及 临床用药经验显示,碳青霉烯类 药物可用于MDR鲍曼不动杆菌感 染的治疗 • 舒巴坦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很好的体外抗 菌活性 舒巴坦及含舒巴坦 的合剂 • 含舒巴坦的合剂(如氨苄西林/舒 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可用于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 缺点 • 鲍曼不动杆菌存在对碳 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
500mg q6h — 1g q6-8h
500mg q8h— 1g q8h 500mg q8h 6g/天 500mg/kg/天 分2-4次给药 1-3百万单位 q8h 首次给药100mg,随后50mg q12h
IV
IV IV IV IV 吸入 IV
多粘菌素E 替加环素
2. Fishbain J 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0; 51(1):79 –84
脑脊液+无菌体液 2410
伤口脓液
合计பைடு நூலகம்
2489
47850
180 (7.2)
5523(11.5)
168 (6.7、 93.3)
4949 (10.3、 87.8)
国内外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关注度迅 速增加
PUBMED近10年发表的关于鲍曼不动 杆菌的学术文献数量为2069篇,其中 后5年与前5年相比,增长近3倍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类感染,或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XDRAB或PDRAB感 染。常用剂量:0.5-1g q8h或1g q6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