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二级结论
速度反向延长交水平位移中点处, x2=2x1 ;
切总等于
x1 x2 β s
x
即
α
v
速度偏角的正切值等于 2 倍的位移偏角正切值。
③两个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且 t= 2 y ,由下降的高度决定,与初速 g
度 v0 无关;
④任何两个时刻间的速度变化量 v=g t ,且方向恒为竖直向下。 ⑤斜面上起落的平抛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是定值。此夹角正切为斜面倾角正 切的 2 倍。 12、绳端物体速度分解(1)连接物体的初末位置,找到合速度方向。(2)分解: 分解成沿绳和垂直于绳两方向
a g sin g cos 物体在倾斜的皮带上上滑,物体无初速度或初速度小于皮带速度,一定有
a g cos g sin , 物 体 初 速 度 大 于 皮 带 速 度 , 则 物 体 加 速 度 一 定 为
a g sin g cos 5.两个原来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瞬间:
力学条件:貌合神离,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运动学条件:此时两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一无个,一定是弹力 二个(最多),弹力和摩擦力 12.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无论其它受力情况如何,所受平面支持力和滑动
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平面成= tan FN = tan 1 。
Ff
二、运动学
1、 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
地为参照物。
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思路是:位移→时间→
船与上游河岸夹角为 ,航程 s 最短 s=d (d 为河宽)此时时间不短
t d ( cos v水 )
v船 sin
v船
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河岸)时,所用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vv 水v 合(a)(b)图2一、静力学: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0、若三个非平行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并使该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
它们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如图3所示)11、若F 1、F 2、F 3的合力为零,且夹角分别为θ1、θ2、θ3;则有F 1/sin θ1=F 2/sin θ2=F 3/sin θ3,如图4所示。
12、已知合力F 、分力F 1的大小,分力F 2于F 的夹角θ,则F 1>Fsin θ时,F 2有两个解:θθ22212s i n co s F F F F -±=;F 1=Fsin θ时,有一个解,F 2=Fcos θ;F 1<Fsin θ没有解,如图6所示。
14、如图所示,在系于高低不同的两杆之间且长L 大于两杆间隔d 的绳上用光滑钩挂衣物时,衣物离低杆近,且AC 、BC 与杆的夹角相等,sin θ=d/L ,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绳长为半径画圆且交对面杆上'A 、'B 两点,则'AA 与'BB 的交点C 为平衡悬点。
二、运动学:7、船渡河时,船头总是直指对岸所用的时间最短;当船在静水中的速v 船>v 水时,船头斜指向上游,且与岸成θ角时,cos θ=v 水/v 船时位移最短;当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 船<v 水时,船头斜指向下游,且与岸成角θ,cos θ=v船/v 水。
如图2中的(a )、(b )所示。
三、运动定律: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合力按质量正比例分配:F m m m N 212+=,与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5.物块在斜面上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B 点再滑上水平面如图,后静止于C 点,若物块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μ=αtg6.几个临界问题: αgtg a = 注意α角的位置!图3图5图6图4F 1 F 2F 3 F 2F 1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弹力为零 7.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fP v m =8、欲推动放在粗糙平面上的物体,物体与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推力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tan θ=μ时最省力,2min 1μμ+=mgF 。
[全]高中高考物理必考“二级结论”总结
[全]高中高考物理必考“二级结论”总结
一、力学
1. 平衡定律:物体在平面上平衡,则由一组互斥且合力为零的作用在物体身上。
2. 动量守恒定律:物体在受力过程中,它的动量总和保持不变(动量守恒定律)。
3. 能量守恒定律:物体在受力过程中,它的总能量总和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
4. 运动定律:牛顿定律,重力作用时,物体受到的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而且方向
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阻力守恒定律,只要恒定速度直线运动,则运动阻力与小量球的
质量} 运动量成正比,而且方向与小量球运动方向相同。
二、电学
1. 电荷守恒定律:任何系统中的电荷总和不变。
2. 欧拉定律:任何电路中,电位差的积分是电功的积分,而且绕线把开关改变电势
的变化,则欧拉定律的等号成立。
3. 高斯定律:当物体由完全不导体到完全导体时,电场强度在分隔处有跳变;当电
荷分布较为集中时,电场强度满足高斯定律。
三、热学
1. 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热力学定律),任何物理系统的总的能量只是发生转换
不可消失。
2. 热放大定律:正温差扩大效应(热放大效应),表明热物质力学运动的正温差它
在高温处存在更强的力学运动速度。
3. 定压定容放热定律:恒定容狭放出的热量与容积有关,与压强无关。
4. 根-思定律:恒定压强放出的热量与压强有关,与容积无关。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l 中的 g
g
由重力和电场力的矢量和与摆球的质量
m 比值代替;若单摆处于由位于单摆悬点处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
或磁场中,周期不变。
度: V 1
Rg , V 1
GM , V1 =7.9km/s
R
五、 动量和机械能中的“二次结论”
1.求机械功的途径:
( 1)用定义求恒力功。
( 2)用做功和效果(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
v0
2g
平抛物体运动中,两分运动之间分位移、分速度存在下列关系:
v y : v x 2 y : x 。即由原点( 0, 0)经
平抛由( x,y )飞出的质点好象由( x/2,0)沿直线飞出一样,如图 1 所示。
(x/2,0)
O
x
(x,y)
v
y
图1
v水
v船 θ
v合
(a)
图2
v合
v船
θ
v水
(b)
另一种表述:合速度与原速度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等于合位移与原速度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的
则合外力 F= m 1 a1+m2 a2+m 3 a,则支持力 N 为 m(g+a);
12、用长为 L 的绳拴一质点做圆锥摆运动时,则其周期同绳长
L、摆角 θ、当地重力加速度 g 之间存在
T2
L cos 关系。
g
13、若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则有:
系在绳上的物体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
v高
gl ,绳改成杆后,则 v 最高 0 均可,在最高点
Gm=gR2 。
22、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行星的半径为 R,则环绕其表面的卫星最低速度
均密度为
,则卫星周期的最小值 T 同 、 G 之间存在
高考物理:40个二级结论,超实用!
高考物理:40个二级结论,超实用!▼4.在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图像上各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某段图线下的“面积”数值上与该段位移相等。
5.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7.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远;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若这时仍未追上,则不会追上。
8.质点做简谐运动时,靠近平衡位置时加速度减小而速度增加;离开平衡位置时,加速度增加而速度减小。
9.若三个非平行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并使该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
它们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18.双星系统由于万有引力而绕连线上一点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与质量成反比、环绕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25.若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点电荷因相互作用均平衡,则这三个点电荷的相邻电性相反,即两同夹一异,两大夹一小。
26.电容器充电后和电源断开,仅改变板间的距离时,场强不变;若始终与电源相连,仅改变正对面积时,场强不变。
27.电场强度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在等差等势面分布图中,等势面密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
28.在闭合电路里,某一支路的电阻增大(或减小),一定会导致总电阻的增大(或减小),总电流的减小(或增大),路端电压的增大(或减小)。
32.多用电表欧姆表的指针越接近中值电阻,误差越小。
33.内接法和外接法的选择:内大大,外小小34.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的确定:从零开始调节,调节范围大;变阻器阻值较小,不能保证用电器安全。
37.在各种电磁感应现象中,电磁感应的效果总是阻碍引起电磁感应的原因,若是由相对运动引起的,则阻碍相对运动;若是由电流变化引起的,则阻碍电流变化的趋势。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3:2:1n n::3:2:1 F已知方向 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完整版)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模型归纳
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力学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 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F ≥F ≥F -F 。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大小合大小角为120度。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tanα。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 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V ==-V 2/t 221V V +TS S 221+3.匀变速直线运动:当时间等分时:S n -Sn-1=aT .2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s/2= ,V s/2>V t/222221V V +纸带点迹求速度加速度:V t/2=, a=, a=T S S 212+212TSS -21)1(T n S S n--4.自由落体:V t (m/s): 10 20 30 40 50 = gtH 总(m ):5 20 45 80 125 = gt 2/2H 分(m):5 15 25 35 45 = gt 22/2 – gt 12 /2g=10m/s 25.上抛运动:对称性:t 上= t 下 V 上= -V下6.相对运动:相同的分速度不产生相对位移。
7.“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2aS 求滑行距离。
8."S=3t+2t 2”:a=4m/s 2,V 0=3m/s 。
(s = v 0t+ at 2/2)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合垂直绳的分速度。
三.运动定律:1.水平面上滑行:a=-µg2.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g绳牵连系统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α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N=F,(N为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与有无摩212mmm+擦(μ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汇总一、静力学:1.当几个力平衡时,其中一个力是与其他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当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时,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
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
4.如果三力共点且平衡,则有:5.当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6.当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总是更方便。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4.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0时,时间等分点的速度比为1:2:3:4:5.各时刻总位移比为1:4:9:16:25.各段时间内位移比为1:3:5:7:9.5.自由落体的末速度和下落高度:6.上抛运动具有对称性。
7.相对运动中,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8.“刹车陷阱”中,如果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需要先求滑行时间,确定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再用求滑行距离。
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10.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11.物体刚好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12.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三、运动定律:四、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五、机械能:1.求机械功的途径包括:用定义求恒力功,用做功和效果(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由图象求功,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由功率求功。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中物理⼆级结论(超全)⾼中物理⼆级结论集温馨提⽰ 1、“⼆级结论”就是常见知识与经验得总结,都就是可以推导得。
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照搬、套⽤。
3、常⽤于解选择题,可以提⾼解题速度。
⼀般不要⽤于计算题中。
⼀、静⼒学:1.⼏个⼒平衡,则⼀个⼒就是与其它⼒合⼒平衡得⼒。
2.两个⼒得合⼒:F ⼤+F ⼩F 合F ⼤-F ⼩。
三个⼤⼩相等得共⾯共点⼒平衡,⼒之间得夹⾓为1200。
3.⼒得合成与分解就是⼀种等效代换,分⼒与合⼒都不就是真实得⼒,求合⼒与分⼒就是处理⼒学问题时得⼀种⽅法、⼿段。
4.三⼒共点且平衡,则(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匀速下滑,则。
6.两个⼀起运动得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相等,线上各点张⼒⼤⼩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可以发⽣突变,“没有记忆⼒”。
8.轻弹簧两端弹⼒⼤⼩相等,弹簧得弹⼒不能发⽣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压⼒,还能承受横向⼒。
⼒可以发⽣突变,“没有记忆⼒”。
10、轻杆⼀端连绞链,另⼀端受合⼒⽅向:沿杆⽅向。
10、若三个⾮平⾏得⼒作⽤在⼀个物体并使该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必相交于⼀点。
它们按⽐例可平移为⼀个封闭得⽮量三⾓形。
(如图3所⽰)11、若F 1、F 2、F 3得合⼒为零,且夹⾓分别为θ1、θ2、θ3;则有F 1/sin θ1=F 2/sin θ2=F 3/sin θ3,如图4所⽰。
12、已知合⼒F 、分⼒F 1得⼤⼩,分⼒F 2于F 得夹⾓θ,则F 1>Fsin θ时,F 2有两个解:;F 1=Fsin θ时,有⼀个解,F 2=Fcos θ;F 113、在不同得三⾓形中,如果两个⾓得两条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必相等。
14、如图所⽰,在系于⾼低不同得两杆之间且长L ⼤于两杆间隔d 得绳上⽤光滑钩挂⾐物时,⾐物离低杆近,且AC 、BC 与杆得夹⾓相等,sin θ=d/L,分别以A 、B 为圆⼼,以绳长为半径画圆且交对⾯杆上、两点,则与得交点C 为平衡悬点。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如下:
1. 竖直上抛运动:
1. 上升阶段: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做匀减速运动。
2. 下降阶段:只受重力,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仍为g。
3. 整个过程(往返运动):先减速后加速,整个过程时间比为1:1,
位移大小比为1:3。
2. 平抛运动:
1.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2.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或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只考
虑重力的话)。
3. 合速度方向:抛出点正上方时,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不断下落,角度越来越小,速度分解后,平行水平分量不变。
3. 万有引力:
1. 所有物体间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
2. 在同一星球上不同高度(或不同纬度)的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向
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3. 物体随倾斜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可以分为沿轨
道切线方向的分量和径向分量的力(也叫向心力)。
只有径向的力才
能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只是一部分二级结论,详细的物理二级结论建议您查阅物理教辅
资料或咨询物理老师。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F已知方向 F 2的最小值 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S n -S n-k = k aT 2a=ΔS/T 2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3:2:1n n::3:2:1 F已知方向 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 )::3:2:1n n::3:2:1 F已知方向 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完整版)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 )::3:2:1n Λn::3:2:1ΛF已知方向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1. 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条件下,一个系统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即在任何物理或化学现象中,物体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3. 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条件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当一个物体受到某种力的作用,外力对其施加的动量大小等于物体自身产生的反向动量大小。
4. 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在完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6.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的状态不会改变,直到另一个物体对其施加了一个力。
7. 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8.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力的作用,总有一个相等并相反的力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即,每一件物品都会受到相等的反向力。
9. 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增加或距离减少时,它们之间的引力会增大。
10. 静电定律:物体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之间的电荷大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1. 磁力定律:磁场对物体施加的力与磁场的强度、电荷、速度和物体的方向有关。
当物体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磁场力最大。
12. 焓变定律:焓变是一个系统能量变化的度量,等于系统内部能量与系统周围能量的差异。
13. 周期运动定律:当一个物体在引力或弹性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它的周期与其轨道形状和质量有关。
周期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再返回该位置所需的时间。
14. 波速公式: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15. 阻力公式: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16. 物体受力平衡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那么它所受到的所有合力应该等于零。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F1已知F 2的最m F 2的最F 2的最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二、运动学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 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1(::)23(:)12(:1::::321----=n n t t t t n ΛΛ)::3:2:1n Λn ::3:2:1ΛF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汇总(最新整理)
向左传:△t = (K+3/4)T K=0、1、2、3…) S = Kλ+(λ-△X) (K=0、1、2、3…) 六、热和功 分子运动论∶ 1.求气体压强的途径∶①固体封闭∶《活塞》或《缸体》《整体》列力平衡方程 ;
②液体封闭:《某液面》列压强平衡方程 ; ③系统运动:《液柱》《活塞》《整体》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1.平衡位置:振动物体静止时,∑F 外=0 ;振动过程中沿振动方向∑F=0。 2.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和波速:注意“双向”和“多解”。
3.振动图上,振动质点的运动方向:看下一时刻,“上坡上”,“下坡下”。
4.振动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看前一质点,“在上则上”,“在下则下”。
5.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由介质决定)
vo g
2H g
同一位置 v 上=v 下 7.绳端物体速度分解
v v
点光源
2θ
平面镜 ω θ
8.“刹车陷阱”,应先求滑行至速度为零即停止的时间 t0 ,确定了滑行时间 t 大于 t0 时,用
vt2 2as
或
S=vot/2,求滑行距离;若
t
小于
t0
时
s
v0t
1 2
at
2
9.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 = A t + B t2 式中 a=2B(m/s2) V0=A(m/s)
F2 F
④ΔS=aT2
Sn-Sn-k= k aT2 a=ΔS/T2 a =( Sn-Sn-k)/k T2
位移等分(S0): ① 1S0 处、2 S0 处、3 S0 处···速度比:V1:V2:V3:···Vn=
1: 2 : 3 :: n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α7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1(::)23(:)12(:1::::321----=n n t t t t n )::3:2:1n n::3:2:1 F 已知方向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1. 速度和加速度结论:
- 加速度为常数时,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
- 当速度为常数时,加速度为零。
2. 运动物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结论: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会互相抵消,因为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 牛顿第一定律结论:
-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不会改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 外力的存在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结论:
- 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F = m * a,其中 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结论:
- 对于任何作用力,都会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
用力。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6. 动能和功结论:
- 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分为动能和势能。
- 动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用公式 K = 1/2 * m
* v^2 计算。
-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可用公式 W = F * d * cosθ 计算,其中
F 是力,d 是力的作用距离,θ 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以上是高中物理二级的结论总结。
这些结论是物理学的基础,
可以帮助理解物体运动的特性和力的作用原理。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1.力学原理:(1) 首先,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的外力关于物体的运动的总的反作用关系,既包括平衡态及非平衡态下物体的做功量,其中,动量定理、速率定理和能量定理是非常重要的原理;(2) 其次,万有引力定律,它指出了物体之间引力的规律,其中,万有引力定律由施特劳斯提出,随后被贝瑟尔用数学公式描述出来;(3) 最后,粒子的相对论,它指出了物体所产生的力是由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决定的,它为物理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深刻的思路。
2.物质质量与能量关系:(1) 物质质量与能量关系,它可以用泰勒-弗拉克定律来描述,即E=mc2,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c表示光速;(2) 此外,物质质量与能量关系还可以通过伦理考证电磁力学思想来解释,即物质能够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物质的质量可以转换成能量,能量可以转化成物质;(3) 最后,物质与能量关系也可以从热力学角度理解,比如热能可以转化成动能,电能可以转换为化学能,而化学能又可以转换成电能,这就是典型的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换。
3.光的电磁理论:(1) 在光的电磁理论方面,先由Maxwell提出电磁场的旋转性质,即无穷小的电磁场可以相互展开,变换,并以一个正弦波的方式传播,这就是光的电磁理论;(2) 其次,光的电磁理论还包括光的真空中传播及物质间的传播,其中真空中传播通过电場、场强及波长等概念来描述,而物质间传播则包含反射、折射、衍射等性质;(3) 最后,光的传播可以经由干涉和衍射来描述,其中衍射是一种特殊的干涉效应,它的特征在于小的粒子可以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4.电磁场原理:(1) 首先,山斯坦·佩尔定律,它指出了电场与磁场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即当电场发生变化,就会对磁场产生影响,反之,当磁场发生变化,就会对电场产生影响;(2) 其次,电场电位定律,又称梅森·纳什现象,它指出了电位与电场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即当电场发生变化时,电位也会发生变化;(3) 最后,电位及电场的相互作用,指的是在电位的剧烈变化处,极对对应的电场也会发生巨大的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温馨提示1、 “二级结论”是常见知识和经验的总结,都是可以推导的。
2、 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 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 .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一 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 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 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方法、手段。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
6 •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 •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0、若三个非平行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并使该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
它们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圭寸闭的矢量三角形。
(如图3所示)11、 若F 1、F 2、F 3的合力为零,且夹角分别为θ 1、θ 2、θ 3;则有F 〃si nθ 1=F 2∕sin θ2=F 3∕si nθ 3,如图4所示。
12、 已知合力F 、分力F 1的大小,分力F 2于F 的夹角θ ,贝U F 1>Fsin θ时,F 2有两个解:F 2 =F cos 'F 12 - F 2 Sin 2 二;F I =FSin θ 时,有一个解,F 2=Fc0s θ ; F 1<Fsinθ 没有解,如图 6 所示。
13、 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角必相等。
14、 如图所示,在系于高低不同的两杆之间且长L 大于两杆间隔d 的绳上用光滑钩挂衣物时,衣物离低杆近,且AC 、BC 与杆的夹角相等,Sin θ =d∕L ,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绳长为半径画圆且交对面杆上 A'、B'两点,贝U AA '与BB '的交点C 为平衡悬点。
F 1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4 .三力共点且平衡,则Fi Sin :∙1F 2F3Sin j⅛ Sin 二3(拉密定理)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 “没有记忆力”。
、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V =V t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 1 : •. 2 : 3 :,, 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 : 2 :、3 :,,通过各段时间比1 :. 2 -1 :(3 _ ..2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图象中,图象上各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某段图线下的“面积”数值上 与该段位移相等。
5.自由落体: (g 取10m∕s 2)n 秒末速度(m/s ) : 10 , 20, 30, 40, 50 n 秒末下落高度(m ) : 5、20、45、80、125 第n 秒内下落高度(m ): 5、15、25、35、45平抛物体运动中,两分运动之间分位移、分速度存在下列关系: 平抛由(x,y )飞出的质点好象由(x/2,0)沿直线飞出一样,如图1所示。
(x/2,0)、(x,y)4V图1另一种表述:合速度与原速度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等于合位移与原速度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的2T时间等分时, -S n 1= aT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S 2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V 12 ∙V 222V S2V t2S +SV 12,t2TS 2 - S 1T 2S n *2n _1 T4 .匀变速直线运动,V o = 0时: 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 各时刻总位移比: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 2: 3: 9: 16:25 4: 5 1: 4: 1 : 3: 5: 7:96 .上抛运动:对称性:t上=t 下,V 上=V 下,h m2gV y : V χ = 2 y : X 。
即由原点(O , 0)经2倍。
光滑,相对静止7 .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7、船渡河时,船头总是直指对岸所用的时间最短;当船在静水中的速V船>v水时,船头斜指向上游,且与岸成T l角时,CoS T l=V水/V船时位移最短;当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 船<V水时,船头斜指向下游,且与岸成角 V CoST=V 船/v 7水。
如图2中的(a)、(b)所示。
8 •“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2 =2as求滑行距离。
9 •10 •11•12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运动定律:•水平面上滑行:a= J g•系统法:动力一阻力= .沿光滑斜面下滑:时间相等:m总aa=gSi n :45 0时时间最短:4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合力按质量正比例分配:m一F ,与有无摩擦(-I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m1 '-m2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8、欲推动放在粗糙平面上的物体, 物体与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推力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 tan θ = μ时最省力,F minJ mg1」若平面换成倾角为α的斜面后,推力与斜面夹角满足关系tan θ = μ 时,F minL mg cos :水平面如图,a = gtg 注意〉角的位置!弹力为零弹力为零9、两个靠在一起的物体 A 和B,质量为m i 、m 2 ,放在同一光滑平面上,当 A 受到水平推力F 作用后,A 对平面。
只要推力 F 与斜面平行,F 大于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分力之和时同样成立。
10、 若由质量为 m i 、m 2、m 3,,加速度分别是 a i 、a 2、a 3,,的物体组成的系统, 则合外力F= m i a 什m 2 a 2+m 3a 3+,,11、 支持面对支持物的支持力随系统的加速度而变化。
若系统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a,则支持力N 为m(g+a);若系统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a ,则支持力N 为m(g — a)(要求a ≤ g), 12、 用长为L 的绳拴一质点做圆锥摆运动时,则其周期同绳长L 、摆角θ、当地重力加速度 g 之间存在il L cos 6 * NT = 2二 关系。
∖ g13、 若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则有:系在绳上的物体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V 高gl ,绳改成杆后,则 V 最高_0均可,在最高点V 最高■ . gl 时,杆拉物体;V 最高:::._ gl 时杆支持物体。
若物体在重力、电场力和其它力共同作用下则有:轻绳模型过等效最高点的临界条件是:对与其接触的物体的弹力等于零。
四、圆周运动万有引力:2 21 .向心力公式: F = mv =m .2R - m R = m4 J 2f 2R = m ∙,vR T2 •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3 .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 ∙. gR ,最低点最小速度∙.. 5gR ,上、下两点拉力差 6mg要通过顶点,最小下滑高度 2.5 F l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拉力差 6mg o (2) 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 3mg 向心加速度2g(3)"杆”:最高点最小速度 0 ,最低点最小速度、4gR 。
4•重力加速g = GMr , g 与高度的关系:r5. 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基本模式: “引力=向心力”6 .人造卫星:高度大则速度小、周期大 、加速度小、动能小、重力势能大、机械能大。
速率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与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
B 的作用力为m 2 F m 1 ■ m 2。
平面虽不光滑,但 A 、B 与平面间存在相同的摩擦因数时上述结论成立,斜面取代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h = 5.6 R , V = 3.1 km/s7 •卫星因受阻力损失机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增加、周期减小。
8 •“黄金代换”:重力等于引力,GM=gR9 •在卫星里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不能做。
10 •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11 •第一宇宙速21、地球的质量 m,半径R与万有引力常量 G之间存在下列常用关系Gm=gR2。
22、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行星的半径为 R,则环绕其表面的卫星最低速度V为、、gR ;若行星的平2均密度为T ,则卫星周期的最小值 T同τ、G之间存在T =3 π /G的关系式。
23、卫星绕行星运转时,其线速度V角速度ω ,周期T同轨道半径r存在下列关系①v2χ 1/r② ω 2χ 1∕r3③T2OC r3由于地球的半径 R=6400Km ,卫星的周期不低于 84分钟。
由于同步卫星的周期T 一定,它只能在赤道上空运行,且发射的高度,线速度是固定的。
24、太空中两个靠近的天体叫“双星”。
它们由于万有引力而绕连线上一点做圆周运动,具有相同的周期和角速度,其轨道半径与质量成反比、环绕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25、质点若先受力 F1作用,后受反方向 F2作用,其前进位移 S后恰好又停下来,则运动的时间t同质量m,作用力F1、F2,位移S之间存在关系t = 2m(F1F2)s/ F1F226、质点若先受力 F1作用一段时间后,后又在反方向的力 F2作用相同时间后恰返回出发点,贝U F2=3F1027、由质量为 m质点和劲度系数为 K的弹簧组成的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T =2二,m∕k与弹簧振子平放,竖放没有关系。
28、由质量为 m的质点和摆长为L组成的单摆的周期T =2二l,与摆角θ和质量m无关。
若单摆在加速度为a的系统中,式中g应改为g和a的矢量和。
若摆球带电荷 q,置于匀强电场中,贝U T =2兀丄中的gVg由重力和电场力的矢量和与摆球的质量m比值代替;若单摆处于由位于单摆悬点处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或磁场中,周期不变。
度:V I= Rg , V I=GM , V1=7.9km∕s1∖R五、动量和机械能中的“二次结论”1.求机械功的途径:(1)用定义求恒力功。
(2)用做功和效果(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
(3)由图象求功。
(4)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5)由功率求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