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课文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晏子使楚》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晏子使楚》

判断句:

熟练
……的人
将要
代晏婴
何 以 也?” 王 宾语前置句:以何
左右对曰:“为 其 来也,臣请 缚 一人过 i 在, 请允许干某事 绑 回答 wè 坐? 犯罪
而行。王曰,何 为 者 也?对 曰:齐人也。王 曰,何 宾语前置句:为何 为wé i:做 曰, 坐 盗。” 宾语前置句: 坐何
第一段: 楚国君臣事前的密谋策划.
见楚王。王曰:“齐无 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 曰:“齐之临淄(zi)三百 闾(lǘ ),张袂(mè i )成 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 (zhǒng)而在,何为无 人!”王曰:“然则何为使 子?”晏子对曰:
“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 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 肖,故宜使楚矣!”
分析晏子与楚王的对话,体会晏子的外交语 言艺术。
“看来你小时侯一定很聪明.”
2、美国记者采访周总理时问:“我们 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为什么你们中 国人走路老低着头?”你能替周总理 回答这个问题吗?
“因为我们走的是上坡路。”
3、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 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 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 “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 路。”歌德却说:“ ___而我恰恰相反 ________。" 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晏子至,楚王
赐 晏子酒。 酒 酣,吏二缚 一人 诣 王。 赏赐 喝酒喝得正高兴 绑 到
王曰:“缚者 曷 为 者也?”对曰:“齐人也,坐 盗。”王 宾语前置句 通假字: “曷”通“何”:什么
视晏子曰“齐人 固 善 盗乎?”晏子 避 席 对曰:“婴 闻 之, 代这样的事 本来 善于擅长 离开座位 橘 生 淮南 则 为 橘,生 于 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就 变为 只是 它们的 果 实 所 以 然 者 何? 水土 异 也。 ……的原因 代词, 不同 这样

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资料

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资料

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资料(课文内容理解部分)【八年级上册】1、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①齐之习.辞者也(善于)②今方.来(正要)③何坐.(犯罪)④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⑤齐人固.善盗乎(本来)⑥非所与熙.也(同“嬉”,开玩笑)2、翻译文中画浪线的句子: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译]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

3、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答]预先安排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4、对楚王的无理,晏子本可以据理力争,慷慨陈词,进行反击,可他为什么不那么做?[答]正面陈述不如反唇相讥有力,而且有智慧。

5、如果是你,你还有更好的回答方法吗?如果没有,请说说晏子的回答好在哪里?[答]没有。

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运用比喻、类比等反驳方式反击了楚王的无礼和无理。

6、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

[答]植物的生长受环境(温度、土壤等)的制约和影响。

2、人琴俱亡◇刘义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人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翻译

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翻译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翻译一、《马说》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手里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

拿着马鞭,走到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二、《陋室铭》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茅,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它们虽然都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三、《活板》译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五代的时候才(用雕板)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晏子使楚》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晏子使楚》课件
——词类活用
例如: 齐人固善盗乎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形容词变动词善于、擅长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 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 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3、 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
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
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 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表 示郑重,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 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 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 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 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正辞严而又不亢不卑,折服 了楚王,显示其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6、 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 的是什么?
明确:维护齐国的尊严
形象分析:
晏子
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善于 外交辞令
楚王
自作聪明,仗势欺人
内容讨论……
中心: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 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 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随堂练习
• 1、下列与“何为者也”句式相同的一 项是( A )
——
苏教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
《 晏 子 春 秋 》
《晏子春秋》
• 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的书。 •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
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 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晏子使楚《晏子春秋》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

”(第一段,写楚国君臣事前的密谋策划。

)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

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

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第二段,晏子机智地挫败了楚国君臣的阴谋。

)中心意思: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人琴俱亡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而子敬先死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他)就要了顶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竟然没有哭。

子敬向来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小石谭记柳宗元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喜欢听到这种声音。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苏教版必背课文八年级

苏教版必背课文八年级

八上一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老山界陆定一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象山泉在呜咽,象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诗人·领袖任先青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常于/马背上/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九、古诗四首春望过零丁洋(唐)杜甫(南宋)文天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唐)杜牧(宋)陆游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晏子使楚《晏子春秋》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全部课文教学内容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全部课文教学内容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全部课文七年级上册⑴《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⑵《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宝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他就从他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打捞宝剑。

船已经走了,但剑没有动,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⑶《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

新苏教版八年级古诗及文言文原文

新苏教版八年级古诗及文言文原文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泊秦淮杜牧(唐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晏子使楚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呤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③,余拏④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原文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原文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文言文有那些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文言文有那些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文言文有那些推荐文章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带答案热度:八年级文言文语文阅读练习题热度: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上册重点热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结热度:初二语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文言文习题答案热度:文言文在语文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那么八年级苏教版语文文言文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苏教版语文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文言文篇一《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八年级苏教版语文文言文篇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w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文言文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文言文

1.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刘禹锡原文及注释:山不在(在于,动词)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神奇;灵异)。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谈笑有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往来无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阅金经(指佛经)。

无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乱耳(之:语气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无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之劳形(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庐:简陋的小屋子),孔子云(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译文: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学、历史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课文

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课文

1、晏子使楚《晏子春秋》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人琴俱亡刘义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3、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治水必躬亲钱泳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文言文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文言文

1.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闻雁】(唐)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3.【池鹤】(唐)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4.【迎雁】(宋) 葛天民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5.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渔家傲?塞下秋来】(课标第40首)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8.【天净沙?秋思】(课标第48首)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活板》沈括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苏教版八下语文古文整理

苏教版八下语文古文整理

【八年级下册】1、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转折连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连词,表转折,但是]伯乐不常有。

故[因此]虽[连词,即使]有名马,祗[同“只”,只是]辱[屈辱,埋没]于奴隶人之手,骈[两马并驾]死于槽枥[马棚]之[音节且词,无义]间,不以[介词,用]千里称[称呼]也。

马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千里者,一食[sì,吃一顿]或[有时]尽粟[本指小米,泛指粮食]一石[dàn,市制中的容量单位]。

食[sì,通“饲”,喂养]马者不知其能[能够]千里而[连词,来]食也。

是[代词,这,这样]马也[助词,表停顿],虽有千里之[结构助词,的]能[才能,能力],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才能]美[优点]不外见[xiàn],且[犹,尚且]欲与常[平常,普通]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安[表反问语气,怎么]求其能千里也[语气助词,用于疑问句末尾]?策[竹制的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驱使]之不以[动词,采用]其[代词,指饲养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方法],食之[代词,指千里马]不能尽其材[同“才”。

才能],鸣之[音节助词,凑足章节,无义]而[连词,表转折,却]不能通[知道,通晓]其意,执[握]策[名词,马鞭]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临[面对]之[代词,指千里马],曰:“天下无马!”呜呼,其[同“岂”,语气词,表反问,难道]真无马邪[同“耶”,表疑问]?其[语气词,表推测,恐怕]真不知[动词,认识]马也。

1.本文中心句是(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本文的写作手法是:托物寓意。

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2.文中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揭示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篇一: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马说》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面,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的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把他当作普通马来喂养。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啊!《陋室铭》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里。

到这里(与我)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它们虽然都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活板》译文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五代的时侯才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_绝对完整_精心编辑)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_绝对完整_精心编辑)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8《狼》七年级下册69《赵普》10《黄鹤楼》11《于园》12《黔之驴》13《爱莲说》14《两小儿辩日》八年级上册5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18《记承天寺夜游》19《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7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26《山市》九年级上册7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8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1《田忌赛马》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去拿尺码。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初中文言文阅读】苏教版八级(上)文言文翻译全集

【初中文言文阅读】苏教版八级(上)文言文翻译全集

【初中文言文阅读】苏教版八级(上)文言文翻译全集《晏子使楚》译文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晏子使楚》译文晏子将成为楚国的使者。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朝臣说:“燕英是齐国的一个好演说家。

现在他来了。

我想侮辱他。

我能做什么呢?”管家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带着一个被绑着的人走过国王身边。

国王问,‘这是什么人?’我们回答,‘他是齐国人。

’国王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回答,‘他犯了盗窃罪。

’”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席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会呢?是水土条件不相同啊。

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钢琴之死》的翻译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去世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紫荆一直喜欢弹钢琴,子尤走进来坐在灵床上。

他拿起紫荆的钢琴弹了起来。

几根琴弦的声音不和谐,(子尤)把钢琴扔到地上说:“子静,子静,你和钢琴都死了!”于是他痛苦地哭了很长时间,几乎晕了过去。

一个多月后,(子尤)也去世了。

《小石潭记》译文从山往西走一百二十步,我听到竹林中的水声,像人们佩戴的玉器?玉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

砍下竹子,开辟一条路。

往下看,你可以看到一个小水池。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全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全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七年级上册: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 4《三峡》5《以虫治虫》 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 8《狼》七年级下册:9《赵普》10《黄鹤楼》11《于园》 12《黔之驴》13《爱莲说》 14《两小儿辩日》八年级上册:15《晏子使楚》 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 18《记承天寺夜游》19《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20《马说》 21《陋室铭》22《活板》 23《核舟记》24《口技》 25《送东阳马生序》26《山市》九年级上册:27《陈涉世家》 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 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 32《醉翁亭记》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1《田忌赛马》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晏子使楚《晏子春秋》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人琴俱亡刘义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3、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治水必躬亲钱泳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活板沈括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4、核舟记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5、山市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6、口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7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