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合集下载

新时代下陕北民歌的发展初探

新时代下陕北民歌的发展初探

新时代下陕北民歌的发展初探民歌是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承载着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是一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在新时代下,陕北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以陕北民歌为研究对象,探讨新时代下陕北民歌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发展建议。

一、陕北民歌的传统特色陕北地区是中国民歌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民歌以高亢豪放的音调、质朴真挚的情感和自然真实的表达方式而著称。

陕北民歌通常以婉转悠扬的曲调和生动的歌词来描绘人民的生活、工作和情感,反映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陕北民歌不仅在音乐形式上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而且在歌词内容上也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如美好的爱情、悠久的历史、劳动和农耕等。

由于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陕北民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民歌的瑰宝之一。

二、新时代下陕北民歌的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陕北民歌在新时代下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困难。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陕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陕北民歌的表现内容和方式都受到了影响。

随着科技和传媒的发展,传统的民歌表达方式受到了冲击,一些新型娱乐形式也给陕北民歌的传播和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陕北民歌的保护和发展工作也需要加强,目前在文化市场上,一些商业化的东西大行其道,一些地方的原创民歌却鲜有人问津,这也给陕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促进陕北民歌的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大力举办陕北民歌的艺术活动和比赛,如举办陕北民歌的音乐会、节庆晚会等,以提高陕北民歌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创新工作,如策划编纂陕北民歌的相关专题图书、音像制品等,以及对优秀民歌人才进行培养和奖励,以保护和发展陕北民歌文化。

陕北民歌特殊的穿透力:《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透一个时代

陕北民歌特殊的穿透力:《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透一个时代

完或 这四 首歌 曲之后 , 刘峰 觉得 有些 不 民歌素 材, 首是陕 北 《 天 游), 首是 陇 一 信 一
从《 山丹 丹开 花红 艳艳 )曲作者 刘峰 后 满足 。 是从 音乐 形式 上看 , ~ 陕北 民歌 中 最 东的( +,姐担水) 而歌词的中心思想, , 要 来的 回忆 中, 家才 得知推 出 这几 首歌 曲的 有代 表 性的 ( 天游 )没有 , 大 信 二是 从 内容 上 表 现陕 甘苏 区的红 火 , 表现 英勇 善战 的红 军 内幕 。原来 1 7 年周 恩来 主 持 中央 工作 的 看, 熟悉 陕甘 苏区革 命史 的他 也觉 得缺 了 1 9 很 精 神 歌颂 毛泽 东一 代伟 人的 丰功 伟绩 , 要 时候 , 针对 当时 不正 常的文 艺 状况提 出 了批 点 儿什 幺—— 那 就是 陕北 根 据 地l 3 年 94 舞蹈 音乐 。 这 种情 况 、 中央 电台的 在 , 些 次 严重 的 危机 , 外有 几十万敌 军 的第三 次 围 把一 个 火红 的苏 区变 成了抗 日战争 、 解放 战
< 翻身道情) 《 和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更是
唱红 了全中国 。 贺 玉堂 是— 代 黄土 高原 上的 歌王 , 卜 他
红 军的 及时 到达 挽救 了臃 北根 据地 遗— 重 对 仙 丹 丹 开花 红艳 艳)的演 唱让 听者 无不
歌 唱 领袖 的 < 咱们 的 领 袖毛 泽东 ) 东 渡 黄 要 史实 , , 又能 反映 陕北 人 民为中 国革命 作 出 感 到荡气 回肠 , 让人 充分 领略 到 了陕北 民歌 河 、建立 敌 后 抗 日根据 地 的 ( 征 ) 末 ,自立 的 历史 贡献— 一使 大西北 成为 中国革命 的大 的神奇魅力。寰
7年 代初 , 0 中国 正处于 文革 ” 间。 期 十

陕北民歌历史

陕北民歌历史

陕北民歌历史
陕北民歌起源于陕北地区的农民和牧民生活中,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陕北民歌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唐山文化时期,当时的人们用简单的歌曲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这些歌曲既有表达人生欢乐的喜庆歌曲,也有表达人生悲苦的悲哀歌曲。

随着时间的推移,陕北民歌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民歌。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黄土高坡”、“凉州词”、“兰州好”、“阳关三叠”等等。

这些民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饱满的艺术表现力,吸引了无数人的心灵。

陕北民歌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陕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陕北民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陕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陕北人民的坚韧和朴实。

陕北非遗中的红色文化基因保护与传承——以陕北民歌为例

陕北非遗中的红色文化基因保护与传承——以陕北民歌为例

品位•经典乂化纵横陕北非遗中的红色文化基因保护与传承——以陕北民歌为例O臧小艳贺智利(榆林学院文学院,陕西榆林719000)【摘要】陕北民歌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样式,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革命文化的注入,使陕北民歌找到了温暖的家和滋润的土壤。

本文以陕北民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分析陕北民歌蕴含的丰富红色内涵,明确陕北民歌的发展困境,指出新时代以陕北民歌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红色革命文化基因保护与传承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非遗;陕北民歌;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更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

红色文化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升华,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红色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之魂。

以延安精神为核心的陕北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陕北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实践总结和文化创造。

作为一门古老的地域性民间艺术,陕北民歌流传广泛,内容丰富,其中最璀璨、最特殊的便是红色民歌。

如果说旧时的陕北民歌是一个流浪汉的话,那么,有了中国革命,陕北民歌才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陕北,中国近代革命的摇篮,见证了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辉煌,经历了中国由衰败到昌盛的伟大历程。

在革命的疾风暴雨中,战争烽火催生的红色文化,为陕北民歌注入新的灵魂,陕北民歌也逐渐由传统民歌向新民歌方向发展,内容多以反映红色革命为背景,故称红色民歌。

代表性红色民歌有《东方红》《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南泥湾》《横山下来了游击队》《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唱响了陕北大地每一道沟坎山梁,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出了中国革命的豪情壮志与熊熊烈火。

简析陕北民歌的文化背景及其产业化价值

简析陕北民歌的文化背景及其产业化价值

简析陕北民歌的文化背景及其产业化价值王东方【摘要】Folk songs of Northern Shaanxi as a regional culture, the formation of it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reflects loess and Chinese culture and ethnic psych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riental culture and art, also integrates the a philosophy of life and emotional consciousness of long-term practice of people of northern Shaanxi. The paper studies the value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folk songs of Northern Shaanxi, which is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in the new perio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陕北民歌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其文化背景及其艺术特征的形成,是东方文化大背景下黄土地及汉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艺术折射,也是陕北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的生活哲理与情感意识的融合。

研究陕北民歌的产业化价值,对提高新时期的文艺创作,促进发展区域性地方经济和社会进步可以起到文化奠基、艺术提升的作用。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2页(P291-292)【关键词】陕北民歌;文化背景;产业化;价值【作者】王东方【作者单位】延安市委党校,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20 引言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让“陕北民歌”进课堂的几点思考

让“陕北民歌”进课堂的几点思考

让“陕北民歌”进课堂的几点思考提起陕北,不由让人想起那高亢、悠扬的陕北民歌,陕北曾以丰富的民间音乐闻名全国,陕北民歌的数量之多、流传之广是其他地区的民歌无法比拟的,代表作品有《赶牲灵》《走西口》《东方红》等。

它向世人展示出陕北民俗独特的文化魅力,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是承继并珍藏在陕北人心中的一座富饶而辉煌的文化艺术宝库。

然而,陕北民歌发展至今,出现了断层和失落,甚至存在着从社会文化生活中逐渐消失的可能。

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陕北民歌从产生的根源上出现了断层。

年轻一代所处的时代,所受的教育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经历、生活等与陕北民歌产生和流行的背景有了质的变化。

除了少数流行的陕北民歌经典名曲之外,他们热衷于追星,热衷于影视名曲、校园歌曲,而不再对陕北民歌情有独钟。

二是陕北民歌没有与时俱进。

从流行的陕北民歌来看,大都是旧歌、老歌和经过艺术家们加工改编的歌曲,能够反映现实生活,追随时代节拍,宣泄现代人内心世界的新歌太少,能引起轰动、广泛流传的新创陕北民歌更少。

从演唱方面看,那些老的民间艺人、民歌手们逐渐老去,大都已不在人世,新歌手,大都肚里东西少,艺术修养差,感情色彩淡,只会呆板学唱,不会创编的演唱。

新一代陕北人对陕北民歌的认识、理解出了偏差,若不及早进行抢救、创新,陕北民歌将濒临灭亡。

作为陕北人,我有责任保护和发扬陕北民歌,这独特的文化遗产,作为老师我希望“陕北民歌”可以进入课堂。

让陕北民歌走进语文课堂,是保护、传承、创新陕北民歌的一条有效途径。

首先,了解陕北民歌有助于学习古典文学知识。

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但是由于离我们现在的年代太远,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而陕北民歌却得益于陕北的长期落后和闭塞,在形式和内容上保留了一些古典文学的痕迹,为学习古典文学提供了捷径。

陕北民歌在创作上大量地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这是沿用了至今两千多年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创作手法。

以陕北民歌中的比兴来讲《诗经》中的比兴,学生就可以快速理解比兴这种手法。

探析陕北民歌的功能性在当代社会衰微及对策

探析陕北民歌的功能性在当代社会衰微及对策

探析陕北民歌的功能性在当代社会衰微及对策摘要:运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发现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陕北民歌的诸多传统性功能正在不断走向衰微。

针对这一现象,应该高度重视对其进行挖掘整理、理论研究;并且应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加强创新与传播,使陕北民歌重现它的生命力与独特文化魅力。

关键词:民歌;陕北民歌;民俗;民间文化遗产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地处中国东、西部的结合带,是草原、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融合区,也是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频繁往来的交汇地。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东西部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北文化。

陕北曾以丰富的民间音乐闻名全国,陕北民歌的数量之多、流传之广是其他地区的民歌无法比拟的。

陕北民歌形象而概括地描述了当地复杂多元的民俗活动和风貌,向世人展示出陕北民俗独特的文化魅力。

民俗借助语言来储存、传承、发展和规范人们的行为,而语言又通过对民俗的储存、传承得到自身的丰富和发展,他们相辅相成、互相依存。

特定的民俗催生了特定的民歌,民歌又成为研究民俗的重要资料。

学习、研究、欣赏民歌,只有把民歌与民俗结合起来,把握二者的内在,才能获得对民歌的深层理解和感悟。

陕北民歌的精要之处既在于描述陕北人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征,更在于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民间音乐中得以一脉相承并且保持长期不变的品种,总是和一定的礼俗活动结合在一起的。

礼俗通常是人类生活中长期保持不变的社会活动,依附于礼俗活动音乐也就因此得以保存和传承;与礼俗活动关系较远的音乐品种,其生存和发展往往取决于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中易变的活动,所以与之关系紧密的音乐也就经常处于变化之中。

陕北民歌是和生成它们的陕北劳动方式、交通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紧密在一起的,当所有这些发生剧烈变动时,它们的传承过程和传承方式也随之变化,陕北民歌的功能性也有了新的变化与发展。

解析陕西民间音乐的地域特性与发展背景

解析陕西民间音乐的地域特性与发展背景

解析陕西民间音乐的地域特性与发展背景1. 引言1.1 背景介绍陕西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陕西地处中国西北,其地域文化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和民俗特色,这些因素都深刻地影响了陕西民间音乐的发展和传承。

陕西地区自古就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底蕴。

陕西的地理环境多样,有黄土高原、秦岭山脉、渭河流域等不同的地貌特征,这为陕西民间音乐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陕西民间音乐源远流长,融合了古代音乐、戏曲音乐、宗教音乐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陕西的农村和山区,依然能听到传统民间音乐的传唱,这些音乐不仅传承了古老的音乐传统,更承载了当地人民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通过对陕西民间音乐的探索和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地区的文化内涵和音乐特色,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以及推动陕西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地域特性陕西民间音乐的地域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民歌类型丰富多样陕西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民间音乐类型丰富多样。

关中地区的民歌以陕北大梆子、陕南花鼓戏和北秦腔为代表,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陕北大梆子是一种以高亢激昂的唱腔和有力的击鼓声为特色的民间音乐形式,常常在丰收节日或婚庆活动中演唱。

陕南花鼓戏则是一种以歌唱、舞蹈、打击乐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民间音乐,节奏明快、欢快动人。

北秦腔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民间音乐形式,常常在传统戏曲演出中表现出来。

二、音乐风格独具特色陕西的民间音乐风格独具特色,既受到中原汉族音乐传统的影响,又融合了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陕西民间音乐风格。

在节奏、旋律和表现形式上,陕西民间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极具辨识度。

三、地域文化和历史底蕴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对于陕西民间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陕西地区既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各种文化在此融合交汇,为陕西民间音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和历史积淀。

陕北民歌历史沿革及发展转型

陕北民歌历史沿革及发展转型

· 60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9【摘 要】陕北民歌是歌曲中的“下里巴人”,虽俗但众,能引起人们共鸣,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

陕北民歌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随着世代更替现今又面临着文化转型。

【关键词】陕北民歌 历史 发展陕北民歌历史沿革及发展转型徐 佩一、历史沿革陕北民歌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古代巫歌舞曲和祭祀的秧歌调,《诗经》的《国风》收集了西周至春秋约500年的地方俗曲,古陕北地区俗乐即是15国风之一。

“按照陕北民歌的发展历史,人们通常把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陕北民歌统称为陕北传统民歌;把20世纪3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所产生的陕北民歌称为陕北革命民歌;把新中国成立后所产生的陕北民歌称为陕北新民歌。

”[1]因古时民歌为口头流传,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陕北民歌多流失,保留下来的仅有几曲劳动号子和巫歌祭祀曲。

如用“求偶白狐九尾长,灵光照谁谁称王,哪个娶了涂山女,那家事业定兴旺。

”表达对大禹治水的尊敬。

又如《祈雨歌》“苍天救万民,清风细雨救万民。

天旱了,火着了,地下青苗晒干了。

”[2]原始社会的人们也经常用呼号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至今保留的《老号子》:“哟嗬嗬晦,哟哟嗬晦!哟嗬嗬嗬哟嗬嗬晦,哟嗬哟嗬晦!”[2]即是一曲古老而形式简单的劳动号子。

20世纪30年代后,中央红军到达延安,以延安为中心的民间文艺为人们重视。

陕北民歌才逐渐为人们熟知,流传推广开来。

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开启了民歌创作的新局面。

鲁迅艺术学院延安民歌研究会的成立是民歌发展的转折点。

一批文艺研究者开始创作以拥护革命工作、反抗外敌侵略为主题的民歌,如《翻身道情》、《东方红》、《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等。

其中李有源填词创作的《东方红》即是一首响彻大江南北的陕北民歌。

这些民歌从不同角度鼓舞了人们的奋斗决心,表示当时的时代主题,用民间文化形式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意识,增强人们为新生活奋斗的决心。

陕北信天游的名词解释

陕北信天游的名词解释

陕北信天游的名词解释陕北信天游,简称“信天游”,是中国陕西省陕北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国古老音乐的活化石”。

信天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古代历史,经过千年演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风格。

一、信天游的来历信天游源于陕北地区的农耕文化,与古代华夏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农耕习俗有着紧密的联系。

据传,信天游的创始人是华夏部落中的一位智者,他观察自然、察看天象,总结出一套与农作物生长和收成相关的乐曲和舞蹈形式,从而形成了信天游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天游逐渐传承并发展起来,成为当地农民庆祝丰收、祈福祭祀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二、信天游的表演形式信天游主要包括歌唱、舞蹈和乐器演奏三部分,以独具特色的嗓音、独特的舞蹈动作和民间乐器的伴奏相结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信天游的歌唱多采用单弦、二弦和多弦等不同的声部,演唱形式灵活多变,既有高亢激昂的豪迈之曲,也有细腻柔美的抒情之曲,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表达。

信天游的舞蹈动作舒展、韵律明快,在节奏感和力度上都有独特的特点。

舞蹈动作多以身体的协调动作为主,有时加入手中物品的摆动或舞动,以增加舞蹈的变化和视觉效果。

艺人们在跳舞时,会用手指点天,向上望,象征性地表示人们抬头仰望天空,向天祈求祝福。

乐器在信天游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常用的乐器有板鼓、锣、唢呐、笛子等。

板鼓在信天游中扮演着重要的节奏指挥的角色,通过不同的敲击方式和节奏变化,增强整个表演的动感和情感表达。

三、信天游的表演场合信天游的表演场合多样,既可以在农耕乡村的田间地头表演,也可以在庙会、集市、婚庆等重要活动中进行。

信天游表演往往以群体的身份进行,由一支由男子组成的团队组成,男子们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戴着白色头巾,手拿乐器,载歌载舞,引人入胜。

无论在何种场合,信天游的表演都充满了欢乐、朝气和祝福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

四、信天游的艺术价值信天游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新时代下陕北民歌的发展初探

新时代下陕北民歌的发展初探

新时代下陕北民歌的发展初探作为中国民歌的一个重要分支,陕北民歌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陕北民歌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新时代下,陕北民歌如何适应时代的脚步,如何传承发展,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一、陕北民歌的历史渊源陕北民歌是指陕北地区各民族特别是汉族沦陷二人以上合唱、单独、器乐和音乐舞蹈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陕北民歌包含了多种曲调和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秦腔、大歌、二人台、清音、大马、河处马、胡琴、忻州腔等。

它们以轻快动听的曲调和生动传神的歌词,表达着陕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自1950年代以来,陕北民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艺术家和学者们的深入挖掘和保护传承。

著名的秦腔表演艺术家晋察冀、秦腔表演大师尹昌隆、冯宝、李兆寿等人的艺术成就影响深远,使陕北民歌得以在全国范围内传承发展。

二、新时代下的陕北民歌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传播的广泛普及,新时代下的陕北民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挑战面前,陕北民歌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如何积极应对,使得它在新时代下焕发勃勃生机,成为了当前亟待探讨的话题。

陕北民歌的传承亟待加强。

随着城乡结构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陕北民歌的传承人逐渐减少,传承环境逐渐恶化。

新时代下,我们急需加强对陕北民歌的传承保护工作,通过学校课程设置、传统文化节目推广等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喜爱陕北民歌,成为其传承发展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陕北民歌的创新需求迫切。

传统的陕北民歌形式虽然有着独特的魅力,但在新时代下,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提高其吸引力和表现力,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艺术家和音乐家应当结合当代流行音乐元素,通过现代化的编曲和演绎,为陕北民歌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使其更具有时代感和音乐性。

陕北民歌的发展需要更广泛的支持和关注。

政府、学校、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关注陕北民歌的发展问题,加大对陕北民歌的资金支持、传播推广和市场开拓。

陕北民歌的概念

陕北民歌的概念

陕北民歌的概念陕北是指中国陕西省北部的地区,其民歌是指陕北地区所产生的民歌。

陕北地区地势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民歌文化,是中国民歌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陕北民歌的概念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

从地域上看,陕北民歌指的是陕北地区所特有的民歌形式和风格。

陕北地区面积辽阔,地形多样,气候条件各异,因此,不同地区的民歌在曲调、歌词和表现形式上都有所差异。

从内容上看,陕北民歌以生活为主题,广泛涵盖了农田劳动、爱情婚姻、历史传说、民风民俗等各个方面。

陕北民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老百姓的生活为创作源泉,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陕北民歌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陕北地区的独特历史和地理环境。

陕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包括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

这些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在陕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

此外,陕北的地理环境也促进了民歌的创作和传播。

陕北地区北临内蒙古,南界黄河,西临陕甘宁边区,周边地域狭窄,山川纵横,交通不便,由此形成了各地区独特的乡土风情,丰富了陕北民歌的内容和形式。

陕北民歌在传统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

最典型的是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凤凰山上鸽子飞”、“你可知道我为你等待多少年”等曲调优美、激情澎湃的歌曲。

陕北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样,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形式。

在表演中,演唱者通常会结合手势、舞蹈等表达方式,将情感与音乐融为一体,进一步丰富了民歌的表现形式。

在历史上,陕北民歌承载了人民大众的情感表达,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

中国共产在陕北地区开展革命斗争时,陕北民歌成为了革命斗争的歌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士气。

陕北民歌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成为了陕北地区人民走向胜利的力量之源。

如今,陕北民歌经历了百年的变迁,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许多陕北民歌被收录和发表,成为了经典的民歌作品。

不仅在陕北地区,陕北民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影响力。

陕北民歌在现代音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音乐家在作曲和创作上都加入了陕北民歌的元素,使其在现代音乐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新时代下陕北民歌的发展初探

新时代下陕北民歌的发展初探

新时代下陕北民歌的发展初探陕北地区是中国民歌的发源地之一,素有“陕北黄土地,民歌飘四方”的说法。

作为陕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陕北民歌一直以其淳朴、朴实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陕北民歌在传承和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推动当地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陕北民歌的传统特色陕北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化。

它蕴含了陕北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情感、思想和价值观,承载着陕北地区特有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

陕北民歌多以口头形式传承,没有明确的创作和编纂者,是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保存下来的。

它的歌词多为方言,直白、生动,表达出农民对生活的感悟和向往,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陕北民歌的传统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丰富,反映生活陕北民歌的内容涉及农民的生产、生活、感情、家庭等各个方面。

它以真实的生活为题材,反映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生活中困难和挑战的抗争。

《黄土高坡》反映了陕北地区的干旱缺水,以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陇上行》则表达了陇西地区农民的艰苦生活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 形式多样,传统鲜活陕北民歌的形式多样,有山歌、对歌、牧歌、鼓词等多种形式。

山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它流传广泛,歌词简单朴实,富有朴素的民间艺术风格。

陕北民歌的形式多样化,使其在传承和发展中保持了鲜活的特色,成为了陕北地区文化的瑰宝。

3. 民间性浓厚,源远流长陕北民歌是农民在劳作之余自发创作的艺术作品,它没有专门的创作者,更没有专门的演唱者。

它的流传主要依靠代代相传的方式,因此具有浓厚的民间性。

在历史长河中,陕北民歌一直以不变的形式传承,成为陕北地区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这种源远流长的民歌传统,为当地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时代下的陕北民歌发展现状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陕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陕北民歌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陕北民歌演唱风格的探究

陕北民歌演唱风格的探究

总之,陕北民歌及其演唱风格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以其深 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演唱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未来,我们更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让其在新的历史时期 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谢谢观看
陕北民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陕北地区,它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劳动、生 活和情感表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音乐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陕北民歌不断 吸收各种外来文化元素,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音乐体系。
在演唱风格方面,陕北民歌以其自然、真挚、激情的演绎方式著称。歌手们 在演唱时,运用丰富的情感和多样的音色,结合独特的韵律和华彩,使得歌曲充 满了生命的活力。此外,陕北民歌在演唱过程中还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言的 韵律美感,以及表达方式的质朴和直接,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陕北民歌演唱风格的探究
目录
01 一、陕北民歌的起源
02 二、陕北民歌的特点
03
三、陕北民歌的演唱 技巧
04
四、陕北民歌的传承 与发展
05 参考内容
摘要: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生产生活中形成的 具有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的音乐形式。其独特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表达方式,反 映了陕北人民的独特思想和情感。本次演示将从陕北民歌的起源、特点、演唱技 巧和传承等方面,对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进行深入探究。
2、传承和教育
将陕北民歌传承给年轻一代是保持其生命力的关键。教育部门可以将陕北民 歌纳入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中,让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 此外,还可以组织民间艺人走进校园,为学生们传授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和经验。
3、创新和发展
为了使陕北民歌在当代社会中更好地发展,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音乐家可以 通过汲取当代流行音乐的元素,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作出更具有时代感和现 实性的陕北民歌。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数字化技术,让更多人听到陕北民歌的 声音,扩大其影响力。

陕北民歌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分析与反思

陕北民歌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分析与反思

陕北民歌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分析与反思作者:杭惠平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35期摘要:从传播方式来看,大多数民间艺术的传播都经历了口耳相传时期、文字报刊纸媒时期,广播影视时期、网络传媒时期和以智能终端的使用为标志的新媒体时期这几个阶段。

新媒体时代给陕北民歌等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梳理陕北民歌传播方式的基础上,试图探究其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和传播规律,以期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创新陕北民歌的传播方式。

同时也对新媒体传播方式做了反思,认为当代新媒体传播方式并不能完全传达大多数民间艺术所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

关键词:民间艺术;陕北民歌;新媒体;传播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1.35.029陕北民歌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艺术,其发轫时间可溯源到古代祭祀的曲调和巫歌舞曲等。

其大致经历了陕北传统民歌、陕北革命民歌、陕北新民歌三个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传播方式对陕北民歌的传承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随着网络数字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给信息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陕北民歌的传播开始呈现出“平台多样化、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方式多元化”的特点,这“为陕北民歌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传统民间艺术如何利用新媒体时代的技术重新焕发活力以及新媒体传播给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承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成为值得探究的课题。

1以智能终端使用为标志的新媒体时代陕北民歌传播新媒体主要是以互联网、移动终端和电视为代表的数字化媒体。

按照目前新媒体网络连接的类型进行划分,大致能够把将新媒体应用类型划分为网络新媒体、电视新媒体、手机新媒体。

智能终端之前,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逐渐开始进行网站建设。

大众可以在电脑上通过网站搜索陕北民歌,不仅可以欣赏歌曲,还可以搜索陕北民歌的相关资讯,让人们深入地了解陕北民歌,感受陕北文化。

但是由于当时的电脑的普及度不高,所以局限了陕北民歌的传播。

从《血色浪漫》看陕北民歌的发展

从《血色浪漫》看陕北民歌的发展
文本解析 + 曼 ! 旦 …… … …一
从《 血色浪漫 看陕北民歌的发展
臧 小 艳
《 血色浪漫》是都梁继 《 亮 剑 》 之 后 又 一 部 具 有 代 表 性 的优秀 长 篇小 说 ,滕 文骥 导演 将其 改 编为 同名 影视 作 品,这 部作 品 以独 特 的审 美视 角和 艺术 表 现方 式 营造 了一 个 时代 的浪 漫 ,展 现 了作 品独 特 的艺术 魅 力和 现 实价值 。 特 别 是剧 中 陕北 民歌 的运 用 ,为该 剧增 色 不少 ,透 过 该剧 挖 掘 陕北 民歌 这 一古老 而 质朴 的艺 术 形式 的价 值及 其 发展 趋 势 成为我 们 关注 的重 心 ,希 冀借 此 为 陕北 民歌 寻找 更好
的发 展 空 间 。
是 一 具 缺 乏 灵 魂 的空 壳 ” 。 陕北民歌在 《 血 色浪漫》 中的远 等方面 都起到 了很好 的效果 ,一首 首陕北 民歌带领着 观众走进 陕北 ,去感 受 那 浓 郁 的 陕北 特 色 。
民 与 他 的 同 学 们 去 贫 瘠 的 陕 北 农 村 插 队 时 ,一 首 首 陕 北 民歌 插 曲宛如 天籁之音 ,让人 如痴如醉 ,剧 中涉及 了各种类 型的 陕 北 民歌 , 整 理 一 下 , 从 主 题 曲 、 片 尾 曲到 插 曲 , 共 有 十 几 首 ,有 的以原生态 的形式呈现在观 众眼前 ,有 的则经过重新 编排 ,这 些富有地方特 色 的歌 曲给 人们 留下 了难 忘 的印象。 从 剧 中可 以 看 出这 些 陕 北 民歌 的运 用 与 剧 情 自然 融 合 ,在 渲 染 陕 北 恶 劣 的 自然 环 境 和 凸显 主 人 公 的 内 心 情 感 时 均 获 得 了 很 好 的效 果 。 同时 陕 北 民歌 走 上 荧 幕 ,这 也 从 另 一 个 侧 面 加

民歌中的陕北

民歌中的陕北

民歌中的陕北陕北是黄土地上的陕北,民歌是黄土地上的民歌。

劳动号子、小调、信天游,这些传唱在陕北人民中间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

从《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到《黄土高坡》《东方红》。

陕北民歌就像一部绘声绘色的历史教科书,记载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各阶层发生的种种变化,特别是陕北这块大地。

没来陕北之前,民歌是我对陕北唯一的了解。

来陕北之后,感受最多的就是陕北人的淳朴,听到最多的就是陕北人民口口相传的各种民歌。

民歌是陕北人民的精神食粮,信念源泉。

它不仅具有汉族音乐的特征,还有着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

在历史进程中,陕北地区一直是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区,陕北民歌是几千年来刃口流动与民族的融合,及文化交流的产物,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既土气又大气,正所谓“大俗即大雅”,土的掉渣却个性十足,既通俗又亮丽。

所以说民歌就是陕北文化的一张明信片,没有民歌的陕北是不完全的。

要研究陕北文化,就必须翻陕北民歌的这一块牌子,可能有些人想避开它绕道行,因为它的内容不仅庞大而且涉及了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

同时,陕北民歌没有固定的曲调。

完全是凭歌者自由发挥,曲调随心情定,歌词信手拈来。

这样一个没有规矩而言的巨大艺术宝库,使很多人敬而远之。

劳动号子是陕北民歌中一个规模庞大,内容繁多的部分。

主要包括了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主要表现各种体力劳动的劳动场面,还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即兴创作,曲调比较简单,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合,顿挫分明。

内容根据劳动特点随意发挥,子真切的反映了陕北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的场面。

信天游在陕北民歌中传送最为广泛的一部分,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部分。

它是即兴创作的产物,两句一段,段与段之间可分可合,也可独立为一首,可以根据不同情景自由吟唱,语言质朴,节奏明显,韵脚多变,荡气回肠,被誉为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

浅谈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浅谈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浅谈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作者:隋晓虹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8期【摘要】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典型代表,对陕北民歌有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将是推动我们民间音乐有效传承的重要体现。

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目前陕北民歌的分类及其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发展;陕北民歌引言传统的民间音乐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音乐发展的活水之源。

民歌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民族语言和地方文化。

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歌曲,是陕北人民情感世界的高度凝练。

一、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现状(一)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中国的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歌舞的产生可追溯到大约5千年前。

在我国古代音乐就已经非常繁荣,尤其是唐朝的音乐对世界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世界上排名先列。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变化,相应地音乐文化也处于不断变化中。

不同的时期的音乐表现形式都是不一样的,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背景。

经历几千年的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积淀了人们的艺术智慧和音乐创作才华,并且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在不断的交流和融合中,赋予了中国民族音乐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在相互竞争中推动中国民族音乐不断创新和发展。

体现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有南方的山歌、东北地区的二人转等等,这些都是不同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体现。

由于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不同的民族之间注定会吸收到其他民族的艺术特色,扬长避短、互通有无,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每个民族的音乐形式都会变得更加有魅力,互相传唱,最终促进中国民族音乐欣欣向荣、源远流长、大放异彩。

(二)陕北民歌的发展现状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史上,陕北民歌一直是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

陕北民歌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陕北民歌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陕北民歌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陕北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瑰宝,它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进一步了解陕北民歌,我参加了一次陕北民歌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陕北民歌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它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首先,陕北民歌的独特艺术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朴素的歌词风格成为了中国民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中,我发现陕北民歌在曲调和乐器运用上独树一帜。

陕北民歌的曲调婉转动听,具有独特的旋律线条,既能表达出深沉激情的情感,又能展现出欢快神采的节奏。

同时,在伴奏乐器上,陕北民歌常常使用手风琴等乡村乐器,这使得歌曲更具地域特色和贴近民间的感觉。

其次,陕北民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陕北民歌通常以歌颂劳动、表达爱国情怀为主题,这使得它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社会意义。

在实践中,我通过与陕北民歌传承人的交流,了解到这些民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农民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例如,《马头琴》这首民歌讲述了农民对马头琴的喜爱和对农田的劳作的深情表达,这不仅表现了农民的勤劳精神,也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歌曲的表达方式简单朴素,但却能深深触动人们的内心,激发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

再次,在实践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陕北民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意义。

陕北民歌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历史的积淀。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时尚文化的冲击,陕北民歌逐渐面临着被遗忘和淡出历史舞台的危险。

因此,社会对于陕北民歌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实践,我了解到陕北民歌的传承人们不仅在传承陕北民歌这一文化瑰宝,而且还在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进行创作和演绎,使得陕北民歌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最后,在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

陕北民歌的传承和保护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但是很多人对于陕北民歌的了解和了解程度有限。

有些人甚至对陕北民歌抱有偏见和误解,认为它过于守旧和过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民歌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本文阐述了陕北民歌发展的历史渊源及跟随时代发展变化的特性;分析了当代陕北民歌的发展现状。

探索陕北民歌发展的途径:首先,陕北民歌应保持它一些原有的音乐元素;其次,陕北民歌不应当受现代流行音乐思潮的冲击,更不能被其所掩盖或淹没;第三,陕北民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

标签:陕北民歌;时代;发展
陕北民歌,象一条蜿蜒的巨龙,在这片黄土地崛起蔓延。

近年来,在我国艺术的舞台上活跃着来自黄土高原沟沟壑壑中的声音,是这种声音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是这种声音让我们再次感触着黄土的热情。

同时我国涌现出诸多的陕北民歌演唱家,是他们将这种特殊的艺术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并能时刻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一、陜北民歌发展的历史时期及其社会背景
陕北民歌的种类繁多,其中最为独特的当属信天游,当年走西口的赶脚夫一路传唱,并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唱出了为生计奔波中所有的酸甜苦辣;二人台也是陕北民歌中的一种,二人台结合了陕北信天游、内蒙长调、山西小曲而成,形式有对唱、合唱,主要以说唱的方式结合伴奏音乐、舞蹈展现某种生活场景或叙述一个故事;酒曲,也是陕北民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陕北高原地域寒冷,人们都以酒来暖身,在饮酒过程中为增加娱乐性,人们用行酒令的方式,现场编词或编曲进行演唱;酸曲也是一种,但是酸曲被很多的人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而实际上酸曲才是人的真情流露,是即兴演唱的一种形式。

在陕北民歌中还有一部分显然鲜为人知的音乐,那就是包含有宗教色彩的诸如道情、秧歌词等。

1、在剥削阶级统治的年代里,陕北民歌主要是反映当时人们希望减轻劳动辛苦程度和征服自然的愿望。

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对剥削者的反抗,对封建制度的憎恨,对新生活的向往。

陕北民歌结合内蒙长调、小调以及山西小曲等因素为陕北民歌的传播和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2、在革命年代里,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是中国革命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历史见证,她也是共和国发展的记录者。

陕北民歌在战争的风云中千锤百炼终于成为呐喊全民族苏醒的口号。

3、新中国成立后。

所有人都清楚记得,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入太空,在向世界宣告中国站起来的那一刻,有一个响彻太空宇宙的声音,那是陕北民歌再一次的升华。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来自黄土高原的作品直到现在仍然让我们无法抗拒、无法忘怀。

4、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陕北这片贫瘠的土地再次沸腾了,是这片土地饱含着满腔的热诚再次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现在的陕北民歌已从田间沟壑走到了星光灿烂的舞台,她的词曲里充满岁月的情怀,她的唱腔吸引着众多专家学者的目光。

她来自山野,是这方水土的精灵,这片浑厚的土地给她无限的能量,她为这片土地颂歌。

二、陕北民歌的现状
在陕北民歌兴旺发展的今天,我国涌现出不少杰出的陕北民歌演唱家,如:、王世荣、白秉权、阿宝等,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演唱风格,使得陕北民歌不但在陕西这片黄土上沸腾,更使它传遍中国,走向世界。

他们多次去国外演出交流,深受国外观众喜爱,这无疑扩大了我们陕北民歌在世界的影响。

同时,在我国也成立了不少的陕北民歌研究派会,多次进行陕北民歌征稿,举行陕北民歌比赛。

他们众思所议,目的能使陕北民歌更好的发展和传唱。

陕北民歌需要很好的继承和改革。

出名的陕北民歌演唱家例如白秉权,国家一级演员。

曾主演《刘胡兰》等歌剧。

陕西省汇演获独唱一等奖、全国音乐周独唱的《跑旱船》、《陕北道情联唱》、《赶牲灵》等获好评并灌制了唱片。

参加演唱录制《陕北民歌精选》盒带。

多年来采录、改编了大量陕北民歌,在《中国民歌》等书中发表。

出版个人编唱的《陕北民歌独唱集》。

阿宝发行过两张专辑,但都是翻唱,没有一首自己的原创作品,对此,阿宝表示自己的演唱会绝对不会比那些流行歌手的差。

“我是一个民歌歌手,翻唱和传播经典音乐作品是我的本职工作。

因为民歌跟流行乐或摇滚乐不一样,它的素材多半来自民间,是在民间流传了几十上百年的经典音乐,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多半是在民间采风基础上加工产生的。

这些歌曲几十年前有人唱,几十年后还会被人们传唱。

我想用这样的音乐来开个唱从群众基础上和歌曲经典程度上来讲,都比那些流行歌手的强很多。


一个民歌歌手的实力不是他的原创能力,而是他的翻唱水平,尤其是对经典民歌的演绎,因为越经典的民歌观众的耳朵越挑剔。

这一点民歌和传统京剧很像,越是经典的段子越能见真功夫,唱到最后已经不单单是演唱技巧的问题了。

阿宝演唱的都是难度极大的经典民歌,在演唱技巧上多有自己的独特创意,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想亲亲》、《五哥放羊》、《蓝花花》、《圪梁梁》等歌曲。

阿宝作为年轻一带的民歌演唱家,带着他具有磁性的声音,通过现代发达的媒体,将一些传统民歌以及别的歌曲用陕北民歌的方式演唱,深受人们喜爱。

这无疑增大了陕北民歌演唱的难度,拓宽了歌曲风格。

三、陕北民歌的发展与未来
早期活跃在陕北的农民歌手,大多是即情自编自唱,是个多面手。

而现代的歌手已经成为一个“拿来主义者”,模仿性的诠释成了主流。

陕北民歌民间创作队伍的断层,正在被新一代歌手重新衔接,他们从民间来,又走回了民间,无论如何,这是非常有意义的真正的传承。

[1]
从以上不难看出,陕北民歌有着丰富的发展史和思想艺术魅力。

这也是它从产生到现在一直能很好发展和一直传唱的重要因素。

它同别的音乐种类一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曲风和词,有着不同的内涵。

它能很好地纪录历史,反映时代的特征,唱出人民的心声。

而在我们即将步入小康社会的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陕北民歌究竟怎样才能符合时代需求,怎样才能创新发展呢?它的未来究竟会怎样?这不仅仅是众多陕北民歌研究学者长期所探究的,更是社会所需求的。

首先,陕北民歌应保持它一些原有的音乐元素。

始终不能脱离那片黄土人的淳朴憨厚的气息和原生态的色彩。

始终要反映着陕北人民的生活风貌,不断诉说美好的黄土情歌和歌唱美好的新时代生活。

其次,陕北民歌不应当受现代流行音乐思潮的冲击,更不能被其所掩盖或淹没。

它要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当代人们的思想,符合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

我们要取缔现代流行音乐中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取其所长,为我所用。

现代的流行音乐为什么能这么受人们喜欢?归根到底它还是符合人们的需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需要放松、寻求放松。

所以陕北民歌汲取流行音乐旋律的放松性,词也同样。

演唱风格也可适当调整。

只有这样,陕北民歌才能更好的被更多的人们所传唱。

综上所述,陕北民歌渊源流长,它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它有着极强的艺术特色个性和艺术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我们深刻的了解它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其艺术底蕴,更好地将它继承和传唱,给它注入新的血液。

将具有特色民族音乐—陕北民歌,推向一个新的起点。

【注释】
[1]施雪钧.陕北民歌采风报告,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