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文件
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航空公司的飞行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
飞行安全是航空公司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对于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对飞行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管控是航空公司管理的重要环节。
2. 飞行安全风险分析为了全面了解航空公司的飞行安全风险,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以下是对飞行安全风险的分析内容:2.1 飞行事故统计首先,对过去一段时间内航空公司的飞行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飞行事故的统计,可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频率以及对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影响程度。
统计数据应包括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事故发生地点等等。
2.2 飞行操作风险评估其次,对航空公司的飞行操作风险进行评估。
飞行操作风险包括飞行员技术水平、飞机维护情况、飞行程序等方面的风险。
通过评估这些风险,可以识别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
2.3 飞行器件故障分析此外,对飞行器件故障进行详细分析。
飞行器件故障可能导致飞行安全风险的增加,因此需要对常见的器件故障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故障原因、故障发生频率等。
通过了解器件故障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风险管控。
3. 飞行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基于对飞行安全风险的分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飞行安全风险管控措施:3.1 培训和教育提高飞行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来提升飞行安全水平。
3.2 飞行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飞行操作规程,确保飞行员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减少人为失误和操作风险。
3.3 飞行器件维护加强飞行器件的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防止因器件故障引发的飞行安全事故。
3.4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飞行安全报告和风险评估,及时识别和处理潜在的飞行安全风险。
4. 结论通过对航空公司的飞行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管控措施的制定,可以有效提升飞行安全水平,并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
航空公司应始终将飞行安全置于首位,持续改进和优化飞行安全管理体系,确保飞行操作的安全和可靠性。
航空运输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航空运输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简介航空运输企业的安全风险管控是确保航空运输业务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帮助航空运输企业减少安全风险,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航空运输企业应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各方面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管控。
具体措施包括:1.培训与教育要求员工接受全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包括但不限于:- 安全操作培训- 飞行员培训- 机务人员培训2.安全审查定期进行安全审查,确保各个环节的操作符合安全规范。
包括但不限于:- 航空器维护和维修审查- 飞行操作审查确保设备和设施的安全航空运输企业需要确保设备和设施的安全,以减少事故和损害的发生。
以下措施值得推荐:1.航空器维护定期进行航空器的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安全运行。
包括但不限于:- 定期检查发动机和机身结构- 及时更换老化的零部件2.设备检测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测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性。
包括但不限于:- 导航设备的检测- 通信设备的测试加强安全信息管理和交流航空运输企业应加强安全信息的管理和交流,及时了解安全事件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以下是一些建议:1.安全报告建立安全报告制度,要求员工及时上报安全事件和隐患。
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处理。
2.安全会议定期召开安全会议,讨论安全问题,分享经验和教训。
促进员工之间的安全交流和研究。
结论航空运输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是确保运输业务安全运行的关键。
通过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设备和设施的安全,以及加强安全信息管理和交流,航空运输企业能够有效减少安全风险,提升整体安全水平。
航空公司安全管理规定与风险评估表(SMS法)
航空公司安全管理规定与风险评估表(SMS法)航空公司安全管理规定与风险评估表(SMS法)介绍本文档旨在介绍航空公司安全管理规定与风险评估表 (SMS法) 的基本概念、要求以及实施方法。
航空公司安全管理规定与风险评估表 (SMS法) 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评估和管理航空安全风险,以确保航空公司的运营安全和乘客的安全。
航空公司安全管理规定 (SMS法) 的基本要求1. 安全政策:航空公司应建立并维护一份明确的安全政策,该政策应包含对安全管理的承诺和目标,并指定责任及义务。
2. 安全风险管理:航空公司应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用于识别、分析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少这些风险。
3. 安全保证:航空公司应建立有效的程序和机制,确保其员工、设备和运营符合国际的安全标准和规定。
4. 安全培训:航空公司应为所有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并持续更新培训内容,以确保员工具备应对各种安全事件的能力。
5. 安全沟通:航空公司应建立有效的安全沟通机制,以确保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安全信息共享和沟通。
风险评估表 (SMS法) 的实施方法风险评估表 (SMS法) 是航空公司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其实施方法的基本步骤:1. 识别风险:通过分析和评估航空运营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包括设备故障、人为错误、天气条件等,识别可能造成事故或事故后果的风险。
2. 评估风险:根据事故概率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
可以使用定量评估方法或主观评估方法来确定风险级别。
3. 控制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已识别的风险。
这可能包括改进设备和系统、增强培训和培训、加强监控和反馈等。
4. 监测风险:建立监测机制,定期监测已识别的风险的状况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确保风险得到及时控制和管理。
5. 修订风险评估表:根据实际情况和风险管理效果,定期修订风险评估表,确保其与实际运营环境保持一致。
航空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航空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概述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航空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以确保项目的安全性和风险管理。
目标- 分级评估航空项目的安全风险;- 建立有效的管控措施,以降低安全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提供明确的责任和权限分工,确保管控措施得以落实。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 安全风险评估- 对航空项目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存在的安全风险;- 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将安全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2. 风险管控措施2.1 高风险级别- 针对高风险级别的风险,制定专门的风险管控计划;- 通过加强检查、监控和培训等措施,及时识别和控制高风险的发生;- 定期评估和调整高风险级别的管控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2.2 中风险级别- 针对中风险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方案;-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掌握中风险的动态变化;- 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项目成员对中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2.3 低风险级别- 针对低风险级别的风险,建立常规的风险管控机制;- 定期检查和评估低风险级别的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将低风险级别的经验教训和最佳实践分享给项目成员,提高整体风险意识。
3. 责任和权限分工- 明确项目成员在安全风险管控中的责任和权限;- 建立相应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信息的流通和问题的解决;- 定期对责任和权限进行审核和调整,以适应项目的变化需求。
总结本文档制定了一套航空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旨在确保航空项目的安全性和风险管理。
通过对安全风险的评估和分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责任分工,帮助项目成员理解和应对不同级别的风险,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航空公司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制度
航空公司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制度在航空运输行业中,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制度是航空公司保障安全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航空公司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制度的重要性、内容要点以及实施效果。
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是航空公司保障乘客和航空运输安全的基石。
航空运输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气象条件、机械故障、人为错误等。
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帮助航空公司识别、评估和控制这些风险,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概率,确保运输安全。
二、风险管理的内容要点1.风险评估:航空公司应建立起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对飞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确保全面了解潜在风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
2.风险控制: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航空公司应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例如,建立合理的机务保养计划,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合理的飞行计划等。
3.风险监测:航空公司应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机制,了解实时的风险信息,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监测手段可以包括飞行数据记录仪、监控摄像等。
三、应急预案制度的重要性应急预案制度是航空公司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处置指南,它能帮助组织有序、高效地应对危机,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在航空运输行业中,应急预案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应急预案制度的内容要点1.制定应急预案:航空公司应根据不同的灾害性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应对。
应急预案需要包含各个环节的责任和应对措施。
2.应急演练:航空公司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通过模拟真实情况的演练,可以发现应急预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
3.信息发布与处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航空公司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向乘客和员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安全提示。
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处理渠道,及时掌握最新的事件信息并进行分析。
五、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制度的实施效果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制度能够提升航空公司的安全运营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航空公司风险管理
航空公司风险管理背景航空公司作为国际经济和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众多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确保安全运营和持续发展,航空公司需要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航空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一些常见风险,并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航空公司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恶劣天气、恐怖袭击、机械故障、突发疾病等。
这些风险不仅可能对乘客和员工的安全构成威胁,更可能对公司形象和财务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航空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以降低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常见风险及应对策略1. 恶劣天气:航空公司在安排航班时需考虑天气情况,以免遭受恶劣天气的影响。
应建立专业的气象监测系统,并与气象部门保持密切合作,及时获得准确的天气预报。
同时,制定相关的航班调度和取消策略,以保证乘客和航班安全。
2. 恐怖袭击:航空公司需与相关安全机构合作,加强安检措施,确保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
此外,人员培训和危机管理演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
3. 机械故障:航空公司应建立全面的飞机维护计划,并定期进行机载设备和航空器的检修和维护。
此外,应建立完善的备份设备和备件供应体系,以应对突发机械故障。
4. 突发疾病:航空公司应明确应对乘客和机组人员突发疾病的应急措施,例如提供急救设备和培训救护人员。
此外,及时通报相关卫生部门,并与他们保持紧密合作,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风险管理方法为了有效管理各种风险,航空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对各类风险的评估和分类,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
2. 设立风险管理团队:组建专业的团队,负责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确保公司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3.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与其他航空公司、相关行业和政府监管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信息和经验,提高整个航空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4. 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计划: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及时对风险管理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适应新的风险情境。
民航安全风险管理
03
风险控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降 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04
风险监测: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风险 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风险控制策略
风险控制措施
0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明确安全责任
02
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 安全意识和技能
03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 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04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 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应对
素、环境因素等
03
风险影响:根据评估结果,确定 04
风险应对措施:根据评估结果,
风险对民航安全的影响程度,如
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如加
严重、中等、轻微等
强培训、改进技术、优化流程等
民航安全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策略
01
风险识别: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 和评估
02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 风险等级和影响程度
等信息
02
风险识别:根据收集 到的信息,识别可能
存在的安全风险
03
分析风险:对识别出 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
确定风险等级
04
制定措施:针对不同 等级的安全风险,制 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
措施
05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 情况,对风险识别流 程进行持续改进,提 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
和有效性
风险识别案例
案例一:某航空公司因天气
素等
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
C
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如故障
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
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风险等
D
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
培训、完善设备、优化流程等
风险评估结果
航空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规范
航空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规范航空运输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高效和便捷的交通方式之一,其安全问题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航空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规范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对于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航空公司声誉以及促进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航空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首先,人员是航空安全的核心因素。
飞行员、乘务员、地勤人员等所有与航空运营相关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资质认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
例如,飞行员需要在模拟机上进行大量的训练,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乘务员也需要熟悉各种安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应急程序,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组织乘客疏散。
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也是航空安全的重要保障。
飞机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机械系统,其各个部件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维护保养。
航空公司通常会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飞机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换部件。
同时,还会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飞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
此外,机场的设施设备,如跑道、导航系统、通信设备等,也必须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以确保飞机的安全起降和运行。
环境因素对航空安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天气条件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因素之一,如强风、雷雨、大雾等恶劣天气可能会影响飞机的起降和飞行安全。
航空公司和机场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气象信息做出合理的航班调整和决策。
此外,空中交通流量的增加、鸟击等也会给航空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在管理方面,航空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和规章制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
同时,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
安全监督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东方航空公司的安全风险管理
东方航空公司的安全风险管理第三章东方航空公司的安全管理现状3.1我国航空类企业风险管理现状3.1.1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运输业作为耗时短,节省空间,运输方便的新型快捷运输方式,其业务量一直在不断地提高。
但是作为航空这种空中作业单位,其风险系数高,有很大的可能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这时信息化就成了控制风险的必然选择。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信息化对航空业的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从以前的辅助工具,到现在的全面融合,不仅在机场,还是在飞机,还有灾难处理等每个可能的方面都可以看到信息化的影子。
他可以使需要沟通的双方在几秒钟内交换信息从而避免事故或者失误操作。
它可以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反应起来,尽量减少的灾难所带来的损失。
当然,随着对信息系统的依赖,信息的安全,管理和控制成为了航空业风险安全的关键点所在。
航空业由于系统结构复杂,业务多,服务多,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大等特点。
其信息安全体系就要求安全系数更加的高,网络更加的复杂。
因此。
本文从东方航空的管理模式来简述其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
3.1.1.1信息系统环境分析航空业的信息系统是高度集成的系统。
具体说来航空企业的业务是围绕着飞机的起降和旅客的服务为核心的的各种业务的综合,例如,飞机的起飞、降落、加水、检修,上下客、以及机场的客户办理、登机办理、托运等服务。
这是一个复杂但紧密的体系,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影响到其他服务项目的开展。
所以说,以上这些综合起来就决定了航空业的信息系统众多且高度集成[12]。
航空业的信息网络是高度复杂的。
对于具有国际线路的航空业来说,海关、检疫局、边防、安保公司等众多公司和部门都将围绕着某具体航空公司来服务。
如果把众公司和部门相互关联起来组成一个网络的话,那么该航空企业就是里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它和其他每个公司和部门都有联系,只有信息共享才能安全、高效的服务顾客。
航空业的信息系统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航空风险管理制度程序
航空风险管理制度程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航空安全管理,保障航空运输的安全和顺利进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航空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本程序适用于中国民用航空领域内的中、外籍民用航空组织、运输、机场等相关经营单位及其相关人员。
第三条民用航空组织应当建立和健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保障航空运输服务的安全和稳定。
第四条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实行谁管理者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风险管理的组织管理第五条民用航空组织应当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第六条风险管理部门应当有足够的人员、设施和物资,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七条风险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
第八条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了解并掌握国际民航组织和国内有关航空安全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
第三章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及程序第九条风险管理工作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包括但不限于: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应对等。
第十条在风险评估方面,风险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风险评估报告。
第十一条在风险控制方面,风险管理部门应当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十二条在风险监测方面,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风险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做出反应。
第十三条在风险应对方面,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及预案,及时处置各类风险事件。
第四章风险管理的监督检查及评估第十四条民用航空局应当建立风险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对民用航空组织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民用航空局应当对风险管理的工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程序。
第五章处罚措施第十六条对于违反本程序或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民用航空局有权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或者其他相应的处理措施。
航空业的安全风险与管理
航空业的安全风险与管理第一章:航空安全的重要性航空业是现代交通运输中最重要的行业之一,每天数以万计的旅客通过航空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旅行,对航空安全进行科学的管理至关重要。
航空安全意味着所有未被控制的安全风险都要被彻底掌握和管理,以保障航空业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持续性。
航空事故的发生对任何一个民航公司来说都是灾难性的,所以现代民航运输必须保证严格的安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通过科学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掌握飞行、维修、管理等方面的风险,保证航空安全,保障旅客的人身安全。
第二章:航空业的安全风险航空业的安全风险来自多方面,其中包括机身结构强度、航空器设备状况、天气、空中交通管制、机组人员素质等方面。
此外,各种外部因素也对航空业的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机场设备设施的完善程度、安检力度的强弱等因素。
所有的航空公司都要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做好飞行安全管理、维修保养有关工作,并且对各项重要设备如发动机、飞机座椅、座位安全带以及紧急逃生道等均要根据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防止发生各类机械故障和设备失灵事件。
第三章:航空安全风险管理航空业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需要常态化和制度化的工作,任何一名机务人员和航空单位都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做到警钟长鸣,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
在航空安全风险管理中,完善的安全形势监测和预警体系是相当关键的,可以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置各类安全事件和事故。
同时,航空公司也要加强人员素质培训,确保所有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都处于高度状态,切实提高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积极推进法规制度的完善和健全,以确保航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在航空安全事件发生时,航空公司和有关政府部门应及时通报、开展调查和处置,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对社会带来的损失。
第四章:航空业的安全风险管理实践航空业的安全风险管理实践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实现航空安全管理的全方位、立体化和持续性。
航空公司飞行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
航空公司飞行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1. 简介航空公司飞行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是为确保航空公司的航班运营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2. 目标航空公司飞行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的目标是:- 提高飞行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降低飞行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确保飞行人员和乘客的安全;- 遵守___和___的相关规定。
3. 飞行安全管理体系航空公司飞行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飞行安全政策航空公司应制定明确的飞行安全政策,确保所有员工都能遵守和执行。
3.2 风险评估和管理航空公司应建立和维护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对每个飞行任务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
3.3 飞行安全培训航空公司应定期组织飞行安全培训,确保飞行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各种飞行异常情况。
3.4 飞行事故调查和分析航空公司应建立飞行事故调查和分析机制,及时对飞行事故进行调查,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3.5 全员参与航空公司应鼓励全员参与飞行安全和风险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收集和反馈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4. 实施和监督航空公司飞行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应包括以下方面:4.1 领导责任航空公司高层应对飞行安全和风险管理负有最终责任,要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4.2 监督和审核航空公司应建立飞行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的监督和审核机制,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
4.3 外部合规审查航空公司应接受相关部门和___的飞行安全合规审查,确保制度符合国际和国内的相关规定。
5. 结论航空公司飞行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是确保航空公司飞行安全的基础,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提高飞行安全水平,保障乘客和员工的安全。
航空公司应始终把飞行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培训和监督,不断完善制度,达到最高的飞行安全标准。
以上为航空公司飞行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具体实施细节可以根据航空公司的规模和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文件
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文件一、目的:在发生不安全事件并对安全绩效产生不利影响之前,就通过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措施来实施预防,使得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或其以下;二、依据相关文件: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6航空器运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Doc9859安全管理手册FAA AC 120-92 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介绍FAA AC 120-59 A航空器承运人内部评估方案三、范围:适用于按照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和CCAR-135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运行的运营人;四、定义:危险源——有可能导致人员受到伤害,疾病或死亡,或者系统,设备或财产遭到破坏或受损,或者环境受到破坏的任何现有的或潜在的状况;风险——某一危险源可能导致潜在后果预计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衍生风险——作为风险控制结果无意中带来的新风险风险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内的一个正式过程,由系统和工作分析,危险源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组成;风险管理过程处于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不是一个独立的或特殊的过程;安全管理体系——正式的,自上而下的,有条理的管理安全风险的做法;其包括安全管理的系统的程序,措施和政策五、职责:-组成正式的安全风险管理队伍,负责定期召开会议处理安全系统相关的各项程序-检查并审核风险管理政策-开展危害确认及相关作业,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检查并审核风险降低策略-提出风险降低策略,提供安全专业意见-发布安全信息给所有员工和利益相关方-检查并审核内部,外部审计报告-监督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施行六、内容:1、系统与工作分析程序目的:1对航空公司定期进行系统和工作分析,可以识别出公司内部系统中潜在的危险源,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水平;2 为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为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提供日常工具范围:各安全生产部门都应进行系统和工作分析,各部门分别从人员、设备和环境和工作程序以及其交界面对岗位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评估相关业务涉及:飞行运行、运行控制、维修、客舱安全、地面服务、货运;飞行员训练等;人员:包括上岗资格、能力要求、人员状态设备:包括适用性、基本性能和状态检查以及采购设备的适应性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技术环境,特殊环境下对人员设备和程序的要求工作程序:流程的目的性、功能性、可操作性和可监督性时间:每24个月对公司内部整个系统进行系统和工作分析分析程序:1由安监部组织实施和监督系统和分析工作,并成立分析工作小组,由安监部总监担任组长,从各部门选两名包括部门负责人和三名员工组成工作组成员2由工作分析组绘制公司的组织机构图,并分析各部门3将分析工作小组进行分组,由各部门负责人和其三名员工负责在本部门收集部门内各岗位人员的主要职能和职责、上岗资格、能力要求和人员状态;所有设备的适用性、基本性能和状态检查以及采购设备的适应性;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地点的温度、光线、湿度、噪音、安全条件、地理环境与其他部分的关系以及工作程序的目的性、功能性、可操作性和可监督性等信息4收集完后由小组统一汇总,并由小组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的要求5由各部门负责人和其员工根据相关标准和收集的信息以及分析和评价意见制作本部门各岗位的岗位工作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般要求;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工作经验等;2生理要求;主要包括健康状况、力量和体力、运动的灵活性、感觉器官的灵敏度等;3心理要求;主要包括观察能力、集中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决策能力、特殊能力、性格、态度、合作性、领导能力等;6对各部门的工作分析要保持相关记录并建立档案,分析工作结束后,要按GB/T9001的要求保存记录和档案信息收集的方法:1访谈法2问卷调查法3观察法4日志法5综合法2、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危险源识别的范围不应仅仅限于运行系统的硬件方面,人为因素和管理因素同样是我们的考虑对象,可以将运行系统危险源识别范围确定为系统中的设备、人员、管理和环境等方面,其识别过程主要包括系统和工作分析、确定危险源并归类以及进行危险性分级;对运行系统的描述和分析是有效识别危险源和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航空、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一个具体企业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如航空公司来说,飞行、机务系统就是危险源,机务系统可能是某机型的机械故障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首先明确系统范围,然后对一定范围内的组织结构、运行过程和程序及人员、设备状况进行了解分析,梳理运行系统内影响安全的所有环节,以达到有效识别危险源的目的;确定危险源并归类进一步对危险源的存在条件、触发因素等进行界定,然后对这些危险源进行归纳、分类;进行危险性分级危险源查出之后,需要按其严重性进行分级,可以根据各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拟定;危险源识别方法有多种,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单一使用一种方法不足以全面地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需要综合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以下几种:—通过对影响安全的各个系统和工作进行分析,评估组织结构、运行过程和程序、运行环境、人员、设备的状况以及相互间的影响,梳理工作流程和关键环节,查找隐患,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通过使用航空不安全信息报告、安全审计、事件调查、日常安全监察和专项检查、飞行数据监控等安全保证手段,直接识别出危险源;—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与政府、制造商、供应商、同行等进行信息共享,从而识别出可能带来危险的状况或缺陷;—其他危险源识别方法:1七种最基本的危险源识别工具是:作业流程图法、初步危险分析法、假设状况法、情景过程法、逻辑图法、“改变”分析法、因果图法;2八种特殊的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法、绘图法、界面分析法、事故和征候分析法、面谈法如面谈、会议研讨、问卷调查、专家预测法Delphi、隐患报告等、安全检查法、作业危险分析法;3高级的危险源识别方法:能量跟踪与屏障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法FMEA、时间序列事件图法、管理监督风险树法MORT;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风险识别工具;对于基层生产单位,一般情况下,对危险源的识别主要采用面谈、会议讨论、问卷调查、隐患报告、现场安全检查、作业危险分析和安全检查表SCL 等方法,必要时选用其他专业方法;对于综合性安全生产单位,通过安全审计、事件调查、日常安全监察和专项检查、飞行数据监控等安全保证功能识别出危险源;另外,通过信息统计分析识别危险状况或缺陷,也是生产中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于新开航线、新增维修项目等生产项目的建立或变更,生产运行系统、组织的建立或变更,生产运行程序的建立或变更,采用“改变”分析法、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法、界面分析法等专业方法进行系统工作分析和流程梳理,找出其中的危险源;按照SMS手册要求,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单位是开展危险源识别工作的责任主体,因此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单位要充分利用专业技术人员,对各自范围内影响公司安全的相关系统、工作流程和程序开展主动的危险源识别,并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3、风险分析风险分析的目的:风险分析的目的是根据识别出的危险源,分析可能出现的后果,这种后果出现的可能性以及找出每一个危险源相对应的原因;风险分析的过程和工具对于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的分析,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分解为有害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和该后果的严重性;其中,风险分解的主要标准是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的大小以及风险出现的频繁程度;常用的工具是风险矩阵;表1是这种矩阵的一个样例;风险可接受程度以及应对措施:风险可接受程度可以采用风险矩阵进行分析;风险矩阵将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划分为三个层次:不可接受的风险,可接受的风险,缓解后可接受的风险;风险分析不仅应注重对严重性和可能性等级的界定,还应分析风险出现的原因;这样才能制定有效措施,将风险降低至更低的等级;可以用一些已开发好的软件系统进行原因分析;然而很多情况下,航空公司的驾驶员,维修人员或签派员以及其他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的头脑风暴会议也是寻找降低风险途径的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4、风险评价目的:为提升公司安全生产水平,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机制,确保公司运行系统的安全,必须要对公司进行风险管理,而在这一风险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公司运行中存在的这一危险源是否是可接受的,判定危险源的潜在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以达到消减危险、控制风险,实现运行系统的安全,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评价范围:(1)公司的整个体系,尤其是对公司安全生产水平影响程度较高的体系,如飞行运行、运行控制、维修、客舱安全、地面服务、货运、训练等;(2)实行变更管理的部门或体系;(3)在上一次审计或风险评估中不符合或是出现不可接受风险的部门或体系;(4)日常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或漏洞的部门;(5)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航空器、安全防护用品;(6)各种管理手册、运行规章制度、标准要求等文件;即公司所从事的生产、经营、管理、检维修等活动的全过程,公司现有的生产设备、设施、文件体系等;评价依据:(1)有关航空安全法律、法规要求;(2)行业的规范、技术标准、咨询通告,如SMS 、ISO9001等;(3)民航局下发的各种相关文件;(4)公司的安全管理手册、操作指导书;(5)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6)对于风险控制之后出现衍生风险的体系评价时间:1公司常规活动每年1次,大致为每年的11月份;2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遇有下列情况应在开始之前:①公司引进新产品,如开辟新航线,加入货物运输业务时等;②公司实施变更管理时;③上级单位有要求时;④实行新的系统设计、作业或程序时;错误!实施系统设计、作业或程序的更改时;评价方法及原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择最实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一般最常用的是风险矩阵;可选择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等依据R=PC R:风险P:概率,即可能性C:损害程度,即严重度即风险=可能性×严重度来确定风险等级,以判断风险是否是可接受的,从而决定是否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评价要求1各个危险源的风险可接受性应使用AC-121/54中描述的风险可接受标准进行评价;2各管理层结合公司实际对其所负责的邻域出现的风险的可接受性进行进行初步判定,然后交给追高管理者做最终决策;5、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目的:航空公司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是将可能给公司带来一定风险的因素排除掉或者降低风险性使其可接受,避免识别出的不可接受的风险对公司的运行造成一定的损害,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的安全性;风险控制过程应包括以下内容:1负责风险控制的部门及人员2风险控制的启动实施时间及预计完成时间3实施风险控制所需要涉及的外在环境部门及其他场所4风险控制措施的步骤5风险控制措施的成本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应当考虑的因素1风险控制措施的分类;●风险规避:当没有适当的风险措施来降低风险时无有效措施、措施投入较大或可行性较差等原因,可采取限制运行或采取其他运行方案的方式,防止风险的发生;●风险转移:通过合同、协议、规定等形式,将风险管理的职责转移给有能力进行风险管理的组织;●风险承担:当风险水平较低,在可接受范围时,不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从政策、程序、人员、硬件等方面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管理,将其控制到可接受的范围内;2建立持续监控机制航空公司应在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过程中或实施后检查其有效性;若风险控制措施无效,需要确定其原因,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保证风险得以控制;3成本/效益;风险控制措施所需要的投入及其可能带来的安全效益;4可行性;风险控制措施在现有的人员、技术、经费、管理、法律和规章等方面是否可行;5持久性;风险控制措施能否保持长久的效用;6剩余风险;在实施了风险控制措施之后,是否还有未消除的风险;7衍生风险是否由于实施了风险控制措施之后产生了新的风险;七、记录:在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内容中的系统和工作分析,危险源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都要有专门人员对这些步骤的实施进行专业记录,以便日后查看;八、页眉页脚:通常显示文档的附加信息,常用来插入时间、日期、页码、单位名称、微标等;其中,页眉在页面的顶部,页脚在页面的底部;。
航空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航空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航空公司提供一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以帮助航空公司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安全风险。
清单内容根据航空公司的业务特点和安全需求进行了分类和归纳。
2. 安全风险分级根据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影响,将风险划分为以下五个等级:2.1 高风险高风险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航空公司声誉受损的风险。
这些风险需要优先处理和高度关注。
2.2 中风险中风险是指可能对航空公司的运营和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的风险,但其严重程度和潜在影响较低于高风险。
中风险需要及时处理和适度关注。
2.3 低风险低风险是指可能对航空公司的运营和安全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的风险,但其严重程度和潜在影响较低于中风险。
低风险需要合理处理和定期关注。
2.4 微风险微风险是指可能对航空公司的运营和安全产生微小影响的风险,其严重程度和潜在影响较低于低风险。
微风险需要基本处理和适时关注。
2.5 无风险无风险是指对航空公司的运营和安全没有明显影响的情况,不需要特别关注和处理。
3. 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以下是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示例:3.1 高风险管控清单- 采取严格的安全标准和程序,确保航空器和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加强对高风险区域的巡视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 提供充足的紧急救援设备和培训,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
3.2 中风险管控清单- 加强对运营人员和机组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安排定期设备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问题。
- 加强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3.3 低风险管控清单- 加强对货物和行李的安全检查和追踪,防止非法物品携带和丢失。
- 定期审查和更新安全管理手册和程序,保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 加强对决策和管理层面的安全意识培养和宣传。
3.4 微风险管控清单- 定期对航空公司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和审查,提出改进建议。
- 加强对工作环境和员工健康的监督和管理,预防工伤和职业病。
航空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规范
航空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规范航空运输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高效和便捷的交通方式之一,在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航空安全始终是航空业的生命线,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建立健全的航空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航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航空安全管理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每一次飞行都能安全、准时地将乘客和货物送达目的地。
这不仅关乎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关系到航空公司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一次严重的航空事故可能会给航空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其破产。
同时,也会对整个航空业的形象造成严重的打击,影响公众对航空旅行的信心。
从宏观角度来看,航空安全对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高效、安全的航空运输系统有助于促进贸易、旅游和人员交流,推动经济的增长。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航空安全,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规和标准,以保障航空运输的安全运行。
二、航空安全管理的要素1、人员培训与素质提升航空从业人员,包括飞行员、乘务员、地勤人员和维修人员等,是保障航空安全的关键因素。
他们必须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此外,还需要不断进行复训和技能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安全要求。
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使其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2、飞机维护与检修飞机作为航空运输的载体,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飞行的成败。
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飞机维护与检修制度,确保飞机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这包括定期的检查、保养和维修,以及对关键部件的监测和更换。
维修人员要具备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维修手册和程序进行操作,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安全的隐患。
3、运行管理与监控航空公司的运行管理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飞行计划和航班调度方案,考虑天气、机场状况和飞机性能等因素,确保航班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对飞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与安全风险管理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与安全风险管理中国民航安全学院/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张 蕾 *****************理解民航SMS 了解风险管理 把握关系应用内容与目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基本概念⏹ 框架要素⏹ 主要特征第一部分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管理安全的一种系统方法,包括必要的组织 结构、责任、政策和程序。
服务提供商负责建立SMS。
国家负责在SSP框架下认可和监管服务提供 商的SMS。
SMS & PCM; SMS & SSP安全生产国家航空安全纲要(SSP)航空组织的安全管理体系(SMS)航空组织的生产运行系统(产品/服务 )安全保证▪认可▪符合性监督▪基于绩效的监督SMS的基本构成及要素(ICAO)安全政策和目标安全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安全促进管理者承诺 与责任安全责任义务 关键安全人员 的任命应急响应计划 的协调性安全管理体系 文件 危险识别风险评价与缓解安全绩效监视与测量变革管理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培训与教育安全沟通民航SMS主要特征和理解本质本质:管理体系 目的:安全绩效核心:风险管理驱动:数据和信息基础:安全文化方法:系统方法主要特征方法目的核心驱动基础本质:管理体系SMS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建立的“管理体系”(不应是 安全管理程序的简单集合);应具备管理体系的所有 属性和特征。
SMS是管理安全的系统化方法。
SMS包括且起始于最高管理层的管理活动。
SMS致力于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安全水平和绩效。
目的:实现安全绩效安全绩效——对与安全攸关的活动/过程进行测量的结果,体现了SMS及其过程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并综合反映了组织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
以可测量的一系列安全绩效指标和安全绩效目标表示。
核心:安全风险管理危险 识别风险 评价 风险 缓解风险管理三部曲驱动:数据信息▪基于数据信息进行风险管理▪基于数据信息进行监督管理▪基于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决策• 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交换、存贮、保护、利用• 安全数据信息数据库基础:安全文化⏹思想的软件,决定人的行为能力的重要因素。
航空风险管理制度内容
航空风险管理制度内容1. 背景航空风险管理制度是指针对航空运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为保障航空安全和运营顺利开展制定的管理制度。
在航空运营中,飞行人员、机务人员、航空公司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政府监管部门都需要遵循并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以确保飞行运营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事故和意外情况。
2. 目的航空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 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包括飞行、机务、航空器维护、航空公司管理、空中交通管理等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b.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c. 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以降低事故风险,提高实践效率;d. 建立监控和审核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风险,确保风险管理制度的持续有效。
3. 适用范围航空风险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相关航空单位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a. 航空公司;b. 飞行人员;c. 机务维护人员;d. 空中交通管理人员;e. 航空器维护及生产单位;f. 政府监管部门。
4. 主要内容航空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如下主要内容:4.1 风险识别和评估针对航空运营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气象、机械故障、人为疏忽、空中交通管制、管理失误等进行识别,并对其进行风险等级评估。
4.2 风险控制措施基于识别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a. 修订飞行规程、运行手册等相关规章制度;b. 安排定期的飞行、机务等人员培训和考核;c. 对机务和飞行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d. 加强飞行人员和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
4.3 应急处置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a. 建立事故调查程序,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再次发生;b. 针对常见紧急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4.4 监控和审核建立健全的监控和审核机制,包括但不限于:a. 定期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审核,及时修订和更新;b. 建立风险报告和风险管理档案,记录和备份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c. 加强对飞行、机务、管理人员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他们遵守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要求。
客舱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制度
客舱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制度客舱安全是航空公司运营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和舒适度。
在客舱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才能有效减少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针对客舱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从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控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1. 风险管理政策制定客舱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制度的第一步是明确风险管理政策。
航空公司应该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包括建立风险管理目标、确定风险管理职责、明确风险管理流程等内容。
风险管理政策应该与公司整体目标相一致,为全公司风险管理行为提供指导。
2. 风险管理组织建设风险管理组织建设是客舱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
航空公司应该建立起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或部门,负责统一协调风险管理工作,并配备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
风险管理部门应该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顺畅进行。
3. 风险管理流程建立风险管理流程的建立是客舱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制度的核心。
风险管理流程应该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等环节。
风险管理流程应该清晰明确,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流程规定,确保每一个风险都能得到有效管理。
三、风险评估1. 定性风险评估定性风险评估是对客舱安全管理风险进行初步的识别和分类。
在定性风险评估中,应该明确风险来源、风险事件、风险后果等信息,对每个风险进行初步评定,确定其优先级和风险程度。
通过定性风险评估,可以为后续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 定量风险评估定量风险评估是对客舱安全管理风险进行深入的量化分析。
在定量风险评估中,应该利用风险评估工具和模型,对每个风险进行详细的量化分析,包括风险概率、风险影响、风险损失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定量风险评估,可以为风险控制和防范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
四、风险控制1.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基于风险评估结果,航空公司应该制定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文件一、目的:在发生不安全事件并对安全绩效产生不利影响之前,就通过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措施来实施预防,使得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或其以下。
二、依据(相关文件):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 CCAR-135(《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6《航空器运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Doc9859《安全管理手册》FAA AC 120-92 《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介绍》FAA AC 120-59 A《航空器承运人部评估方案》三、围:适用于按照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和CCAR-135(《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运行的运营人。
四、定义:危险源——有可能导致人员受到伤害,疾病或死亡,或者系统,设备或财产遭到破坏或受损,或者环境受到破坏的任何现有的或潜在的状况。
风险——某一危险源可能导致潜在后果预计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衍生风险——作为风险控制结果无意中带来的新风险风险管理——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正式过程,由系统和工作分析,危险源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组成。
风险管理过程处于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不是一个独立的或特殊的过程。
安全管理体系——正式的,自上而下的,有条理的管理安全风险的做法。
其包括安全管理的系统的程序,措施和政策五、职责:-组成正式的安全风险管理队伍,负责定期召开会议处理安全系统相关的各项程序-检查并审核风险管理政策-开展危害确认及相关作业,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检查并审核风险降低策略-提出风险降低策略,提供安全专业意见-发布安全信息给所有员工和利益相关方-检查并审核部,外部审计报告-监督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施行六、容:1、系统与工作分析程序1.1 目的:(1)对航空公司定期进行系统和工作分析,可以识别出公司部系统中潜在的危险源,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 为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为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提供日常工具1.2围:各安全生产部门都应进行系统和工作分析,各部门分别从人员、设备和环境和工作程序以及其交界面对岗位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评估相关业务涉及:飞行运行、运行控制、维修、客舱安全、地面服务、货运。
飞行员训练等。
人员:包括上岗资格、能力要求、人员状态设备:包括适用性、基本性能和状态检查以及采购设备的适应性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技术环境,特殊环境下对人员设备和程序的要求工作程序:流程的目的性、功能性、可操作性和可监督性1.3时间:每24个月对公司部整个系统进行系统和工作分析1.4分析程序:(1)由安监部组织实施和监督系统和分析工作,并成立分析工作小组,由安监部总监担任组长,从各部门选两名包括部门负责人和三名员工组成工作组成员(2)由工作分析组绘制公司的组织机构图,并分析各部门(3)将分析工作小组进行分组,由各部门负责人和其三名员工负责在本部门收集部门各岗位人员的主要职能和职责、上岗资格、能力要求和人员状态;所有设备的适用性、基本性能和状态检查以及采购设备的适应性;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地点的温度、光线、湿度、噪音、安全条件、地理环境与其他部分的关系以及工作程序的目的性、功能性、可操作性和可监督性等信息(4)收集完后由小组统一汇总,并由小组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性文件的要求(5)由各部门负责人和其员工根据相关标准和收集的信息以及分析和评价意见制作本部门各岗位的岗位工作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般要求。
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工作经验等。
2)生理要求。
主要包括健康状况、力量和体力、运动的灵活性、感觉器官的灵敏度等。
3)心理要求。
主要包括观察能力、集中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决策能力、特殊能力、性格、态度、合作性、领导能力等。
(6)对各部门的工作分析要保持相关记录并建立档案,分析工作结束后,要按GB/T9001的要求保存记录和档案1.5信息收集的方法:(1)访谈法(2)问卷调查法(3)观察法(4)日志法(5)综合法2、危险源识别2.1危险源辨识的围危险源识别的围不应仅仅限于运行系统的硬件方面,人为因素和管理因素同样是我们的考虑对象,可以将运行系统危险源识别围确定为系统中的设备、人员、管理和环境等方面,其识别过程主要包括系统和工作分析、确定危险源并归类以及进行危险性分级。
对运行系统的描述和分析是有效识别危险源和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围来说,航空、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一个具体企业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如航空公司)来说,飞行、机务系统就是危险源,机务系统可能是某机型的机械故障是危险源。
因此,分析危险源应首先明确系统围,然后对一定围的组织结构、运行过程和程序及人员、设备状况进行了解分析,梳理运行系统影响安全的所有环节,以达到有效识别危险源的目的。
2.2确定危险源并归类进一步对危险源的存在条件、触发因素等进行界定,然后对这些危险源进行归纳、分类。
2.3进行危险性分级危险源查出之后,需要按其严重性进行分级,可以根据各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拟定。
危险源识别方法有多种,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单一使用一种方法不足以全面地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需要综合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以下几种:—通过对影响安全的各个系统和工作进行分析,评估组织结构、运行过程和程序、运行环境、人员、设备的状况以及相互间的影响,梳理工作流程和关键环节,查找隐患,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通过使用航空不安全信息报告、安全审计、事件调查、日常安全监察和专项检查、飞行数据监控等安全保证手段,直接识别出危险源。
—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与政府、制造商、供应商、同行等进行信息共享,从而识别出可能带来危险的状况或缺陷。
—其他危险源识别方法:(1)七种最基本的危险源识别工具是:作业流程图法、初步危险分析法、假设状况法、情景过程法、逻辑图法、“改变”分析法、因果图法。
(2)八种特殊的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法、绘图法、界面分析法、事故和征候分析法、面谈法(如面谈、会议研讨、问卷调查、专家预测法(Delphi)、隐患报告等)、安全检查法、作业危险分析法。
(3)高级的危险源识别方法:能量跟踪与屏障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法(FMEA)、时间序列事件图法、管理监督风险树法(MORT)。
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风险识别工具。
对于基层生产单位,一般情况下,对危险源的识别主要采用面谈、会议讨论、问卷调查、隐患报告、现场安全检查、作业危险分析和安全检查表(SCL)等方法,必要时选用其他专业方法。
对于综合性安全生产单位,通过安全审计、事件调查、日常安全监察和专项检查、飞行数据监控等安全保证功能识别出危险源。
另外,通过信息统计分析识别危险状况或缺陷,也是生产中切实可行的方法。
对于新开航线、新增维修项目等生产项目的建立或变更,生产运行系统、组织的建立或变更,生产运行程序的建立或变更,采用“改变”分析法、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法、界面分析法等专业方法进行系统工作分析和流程梳理,找出其中的危险源。
按照SMS手册要求,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单位是开展危险源识别工作的责任主体,因此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单位要充分利用专业技术人员,对各自围影响公司安全的相关系统、工作流程和程序开展主动的危险源识别,并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3、风险分析3.1风险分析的目的:风险分析的目的是根据识别出的危险源,分析可能出现的后果,这种后果出现的可能性以及找出每一个危险源相对应的原因。
3.2风险分析的过程和工具对于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的分析,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分解为有害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和该后果的严重性。
其中,风险分解的主要标准是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的大小以及风险出现的频繁程度。
常用的工具是风险矩阵。
表1是这种矩阵的一个样例。
3.3风险可接受程度以及应对措施:风险可接受程度可以采用风险矩阵进行分析。
风险矩阵将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划分为三个层次:不可接受的风险,可接受的风险,缓解后可接受的风险。
风险分析不仅应注重对严重性和可能性等级的界定,还应分析风险出现的原因。
这样才能制定有效措施,将风险降低至更低的等级。
可以用一些已开发好的软件系统进行原因分析。
然而很多情况下,航空公司的驾驶员,维修人员或签派员以及其他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的头脑风暴会议也是寻找降低风险途径的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4、风险评价4.1目的:为提升公司安全生产水平,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机制,确保公司运行系统的安全,必须要对公司进行风险管理,而在这一风险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公司运行中存在的这一危险源是否是可接受的,判定危险源的潜在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以达到消减危险、控制风险,实现运行系统的安全,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4.2评价围:(1)公司的整个体系,尤其是对公司安全生产水平影响程度较高的体系,如飞行运行、运行控制、维修、客舱安全、地面服务、货运、训练等。
(2)实行变更管理的部门或体系。
(3)在上一次审计或风险评估中不符合或是出现不可接受风险的部门或体系。
(4)日常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或漏洞的部门。
(5)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航空器、安全防护用品;(6)各种管理手册、运行规章制度、标准要求等文件。
即公司所从事的生产、经营、管理、检维修等活动的全过程,公司现有的生产设备、设施、文件体系等。
4.3评价依据:(1)有关航空安全法律、法规要求;(2)行业的规、技术标准、咨询通告,如SMS 、ISO9001等;(3)民航局下发的各种相关文件;(4)公司的安全管理手册、操作指导书;(5)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6)对于风险控制之后出现衍生风险的体系4.4评价时间:(1)公司常规活动每年1次,大致为每年的11月份。
(2)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遇有下列情况应在开始之前:①公司引进新产品,如开辟新航线,加入货物运输业务时等。
②公司实施变更管理时。
③上级单位有要求时。
④实行新的系统设计、作业或程序时。
○5实施系统设计、作业或程序的更改时。
4.5评价方法及原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择最实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一般最常用的是风险矩阵。
可选择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围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等依据R=P*C(R:风险P:概率,即可能性C:损害程度,即严重度)即风险=可能性×严重度来确定风险等级,以判断风险是否是可接受的,从而决定是否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