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解剖及EMR与ESD 一

合集下载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 M R E S D术-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操作:在(镇静/咽部局麻/静脉麻醉/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内镜下进行(高频点凝切除治疗/黏膜切除治疗(EMR)/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ESD))风险:1.胃肠道准备所造成的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等并发症。

2.药物不良反应、麻醉意外。

3.局部损伤:咽喉部、胃肠粘膜损伤、食管粘膜撕裂等。

4.消化道出血。

5.消化道穿孔。

6.心脑血管意外。

7.部分患者治疗前因诊断需要需加做超声内镜检查。

8.少数患者由于前次检查活检等原因,病变缩小无须电切治疗或病变已自行脱落而无须治疗。

9.部分病例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切除标本无法取出送病理检查。

10.因各种原因(如患者疾病原因、解剖异常等)不能完成治疗或一次性完成治疗。

11.术后组织病理为癌,并有浸润性,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12.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或者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加大,或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13.其他。

(以上内容为医师所告知患者的病情、所需手术/操作/治疗及其风险。

)相关替代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治疗。

相关替代治疗方案的风险:外科手术治疗:优点:可以完整的切除病变组织,部分病例可以根治。

缺点:(1)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2)费用相对要高;(3)并发症相对多。

患者声明:1.医生已向我解释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相关内容。

2.我已了解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相关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带来的后果。

3.我同意授权操作相关医生根据术中情况选择下一步或其他治疗方案。

4.我了解当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过程中出现针刺伤时,可能会抽取患者血样进行特殊化验。

5.我确认所提供之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并且无所保留。

6.我确认本人具备合法资格签署本同意书。

消化道黏膜切除术标本固定盒技术介绍

消化道黏膜切除术标本固定盒技术介绍
量。
不锈钢针的强度 和韧性
不锈钢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 韧性,能够有效地支撑标本 ,并保证固定效果稳定可靠 。同时,不锈钢针的韧性也 使得其在插入和取出时不容
易断裂或损伤。
不锈钢针的清洁 保养
不锈钢针的清洁保养相对简 单,只需要用干布擦拭表面 即可恢复其光泽和清洁度。
带有盒盖和标本信息标签
本小发明带有盒盖和标本信息标签,盒盖可以有效地 防止灰尘、细菌等污染标本,同时也可以避免其他人 员误触标本造成危险。信息标签可以清晰地标注标本 的相关信息,方便后续的病理检查和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领域涉及医学病理学和医疗 器械设计。具体来说,它是用于固定 EMR/ESD标本的一种新型装置。
现有技术的缺点
标记信息不清晰
01
标记信息通常采用纸质标签或马克笔手写,易模糊或损坏,且信息
量有限。
不能完全浸入到固定液中
02
由于固定针较粗或固定板材质不当等原因,导致标本不能完全浸入到
固定盒盖
本小发明提供两种盒盖,一中是卡扣型,一种
01
是旋钮型,供操作者自行选用。
送检
02
依次标记盒盖上所需信息后即可送检。
05 讨论
小发明亮点
创新性
本小发明采用不锈钢针将ESD标本固定在硅胶材质的固定板上,这一创新设计不仅避免了传统固定 方式中固定针较粗易生锈的问题,还能保证稳定固定标本。其次,固定板采用密度大于水的硅胶材 质,可使标本完全浸入固定液中。
固定板与刻度线
起点设置
刻度线起点可以设在 固 定 中心或边缘,根 据实际需要设计。
刻度间隔
刻度线的刻度间隔根 据实际需要设计,一 般以毫米为单位。
网格设计
在整数刻度处设置延 长线,形成网格,以 便更精确地 测 量 标本 。

消化系统解剖及EMR与ESD

消化系统解剖及EMR与ESD
大肠
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盲肠内有阑尾;结肠 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三大特征。
消化系统相关血管和神经
血管
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 脉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动脉;门静脉系 统收集腹腔内不成对脏器的血液回流 。
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消化系统 的运动和分泌功能;感觉神经传递痛 觉、温度觉和触觉等。
06
总结与展望
消化系统解剖在EMR/ESD中重要性
01
精确诊断和治疗
对消化系统解剖结构的深入了解 是实现EMR/ESD精确诊断和治 疗的基础。
避免并发症
02
03
提高手术效率
熟悉解剖结构有助于避免手术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 、穿孔等。
对解剖结构的掌握有助于提高手 术效率,减少手术时间,从而减 轻患者痛苦。
1. 微创性
EMR技术通过内镜进行手术,无需开腹或开胸,减少患者痛苦。
2. 安全性高
EMR技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发生率低。
EMR技术优缺点分析
• 恢复快:患者术后恢复迅速,缩短住院时 间。
EMR技术优缺点分析
1. 适用范围有限
EMR技术主要适用于黏膜层病变的切 除,对于深层病变或较大病灶的治疗 效果有限。
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医院的技术水平 和医师的经验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 素。如果医院具备先进的内镜设备和 专业的内镜医师团队,且医师具有丰 富的ESD操作经验,那么ESD是一个 更好的选择。相反,如果医院技术条 件有限或医师经验不足,选择EMR可 能更为稳妥。
05
消化系统解剖在 EMR/ESD中应用
胃肠道结构对EMR/ESD影响
EMR和ESD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技术创新

EMR、ESD

EMR、ESD

边缘切开

延标记点或标记点外侧缘应用针形切开刀或Hook刀 切开病变周围部分粘膜。 一般先切开病变的远侧端,可使用翻转内镜的方法。 切开过程中一旦发生出血,冲洗创面明确出血点后 应用IT刀或Hook刀直接电凝出血点。 穿孔的发生多与粘膜下注射不充分和切开刀放置过 深有关。
剥离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处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胸闷憋气、腹痛、腹胀、意 识、神志等变化及皮下气肿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及时处理。 2、对小的穿孔,可保守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禁 食,胃肠减压,补液,消炎等处理。如镜下明确穿 孔者可用止血夹夹闭。 3、对小的穿孔,经内镜下处理后,需继续观察有无 继发穿孔的表现。 4、对内科不能处理者,需X线透视明确穿孔部位,为 外科手术提供依据。
作用机制
EMR是 先于病变(<2cm)的粘膜下层注射 适量的生理盐水或甘油果糖加靛胭脂,使病 变基底隆起,再用圈套器套住病灶,收紧后 使之成为假蒂息肉,然后高频电切除。 对于病变范围> 2cm者,通过内镜下行 ESD治疗,使病变整片切除。
仪器准备
1、EMR常用器械:内镜、针式电刀、高频电发生器、 圈套器、透明帽、注射针、热活检钳、止血夹、网 篮及五爪钳等。 2、ESD常用器械:内镜、针式电刀、高频电发生器、 透明帽、注射针、ESD专用刀(ITD刀、TT刀即三 角刀、FLEX刀、HOOK刀即钩状刀)、热活检钳、 止血夹、网篮及五爪钳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早期癌,1994年日本学者 Takekoshi等发明IT刀,首先对直肠病变进行粘膜下 剥离 1999年,日本专家Gotoda等对直径>2.0cm的消化 道早期癌进行ESD治疗并一次性切除成功。 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ESD技术不断完善。 国内近几年开始有学者开展ESD,技术越来越成熟 目前能否进行ESD手术已成为衡量一家医院内镜水 平高低的标志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方法:我院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

结果:观察组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完全切除、不全切除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内镜下粘膜剥离术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相比,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治疗推广。

【关键词】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早期消化道肿瘤;治疗效果消化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的死亡率非常高,每年死于消化道肿瘤的患者有高达几百万[1]。

我院为研究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特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作研究对象,以下是过程与结果:1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我院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男性:女性=26:24;平均年龄(62.47±8.16)岁,平均病程(1.10±0.40)年。

观察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男性:女性=28:22;平均年龄(61.94±7.24)岁,平均病程(1.30±0.60)年。

其中,两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资料相似(p>0.05)。

该数据作为科学对比。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方案,医护人员通过异丙酚静脉麻醉70岁以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通过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70岁以上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

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将靛胭脂染液喷在患者病灶周围,通过着色情况来判断浸润深度及病变边界。

同时用针状刀沿病灶周边0.5mm处标记好病变位置,采用亚甲蓝混合液与甘油果糖进行粘膜下注射,每点注射剂量为1mL至2mL,直到患者粘膜下层分离完全[2]。

ESD和EMR治疗消化道早癌

ESD和EMR治疗消化道早癌
分类
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 ,消化道早癌可分为管状腺癌、 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等。
消化道早癌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消化道早癌通常无明显症状,可能出 现的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 、反酸、嗳气等。
诊断
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 和病理活检。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肿 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并取组织进 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VS
详细描述
EMR治疗的适应症包括早期消化道癌和 癌前病变,如平坦型腺瘤、轻度不典型增 生等。这些病变通常没有淋巴结转移的风 险,因此通过EMR切除可以获得良好的 治疗效果。禁忌症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 浸润性癌、溃疡性病变等,这些病变可能 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需要更彻底的手 术切除。
EMR治疗消化道早癌的优点与局限性
总结词
EMR治疗消化道早癌的优点包括创伤小、恢复快、复 发率低等,局限性包括术后并发症和可能需要进行多 次切除。
详细描述
EMR治疗消化道早癌具有明显的优点,首先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较快,可以迅速恢复正常生活 和工作。其次复发率低,对于早癌患者,EMR切除后 复发率较低。然而,EMR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 术后可能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和 及时处理。其次对于较大的病变或广基底的病变, EMR可能需要多次切除,增加了手术时间和难度。
ESD和EMR治疗消化道早癌 的疗效与手术切除相当,但术
后并发症和复发率较低。
ESD和EMR适用于消化道早 癌的治疗,尤其适用于高龄、 身体虚弱、不能耐受手术的患
者。
ESD和EMR治疗消化道早癌 的适应症不断扩大,未来有望
替代部分手术治疗。
展望
进一步研究ESD和EMR治疗消化道早 癌的机制和疗效,提高治愈率。

EMRESD的临床应用

EMRESD的临床应用
20
超声内镜下消化管壁的五层结构
第一层 强回声 相当于粘 液与上皮分界面 第二层 低回声 相当于粘 膜固有层,粘膜肌层 第三层 强回声 相当于粘 膜下层 第四层 低回声 相当于固 有肌层 第五层 强回声 相当于浆 膜(或纤维膜)
21
食 管
22
检查适应证

食管癌:癌侵犯深度的判断,淋巴结转移的诊 断,周围脏器侵犯的判断。
局部麻醉药:2%利多卡因或0.5%布比
神经破坏剂:无水酒精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曲安奈德
79
80
EUS
CPN 评价
胰腺癌-79-88%; 胰腺炎-50%
疼痛缓解率
止痛药使用情况 多数患者在接受EUS引导下的CPN后, 止痛药的用量会减少。 与CT引导下CPN的比较:
-疼痛指数改善明显,止痛药的使用量减少明显;
48
十二指肠息肉
EUS示起源于粘膜层的隆起,亚蒂
49
十二指肠腺癌
十二指肠上角部不规则增厚,向外浸润,活检为腺癌 EUS示病灶为低回声,浸犯到肌层
50
胆管疾病

胆管癌 胆囊癌

壶腹癌 胆囊炎

乳头癌

胆石症
51
十二指肠乳头癌
52
十二指肠乳头癌超声分级
Panc (-):十二指肠乳 头癌未浸润胰腺实质 Panc (+),十二指肠乳 头癌已浸润胰腺实质 d0:癌浸润限于Oddi括约肌 内 d1:癌浸润超越Oddi括约肌, 但尚未达固有肌层 d2:癌浸润达十二指肠固有 肌层 d3:癌浸润达十二指肠浆膜 或浆膜外
25
孤立性静脉瘤
内镜下见食管左侧壁有一浅蓝色隆起 EUS显示为粘膜下无回声病灶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 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 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方法:我院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

结果:观察组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完全切除、不全切除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内镜下粘膜剥离术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相比,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治疗推广。

标签: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早期消化道肿瘤;治疗效果消化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的死亡率非常高,每年死于消化道肿瘤的患者有高达几百万[1]。

我院为研究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特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作研究对象,以下是过程与结果:1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我院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男性:女性=26:24;平均年龄(62.47±8.16)岁,平均病程(1.10±0.40)年。

观察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男性:女性=28:22;平均年龄(61.94±7.24)岁,平均病程(1.30±0.60)年。

其中,两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资料相似(p>0.05)。

该数据作为科学对比。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方案,医护人员通过异丙酚静脉麻醉70岁以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通过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70岁以上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

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将靛胭脂染液喷在患者病灶周围,通过着色情况来判断浸润深度及病变边界。

同时用针状刀沿病灶周边0.5mm处标记好病变位置,采用亚甲蓝混合液与甘油果糖进行粘膜下注射,每点注射剂量为1mL至2mL,直到患者粘膜下层分离完全[2]。

医疗器械科普——EMR和ESD

医疗器械科普——EMR和ESD

医疗器械科普——EMR和ESD日本胃癌发病率高,早期筛查和治疗被推广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胃癌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榜首,日本已经逐渐意识到胃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对降低胃癌死亡率的重要意义,并开始了相关探索。

50年代中期,长野县、宫城县率先将X线钡餐检查应用于胃癌筛查,并逐渐推广至日本全国。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1964年日本有40万人进行胃癌筛查,1970年,这一数字被扩大到了400万人。

但在当时,日本的胃癌筛查政策在争议中前行。

EMR为治疗早期胃癌提供新策略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日本学者在早期胃癌的治疗中进行了不懈探索。

1974年,日本首先使用内镜息肉切除术来治疗有蒂或亚蒂的早期胃癌。

1984年,真正意义上的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MR,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出现,该技术治疗方法上比较简单,可通过切除标本的完整组织学诊断以判断内镜下切除是否完全,逐渐在日本被广泛接受,被视为病灶较小的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策略。

1988年,病灶局部注射高渗性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的内镜切除技术(ERHSE)出现,该技术在病灶局部注射高渗性生理盐水和稀释的肾上腺素后,使用针状刀切开病灶外周,然后以圈套器切除。

该技术能够适用于更大的病灶,达到更完全的切除,但它对技术的要求更高,需要使用针状刀,同时穿孔的风险也会升高。

1992年,透明帽辅助下的EMR出现,镜头的前方安置一个透明帽,根据内镜直径和病灶大小可选择不同尺寸的透明帽。

在病灶行黏膜下注射后,一种特制的月牙形的圈套器置于透明帽顶端的凹槽内,吸引后病变进入透明帽内并被圈套器套取并收紧,用于切除早期食管癌,也逐渐用于早期胃癌的切除。

ESD应运而生为了解决具有较大病灶的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切除,20世纪90年代国立癌症中心医院最先使用改进后的针刀在黏膜下层直视下进行内镜切除,该技术被称为黏膜下层直视下内镜切除(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MR与ESD

EMR与ESD

早期胃癌内镜治疗(EMR, ESD),您了解多少?全网发布:2011-08-23 18:44 发表者:申占龙 (访问人次:69)随着内镜设备和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已经成为治疗早期胃癌的重要方法,早期发现肿瘤病变并通过内镜切除已经成为胃肠道肿瘤治疗的理想目标。

应用较多的早期胃癌内镜治疗方法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 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 ecfion, ESD) ,其他还有内镜下激光治疗、微波治疗、光动力学治疗和氩离子凝固术(a 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等多种方法,但由于后者无法获得完整病灶的病理标本,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

EMR治疗早期胃癌最早在日本用于临床,目前巳广泛在日本应用,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引入日本之前,胃切除术是早期胃癌唯一的治疗方法。

日本学者Tanabe对1832例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10年内未发生与内镜下黏膜切除并发症相关的死亡,该项技术的优点在于只需使用普通胃镜,不需要特殊设备,缺点在于该技术不能整块切除较大块的病变,取出的碎块状标本难以进行详细的病理分析,肿瘤分期不明确,存在较高的肿瘤复发风险。

ESD是指在内镜下运用改良的针刀直接从黏膜下层对黏膜进行剥离。

ESD最初起源于日本,是目前最常用的大面积病变切除方法,在其他国家也被使用。

ESD用一根普通单通道内镜对病变进行整块切除,不但实现了大面积病变的整块切除,并且提供了准确的病理分期以预防复发。

随着内镜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适应证也在不断变化。

目前学者基本达成一致的是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是内镜治疗的适应证。

Soetikno等认为EMR的适应证为几乎没有淋巴结转移可能的病例且病灶能完全切除,包括: (1)病灶直径< 2cm,内镜诊断为黏膜内癌;(2)高分化癌;(3)凹陷型病变表面未形成溃疡者。

EMR、ESD

EMR、ESD

术前护理
1、术前谈话、签字 2、心理护理 3、患者准备:预约、登记、核对;了解患者用药情况 ;术 前常规检查;对上消化道病变者术前同胃镜检查;对肠道病 变者同结肠镜检查;术前备好留置针等。 4、术前用药 5、备好急救药品及仪器 6、小儿、耐受差及不合作者可申请麻醉下进行 7、贴电极板
术中护理
患者监护 1、耐心解释 2、体位 3、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4、麻醉者做好监护,血压,脉搏,血氧等 医护配合 1、粘膜染色:食管用复方碘溶液,肠道用0.2﹪~0.4﹪靛胭 脂8 ~10ml进行染色。 2、必要时做标记
EMR、ESD
省立医院消化二科
路英菊
什么是EMR及ESD?
EMR即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E 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是对扁平隆起性病变(早期胃 肠癌、扁平腺瘤)和广基无蒂息肉经内镜下措施 (注射和吸引)使病变与其固有层分离,造成一假 蒂,然后圈套电切的技术。 ESD即内镜下粘膜整片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dtion)。切除深度可包含粘膜全 层,粘膜肌层及大部分粘膜下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适应症及禁忌症


EMR适应症:主要适用于直径在2cm以下的早期癌及平坦病 变。 ESD适应症:主要适用于EMR不能整片切除的超过 2cm的 癌前病变或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以及超过2cm的平坦型 病变。 禁忌症:有胃肠镜检查禁忌症者; 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 肿物表面有明显溃疡或瘢痕者; 超声内镜提示癌已侵润粘膜下 2/3以上者。
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 2、一般生活指导; 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 ~ 7天,术中出血者需适当延长卧床天数。避 免用力过猛的动作,防止穿孔及出血。 2)对上消化道病变者,应向患者解释可能1 ~ 2天的咽痛及咽后壁异物 感,几天后可消失。加强口腔卫生。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尿量、意识等变化,观察呕血、黑 便的次数及量、性状及伴随症状。 4、术后及时补液:抑酸药、抗生素。 5、饮食:一般禁食2 ~ 3天,如无腹痛及便血等症状,可48h后进流质饮食, 72h后进无渣饮食1周。 6、出院指导: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锻炼;按时作息;定期 复查,术后第6及第12个月复查内镜。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EMR ESD APC等)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EMR ESD APC等)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肠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综合征。

其中,腺瘤性息肉、息肉病综合征与结肠癌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内镜检出、切除腺瘤可使结直癌的发生减少76%~90%,下面就介绍几种内镜下清除肠息肉的技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EMR常用于切除无蒂息肉,通过注射缓冲液到黏膜下层的空间,使上皮与底层组织分开,使病变分离。

EMR比单纯使用圈套器或电凝术切除病变更安全。

EMR通常用于<20mm的息肉,这是因为用这种技术整块切除更大的息肉是有难度的。

然而用黏膜分片切除法(EPMR)对更大的息肉是可行的。

EPMR先从病变周围注射液体使病变隆起,然后用圈套器分片将病变切除/先切除病变中央部,再切除残余病变。

EPMR对于结直肠大而无蒂的息肉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但是由于其高复发率应谨慎用于恶性息肉。

如果EPMR术后有残留的息肉组织,可用氩离子凝固术清除。

分片切除后3~6个月内应该复查病灶处有无残余息肉组织。

EMR的适应证EMR集ift总洼入乂木孑花护忖看切BS上灯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各国并不统一,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医院、医生掌握的适应证也不完全一样。

首先要获得组织标本用于常规活检未能明确诊断的黏膜下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其次切除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较浅、采用可以完全切除的消化道早癌均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

但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判断准确、可操作性强的绝对适应证标准还有争议。

日本食管协会制定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绝对适应证为:病灶局限于ml、m2层、范围<2/3食管周长、长度<30mm,病灶数目少于3-4个;相对适应证为:病灶浸润至m3、sm1,直径30~50mm,范围》3/4食管周长或环周浸润、病灶数目5~8个。

根据日本胃癌学会编写的《胃癌治疗指南(2004年4月版)》规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为:(1)病理类型为分化型腺癌;(2)内镜下判断癌组织的深度限于黏膜层(m);(3)病灶直径<2cm;(4)病变局部不合并溃疡,以上4个条件需同时具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消化管壁构造模式图
粘膜层 (mucosa)
粘膜下层 (submucosa)
肌层 (muscularis)
浆膜(serasa)
经典的பைடு நூலகம்肠隆起型病变
消化内镜医生的梦想
早期发现并及时切除内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 病变,一直是内镜医生梦寐以求的目标。
肿瘤性息肉的检出呈不断上升趋势,这和人 们对肿瘤疾病的重视和消化内镜各项技术的 开展密切相关,同时也推动了内镜切除技术 的不断发展,使患者在避免外科手术的情况 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内镜下治疗设备
内镜下治疗设备
息肉切除术
1.直径小于0.5cm的息肉,一般可直接采用电 切术、热活检钳咬除术。(临床最常见)。
2.有蒂息肉:
较小的有蒂息肉可采用直接圈套的方法。
常规圈套法息肉切除术
息肉切除术
2.有蒂息肉:
如果蒂部较粗、较宽或怀疑有粗大血管,可先用 尼龙线圈套结扎后再电切。
基础知识—解剖
食管:总长约25cm,三个狭窄。 小肠:总长约5-7m,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大肠:总长约1-1.5m,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
基础知识—解剖
盲肠:长约6-8cm。阑尾:长约6-8cm。 结肠:升结肠:长约15cm;横结肠:长约50cm;降结肠:长约20cm。 乙状结肠:长约45cm。 直肠:长约10-14cm。 肛管:3-4cm。
EMR与ESD
基础知识—解剖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两部分。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 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阑 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消化腺: 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和胰 小消化腺:唇腺、颊腺、舌腺、食管腺、
胃腺、肠腺 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肛管
3.广基息肉:
一般采用EMR或ESD治疗。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
LST各型内镜下形态—结节混合型
结节混合型表面亦呈颗粒状,但颗粒大小不一, 病 变周边或中央混杂有较大的结节样颗粒, 其最大 直径常超过3毫米.
LST各型内镜下形态—结节混合型
LST各型内镜下形态—扁平隆起型
扁平隆起型表面无颗粒, 呈扁平样改变, 周边 常呈伪足样向四周突出, 其整体外观类似于 花瓣状外形;
颗粒均一型
直肠颗粒均一型LST病变。
颗粒均一型
轮廓非常清晰,表面可见均一大小的颗粒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