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哲学对当今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
东方哲学精神对中国油画发展的影响
东方哲学精神对中国油画发展的影响东方哲学精神对中国油画发展的影响引言:从古至今中国绘画受西方影响较大,乃至现当代中国绘画依然受着欧洲哲学精神的影响,包括观看方式等。
同时中国古代哲学的主客体合一的精神,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的油画处在这种东方文化的影响中,其本土化的进程必然受到东方哲学思维方式和成果的影响。
西方油画中国化的历程,是西方油画中国哲学化的历程。
油画中国化的进程,则需要结合东方文化,联系到东西方哲学精神上的认识、贯通和开拓,才会摆脱禁真正形成自己的语言特征、审美格调和精神品格。
一、老庄哲学对中国油画的影响哲学是时代的灵魂,反映时代内在,同时引导时代艺术的发展。
油画起源于欧洲,在中国至今已发展近百年,中国油画受东方哲学精神的影响甚大。
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教育受西方教育模式影响很大,包括油画的学习和借鉴,也是理性思维大于感性思维。
故主要是对西方艺术观察对象方法的学习和体验。
直到20世纪中期以写实油画为主的表现方式,其实是欧洲早期艺术思维方式的反映,这个在中国美术院校中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时间较长。
近些年,欧洲现代哲學家的思想对中国油画有所渗透和影响,但始终没有完全摆脱欧洲哲学精神的影响,包括观看方式的改变。
1.1尊重人性自由和解放中国老、庄有富于思辨的,形上学的哲学特征。
其出发点及归宿点落实在现实人生,是尊重人性的自由和解放。
“外向的观察”与“内向的体验”用于艺术上是说形成主体和客体合一的认识,体现在绘画作品上是达到天人合一的融合境界。
如中国画论里唐朝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1]便是内外合一的具体体现。
中国画家则于外向与内向、理性与非理性四者关系中采取全面的有机复合的方法,这是中国画家历来注重画家的学术修养的原因。
[2]作为拟象油画的创始人要力勇老师的作品便是受了东方哲学精神的影响,它区别于西方具象、抽象、印象等绘画形态,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他是在二者基础之上的综合与发展。
道家哲学对中国画的影响
道家哲学对中国画的影响
道家哲学对中国画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形式、题材和意境。
道家哲学对中国画的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强调自然与自由,反对专制与刻板的束缚,这一思想在中国画中得以体现。
中国画的笔墨自由流畅,注重表达个人的意境和情感,而不是追求细节的真实和绝对的写实。
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正是道家哲学对中国画形式的一种体现。
道家哲学对中国画的题材选择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道家崇尚自然与宇宙,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思想渗透到中国画的题材中。
在中国画中,山水画被视为最具代表性的题材之一,它能够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山水画通过险峻的山峦、绵延的河流、变幻莫测的云雾等元素,传达出大自然的壮美和万物的生灵。
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题材选择,与道家哲学的思想密切相关。
道家哲学对中国画的意境塑造也有一定的影响。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这一思想在中国画的意境营造中得到了体现。
中国画注重意境的烘托与表达,通过虚实相生、留白点染等技法,带给观者一种虚幻的美感,引导观者进入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这种对内心状态的追求和表达,与道家哲学的思想相呼应,共同构筑出了中国画特有的意境。
道家哲学对中国画的影响体现在形式、题材和意境三个方面。
形式上,道家注重自由与自然,影响了中国画的笔墨风格。
题材上,道家崇尚自然与宇宙,与山水画等题材选择相吻合。
意境上,道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与中国画注重的意境营造相契合。
这些道家哲学的影响使得中国画构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中国哲学对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
中国哲学对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如此感叹可谓抓住宇宙之真谛,事物皆如川流不息向前涌动的大流一样,不分昼夜的每时每刻向前流动。
老子《上篇》说大曰逝,逝曰远,大即道,是所以逝之理,由而有逝,由逝而愈远,宇宙乃是逝逝不己的无穷的历程。
汉初贾谊论万物之变化时言:万物变化,固之休息。
翰流而迁,或推而还。
形气转续,变化而嬗,沏穆亡间,胡可胜言。
&&千变万化,未始有极。
一切事物皆永在变化之中,更无停息之时。
宋代哲学家,也都以变化是万物的根本事实,宇宙是生生不息的历程。
如周敦颐言: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其说明阴阳二气相互交感,因而化生成万物,而万物生生不已,变化则无止无息。
张载言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
变则化,由粗入精也;化而裁之谓之变,而变与化不同。
化是变之渐,变是化之成。
化是今所谓渐变,变是今气谓突变。
故变粗而化精,变著而化微。
程颢言生生之谓易是天之所以为道也,天只是以生为道。
生生是宇宙这最根本的原理,宇宙是生生不已之大流,万物本属一体,而人生之最高境界也即在自觉地与万物为一体。
程颐也言天地之化,一息不留;疑其速也,然寒暑之变甚渐。
天地之化,自然生生不穷。
一切时时在变化这中,无一息的停顿。
生生而不穷,是自然的。
总之,宋代哲学家也都认为宇宙中一切事物都在变动中,宇宙是生生日新之大流。
宋以后的众多哲学家中,王船山对于变的论断则较为深刻,认为一切物虽在形式上若有不变,但其内容则时时刻刻皆在变化创新之中,此一时之物形式上虽同于彼一时之物,但内容上早已非彼了。
如船山言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
风同气雷同声,月同魄日同明,一也。
抑以知今日之官骸,非昨日之官骸,视听同喻,触觉同知耳。
皆以其德之不易者类聚而化相符也。
一切都是日新的,日月风雷以至官骸肌肉,所有万物皆时在迁变中。
戴东泉亦认为变化是根本的,宇宙是变化无穷之大流。
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影响
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影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影响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中国,哲学思想,传统,绘画,学的,影响,中国,哲学思想,传统,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曾提出了天人合一以及中和论的思想观点,并把目光聚焦在人和自然的生命关联上,对人的生存处境给予了热切的关注,从生态美学的视角来分析,这实质上就是基于《易传》中的生命哲学,代表了中国古代生态论的思想,同时也是一种古代的生态人文思想。
这些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中有具体的反映,特别是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尤为鲜明,并集中体现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赋予的生命感、人本思想以及高远境界的追求等多个方面。
一天人合一和中和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具有典型代表作用的思想意识,汇集了中古哲学思想的综合精神力量,它几乎渗透到中国古代的儒、道等思想派系中,从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完整体系以及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精神。
天人合一所诠释的思想主要通过整体性以及辩证性的方式来进行疏离和解释万物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性,并从人和自然在发生学上肯定了一致性的视角全新的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注重强调人和自然是统一的,并能相互交融,并总结出其中的核心内涵,即中和论,在这样思想中包含了深刻的生态性和人文性,无论是对中国绘画美学思想,还是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天人合一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强调人和自然是相通的,人是自然中的一个部分,人和自然能组成一个全新的生命系统;其二强调人处在自然的怀抱中,人的每一个行为都应遵循自然的规律,并应和自然保持统一的关系。
而《周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根源处,并在这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太极化生的思想观念,同时也特别指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观点。
中国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中国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中国的元典文化自然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诸子百家思想。
他们的涉猎面极其宽泛——哲学、政治、医学、社会学、法学等无所不容。
当然,美学、艺术也是他们思想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既然是元典文化,理所当然就是中国艺术发展的根源所在。
其中老庄的哲学思想影响无疑是最深远的。
1老庄思想在中国画艺术上的体现1.1老庄思想对中国画笔墨技法上的影响。
其一、水墨画的盛行。
传统的中国绘画一直是以墨为主要原料的,所以有时候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或“彩墨画”。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画中墨色占有很大的比例,因而国画自古就有“七分墨,三分色”之说。
其二、虚实结合的普遍应用。
以虚衬实,这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原则。
中国的山水画将这种虚实关系发挥到了极至,有画处是黑,无画处是白,这便是中国画最单纯的虚实构造。
一张以白纸为底的画纸。
在未着笔描画之前.犹如一个孕育着无穷生命力的混沌未开的宇宙,而一旦用蘸墨的笔画在纸上,似阴阳交互生成,萌动着勃勃的生机。
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子宇宙观中的虚无,也就是化生万物的生命本源。
在<老子》开篇第一章中,李聃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此二者(有、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认为有和无,即虚和实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庄子继而又说:“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
(《庄子·刻意》)后来清代画家笪重光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画签》)这就是说,中国画的空白并不是真的虚无,而是和实景、真景一起构成一种浮动着无穷气韵的境界。
它的空白体现的正是虚灵的艺术之道。
1.2老庄思想在中国画表现语言方面的影响。
其一、物我两化。
简单的分析传统的绘画,可以说是艺术家主体“我”对客观世界的“物”的描绘。
因此“物”和“我”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画家们最早注意的问题。
传统的西方绘画中,“我”是被动表现客观世界的,达·芬奇告诉我们,“最值得夸奖的绘画,就是对自然最真实的描绘”。
道家哲学对中国画的影响
道家哲学对中国画的影响道家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思想流派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志之一。
它的基本观点是万物皆有道,人们应当追求无为而治,以自然的方式去生活和处事。
道家哲学在中国艺术领域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画的发展中,道家哲学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
道家哲学强调“道”,并主张“道法自然”。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艺术家追求的是作品的自然和谐。
这样的观念与道家哲学中的“自然”,恰好相得益彰。
中国画的润泽,无不呈现着“自然”的美,这也是最能体现道家精神的地方。
其实,中国画家恰恰是要做到“无为而治”,让眼前的景色自然地呈现在画面上。
而这样的做法,也正是道家哲学所倡导的。
道家哲学讲究的是一种“道”的观念,“道”既有超脱尘俗之意,也有内涵全面、既自然又玄妙的意思。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艺术家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自己对于“道”的理解和诠释。
中华民族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与精神,中国画与道家哲学结合在一起,更能体现出来中国文化中艺术与哲学的紧密联系。
同时,道家哲学对于中国画家精神的要求也非常高。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画家创作时,也要有无为而不无事的态度。
在画家的创作中,润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表现手法。
凭借着超凡的调控水墨和线条的能力,艺术家们仿若化蝶,直抵绘画精髓的底层,轻松地寻找到自己的灵感,并化之成为笔墨的表现。
润泽所体现的一种随意性和自然的要素不仅仅是艺术家创作的态度,而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
这就是道家哲学在中国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生命力,一种哲学精神。
继承了道家哲学精神的中国画,也更容易被观赏者所接受与欣赏。
一幅好的画作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将人们带到品鉴的高度上。
而这样的境界,恰恰也是道家哲学所追求的自我境界。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道家哲学对中国画的影响非常深刻。
它不仅为中国画加入了一种深奥的艺术性与文化性,而且也指引着那些初生于心而舞于笔头的画家们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中国画的发展将是越来越辉煌壮美。
探究美术创作中的哲学意识
探究美术创作中的哲学意识哲学意识在美术创作中扮演着理论指导的角色。
哲学思考提供了思辨的思维方式,使艺术家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世界和人类的存在。
哲学思考启发艺术家对于现实与虚拟、生与死、真与伪等问题的深入思考,使其能够从超越形式与外表象的层面,深入探求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伟大的文艺复兴画家达·芬奇通过对人体比例的研究和精细观察,追求描绘人体的真实与完美,呈现了他对于人体美学的哲学思考。
哲学意识在美术创作中发挥着审美意义的作用。
美术作品既是艺术家内在情感的抒发,也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体现。
哲学意识通过对美的探索和思考,使艺术家具备了创造美的能力和敏感度。
艺术家通过对于光影、色彩、形状等视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富有美感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哲学意识的影响使艺术家能够超越表面形式的美,追求内涵的深度美和情感的力量。
梵高在其作品《星夜》中,通过对色彩和线条的运用,表达出他内心的宇宙观和存在之美。
哲学意识在美术创作中还能够引导艺术家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艺术创作既是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存在状态的反思,也是对社会问题和现实困境的关注和呈现。
哲学意识使艺术家具备了思辨和批判的能力,使其能够通过视觉形象的表达,表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素有"社会现实主义"代表的墨索里尼曾创作出大量以工人、农民和贫民为题材的作品,表达对于社会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平等的关注与批判。
美术创作中的哲学意识是艺术家对于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感知、思考和表达的产物。
哲学意识在美术创作中具有指导理论、影响审美意义和引导社会批判的作用,推动着艺术家对于生活和存在的深入思考,使得美术创作在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上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探究美术创作中的哲学意识
探究美术创作中的哲学意识【摘要】美术创作中的哲学意识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蕴含的哲学思考和意识。
本文将探讨美术作品中存在主义思想、形而上学思考、美学与哲学关系、时间与空间概念以及人性的探讨。
通过这些主题,我们可以看到艺术作品背后深刻而丰富的哲学内涵。
美术创作中的哲学意识对艺术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激发人们对生活和存在的思考。
它也为个体艺术家提供启发与反思,拓展了他们的创作思路。
未来,美术创作中的哲学意识将继续发展,探索更深刻的主题和更广阔的艺术领域,为艺术创作注入更多的思想火花。
【关键词】美术创作,哲学意识,存在主义思想,形而上学思考,美学价值,时间与空间概念,人性探讨,艺术发展,个体艺术家,启发与反思,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什么是美术创作中的哲学意识美术创作中的哲学意识指的是艺术家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所展现出来的关于哲学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在美术创作中,艺术家往往会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以及宇宙的奥秘等哲学命题。
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家可以传达出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和深刻的感悟,引导观者去思考人生、时间、空间等超越日常体验的哲学思考。
美术创作中的哲学意识不仅仅是对哲学问题的探讨,更是艺术家对自我内心的探索和表达。
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家可以表达出对生命、自我、社会等方面的内心感悟,传达出精神层面的启迪和思考。
美术创作中的哲学意识是对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对世界万象的独特诠释,是超越生活琐事的追求和探索。
通过对美术创作中的哲学意识的深入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内在意义和价值,拓展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
1.2 为什么要探究美术创作中的哲学意识美术创作中的哲学意识是一种深刻而复杂的主题,其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究美术创作中的哲学意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与内涵。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美的表现,更是艺术家对世界、生活、人类等方方面面的思考与感悟的体现。
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哲学意识可以引发人们对文化、价值观、存在状态等方面的思考,从而拓展人们的认知和审美视野。
道家哲学对中国画的影响
道家哲学对中国画的影响道家哲学是中国古老的哲学体系之一,它强调自然、虚空、无为而治等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画是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本文将探讨道家哲学对中国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道家哲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自然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万物自有其生命力,应当尊重并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去追求人为的改造。
这种理论对中国画家在作画时影响很大,让他们更加注重表达自然的本质、传达自然的整体感。
在中国画中,画家往往会灵活运用笔墨来塑造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让其呈现出自然的韵味和生命力。
例如,清代画家郑观应的作品中,有一幅名为《溪山行旅图》的作品,他利用湍急的笔墨描绘山水,让画面更加自然、流畅。
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思想也影响了中国画家。
无为而治不仅是一种治国理念,也是一种审美理念。
中国画家们在画作中追求一种自然禅宗式的意境,通过运用笔墨来表达一种到达心灵深处的“境界”,而不是追求一种外在的排场。
所以说,通过运用笔墨来表达自然界的美,就能够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例如,清代画家文征明在一幅泼墨山水画作品中,既不强调画作的具体物象,也不追求画作的文化内涵,他注重把握笔墨和色彩,让画面可以突出一种生动、自然的表达。
道家哲学中的“水”与“气”思想也给中国画家带来了启示。
在中国画中,水与气的表现是极为重要的。
山水画中通常表现出水的流动、波动、跌宕和形态改变这些特征;而在花鸟画中,则通常表现气的动态、隐秘、潜在和生命特征。
中国画家通过细细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理解其中的道理,然后用绘画手法来表现自然界中的各个元素。
例如,唐朝画家张道陵的《芥子花开图》中,他追求表现花的生命力,将花的细节之处描绘的精致入微,以突显花的灵性和生命力;而北宋画家李公麟的《酸枣树下》中,他通过对草、松、石等自然物象的构图描绘来表现出山水的气势和韵味。
综上所述,道家哲学对中国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艺术概论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艺术概论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哲学则是对人类思维、存在、价值等问题进行深刻探讨的学科。
哲学与艺术之间既有相互影响,也有相互独立的关系。
首先,哲学对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哲学为艺术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持。
例如,美学作为哲学的一部分,为艺术提供了对美的本质、审美标准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另一方面,哲学的思想和价值观也经常成为艺术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例如,人文主义思想在文艺作品中的广泛运用,反映了哲学对艺术的深远影响。
其次,艺术也对哲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艺术作品是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现实的表达和反映,通过艺术作品,哲学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本质。
同时,艺术作品也可以激发哲学家的思想启示,进一步推动哲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总的来说,哲学和艺术之间既有相互影响,又有相互独立的关系。
哲学对艺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想基础,而艺术则为哲学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文化和社会现实的途径。
哲学和艺术的相互关系,不仅促进了两个学科的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本质。
- 1 -。
浅谈中西方绘画美学和哲学的异同文档
浅谈中西方绘画美学和哲学的异同文档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aesthetics and Philosophy编订:JinTai College浅谈中西方绘画美学和哲学的异同文档前言:毕业论文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
本文档根据毕业论文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又到毕业季了,大家的论文准备的怎么样了,下文是中西方绘画美学和哲学的异同,一起来看看吧!1、《最后的晚餐》作品分析《最后的晚餐》整幅画高4.6米,宽8.8米,它位于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饭厅的墙壁上,达·芬奇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门徒们坐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
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
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
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
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画面中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
作为这幅画的作者达·芬奇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4.15~1519.5.2)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中国传统哲学视角下的美术教育理论研究
中国传统哲学视角下的美术教育理论研究摘要: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对现代美术教育有重要影响,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应当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注重通过传统哲学理论对现代美术教育给予充分的启示,从而达到促进现代美术教育理论充分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中国哲学;美术教育;理论研究本文在指导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中国传统哲学对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研究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指导下的现代美术教育思考构成,从而为现代美术教育理论研究,吸收借鉴美术教育方法提供指导。
一、中国传统哲学对美术教育理论指导意义(一)中国传统哲学观释义中国传统哲学观强调整体主义,注重思辨精神的培养,力求构建人的和谐精神,主张培养创新意识。
中国传统哲学更讲究建立人的批判思维,在哲学性的思考中激发人的想象力,有效的消除人的惰性与思维的凝固性。
中国传统哲学观的儒家和道家哲学为主体,更注重运用意境的理念将儒道哲学观渗透于艺术世界当中。
中国传统哲学在很大程度上为现代美术教育提供了理性分析,对美术教育的定位、方法与教育目标进行了必要指引,拓展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不仅指导现代美术教育开展实践性的活动,更注重从学生的精神构建出发,强调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审美方式,达到促进美术教育向深入思考实践。
(二)美术教育论的哲学性二、中国传统哲学对美术教育理论具体指导(一)和而不同建立开放的美术教育环境,讲求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坚实美术教育理想与拓展美术教育的方法是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理念,以是中国传统哲学对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受和包容各种新思想与新事物,强调在建构主义的理念下不断实现方法与理论的拓展。
孔子讲究在不同的主张中进行相互交流,注重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吸收和分析不同的观点,吸收与扬弃是中国教育理论的重要理论,对于指导现代美术教育也有实际意义。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借鉴与创新,必须在现有的美术教育理论基础之上实现对各种美术教育思想的借鉴使用,而且在吸收各种美术教育理论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不臆测、不妄断,既保护教育理论的独特个性,又能够实现不同教育思想的相互补充,从面这到兼收并蓄的教育目标。
浅谈哲学对当今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
浅谈哲学对当今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文:吴玉亮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艺术是与这个民族、时代、社会的哲学紧密相连的。
艺术常常表现出深刻的哲学观。
本文侧重于绘画与哲学的关系,尤其是东西方哲学各自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及其比较来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哲学,作为人类的自我表现意识,是理性精神的直接表现。
一般人认为,西方哲学偏向于“纯粹理性”,中国哲学偏重于“实践理性”。
前者强调自然界的必然,后者强调精神领域的自由。
在西方文论中常常谈“形象”和“典型”等,偏重于艺术如何反映客观现实;而我们中国讲“意象”、“意境”,则侧重于审美主体对对象的渗透和把握。
这些,反映在绘画上就是人们常说的“再现论”和“表现论”。
大家知道,西方绘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比较强调模仿和反映客观的,这与他们西方的哲学传统是有一定关系的。
我们都知道在西方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虽然两者有明显的不同。
柏拉图认为在现实世界之上,有一个超感官的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充其量不过是理念世界的一种仿本。
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模仿的物质世界本身具有无可怀疑的真实性,画家可以画出比原型“更美”的物象来。
尽管两者有深刻的分歧,然而都认为艺术本质上是生活的再现,模仿。
这种强调艺术模仿再现生活的再现美学在欧洲已持续了一两千年。
在这种传统中发育成熟起来的绘画,在再现外部世界真实性上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有明显的不同。
中国绘画是在特定的中国哲学系统中孕育起来的,与西方《诗学》同时出现的《乐记》就指出:“乐者,通伦理者也”,“乐者,德之华也”。
这标志着一条与西方模仿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西方美学强调与“真”统一,而中国美学强调与“善”的统一。
总而言之,东方美学更多地把审美价值等同于伦理价值。
前者为“纯粹理性”,后者则是“实践理性”。
虽然它们都以感情为中介,不过前者更多地导向外在的知识,后者更多地导向内在的意志。
中国传统哲学在中国绘画中的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在中国绘画中的美学思想摘要: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中国绘画艺术有着深厚的渊源,对中国绘画的审美观念和美学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与中国几千年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影响中国绘画艺术的美学思想上千年,给中国画家带来无限的启迪和感悟,成为中国绘画理论的思想导向。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骨架,它对中国绘画的流传、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哲学理论与中国绘画艺术的深厚渊源,是中国绘画的美学思想的理论奠基。
关键词:传统哲学;绘画境界;散点构图;色彩审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中国绘画艺术有着深厚的渊源,对中国绘画的审美观念和美学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与中国几千年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影响中国绘画艺术的美学思想上千年,给中国画家带来无限的启迪和感悟,成为中国绘画美学理论的思想导向。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骨架,它对中国绘画的流传、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哲学理论与中国绘画艺术的深厚渊源,是中国绘画的美学思想的理论奠基。
一、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绘画的艺术境界中国绘画的艺术境界追求“气韵生动”。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气”论提出了世界宇宙一体化观点,中国传统哲学运用“气”的整体观念来解释这个浩瀚纷杂的世界,《春秋繁露》和《黄帝内经》等典籍中的有关材料可以充分说明中国传统哲学的“气”论观念。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谢赫《六法》中提到的“气韵生动”成为中国绘画的艺术境界极其重要的审美标准,而“气韵生动”美学理论的提出即是来自中国传统哲学的“气”论观念。
中国绘画的艺术境界追求“立象以尽意”。
就是说,中国绘画中的一切形象的确立都是为了表达意。
唐代诗人刘禹锡云:“境生于象外”,境是无限之象,象是有限的境。
”无”恒长、而“有”有限。
中国绘画注重象外之象,即“境”。
“境”始终是中国绘画的灵魂,是中国绘画要求“以形写神”、“得意忘象”的哲学思想基础,中国绘画追求的“境象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具体体现。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哲学的思潮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李悦071003109 哲学就是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关爱,就是思维的智慧和乐趣。
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如何才是真正作为人而生存,如何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才是人的本性和人生的幸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合理,什么是正义,如何才能使人类过上和谐而道德的生活,等等,都是哲学最为关心的课题。
可以说,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类自身及其所生活的社会,就是自然、宇宙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就是所有客观的存在。
有的西方学者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这很有意思,她给人以无限的想像,使人感到了哲学的可亲可爱。
有的文章说,哲学不是宗教,却能够给你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能够赋予人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亦能启迪人以真理;哲学不是道德,也能劝导人向善。
哲学如同普照大地的阳光,他照亮人类的生活世界,使得人类生活出现意义的“灵光”。
我很欣赏这一段对哲学内涵富有诗意的诠释。
概而言之,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性的结论,哲学的智慧不仅仅是“教人思维”的途经和方法,而是使人自觉到“思维的本性”,掌握思想运动的逻辑,从而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真正掌握哲学智慧,不仅需要深思明辨的理性,还需要体会真切的情感,需要丰富深刻的阅历,这就像同一句格言在老人和孩子那里的含义很不相同一样。
罗素说,要了解一个时代或者民族,必须首先了解他的哲学。
这话说得很深刻,每一个伟大的文明背后都有伟大的哲学存在。
哲学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生命力的体现,是文明成熟的标志,是文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注定不会有远大前途的。
那么,什么是艺术呢?艺术是人类运用的一种特殊方式,她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并表示对世界和自身及二者关系的看法。
她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表现情感和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
通俗地说,艺术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特殊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浅谈现代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画的影响_艺术理论论文
浅谈现代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画的影响_艺术理论论文浅谈现代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画的影响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但在当代,受到了现代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
本文就从两个方面谈论一下现代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画的影响。
一、思想观念现代西方艺术思潮强调个性和创造力,反对传统模式和约束。
这一思想观念给中国画家带来了启示。
中国画曾经有着严格的规则和约束,如“无中生有”、“写意不成形”等,这些规则让中国画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创造性。
现代西方艺术思潮的反叛精神,使得中国画家开始反思中国画的传统规则,从而打破了这些规则,注重个性和创造力的表达。
比如,中国画家徐悲鸿在继承中国画传统技法的同时,充分吸收了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思想观念,致力于创造具有现代性的中国画作品。
他创造了“写意油画”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国画的新风貌。
二、艺术表现手法艺术表现手法是艺术创作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现代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画家开始尝试新的表现手法,使得中国画从传统的静态表现方式中解放出来。
其中,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和色彩理论等成为中国画的借鉴和参考。
比如,黄宾虹将透视法引入到山水画中,使得画面更具有厚重感和空间感,而徐悲鸿则在继承中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尝试使用西方的油画颜料,让中国画在新的材料和技法的支持下展现出了更广阔的艺术魅力。
总结现代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画的影响是双重的,在思想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都呈现出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种影响不仅拓宽了中国画发展的视野,也让中国画在吸纳外部文化的同时保留了自己的传统特色,不断提高其艺术价值和表现力。
因此,在当代艺术发展的大大背景下,不断总结、借鉴和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画的更好发展。
哲学在艺术设计行业中的应用
运用哲学思维激发创造力,开启艺术设计的新领域
哲学美学提升创作力
哲学提高美学素养
哲学思维方式
帮助设计师拓宽思维边界,激发创造力
美学理论学习
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对艺术的敏感度
思维能力提升
借鉴哲学思考方法,培养独特的设计思维
哲学思维与艺术设计
哲学思辨灵感
以XX设计师为例
美学理论创意
以XX作品为例
02.哲学思维在设计中
哲学思维方式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哲学思维方式的辩证性
辩证思维是哲学思维的核心
矛盾的普遍存在
事物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统一的普遍规律
事物的矛盾是在统一中得以解决的
转化的普遍规律
事物的矛盾在不断地转化中得到解决和 发展
哲学思维方式的批判性
超越表象
01 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
深层次思考
02 深入挖掘事物的内涵和特点
打破思维定式
03 不拘泥于传统观念和方法
哲学思维方式的思辨性
哲学思维方式的思辨性
思辨性思维的重要性
拓展思维空间
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 01
问题,拓宽思维局限
深度思考能力
对于问题进行深入思 02
考,挖掘更深层次的 内涵
逻辑思维能力
能够理性分析事物的 03
因果关系,进行合理 的推断和判断
哲学思想与艺术设计发展
哲学重要意义
提升创意,拓宽思路
理性思考
哲学思维方式的辩证性的思辨性可以突破惯常思维, 开拓新的思路
传承经典
哲学思想中的美学理论可以帮助设计师把握 美的标准和本质
哲学提升品质
提升艺术设计作品的思辨性
O1
反思传统设计观念
哲学思想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哲学思想对现代艺术的影响现代艺术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涵盖了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
在这个多元化的艺术世界中,哲学思想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对艺术家们的创作和观众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哲学思想为现代艺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
哲学作为一门探索人类存在和意义的学科,关注的是人类的思维、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会思考人类的存在、生命的意义以及社会的现实等问题。
哲学思想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的工具和方法,帮助他们探索这些复杂的主题。
例如,尼采的超人哲学对现代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鼓励艺术家超越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追求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
其次,哲学思想为现代艺术提供了一种审美的观念。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可能存在差异。
哲学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审美的观念和标准,帮助他们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
例如,康德的审美理论强调艺术作品的纯粹性和自律性,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审美价值。
这种思想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追求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审美价值,创造出了许多充满想象力和抽象性的作品。
此外,哲学思想还为现代艺术提供了一种反思的能力。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和传达情感的方式,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情感性。
哲学思想为艺术家提供了一种反思的能力,帮助他们审视自己的创作和表达方式。
例如,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人类存在的无意义和绝对自由,这种思想对现代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对人类存在的疑问,引发观众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最后,哲学思想还为现代艺术提供了一种批判的视角。
哲学作为一门批判性的学科,常常会质疑传统的观念和权威。
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会对社会现实和权力结构进行批判。
哲学思想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批判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他们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不公正。
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影响分析.doc
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影响分析在中国绘画的美学思想中,十分注重境界所达到的高度,那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影响是?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曾提出了天人合一以及中和论的思想观点,并把目光聚焦在人和自然的生命关联上,对人的生存处境给予了热切的关注,从生态美学的视角来分析,这实质上就是基于《易传》中的生命哲学,代表了中国古代生态论的思想,同时也是一种古代的生态人文思想。
这些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中有具体的反映,特别是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尤为鲜明,并集中体现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赋予的生命感、人本思想以及高远境界的追求等多个方面。
一天人合一和中和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具有典型代表作用的思想意识,汇集了中古哲学思想的综合精神力量,它几乎渗透到中国古代的儒、道等思想派系中,从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完整体系以及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精神。
天人合一所诠释的思想主要通过整体性以及辩证性的方式来进行疏离和解释万物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性,并从人和自然在发生学上肯定了一致性的视角全新的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注重强调人和自然是统一的,并能相互交融,并总结出其中的核心内涵,即中和论,在这样思想中包含了深刻的生态性和人文性,无论是对中国绘画美学思想,还是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天人合一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强调人和自然是相通的,人是自然中的一个部分,人和自然能组成一个全新的生命系统;其二强调人处在自然的怀抱中,人的每一个行为都应遵循自然的规律,并应和自然保持统一的关系。
而《周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根源处,并在这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太极化生的思想观念,同时也特别指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观点。
另外,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子也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也明确指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等思想观点,这些观点的立场都是一致的,都是站在宇宙是生命本原的视角出发,从而进一步确定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的,同时都积极地提倡天地人是统一的和谐关系,这对中国以后的思想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哲学对当今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文:吴玉亮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艺术是与这个民族、时代、社会的哲学紧密相连的。
艺术常常表现出深刻的哲学观。
本文侧重于绘画与哲学的关系,尤其是东西方哲学各自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及其比较来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哲学,作为人类的自我表现意识,是理性精神的直接表现。
一般人认为,西方哲学偏向于“纯粹理性”,中国哲学偏重于“实践理性”。
前者强调自然界的必然,后者强调精神领域的自由。
在西方文论中常常谈“形象”和“典型”等,偏重于艺术如何反映客观现实;而我们中国讲“意象”、“意境”,则侧重于审美主体对对象的渗透和把握。
这些,反映在绘画上就是人们常说的“再现论”和“表现论”。
大家知道,西方绘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比较强调模仿和反映客观的,这与他们西方的哲学传统是有一定关系的。
我们都知道在西方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虽然两者有明显的不同。
柏拉图认为在现实世界之上,有一个超感官的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充其量不过是理念世界的一种仿本。
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模仿的物质世界本身具有无可怀疑的真实性,画家可以画出比原型“更美”的物象来。
尽管两者有深刻的分歧,然而都认为艺术本质上是生活的再现,模仿。
这种强调艺术模仿再现生活的再现美学在欧洲已持续了一两千年。
在这种传统中发育成熟起来的绘画,在再现外部世界真实性上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有明显的不同。
中国绘画是在特定的中国哲学系统中孕育起来的,与西方《诗学》同时出现的《乐记》就指出:“乐者,通伦理者也”,“乐者,德之华也”。
这标志着一条与西方模仿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西方美学强调与“真”统一,而中国美学强调与“善”的统一。
总而言之,东方美学更多地把审美价值等同于伦理价值。
前者为“纯粹理性”,后者则是“实践理性”。
虽然它们都以感情为中介,不过前者更多地导向外在的知识,后者更多地导向内在的意志。
二者价值定向、价值标准不同,所以在艺术上要求和表现也不一样。
我们看到西洋绘画很重视体积感、质量感、透视感、色感、光感等等,哪怕是想象、虚构的事物,例如拉斐尔的圣母与天使、鲁本斯的精灵与魔鬼等者力求逼真,他们对于透视、色彩、人体结构的解剖比例都可借鉴实用科学来验证。
我们知道像达.芬奇画可以用投影几何来证明,色彩可以用光谱分析来检验,人体的结构与比例可以用解剖学来分析。
而中国传统绘画就明显地不同于西方写实绘画,因为中国美学把艺术看作一种德行化人格,它不强调艺术同具体客观事物相验证,而要求“以意为主”,“取会风骚之意”,即使是“传移模写”的作品,其目的也是为“达意”。
越到后来,这一特点就越明显。
清代八大山人的画,“既不杜撰非目所知的‘抽象’,也不甘心写极目所见的‘具体’,只倾心于以意为之的‘意向’”。
可以说“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绘画十分明显的特点之一。
这在文同的画竹中表现得很突出。
他自己也说过,“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以遗之,故一发于墨竹”。
《毛诗序》说得更为清楚:“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所以,中国艺术,中国绘画本质上都强调主体的表现和自我的关照。
中国绘画不像西方绘画那样表现逼真,而是求“神似”不求“形似”,这与中国哲学的一贯立场是分不开的。
中国哲学认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
重“道”轻“器”,重“意”轻“言”。
而西方哲学多使用的语言,是经验科学的语言,即“形而下”的语言,它是人们认识一事一物与一事一物之理的工具,要求言能尽意,力求反映的忠实性,模仿的精确性,再现的可验证性。
而中国哲学所使用的语言是“形而上”的语言,它是人们追溯万事万物本源的工具,要求“画不尽言,言不尽意”,常常是启示性的,象征性的。
这种哲学思想在中国绘画中表现得比较明显。
由于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点,所以各民族的艺术必然表现出各民族的哲学传统。
哲学同时又是一个时代思想的精华,它必然表现出那个时代的特点。
这些特点也必然会通过它的艺术明显地表现出来。
大家都知道19世纪在西方的艺术舞台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现代艺术的诞生。
西方现代美学、现代绘画也开始对传统提出了挑战,它们强调艺术是一种创造,一种感情的表现,而不再是模仿和再现。
“美就是感情的表现;而且,凡是这样的表现没有任何例外都是美的”,因而,艺术创作要“代之以巨大的包容一切的感情”。
在绘画领域,现代派美术的前驱塞尚就提出:“实在即自我,自我映于外,是谓自然;画中取为对象而表现的,则亦表现自我而已。
”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梵.高指出:“艺术,这就是人被加到自然里去,这自然是他解放出来的……。
”到了从理论上系统提出绘画就是“表现”的康定斯基就认为艺术作品的“内在的因素是艺术家灵魂中的感情;这种感情有力量激发观念同样的感情。
”如果从塞尚开始,经高更、梵.高到野兽派马蒂斯,以及表现派蒙克这些介乎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短暂逗留,那么在西方很快就出现了几乎完全脱离外界真实的以抽象派为代表的抽象绘画。
抽象绘画的鼻祖康定斯基认为,作为“对象性的大自然,是一种绝对不能透入的神秘”,“心灵深处的影响,内在的颤动”,“是从抽象的各元素出发的”。
他认为“抽象的绘画是比物象的更广阔,更自由,更富内容”。
简言之,西方现代绘画相信有一种与外界现实相对的心理或精神现实,它可以凭借内心的符号构成视觉语言。
西方产生的现代艺术是与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基础、政治背景相联系的,特别是与当时更为深刻的内在思想基础相联系的。
哲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从现代艺术产生的哲学基础来说,主要导源于西方的唯心主义哲学。
一般认为,它可以一直上溯到康德,当然还可以再远一些。
近一些的就是实证主义、经验批判主义,以及唯意志论、生命哲学、精神分析学,等等。
它们主张内心体验,主观自生,强调意志、本能、直觉、无意识、非理性。
以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孔德来说,他就只承认主观的经验,称之为“实证的”事实。
而对事物的本质、客观世界的规律,则认为不可能,也无必要去认识。
这种从主观出发,强调经验的哲学思想无疑给了现代绘画有力的支持。
许多现代绘画都强调自己的主观意识,像塞尚、高更、梵.高等即是如此。
表现主义绘画的出现就进一步强化这种内在的主观经验,通过歪曲形体、色彩和形象来满足内心的主观要求。
表现主义画家埃米尔.诺尔德就说:“艺术家在他自身能有所发现,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因为赋予他以必要的创作动力。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认为生命冲动,意志绵延、创造的进化,不能凭科学和理智,而只能通过直觉来认识,而直觉则是一种脱离社会实践、排斥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不受客观世界的检验,不可言喻的“内心体验”。
他在《创化论》中说:艺术家犹如“生命和意识,不断有所创造”,但是“画家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不可能遇见自己的作品将会是怎样的。
”,“艺术作品中的一切”,被归结为“无”。
柏格森的哲学思想在当时的艺术家中,特别在抽象表现主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另外,像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认为,一切心理活动都受无意识的支配,艺术是无意识、潜意识的象征表现,这些思想活动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达利作为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就是专画潜意识与梦幻的作品,如《内战的预感》、《永恒的记忆》(或译为《软金表》)就是用象征性直觉的手法,揭示战争给人类心灵上带来的危害与创伤,以及暗示人生不过是一个梦幻般的旅程,充分反映了在资本主义禁锢下,人们精神压抑的病态心理。
毫无疑问,现代绘画与存在主义哲学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存在主义以自我的精神存在为中心,强调个人“绝对自由”,个人“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不可能认识外界,而只能沉浸在随意的感觉所引起的内心活动之中,重要的是“内省”。
人的存在毫无意义,命运变化无常,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是敌对的、不可理解的。
即使是发展到现在的所谓照相现实主义(或称后期现代派幻觉主义)也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
用林达.恰斯的话来说:“照相现实主义的探索之严酷,是反映了某种哲学观点的,是存在主义的意识在视觉艺术上的体现。
”西方现代艺术几乎与存在主义哲学产生在同一时期,存在主义在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可以这样认为,存在主义哲学家用他们高度抽象、晦涩的哲学语言来表达他们对人生的苦闷,精神的孤独的体验,而当时敏感的艺术家则用形象的画笔来表达同一种体验和痛苦。
哲学和艺术、哲学与绘画是不可分离的。
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影响就更为深刻了。
现代艺术中出现的哲理化倾向值得注意。
在许多绘画作品中,技法手段常常降低到次要位置,而思想哲理却不断上升到主要地位,像“观念艺术”,实际上就是哲学化了的艺术,它只表现作者的某种“观念”。
出现这种现象,是与他们对绘画的自我反思,或从更宽广的意义上来说,是对艺术本质的反思密切相关的。
艺术是什么?戏剧是什么?音乐是什么?绘画是什么?许多艺术家都不约而同地相继提出了这些问题。
这与人们思维的深化有一定的关系。
特别是战后曲折复杂的历史进程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种种关系,已不仅是哲学家的专业,而且也成了广大群众,特别是艺术家们的精神追求。
因此,人们也希望艺术家帮助他们分析各种生活现象,提出某些根本性的问题,探索自然宇宙的奥秘,探求人生的本质……哲学从广义上来说是求智、爱智,它从惊异与疑问开始,实际上就是要求艺术家有思想,正像有人说过,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深邃的哲学思想,只沉浸于技法,那么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画匠而已。
画匠与画家是绝对不同的,奥班恩在《艺术的涵养》一书中指出,“一个画匠,往往有很大的才能,但他的作品仅仅显示技术上的熟练,而不是艺术品”,而“艺术家不管何时,他完成他的一幅画时总是处在一种新的体验中”,“艺术家创造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新的不同的世界。
”在中国画论中很早就有这方面的论述,如果绘画只能模仿,被称为“俗品”,即使模仿得很精细也只能称为“能品”,而只有经过画家深思熟虑之后画出的作品才称为“神品”或“逸品”。
清唐岱在《绘画发微.读书》中说:“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心存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
”松年在《颐园论坛》中指出:“画师处处皆有,须分贵贱雅俗。
不读书写字之师,即是工匠。
”当然这些论述并不是否定技法的重要性,而是强调思想,强调修养,强调精神。
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不过是笨拙的工具。
”人品高即画品高,这是人所周知的道理。
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地自我反思,艺术也在不断地自我反思。
现代的读者,特别是进入一定文化层次的读者,不满足于表层的感官的审美需求,也不需要那些一看就懂的作品,他们需要思考,需要提出问题,所以在青年一代中出现的对现代艺术的爱好是有一定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