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古代诗歌四首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一、《观沧海》【东汉末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简介:曹操(155年-220年),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是一首四言诗,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他的诗以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慷慨悲凉风格见称。
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慨,既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又有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在艺术表现上,语言质朴,意境宏大,常以壮阔的景象来烘托自己的豪情壮志,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2、诗的创作背景建安十一年(206 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
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 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在田畴的指引下取得胜利。
在凯旋的途中,曹操经过曾是秦皇、汉武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于是将自己的豪情壮志写进了这首《观沧海》。
3、诗歌译文与赏析•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运的很啊,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吧。
这首诗是乐府题材,最后两句是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没有直接关系。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寄情于景,北伐归来的曹操面对北方已定的局面,虽已是秋天,但他看到的却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盎然生机,心中所想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观之景,正如曹操想要安定天下的雄心壮志。
古代诗歌四首初一
古代诗歌四首初一
以下是四首初一古代诗歌:
《观沧海》:东汉诗人曹操的诗作,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大海和山岛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次北固山下》:唐代诗人王湾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钱塘湖春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通过对钱塘湖春天的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天净沙·秋思》:元代诗人马致远的诗作,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这四首诗歌都以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一、曹操《观沧海》曹操【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这首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同情。
3.《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早春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蕴含着新旧交替的哲理。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这首小令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
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故事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课文翻译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注释: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观沧海:以,来。
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
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译文:向东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注释:丛生、丰茂:都是指树木、草木长势旺盛。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涛。
译文: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若:好像。
其:代词,代大海。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四、问题解疑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
初一上册第四课古诗词四首
初一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作者曹操。
1.重点字词:-临:到达,登上。
-碣石:山名。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内容理解:-这首诗通过描写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先写实景,再写虚景,虚实结合,表现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和诗人的壮志豪情。
3.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
1.重点字词:-左迁:降职。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龙标:地名,在今湖南黔阳。
2.内容理解:-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牵挂。
-诗的首句以杨花、子规起兴,既点明了时令,又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后两句以奇特的想象,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名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让明月陪伴友人直到夜郎西,想象奇特,情感真挚。
三、《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
1.重点字词:-次:停留。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客路:行客前进的路。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船帆高悬。
-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江春入旧年:江南的春天已到,旧年未过。
2.内容理解:-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3.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诗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四、《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译文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译文七年级即原初级中学一年级、初一年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译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译文(一)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⑴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译文(二)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一)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版本二)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三)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四)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译文(三)泊秦淮唐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清平调·其一》——宋代:辛弃疾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絜输,嗟尔远道之人。
\ 胡为乎遗却少年事,他年会取寻常差。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以及常见修辞手法2.学会课内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结构(用典、对仗、排比、押韵等)2.准确读懂课内的诗歌3.有感情地诵读出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难点1.学生对一些生僻的成语、用典理解能力不足2.押韵的理解和表达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用PPT展示古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2.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小诗或歌词,是否有哪些编排模式和修辞手法。
学习新课(25分钟)1.教师将四首古代诗歌在PPT上展示,学生朗读出诗歌,然后老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2.老师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特点,并解释其中较为复杂的用词。
3.分组讨论,每组精读一首古诗,并在课前准备课后分组朗读以及剧情表演。
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根据课文,出题检测学生的课文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根据语言表达练习,提出一些押韵的练习。
总结(5分钟)1.总结学生在今天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问题,进行梳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或点评,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名著。
课后作业1.整理今天上课的笔记2.按照分组分派的任务,整理出小组的诵读稿3.选择本课中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总结这堂课的核心是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修辞手法、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包括四首古诗,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这首诗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停留在北固山下看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游记诗。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美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诗人马致远的一首著名的散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
这四首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心情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古诗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内容讲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内容讲解(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内容讲解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内容讲解大全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分别是《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古体诗一:《登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体诗二:《赵客缦胡缨》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楚体诗一:《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晴明小院闲窈窕,新蘸斗染又画桥。
天也妒嫉白了日,月也舒懒腰藏钩。
唐体诗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准确朗读《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歌,并理解诗歌写作背景。
2.学生能通过简单的语境推测生词意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能通过诗歌对比分析,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1.理解和朗读《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句,包括古体诗和楚体诗。
2.掌握简单的语境推测生词的方法。
3.利用对比分析方法,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楚体诗中的意境和抒情,比较难以理解。
2.理解和演读唐体诗中抒发思乡之情的内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学生先预习教材中的四首古代诗歌。
2.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查找字典,查询不认识的单词,包括生僻字。
新课讲解1.教师重新通过课本投影和黑板,展示《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古代诗歌,让学生正确朗读诗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诗歌内容。
2.在讲解通过字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以及“飒沓如流星”的意义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3.通过上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不常见的词汇,如:“缦(màn)”和“胡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师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体裁的诗歌,如楚体诗和唐体诗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
课后作业1.学生需要准确背诵《古代诗歌四首》中的所有诗句,并能就语言和意境返思它们背后的文化价值。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的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包括《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 《观沧海》: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叙事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字不详,唐代洛阳人。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3.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这首小令以惊人的语言表现力,描绘了一个天涯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
这首曲的意象都很像一幅白描的中国水墨画,只有几种颜色,却体现出了秋天的宁静和萧瑟。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
全诗采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种意蕴极其复杂而且可以让人产生不同联想的感怀。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四首以下是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四首》中的四首诗:
1.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在七年级语文书中我们要学习哪几首古代诗歌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一)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版本二)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三)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四)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二)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通:哪)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初一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初一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可真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啊!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初一语文课本里那四首古代诗歌,看看古人是怎么用诗词表达情感、描绘自然风光的。
那些诗歌,虽然写的都是几百上千年前的事儿,但读起来,还是特别有味道的。
好了,接下来咱们就来一一品读吧!1. 《静夜思》1.1 诗歌背景这首《静夜思》可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大家对李白一定不陌生,他是个“将进酒,杯莫停”的豪放诗人。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躺在床上,看着明亮的月光,心里自然涌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1.2 诗歌赏析你看这首诗,开头就写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月光亮得像霜一样,真是形象极了。
接着,李白在思念故乡的情感中,写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两句简单的文字,却把他那种孤独和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咱们现在虽然有各种科技,但那种对故乡的怀念,真是任何时代的人都会有的情感。
2. 《赋得古原草送别》2.1 诗歌背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
白居易不仅擅长写诗,还写过不少好听的歌曲。
他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主要写了草地的生长与枯萎,用草的变化来象征人生的离别和无常。
2.2 诗歌赏析诗里有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写得特别好,草地年年都在生长,也年年都要枯萎,这就是自然规律。
接下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里的“王孙”就是朋友的意思。
诗人用草地的变化来送别朋友,既有自然的气息,又充满了人情味。
读这首诗,就像在看草地的变化一样,感受到人生的起伏和离别的无奈。
3. 《登鹳雀楼》3.1 诗歌背景《登鹳雀楼》这首诗是王之涣写的,王之涣可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他的诗大多写风景、写山水。
这首诗写的是在鹳雀楼上看到的景象,极具画面感。
3.2 诗歌赏析诗中有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一个宏伟的景象,太阳渐渐落山,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真的是一幅壮丽的画面啊!接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诗人的名句,意思是要想看得更远,就得再往高处走。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篇章,包括了四首古代诗歌作品。
以下是《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诗歌和简要介绍: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这首诗描写了登上鹳雀楼之后,眺望远方的美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传统文化来表达对国家的美好祝愿。
2. 《静夜思》 - 李白
这是李白最为著名的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以简短神秘的表达方式,寄托了作者异乡漂泊的思念之情。
3. 《望岳》 - 杜甫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岳阳楼的景色和历史背景的思考和留恋之情。
4. 《静夜思》 - 唐代诗人白居易
与李白的《静夜思》同名,但内容不同。
这首诗以别具一格的节奏和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思念亲人的情感。
这些古代诗歌作品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和思念,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美和独特之处。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寄托吉祥美好的文化传统。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四首
以下是四首初中语文古代诗歌: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04《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
诗 文 小 结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首句写景,点时令 飘零之感
次句叙事,表同情 迁谪之意
两句抒情,表牵挂 情深意长
情景 交融 关切 感伤学习《天净来自·秋思》导 入 新 课
雨 风
花 草蝶
鸟 霞
水 山 牧童
燕
天
书生......
春风 细雨 初花 飞蝶 淡霞 读书郎......
初
步
感
知
天净沙·春思
诗歌体裁
乐府诗 配乐的诗歌
节奏鲜明
诗歌内容
乐府民歌 反映民间疾苦 抒写政治抱负
助 读 材 料
观
jié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dàn
sǒnɡ zhì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沧
曹
xiāo sè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操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海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zāi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山岛
观
树木
百草 秋风
星汉 日月
洪波
感 悟 意 境
观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观”到了什么? (结合具体诗句展开想象,描述你看到的画面)
透过诗句_________,我看见了______________。
分 享 交 流
透过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我看见曹操佩剑站在海边石头悬崖上的勃 勃英姿。
透过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我看见沧海水波荡漾,似千军万马在呼啸 奔腾;山岛高高挺立,像威武勇猛的巨人岿然屹立。
理 解 诗 意
这首诗描写了很多景物,画面感很强。 这首诗写的场景很壮美,视野很开阔。 这首诗情景交融,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红红
检查预习
1.注意下列字的音和形: 碣石 澹澹 竦峙 萧瑟 啄 枯藤 昏鸦 天涯
2. 大声朗读四首诗
你知道多少关于曹 操的故事?
作者简介
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 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
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于许昌, “挟 天子而令诸侯” ,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
山岛: 竦峙 树: 丛生 草: 丰茂 风: 萧瑟 波: 涌起
海水及山
岛之景
(
(实景) 写
景
)
大丽 抱景 负色 。,
展 开 阔 胸
怀
3、感
日月:运行--出其中 星汉:灿烂--出其里
想象奇特 胸怀博大
,
(互文见义) (虚景)
小结
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 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 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 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 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 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 立业的抱负。
有感情的朗读《观沧海》
结合注解,调动自己的想象,说说读完 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一个怎样的画面?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诗人登上 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 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描写由此拓展开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 “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 之词。大海上水波荡漾,山岛突兀耸 立,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 海显得神奇壮观。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
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 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 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 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品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 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 季节,但岛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 丰美,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诗人 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 美,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 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 的情调,表现作者壮阔的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名句、主旨句)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此夜曲中闻杨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岑参《逢入京使》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 堤 春 晓
三潭印月
南屏晚钟
曲 院 风 荷
平 湖 秋 月
断 桥 残 雪
花 港 观 鱼
柳 浪 闻 莺
雷 峰 夕 照
双 峰 插 云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 居士,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杰出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重视 讽喻,崇尚简易。他做诗总是 读给年迈的老人和没有读过书 的人听,如果他们听得懂,就 可以了:如果听不懂就改,直 到懂了为止。以《长恨歌》、 《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 诗,是他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 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 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 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 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 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 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 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 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 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 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时 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 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 的心情象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 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 表现出来,形成雄浑苍劲的风格。
品
读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
欣 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
赏
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 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
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
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小结: 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 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 胸襟。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出自沧 海之中,灿烂的银河也好像出自沧海 里面。
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 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 气势和威力。表达了曹操的博大胸怀 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1、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
观察对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叙事)
抒写 伟壮
2
观
、 ﹃
沧观
海
沧 海
﹄
水: 澹澹
读 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
欣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 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诞生;旧年尚未逝去,
赏 江上已呈露春意。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
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既点明了时令,又
表达了旧事物中蕴含着新事物,表现作者乐
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青山外,绿水前 (充满 行、见 一帆悬,两岸阔 春意)
(对偶) 海日生,江人年
次北固山下
(景中含理)
感:乡书 达 洛阳 (设问)(淡淡乡愁)
哪几句诗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 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 淡的乡思愁绪。
你还知道哪一些思乡的诗句?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次 北 固 山 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 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 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 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 诗流传不多。
品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读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
欣 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 赏 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