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9年级第13章第2节《内能》精品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第2节《内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
2. 让学生掌握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引导学生从内能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讲解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内能的影响因素,如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2. 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为什么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答案:1.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是因为外界温度低,人体内能减少,感觉冷;夏天则感觉很热,是因为外界温度高,人体内能增加,感觉热。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物体内能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意识。
3.利用图表、公式等工具,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内能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作业将分为两部分:基础巩固和拓展提高。
1.基础巩固: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1、2、3,主要涉及内能的定义、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以及热传递方式的概念区分。
-设计一道简答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内能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与内能相关的现象,如热胀冷缩、物态变化等,并简要描述这些现象背后的内能变化。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内能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他们对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关系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对热传递方式的认识可能局限于日常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适时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内能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新知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将获得一个关于内能和热传递的案例,要求他们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内能变化和热传递方式。例如,小组可能会讨论冰箱如何工作,或者分析冬天为什么会下雪。
我会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内能和热传递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对于热传递方式的掌握,设计互动性强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热传递的实例,并尝试分类和解释,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第13章《13.2内能》优秀教案
学
难
点
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演示讲解
教学
用具
多媒体课件、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图钉、砂纸
课时
安排
1课时
备
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的第十六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讨论交流,强化对内能的理解。
学生讨论交流: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学生观察下图,思考、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在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单位:焦耳J(与功、能量的单位相同)
·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才能叫热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只能说传递了多少热量。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
《内能》教学设计
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
课题
内能
时间
教者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13.2内能_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13.2内能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内能的计算公式:E = 1/2mv^2 + 1/2kT,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物体温度。
4.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5. 内能与物体质量、状态、材料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难点:内能与物体质量、状态、材料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原理。
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计算公式。
3. 关系探讨:探讨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材料的关系。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有关内能的问题,如烧水、做饭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内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杯热水的内能。
6. 知识拓展:介绍内能与焓、熵等概念的联系。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内能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2. 内能的计算公式3.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4. 内能与物体质量、状态、材料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杯热水的内能。
答案:假设热水温度为100℃,质量为0.5kg,根据内能计算公式E = 1/2mv^2 + 1/2kT,可得内能E = 1/2 0.5 (400)^2 + 1/21.38 10^23 373 = 1250J。
2. 题目:解释为什么冬天搓手会感到暖和。
答案:冬天搓手时,双手摩擦产生热量,使手的温度升高,从而增加手的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 13.2《内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13.2《内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学教材第13章第2节《内能》。
本节主要介绍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 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能运用内能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的改变方式。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冬季取暖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明白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4. 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实现。
5. 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与温度: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热传递。
内能与机械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并说明理由。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就是内能。
(2)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教案一. 教材分析《内能》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物理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通过对内能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为后续学习热力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物体运动、力、声、光、电等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等内容还需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3.让学生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明确内能是物体的一种能量形式,而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和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动手实验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内能的概念及内能的改变方式。
2.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问题引导、实例分析、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冷水、玻璃棒等。
3.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冬天用热水取暖,热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冷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提问:这是怎样的一种能量转移?这种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什么关系?2. 呈现(10分钟)呈现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接着介绍内能的单位、测量工具等。
3. 操练(10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观察温度变化。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内能的变化。
4. 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内能增加;用手摩擦物体,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2节+内能+说课稿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问题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实验、讨论等活动中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同伴评价:组织同伴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建议和鼓励。
3.教师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强调重点知识,纠正错误观念,提供改进意见。
2.针对实验操作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实验效果;
3.针对课堂互动问题,改进提问技巧,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参与度。
1.实验器材:用于进行内能相关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内能的变化。
2. PPT:展示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辅助讲解。
3.教学视频:通过视频资料展示内能的微观机制和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理解。
4.互动白板:实时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便于师生互动和讨论。
(三)互动方式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解答、指导实验等方式,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给予反馈,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2.提出问题:在视频结束后,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内能是什么?”“内能与我们生活中哪些现象有关?”等,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概念讲解:首先介绍内能的定义,阐述内能与能量的关系,解释内能的组成,如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内能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能源转化与守恒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2.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3.通过学习能源的转化与守恒,培养学生节能环保的观念,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4.培养学生严谨、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质疑、善于合作的精神。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内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操作、问题分析、团队合作等能力,同时培养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4.让学生了解能源的转化与守恒,掌握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对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物质状态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分析热传递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内能的概念:教师讲解内能的定义,即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内能与温度、质量、物质状态的关系: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内能随温度、质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3.热传递方式:讲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
4.能源转化与守恒:介绍能源的转化与守恒原理,强调热机效率的计算。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4.小组合作题:
(1)分组讨论:分析内能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如内能对物体熔点、沸点等的影响。
(2)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内能对物体性质影响的认识。
5.思考题:
(1)内能能否完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为什么?
(2)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是如何传递的?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内能的概念及其微观机理: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能和动能之和,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直观理解。因此,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形象地认识内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内能的计算方法:内能的计算涉及物理学和数学知识,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公式,进行内能的计算,是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2.使学生掌握物体内能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物体的温度变化、热传递等。
3.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变化的能力,学会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内能的变化规律。
5.应用拓展: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7.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对内能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1.重难点一: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虽然接触过热量和温度,但对于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可能仍感陌生。因此,教师需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解释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能的本质。
2.重难点二: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
热传递是内能变化的重要方式,但学生对热传递的规律和条件理解可能不够深入。教学中应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使学生掌握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4.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几道关于内能、热传递和温度计使用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3.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4.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能源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内能的概念,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举例说明。”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实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2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单位和改变内能的方式。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单位与功、热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本节课重点讲解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2. 让学生掌握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单位、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的方式。
难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和做功的本质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知识讲解:(1)内能的概念:提问:什么是内能?讲解: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内能的单位:讲解:内能的单位与功、热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3)改变内能的方式:讲解:热传递和做功是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
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过程;做功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的实际应用。
4. 随堂练习: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的实例。
5. 知识巩固:6. 板书设计: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单位:焦耳。
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做功。
7. 作业设计:(2)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的实例,并加以解释。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和单位,掌握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 内能与质量的关系: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4.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
2.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即做功和热传递。
3.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如烧水过程中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水温升高的原因,从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4. 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对内能的影响。
5. 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2. 内能的转化: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并通过实例说明内能的转化过程。
3. 内能的传递:介绍内能的传递方式,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规律。
4. 内能的利用:探讨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内能的转化原理,能够分析内能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理解内能的传递方式,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认识内能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内能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内能的转化原理和内能的传递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取暖等,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内能的基本知识。
3. 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通过实例说明内能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4. 介绍内能的传递方式,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规律,让学生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讲解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1.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单位:焦耳(J)3. 测量方法:通过热量传递的方法测量。
内能的转化1. 原理:内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实例:烧水时,热量从火源传递给水,水的内能增加。
内能的传递1. 方式:热传递2. 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3. 规律:热量传递的方向与温度差有关。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9年级第13章第2节《内能》精品教案
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2、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简单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3、知道人类改变和利用内能的两种方式;过程与方法1、类比已经认识的宏观能量(机械能),认识物体内的微观能量—内能。
2、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内能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形式。
3、通过实例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都是做功或热传递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内能及内能的改变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具有普遍性,树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
难点:热量概念教学方法:类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想想议议:学生讨论并思考: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塞会弹起来。
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学生活动:看书、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二、进行新课1、内能的概念(类比)学生活动:看书、自学、思考(1)分子动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分子不停的运动也具有动能,叫做分子动能(2)分子势能:拉长的弹簧、压缩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而分子之间也有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总结引入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思考:在内能概念建立过程中,你用到了哪种科学方法?将已知事物跟未知事物进行比较,根据它们的相同或相似,推知未知事物也可能有某种属性。
这是科学认知的一种重要方法,叫类比法。
(3)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内能学生活动:看书、思考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4)内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看书、思考内能和物体的温度有关:分子动能内能的大小还和物体质量有关。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学生活动一:看书,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内能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吗?如何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1)热传递学生活动二;学生举例太阳下晒泡在热水里用温度更高的物体使铁丝温度身高热传递火上烤热量:(这是难点)2)做功演示一压缩空气做功实验,分析实验实验现象:棉花燃烧起来(因为实验危险,所以提前录制)原因: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演示实验二(因为实验危险,所以提前录制)组装好装置,用气筒往里打气,观察橡胶塞被推出时的现象,原因:当瓶塞挑起时,可以看到水蒸气液化成了可以看到的白雾,说明水蒸气液化成了可以看到的小水滴,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2《内能》教案
1.钻木取火;
2.小女孩点燃火柴取暖;
提出:热是一种能量吗?
观看、思考、感受。
图片除了点出课题之外,还传递了人性的温暖,为“温暖”而学习。
探究新知20分钟
第二环节:初探新知
一、认识内能
1.用机械能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
[观察一下]“分子”和“孩子”是否有相似之处?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分组实验并讨论。
[想一想做一做]你怎样让一段50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
①请各组说出使物体温度升高的方法,教师一一板书。
②让学生对各组的方法进行评价,发出质疑。
③引导学生将方法归类。
(2)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热传递
①让学生讨论热传递发生的条件。
②提出“热量”的标准物理概念。
(3)改变物体内能方法:做功
1.在“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打气”的实验过程中,教师不断向瓶内打气,使得瓶内的水蒸气:气压增大,水蒸气的内能
(填“增加”或“减少”);温度(填“升高”或“降低”)。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这是因为水蒸气对瓶塞,内能(填“增加”或“较少”)。温度(填“升高”或“降低”)。水蒸气而成小液滴。白雾未消失时,如果马上盖上塞子,再次向瓶内打气,则会看到。
学生尝试总结。
小组讨论并实践提高铁丝
交流、讨论,尝试归类。初步明确物体温度升高的方法。
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什么时候分子运动得快?什么时候分子间的作用力会发生变化?这是对上节课所学知识很好的考察机会,是学有所用的体现。
练习巩固10分钟
第四环节:巩固提高
态度情感价值观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第13章《13.2内能》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
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三、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四、教学器材
铁丝若干段,砂纸、打火机、广口瓶、打气筒、教学用多媒体课
件
五、教学流程。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第13章《13.2内能》优秀教案
《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养成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使学生养成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
【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空气压缩器、乙醚、棉花、广口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打气筒。
学生用:粗铁丝、酒精灯、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推动火车和火箭的能量来自哪里?从而引出新课。
小结: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小结:互相吸引的分子具有势能3、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当瓶塞跳飞出时,是食品放入电在太阳的照射下冰箱,温度降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在将内能时要注意内能的普遍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要注意纠正低温物体没有内能的误解。
2、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是一个要点,要教会学生从温度变化去了解、理解内能的变化。
在讲解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时,可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扩散速度,启发学生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猜测温度与内能大小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比较热传递和做功的有何异同,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作铺垫。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由“给学生一根粗铁丝,两人一组,想办法让它的温度升高。
再让学生展示自己所设计的方法。
”进行分类引出,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的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和测量: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可以通过热量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3.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4. 内能的转化:物体内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内能变化。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2. 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3. 内能的转化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内能变化,如烧水过程中水温升高,内能如何变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一个苹果的内能。
5. 内能转化讲解: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内能转化的过程。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实验测量物体的内能。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单位和测量: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可以通过热量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内能的转化:物体内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七、作业设计(1)什么是内能?(2)内能的单位是什么?如何测量内能?(3)内能与温度有什么关系?(4)内能是如何转化的?2. 估算一个苹果的内能,并说明你的估算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2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2内能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13.2节“内能”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详细描述。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的计算公式,学会用内能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计算方法。
难点: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内能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热水瓶、水、温度计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温的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热量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2. 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现象。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计算方法。
难点: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内能的实际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随堂练习,巩固了学生对内能知识的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内能与热量、温度关系的讲解,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辅导科目物理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讲义类型教学目的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重、难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难点:正确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热量的概念,做功和热传递的比较.授课时长建议授课时长:2教学内容【课程导入】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比如飞在空中的足球,由于有高度,具有重力势能;由于飞行,还具有动能.那么热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是否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我们已经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分子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能的问【新知讲解】※知识点一:内能一、内能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是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能改变钢球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与什么有关呢?2.内能和温度: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是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能改变钢球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与什么有关呢?【演示实验】取两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两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蓝墨水,观察比较两只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实验结果】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归纳总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不论这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高温还是低温,这是因为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如图所示,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也具有内能.【拓展延伸】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那么这个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宏观量,即温度和体积决定的.如果不是确定的物体,那么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质量、温度、体积和物态决定.4.内能和机械能:一个在水平光滑桌面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首先木块在桌面上有高度,因此有势能,滑动因此也有动能,所以具有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木块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所以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拓展延伸】一辆加气汽车车内有一罐燃气,当汽车以80 km/h的速度行驶后,气瓶内燃气的内能是否增加?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总和,不是分子定向移动的动能.物体机械能增加,内能不一定增加.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小组讨论】一根火柴,如何让上面的火药燃烧?学生甲:和高温物体接触,比如与火炉中的炭、烧红的金属块等接触.学生乙:放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学生丙:放在太阳光下凸透镜或凹面镜的焦点处.【教师分析】火药能被点燃,说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达到了燃点.甲、乙、丙三位学生其实分别是用了热传递中的传导、对流、辐射使火药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在这个过程中内能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给温度低的物体.【结论】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其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给另一个物体,能的形式没有变.【拓展延伸】在不同物体之间或者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物体的低温部分,直到温度相同为止.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过渡语]除了热传递,还有别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吗?2.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演示实验】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厚管中,放入黄豆大小的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可见硝化棉猛烈燃烧,发出明亮的光,冒出白烟,如图所示.【师生分析】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燃烧.这个过程中,人消耗机械能,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燃点而燃烧.【结论】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1)做功增加内能:【学生实验】①两手合在一起用力搓,说出感觉.②出示一根铁丝,让甲同学分别摸一下说出感觉,然后请乙同学快速来回弯折十几次,再让甲同学摸一下,说出感觉.【现象】①手掌逐渐变得发热;②铁丝变热.【归纳总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2)做功减小内能:【演示实验】烧瓶内装入少量水,用塞子塞住,一个抽、打两用气筒用一根橡皮管穿过塞子与烧瓶连通.请一个同学迅速地向烧瓶内打气,一会儿塞子就被冲开.【现象】烧瓶内出现白雾.【分析】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归纳总结】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3.改变内能的效果是等效的:【演示实验】出示两根相同的铁丝,一根请甲同学快速来回弯折十几次,另一根请乙同学在酒精灯火焰上烤十几秒,请三至五名同学用手分别触摸,然后判断说出哪根是弯折造成的温度升高,哪根是加热造成的温度升高.师:这两根铁丝温度都升高了,如果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你能否判断出它是通过做功还是热传递的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的呢?【归纳总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所以无法判断.【拓展延伸】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没有涉及能量的转化,只是能量的转移.◎例题【例1】如图,礼花筒利用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将彩带喷向空中,产生喜庆效果。
则高压空气膨胀过程中 ()A.对外做功内能增加B.分子热运动加剧C.向外界传递热量D.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D【解析】礼花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对外做功,其自身的内能是减小的,故A错误;由于礼花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对外做功,其自身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所以分子热运动变慢,故B错误;礼花【答案】做功增大【解析】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对鞭炮做功,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鞭炮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火药的着火点,内能迅速增大,短时间内不能释放,就会发生爆炸§知识小结【课堂检测】1.(2019 四川绵阳)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
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B.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C.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D.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2. (2019山东聊城)(多选)下列情景中,通过做功使加点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搓手.取暖B.水蒸气.....将塞子冲出C.烧水.D.压缩中的燃料混合物...3.(2019 广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B.两物体相比,分子动能越大的物体,其内能越大C.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内能大D.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4.(2019 山东临沂)下列过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发热B.电热水壶烧水C.内燃机的做功冲程D.向下压活塞引燃棉花5. (2019年衡阳市)(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是一种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内能都不变B.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端午佳节,粽叶飄香”,人们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扩散现象D.冬天“搓手取暖”和“烤火”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6. (2019 哈尔滨)下图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晃动试管,沙子温度升高B.烧水使水变热C.汽油机汽缸内混合物被压缩,温度升高D.摩擦使笔杆变热7.(2019 广西桂林)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水杯中的水B.放入热汤中的金属勺子变烫C.刀在磨刀石上摩擦后温度升高D.冬天人们较喜欢通过晒太阳使身体暖合起来8.(2019 北京市) 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
此实验中,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 )A. 试管变热的过程B. 水变热的过程C.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D. 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同时变成“白气”的过程9.(2019 泰州)如图,在大玻璃瓶与小玻璃瓶内各装入适量的水,将小瓶瓶口向下放入大瓶,使小瓶恰好悬浮.塞紧大瓶瓶塞,用气筒向大瓶内打气,大瓶内水面上方气压增大,小瓶会_________(下沉/上浮/继续悬浮);继续打气直到瓶塞跳起,瓶口出现“白雾”,此过程大瓶上方的气体对瓶塞做功,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10.(2019 盐城市) 2月22日,一架ARJ21飞机从上海赶飞,在内蒙古顺利降落,标志着国产喷气客机开启商业运营新征程在空中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大,所以机翼上方空气压强比下方飞机外壳与空气摩擦,温度升高,这是通过过的方式增加内能.降落时,在逐渐靠近地面过程中飞机的重力势能。
【答案】1. C【解析】A选项中,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故A错;B选项中,向瓶内打气,是外界对气体做功,故B错;C选项中,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是对的,故应选C;D选项中,塞子从瓶口冲出,是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故D错。
2. A D【解析】A选项中,搓手取暖时,克服摩擦做功,摩擦生热,手的内能增加,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物体内能。
故A正确;B选项中,水蒸气将塞子冲出,是利用水蒸气的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内能减少,故B错;C选项中,用火烧水,水从火吸收热量,使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C错;下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