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教学设计课题
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ad618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9.png)
望海潮教案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12篇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城市——兰州。
兰州也被评为2015年度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我们兰州人为什么会感到如此幸福呢?二、简单介绍柳永在宋代词坛做出的贡献1、柳永是宋代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2、柳永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长调与小令平分秋色。
三、品读词作1、请一位学生朗读《望海潮》,如有错误,请其他学生纠错。
目的:读准字音。
2、请全体学生看文中注释默读本词。
目的:理解词意。
3、老师配乐范读。
请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及节奏。
4、请全体学生齐读。
四、品析杭州自然风物之美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明确:运用炼字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字词来品析词句的意境美。
例如:“烟”: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
根据意境指导朗读:轻声舒缓的读。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明确:运用炼字法,分析“绕”、“卷”用字的妙处。
根据意境指导朗读:音调急促提问:此句为何与柳永婉约派词风不尽相符?明确:由于年龄、际遇的不同。
3、“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分析湖山、桂子、荷花的意象营造的`意境。
根据意境指导朗读:惊叹、艳羡的读。
五、品析杭州百姓生活的繁华和谐1、“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展现了杭州人民生活的富庶和奢华。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明确: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意境。
通过“嬉嬉”一词了解杭州百姓生活的怡然自得。
根据意境指导朗读:热闹、祥和,轻快地读。
3、“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根据意境指导朗读:陶醉满足的读六、小结:词人柳永一句一景向我们细致入微的描绘出杭州的三重美:美在风景、美在生活、美在和谐,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
七、迁移应用:品读了柳永笔下杭州的三美,请学生们观看有关兰州的幻灯片,用美的眼光、智慧、优美的文笔描绘出我们脚下这片热土的美丽之处,表达对它的热爱与眷恋。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6篇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f9b4f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8.png)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望海潮教案8篇
![望海潮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58fb991a37f111f1855b50.png)
望海潮教案8篇望海潮教案望海潮教案(一):【教学目标】透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
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
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透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尝试欣赏【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词的常识:词牌名、词题、小令、中调、长调、婉约派、豪放派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被称为北宋婉约派正宗。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望海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节奏、用韵,配合多媒体图片音乐交互效果,示范朗读,然后指导学生配乐诵读,读出美感——一读体验,二读示范,三读品尝】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感悟词意。
【学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资料)和风格,简介背景,体会词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大意解读准确即可。
老师有针对性地适当引导,在语言表述规范上作示范,不作过分硬性的定评】【上片】写杭州城的优美风景与繁荣景象。
“形胜”、“繁华”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
【下片】写西湖景区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与官同游同乐的愉悦祥和气氛。
(形胜、繁华)【移步换景的描述方法,由景到物、由物到人的描述顺序,起承转合的典型结构】【背景】这是一首投赠词。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6篇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1a39d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b.png)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6篇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024年《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2024年《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9288a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2.png)
2024年《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望海潮》教材第三章《宋词欣赏》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望海潮》词牌的起源、词的创作背景、词的格律特点、词的意境分析以及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望海潮》的词牌特点,掌握其格律要求。
2. 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掌握《望海潮》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牌的格律特点及意境分析。
2. 教学重点:《望海潮》的创作背景、修辞手法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浪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壮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望海潮》。
2. 新课导入:介绍《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词的格律和意境。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望海潮》为例,详细讲解其格律、修辞手法及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望海潮》的格律特点,并进行仿写。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望海潮》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各自的见解。
7.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其他以海为题材的诗词作品,进行拓展阅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望海潮》2. 板书内容:(1)词牌特点:七言绝句、平仄韵律(2)创作背景:宋代、海洋文化(3)修辞手法:拟人、对偶、夸张(4)意境分析:壮美、激昂、感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的格律特点,完成一首仿写作品。
(2)阅读其他以海为题材的诗词作品,进行鉴赏分析。
2. 答案:(1)示例:海浪翻滚激荡,雄浑壮美;烽火连天映照,英勇豪迈。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词牌格律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章节和内容;2. 教学目标的具体条目;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6.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428b4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1.png)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欣赏》中的《望海潮》。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2. 诗歌的音韵美、意象美、情感美;3. 诗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4. 课堂实践:仿写一首以海为主题的诗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2. 掌握《望海潮》的韵律、意象、情感等审美特点;3. 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的理解;2. 教学重点:掌握《望海潮》的韵律、意象、情感等审美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浪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壮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望海潮》;2. 背景介绍:讲解作者苏轼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3. 诗歌朗读:全班齐读诗歌,感受其音韵美;4.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解读诗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5. 例题讲解:讲解一首以海为主题的诗歌,分析其韵律、意象、情感;6. 课堂实践:学生仿写一首以海为主题的诗歌,教师巡回指导;7. 随堂练习:分析一首现代诗歌,探讨其与《望海潮》的共通之处;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内容:背景介绍、诗歌朗读、诗歌解析、例题讲解、课堂实践、随堂练习;3. 重点:意象、情感、主题、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海为主题,仿写一首诗歌;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欣赏的方法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诗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的理解;2. 学生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3. 板书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的理解1. 意象美:《望海潮》中的意象生动丰富,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80154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f.png)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两首》中的《望海潮》。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诗词的朗读与解析,重点词汇的讲解,诗词意境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海潮》,并背诵全文。
2. 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
3. 领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诗词,理解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词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望海潮》。
2. 朗读诗词(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3)分组比赛朗读,评出最佳朗读者。
3. 解析诗词(1)了解作者和诗词背景。
(2)讲解诗中的重点词汇。
(3)分析诗词的意境。
4.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中的难点句子,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词中的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6. 感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感悟诗词的意境。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望海潮》2. 作者:苏轼3. 诗词背景:浙江之潮4. 重点词汇:潮、观、豪情、壮志5. 意境:壮阔、激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望海潮》。
(2)翻译诗词中的难点句子。
2. 答案:(1)背诵内容见课本。
(2)翻译答案见课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词的朗读、理解和感悟方面表现较好,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词。
(2)以“壮阔”为题,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象的作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的朗读与背诵2. 重点词汇的讲解3. 诗词意境的体会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情感感悟与课堂小结6. 作业设计与答案一、诗词的朗读与背诵(1)教师在示范朗读时,应注重语音、语调、停顿、重音等方面的处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朗读榜样。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5ba9a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0.png)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赏析诗歌语言之美2、了解干谒诗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作业:1、熟读并尝试背诵诗歌。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写下:全词你认为最好的一句和最难懂的一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诵读、感知风格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柳永的《望海潮》。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词。
(如有字音错误订正字音,如无字音错误,就说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我们诵读古诗词,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词的风格特点。
老师来读一遍,请同学们听读体会。
(教师范读)词的上下片风格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上片意境开阔,下片清丽婉约。
(如学生答不出来,提醒学生注意上下片用词的不同。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读出词的风格特点。
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诵一下这首词?(学生读)声音悦耳,情感饱满,体现出了上下片的不同风格,为什么同一首词会出现这样不同的风格呢?随着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一探究竟。
二、梳理品味昨天预习时让同学们写下初读后自己不理解的句子,这是大家所写(出示手里的页子),其中有一句诗句提出的最多(出示手里的页子),就是这一句——(ppt显示: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大家是哪里不理解呢?(解释字面意思。
)字面意思正如大家所说,但是内在的深层含义就需要我们再深入研读一下了。
1、夸什么比如这个“夸”字,夸的是——“好景”,有哪些“好景”呢?(学生可能会拎具体的句子),这些属自然风光,是好景色,词中还有好景况,是那些方面呢?(学生梳理回答,教师板书:地理位置、自然风光、都市繁华、民生安乐。
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13篇
![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dcf4d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2.png)
望海潮教案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13篇高二语文望海潮教案篇一教学流程: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此词的创作年代也可据此定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
这也是《乐章集》中所能考订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词。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其繁华。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
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
2.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⑴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⑵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⑶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堑,qiàn。
⑷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
清嘉,秀丽。
⑸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
词中代指_孙何。
⑹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
将,助词,无实义。
3.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提示: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等方面。
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提示: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背诵《望海潮》,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d5044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0.png)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2.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对诗意的探寻,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教学方法】讲授法、白板展示法、直观演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盛景自古让人魂牵梦绕,尤其是素有美誉的杭州和扬州。
有很多描写杭州的诗词: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有很多描写扬州的诗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苏轼《江城子》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殷芸《殷芸小说·吴蜀人》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柳永笔下的杭州和姜夔笔下的`扬州。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学生白板展示,师生共同探讨)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表现手法、所呈现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语句,并分析比较。
三、合作探究(一)这两首词意境特点、情感色彩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明确:“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二)为何一百年前的富庶会变成一百年后的萧条?明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导致北宋灭亡是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和纸醉金迷。
四、拓展延伸《望海潮》《扬州慢》,一欢歌一悲吟,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说明理由。
明确:(一)历史的真实:繁华和灾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花开花落,城市、国家就是在这样的起起伏伏中向前发展的。
(二)文学的审美表达:讴歌盛世和反映灾难都是文学家的责任。
五、巩固提升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望海潮》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望海潮》教学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aef9d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5.png)
《望海潮》教学设计(通用10篇)《望海潮》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导入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四、朗读本诗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五、试着背诵第二课时一、导入学生试着背诵二、学生齐读三、解题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
2024年《望海潮》柳永教案
![2024年《望海潮》柳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82645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0.png)
2024年《望海潮》柳永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
2.分析《望海潮》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望海潮》的意境美和情感表达。
难点: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柳永诗词,如《雨霖铃》等。
2.阅读课文(1)学生齐读《望海潮》。
(2)教师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分析课文(1)分析《望海潮》的意境美描述钱塘江的壮丽景色,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分析“烟柳画桥,风翻翠幕,怒涛卷霜雪”等句的意境。
(2)分析《望海潮》的情感表达柳永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诗句中可以体现出来?(3)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等。
结构特点: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分明。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望海潮》的艺术价值。
(2)讨论《望海潮》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5.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望海潮》。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气氛是否活跃?2.学生对《望海潮》的理解是否深入?3.教学目标是否达成?1.导入(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号乐山,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被誉为“词中之龙”。
(2)回顾柳永的其他词作,如《雨霖铃》等,引导学生了解柳永的词风。
2.阅读课文(1)学生齐读《望海潮》。
(2)教师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翻翠幕,怒涛卷霜雪。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孙山何处?谢公遗迹,千古犹存。
异日图之,天堑无涯。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分析课文(1)分析《望海潮》的意境美描述钱塘江的壮丽景色,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分析“烟柳画桥,风翻翠幕,怒涛卷霜雪”等句的意境。
2024年《望海潮》标准教案(通用
![2024年《望海潮》标准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4604986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c.png)
2024年《望海潮》标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望海潮》。
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2. 诗歌的朗读与解析;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4.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望海潮》,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主题思想的挖掘;2. 教学重点:朗读与解析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进而引入本课;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望海潮》,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分析思路及答题方法;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作者:赵师秀3. 诗歌背景:钱塘江大潮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仗等5. 主题思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望海潮》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 答案示例:如“千堆雪”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讲解修辞手法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加强课后辅导;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歌,如《钱塘湖春行》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自然景观,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主题思想的挖掘;2. 例题讲解:讲解分析思路及答题方法;3. 作业设计:分析《望海潮》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加强课后辅导及推荐阅读。
柳永《望海潮》教案(优秀4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1449c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f.png)
柳永《望海潮》教案(优秀4篇)柳永望海潮教案篇一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1、关于“词”: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3、词按字数分为单调——一片(阕)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三叠——三片长调——(91字以上)四叠——四片二、创设情景,导入解题1、播放杭州风景图,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而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
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
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的一天,当金代第四位皇帝完颜亮读完一首赞美杭州的词作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一统天下的愿望更加迫切,隔年便以60万大军南下功宋。
而他当时所读到的这首词就是100多年的词人写的《望海潮》。
当然,若说是一首词引发了一场战争,难免有些牵强附会,但这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柳永这首词的影响之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望海潮》,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2、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2024年九年级《望海潮》优秀教案
![2024年九年级《望海潮》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26d12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d.png)
2024年九年级《望海潮》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望海潮》全诗,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2.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内容,背诵诗词,体会诗词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诗词背后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宋代诗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介绍柳永的生平,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了解。
2.诗词解析(1)让学生自由朗读《望海潮》,感受诗词的节奏韵律。
(2)教师逐句解析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3)讨论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仗等。
3.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诗词内容,想象诗人描绘的景象。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其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背诵诗词(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背诵,教师纠正发音。
5.拓展延伸(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宋代的钱塘江潮。
(2)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如何描绘家乡的美景?6.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背诵《望海潮》全诗。
2.结合诗句,写一篇描绘家乡美景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析《望海潮》这首诗,让学生了解了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到了诗词的意境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背诵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提高文学素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翻波翠,望海天水天一色。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望海潮》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诗词的鉴赏能力也有所提高。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58fd3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e.png)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汉语》第二册第七单元《诗词鉴赏》中的《望海潮》。
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诗歌的篇章结构:分析《望海潮》的词牌、韵律和结构。
3. 诗歌的主题思想:领悟诗中描绘的壮阔海景和抒发的豪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望海潮》的词牌特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领悟,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2. 教学重点:《望海潮》的词牌特点、韵律美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浪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海的壮美,引入本课。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柳永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牌《望海潮》。
3. 诗词鉴赏:(1)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诗词的结构,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3)解析诗中的意象,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4. 例题讲解:以诗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为例,讲解地理知识在诗词鉴赏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中的其他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望海潮》2. 板书内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意象:潮、风、帆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的词牌特点。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意境。
2. 答案:(1)词牌特点:双调,七言绝句,平仄韵脚交替。
(2)意境描述:诗中描绘了壮阔的海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和意境。
但在讲解诗中意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
![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98ca695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f.png)
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宋词欣赏”,详细内容为柳永的《望海潮》。
此词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背景、意境及词牌特点。
2. 领悟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所表达的国家情怀和个人情感。
3.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修辞手法。
重点:词的背景、意境、词牌特点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柳永及《望海潮》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境。
3. 诗词朗读:全班齐读《望海潮》,感受词的韵律美。
4.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5. 例题讲解:讲解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并进行例题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主要内容:背景介绍意象分析修辞手法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举例说明《望海潮》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效果。
答案:(1)意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作用: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
(2)修辞手法:对仗、夸张。
效果:使词句工整、形象生动,增强表现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柳永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宋词的艺术特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望海潮》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强烈推荐】《望海潮》优秀教案2篇
![【强烈推荐】《望海潮》优秀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a0c67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f.png)
《望海潮》优秀教案设计2篇《望海潮》教案一:景情交融与文化意蕴探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精准理解《望海潮》中字词的含义,如“形胜”“参差”“天堑”等,流畅准确地翻译诗句,把握诗歌基本内容。
熟练掌握词的格律特点,包括词牌格式、押韵规律、平仄要求等,体会其与诗歌格律的异同,感受词的音乐性与节奏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从初读的字音校准、节奏把握,到精读的情感揣摩、意境营造,深刻体会词的韵律美与情感节奏,提升诵读技巧与语感。
运用意象分析与画面描绘方法,深入解读词中的自然景观与都市繁华意象,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市列珠玑”等,构建鲜活生动的画面,提高诗歌意象鉴赏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度领略杭州的自然美景与都市繁华盛景,激发对祖国壮丽山河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
体悟柳永对杭州的赞美之情以及词中可能蕴含的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腻剖析词中描绘杭州自然风光与都市繁华的精妙笔触,从山水形胜、市井生活、人文风情等多维度解读,感受词的意境美,如西湖的秀丽、钱塘江的壮阔、街市的热闹。
精准把握词的情感脉络,从开篇对杭州地理优势的自豪,到对都市生活的欣羡,再到结尾的赞誉之情,理解景与情的完美融合,体会作者情感的细腻变化与层次推进。
领会词中用典、对仗、铺陈等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像“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对仗工整、意境深远,“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用典自然、情韵悠长,体会其对提升词的艺术表现力与文化内涵的关键作用。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词所反映的北宋时期杭州的社会风貌与经济繁荣状况,挖掘词中潜藏的时代脉搏与文化氛围,如商业昌盛、市民生活丰富、文化娱乐活跃等,洞察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的紧密关联。
深入探究柳永词的独特风格在《望海潮》中的彰显,其既具婉约细腻一面,在描写景物人物时的精雕细琢、情感表达的含蓄温婉;又有豪放开阔特质,于宏大场景勾勒、壮阔气势营造中的雄浑豪迈,体会其风格融合对后世词创作的深远影响。
有关望海潮教案四篇
![有关望海潮教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fae37d71fe910ef02df897.png)
有关望海潮教案四篇望海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词和宋词的相关情况;了解柳永的词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手法和点染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柳永的痴情和对杭州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渲染手法和点染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分析。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蝶恋花【导入语】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位它们的动人之处。
【词和宋词介绍】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长调又叫慢词。
词可以分段,分2、3、4段的依次叫双调、三调、四调,不分段者叫单调。
词有四个特点:a 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b 有固定的词牌,字、句数、声韵固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c 结构多为两片或两阙;d 押韵要么全押平韵,并一韵到底,要么全押仄韵,一韵到底,中途换韵不多。
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
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
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限于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
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4c292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e.png)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2、推敲语言,体会炼字技巧。
3、描述意境,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重点】1、体会炼字技巧。
2、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难点】1、探寻主旨。
2、背诵全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公元1161年,金大举进攻北宋。
据《鹤林玉露》一书记载:有一首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后人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谢处厚把金兵大动干戈、大举进攻北宋的责任归到这首词及其作者身上。
完颜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为这首词的关系?(肯定不是的,他们都夸大了文学的作用了。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这首词的影响非常大。
这首词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柳永的《望海潮》。
二、积累·整合1、柳永介绍。
【据中国社科院杨义研究员统计,柳永今存下212首词中,近40首词近乎全景式地描绘大都市!】2、题目解说。
既是词牌(柳永自制之词牌,与音乐有关),又是标题(与内容有关)。
三、感受·鉴赏(一)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1、学生朗读。
2、教师正音。
①读准字音。
(注意韵脚)②读对句读。
(注意节奏)③读出情感。
(注意抑扬)3、教师范读。
(或听配乐朗诵)4、学生体味,师生齐读。
①全词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②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5、概括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1.使生感受词的魅力,加强审美体验,冶性情,涵养心灵。 2.感受宋初物阜民丰的盛景,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
雅的艺术趣味。 3.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海潮》一棵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第四模块第二单元。本单
元主要涉及宋词,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
教学年级 教学科目
教学容 教学时数 课型 授课教师
教案
教学基本设计
高二中年级 语文
望海潮 一课时 新授课 义、王敏、欢欢、林罗楠、树村
新课程标准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 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课程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 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 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和基本能力,并通过 语文应用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的科学态度。
学 过相当数量的诗词,有了一定的感性积累,初步了解了诗词的特点及
生 鉴赏诗词的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
分 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 本次课要学习的这首词,
析 就可以弥补学生的这一不足。将结合学生的特点,以点带面的形式讲
解炼字这一方法,让学生能够得到训练和学习。
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的繁荣、壮丽 析
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振《直斋书录解题》)。这
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
的一首传世佳作。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
高二学生在小学初中及高中必修课以及选修一“唐诗之旅”之中学
本词的讲授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探究 能力。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认识并掌握炼字的手法
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 教
过程与 2.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词的意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 学
方法 3.学会运用炼字的手法鉴赏诗词,根据语境揣摩特别字句的 目
的容。
拿出纸币,跟 随老师提问 观察纸币,并 回答老师的
问题
预设回答:西 湖的三潭印
月。
通过身边 的事物导 入上课 容,自然 融洽的将 学生带入
课堂
老师接着上一环节导
入《望海潮》后,以
衔接恰当的语言导入 翻开课本,倾
今天上课的方式(鉴 听老师的课,
赏这首词的方法) 大声齐读《望
“现在请同学们齐读 海潮》
高峰,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
宋词对于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柳永 教
在宋代词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宋代第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 学
他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他是婉约词派的创始人,而 容
本节课要学的这首词《望海潮》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即婉约词风), 分
课程理念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 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 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 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 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 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 域的过程。
第四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
教学设计
学
院
教育科学学院
参赛组别
高中文科组
课程名称
望海潮
指导 教 师
翔
寅
参赛队成员 义、王敏、欢欢、林罗楠、树村
师大学教务处制 2013 年 5 月 日
目录
1.教案 ..................................................... 1-8 2.学案 .................................................... 9-15 3.选用教材封面复印件 .....................................16-18
潮》
上一环节 导入柳永 的《望海 潮》后,接 着老师就 直接说出 本节课我 们鉴赏这 首词的方 式是从“炼 字”的角度 进行,同时 导入炼字 的概念。
老师让学生拿出一一 元纸币,问学生
:“同学们,请看一 下纸币的背面,看一 下有没有人知道这是 哪?有没有同学去过
这个地方呢?” 待学生回答后引入西 湖,进一步引入本课
一遍本词,东南形胜, 倾听老师讲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 解,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 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 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 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 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培养自觉 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 力。
重 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难
学习炼字方法。
点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
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
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
教
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学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容
炼字
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
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
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
须”的意境。
本次课就是在柳永的《望海潮》这一词中找出用的叫人拍案叫绝
的字来给学生分析讲解。
教
讲授法
学
演示法
方
法
探究法
教
黑板、粉笔
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
媒
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阶段 时间控制 教学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主题导入 阶段
2 秒-3 分 钟
3 分钟
导入本课 要讲的容 ——柳永 的《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