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2024年《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8则

2024年《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8则

2024年《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8则《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8则1《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首先从读中让学生体会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初步了解五柳先生,然后通过师生互动讨论的方法更加深了对五柳先生的了解。

不足之外还在于我的教学观念更新得仍不够彻底,还未完全从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希望今后更加努力。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8则2《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言文自读课文,在课文翻译上不要求做逐字逐句解释,只求意译。

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人物精神境界的体会。

基于以上要求,我把课文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

文言文的读是很重要的,读通、读懂是一个循序的过程,我让学生听读、自由读、朗读、适时点评,在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语言特点,多用否定句,而且句式整齐,有的同学更己通晓了文意,这样,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就轻车熟路了。

学生在理解课文中,提出了一系列难懂的问题,有的问题同学们通过思考能迎刃而解,而在人物形象的理解上不易懂。

我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上分析人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在读书中得到的是精神愉悦;“性嗜酒”“期在必醉”写他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他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对平平淡淡生活细节的叙述,生动地刻画了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精神风貌,我想到了多媒体,在这课的资源中,有一段视频,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悠然自适的情形,我让同学们观看,品味人物的精神境界,我由此又想到了一句话并告诉同学们:是真名世自风流,作者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活得自然,活得洒脱。

本课学生不仅学会从课文本身理解人物,也体会到这是一种社会生活状态,是赞是否,同学看法不一,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再想到当今社会,我不知不觉对学生的人生观进行着一些渗透。

学生需要开扩的视野,需要有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这是我在教学本课的一点粗浅认识。

初中语文_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五柳先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3、体会自传的写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4、能熟练背诵文章。

教学重难点:1、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探究陶渊明于贫贱中坚守节操的精神世界。

3、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含义。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诗人,他是“隐逸诗人之宗”,他是“田园诗人之首”。

他虽然贫穷,但“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折腰像乡里小人”;他虽然不得志,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就是我们这两节课所学习的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诵读了文章,并且疏通了文意。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哪些内容呢?请大家看屏幕。

(出示学习目标)二、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请一学生朗读。

三、处理导学案中的预习案(一)、对文言文学习进行方法指导:1、有效利用工具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养成动手的良好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特别强调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记号,勾画圈点,尤其是那些有疑惑的地方,更是要做好标记,以便质疑交流。

3、指导文言文的背诵技巧及方法,如抓关键词背诵法、画面背诵法、写作顺序法、线索背诵法等。

2、出示教材助读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

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助读有助于学生完成整体感知)3、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本小组的学生校对“解释词语”与“句子翻译”,由一个小组展示。

4、学生竞答“整体感知”,教师不做具体评价,学完本课后学生自己校正答案。

四、进入探究案分小组教学。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下列问题: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刻画了五柳先生怎样的形象?2、“赞”与前文有何关系?这种写法有何好处?3、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要求:小组合作探究,在导学案上简写答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初中语文_《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被选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文章。

下面是闪亮儿童网整理的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材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加之这是一篇人物传记,所以大多数学生会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学习概括写人和简洁文风,理解作者淡泊、超脱的人生志趣。

(二)、教学难点理解传文与赞语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预习)(一)导入: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中,东晋时期的历史上,只涉及到两个人物,一个是书法家王羲之,另一个人物是诗人陶渊明。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有这样一句话;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

由此可见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古文,学习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因此,学生应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和思想内容,在评价中获取对主旨深刻地感悟。

除了对内容的了解,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还应关注作者对各种表达方式的应用,体会语言的妙处,积累文言知识,增强语感。

本篇课文是一篇自传,作者用质朴洗练的语言展现了陶渊明本人的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因此,在此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应从语言着手,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感受作者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培养语感,疏通文章大意。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领会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情操。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培养语感,疏通文章大意。

2.教学难点:①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②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开场词:东晋时期,有这么一位诗人: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他就是——陶渊明!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位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

那么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是要再次走近陶渊明,认识这位“五柳先生”。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1)作者生平及文体介绍1.提问: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同学们能回忆并介绍一下陶渊明吗?明确: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因以为号焉环堵萧然或置酒而招之曾不吝情去留曾不吝情去留6.梳理结构⑴结构分析:《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作者通过该传,表达一种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全文不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五柳先生传》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为传文,后一部分为赞语。

⑵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体会朗读感情轻微变化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志趣等)——描写、叙述——舒缓陈述的语调第二段:赞语(对五柳先生精神的精神品德的歌颂和赞扬)——评论——赞叹抒情的语调的地方,合作解决;假如组内不能解决,可以提问其他组同学,也可向老师请教,亦可在全班解疑时提出。

学生重点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齐读第一、二段,体会朗读感情的轻微变化。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5.语言特色⑴品味“不”字,初识人物性格志趣。

问: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⑵本文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作用如何?大量运用“不”字,颇有深意。

突出了他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让读者为之击节叹赏,而对这种精粹笔墨、诙谐笔调津津乐道。

抓取典故,类比写人。

文章的开头,有意隐去五柳先生的真实姓名,以虚代实,刻画出一个具有高风亮节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作者的“不俗”。

在“赞”中,借“黔娄”、“无怀氏”、“葛天氏”等高人形象,含蓄地赞扬了五柳先生高洁人格,高尚志趣,学生品读,思考、讨论、充分交流,探究文理。

组内精读,品味语言特色,再识人物性格志趣。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和反思1.前言《五柳先生传》是著名文学家陈维鼎所编写的一部名著,它通过描述五柳先生的生平和思想,展现了其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

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本书被列为必读,因此,本文主要是对《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2. 教学设计本节中,将分别从教材、教师以及学生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2.1 教材选用首先,应该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和评估,在对教材的内容、结构、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最终选定适合本节课程教学的教材,其中包括以下环节:1.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分类分析其内容结构;2.对教材文字和图表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修改;3.将教材和课程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学习材料。

2.2 教师指导在教师指导方面,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教材内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2.教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2.3 学生评估学生评估方面主要是针对课程学习的各方面指导和支持。

教师应该考虑采用上述教材和指导方法以及其他的评估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估。

这些评估方法包括:1.课堂测试;2.与教材相关的活动;3.达到课程目标的学习。

3. 反思本节中,将从对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学生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3.1 教材选择选择教材是影响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

选择教材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适合学生年龄和语言水平;2.吸引学生兴趣;3.与教学目标相符。

3.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包括:1.向学生展示课文的背景和主要情景;2.演示识字、解读要点等基本技能;3.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学生学习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采取适当的学习策略。

学生应该考虑以下问题:1.是否准备充分;2.是否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情节;3.是否对学习目标达到了预期。

初中语文_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预习交流(学生小组内讨论,教师让2生板演【课前预习】中的重点问题全班交流)二、预习检查(教师口述重点或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查)1、指导学生朗读。

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2、释义,质疑。

(学生小组内共同疏理文意,质疑)3、全班解疑。

三、精讲点拨(一)精讲预习疑难点(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点出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2)“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

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

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3)第二大爱好——性嗜酒。

(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4)第三大志趣——著文章。

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本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

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层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译读—研读—品读—悟读—醉读的程序;(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文言现象;同时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的性格志趣,理解作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正是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的时节,说起柳树,一直是中国文学所歌咏的对象,早至《诗经》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唐代的贺知章的《咏柳》更是耳熟能详,历代的许多作家喜柳、咏柳,那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你知道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柳树为号的诗人是谁吗?他就是东晋时代的大诗人——陶渊明(板书)二、作者简介下面咱们先一起回顾一下陶渊明,(课件展示)1、陶渊明,名____,字_____,____时代的著名诗人。

2、陶渊明少年时期,怀揣“大济苍生”的儒家之志,但因为社会黑暗,加上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抱负难施,最后以自辞彭泽县令结束了十三年的仕宦生活,开始了“归园田居”的道家生活,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成为隐逸诗人之宗。

我们学过他的什么文章?3、诗人喜欢陶醉自然,归隐田园,因为他屋前种了五颗柳树,便自号五柳先生,并写下了《五柳先生传》,用以自况,将自己化身为文中的五柳先生以赞美淡泊超然的田园生活。

在陶渊明眼中,他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一下他的《五柳先生传》(板书:五柳先生传)三、初读课文1、课文大家都已经预习了,文中出现的一些字词,看看你能读准吗?(课件:检查预习)。

2、找两位同学起来把课文读一遍,要注意停顿和朗读的语气,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完之后咱找同学起来评价一下。

3、齐读课文。

四、译读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自译课文,注意勾画重点词语的解释,不理解的句子可进行合作探究。

2、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3、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解释词语,翻译句子)五、研读课文传记,主要记叙一个人的生平经历,一般来说,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那么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师生一起梳理:1、名号的由来:是怎么得来的?2、性格特征: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兴趣爱好:课文写了几个爱好?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著文章4、生活状况:住的房屋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穿的衣服是:短褐穿结;吃的喝的:箪瓢屡空。

面对生活的穷困,他却“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六、品读课文1、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题认识,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建议:可采用如下句式回答从文中“________”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理解闲静少言(课件)在《移居》中说:“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可见陶渊明在生活中,并不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可在文中却说闲静少言,那他对谁少言?陶渊明当时被应征去为统治者歌功颂德,著书立说,可是他拒绝了,因此此处的闲静少言,表明的是他的政治态度,远离官场的纷扰,不谈国事。

3、陶渊明是怎样评价他自己的呢?“不戚戚于贫贱”与前文的哪句话相照应?明确: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不汲汲于富贵”与“不慕荣利”相照应。

陶渊明渴望生活在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记》就给我们描绘了世外桃源中的理想美好的社会生活,在这里,他又提到了传说中的理想的上古时代。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请同学们看一下课下注释(无怀氏和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可以说这是对五柳先生高洁人格的高度赞扬。

七、悟读课文读完全文,让我们不得不钦佩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精神,他不媚权贵,不流于世俗,敢于跟现实说“不”(板书),不知大家注意没有,课文中好多句子带有“不”字,咱们一起来找一下。

(课件)1、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明确:钱钟书说,“不”字是这篇文章的眼目。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赞叹,也使文章读起来生动活泼,引人深思。

2、这篇文章虽然是陶渊明自况,但却不等于完全写实,在实际生活中陶渊明也没有整日这么超脱悠然,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课件),对自己壮志未伸,年华虚度竟然焦灼到整天不能平静。

所以这篇《五柳先生传》重在刻画一种精神,一种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精神,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称为“陶渊明精神”。

八、醉读课文带着对这种精神的理解和敬仰,下面咱们把课文再读一遍。

在读的时候,你可以在心中想象着陶渊明是如何安然自若,恬淡放松,达到忘我的境界,就像鲁迅笔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得意忘形,咱们能不能试着读一读?老师给这篇文章加了个背景,咱们师生合作,老师读完,请同学们接着读课文,注意要读出你就是那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恬淡自若的陶渊明。

(配乐)乡村的夜,分外沉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已酣然入睡,月华如水,洒满冷冷清清的小茅屋。

主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

“守拙归园田,开荒南野际”,屈指算来已有数载,那南山下的豆苗已复茂盛,那东篱边的菊花正在怒放……这时月光移上宅边的五柳树,树影婆娑,婀娜多姿。

老人不禁思绪如潮,浮想联翩,铺纸研墨,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五柳先生传》。

读完,学生接着读课文。

九、放飞想象陶渊明生活在东晋黑暗的社会里,他选择了辞官归隐,你说: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课件)不管时空如何转换,陶渊明身上所折射的人格魅力,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的一种理想,一个“不”字,表现了他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一个“不”字,彰显了他不媚权贵,淡泊自然的精神,一个“不”字,也凝结成了淡逸而傲岸的《五柳先生传》。

十、师生共勉我们生活在安定和谐的社会里,但生活中依然充满了金钱和权利的诱惑,学完此文,我们就应该像陶渊明一样摒弃浮躁,时刻保持内心的宁静,做一个淡泊而自然的人。

岁月匆匆,青春易逝,最后让我们再引用陶渊明的几句诗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愿我们都能珍惜时间,共创美好未来!十一、布置作业1、给自己写一篇自传,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字数不少于300字。

2、推荐阅读本文的姊妹篇《归去来兮辞》。

十二、当堂背诵1、自由背诵2、找学生背诵。

3、齐背(没背过的可以读)。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常识,而且思维异常活跃,所以在检查预习、译读课文、研读课文等环节活动的开展,应该比较轻而易举,不过后三个环节:品读课文、悟读课文、放飞想象,已进入了深入探究的层次,需要学生与学过及课外知识进行链接,系统阐述个人观点,并进而学以致用,所以必要的引导点拨和相关材料的必要展示就尤为重要效果分析这节课环节设置紧凑,思路清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老师对文本的挖掘,引领了学生的思维,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领悟作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整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回答问题很踊跃,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五柳先生》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名号由来、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评测练习一、给下列字注音:嗜辄吝褐箪屡晏黔娄汲兹俦觞欤二、解释词语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亦不详其姓字()③每有会意( )④造饮辄尽()( )⑤期在必醉()⑥曾不吝情去留()⑦环堵萧然()⑧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⑨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⑩衔觞赋诗()三、翻译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整体设计能始终体现新课标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处世。

整个课堂生动活泼,三维目标的实践和突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1、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这样说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他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所以一节好的语文课,它的导语很重要。

本节课我以现在春天的柳树导入,创设情境,很自然的引出第一个以柳树为号的诗人——陶渊明。

2、走进作者,联系背景,深入解读文本。

文言文是千年以前文人所写的,由于时空的距离感,所以不好理解。

这就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尤其本文实际陶渊明为自己写的自传,更有必要全面详尽的介绍陶渊明。

所以我在学习新课之前,通过梳理陶渊明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发展的特点。

3、环节设计紧凑,培养学生研读能力整堂课环节设计紧凑,从研读、品读、悟读、醉读,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而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不必千篇一律。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形象性深受学生欢迎。

在“醉读课文”环节使用了配乐朗读,师生一起朗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展示,提高了课堂效率,扩大了教学容量。

只是容量上还是稍大了一些,时间上稍显紧张。

在研读课文环节,有点着急,没能给学生回答的机会,所以如何深入的研读文本,应该是以后教学方式上需要突破的一个关键点。

作为教育者,我也将不断反思,学习,积累,为创设有生命活力的开放的课堂而努力。

课标分析《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