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层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译读—研读—品读—悟读—醉读的程序;
(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文言现象;同时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
(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的性格志趣,理解作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正是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的时节,说起柳树,一直是中国文学所歌咏的对象,早至《诗经》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唐代的贺知章的《咏柳》更是耳熟能详,历代的许多作家喜柳、咏柳,那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你知道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柳树为号的诗人是谁吗?他就是东晋时代的大诗人——陶渊明(板书)
二、作者简介
下面咱们先一起回顾一下陶渊明,(课件展示)
1、陶渊明,名____,字_____,____时代的著名诗人。
2、陶渊明少年时期,怀揣“大济苍生”的儒家之志,但因为社会黑暗,加上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抱负难施,最后以自辞彭泽县令结束了十三年的仕宦生活,开始了“归园田居”的道家生活,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成为隐逸诗人之宗。我们学过他的什么文章?
3、诗人喜欢陶醉自然,归隐田园,因为他屋前种了五颗柳树,便自号五柳先生,并写下了《五柳先生传》,用以自况,将自己化身为文中的五柳先生以赞美淡泊超然的田园生活。在陶渊明眼中,他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一下他的《五柳先生
传》(板书:五柳先生传)
三、初读课文
1、课文大家都已经预习了,文中出现的一些字词,看看你能读准吗?(课件:检查预习)。
2、找两位同学起来把课文读一遍,要注意停顿和朗读的语气,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完之后咱找同学起来评价一下。
3、齐读课文。
四、译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自译课文,注意勾画重点词语的解释,不理解的句子可进行合作探究。
2、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3、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五、研读课文
传记,主要记叙一个人的生平经历,一般来说,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那么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师生一起梳理:
1、名号的由来:是怎么得来的?
2、性格特征: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兴趣爱好:课文写了几个爱好?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著文章
4、生活状况:住的房屋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穿的衣服是:短褐穿结;吃的喝的:箪瓢屡空。面对生活的穷困,他却“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六、品读课文
1、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题认识,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建议:可采用如下句式回答
从文中“________”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理解闲静少言(课件)
在《移居》中说:“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可见陶渊明在生活中,并不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可在文中却说闲静少言,那他对谁少言?陶渊明当时被应征去为统治者歌功颂德,著书立说,可是他拒绝了,因此此处的闲静少言,表明的是他的政治态度,远离官场的纷扰,不谈国事。
3、陶渊明是怎样评价他自己的呢?
“不戚戚于贫贱”与前文的哪句话相照应?明确: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不汲汲于富贵”与“不慕荣利”相照应。
陶渊明渴望生活在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记》就给我们描绘了世外桃源中的理想美好的社会生活,在这里,他又提到了传说中的理想的上古时代。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请同学们看一下课下注释(无怀氏和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可以说这是对五柳先生高洁人格的高度赞扬。
七、悟读课文
读完全文,让我们不得不钦佩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精神,他不媚权贵,不流于世俗,敢于跟现实说“不”(板书),不知大家注意没有,课文中好多句子带有“不”字,咱们一起来找一下。(课件)
1、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钱钟书说,“不”字是这篇文章的眼目。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赞叹,也使文章读起来生动活泼,引人深思。
2、这篇文章虽然是陶渊明自况,但却不等于完全写实,在实际生活中陶渊明也没有整日这么超脱悠然,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课件),对自己壮志未伸,年华虚度竟然焦灼到整天不能平静。
所以这篇《五柳先生传》重在刻画一种精神,一种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精神,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称为“陶渊明精神”。
八、醉读课文
带着对这种精神的理解和敬仰,下面咱们把课文再读一遍。在读的时候,你可以在心中想象着陶渊明是如何安然自若,恬淡放松,达到忘我的境界,就像鲁迅笔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得意忘形,咱们能不能试着读一读?
老师给这篇文章加了个背景,咱们师生合作,老师读完,请同学们接着读课文,注意要读出你就是那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恬淡自若的陶渊明。(配乐)
乡村的夜,分外沉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已酣然入睡,月华如水,洒满冷冷清清的小茅屋。主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守拙归园田,开荒南野际”,屈指算来已有数载,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