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__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规律,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自由沉淀曲线。

去除率~沉速曲线(η~u 曲线)。

二、实验原理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

自由沉淀的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 公式。

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0000)1(P sdP u u P η 其中: η —— 总去除率P 0 、P —— 未被去除颗粒的百分比 u s 、u 0 —— 沉淀速度 实验用沉淀柱进行,如右图。

初始时,沉淀时间为0,悬浮物浓度为C 0,去除率η=0。

设水深为H (实验时为水面到取样口的垂直距离),在t i 时间能沉到H 深度的最小颗粒d i 的沉速可表示为:ii t Hu =。

实际上,沉淀时间ti 内,由水中沉至柱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沉速i s u u ≥的那一部分颗粒能全部沉至柱底,同时,颗粒沉速i s u u <的颗粒也有一部分能沉到柱底,这部分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i s u u <,但这部分颗粒并不全在水面,而是均匀分布在整个柱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以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小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i 的颗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时间ti ,则这部分颗粒也能从水中被除去。

在 t i 时间,取样点处实验水样的悬浮物浓度为C i ,沉速i s u u ≥(i d d ≥)的颗粒的去除率:000011i i i C C C P C C η-==-=-,其中,0C CP i i =表示未被去除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绘制 P ~u i 关系曲线,可知121212000C C C C P P P C C C -∆=-=-=,P ∆是当选择的颗粒沉速由u 1降至u 2,即颗粒粒径有d 1减到d 2时,此时水中所能多去除的,粒径在d 1~d 2间的那部分颗粒的百分比。

当P ∆无限小时,dP 代表了小于d 1的某一粒径d 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篇一:实验指导书《测树学实验》指导书李凤日编二00五年三月实验一测树工具的使用一、目的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仪器、用具轮尺、围尺、勃鲁莱测高器、超声波测高器、DQW—2型望远测树仪、二米测竿、记录夹、记录用表、计算工具。

三、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一)测径器 1.轮尺轮尺构造十分简单,如图1—1,可分为固定脚,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

测尺的一面为普遍米尺刻度,一面为整化刻度。

在森林调查中,为简化测算工作,通常将实际直径按上限排外法分组,所分的组称为径阶,用其组中值表示。

径阶大小(组距)一般可以为1cm、2cm或4cm。

当按1cm、2cm或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组中值分别为1cm、2cm或4cm。

径阶整化刻度的方法即是将各径阶的组中值刻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

图1—1 轮尺1.固定脚 2.滑动脚 3.尺身 4.树干横断面使用注意事项:(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m的部位进行测定。

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上1.3m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

树木若在1.3m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4)当树干横断面不圆时,应测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测定值。

2.围尺(直径卷尺)围尺有布围尺,钢围尺和蔑围尺三种,围尺上除标有普通米尺刻度外,还标有对应于圆周长空的直径刻度。

使用时,必须将围尺拉紧平围树干后,才能读数,应使围尺围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测高器的种类较多,但根据原理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几何相似形原理设计的,如克里斯顿测高器,圆筒测高器等;另一类是利用三角原理设计的,如勃鲁莱测高器等。

1.几何原理测高:如图1-2所示,当BC//B’C’时,则有:EC?B'C'EC?BC''若EC、B’C’,为定长(一般EC用2m测竿, B’C’用30cm 测尺取代),则将BC(树高) 值代入上式,(树高)值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出相应的E’C’值。

花卉学实验指导书

花卉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园林花卉的分类与识别(一)花卉的原产地、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栽培方式的识别一、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对花卉的分类、识别和不同生态环境下生长发育状况观察,使学生能了解主要花卉的原产地、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栽培方式,从而指导花卉生产和为园林应用服务。

二、实验原理:全球花卉种属繁多,由于原产地和遗传基础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特点,但从生活型、栽培方式或应用特点等不同角度来看,某些花卉有共同的特性或相似的用途,这是对花卉进行各种不同分类的基础。

三、实验地点:本市花卉市场四、材料与用具:记录板、扩大镜、卷尺、《花卉识别手册》等。

五、方法与步骤(可分数次进行)1. 由教师指导识别300-500种或品种,并按生活型、栽培方式、观赏特性、系统分类和原产地气候型等进行分类。

2. 学生3~5人一组,通过观察分析并对照识别手册或相关专业书籍,记载花卉主要观赏部位的形态,并记忆花卉中名和学名,归纳其所属类别。

3. 观察不同生长条件或栽培方式下花卉生长发育表现,了解各类花卉或种、品种的生态习性。

六、作业与思考1. 每次重点识别开花植物5-10种,按多种分类法分类,并填写下表。

2. 掌握10-20处常见花卉所属原产地气候型。

3. 花卉依原产地的分类与依生活型和栽培方式的分类的关系如何?4. 理解花卉分类的意义。

如何评价各种分类法的优缺点?花卉分类与识别记载表(二)花卉的品种分类识别一、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花卉品种分类,为花卉生产和园林应用提供服务;为科学研究如新品种培育、品种改良等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采用不同的依据对花卉品种进行分类。

三、实验地点:花房或省市菊展现场四、材料与用具:植物材料为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主要用具有钢卷尺、记录板等。

五、方法与步骤(一)由指导教师到菊展地点作简单介绍,并指定各类盆菊若干盆进行编号,重点观测记载有关分类指标:(二)学生2人一组,对指定盆菊按以下依据进行分类(以《花卉学》教材菊花分类系统为参考)1.按花径大小分类1.1大菊:直径在18cm以上者1.2中菊:直径在9-18cm以上者1.3小菊:直径在9cm以下者2. 按瓣形及花型分类(参考中国园艺学会和中国花卉盆景协会1982年分类系统5类30型13亚型)2.1 平瓣类2.2 匙瓣类2.3 管瓣类2.4 桂瓣类2.5 畸瓣类3. 按栽培及造型分类3.1独本菊3.2案头菊3.3多头菊3.4大立菊3.5塔菊3.6 悬崖菊3.7 盆景菊3.8切花菊3.9其它六、作业与思考1. 自制表格填写分类结果2. 比较按栽培与造型方式分类的各类菊花欣赏特点及造型要点。

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1

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1

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动力与机械学院材料工程系目录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显微分析------------------------------3 实验二钢的非平衡组织观察----------------------------------------8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显微分析一、实验目的1. 熟悉碳钢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2. 熟悉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3. 了解铁碳合金组织的变化规律二、原理概述由铁——碳相图可知铁碳合金的基本相为铁素体、奥氏体和渗碳体,而在室温下仅能看到两个相:铁素体和渗碳体。

各种碳钢和白口铁的组织均由这两个相组成。

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和莱氏体的显微组织特征(1)铁素体(F)碳在α—F e中的间隙固溶体,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呈白色,亚共析钢中铁素体一般呈块状分布;当含碳量接近于共析成分时,替我素体则呈断续的网状分布于珠光体周围。

(2)渗碳体(Fe3C)铁与碳形成的一种间隙化合物,其碳含量为6.69%,质硬而脆,经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呈亮白色。

若用苦味酸钠溶液浸蚀后呈暗黑色,而铁素体仍为白色,由此可区别铁素体与渗碳体。

按照成份和形成条件的不同,渗碳体可以呈现不同的形态;一次渗碳体(初生相)是直接由液体中析出的,故在白口铸铁中呈粗大的条片状,二次渗碳体(次生相)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通常呈不连续薄片状存在于铁素体晶界处,数量很少。

(3)珠光体(P)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铁素体与渗碳体相互混合交替排列形成的层片状组织,在高倍下能看清珠光体中平行相间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当放大倍数较低时由于显微镜的鉴别能力小于渗碳体片厚度,这时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就只能看到是一条黑线,珠光体在较低放大倍数下片层不能分辨,呈黑色。

高碳工具钢(过共析钢)经球化退火处理后还可以获得球状珠光体。

(4)莱氏体(L'd)在室温下是由共晶Fe3C珠光体及二次渗碳体所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含碳量为4.3%的共晶白口铁,在1148℃时形成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共晶体,其中奥氏体冷却时析出二次渗碳体,并在727℃以下分解为珠光体。

精密测量实验指导书

精密测量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技术测量基础一、实验目的1. 掌握内外尺寸测量的测量方法2.掌握常用尺寸测量仪器的测量原理、操作使用。

二、实验内容概述机械零件的尺寸测量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指标。

因此,尺寸的测量在技术测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尺寸的测量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绝对测量是指从测量器具的读数装置上可直接读得被测量的尺寸数值,例如用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和测长仪等测量长度尺寸。

相对测量是指从测量器具的读数装置上得到的是被测量相对标准量的偏差值,例如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孔的直径。

三、实验设备及测量原理3.1、游标尺游标尺由主尺和游标组成。

主尺的刻线间距为lmm,游标的刻线间距比主尺的刻线间距小,其刻线差值(分度值)有0.1、0.02、0.05mm三种。

在生产中直接用游标尺测量工件的外径、内径、宽度、深度及高度尺寸,应用相当广泛。

游标尺按用途分有,游标卡尺、游标深度尺和游标高度尺(附图l—1)三种。

附图l—1游标尺(a)-游标卡尺1-主尺;2框架;3-调节螺母;4-螺杠;5-游框;6-游标;7、8、9、10-量爪;11、12-锁紧螺母(b)-游标深度尺1-主尺;2-调节螺母;3-游框;4-横尺;5、7-锁紧螺母;6-游标(c)-游标高度尺1-底座;2-游框;3、4-锁紧螺母;5-主尺;6、9-量爪;7-调节螺母;8-游标附图1—2和附图l—3所示的是数显卡尺和数显高度尺。

附图1-2 数显卡尺 附图1-3 数显高度尺 1.刻度原理设游标的刻线间距数为n ,刻线间距为b ,主尺的刻线间距数为n-1,刻线间距为a(a=1mm),则游标长度L=nb=(n-1)a1n b a n -= 游标分度值 1n ai a b a a n n -=-=-=如分度值为0.1mm 的游标尺。

取主尺上的9格(9mm)长度,在游标上刻成10格,则游标 的刻线间距为910mm ,游标分度值i=1-910=0.1mm 。

为了使游标的刻线间距不致过小,读数时清晰方便,可把游标的刻线间距增大,如分度值i=0.1mm 的游标尺。

电化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电化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恒电流法测定阴极极化曲线一、实验目的1、掌握恒电流法测定阴极极化曲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习分析极化曲线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极化是电化学术语,含有偏离的意思,它是以热力学平衡电位为基点的偏离。

通常,阴极的电位偏离其自然腐蚀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叫做阴极极化,反之为阳极极化。

使之偏离的方式可以不同,借外电路通以电流达到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是常见的基本方式,这电流称为极化电流,电极电位与平衡电位之差称为极化过电位。

通常实验测量极化电流与极化过电位(或者直接用电极电位)的关系曲线称为电极的极化曲线。

它是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的基本实验手段。

测量极化曲线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恒电流法和恒电位法。

本实验是用恒电流方法来测量碳钢在3%NaCl水溶液中的阴极极化曲线。

恒电流法是以电流为主变量,既通过调节电路电阻使某一恒定电流通过电极,并在电位达到稳定后读取电位值,然后在改变电流使之恒定在个一新数值,再记下新的电位,并以此类推,便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电流和电位的对应值。

把极化电流密度i对阴极电位ψ作图即得到阴极极化曲线。

通过阴极极化曲线的测定,可以知道金属在该介质中的阴极极化性能,并提供保护电位和保护电流密度的参数数据。

三、实验仪器和线路1、实验用品数字万用表一台滑线变阻器一个电阻箱一个直流电源一个洗耳球一个鲁金毛细管一个饱和甘汞电极一个铂电极一个微安表、毫安表各一个自由夹与十字夹各三个游标卡尺一把玻璃缸(2000mL)一个台天平及砝码一套导线若干碳钢试样,3%NaCl水溶液,无水乙醇,脱脂棉球,滤纸,饱和氯化钾溶液,金刚纱布(1#、0#、2#各一张)。

2、测量线路:极化回路由电源B、变阻器R、电流表A、换向开关K、辅助电极和研究电极等组成,电位测量回路由高阻抗电压表D、参比电极、待测电极组成。

实验中用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用铂电极作为辅助电极,铂电极是用铂片烧焊在玻璃管内,由铜导线引出。

四、测量步骤:1、电极处理:用金钢砂布1#至2/0#打磨试样表面,测量其尺寸,然后用无水乙醇脱脂。

《包装工艺技术与方法》实验指导书

《包装工艺技术与方法》实验指导书

《包装工艺技术与方法》实验指导书实验1 热收缩包装工艺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掌握热收缩薄膜的收缩特性和收缩率的测定方法;2. 加深对热收缩薄膜遇热收缩(即热收缩包装工艺)的机理的理解。

二、实验任务1.测定PVC(聚氯乙烯)热收缩膜和POF(双向拉伸聚烯烃)热收缩膜的标准收缩率;2.绘制PVC(聚氯乙烯)热收缩膜和POF(双向拉伸聚烯烃)热收缩膜特性曲线,并加以分析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三、实验设备及操作步骤1. 实验设备(BS4525喷气式收缩机,如图1所示)喷气式收缩包装机是目前过国内独有的采用喷气原理进行喷气收缩包装设备,节电高效(节电15%以上);收缩温度和电机速度稳定可调,且调节范围广.故本产品具有设计先进,性能极其稳定可靠,收缩效果良好,操作维修方便等特点,而且产品使用寿命明显比同类产品提高,喷气式收缩包装机试用于PVC、POF、PP等收缩膜收缩包装,特别适合PVC收缩膜包装收缩。

图1 BS4525喷气式收缩机1 箱体;2 箱门;3 排气阀;4 超温调节器;5 工作室;6 保温层;7 试品搁板;8 散热板;9 电加热器;10 鼓风电动机;11 搁板支架;12 边门。

主要技术参数:2.实验步骤及方法1) PVC (聚氯乙烯热收缩膜)和POF (双向拉伸聚烯烃收缩膜)的标准收缩率测定;(依据行业标准ZBG-33009-89)将被测膜裁切成100×100mm 正方形试样三片,并编号,在每片试样上用精度为0.5mm 的钢板尺画出相互垂直的直线,放在7~15目金属网之间,放入开水中煮沸1分钟取出,测量两直线的长度,并记录.按下式计算收缩率:%10000×−=L LL S ; 上式中:S — 收缩率; L 0 — 原始长度;L— 收缩的长度。

2) 绘制PVC(聚氯乙烯)热收缩膜和POF(双向拉伸聚烯烃)收缩膜特性曲线。

将标有直线的被测试样放在7~15目金属网之间,再放入干燥箱加热两分钟。

药物分析实验-指导书

药物分析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葡萄糖的性状、鉴别和检查一、实验目的:1、了解药品鉴别、检查的目的和意义;2、掌握药品性状测定方法和性状的正确描述;3、掌握药物的常用鉴别方法和原理;4、掌握药品中一般杂质检查的方法原理和限量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药用葡萄糖或无水葡萄糖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或颗粒性粉末;无臭,味甜。

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利用葡萄糖具有的还原性或其它特性以及存在杂质的特性可对葡萄糖进行鉴别和杂质检查。

三、实验材料、药品和仪器清单红外光谱仪;纳氏比色管;小烧杯;电子天平;台秤。

碱性酒石酸铜试液;酚酞指示液;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学生用备好的0.1 mol/L稀释即得);95%乙醇;标准氯化钠溶液(0.01%);稀硝酸;硝酸银试液;标准硫酸铁铵溶液()标准硫酸钾溶液(0.01%);碘试液;磺基水杨酸溶液;硫氰酸铵溶液;标准铁溶液(0.001%);25%氯化钡溶液;葡萄糖-水合物。

四、实验内容(或实验步骤)1、鉴别:(1) 取本品约0.2g于小试管中,加水5m1溶解后,缓缓滴入微温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中,即生成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稍微加热后可加速沉淀的生成)。

(2)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464图)一致。

2、检查:酸度取本品 2.0g于小烧杯中,加水20m1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与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20m1(约1D),应显粉红色。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5.0g于小烧杯中,加热水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10m1,溶液应澄清无色。

乙醇溶液的澄清度取本品1.0g于小烧杯中,加95%乙醇30m1溶解,溶液应澄清。

氯化物取本品0.6g于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再加稀硝酸(10.5→100学生自配)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

另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40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戴维宁定理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戴维宁定理的理解;2.学习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动势和等效内阻的测量方法;3.熟悉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的使用;二、实验器材1.数字万用表 一块2.直流稳压电源 两台3.电阻 若干只4.导线 若干根5.面包板 两块三、实验原理简述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0 的等效电压源代替。

如图1-1所示。

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 就是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如图1-2(a )所示。

等效电压源的内阻R O 就是有源二端网络除源后(有源二端网络变为无源二端网络)两端之间的等效电阻,如图1-2(b )所示。

除源是指将原有源二端网络内所有电源的作用视为零,即将理想电压源视为短路、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

(a )原电路 (b )戴维宁等效电路图1-1 戴维宁等效电路(a )开路电压 (b )等效电阻图1-2 等效量的求解在电路分析中,若只需计算某一支路的电流和电压,应用戴维宁定理就十分方便。

只要将该待求支路划出,其余电路变为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根据戴维宁定理将其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如图1-1(b )所示。

只要求出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O ,则待求支路电流即为LR R EI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实验电路连接及参数选择实验电路如图1-3所示。

由R1、R2 和R3 组成的T 型网络及直流电源U S 构成线性有源二端网络。

可调电阻箱作为负载电阻R L。

图1-3 验证电路在实验台上按图1-3所示电路选择电路各参数并连接电路。

参数数值及单位填入表1-1中。

根据图1-3给出的电路及实验步骤1 所选择参数计算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短路电流I SC 及等效电阻R O 并记入表1-2中。

图1-4测开路电压U OC 图1-5 测短路电流I SC (1)开路电压U OC 可以采用电压表直接测量,如图1-4所示。

直接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测量电路中有源二端网络端口(N-P)的开路电压U OC,见图1-4,结果记入表1-2中。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喷管流量特性实验级是汽轮机作功的基本单元。

级主要是由一列喷嘴叶栅与其后相邻的一列或两列动叶栅所组成。

那么喷嘴的形状、压比与流量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级的作功能力与效率。

本实验研究喷管的压比与流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绘制渐缩喷管和缩放喷管压比与流量的曲线关系,并观察二者之间的区别。

2. 通过实验观察喷管的临界流量现象。

※3. 了解喷管中各点的压力变化情况。

二、实验原理:喷管流量特性实验主要是分析喷管压比与流量的对应关系。

喷管压比n ε是喷管后的背压2P 与喷管前初压1P 的比值,即12P P n =ε。

背压2P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中的背压表读出背压的表压力2P ',进而求出背压的绝对压力'-=202P P P (背压的表压力是负值)。

喷管前初压1P 应等于大气压0P 减去节流孔板的损失P ∆,即0000197.0%3P P P P P P =-=∆-=(节流孔板的压力损失取大气压0P 的3%)。

喷管流量G 可以通过流量计读出。

知道了压比n ε与流量G 的对应关系就很容易绘制出喷管压比n ε与流量G 的曲线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当减小压比(即减小背压,增大背压调节阀的开度时),流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此时对应的流量就是临界流量cr G ,临界流量cr G 所对应的压比n ε就是临界压比ncr ε。

※当喷管的压比一定时,喷管中的压力会随着各点的位置不同发生变化。

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摇动手轮所连接的测压探针的位置,来测得喷管内各点的压力变化情况。

三、实验设备:本实验装置由实验台和真空装置组成。

实验台由进气管、节流孔板、喷管(渐缩喷管、缩放喷管)、测压探针、真空表及其移动机构、调节阀、真空罐等几部分组成,如图(一)所示。

图(一)喷管实验台简图进气管(1)为φ55×2.5的有机玻璃管,内径为φ50。

空气自吸气口(2)进入进气管,流过节流孔板(3)。

节流孔板内径为φ15。

10级食品感官评定实验一指导书

10级食品感官评定实验一指导书

实验一食品的味觉、嗅觉识别一、实验目的1.能够辨别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了解四种基本味特别敏感的区域在味觉器官中的分布规律。

2.掌握阈值的概念,测定察觉阈值。

3.掌握食品的嗅觉识别技术。

4.了解多种基本气味的气味特征,分辨相似气味间的风味差别。

二、实验原理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味感受体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

人类的味觉感受体是味蕾,味蕾中含有味细胞。

这些味蕾分布在覆盖舌面上隆起的部位——乳头上。

由于舌表面的味蕾分布不均匀,而且对不同味道所引起刺激的乳头不相同,因此造成舌头各个部位感觉味道的灵敏度有差别。

因此,品尝味道时,应使样品一点一点地啜入口中,并使其滑动接触舌的各个部位,尤其应注意使样品能达到感觉酸味的舌边缘部位。

嗅觉感受体位于鼻腔最上端的嗅上皮内。

在正常的呼吸下,吸入的空气并不倾向通过鼻上部,多通过下鼻道和中鼻道,带有气味的空气只能及少量而且缓慢地通入鼻腔区。

要使空气到达这个区域获得一个明显的嗅觉,就必须做适当的吸气(收缩鼻孔)或煽动鼻翼作急促的呼吸。

并且把头稍微低下对准被嗅物质使气味自下而上地通入鼻腔,使空气易形成急驶的涡流,气体分子较多地接触嗅上皮,从而引起嗅觉增强的效应。

这样一个嗅过程就是所谓的嗅(或闻)技术。

因为大量吞咽样品不卫生,品茗专家和感官评定专家发明了一个专门的技术——啜食技术,来代替吞咽的的感觉动作。

用匙把样品送入口中并用力吸气,使液体杂乱地吸向咽壁(就像吞咽时一样),气体成分通过鼻后部被压入嗅味区域。

吞咽成为多余,样品被吐出。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托盘、品评杯、尝味条、漱口杯、500ml容量瓶4个、1000ml容量瓶、25ml量筒、样品瓶、托盘天平、四种味感物质、香精样品。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四种基本味的识别。

(1)用小杯取样品A少许,一点一点地啜入口中,并使其滑动接触舌的各个部位,品尝其味道。

(2)吐出样品,用纯净水漱口,去味。

(3)依次取样品B—J,重复(1)—(2)步,品尝后按表1填写记录。

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根本指令实验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1.熟悉PLC实验箱系统的使用方法;2.熟悉PLC编程软件及方法;3.掌握与、或、非等指令;4.掌握定时器、计数器的使用;5.熟悉SET置位、RST复位、PLS上升沿微分、PLF下降沿微分指令的编程及使用。

二.实验原理和电路任何厂家消费的PLC,均有根本的逻辑指令。

三菱FX系列PLC有根本指令20条。

本次实验进展常用的根本指令LD、LDI、AND、ANI、OR、ORI、SET、RST、PLS、PLF、OUT和END等指令的编程操作训练,其余指令训练将在以后实验中进展。

1.LD、LDI、AND、ANI、OR、ORI、OUT、END指令LD:取指令。

将动合触点与母线连接。

LDI:取反指令。

将动断触点与母线连接。

AND:与指令。

将动合触点与前面的电路串联连接。

ANI:与反指令。

将动断触点与前面的电路串联连接。

OR:或指令。

将动合触点与前面的电路并联连接。

ORI:或反指令。

将动断触点与前面的电路并联连接。

OUT:输出指令。

线圈驱动。

END:完毕指令。

表示程序完毕。

LD、LDI、AND、ANI、OR、ORI、OUT、END指令的编程方法如图1.1为例说明。

语句表:0 LD X01 OUT Y02 LDI X03 AND X14 OUT M05 ANI X26 OUT Y17 LDI X18 OR X29 ORI X310 OUT Y211 END2.SET、RST、PLS、PLF指令SET 为PLC 的置位或称置数指令,RST 为PLC 的复位或称清零指令。

SET/RST 指令用于线圈〔Y 、S 、M 〕的自保持功能,相当于RS 触发器,其中S 为置数端,使线圈接通,R 为复位端,使线圈复位。

PLS 为上升沿微分输出指令,PLF 为下降沿微分输出指令。

这两条指令在输入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产生一个扫描周期的脉冲。

SET 指令的编程元件为Y 、M 、S ;RST 指令的编程元件为Y 、M 、S 、D 、V 、Z 、T 、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1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1

实验一淬冷法研究相平衡一.实验目的1.从热力学角度建立系统状态(物系中相的数目,相的组成及相的含量)和热力学条件(温度,压力,时间等)以及动力学条件(冷却速率等)之间的关系。

2.掌握静态法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之一──淬冷法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及其优缺点。

3.掌握浸油试片的制作方法及显微镜的使用,验证Na2O —SiO2系统相图。

二.基本原理从热力学角度来看,任何物系都有其稳定存在的热力学条件,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物系的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能否发生以及能否达到对应条件下的平衡结构状态,取决于物系的结构调整速率和加热或冷却速率以及保温时间的长短。

淬冷法的主要原理是将选定的不同组成的试样长时间地在一系列预定的温度下加热保温,使它们达到对应温度下的平衡结构状态,然后迅速冷却试样,由于相变来不及进行,冷却后的试样保持了高温下的平衡结构状态。

用显微镜或X-射线物相分析,就可以确定物系相的数目、组成及含量随淬冷温度而改变的关系。

将测试结果记入相图中相应点的位置,就可绘制出相图。

淬冷法是用同一组成的试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试验。

将试样装入铂金坩埚中,在淬火炉内保持恒定的温度,当达到平衡后把试样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投入低温液体中(水浴,油浴或汞浴),以保持高温时的平衡结构状态,再在室温下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这是可能出现三种情况:(1)若淬冷样品中全为各向同性的玻璃相,则可以断定物系原来所处的温度(T1)在液相线以上。

(2)若在温度(T2)时,淬冷样品中既有玻璃相又有晶相,则液相线温度就处于T1和T2之间。

(3)若淬冷样品全为晶相,则物系原来所处的温度(T3)在固相线以下。

由于绝大多数硅酸盐熔融物粘度高,结晶慢,系统很难达到平衡。

采用动态方法误差较大,因此,常采用淬冷法来研究高粘度系统的相平衡。

本实验用淬冷法验证Na2O-SiO2系统相图,实验中样品的均匀性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因此,常常将原料制成玻璃以得到组成均匀的样品。

【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

【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

实验一: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 了解或掌握一些网络常用命令;2. 掌握Ping、IPconfig、arp等命令的功能及一般用法;3. 能应用上述命令进行网络连通、网络状态、网络配置等。

二、实验环境:1. 运行Windows 2000 / 2003 Server / 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2. 每台PC具有一块以太网卡,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1. 进入DOS模式:(1)“开始”-> “所有程序”->“附件”-> “命令提示符”;或者:“开始”-> “运行”-> 输入“cmd”;(2)在DOS环境中输入“cd\”,回车;(3)继续输入“md 学号+姓名”,回车;(4)继续输入“cd 学号+姓名”,示例如下图所示。

本实验后续内容,需在此目录下完成。

2. 参照附件一:IP地址的查看与配置,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是什么?并记录下来。

(2)使用“ipconfig”命令,怎样查看本机的物理地址?截屏记录,并根据截屏回答物理地址具体是多少?3. 参照附件二:网络连通性的测试,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时,本机通常向被测试计算机发几次请求?(2)执行“ping ”,是否可以获取对应的IP 地址?截屏记录其IP地址。

(3)执行“ping ”和“ping ”,记录两者执行后的参数“平均往返时延”各为多少?并截屏记录。

(4)执行ping命令,要求向香港科技大学t.hk一次性发送10个报文请求。

截屏记录操作结果。

(5)执行ping命令,要求向香港科技大学t.hk发送报文请求的长度分别为500B 和2000B。

截屏记录操作结果。

4. 参照附件三:理解ARP协议,练习并熟悉“arp”命令中各命令属性,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截屏记录下面的过程:(1)使用“arp -a”查看本机ARP选路表中的内容;(2)使用“arp -d”删除ARP选路表的内容;(3)使用“ping <IP地址>”命令ping局域网中另一台主机(且确保该主机IP未出现在ARP选路表中);(4)然后再执行“arp -a”;由此体会主机间通过通信生成和更新ARP选路表的过程。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内容实验一 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A4纸厚度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演示与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包括读数和测量物体的厚度;(2)启发学生根据测量对象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3)正确处理测量结果,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与判别。

二、实验要求必修性质1、本实验内容要求在2学时内完成;2、按照实验步骤,完成规定实验的全部内容;3、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封皮)。

三、实验器材螺旋测微器、A4纸、实验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教师讲解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并进行测量演示;2、按每5人一小组进行分组,根据测量对象,设计实验过程;3、各小组提出实验测量方法,并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确定最佳实验方案;4、小组按最佳实验方案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

5、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五、实验报告1、文档:第一部分:用列表形式写出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A4纸厚度的测量结果;第二部分:对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过程,包括算术平均值、残余误差、校核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判断系统误差、测量列单次测量的标准差、判别粗大误差、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算术平均值发热极限误差和最后测量结果。

2、提交时间:课后一周内上交;3、打印文档要求使用统一的封皮,正文字体宋体4号。

实验二 测量圆柱体体积时误差的合成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演示与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包括读数和测量物体的长度;(2)启发学生根据测量对象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3)掌握误差的合成。

二、实验要求必修性质1、本实验内容要求在2学时内完成;2、按照实验步骤,完成规定实验的全部内容;3、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封皮)。

三、实验器材游标卡尺、圆柱体模型、实验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教师讲解游标卡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并进行测量演示;2、按每5人一小组进行分组,根据测量对象,设计实验过程;3、各小组提出实验测量方法,并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确定最佳实验方案;4、小组按最佳实验方案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圆柱体体积的误差合成。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空调工程实验指导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建筑工程系2011.9目录实验一风管的流速和流量测定 (3)实验二循环式空调过程试验装置 (10)实验一风管的流速和流量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各种风速风量测量装置的结构与特点。

2、掌握风速风量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与计算。

3、学习用多种测压方法测定管道内风量风速的方法,并加以比较。

二、实验原理:将集中流量计都接入连接严密的同意通风系统中,流过系统各断面上的流量应该是相等的,因此有各种流量计测定的流量值也应该是相等的。

但是由于这些流量计的原理各不相同,又因为设计、制造、安装等原因,也都会使测量产生误差。

由国际标准ISO-3966中建议的基本型皮托管的校准系数为1,因此我们可以以毕托管法为基准,测出通风系统的风速、风量,与其它几种流量计所测得流量相比较,测算出各自的流量系数或者校准系数。

下面分别说明各种流量计的测量原理:1、毕托管测流速及流量的方法:毕托管又叫动压管,它的作用是把流体的动能转变为位能来进行测量,由于流量与管道的横截面积以及流速有关,流速越大,流量也越大,因此只要用毕托管测量出流速也就相当于测量出了流量。

但是实际传送到毕托管中去的不是全压力,因为全压力只是在毕托管前端开孔处的某一点存在,而这个孔无论多么小,它总会占据一定的面积,所以也就不只是一点了。

因而传送到差压计里去的必然是这部分横截面上的平均压力。

并且利用毕托管测静压力的地方并不完全与测全压力的地方在同一点。

因此,实际传到差压计的压差与毕托管的大小和形状有关,而不是真正等于动压力和全压力之差。

为了校正流速计算的结果,我们引进了一个系数ξ,称为毕托管系数。

常见的基本型毕托管 =1。

在进行现场测定时,测量断面的选择应在气流比较平直扰动较少的直段上。

由于气流在管道断面上的分布不均匀,因此在同一断面上必须进行多点测量然后求出该断面的平均流速。

对圆形管道,可将管道断面划分为若干个等面积的同心环,然后在环上的水平及垂直两轴向布置测点。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一、教学要求1、学会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掌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3、比较不同指示剂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4、加强移液管的使用;5、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过程,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理。

二、预习内容1、碱式滴定管的规格、洗涤、润洗等操作步骤;2、NaOH溶液的储存注意事项;3、吸量管的使用;三、基本操作1、吸量管的使用要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常使用吸管。

吸管有无分度吸管(又称移液管)和有分度吸管(又称吸量管)两种。

如需吸取5mL、10mL、25mL等整数,用相应大小的无分度吸管,而不用有分度吸管。

量取小体积且不是整数时,一般用有分度吸管,使用时,令液面从某一分度(通常为最高标线)降到另一分度,两分度间的体积刚好等于所需量取的体积,通常不把溶液放到底部。

在同一实验中,尽可能使用同一吸管的同一段,而且尽可能使用上面部分,不用末端收缩部分。

使用前,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最后再取少量被量液体荡洗3次,以保证被吸取的溶液浓度不变。

蒸馏水和溶液荡洗的用量由吸管大小决定,无分度吸管以液面上升到球部为限,有分度吸管则以充满全部体积的1/5为限。

用吸管吸取溶液时,左手拿洗耳球(预先排除空气),右手拇指及中指拿住管颈标线以上的地方。

吸管下端至少伸入液面1cm,不要伸入太多,以免管口外壁沾附溶液过多,也不要伸入太少,以免液面下降后吸空。

用洗耳球慢慢吸取溶液,眼睛注意正在上升的液面位置,吸管应随容器中液面下降而降低。

当溶液上升到标线以上时迅速用右手食指紧按管口,取出吸管,左手拿住盛溶液的容器,并倾斜约45°。

右手垂直地拿住吸管,使其管尖靠住液面以上的容器壁,微微抬起食指,当液面缓缓下降到与标线相切时,立即紧按食指,使流体不再流出。

再把吸管移入准备接收溶液的容器中,仍使其管尖接触容器壁,让接收容器倾斜,吸管直立,抬起食指,溶液就自由地沿壁流下。

待溶液流尽后,约等15s,取出吸管。

14秋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多径传播实验)

14秋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多径传播实验)

实验一 多径传播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多径传播、信道的频率选择性、相干带宽等概念,理解多径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多径信道指信号传输的路径不止一条,接收端同时收到来自多条传输路径的信号,这些信号可能同向相加或反向相消。

由于各径时延差不同,每径信号的衰减不同,因此数字信号经过多径信号后有码间干扰。

通常情况下,如果信号的码元间隔远大于多径间的最大时延差,此时信号经过多径后不会产生严重的码间干扰;相反,如果信号码元间隔与多径间的时延差可比,则信号经过多径传输后会产生严重的码间干扰,此时接收端需要考虑采用均衡和其他消除码间干扰的方法才能正确接收信号。

由于多径,信道幅频特性不为常数,对某些频率产生较大的衰减,对某些频率的衰减小,即信道具有频率选择性。

当输入信号的带宽远小于信道带宽时(第一个零点带宽),则信道对输入信号的所有频率分量的衰减几乎相同,这种情况下,信号经历平坦性衰减,当输入信号的带宽与信道带宽可比时,此时信号各频率分量经过信道的衰减不同,即信号经过了频率选择性的衰减。

通常可用信道的时延扩展m τ来表示信道的多径扩展情况,多径时延扩展的倒数称为信道的相干带宽m B τ1=,设输入信号的码元间隔为s T ,当s BT >>1时,信号的衰减是平坦的;反之,信号的衰减是频率选择性的。

数字信号经过多径非时变信道后,输出信号为)()(1i Li i t b t s τμ-=∑=从频域观点看)()())(()(21f H f B e f B f S i f j Li i ==-=∑τπμ三、实验内容设三径信道5.01=μ,707.02=μ,5.03=μ,01=τ,s 12=τ,s 23=τ。

1.用Matlab 画出信道的幅频响应特性和相频响应特性;2.设信道输入信号为)()(s n n nT t g a t b -=∑,其中 ,1=s T ,n a 随机取0或1,画出输出信号波形;3.同(2)相同形式的输入信号,但8=s T ,画出输出信号波形。

自控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控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系统建模与转换一、实验目的1.了解MATLAB软件的基本特点和功能;2.掌握线性系统被控对象传递函数数学模型在MATLAB环境下的表示方法及转换;3.掌握多环节串联、并联、反馈连接时整体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4.掌握在SIMULINK环境下系统结构图的形成方法及整体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5.了解在MATLAB环境下求取系统的输出时域表达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自确定2个传递函数,实现传递函数的录入和求取串联、并联、反馈连接时等效的整体传递函数。

要求分别采用有理多项式模型和零极点增益模型两种传递函数形式。

2.进行2例有理多项式模型和零极点增益模型间的转换。

3.在Siumlink环境下实现如下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求取。

各环节传递函数自定。

三、实验报告要求1.写明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中简要说明求取传递函数 的途径和采用的语句或函数。

2.在实验过程和结果中,要求按项目写清楚自定的传递函数、画 出系统方框图,从屏幕上复制程序和运行结果,复制系统的 Simulink 方框图,打印报告或打印粘贴在报告上。

不方便打印 的同学,要求手动从屏幕上抄写和绘制。

3.简要写出实验心得和问题或建议。

实验二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一、实验目的1.研究线性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暂态响应; 2.熟悉线性系统的暂态性能指标;3.研究二阶系统重要参数阻尼比ξ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4.熟悉在MATLAB 下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5.熟悉在MATLAB 下求取稳态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研究一阶系统对阶跃输入、脉冲输入、斜坡输入、自定义输入的响应及性能指标。

设一阶系统系统具体参数:12.01)(+=s s G 。

2〃研究二阶系统对阶跃输入、脉冲输入、斜坡输入、自定义输入的响应及性能指标。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12.0(s )(+=s Ks G 。

K 参数变化及变化方案自定。

①典型二阶系统在阶跃输入下,阻尼比或自然振荡频率改变对某1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实验一机械能转化实验指导书(含演示操作)

实验一机械能转化实验指导书(含演示操作)

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测动、静、位压头随管径、位置、流量的变化情况,验证连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

2.定量考察流体流经收缩、扩大管段时,流体流速与管径关系。

3.定量考察流体流经直管段时,流体阻力与流量关系。

4.定性观察流体流经节流件、弯头的压损情况。

二、基本原理化工生产中,流体的输送多在密闭的管道中进行,因此研究流体在管内的流动是化学工程中一个重要课题。

任何运动的流体,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是研究流体力学性质的基本出发点。

1.连续性方程对于流体在管内稳定流动时的质量守恒形式表现为如下的连续性方程:(1-1)21s s m m =根据平均流速的定义,有(1-2)222111A u A u ρρ=而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则式(1-2)变为常数==21ρρ (1-3)2211A u A u =可见,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平均流速与流通截面积成反比,即面积越大,流速越小;反之,面积越小,流速越大。

对圆管,,为直径,于是式(1-3)可转化为4/2d A π=d (1-4)222211d u d u = 2.机械能衡算方程运动的流体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以外,还应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依此,在工程上可进一步得到十分重要的机械能衡算方程。

对于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在管路内稳定流动时,其机械能衡算方程(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为:(1-5)f e h gg u z h g g u z +++=+++ρρ22221211p 2p 2显然,上式中各项均具有高度的量纲,称为位头,称为动压头(速度头),称为z g u 2/2g ρ/p 静压头(压力头),称为外加压头,称为压头损失。

e hf h 关于上述机械能衡算方程的讨论:(1)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无黏性的即没有黏性摩擦损失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就是说,理想流体的,若此时又无外0=f h 加功加入,则机械能衡算方程变为:(1-6)g g u z g g u z ρρ22221211p 2p 2++=++式(1-6)为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指导书
实验项目名称:加密解密设计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
所属课程名称:电子商务安全
实验计划学时:4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网络通信中常用的加密方式,理解分组加密与高级加密标准,理解公钥加密体制,了解复合型加密体制PGP并掌握应用该软件。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在网络上搜索加密技术的论文5篇,阅读并写小结。

2、安装软件PGP
3、使用PGP软件进行文件的加密解密、签名验证和对电子邮
件加密解密、签名验证等功能的实现,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Internet、Internet Explorer、实验指导书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构测试
1、安装。

PGP 8.0的安装十分简单,按照系统提示进行即可。

但是,在两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在第一次使用PGP时,在对话框中要选择“NO,I’m a New User”选项; 第二,当系统提示您
选择安装组件时,由于我们只使用邮件加密功能,所以可以取消“PGPnet Personal Firewall/IDS/VPN”复选项,并根据使用的邮件客户端选择安装相应的PGP插件(如图1所示)。

一般说来,安装Microsoft Outlook和Outlook Express的PGP插件即可。

PGP也提供针对ICQ的插件选项,如果您通过ICQ来传递一些比较敏感的信息,不妨也选中此选项。

2、创建密钥对
这是首次使用PGP加密所必须的工作。

因为要采用这种方式加密邮件,首先就要拥有自己的密钥对,即一对配套的公钥和私钥。

在PGP安装完成后,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即会提示您创建密钥对,您也可以直接选择“开始”*“程序”*“PGPkeys”,然后点击工具栏最左边的“金色钥匙”图标进行创建。

具体步骤如下。

a.跳过欢迎界面,在下一对话框中的“Full Name”项目中输入您的名字,不必输入真实姓名,可以输入常用的网名等; 然后在“Email
Address”项目中输入自己的邮件地址,这一地址应是别人给您写信时所填写的地址,即公开的邮件地址,完成后点击“下一步”按钮。

b.接下来的对话框会要求您输入保护私钥的PIN码,因为私钥在默认情况下是保存在硬盘上的,所以需要一个PIN码对它进行保护,这样在遇到需要使用私钥时(例如签名或打开加密邮件),系统就会首先要求您输入PIN码。

实际上,为了使私钥更加安全,您可以不把它保存到硬盘上,而将其放置在USB闪盘上,这样就可以像使用信用卡一样方便和随心了。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私钥,密码至少要输入8个字符,并且应该包含非字母字符。

完成后,点击“下一步”按钮。

c.系统开始自动创建密钥对(如图2所示)。

d.现在,您的密钥对已经生成并保存到硬盘中了。

为了使其他人能够给您发送加密的邮件,您需要将自己的公钥发送给其他人; 同理,如果要发送加密邮件给其他人,就需要首先得到他的公钥: 即通信的双方需要互相交换公钥。

你可以把自己的公钥通过电子邮件分发给你的朋友,但推荐大家还是把自己的公钥发送到公钥服务器上,在发送邮件时直接通过Internet查找并下载,这样即使系统崩溃也不会丢失公钥。

要把公钥发送到公钥服务器上,选择“开始”*“程序”*“PGPkeys”,选中相关密钥后,继续选择“Server”*“Send to”*“Domain Server” (如图3所示)即可。

这一公钥服务器是由PGP公司提供的,地址为。

3、加密邮件
我们以在Outlook Express中加密邮件为例,为您介绍具体加密方法。

由于安装了Outlook Express的PGP插件,所以加密邮件的过程非常简单,只要在发送邮件前点击“Encrypt Message (PGP)”按钮即可。

如果要对邮件进行签名,可以同时按下“Sign Message (PGP)”按钮。

注意: 不要与Outlook Express自己的“加密”和“签名”按扭混淆。

在图中按下的2个按钮,左边的是“Encrypt Message (PGP)”按钮,右边的是“Sign Message (PGP)”按钮。

在点击“发送”按钮后,PGP会根据收件人的地址自动连接公钥服务器,去获取这一地址所对应的公钥,然后加密
(1)安装好PGP后,Outlook Express中新增加的PGP按钮。

(2)安装好PGP后,Outlook Express的发送新邮件中新增加的PGP 按钮。

(注意,窗口以最大化方式打开时,看不到这些按钮,你可以像我把窗口放小一点,然后点窗口最右边的两个小右尖括号就可看到下图的样子。


后用它加密邮件并发送。

如果您在发送邮件前按下了“Sign Message (PGP)”按钮,系统还会提示您输入保护私钥的PIN码。

注意: 此方式下邮件中的附件并未被加密或签名,如果需要对附件进行加密的
话,应该首先对文件进行加密,然后再将其选择作为附件。

具体方法是,右键点击该文件,选择“PGP”*“Encrypt”,即可生成一个新的加密文件。

解密邮件
在Outlook Express中,点击工具栏中的“Decrypt PGP message”按钮,并输入自己的私钥PIN码即可解密邮件。

而对于那些未安装PGP插件的邮件客户端,例如Foxmail,就需要点击系统托盘区中的“PGP”锁形图标,选择“the Current Window”*“Decrypt & Verify”,并在提示对话框中输入私钥PIN 码。

关注2个问题
1.如何为在其他邮件客户端中使用PGP加密?
如何在那些不支持PGP插件的邮件客户端(例如Foxmail)中使用PGP 加密方式呢?PGP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折中的办法。

具体方法是,点击系统托盘区中的“PGP”锁形图标,选择“the Current Window”*“Encrypt”,然后再选择对方的公钥即可(注意: 是对方的公钥,而不是自己的)。

接下来,按照正常情况发送邮件即可。

同样,在Windows XP系统中,安装PGP 8.0之后,虽然在Outlook Express 中无法使用PGP免费插件,但仍然可以通过此方式对邮件进行加密。

2,如何管理密钥对?
PGP对密钥的管理是通过PGPKeys管理界面来进行的,在此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管理任务的操作步骤。

1.将私钥保存到闪盘中
选择“Edit”*“Option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入“Files”选项卡,查看私钥当前的保存路径,然后将私钥移动到闪盘中,最后在此对话框中把私钥的保存路径改为闪盘的文件路径即可。

2.导出公钥以发送给朋友
选择“Keys”*“Export”,且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不选中“include private keys”选项即可。

3.查找和导入朋友的公钥
选择“Server”*“Search”,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使用朋友的邮件地址作为查询条件,很快便可获得结果。

右击查找到的公钥,选择“Import to Local keyring”选项,将此公钥导入到自己的密钥环中。

但是,此时您还没有承认这是一个“合法”的公钥,所以还应该为它签名,表示已经承认它。

签名的方法是,在PGPKeys界面中,找到该公钥,右击并选择“Sign”选项即可。

同时,您还可以对它的信任度进行设置,方法是右击该公
钥,选择“Key Properties”选项,进入一对话框的“General”选项卡(如图5所示),您可以通过拖动该对话框下方的滑块来设定信任
度。

PGP加密的基本原理
PGP加密是利用收件人的公钥加密邮件,在收件人接收邮件之后,再通过他的私钥对信件进行解密。

由于只有收件人拥有自己的私钥,所以也只有他才能够看到信件的内容。

同时,如果发件人需要让收件人确认其身份,还可以用自己的私钥对信件进行签名(这也是一种加密方式),这样收件人在收到信件后就可以通过发件人的公钥进行身份验证了,当然实际的过程要复杂得多。

另外,PGP可以进行多次加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邮件的安全。

此加密方式涉及的公钥和私钥是一对具有一定关联的密钥,但是从一方推导出另一方又非常的困难,因此理论上只有公钥才能打开私
钥所加密的东西,同理也只有私钥才能打开公钥所加密的东西,这就避免了在通常情况下加密和解密的密钥是同一个所造成的密钥分发与管理的困难和不安全。

在此,公钥可以自由分发,而私钥只能自己拥有。

五、实验报告要求
撰写实验心得和选一道思考题的回答,字数不少于500字,发到邮箱:hnustfw@。

六、思考题
1、密码技术在电子商务安全中的应用有哪些?
2、现在密码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取得了哪些成就。

3、复合型加密体制PGP软件,主要结合了哪些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