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下层平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口
入口大厅
音乐厅
小剧场 戏剧场
歌剧院
15
上层平面
16
靠近建筑表皮的都做交通空间处理,合理 利用空间。
17
18
剖面图
主要使用空间都是上下通高,从外部形体就可以得 到反映。
19
在巨大的外壳包围之下,内部空间除了几块主要的使用空间之外,剩余 的都是交通空间,这样的处理势必会造成空间的浪费,而且在设备上的 花费会很大,比如采光通风等。我想建筑师在设计中并不是没有考虑到 这一点,但为了追求与整个城市面貌的统一,在形体空间处理上又不得 不这样做。在功能与内涵上,建筑师选择了对于这块基地更重要的一方 面----内涵。
3
设计理念
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 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这座“城市中的剧院、 剧院中的城市” 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 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中国国家大剧 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 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鸡蛋壳’,里面 孕育着生命。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11
前导空间设置适当的景观,增加空间趣味性。
12
入口大厅
13
国家大剧院内主要有四个使用空间,及其四个剧场,中 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南门西侧 是小剧场,四个剧场从平面图看是完全独立的,但其通 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每一个演出厅都有独特的建筑形 式。从空间来理解,整个内部更像是一个建筑群,倘若 把外壳去掉,空间依然成立。另外其内部还有许多与剧 院相配套的设施。具体 各个空间内部的处理如高度形状 等是由剧院建筑的功能性来决定的。 其空间划分明确,交通空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尤其是 上层。空间引导性差,人在里面很自由,流线简单。
中国国家大剧院
1
建造背景
1958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并批示,地址“以在人民大会 堂以西为好”。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这一工程未能实施。 1990年,文化部提出在原址上兴建国家大剧院。1997年10月,中央决定 在人民大会堂西侧空地尽快兴建国家大剧院。1998年1月8日,中央正 式决定用4年时间,投资25.5亿元建成大剧院。1998年4月,公开招标,保 罗·安德鲁的方案中标。2000年4月,工程动工。2000年7月,国家大剧 院停工待命,征求修改意见。在调整方案时,考虑国家大剧院与天安门 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关系,连续两次将用地范围扩展,一直扩到人民 大会堂南侧路。这样大剧院比第一次方案南移70m,对改善周围环境 起到了关键作用。2001年12月,国家大剧院正式开工。2003年12月2 日,国家大剧院封顶。2007年,国家大剧院开始演出……时至今日,中国 国家大剧院长达三个半月的开幕演出季已经过了三分之二,而争议之声 从大剧院开始筹建时就没有停息过,大剧院在万众瞩目中俨然成为中国 最具关注力的建筑和文化现象。
5
总平面
主轴线
主干道
入口广 场
轴线
6
基地位于北京城最敏感的地段----紫禁城西侧,北 边是城市主干道---长安街。所以,在设计中这成为 了限制建筑师发挥的一个重要条件。国家大剧院采 用对称型的巨蛋,南北方向巧妙的呼应了北京城市 的主轴线,东西方向又与人名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 轴线重合,而这也就确定了建筑的在基地中的位置。 是不可变的。 周围大部是传统建筑,所以当一个巨蛋出现在天安 门旁边是显得格格不入。但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也 成了长安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9
空间、流线
入口处采取下沉式 处理。避免因太多人 流而打破整个地面环 境的和谐。国家大剧 院地下最深处为-32.5 米,相当于往地下挖 了10层楼的深度 。
10
经由国家大剧院北门主 入口进入大剧院的内部 主体建筑,首先需通过 位于人工湖下方的北水 下长廊。这是一个前导 空间,手法是欲扬先抑。
这条水下长廊长约 80米,宽约24米,顶部 采用玻璃天棚搭建而成。 保证了内部采光,不至 于形成空间的过分压抑 和单调。这是整个建筑 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7
鸟瞰
8
整个建筑处于总面积达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内,从远处看, 湖内倒影与建筑构成统一的整体,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这也是 设计师设计这么大一块人工湖的原因。从空中看北京,紫禁城 是被一个护城河围住的,不远处又有北海和中南海,围绕大剧 院的小湖正是这片水域的恰当延伸,北京城整体的环境没有改 变。 基地周围包围一圈绿化带,入口处左右对称设置大片绿化,隔 断了长安街上的喧嚣,形成了一片身处市中心的大型文化休闲 广场。既避免整个环境的单调,同时又突出了整个基地的南北 轴线。设计遵循了将自然园林引入城市的思路,整体与大剧院 的主体建筑保持协调一致,体现了隐与显、密与疏之间的适度 结合,融入了复层、群落等景观设计理念。 外部环境的处理不仅极大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更体现 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4
环境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 北京西长安街沿线, 人民大会堂西侧,西 长安街以南,由国家 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 北两侧的水下长廊、 地下停车场、人工湖、 绿地组成,总占地面 积11.89万平方米,总 建筑面积约16.5万平 方米,其中主体建筑 10.5万平方米,地下 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
北京城主轴线
整个空间可以分为相互独立的几大部分,这几部分之间从功能及空间组 合上看似没有多大联系,整个建筑可以看做是在一块建筑群上硬性的加 了一个外壳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这样的处理也使得内部流线方便组织, 而且站在城市的角度来看建筑是比较纯粹的,相对符合整个城市面貌。
以纯粹的建筑空间而言,大剧院基本能满足观众的使用需求,但是以观演建 筑的特定性能而言,大剧院所提供的观演环境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2
设计师
保罗·安德鲁(Paul Anerdu, 1938年7月10日生于法国波尔 多市附近的Caudéran),著名法 国建筑师。因其在世界范围数 不清的机场规划而闻名,特别 是位于马尼拉、阿布扎比、雅 加达、开罗、文莱和巴黎等地 的机场。他很善于通过文案推 销他的建筑设计,在国际大型 项目中多次中标。但他的设计 也多次出现问题,尤其坍塌等 安全问题和设计中的能耗巨大 浪费问题为主。
下层平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口
入口大厅
音乐厅
小剧场 戏剧场
歌剧院
15
上层平面
16
靠近建筑表皮的都做交通空间处理,合理 利用空间。
17
18
剖面图
主要使用空间都是上下通高,从外部形体就可以得 到反映。
19
在巨大的外壳包围之下,内部空间除了几块主要的使用空间之外,剩余 的都是交通空间,这样的处理势必会造成空间的浪费,而且在设备上的 花费会很大,比如采光通风等。我想建筑师在设计中并不是没有考虑到 这一点,但为了追求与整个城市面貌的统一,在形体空间处理上又不得 不这样做。在功能与内涵上,建筑师选择了对于这块基地更重要的一方 面----内涵。
3
设计理念
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 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这座“城市中的剧院、 剧院中的城市” 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 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中国国家大剧 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 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鸡蛋壳’,里面 孕育着生命。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11
前导空间设置适当的景观,增加空间趣味性。
12
入口大厅
13
国家大剧院内主要有四个使用空间,及其四个剧场,中 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南门西侧 是小剧场,四个剧场从平面图看是完全独立的,但其通 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每一个演出厅都有独特的建筑形 式。从空间来理解,整个内部更像是一个建筑群,倘若 把外壳去掉,空间依然成立。另外其内部还有许多与剧 院相配套的设施。具体 各个空间内部的处理如高度形状 等是由剧院建筑的功能性来决定的。 其空间划分明确,交通空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尤其是 上层。空间引导性差,人在里面很自由,流线简单。
中国国家大剧院
1
建造背景
1958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并批示,地址“以在人民大会 堂以西为好”。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这一工程未能实施。 1990年,文化部提出在原址上兴建国家大剧院。1997年10月,中央决定 在人民大会堂西侧空地尽快兴建国家大剧院。1998年1月8日,中央正 式决定用4年时间,投资25.5亿元建成大剧院。1998年4月,公开招标,保 罗·安德鲁的方案中标。2000年4月,工程动工。2000年7月,国家大剧 院停工待命,征求修改意见。在调整方案时,考虑国家大剧院与天安门 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关系,连续两次将用地范围扩展,一直扩到人民 大会堂南侧路。这样大剧院比第一次方案南移70m,对改善周围环境 起到了关键作用。2001年12月,国家大剧院正式开工。2003年12月2 日,国家大剧院封顶。2007年,国家大剧院开始演出……时至今日,中国 国家大剧院长达三个半月的开幕演出季已经过了三分之二,而争议之声 从大剧院开始筹建时就没有停息过,大剧院在万众瞩目中俨然成为中国 最具关注力的建筑和文化现象。
5
总平面
主轴线
主干道
入口广 场
轴线
6
基地位于北京城最敏感的地段----紫禁城西侧,北 边是城市主干道---长安街。所以,在设计中这成为 了限制建筑师发挥的一个重要条件。国家大剧院采 用对称型的巨蛋,南北方向巧妙的呼应了北京城市 的主轴线,东西方向又与人名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 轴线重合,而这也就确定了建筑的在基地中的位置。 是不可变的。 周围大部是传统建筑,所以当一个巨蛋出现在天安 门旁边是显得格格不入。但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也 成了长安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9
空间、流线
入口处采取下沉式 处理。避免因太多人 流而打破整个地面环 境的和谐。国家大剧 院地下最深处为-32.5 米,相当于往地下挖 了10层楼的深度 。
10
经由国家大剧院北门主 入口进入大剧院的内部 主体建筑,首先需通过 位于人工湖下方的北水 下长廊。这是一个前导 空间,手法是欲扬先抑。
这条水下长廊长约 80米,宽约24米,顶部 采用玻璃天棚搭建而成。 保证了内部采光,不至 于形成空间的过分压抑 和单调。这是整个建筑 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7
鸟瞰
8
整个建筑处于总面积达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内,从远处看, 湖内倒影与建筑构成统一的整体,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这也是 设计师设计这么大一块人工湖的原因。从空中看北京,紫禁城 是被一个护城河围住的,不远处又有北海和中南海,围绕大剧 院的小湖正是这片水域的恰当延伸,北京城整体的环境没有改 变。 基地周围包围一圈绿化带,入口处左右对称设置大片绿化,隔 断了长安街上的喧嚣,形成了一片身处市中心的大型文化休闲 广场。既避免整个环境的单调,同时又突出了整个基地的南北 轴线。设计遵循了将自然园林引入城市的思路,整体与大剧院 的主体建筑保持协调一致,体现了隐与显、密与疏之间的适度 结合,融入了复层、群落等景观设计理念。 外部环境的处理不仅极大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更体现 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4
环境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 北京西长安街沿线, 人民大会堂西侧,西 长安街以南,由国家 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 北两侧的水下长廊、 地下停车场、人工湖、 绿地组成,总占地面 积11.89万平方米,总 建筑面积约16.5万平 方米,其中主体建筑 10.5万平方米,地下 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
北京城主轴线
整个空间可以分为相互独立的几大部分,这几部分之间从功能及空间组 合上看似没有多大联系,整个建筑可以看做是在一块建筑群上硬性的加 了一个外壳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这样的处理也使得内部流线方便组织, 而且站在城市的角度来看建筑是比较纯粹的,相对符合整个城市面貌。
以纯粹的建筑空间而言,大剧院基本能满足观众的使用需求,但是以观演建 筑的特定性能而言,大剧院所提供的观演环境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2
设计师
保罗·安德鲁(Paul Anerdu, 1938年7月10日生于法国波尔 多市附近的Caudéran),著名法 国建筑师。因其在世界范围数 不清的机场规划而闻名,特别 是位于马尼拉、阿布扎比、雅 加达、开罗、文莱和巴黎等地 的机场。他很善于通过文案推 销他的建筑设计,在国际大型 项目中多次中标。但他的设计 也多次出现问题,尤其坍塌等 安全问题和设计中的能耗巨大 浪费问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