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实验
刮擦全息的实验新现象探微
刮擦全息的实验新现象探微不同于真全息成像,刮擦“全息”的形成仅仅需要简单的工具和简易的方法,然而人们并不太了解造成这种动态3D成像的原理。
Beaty的文章中提到了以前便已被阐述过的合成三维图像的方法,并且他做出的很重要的一个贡献是澄清了三维图像的形成可以在一个布满规则的刮痕的二维平面上实现。
这样形成的图样具有不逊色于真全息的3D视觉效果,另外,绘制清晰、复杂、巧妙地刮擦全息图的方法可以在网络上找到。
对刮擦“全息”的理论解释中最为成功的便是光的反射定理解释,它的理论式子简洁而深刻,并且很好地解釋了像的畸变问题,但是它没有更深入地研究这种刮擦“全息”的成像特点。
杨学铭的《神奇的刻画》一文定性地分析了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和刻痕的深浅与密度对成像的影响等系列问题。
本文对上文作者所未涉及到的领域做了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了诸多可类比于真全息的成像特点。
本文完善了刮擦“全息”的实验内容并给出理论解释。
首先,在参考文献[6]的关于刮擦“全息”的理论基础上,从视点、光源的平面位置与高度两方面做了仿真模拟,并与实验现象比对来进一步验证光的反射定理解释的正确性;其次,实验发现了图像的动态3D视觉效果,给出了运动视差解释;再次,实验发现在白光条件下材料板上会呈现彩色图像的特点,并提出了单缝衍射模型的解释;最后,发现了刮擦全息“一斑”而知全貌的特点,并且对比不同板材的成像效果,选择出效果最好的材料。
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更进一步地研究了影响成像的各种因素,丰富和发展了刮擦“全息”的理论解释。
刮擦“全息”的技术可以用电脑控制激光实现,并且丰富起来的理论将促进刮擦“全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 刮擦“全息”的工作原理及仿真验证由参考文献[6],得出假设:光的反射定理是成像的原因。
光路图如图1所示:得到了每一个光点的平面位置坐标:式中:是圆心平面坐标;是圆半径;θ是与X轴的夹角。
并且:2 工作原理的仿真验证2.1 光源的平面位置对成像的影响将一系列点离散地、等距地描在材料板表面的一条直线上,并以每个点为圆心划半径为R的整圆,在光源条件下得到图像。
最新版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演示实验的创新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演示实验创新莱芜市钢城区颜庄中学亓昕徐吉龙指导教师吕国强许雪梅一、实验目的:探究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实验原理及实验原型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三、原实验的不足1、实验器材较多,组装困难。
2、实验过程繁琐,步骤复杂。
3、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演示该实验。
4、未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
四、改进后实验操作1、取两个250ml的注射液瓶子,分别标号为甲、乙,甲瓶中装入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入煮熟的种子,甲、乙两瓶中种子的量相同,密封6小时后备用。
2、准备好两个小玻璃瓶,里面倒入相同量的澄清石灰水备用。
3、用注射器从甲瓶中抽取10ml的气体,将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边振荡边观察现象;用注射器从乙瓶中抽取10ml的气体,将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边振荡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甲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瓶澄清的石灰水无变化。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五、实验创新意义:1、实验装置简单,取材容易。
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取材容易,我们可以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节约成本。
我们觉得生活中的许多物品可以用来做探究实验。
2、实验操作很简便。
直接用注射器抽取瓶中气体,再将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轻轻振荡后,观察现象。
3、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该实验。
4、设置了对照,实验效果更明显。
采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进行对照,更有利于我们理解种子在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新教育实验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
新教育实验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新教育实验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教育实验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新教育实验的心得体会篇13月16日、17日两天,昌图县教育局组织各校领导、部分班主任教师收听了“新八德”教育讲座,王起顺老师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出于对国家教育事业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心,从“孝亲、尊师、友学、立志、长善、救失、学法和落实《弟子规》”八个方面,将学生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讲解。
通过学习,我对“新八德”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新八德”的八个方面,将学生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讲解,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
同时,“新八德”教育与国家、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标也都是相一致的,“新八德”是“八荣八耻”教育的根基,新八德”符合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论,“新八德”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教育,因此,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进行“新八德”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王欢老师的讲座,我知道了“新八德”是以传统文化为起点,现代文化为落脚点的教育,这也符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一理论要求。
尤其是王欢老师在讲到:“新八德”教育可以使很多的人受益的教育,教育人们一定要孝亲,孝亲是八德之根本,如果一个人连孝亲都做不到,那就根本做不成事,做不好事,也就做不好人,特别是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更告诫我们一定要做好事,做善事,不抱怨,不指责,相信福报,相信因果。
总之,“新八德”教育对学习方法和教学原则所做的这些提示非常适用。
因此,我要将“新八德”教育内容引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之中。
对学生进行“新八德”教育时,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就应该亲自去践行,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美术第七课《新的实验》PPT
国
抽
象
表
现
主
义
艺
术
家
波
洛
克
在
完
成
“
滴
淌
画
”
1
2
3
4
第七课: 的实验
5
6
艺术的创新不是偶然的
• 照相机的出现动摇了传统写实性艺术的基础,使艺 术家开始探索美术发展的其他可能性。
• 现代生活的变革为美术提供了新的视觉素材。 •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美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材料、技术
支援。 • 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使艺术家重视自我、重视原创
《号叫的教皇》(1950)培根(英国)12
贾克梅蒂《行走的人》 (瑞士)
这件 作品中的 人物给你 什么样的 感受?
13
14
《国王的悲哀》(剪纸) 马蒂斯(法)
马蒂斯觉得比起铅笔和木炭条, 剪刀能使线条更富有感情。
形被概括抽象为符号,即点线面。 但被简单化了的形显得更有视觉冲击力。
15
《蜗牛》马蒂斯
19
.创作空间上的新实验
20
这件作品同传统美术作品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21
22
• 新的视觉素材
23
大量的光、声、影、数字等多媒体手段诠释新材料、新手段、新技法在艺术领
域的运用
24
.
材 料 上 的 新 实 验
25
课 堂课小 结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创新社会里, 艺术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概念,它与其它艺 术形式以及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断的模糊。 对于这些作品,我们要尝试着去感受这些 作品,并肯定它们的创新之处,同时也要 保留我们评价的权利 。
.
造
型
手
法
疯狂机器3:新实验——介绍及图文攻略
疯狂机器3:新实验——介绍及图⽂攻略 本⽂原内容出⾃⼩游戏俱乐部作者:009900图⽚编辑:樱桃。
⼀游戏简介 疯狂机器系列游戏是开动脑筋、增长知识的经典解迷游戏,游戏的设计理念、关卡设计都别具⼀格,很值得⼀玩。
继《疯狂机器1》和《疯狂机器2之新挑战》之后,C r a z y-m a c h i n e s又推出了它的3代《疯狂机器3之新实验》。
《疯狂机器3》增加了全新的100个关卡,在场景和道具上设计更加新颖巧妙,画⾯效果也进⼀步增强。
C r a z y M a c h i n e s3-N e w f r o m t h e l a b疯狂机器3之新实验室是⼀款由P e p p e r G a m e s创建基于物理学的解密游戏。
游戏应⽤物理学中电、磁、光、热和引⼒等基础理论进⾏解密。
本游戏共有101关,每关均有不同的任务进⾏模拟试验,最终达到⽬的进⼊下⼀关。
此游戏设计理念是基于T h e i n c r e d i b l e M a c h i n e系列设计⽽成。
由FA K T s o f t w a r e G m b H开发,N o v i t a s P u b l i s h i n g G m b H发⾏。
⼆游戏关键物品 三游戏操作 游戏可以完全使⽤⿏标操作,左键选者/旋转/放置物品,中键局部放⼤。
键盘热键: P 暂停 Y 放置物品时使⽤,可以放⼤局部。
X放⼤ S开始等同于那个开关 上下箭头物品反转或者状态切换 左右箭头物品旋转 四游戏⽬的及攻略 此游戏设计解法不只⼀种,这篇攻略只是提供⼀种参考⽅向,并不是最佳答案。
要顺利通过游戏在于: 观察,观察,再观察~ 仔细,仔细,再仔细~ 试验,试验,再试验~ 游戏图⽂解法 1.点亮右侧灯泡 2.让4个黄⾊⼩球按照箭头指⽰进⾏移动,并让最下⾯的⾻牌倒下 3.击倒左侧的4张⾻牌 4.机器⼈拉动⼩车载着篮球到指定位置 5.将船瞄提起 6.让电弧度放电 7.让右上的锤⼦把钉⼦钉⼊⽊板 8.让右侧的电弧设备放电 9.将蓝⾊球退⼊上部指定区域 10.点亮灯泡 11.让蓝⾊⼩球向左滚动并坠下,然后从右侧按照箭头返回上⾯ 12.让左侧烤⾯包机⼯作 13.让上部机器⼈绕⼀圈 14.让船瞄落⼊指定位置 15.将四⾓的四个炸药瓶引爆 16.蓝⾊⼩球击中机器⼈ 17.引爆左侧两个炸药瓶 18.点亮灯泡 19.使留声机发出正确声⾳ 20.打破⽓球 21.通过转动发动机发电点亮灯泡 22.关闭5个触动开关 23.使各个箱⼦按照指定⽅向移动 24.让8号球落⼊左侧筐中 25.击爆或击飞两个⽓球 26.让8号球移动到指定处 27.击断所有绳⼦并将箭头指⽰的铁桶(最右上的)弹射到指定位置 28.让船瞄落⼊指定位置 29.将2个箱⼦退到左侧位置,同时机器⼈从箭头处落下 30.将8号球移动到铁桶内 31.让蓝⾊球移动到指定位置,并点亮灯泡 32.让机器⼈拉着3个铅坠到达右侧,同时让飞艇飞出 33.放飞所有⽓球 34.引爆2个炸药瓶 35.让铅坠和⽊箱⼦移动到指定位置 36.让留声机发⽣ 37.让机器⼈将板车推动到右侧位置 38.让⽩⾊球移动到右侧区域,黄⾊球到左侧区域 39.让被压着的⽊箱⼦移动到指定区域 40.让机器⼈拉着的爆⽵移动到左侧同时点燃爆⽵ 逗游⽹——中国2亿游戏⽤户⼀致选择的”⼀站式“游戏服务平台。
美术第七课《新的实验》课件
. 造 型 手 法 上 的 新 实 验
罗伯特 史密森(美)螺旋形长堤
你能发现这件现代艺术作品的
乊处吗?
克里斯托地景艺术
地景艺术,又称大地艺 术。是一种人工直接在大自然 中进行地貌改观的现代艺术。 地景艺术的创造者们主张,艺 术家应该活动在里面。他们把 自然景物作为自我感情的媒介 物而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以改 变其原来面貌,使人们对看惯 的景物给予注视,藉以获得一 种新的意义。
.创作空间上的新实验
这件作品同传统美术作品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 新的视觉素材
大量的光、声、影、数字等多媒体手段诠释新材料、新手段、新技法在艺术领 域的运用
.
材 料 上 的 新 实 验
课堂小结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创新社会里,
课
艺术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概念,它与其它艺
术形式以及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断的模糊。
第七课:
的实验
艺术的创新不是偶然的
• 照相机的出现动摇了传统写实性艺术的基础,使艺 术家开始探索美术发展的其他可能性。
• 现代生活的变革为美术提供了新的视觉素材。 •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美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材料、技术 支援。 • 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使艺术家重视自我、重视原创 性、追求新奇等等。
( 美 国 ) 安 迪 沃 霍 尔
又称大众艺术。盛行 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的 一个艺术流派。该艺术形 式用流行、通俗的大家都 熟悉的形象来创作艺术作 品,使人们用全新的眼光 来看待这些形象,以此来 通俗、流行 证明艺术存在于一切生活 乊中。
·
波 普 艺 术
.表现内容上的新实验
《教皇英诺森十世》(1650 )
欣赏这 张作品,讨 论分析作品 表现内容同 传统雕塑艺 术相比有什 么不同乊处?
高中化学最新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55个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集》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课题组课题负责人陈人昌2018年12月改进型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点一、实验方案设计遵循的原则1、立意的科学性。
2、操作的可行性。
3、过程的安全性。
4、用品的简约性。
5、思路的创新性。
6、效果的启发性。
二、实验方案设计满足的要素1、改进背景与设计目的。
2、用品选取与装置组配。
3、实验过程与操作方法。
4、实验记录、现象分析与结果讨论。
5、注意事项与改进反思。
三、实验方案设计侧重的内容1、实验药品的选取。
2、实验仪器的改进。
3、实验装置的改进。
案例1 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实验名称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实验目的通过改进和创新,使实验更具有安全性,科学性,环保性,现象明显等特点。
实验原理铝热反应,是铝单质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体现出了铝的强还原性。
由于氧化铝的生成焓(-1645kJ/mol) 极低,故反应会放出巨大的热,甚至可以使生成的金属以熔融态出现。
另一方面,反应放出大量热使铝熔化,反应在液相中进行使反应速率极快,短时间放出极大量的热。
实验仪器及药品电子桌秤、药匙、铁架台(带铁夹和铁圈)、玻璃漏斗(口径150mm)、玻璃罩子(口径200mm)、凡士林、滤纸、橡皮弯管、玻璃(或塑料)水槽、镊子、小木条、尺子、三角锉刀。
氧化铁、铝粉、氯酸钾、镁条、细沙。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一、实验步骤:1用三角锉刀去掉玻璃漏斗下端的玻璃短颈,在其内壁涂上一层薄的凡士林,架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在漏斗正下方放置一个底层铺有细沙的玻璃水槽A。
把玻璃罩子和塑料弯管连接起来夹在铁架台的铁夹上,橡皮管的另一端通入玻璃水槽B来吸收烟尘。
组装实验装置(如图)。
2.将两张圆形滤纸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贴于涂有凡士林的玻璃漏斗内,其中,外侧纸漏斗须用水润湿,在其底端剪一小孔。
3.用电子桌秤称取干燥的氧化铁粉末1.25g、铝粉0.50g,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里,在混合物中央放少量氯酸钾并插入长约5cm的镁条。
2022新实验十二K2Cr2O7法测定铁含量
实验十二 K 2Cr 2O 7法测定亚铁盐中Fe 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 掌握和理解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和原理;2. 学会使用邻苯胺基苯甲酸指示剂。
二、实验原理K 2Cr 2O 7 常用于测定 Fe 2+,反应为:Cr 2O 72- + 6Fe 2+ + 14H + = 2Cr 3+ + 6Fe 3+ + 7H 2O用 K 2Cr 2O 7 测定 Fe 2+ 时, 常用邻苯基胺苯甲酸作为指示剂。
反应终点时过量少许Fe 2+ 使指示剂由红紫色变成无色。
由于在滴定过程中, 累积的反应产物 Cr 3+ 呈现绿色, 故终点时为绿色(颜色变化为:深棕红色→紫色→绿色)。
滴定前加入 H 3PO 4, 一方面使与 Fe 3+ 形成配合物,促使平衡向右移动,使反应进行更彻底,同时使 Fe 3+ 离子的黄色被消除, 有利于终点颜色的观察。
三、实验用品1. 仪器容量瓶 (250mL), 滴定管 (50mL), 烧杯 (250mL), 量筒 (10和50mL) 移液管 (20mL), 锥形瓶2. 试剂邻苯胺基苯甲酸 0.2% ,K 2Cr 2O 7 固体 (AR), H 3PO 4(水:酸体积比为1:3), H 2SO 4 3mol/L ,(NH 4)2SO 4·FeSO 4·6H 2O 固体(AR )四、操作步骤1. K 2Cr 2O 7 标准溶液配制(4人合用)准确称取0.5 - 0.6g 的K 2Cr 2O 7于250 mL 烧杯中, 加 H 2O 溶解, 定量转入 250mL 容量瓶中, 加 H 2O 稀释至刻度, 充分摇匀。
计算其准确浓度。
372272272210250)O Cr (K )O Cr (K )O Cr (K -⨯∙=M W C 2. 亚铁盐中 Fe 的测定(2人合用)准确称取 3.5-3.8g(NH 4)2SO 4·FeSO 4•6H 2O 样品, 置于 250 mL 烧杯中, 加入 8mL 3mol/L H 2SO 4 防止水解, 再加入蒸馏水溶解, 然后定量转移至 250mL 容量瓶中定容, 充分摇匀。
大学化学最新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55个
大学化学最新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55个1. 用微波辅助化学反应提高实验效率;2. 制备纳米粒量子点并分析其特性;3.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检测食品添加剂;4. 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果酸酸化剂;5. 模拟实际情况下的纯净水制备方法;6. 用化学方法制备炭素纤维;7. 通过实验研究质谱技术的应用;8. 用合适的化学方法制备不同的有机化合物;9. 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动力学;10. 研究常温下氧化铝的制备方法;11. 开发新型的脱汞剂;12. 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中铜的含量;13. 探究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的原理;14. 利用化学荧光检测违禁药物;15. 制备镍基催化剂并研究其在有机转化中的应用;16. 研究化学反应中生成氢气的条件和特性;17. 用纳米材料制备超级电;18. 以化学分析方法检测钢材涂层的厚度;19. 优化化学反应性能;20.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模拟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光电特性;21. 利用化学荧光检测水中的汞;22. 实验研究可降解聚合物的制备方法;23. 研究溶液中物质的扩散动力学;24. 制备有机金属催化剂和非金属催化剂;25. 实验探究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26. 研究发现高结晶度的制备方法;27. 实验研究某种十六烷基苯酚的合成;28. 以微波辅助合成高效催化剂;29. 修改实验流程减少废气排放;30. 利用纳米材料改进阳光催化反应效率;31. 实验研究化学发光原理和发光技术的应用;32. 表征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33.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氧化钨奈米颗粒;34. 实验探究酒精的提纯过程;35. 研究一种新型离子液体的制备;36. 利用催化法制备高纯度光学级单硅氧烷;37. 系列反应的实验研究;38. 改进四氯化钛的制备工艺;39. 以化学还原法制备鞋橱催化剂;40. 基于半导体光催化降解有机废水;41. 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2. 发展新型电极材料提高电池性能;43. 实验研究催化剂的时空分布;44. 研究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方法;45. 研究废水含油物质去除的方法;46. 制备有机小分子的晶体;47. 研究新型破碎机的研发;48. 聚丙烯回收再生利用工艺的研究;49. 制备高聚物膜材料并进行性能研究;50. 新型抗氧化剂的研究;51. 基于化学反应研究生物燃料电池;52. 实验研究纳米材料的性质和应用;53. 研究新型生物催化剂的制备;54. 以固定化方法筛选新型有机化合物;55. 研究半导体材料的优化改进方法。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燃烧过程,了解糖的化学特性,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
1. 糖
2. 火柴或打火机
3. 火焰灭火器
4. 火焰实验架
实验步骤:
1. 在火焰实验架上悬挂一颗糖块。
2. 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糖块,观察燃烧过程。
3. 在观察完燃烧过程后,用火焰灭火器将火灭掉。
实验记录:
1. 点燃糖块后,观察燃烧过程的颜色、气味、声音等。
2. 记录燃烧时间。
3. 观察燃烧结束后糖的变化。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燃烧糖块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发出熟悉的糖糖香味。
2.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
3. 燃烧结束后糖变成黑色炭状物质,产生气味。
实验拓展:
1. 可以比较不同种类糖的燃烧特性,如葡萄糖、果糖等。
2. 可以尝试在糖块上涂抹一层石灰粉,观察燃烧后的变化。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火的安全,避免烧伤。
2. 实验室通风良好,保持安全距离。
3. 燃烧结束后及时用火焰灭火器灭火。
教师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燃烧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疑问。
期望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糖的化学特性,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新实验题
六年级科学实验一、以下是小明把相同的小车拉上同一高度的陡坡和缓坡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做这个实验时应保持不变的条件是()A、小车的重量和斜坡的高度B、斜坡的坡度C、任何条件都可以改变2、这个实验可以改变的条件是()A、小车的重量和斜坡的高度B、斜坡的坡度C、任何条件都可以改变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陡坡省时省力,缓坡费时费力B陡坡省时费力,缓坡费时省力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老人适合走陡坡B 轮椅适合走缓坡C 着急时适合走缓坡5、分析表格的数据,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坡度越大越省力B坡度越小越省力二、以下是做轮轴实验时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实验中必须有()实验材料A 测力计B秒表C天平2、实验中,拉绳子的时候()A 、测力计要和用力的方向保持一致B、测力计要和用力的方向相反3、测力计读数时,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 根据量程,算准分度值B 待示数稳定后才 读数C 读数时,视线应俯视刻度4、分析上表数据,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转动大轮提起小轮上的重物可以省力 B 、转动小轮提起大轮上的重物可以省力5、看右图,读数正确的是( ) A 、0.51 B 5.2 C 0.526、以下关于测力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 B 读数时任意读一边就行C 所有的测力计每一小格都是分度值都是一样的。
三、以下是滑轮实验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重物是否被提起力的方向 滑轮是否移动是否省力1 是 方向一致 否 否 2是方向相反是是1、实验1是做( )实验 A 动滑轮 B 定滑轮 C 不确定2、实验2是做( )实验 A 动滑轮 B 定滑轮 C 不确定3、图一的实验装置是为了完成( ) A 实验1 B 实验24、图二的实验装置是( ) A 动滑轮 B 定滑轮 C 滑轮组5、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动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B 定滑轮会随物体上升而上升C 动滑轮可以省力图一图二。
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新教育实验应运而生。
新教育实验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在新教育实验中,学生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
他们被鼓励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进行学习。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往往被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标准化的课程,缺乏对知识的探索和深入的思考。
而在新教育实验中,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向,参与到项目式学习中。
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教育实验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环境的创建者。
教师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
教师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展示和评价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新教育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主动探索和尝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的学习不再仅限于书本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理解和应用知识。
他们通过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和进行实际操作等方式,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这种实践式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此外,新教育实验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不再仅仅记忆和重复知识,而是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来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新教育实验中,学生通过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和开展研究等方式,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
通过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具备竞争力。
总而言之,新教育实验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适合中学生在家进行的小实验
适合中学生在家进行的小实验
适合中学生在家进行的小实验有:
1.自制汽水。
将小苏打粉末倒入气球中,把气球套在塑料瓶口上,提起气球,让气球中的
小苏打粉末进入塑料瓶,观察现象。
2.植物生根实验。
把一颗蒜瓣悬挂在一小瓶水中,让它较尖的一端露出水面,每天给瓶子
里装满新鲜的水,确保蒜瓣留在水中,观察蒜瓣快速发芽和生根的奇妙过程。
3.摩擦起电。
将薄纸撕成米粒大小的碎片,放入塑料盒中,用一块布快速摩擦盒子的顶盖,
观察盒子中的碎片会怎么样。
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新教育实验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新教育实验的概念、特点以及对学生和教育体制的意义。
新教育实验是指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尝试。
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传授知识的教育模式不同,新教育实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新教育实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学生在新教育实验中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他们通过实践、探究和合作来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教育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记忆知识和应试来评判能力。
而新教育实验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项目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新教育实验还倡导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新教育实验通过针对个体的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新教育实验对学生和教育体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新教育实验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对于教育体制来说,新教育实验可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一种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而新教育实验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然而,新教育实验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教育体制和教师的传统观念的限制,实施新教育实验可能会遇到阻力。
新实验三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度积
实验三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度积一、目的①掌握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解度的原理和方法。
②加深对溶液电导概念的理解及电导测定应用的了解。
③测定在BaSO 4在25℃的溶度积和溶解度。
二、基本原理1.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解度的原理难溶盐如BaSO 4、PbSO 4、AgCl 等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用一般的分析方法很难精确测定其溶解度。
但难溶盐在水中微量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因此,常用测定其饱和溶液电导率来计算其溶解度。
难溶盐的溶解度很小,其饱和溶液可近似为无限稀,饱和溶液的摩尔电导率m Λ与难溶盐的无限稀释溶液中的摩尔电导率m ∞Λ是近似相等的,即m Λ≈m ∞Λm ∞Λ可根据科尔劳施(Kohlrausch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由离子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相加而得。
在一定温度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c 、摩尔电导率m Λ与电导率κ的关系为m cκΛ=(Ⅰ)m Λ可由手册数据求得,κ通过测定溶液电导G 求得,c 便可从上式求得。
电导率κ与电导G 的关系为κ=lAG=cell K G (Ⅱ) 电导G 是电阻的倒数,可用电导仪测定,上式的K cell =l /A 称为电导池常数,它是两极间距l 与电极表面积A 之比。
为防止极化,通常将Pt 电极镀上一层铂黑,因此A 无法单独求得。
通常确定κ值的方法是:先将已知电导率的标准KCl 溶液装入电导池中,测定其电导G ,由已知电导率κ,从式(Ⅱ)可计算出cell K 值(不同浓度的KCl 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κ值参见附录)。
必须指出,难溶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微,其饱和溶液的电导率κ溶液实际上是盐的正、负离子和溶剂(H 2O )解离的正、负离子(H +和OH -)的电导率之和,在无限稀释条件下有κ溶液=κ盐+κ水 (Ⅲ) 因此,测定κ溶液后,还必须同时测出配制溶液所用水的电导率κ水 ,才能求得κ盐。
测得κ盐后,由式(Ⅰ)即可求得该温度下难溶盐在水中的饱和浓度c ,经换算即得该难溶盐的溶解度。
资料:(新实验) 表面活性剂性质实验
实验四表面活性剂性质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用化学法鉴定表面活性剂类型的原理2、掌握各种类型表面活性剂的鉴别方法二、实验原理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跟染料分子形成有色络合物,据此可进行表面活性剂类型的鉴别。
例如,亚甲基兰染料不溶于氯仿而溶于水,它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反应形成可溶于氯仿的兰色络合物,从而使兰色从水相转移到氯仿相,因此可鉴定除皂类以外的烷基硫酸酯盐和烷基苯磺酸盐等广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1、仪器25mL具塞试管、胶头滴管、10 mL量筒、50 mL烧杯、(0℃—100℃)温度计、玻璃棒、加热套。
2、药品0.1%亚甲基兰溶液、酸性亚甲基兰溶液(亚甲基兰0.03g , 浓硫酸12g及无水硫酸钠50g,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L配制而成)、0.1%浓度的溴酚兰—乙醇溶液、酸性溴酚蓝溶液(取0.2mol/L醋酸钠75mL与0.2mol/L醋酸,925mL混合后,再加入20mL 0.1%浓度的溴酚兰—乙醇溶液,溶液的pH 应调至3.6~3.9)、硫氰酸钴铵试剂(将174g 硫氰酸钴铵与28g硝酸钴共溶于1000mL水中)、6 mol/L盐酸、1 mol/L 氢氧化钠、氯仿、0.05%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钠、1%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钠、10%氯化钠溶液、乙醇、1% 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1%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5% 十二烷基甜菜碱、纯净水。
四、实验步骤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鉴定(1)亚甲基兰法取5mL酸性亚甲基兰溶液和5mL氯仿加入试管中加塞剧烈震荡,然后放置分层,氯仿层无色(如亚甲基兰有杂质则呈微黄色)。
然后加入1mL 1%试样水溶液于此试管中,再次摇动,静置令其分层,观察两层颜色。
如氯仿层显现兰色,而水层几乎无色,表示试样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再将试样液加入进行同样操作,则氯仿层呈现深兰色。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鉴别(1)亚甲基兰法在25mL具塞试管中加入8mL酸性亚甲基兰溶液和5mL氯仿,逐滴加入0.0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每加1滴,盖上塞子并剧烈摇动,并使之分层,逐渐加入,直至上下两层呈现同一深度的色调(一般加10~12 滴)。
新实验主义观点、问题与发展的论文.doc
新实验主义观点、问题与发展的论文[摘要]新实验主义进路首次挑战了传统的“观察负栽理论”的观点,使得科学实验重新进入科学哲学的视野。
它打破了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传统,重新认识了实验与理论的关系,在科学实在论上的观点有助于建构实践的实在论。
但是,新实验主义有其自身的缺陷:论证和强调实验有自己多种的独立生命,并没有表明理论也有自己的生命力图从证明实验具有更基础的地位的观点出发证明实验与理论可以二分,并不能证明一切实验都与理论二分;虽然把实际的实验之细节带入到科学说明中,但仍然囿于传统科学哲学的表征主义说明框架中,其向逻辑实证主义的部分回归也影响了科学哲学家对新实验主义的认识。
这些问题的存在为科学实践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新实验主义实验科学实践哲学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实验主义是科学哲学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进路,该进路打破了传统科学哲学中的理论优位,从更广阔的角度审视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为科学实践哲学的出现奠定了实证的基础。
本文试图对新实验主义的发展历史及其贡献进行梳理,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所在。
20世纪的传统科学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科学理论、命题、语句、意义等语言分析层面。
20世纪50年代,观察和实验的角色被普遍认为仅仅是“产生并检验理论”;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后实证主义者认为观察和实验是“理论负载”(theory-lad—en)的。
然而,无论是对观察及观察术语进行辩护还是攻击,以往的科学哲学家都忽视了实验室工作的真实本质。
忽视了绝大多数科学家都将毕生精力用于各种实验上的事实。
ayo)、巴滕斯(n.t3atens)、范·本德格姆(vdal bendegem)、罗伯特·阿克曼(robeackellknll)等人,也都深入科学实践的具体形态,进一步推进了新实验主义的研究。
1989年,罗伯特·阿克曼在为富兰克林的7he neglect of ezp写书评时,明确地以“新实验主义”(the neentalism)为题,首次把通过实验为科学寻找适宜的基础的科学哲学的趋势称为“新实验主义”。
最新实验三 根霉、曲霉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 根霉、曲霉的形 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根霉和曲霉菌落及个体主要形态 特征。 2、掌握观察根霉和曲霉个体形态的制片 方法。
二、实 验 材 料
1、菌 种 黑根霉,黑曲霉,灰绿曲霉 2、器 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钩、酒精灯 、乳酸苯酚、吸水纸等。
黑曲霉的典型构造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观察:用低倍镜观察菌丝的粗细、分生孢子头形 态;曲霉顶囊大小、形态、可育面积、分生孢子 梗粗细、小梗着生情况、大小、层数等。用油镜 观察分生孢子形态,大小,表面特征。
四、 作 业 题
画出供试菌典型结构(不是在一个视野可全部 看到),并注明骤
1. 根霉
(1)肉眼观察
菌落颜色、光泽、质地、表面特征等。 活菌观察:用培养皿盖
黑根霉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 根霉
(2)制片观察
在载玻片滴1滴乳酸苯酚— 顺一个方向钩取少量菌丝—用 盖玻片剥离飘落于乳酸苯酚— 加盖玻片—镜检(4倍-10倍)。
孢囊与气泡在显微镜下的差别:气 泡会吸附大量孢子,且中央亮,两边 暗,而孢囊中间厚,整个区域都暗。
在载玻片滴1滴乳酸苯酚—顺一个方向钩取少 量菌丝—用盖玻片剥离飘落于乳酸苯酚—加盖 玻片—镜检(4倍-10倍)。
2、黑曲霉 灰绿曲霉菌
取干净载玻片 — 加1滴乳酸苯酚 —在菌落 中心与边缘之间钩出少量菌(带培养基)置于 乳酸苯酚 — 加盖玻片煮微沸 — 镜检。
灰绿曲霉
黑曲霉
黑根霉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显微镜下的根霉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
脱氧(核糖)核苷酸 ( 4种)
苷
酸
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链
( 2条)
→核糖核苷酸链
→脱氧核糖核酸 ( DNA) → 核糖核酸( RNA)
核 酸( 4 种)Fra bibliotek( 1条)
• 判断下列生物中所含核苷酸的种类与数量: • 噬菌体:( 4 )种,为 脱氧(核糖) 核苷酸 • 叶肉细胞:( 8 )种,为 4种脱氧(核糖) 核苷酸
RNA:主要在细胞质。
训练:
1、将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
胞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 A )
A.细胞核内呈现绿色,细胞质内呈现红色 B.细胞核内呈现红色,细胞质内呈现绿色 C.细胞核和细胞质都呈现绿色 D.细胞核和细胞质都呈现红色
2、用于观察核酸在细胞中分布的试剂是( D)
A.斐林试剂 B.双缩脲试剂 C.苏丹染液Ⅶ D.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4种核糖核苷酸
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 1、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2、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3、盐酸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染色体中的蛋白质与DNA分离
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方法
实验材料: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试剂: 1、0.9%生理盐水(维持细胞渗透压) 2、8%盐酸(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蛋白质与DNA分离) 3、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现用现配、混合使用)
方法步骤:
0.9%生理盐水
8%盐酸
人口腔上皮细胞
30℃水浴
取材制片 水解
蒸馏水
冲洗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染色
观察
实验结果
小结:
真核细胞:
DNA: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 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